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七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二中国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课件
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历史的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
历史专题复习(二)中国历史的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一、学习目标1、了解张骞通西域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3、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史实;4、了解清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二、知识网络三、要点整合: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1)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秦发动对匈奴和越族的战争,修筑长城。
西汉初年与匈奴和亲,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决匈奴问题。
(2)唐朝通过和亲、册封、会盟等和平方式与少数民族交往①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西北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②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后来尺带珠丹上书唐朝时说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3)明、清加强行政管辖,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①清初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
②1727年,清雍正时设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事务。
加强对新疆的管辖: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
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清朝时设置台湾府(1684年),隶属福建省,巩固了我国的东南海防。
2、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1)新疆: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北设西域都护,这是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②唐朝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清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了伊犁和乌里雅苏台两个将军辖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2)西藏:①元朝时,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②清朝初年,顺治帝接见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个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清政府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的册封。
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 中国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
19
【开放设问】 一、趋势(启示)类
1.中国古代民族关Ev系a有lu何a发ti展o趋n 势o?nl这y给. 你带来哪些启示? ith趋A势s:po民s族e.融S合li、d发es展是fo历r史.的N主ET流。3.5 Client Profile
5
【关联提醒】
中国从古至今的边疆Ev问a题luation only. ith(1)A西s藏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6
(2)台湾
Evaluation only. 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启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要树立 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20
2.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的启示。 (1)对外开放则国运昌盛;闭关锁国则国运衰弱。
Evaluation only. ith(2A)对sp外o开se放.有Sl利i于de经s济f文o化r 的.交NE流T、3国.家5 的C强li盛e;nt闭关Pr锁ofile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3
(三)中国现代的对外交往
Evaluation only. 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突破试题:专题7_世界格局的演变_含答案
专题七世界格局的演变专题概述从新航路的开辟到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习本专题,主要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联通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过程(1)1919—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包括《凡尔赛条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使列强间原有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2)1921—1922年,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协调了美、日矛盾,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华盛顿体系由此形成。
(3)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两次会议形成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确立了一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终结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体系彻底破裂;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破裂。
3.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秩序,但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殖民地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维护工具:国际联盟)4.对中国的影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地位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1.时间:1945—1991年。
2.形成过程(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维护工具:联合国)(2)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①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逐步控制西欧各国;④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⑤1955年,苏联针对性地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精品课件-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专题突破-专题三(共23张PPT)
赎买
废藩置县
考点分析
三、经济方面的进步(工业时代的到来):经济结构的变动、能 源动力和交通工具的革新
蒸汽机 蒸汽
蒸汽机
电力 电气
汽车
现代大工厂
垄断
考点分析
2.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人身自由 赎买
废藩置县
近代经济 文明开化
专题集训
1. 近代以来,民主化、工业化成为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趋 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君主政体)是莾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 的……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
——钱承旦在 《大国崛起》中的评述
专题集训
材料三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则 用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在这样一个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听从机器的指挥, 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工人必须是守纪律的,按固定 的工作时间上下班。 ——R.R.帕尔默、乔·科尔顿、劳埃德·克莱默《工业革命: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专题集训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潘恩所说的“关门下 锁”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实现的?“新的共和政体因素”集 中体现在哪一历史文献中?“新的共和政体”指什么?
历史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文献:《权利法 案》。“新的共和政体”:君主立宪制。
专题集训
分析: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专题集训
2.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它的发展 历程,可以说是欧美国家近代化发展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铎王朝既是近代英国的开端,也是英国历史上的 一个分水岭……都铎王朝前期的学者们传播文艺复兴,开辟 “新学”,提倡人文主义,为欧洲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2025年山东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课件: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佛教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得以本土化发展;鉴真东渡促进了日本佛 文化 教的发展
领域
概况
思想 汉字、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周边国家传播,形成“汉文化圈”,如日本 文化 大化改新中吸收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古代中外文化的互动和交流是双向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博采众 总结
长、推陈出新,推动了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从《元大都平面图》中找出能论证此观点的信息,并 予以简要说明。 观点:中国古代都城在布局形制上具有一致性,体现了古代中国各个民族 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认同。说明:元大都平面图中有“孔 庙、太庙、国子监、社稷坛”,说明元朝借助儒学等汉人文化来维护统 治,仿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进行统治;元大都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部 分组成,宫城居中,主要宫殿沿中轴线对称分布,与中原都城的传统制度 和规格基本一致。
3. 丝绸之路与中国的对外交往
1.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有何发展趋势?由此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1)趋势:民族交融、发展是历史的主流。 (2)启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 友好交往的意识。
2. 中国古代民族交融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1)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2)民族交融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4. (2024·宿迁中考)大概念对书本零散知识具有整合统领功能。请你为下图选 择一个恰当的“大概念”( D ) 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④1727年,在西藏地区设驻藏大臣
A. 明清反抗外来侵略 B. 清王朝的边疆管理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山东省郯城县中考政治 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20 世纪90年代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
一步
20世纪初
承办APEC会议、加入WTO
我国外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提升认识
中美关系如何健康发展?
中美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强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等。
两宋
对外贸易活跃,海港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元代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口述了《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 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明代
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1553年,葡萄才
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清代
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取得反击沙俄侵略的胜利(雅克萨之战);后为反 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顺治帝、康熙帝先后册封达赖和班禅;雍正时设驻藏大臣
3.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朝代
史实
汉代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从长安出 发,经河西 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弧,再到欧洲。这是沟通中西方交通的重要陆上通道
唐代
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访问,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贡献;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提升认识
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给我们哪些启示?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 有对内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学习其他国家先进技术,才能获得长足进步与发展。
闭 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
(2)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1、丝绸之路①西域含义:汉朝时人们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今新疆地区称西域。
②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大秦。
③丝绸之路的意义: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总之,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2、: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①魏:220年,曹操病死,曹丕称帝,定都洛阳。
②蜀:221年,刘备称帝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③吴:孙权在222年称王,229年称帝,定都建业(今南京)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①迁都洛阳,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③必须穿汉服,④必须用汉姓,⑤与汉族通婚,⑥采用汉制,⑦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这些措施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唐朝:唐与吐蕃交往史实①唐太宗时,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成亲。
②8世纪初,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首领尺带珠丹成亲,“唐蕃和同为一家了。
”③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5、唐朝: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年内,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
遣唐使和高僧,留学生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大化改新。
玄奘西行: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著《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系列(二)_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就民族关系内容而言,既有刀光剑影,充满了鲜血的战争,更有流传千古的民族和谐相处,如和亲、会盟、册封、经济贸易往来,直接的行政管辖,其中汉唐元时期民族关系为其经济繁盛奠定了基础。
我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海纳百川,如汉、隋唐、宋朝、元朝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到明清时期由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才逐渐落伍。
一、中国历代民族关系特征1.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①秦发动对匈奴和越族的战争,修筑长城。
②西汉初年与匈奴和亲。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以解决匈奴问题。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五胡”内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3.唐朝通过和亲、册封、会盟等和平方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往。
4.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既有战争,也有和平相处,和平占主流。
5.元明清:加强行政管辖,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二、古代的对外关系1.两汉时期:(1)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
(2)公元57年,日本列岛的倭奴国派使臣米汉,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3)166年,一批大秦人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2.唐朝:(1)日本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日本仿效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3)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5.明朝时: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戚继光抗倭,取得重大胜利。
6.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取得反击沙俄侵略的胜利;后为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三、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1.历史汪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doc.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历朝历代民族政策与民族制度:1、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全齐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具体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制度〔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政务〕,当时称为“羁縻州”〔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类似〕;“羁縻州”的建立很能表达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的特色。
2、北宋初期,多次攻辽都告失败;后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南宋建国后,在金军的进逼下,以岳飞首的抗战军民,为收复中原而浴血奋战〔抗金英雄——岳飞;抗元英雄——文天祥〕;双方最终达成绍兴和议。
3、为了维护特权,强化统治,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机关〕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到目前,我国先后设立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二】新疆问题专题:1、西汉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府〕,说明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统辖,标志着西域地区从此正式成为了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清朝前期,平定新疆地区大小和卓木叛乱,并设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晚清时期,左宗棠收复新疆。
【三】西藏问题专题:1、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汉藏两族联系,发展藏族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
2、元朝:西藏地区由中央机关宣政院直接管辖;这说明西藏从此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清朝:设驻藏大臣,代表清政府政府会同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事务。
4、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四】台湾问题专题:1、三国时,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七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七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民族关系史的主要内容。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注重与他国的友好往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依据国情,也实行过不同的对外政策,我们在此紧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望对同学们备战中考有所帮助!一、知识链接(一)民族关系1、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主要措施:迁都洛阳,以利对中原的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吸收先进的中原文明。
改汉姓、穿汉服、讲汉语、用汉制、习汉礼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⑴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⑵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
⑶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多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夫妇二人为促进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密切唐朝和吐蕃的交流、增强汉藏人民的友好做出了贡献。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后改为辽。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后辽军大举攻宋,辽宋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
连年与宋交战,后来,双方议和。
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
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金军继续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是这一时期杰出的英雄人物。
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4、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元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蒙古、汉族、契丹、女真等各族人民交错杂居,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初中历史】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ppt优秀课件 鲁教版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失败。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
变化:有以陆路交通为主转向以 海外交通为主;有对外开放到闭 关锁国
认识:开放则兴闭关则败
学以致用
28(2010年淮安市)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 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但到了清朝,这种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⑴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课件--专题03 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关系概况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 居的格局
实行: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 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一、中国的民族关系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
地区
史实
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新疆 唐朝: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清朝:乾隆粉碎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人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 西藏 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梳理课件
专题03 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专题框架
一、中的民族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朝代
关系概况
战
和
秦朝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岭南
兴修灵渠,开发当地经济,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西汉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无力与 张骞通西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
元朝 清朝
蒙古国时期,灭亡西夏和金;元朝建立后,灭亡 设立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形成了新的民族一回
南宋,实现统一
族;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加 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妥善安置了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设台 湾府,管理台湾
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二 中国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课件
2018年12月11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日,广西举办一系列庆祝 活动,展示广西各族人民喜迎大庆、开创未来的美好愿望。
热点2 “一带一路”倡议 2018年7月1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
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本届部长级会议签署《中阿合作共建 “一带一路”行动宣言》,阿拉伯国家是古代“丝绸之路” 的参与者和缔造者,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 伴,已有9个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协 议,诸多领域的合作已初见成效。
二、听思路。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解 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4.如何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今天重铸“丝绸之路”,共建“丝 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1)通过丝绸之路而进行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社会进步, 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编后语
(二)中国近代的对外交往
(三)中国现代的对外交往
【热点速递】 热点1 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2018年10月25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在党中央的 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宁夏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 ,已成为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专题二 中国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课标试题(共11页)
专题(zhuāntí)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班级学号姓名 ___ 等第【教学重点】民族交融、对外关系【教学热点】民族的友好交往〔可以联络HY达赖分裂中国等问题〕和对外关系【考点链接】一、民族关系民族友好交往是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一〕、民族交融三个重要时期1、北魏孝文帝HY。
主要措施:迁都,以利对中原的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吸收先进的_______文明。
改汉姓、穿汉服、讲汉语、用汉制、习汉礼等,促进了北方民族___________。
2、唐朝实行比拟开通的民族政策,“和同为一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得到空前开展3、元朝是我国民族大交融的时期。
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族。
〔二〕、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设置HY府和康熙帝两次发动雅克萨之战。
〔三〕、七下“动脑筋〞P51对澶渊之盟应当怎么评价?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开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澶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是,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场面,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消费开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开展和统一。
〔四〕、HY对边疆地区的管辖(guǎnxiá)HY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唐朝: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②元朝:设宣政院管理HY,HY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
③清朝:顺治帝、康熙帝分别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形成册封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管理HY事务;④HY成立后:1951年5月,HY和平解放;1959年HY进展民主HY,20世纪60年初完成民主HY,废除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进入HY阶段;HY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65年建立HY自治区。
西北及HY地区:①西汉: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HY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②唐朝:唐太宗和武那么天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HY事机构③清朝:乾隆帝派兵平定HY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HY。
【中考历史课件】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专题复习 (共53张PPT)
外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关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系
朝 代
国家
事件
双方关系 页码
西 西域各国、大秦 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汉 古印度 佛教的传入
贸易往来 7sP84 宗教传播 7sP92
日本 唐 日本
遣唐使来华
官方使节 7xP29
鉴真六次东渡(唐玄宗) 宗教传播 7xP30
古印度 玄奘西行天竺(唐太宗) 宗教传播 7xP31
族 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关 系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和
对
外
关
系 历史作用: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考点回顾
中
国 文成公主入西藏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古 结婚
代
的
民
族
关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系
——唐太宗
和
对
外
关
系
政权 辽 民族 契丹
北宋
西夏 党项
金 南宋 元
女真
蒙古
考点回顾
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9年 他与卫青北击匈奴,解除了北疆边患,使西 汉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这位年轻的将领
关是
系
A.主父偃
和
B.张骞
对
C.董仲舒
外
D.霍去病
关
系
练一练
中
国 古 代
◆(2010·芜湖) 一位旅游者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纪
的 念地拍摄了一幅纪念雕像(如右图)。
宋 东亚、阿拉伯国家 市舶司的设置
贸易往来 7xP58
元 意大利 西洋诸国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五 中国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五中国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知识体系】一、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线索与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开始与周边各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兼并战争,逐步融合。
为秦始皇创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
2.秦汉时期: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出现高潮(1)“五胡”内迁:内迁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长期杂居,相互交融,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饮食、服饰、家具等)(2)北魏孝文帝改革:494年,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并规定改说汉话,改穿汉服,改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大大加快了“胡汉融合”的步伐4.隋唐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1)加强行政管理:唐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置了许多管理机构(如西北的北庭、安西都护府;南部的安南都护府;东北的黑水、渤海都督府)(2)册封了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和亲政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等。
(3)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与吐蕃的关系。
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战争与和议(1)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辽、西夏、金在建立之初,仿效中原,实行汉制。
政治上,建立了完整的政治机构;经济上,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文化上,则普遍仿汉字创立了文字。
(2)由于政权并立,战和相间,中原政权在处理同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上采用“岁币”“和议”等方式(澶渊之盟、绍兴和议)。
(3)民族融合出现新的高潮。
各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之初都主动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加快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特别是元朝统一中国,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
进人中原地区的蒙古人、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吾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6.明清时期:(1)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继续发展。
(2)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清政府采取了镇压叛乱、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在边境地区设置机构、改土归流等方式,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0
【命题链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张骞通西域、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新 中国的外交、改革开放。
h
21
【开放设问】 一、趋势(启示)类 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有何发展趋势?这给你带来哪些启 示? 趋势:民族融合、发展是历史的主流。 启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要树 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h
15
(三)中国现代的对外交往
h
16
h
17
【热点速递】 热点1 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2018年10月25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日。 6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 耀下,宁夏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已成为一个血脉 相通的共同体、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h
13
2.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总体特点 (1)和平友好交往与对外开放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主流。 (2)从内容来看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往来,互通有无; 文化交流,取长补短;睦邻友好,友谊长存。 (3)明清时期是我国对外交往的转折点,之前,古代中国 开放交流,闭关锁国后,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h
14
(二)中国近代的对外交往
h
23
二、作用(认识)类 3.谈谈你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相互关系的认识。 (1)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 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 (2)国家的安定统一为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创 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h
24
4.如何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今天重铸 “丝绸之路”,共建“丝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1)通过丝绸之路而进行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 沿线国家的社会进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 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共同 发展。
h
18
2018年12月11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日, 广西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展示广西各族人民喜迎大庆、开 创未来的美好愿望。
h
19
热点2 “一带一路”建设 2018年7月1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
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本届部长级会议签署《中阿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宣言》,阿拉伯国家是古代“丝绸 之路”的参与者和缔造者,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 合作伙伴,已有9个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 路”协议,诸多领域的合作已初见成效。
h
25
h
22
2.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的启示。 (1)对外开放则国运昌盛;闭关锁国则国运衰弱。 (2)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国家的强盛;闭关 锁国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会导致国家落后。 (3)对待国外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以我 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立足国情,不断开拓创新。
7
(2)台湾
h
8
命题点二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h
9Hale Waihona Puke h10h11
h
12
【关联提醒】 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发达的条件 (1)国家强盛,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发展对外关系 的重要社会基础。 (2)发达的海陆交通和先进的工具(如造船、航海技术、指 南针)是其客观条件。 (3)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是其主观条件。
专题二 中国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
h
1
命题点一 中国的民族关系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h
2
h
3
h
4
【关联提醒】 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 我国民族关系源远流长,有战争也有和平,友好相处、
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h
5
(二)中国现代的民族关系
h
6
【关联提醒】 中国从古至今的边疆问题 (1)西藏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