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9第九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知识观:对客观知识的质疑 三个特点:动态性;不确定性;时空限制性 知识是一种解释和基于现有方法的可验证的“假设”; 知识并不是一用就灵的,要具体分析; 知识理解性的个别差异; 知识虽不是“真理”,但是近似真理; 对传统教学的批评和进步:不迷恋权威;鼓励质疑和
对信息加工的批评:学习过程不是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 双向互动
思考:比较建构主义和信息加工的学习观?发现二者的适用性。 2、社会互动性 社会互动对个体、集体和国家的发展作用
学习共同体:多元的知识技能;共同的目标;知识资源的共享; 强调共同体的自我管理,教师是组织者和促进者
3、情境性 传统教学:概括化的知识是核心,情境的远离 情境性学习的具体体现: 必须在实践中予以理解 学习要想师徒制一样 学习的关键:理解知识的情境限制性和适用的条件规则等
复的影响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在以上基础上接受了“知识的建
构,新旧知识反复的相互影响” 相对于激进主义,它们并不赞同“知识仅是对经验世
界的适应”
总结: 认知建构主义:个人建构主义 包括:激进建构主义和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文化建构主义 包括: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取向的建构主
(二)、教学观 知识的应用性差原因是: 教学内容是结构性的,而实际情景则是复杂的 教学目标是接受和记忆 知识的简单结构化不利于应用 基于高级知识的学习和具体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该理论——随机
通达教学原则 多次观察同一风景的差异比较 同一内容多次反复学习:不同目的,不同角度,促进迁移 随机通达教学的目的: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和建构 原则要求:1.多元的知识表征;2.概念与案例;3.追求复杂化;4.
习;“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认知发展 需情境化 分布式认知:认知分布于个体、认知对象、个 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事件等介质 之中;笔算和心算的比较 学习也应将认知合理的分布于各种介质中
2、情境学习与教学 情境学习的特征
A 真实的任务情境 B 情境化的过程:教师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C 真正的互动合作,持续的协商交流 D 情景化的评价:具体的解决过程代表了评
一、生成学习理论:实质和生成模式 1、学习的实质 知觉的理解性,学习依赖于已有的知识经验 注意区分:记忆和学习;单纯信息输入和学习 维特洛克基于阅读和写作的研究结果: 阅读是通过建构获得文字意义的过程
阅读中的两种建构:各材料部分之间的关系;旧知识对文章的理 解促进
维特洛克的假设:有效地学习学习需要新旧材料之间的联系;通 过实验证实
固定的阶段:类似于认知过程;更细致具体;强调相互影响和监 控
图9-1 学习生成过程
1.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 2.学习动机 3.主动理解新信息的意义 4.试验性的意义建构 5.通过对照比较检验前者 6.建构不成功,重新建构 7.建构成功,学习效果体现 8.成功与否并不是绝对的分开,只能说成功的程度不同
拓展:查阅相关资料:认识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第三节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发展基础:布鲁纳;奥苏泊尔;皮亚杰 知识的分类:认知经验和情感经验 基本观点: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是新旧知
识双向反复作用的结果,结果是形成、丰富和 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实质:意义建构是同化和顺应的结果 代表人物:维特洛克的生成学习理论;斯皮罗 等的认知灵活性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一、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 在以前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 行为主义: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强化;教育目
标是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忽视心理过程 认知主义:客观主义;信息加工过程重视心理过
程,但没有强调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的反复的影 响;也是将客观的知识通过有效的加工过程教给 学生
第九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先行组织者
概念: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 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 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分类:陈述性和比较性 顺序: 一般情况下是先呈现的 后来的研究发现:先行组织者可以在学习任务之后呈现 辨析点: 学习任务并非一次性完成 先行组织者可以理解为引导性的材料,其目的是有效完成学习任
追求情境、案例和问题解决;5.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教学不应该提供知识成品,而应提供一个探索的环境 建构对学习技能的依赖性 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和学会学习三位一体
第四节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 1、内化理论: 高级心理机能:以语言符号作为工具;在活动和交往
中形成; 维果斯基:一切文明都是社会的东西 内化:将社会中的文化为我所用 学习就是:社会文化的内化 通过社会实例谈谈你对内化理论的理解
3、支架式教学: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的应用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模式 自学:谈谈你对支架式教学的理解 什么是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简单评价支架式教学。
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姚明需要四六级考试么? 1、情境认知与分布式认知 布朗:将知识从情境中抽象和概括来不利于学
3、社会文化取向 维果斯基的影响,与前者具有相似性
不同之处:知识与学习和社会文化背景紧密联 系
重视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现象 学习应该发生在实践中:师徒式教学
4、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代表人物;斯皮罗等 信息加工理论:认知主义向建构主义过渡的中间状态 注重学习的加工工程,承认知识的客观存在性 注意到了新旧知识的相互影响 原有经验对新信息编码的促进,没有看到二者相互反
务 呈现在后亦可达到目的 这种引导性的材料也可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出现
学习目标
1、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渊源及主要 的理论派别:激进;社会;社会文化取向;信 息加工。
2、理解建构主义关于知识、学生、学习和教 学等的基本观点。
3、比较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异同, 并能应用它们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
二、认知灵活性理论 (一)、学习观 1. 知识的划分(基础) 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事实、概念、规则、原理等 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上述知识的应用 不良知识的特点:概念的复杂性;实例的不规则性 认知灵活性理论正是根据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本质提出来的 继承了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激进主义的比较:反对传统教学
2、活动理论:学习通过对活动的参与来实现 维果斯基、列昂节夫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活动(社会实践):心理机能内化的中介 实践共同体(学习共同体) 三个维度: (1).活动领域:经验的丰富性;目标的共同性 (2).社会“圈子”:多向互动,共同参与 (3).实践方式:共享资源;工具方法和共同的理解 学习者通过合作共同发展。
四、教学观
教学目的:激活原有经验;促进经验的“生长”和主 动地建构;实现经验的转换和重组
教学过程:创造学习情境;激发高级思维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 合作学习;抛锚式教学;
总结: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教学的促 进性
研究结果一:建构利于学习(生词学习环境的熟悉性) 研究结果二:教师可以提供建构的线索(有无标题和教师讲解)
研究结果三:自己建构的效果最好(教师建构和学生建构、无建 构的比较)
一句话总结维特洛克关于学习的实质。
2、学习生成过程模式 所有学习都有生成过程
不同材料,生成方式不同
的机械与学习的被动;否定知识的非结构性;主张:提供合理的 结构;广阔的建构空间,具体分析 认知灵活性:多种方式同时建构,拓展知识应用性
2.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 专家和新手的学习 初级学习:结构良好 高级学习:结构不良 乔纳森知识获得三阶段:初级知识;高级知识;专家知识 传统教学混淆了初级和高级教学的界限 建构主义则是寻求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
2、社会建构主义 代表人物:维果斯基;鲍尔斯菲尔德;柯布
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的质疑,相对激进主义温和 一些
世界客观存在,知识的共同性;尽可能与客观的世界 相一致
关心建构的社会性一面;是不仅是与物理环境的相互 作用;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类的公共 文化知识
有些公共文化知识可以先接受

3、认知学徒制:对于提高实践能力意义重大 认知学徒制的六个共同要素: 观察专家 辅导尝试 减少支持 思考总结 反思比较 新情境的运用 认知学徒制训练的三个步骤: 示范 指导和训练 隐退
本章构主义的流派比较。 生成学习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随机通达教学原
义形成
二、建构主义思潮的不同取向 1、激进建构主义 代表:皮亚杰;格拉塞斯菲尔德思;斯泰费 两条原则: 知识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下主动建构的 经验世界的重要性 观点: 世界时无法知道的,知道的仅是自己的经验 生存力代替知识:经验的实用性 对社会性的一面不够重视:任何知识必须自己建构
皮亚杰:知识既不来自主体也不来自客体;来自相互 作用的建构过程;同化、顺应、平衡等概念
维果斯基: 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 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等也是学习知识的途径 两种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
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体现了建构的思想) 杜威:学习就是,由着经验为着经验的发展过程 传统教学的弊端:不完整、不灵活、应用和迁移性差 总结:理论发展;教育思想;现实需要促进了建构主
批判;利与创造性发展;颠覆教条式教学;利于思维 的发展 对激进主义的批评:知识的相对稳定性和可靠性;接 受并逐渐理解和应用亦是可能
二、学生观 思考:为什么否定白板说? 强调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因材施教的基础 合作教学的基础:学生经验互补
三、学习观 1、主动建构性 对行为主义的批评:被动接受和主动建构 对认知主义的批评:不是简单的累计,而是新旧相互融合和冲突
则)。 内化理论;活动理论;支架式教学及其基本环节 分布式认知是什么?情景教学的具体特征? 基础作业: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认知学徒制得共同要素和步骤分别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