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
电视专题纪录片的结构与兴趣点探究
电视专题纪录片的结构与兴趣点探究电视专题纪录片相对于普通的新闻报道和纪录片而言,其更注重于深度挖掘一个特定的主题和故事,所以其制作结构通常更加复杂和立体。
一部成熟的电视专题纪录片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电视专题纪录片的引入部分通常会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和音乐来引起观众的兴趣。
在这一部分,导演会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画面和片段,或者是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音乐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让他们对电视专题纪录片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部分:背景介绍对于一些较为深度的专题,其背景介绍将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部分,导演通常会通过文字解说或者是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对这个专题进行深入的介绍,让观众对于这个话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三部分:事件或人物访谈电视专题纪录片通常会通过对相关事件或人物的访谈来让观众对于这个专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一部分,导演通常会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者是亲历者来对这个话题作出解读,同时也可以对一些相关事件进行现场还原,从而达到更加真实和直观的效果。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展现这个专题的重要性和深度也是电视专题纪录片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这一部分,导演通常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案例来向观众展示这个专题的立体复杂性,这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个专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第五部分:结尾电视专题纪录片的结尾通常会通过一些感人的画面或者是音乐来让观众对这个专题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这一部分,导演可以选择一些象征性的画面或者是音乐来让观众对这个专题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解说来对这个专题进行一个总结,从而使整个作品更加丰满和完善。
除了制作结构之外,电视专题纪录片的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其兴趣点的设置。
兴趣点是指导演在制作纪录片时,在影片结构上设置的分级的亮点。
它处在影片的关键节点,具有突出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使观众在看完后能深受启发,让影片更加具有吸引力。
那么,如何设置这些兴趣点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
第十一节、如何进行纪录片分析
画面
• 纪录片评画面主要是评论它的影像的符号 性,纪录片的符号是具有隐喻含义的元素。 找出一个你认为非常具有寓意的、有象征
性的影像符号去评论。
>>
0
>>
1
>>
2
>>
3
>>
4
>>
纪实性
• 纪录片纪实性的叙事方法 • 第一种是在表现生活时,尽量不要加过多 的修饰和强调,而是选择大量真实生活细 节来展现生活和人物。 • 第二种叙事方法是表现作者的心理情绪, 用大量的内心独白,和写意镜头来唤起观 众的心理体验。
• 《江南》《舌尖上的中国》
>> 0 >> 1 >> 2 >> 3 >> 4 >>
要求能将所见纪录片分类
• • • • • • 以上说到的7种纪录片要学会分类 凡是讲新闻事件的就是时事纪录片 凡是讲历史的就是历史纪录片 凡是讲人物的就是传记纪录片 讲地方、风景、城市就是人文地理片 讲舞台演出的就是舞台纪录片
>>
0
>>
1
>>
2
>>
3
>>
4
>>
细节
• 细节就是影视作品的血肉,它的内容就是 由一个一个小的细节来组成的。细节可以 让影视作品更生动。更加容易打动观众。 • 细节在影视作品中起着刻画人物性格,展 示内心情感,增强可视性的作用。而且还 可以增强真实感、现场感、强化感染力, 还可以深化主题。
电视纪录片ppt课件
三、论述题 (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 50分)
2、结合实例简要谈谈80年代纪录片,并作出评价。
要点:列举《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语运河》《望 长城》等进行简要分析均可。可以围绕课堂讲授的纪录片 制作方式,如“上帝之声”等进行批判;
也可以谈它较之于六七十年代的进步:如80年代大型纪 录片有一种强烈的文化意识,一头指向历史,文化;一头 指向现实、当下,充满一种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步确 立了纪实的理念,多角度探索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极大拓 展了表现空间,对纪录片的本质认识逐步深入。
8
三、论述题 (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 50分)
3、选择一部你所感兴趣的纪录片进行纪录片评论, 可以从主题、结构、镜头、人物、细节、色彩、同期 声或者其它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进行总体批判式的 解读,但要做到评述结合,有理有据。
开放式答案。如果是纯粹介绍和复述或者有述无评, 或者只是进行简单拼凑,将视为不合格。
1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蒙太奇”:狭义指在影视作品中指画面的剪辑、组合、组接,广义 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艺术思维方式。
纪录片的真实性:纪录片是纪录真实和真实纪录的统一,纪录真实是 指纪录的内容要真实,真实纪录是指纪录的方式要真实。
9
不作死就不会挂~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暑假愉快!
10
任何自己的看法,而是希望最大限度逼近真实,将真实呈 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如《马戏学校》 2、隐藏主题 :不是作者没有自己的看法,而是有了看法 不能够或者不愿意说出来。 如《与神话较量的人》。
5
二、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20分)
3、新生态纪录片的创作手段 1、围绕模拟重现:摘录故事片的片断作为纪录片的资料、用今
专题片与纪录片异同
专题片与纪录片异同电视专题片: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电视节目,它介乎电视新闻和电视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
电视纪录片:运用现在进行时的新闻镜头,真实地纪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摆拍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无论是“电视专题片”还是“电视纪录片”,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作为自己的拍摄对象和表现内容。
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是及时、迅速反应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二者都以“真实性”作为创作的生命,都强调反映生活的真实,排斥虚构和扮演。
作为纪实性的作品,如果失去了真实性,就会失信于社会,失信于人民,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者都需要运用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创作者在提炼生活素材的过程中,需尽量保留其自然形态,不能做过多的变形处理,“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它们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电视节目形态,但是,它们都是遵循纪实性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的。
尽管“电视专题片”在表现手段和方法上有较多的艺术创造,构成审美性较强的电视艺术作品。
但是,在表现、描绘实际生活和实际生活中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上,不应失去它的根本属性——真实性。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较多地采用长镜头或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
故而,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的渗透,它直接表现创造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
简析电视纪录片定义和主要特征(精)
简析电视纪录片定义和主要特征一、定义电视纪录片是指专门为电视播出而制作的纪录片节目形态。
纪录片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军事等领域的事件或人物及自然事物进行纪录和表现的叙事性的非虚构的影像构成形态,它一般并不从属于某一特定的传媒。
“纪录片”这一名词起源于法文“docuemntaire”,本意是指“具有文献资料价值的”,到1906年,这个词开始用来指“纪录电影”或“纪录影片”,并于1914年成为名词“documentary”。
[1] “纪录片”作为一个翻译的西文名词,在中国的使用至少已有近80年的历史。
梁实秋在1931年出版的《实用英汉辞典》中已选入了“documentary纪录影片”的条目。
[2] 纪录片作为一种特定的影像构成形态,在电影和电视这两种不同媒介中的呈现并无本质的不同。
“胶”和“磁”(数字)的互相转化技术已趋于成熟,这也就意味着光学图像在多种不同介质中的保存已经没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这一点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已被反复验证。
在电视发展的早期,在其尚无能力制作自己的节目之时,它大量播出的都是使用胶片制作的影像。
直至今日,尽管电视的摄像系统已经非常强大,但是在许多场合,譬如在电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高寒地带,或在拍摄动物时需要快速启动的情况下,往往不得不使用胶片摄影机进行工作,因为摄影机能够在1秒内启动进入拍摄,磁带摄像机则需要更长一些的时间,等等。
所以,从根本性质上来说,纪录片并不能非常明显地呈现出某种媒介的属性,无论是电影纪录片,还是电视纪录片,两者在影像构成形态上基本没有差别。
这种情形反映在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分期上,就是往往忽略影视的差别,如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或分为影戏时代(1932-1949年)、英雄时代(1949-1983年)和平民时代(1983年至今)[3],或分为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1977年)、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1992年)、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1998年)和社会化纪录片时期(1999年至今)[4]。
纪录片与专题片之区别
纪录片与专题片之区别纪录片与专题片之区别1.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较多地采用长镜头或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突出事件的实时、真实的发生着。
故而,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的渗透,它直接表现创造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
故而,电视专题片多是一种“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2.表现生活的手段不同电视纪录片更多地属于“新闻”的范畴,所以纪实手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新闻镜头纪录社会生活,它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挖掘声、光、色、画面、剪辑、音响的内部艺术潜力。
故而,电视纪录片具有较强的“新闻属性”。
电视专题片,由于“表现”生活的需要,允许较多地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对比、渲染等艺术手法表现社会生活,根据特殊的创作需求,甚至允许在一定程度上的扮演、补拍、追述和摆拍。
故而,电视专题片具有较镪的“纪实属性”乃至于“艺术属性”。
3.时空处理不同电视纪录片,在时空的处理上,一般是“现在进行时”,也就是纪录“正在发生的生活”,甚至是未知最终生活去向的生活。
所以,有人说,纪录片是:跟随、跟随、再跟随。
也就是跟随正在发生中的事件。
电视专题片,在时空的处理上,比较自由,它既可以表现现在时,也可表现过去时,甚至可以表现将来时。
因为它不像纪录片那样,只是纪录生活,只要是对展现思想有好处,什么样的时空都可以运用。
4.镜头运用不同电视纪录片,因为主要是纪录片现在进行时的生活,所以只能运用表现现在时的镜头,诸如跟拍、抓拍、偷拍、隐拍等。
而电视专题片,不仅可以运用表现现在进行时的镜头,而且可以运用表现过去时的镜头,诸如追述镜头、摆拍镜头、补拍镜头,甚至“扮演”镜头。
电视纪录片的类型分析
③情景再现与影视表演的区别
影视表演须服从总体艺术基调,历史真实基础上的虚构和卓越的表演是基本手段。 情景再现须服从总体纪实基调,扮演仅仅是纪实手法的特殊补充,是集中史料、访谈
和解说词的综合叙事的一种手段。是写实与写意的结合,突出特定时空中的人物、环
境和氛围的历史感。 影视表演是故事片的主要叙述手段,而情景再现是纪录片讲故事的一种辅助手段。 借用故事影片和电视剧画面,也是一种真实再现。 ④重现和情景再现的注意事项 少而精:越少越好
拍摄者与被拍摄者有一种现实的亲近关系,同时是镜头生活的参与者和互动者。 《我拍我的村子》系列 (3)虚拟情境型 被拍摄生活本身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为了观察人在特定状态下的真实反应而专 门设定的一种生活情境,以科学纪录的方式进行展示。 《荒岛生存者》 《百姓家园》
16名来自美国各行各业的男女自愿者来到南太平洋一个相当偏僻没有任何人烟的
体是栏目纪录片商业运作的成功之道。
(1)客观纪录型 发现生活与发明生活的冲突与矛盾
采用真实电影的创作手法,以直接电影的面貌出现的纪录节目形态。考虑到拍摄
周期的局限性,采用触媒技巧。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主动触发,捕捉真实影像,并以纯 客观记录的方式予以表现。 《毛毛告状》 《盲哥们儿》 (2)自我映射型
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不在隐藏于客观性纪录的背后,自己拍摄反映自己的生活,
②靠访谈讲述历史,以同期声结构全片
③适宜栏目化生产的操作要求 《我的抗战》 《我和我的祖国》 《北大荒青春记事》
(2)文献纪录片
拍摄领导人物传记或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形象化政论片,属于主旋律影片。在 选题上除了重大题材之外,也开始关注中小型题材。
《荡涤尘埃》《丝路》《瓷路》
编年史纪录片——《百年中国》《大国崛起》《复兴之路》 人物传记片——《毛泽东》《邓小平》 (3)历史真实再现 《记忆· 梁思成1937》《记忆· 晏阳初1930》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来记录、分析、解释和描述真实历史事件、人物、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科学技术和艺术创作等内容的影视作品。
电视纪录片不仅是一种传播真实信息的方式,也是一种对真实世界进行审视和记录的媒介形式。
在电视纪录片中,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还有丰富的结构,并且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对于内容的表达和传达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包括导言、主体、结尾等几个部分。
虽然每个纪录片的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部纪录片通常包含上述几个部分。
接下来将对这些部分进行分析。
首先是导言部分。
导言是纪录片最开始的部分,通常是通过画面、声音和文字描述纪录片的主题和基本情节,并引导观众进入纪录片的世界。
导言的目的是引起观众的兴趣,让观众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期待。
导言通常会设计一些引人注目的内容和画面,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产生探索和了解更多的欲望。
导言部分在纪录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影体验,还可以为接下来的内容奠定基础。
接下来是主体部分。
主体是纪录片的核心部分,其中包括丰富的内容和详细的描述。
在主体部分,纪录片会通过现实的画面、真实的声音和丰富的文字等手段,对主题进行多角度的阐释和说明。
主体部分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图像资料和音像资料,并且往往会有专家学者的解说和分析。
在主体部分,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往往会设计得十分严谨和有序,以保证观众能够清晰地理解纪录片所要表达的内容。
最后是结尾部分。
结尾通常是纪录片的结束部分,结尾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总结性的陈述,也可以包括一些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预测。
结尾部分还可以对主题进行一些深度的思考和概括,让观众在纪录片结束之后继续产生思考和思考的余韵。
结尾部分对于给纪录片画上完美的句号,为纪录片的完成增添了一些美感和情感。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结构可以使纪录片更加有说服力,更加有吸引力。
在结构设计上,电视纪录片的导言、主体和结尾需要相互配合,通过合理的编排和剪辑,使得内容表达更加准确和生动。
50部神级纪录片推荐及简介
50部神级纪录片推荐及简介把纪录片当解压工具的我看了无数部纪录片,通过纪录片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通过纪录片了解星辰大海,珍奇动物,植物等等,没有时间去亲自看世界,那就通过纪录片了解世界。
有了孩子,也想带着孩子看世界,纪录片也是非常好的方式之一,有些记录片也是很适合小朋友看的。
历史类纪录片《河西走廊》豆瓣评分高达9.7《河西走廊》分10集,以“使者”“通道”“驿站”“根脉”“造像”“丝路”“敦煌”“会盟”“苍生”“宝藏”为题,以时间为线索,撷取河西走廊上的绚烂瞬间,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跨越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系统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历史,呈现出其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
以第一集《使者》为例,主要讲述公元前138年,匈奴对汉朝的包围袭扰迫使汉武帝派遣张骞穿越河西走廊,去往西域寻求军事同盟的故事。
张骞的凿空之举,带来的地理大发现使河西走廊正式进入了中原王朝的视野。
张骞出使西域路途的艰险、跋涉、付出,在纪录片中演绎得淋漓尽致。
张骞被困匈奴十余年,他在异国他乡已经娶妻生子。
对于张骞的妻子,《史记》中记载得十分简略: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关于张骞妻子的历史,在史记中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张骞的匈奴妻子是谁?她归汉之后怎么样了?《河西走廊》为我们解答了这些疑惑:“史书中对这个匈奴女的记录少之又少,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这段爱情,给了张骞在大漠坚持数年的力量”在这部纪录片中如此细腻地把一个女性角色呈现出来,无疑在这段壮阔的历史上增添了温情的底色。
《大明宫》豆瓣评分9.1影片时间跨度近300年,以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大明宫为主线,通过这一空前绝后的庞大宫殿群自建造、辉煌到毁弃的全过程,讲述初唐雄健、盛唐豪奢、晚唐衰落的历史风云。
2009年9月9日,史诗纪录片《大明宫》在联合国总部首映,开创了中国电影在联合国首映的先河。
纪录片提纲
第一天:导入:猜词(纪录片故事片名)一:电视纪录片是什么?在1979年,美国四所大学电视系联合编撰的电影术语词典有这样的表述: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现实生活原貌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在西方,纪录片孕育于故事片,并且在与故事片的抗衡中发展成熟,纪录片的制作和播出一直与电影艺术密不可分。
而在中国,纪录片自从有了电视做载体后逐渐发展壮大,独立成类,纪录影片的影响则远远小于电视纪录片。
所以,我们这里所讲的电视纪录片主要是以中国为主。
电视纪录片:1.含义: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它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的记录社会生活,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的完整过程。
我国电视界对纪录片的界定则是:以摄影或摄像手段,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和历史事件等作一种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并给人以一定审美享受的影视作品。
电视专题片:运用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
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电视节目形态。
二:纪录片的发展和走向国外:最早的雏形---1895年卢米埃尔(法)《工厂的大门》(播放)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
在潮湿和昏暗中,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几部影像短片:《工厂的大门》、《拆墙》、《婴儿喝汤》、《火车到站》。
人们看到女工们穿着衣裙,软边帽上插着羽毛,三五成群,边说边笑地步入厂区的入口;火车站的月台上,男女老幼正在等候火车的到来,列车从远处驰向月台……迷失在纷繁芜杂的影像时空,或许我们已经忘却,当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造出仅重5公斤的活动摄影机的时候,它就成了把现实生活如实地拍摄下来的理想工具。
而在那天晚上,首次公开问世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短片,作为世界电影开山作品的同时,也是世界纪录片降落尘世呼出的第一声,甚至在先天就打上了“民间纪录影像”的烙印。
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纪录片 的场景之中,这种交互式的体验将大大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
题材的多元化
03 录制声音
确保录音清晰、稳定,以呈现最佳音质效果。
后期制作与编辑
素材整理
整理拍摄素材,筛选出最佳镜头和片段。
特效处理
运用特效技术,如颜色校正、画面调色等, 提升画面效果。
剪辑与合成
将选定的素材进行剪辑、合成,形成连贯 的故事线。
声音处理
进行声音剪辑、音效添加和配乐选择,增 强故事表现力。
音效与配乐
舆论引导
电视纪录片所传递的信息和观点会影响公众舆论, 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道德评判
电视纪录片中的故事和人物往往承载着道德 评判,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准则。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文化传播
电视纪录片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能够将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
01
文化认同
电视纪录片通过记录和展示本民族或地 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有助于增强 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接受美学分析
01
受众定位
接受反应
02
03
接受与意义
分析纪录片的受众群体,探究其 文化背景、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
研究受众对纪录片的反应和评价, 探究其如何理解和接受纪录片所 传达的信息和意义。
分析受众在接受过程中的意义生 成和建构,探究其与纪录片之间 的互动关系。
文化研究分析
文化语境
第二章 08电视纪录片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
3.直接电影与真理电影的差别: (1)前者:等等拍摄非常事件的发生;后者: 试图促成非常事件的发生。 (2)前者:隐蔽拍摄者;后者:主张参与到影 片中(《望长城》的主持人焦建成) (3)前者:不介入的旁观者角色;后者:挑动 者角色。 总之,真实电影式纪录片,采用了现实主 义创作方法,纪录现实生活的真实。
一、纪录片的本体特征
他们的两位摄影师(弗利克斯·麦斯基什、弗朗 西斯·杜勃利埃)确立了两种纪录片的雏形,分别代 表着纪录电影的两个极端: “对现实的描述”。 “对现实的安排”。 纪录电影的全部历史便是在这两个极点之间形成 和发展的。 “纪录电影”——这个名词的首次出现,是1926年
一、纪录片的本体特征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
2.1 直接宣导式(格里尔逊式)1929 直接宣导式(格里尔逊式) 以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为代表(观点见教材64-65) 内容上,重视社会功用, 形式上,依靠解说词来配合画面。 两种倾向: (1)以保罗·罗沙为代表的“纪事体载”,即通过解说词 把现成的画面串连起来,用以体现特定的富于教育意义 或宣传目标的主题。 (2)以汉弗莱·詹宁斯为代表,强调纪录片的人情味和 幽默感,让真实生活中的人去表演。 。
一、纪录片的本体特征
1.4 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 “三说”:“等同说”、“从属说”、“独立 说”。 1.创作思维不同 纪录片:客观地“再现”社会生活,创作者的 纪录片 思 想隐蔽渗透在对生活的展现之中。 专题片: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 专题片 现 社会生活,可直接表现创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
3.2 自然与环境类纪录片选题 例:《帝企鹅日记》(法)(p78) “一部全家老少可以一气看完的罕见纪录片 真实再现了一个奇妙族类迁徙的过程,2005年 轰动全球。 摘取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多个最佳纪录片” 。
纪录片结构
37电视纪录片是以影视纪实等多种艺术手段,对真人真事的详细报道和表现。
其结构就是编导者对题材的组合、安排。
它是客观社会生活和电视编导主观逻辑的统一,既是展示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的"轨迹",又是承载人物行动和事件发展的"框架"。
结构就是电视纪录片的生命。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从内容上又分为叙事式结构、抒情式结构、传统式结构、非传统式结构、戏剧式结构、小说式结构等等。
我们经常运用的几种结构方式有:绘圆法、设定中心线法、阶梯式递进法和依据文理逻辑法。
绘圆法纪录片绘圆法的结构方式就是将数学中的"绘圆"劫于纪录片的创作之中,圆心与半径的确立是掌握绘圆法的关键。
一部纪录片的"圆心",就是这部纪录片的主旨或者中心,即纪录片的创作者谋略在这种作品中所言之中核;"半径"则是片中被摄主体所要登声场的主要活动区域。
绘圆法要求纪录片在开篇部分就提示出主要"论点",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并在那个场所对以上内容做最低限度的说明。
如果我们要拍摄众多的人物、发生的几件事情、或是较为分散的场景就常常采用绘圆法的结构方式。
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就是运用绘圆法的结构方式取得成功的力作。
片子一开始就是机场,主要人物出现,上海人丁尚彪、26岁曾一夜无家可归的硕士生、娇生惯养的、老李和他的女儿......编导选取一群远在他乡的异国游子,用游子们在他乡的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作为他揭示主题的情节,"他们是怎么样生活的?""什么样的经历促使他们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我们看着片子想着这样的问题,而导演张丽玲就是希望用这部片子将这样的思考传达给我们。
诸多的人物,诸多的故事,三年来的变化,通过这种结构,我们了解到异乡漂泊的艰辛,对此充满同情、理解和关心。
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专题片、纪录片概念的诠释: 专题片、纪录片概念的诠释:
(一)几种说法: 几种说法: 1.电视纪实作品: 电视纪实作品: (1)用自然朴实方法,真实地报道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 (1)用自然朴实方法,真实地报道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 用自然朴实方法 (2)注重采访拍摄方式,保持形声一体化的结构形态, (2)注重采访拍摄方式,保持形声一体化的结构形态,记 注重采访拍摄方式 录具有原生形态的生活内容; 录具有原生形态的生活内容; (3)对生活情状、文化现象或历史事实的记录, (3)对生活情状、文化现象或历史事实的记录,揭示生活 对生活情状 本身具有的内涵和意蕴。 本身具有的内涵和意蕴。
二、按题材内容划分: 按题材内容划分:
(一)人物类型: 人物类型: 人物类专题片:以记叙和表现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 1.人物类专题片:以记叙和表现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 凡人、伟人,普通百姓、专家学者,以他们的人生命运、 凡人、伟人,普通百姓、专家学者,以他们的人生命运、生 命轨迹、思想行为、道德情操、卓越贡献为主的电视片。 命轨迹、思想行为、道德情操、卓越贡献为主的电视片。 2.创作特色: 创作特色: (1)记叙事迹 用事迹展现人生价值。 记叙事迹。 (1)记叙事迹。用事迹展现人生价值。 (2)揭示心态 揭示人物内心复杂心态。 揭示心态。 (2)揭示心态。揭示人物内心复杂心态。 (3)展示精神 开掘出崇高精神境界。 展示精神。 (3)展示精神。开掘出崇高精神境界。
(二)专题片、纪录片界定: 专题片、纪录片界定: 1.电视专题片: .电视专题片: ●运用纪实手段,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 运用纪实手段,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 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 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 ●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 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 阐述观点的纪实性电视作品。 阐述观点的纪实性电视作品。 2 .电视纪录片: 电视纪录片: ●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 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 活中真人、真事、真情、 活中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现实生活原貌形态和完整过 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第四章电视专题和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的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无假定性的真实。 第二,形声一体化的表现结构。 第三,情境化的叙事方式。
二、国外纪录片的起源及发展
1、起源: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 《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
2、弗拉哈迪和《北方的纳努克》 罗伯特·弗拉哈迪(1884-1951),《北方的
纳努克》被国际影视界公认为第一部完整意 义的纪录片,它体现的美学取向和手法、技 巧,对纪录片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4、新纪录片运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 新纪录片运动的先驱们大声呼喊四个字:纪 实主义。他们的创作理念是“真实再现”。
5、退潮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江湖》《老头》《食指》《英和白》
6、DV出现后的中国电视纪录片(20世纪90年 代末以来)
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之争:
1、“等同说”。 2、“从属说”。 3、“怪胎说”。 4、“独立说”。
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纪录片 的第一原则》中认为,纪录片是指那些“对时事新 闻素材进行了创造性处理”的影片,而“自然素材 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区别标准”。
1948年,布鲁塞尔的世界纪录片大会,纪录片是: “以各种记录方法在胶卷上录下经过诠释后的现实 的各个层面,诠释的方式可以是去拍摄正在发生的 事情,也可以是忠实而有道理的重演发生过的事实, 其目的在于通过感性或者理性的管道去激发和加强 人类的知识和认识,并真正提出经济、文化和其他 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美国1979年《电影术语词典》:“纪录片、纪录影 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 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生活汲取素 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
中国: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艺术,它通过摄 影或摄像手段对于真实的环境里、真实的时间内, 发生在真实人物身上的事件所作的记录报道,并给 人一定的审美愉悦功能的影视作品;真实是纪录片 最根本的特性,是纪录片的灵魂。
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区别
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区别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共同点:电视专题片: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电视节目,它介乎电视新闻和电视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
电视纪录片:运用现在进行时的新闻镜头,真实地纪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摆拍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无论是“电视专题片”还是“电视纪录片”,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作为自己的拍摄对象和表现内容。
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是及时、迅速反应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二者都以“真实性”作为创作的生命,都强调反映生活的真实,排斥虚构和扮演。
作为纪实性的作品,如果失去了真实性,就会失信于社会,失信于人民,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者都需要运用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创在提炼生活素材的过程中,需尽量保留其自然形态,不能做过多的变形处理,“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它们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电视节目形态,但是,它们都是遵循纪实性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的。
尽管“电视专题片”在表现手段和方法上有较多的艺术创造,构成审美性较强的电视艺术作品。
但是,在表现、描绘实际生活和实际生活中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上,不应失去它的根本属性——真实性。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较多地采用长镜头或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不允许创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不允许创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
故而,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的渗透,它直接表现创造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影响力较大的纪录电视栏目:《探索·发现》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栏目,于2001年7月9日开播。
《探索·发现》栏目以纪录片的手法,讲述以中国为主的历史、地理、文化的故事,探寻自然界的神奇奥秘,挖掘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和人物命运,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恢弘,是“中国的地理探索,中国的历史发现,中国的文化大观”。
人们形象地称《探索·发现》是中国的“Discovery”。
栏目宗旨:“在未知领域努力探索,在已知领域重新发现。
”《讲述》以强烈的故事性、细腻丰富的情感,打造了CCTV的一档口述体纪录片日播节目。
它展现了普通人精彩的人生故事,给观者以人生启迪。
它以洗炼的形态,来承载最恢宏的人生百态,以一种特有的人文关怀为那些珍视人性的真善美和人类价值的人们,守护着生命的源头和灵魂的中心。
栏目定位:《讲述》是献给所有关注人们命运的观众的电视节目。
《讲述》每天为您讲述一个真实生动,曲折传奇、充满悬念、给人启迪的人生故事。
节目90%以上都是寻常百姓,展现的是普通人精彩的人生故事。
小故事大主题、小事情大道理、小人物大情感,责任始终贯穿在《讲述》的制作理念中。
CCTV_10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教科文题材为内容的专业电视频道。
自2001年7月开播以来,始终坚持“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位”。
经过几年改进、提高、推广,频道树立“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理念,正在走向以“专业频道品牌化建设”为核心的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频道。
百家讲坛百科探秘半边天大家道德观察第10放映室公益行动家庭健康之路讲述绿色空间人物人与社会重访状元360 子午书简走近科学科技之光▪2002年10月在法国巴黎获得了第19届儒勒·凡尔纳大奖。
▪儒勒·凡尔纳奖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由法国国立科研中心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国际奖项,颁发给对科技宣传做出贡献的电视台、电视频道或机构。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堪称世界科幻之父。
以凡尔纳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为世界性的科普大奖。
他首开科幻小说之先河,作品具备了非凡的文学性和科幻性。
他的著作想象奇诡,预见准确,知识广泛,科学底蕴深厚。
《见证·发现之旅》所谓“发现”并不是简单展示事物的表象或结果,而是探求研究调查的过程,通过设置悬念、逐层揭迷的方式将观众带入探索的旅途,在生动惊险的行程当中追求科学的真理。
节目内容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追踪事件背后的逻辑线索,精心编织引人入胜的真实故事。
特色是追求娱乐效果的非虚构类的科学纪录片。
栏目不拘泥传统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注重视听语言的震撼效果,在真实纪录的基础之上,穿插恰如其分的再现,形成流畅的故事和节奏。
▪第十届(2003年度)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颁奖暨国际纪录片论坛于04年11月18日于庐山落下帷幕。
由《发现之旅》栏目选送的四部纪录片荣获大小八个奖项,成为本届颁奖典礼上的最大赢家。
▪纪录片《狙击英雄》荣获长片类一等奖,最佳录音单项奖;▪纪录片《凤棺迷魂》荣获长片类二等奖;▪纪录片《血字》荣获纪录片长片类三等奖;▪纪录片《复活的军团》荣获系列片大奖,最佳编导奖,最佳摄像奖,最佳录音奖。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评选,是由中国视协和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主办,每年举行一次,是中国电视纪录片中的最高奖项。
▪DV栏目的特色:▪没有外采记者,没有摄像机、采访车等硬件投入,以及相关的配套、维护费用,栏目只配备了少量的编辑、把关人员,收集、审查、包装DV稿件,节目播出后支付通讯员远低于自采成本的稿费,栏目绝对“低成本”运作。
群众DV。
2007年南方周末发动“全民乱拍”活动,并没收上来优秀的片子。
群众拍的片子,有可能存在知识错误,或者没有丰满的形象和完整的故事,不能让观众一种明确的感觉。
DV纪录片:用DV拍摄的纪录片▪DV是Digital Video的缩写,是数码摄像机的意思。
▪DV还可以译成“数字视频”的意思,它是由索尼(SONY)、松下(PANASONIC)、JVC(胜利)、夏普(SHARP)、东芝(TOSHIBA)和佳能(CANON)等多家著名家电巨头联合制定的一种数码视频格式。
▪在绝大多数场合DV则是代表数码摄像机。
▪DV系统易于掌握,投资不多,是一种易于普及的数字摄录一体化的视听工具第一章电视纪录片概述•电视纪录片既是电影纪录片新的发展形式,又是电视节目的一个种类。
•电视纪录片发展趋势:向故事片靠拢——追求情节化故事化。
一、纪录片的定义•1、关于纪录片定义的调查•日本YASULMA•安间总介。
一九六一年进入N H K,从事纪录片制作,担任导演及制片。
•其中主要作品有:•《110秒的空白》(意大利奖 1974)•《那时候、世界…曼哈顿秘密计划》•(放送文化基金奖1978)•《五胞胎·上一年级了》(国际EM MY奖 1982)••1996年,在欧洲、北美及日本,约90%的被访者认为他们所在的国家没有关于“电视纪录片”的统一定义;但100%的人认为自己心中有一个定义;•2002年,中国,9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他们所在的国家没有关于“电视纪录片”的统一定义;但认为自己心中有一个定义的纪录片人不到30%。
•调查说明:•(1)世界各地对于纪录片都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定义;•(2)中国的纪录片人不太张扬自己的个性、创造的意识总体上也不如国外的纪录片人。
2、关于纪录片的不同表述•a、1991年法国《电影词典》称: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称为记录电影。
•b、《朗文英语词典》:纪录片--通过艺术提供事实;•c、美国《电影术语汇编》: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她具有一个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运用编辑和音响来增进其观念的发展;•d、《牛津词典》:(纪录片是)人性记录(说明人性的事实或事件),强调了词根document 的记录性和实证性;•e、美国电影史家埃里克²巴尔诺认为纪录片作者"和故事片艺术家不同,他不专心于创作,他通过对自己所发现的东西进行选择和并列而表现他自己。
"•f、卡雷尔²赖兹、盖文²米勒《电影剪接技巧》:"故事片和纪录片的根本区别在于故事片主要表现情节的发展,而纪录片则主要是阐述主题。
"•g、荷兰纪录片导演伊文思:"纪录片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
国内纪录片的有关表述:•a、《现代电视纪实》(朱羽君,1998):电视纪录片的核心含义应该是要求以真实地记录人类的生活,以现实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结构,它虽也可以有艺术手法,但语言本体必须保证素材的真实性和编辑的生活自身的逻辑性。
•b、《纪录片创作论纲》(钟大年,1997):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和音像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创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
•c、《中国应用电视学》:纪录片--影视艺术中对某一事实或事件作纪实报道的非虚构节目,直接从生活中取材,以生活的自身形态来表现生活,真实环境时间中的真人真事.•d、《中国纪录片:观念与价值》(吕新雨,1997)纪录片是以影像媒介的纪实方式,在多视野的文化价值的坐标中寻求立足点,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人的生存环境进行观察和描述,以实现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探寻和关怀的文体形式。
•e、《电视纪录片制作》(吴保和,1999):通过电视摄像机(或电影摄影机)的磁带(或胶片)纪录下来的一切内容,包括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现象、人类社会中的人物和事件,这些内容不是人为的虚构出来的,而是现实中已经存在的或正在发生的。
国内与国外关于纪录片的定义不同点:3、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是把过去或现在的事实用影像的手段进行人性的还原和记录,并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
•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尽可能接近历史的真实•尽可能描述(叙述)一种真实的历史,并尽可能接近一种真实的描述。
二、纪录片的类型•(一)国外对纪录片类型的划分•1、解说式纪录片•“大量使用权威式旁白的解说式纪录片”,以权威的旁白方式,直接对观众陈述对某人、事、物的见解,表达明确的价值判断。
•以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为首的英国纪录片学派为代表。
•说教意味浓。
•在20世纪50年代末,这种模式“失宠”。
•2、印象式纪录片•“试图诱发阅听者的主观感触与诠释的印象式纪录片”,游走在戏剧与现实、事实与幻想、纪录片与剧情片的中间地带,诱发观众个人的感触。
•易混淆观众的判断并难以掌握“真实”。
•3、观察式纪录片•“强调摄影机时透明性与拍摄者隐匿如…墙上的苍蝇‟”的观察式纪录片。
•主要流派包括:纯观察式的美国直接电影以及法国人类学家让·鲁什提倡的参与观察式的真实电影。
•4、自省式纪录片•“强调疏离效果与拍摄者的自我暴露的自省式纪录片”。
提倡观赏者的自我觉知,以影片为蓝本,跳脱其框限延伸出自我的观影意识和自我的质问。
•(二)国内对纪录片类型的划分•1.电视短纪录片•电视短纪录片原则上是指时长在15分钟以内,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形象和音响素材,加以客观展示的电视纪录片形态。
•2.电视长纪录片电视长纪录片原则是指时长在15分钟以上、50分钟以内的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表现主体的1~2集电视纪录片形态。
•3.电视专题片•电视专题片作为中国特有的电视纪录片形态,是指以解说词阐述某种理念、观点作为主要结构方式,附以画面、音乐等元素进行说明、写意、升华的电视纪录片形态。
•目前,国内电视学界和业界通常把电视专题片和电视纪录片看作相并列的两种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纪录片是指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主体拍摄的纪实风格的电视节目;•电视专题片是以声画对位的解说词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叙结合的电视节目。
•有研究者认为:“…声画对位‟和…声画合一‟只是创作手法不同;…议叙结合‟为主和…现场实景‟为主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均不足以科学地分清…专题片‟和…纪录片‟之间的本质差异。
”•4.电视系列片•电视系列片是指内容上或逻辑上有承接关系的3集以上的电视长纪录片或电视专题片构成的电视纪录片形态。
•(三)其它划分方法:•按节目形态划分:历史人文真实再现类;历史人文文献类;自然类;当下生活纪实类;当代社会文化纪录类;其他;•按题材和表现方法划分:时事报道片、历史纪录片、传记纪录片、政论纪录片、人文地理片、舞台纪录片和专题系列纪录片等;•按照观众收视区域划分:适合全球观众收看的;本土纪录片;自已按兴趣拍的纪录片;三、纪录片的社会功能•1、传播知识和舆论导向功能•2、记录历史和解释历史的功能•3、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功能•4、给人以愉悦的功能第二章中外纪录片演进与发展•一、国外纪录片的起源及发展一、国外纪录片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成功放映了《火车进站》的活动影像,不仅宣告着电影的诞生,更意味着最原生态的纪录片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