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法律法规解读
节能环保相关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日益严重,节能环保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对我国节能环保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节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我国节能领域的核心法律,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了节能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管理职责和法律责任。
(一)节能原则1. 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相结合:通过总量控制,限制能源消耗总量,同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节能优先: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优先考虑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浪费。
3. 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推动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二)适用范围1. 各类用能单位:包括工业企业、商业、服务业、机关、学校、医院等。
2. 各类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热力、生物质能等。
(三)管理职责1. 国家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节能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
2. 地方能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
3. 用能单位:负责本单位的节能工作,包括制定节能计划、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四)法律责任1. 违反节能规定的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制定节能计划、未采取节能措施、浪费能源等。
2. 法律责任:包括责令改正、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二、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根本法律,于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管理职责和法律责任。
(一)环境保护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谁污染、谁治理:污染者应当承担治理污染的责任。
3.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二)适用范围1. 各类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
2. 各类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
节能法律规定(3篇)
第1篇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我国,为了推动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节能法律规定。
以下将从我国节能法律体系、主要节能法律规范、节能法律实施与监督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我国节能法律体系我国节能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宪法原则性规定: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对节能工作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2.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我国节能领域的核心法律,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此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中也包含了节能的相关规定。
3. 行政法规: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根据法律授权,制定了一系列节能行政法规,如《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
4. 地方性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节能法规。
5. 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节能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主要节能法律规范1. 节能目标责任制度:《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的节能责任。
2. 节能标准体系:《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制定节能标准,并定期修订。
节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企业、单位和个人应当符合节能标准。
3. 节能技术研发与推广:《节约能源法》鼓励和支持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对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4. 能源利用效率管理:《节约能源法》规定,企业应当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公共机构应当加强能源节约和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
5. 建筑节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新建建筑应当严格执行节能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遵循节能原则。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解读与实践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解读与实践环保意识的一步步深入人心,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减少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问题。
节能减排作为环保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国家从多个方面推出了各种相关政策,促进了企业和个人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落实节能减排。
现在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解读和实践情况吧!一、政策解读1.1 节能减排政策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应当加强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并以实施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为保障,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就是国家出台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背景。
1.2 节能减排政策的主要内容我国针对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关于加强工业能效监测网工作的通知》、《建筑节能条例》、《全球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行动计划(2014-2020年)》等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能源规划,促进能源技术进步,制定能源节约措施,加强能源消费的监督和管理等。
1.3 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的排放量状况非常严重。
制定了一系列的立法以及实施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环境的改善。
节能减排政策不仅适用于环保领域,还适用于利用新能源、改善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
同时促进企业不断创新,提高技术含量,落实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二、实践情况2.1 政策实施成效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实施,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数据表明,我国的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同时落实工业能效监测网,构建了国内大型工业能耗数据的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能源利用、排放的数据,并加强监管。
2.2 实践前景我国新能源、节能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例如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已经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进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社会责任,积极落实绿色生产,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利润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问题日益凸显,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推动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努力。
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的出台旨在规范能源使用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法律。
2. 法律一: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法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法是我国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法律。
该法律旨在促进经济转型,推动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该法律规定了低碳经济的目标和指标,要求各行业减少能源消耗、改善能源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等。
同时,该法律还鼓励企业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节能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并设立相应的激励和支持政策。
3. 法律二:能源法能源法是国家在能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能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了能源的国家管理制度和能源安全保障制度等内容。
能源法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能源管理,制定能源计划和政策,推广和应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4. 法律三: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础法律。
该法律对于国家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法律支撑和指导作用。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原则,明确了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管理制度。
该法律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节能减排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质量。
5. 法律四: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为了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律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推广清洁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促进资源的全面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清洁生产促进法还规定了清洁生产评价和认证制度,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6. 法律五: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节能减排法律法规解读
节能减排工作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解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节能环保工作的约束性指标。
2007年4月25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曾培炎副总理任副组长。
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温家宝总理强调,要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便于公众更好的了解节能减排工作,现将有关减排工作涉及的环保法律法规介绍如下:问:“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
这一约束性指标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哪些?目前对主要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的法律依据有哪些?答:“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为实施上述水和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
《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订)第16条,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并对有排污量削减任务的企业实施该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中首先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第3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和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
(第15条)在这个基础上,《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又规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节能法律法规介绍
【节能法律法规介绍】一、节能法律法规概述节能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节能领域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
其主要目的是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加强节能管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下面是对当前节能法律法规的概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该法规于1998年颁布,明确了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等节约能源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鼓励应用新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和高效利用能源等方面的措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该法规于2022年制定,明确了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规定了对节能、开辟新能源、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和措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服务公司条例》该法规于2022年制定,规定了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范围、资质要求、服务内容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4.《节能建造设计标准》该标准于2005年制定,对建造节能设计的技术要求、节能措施和评价标准进行了规定。
5.《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于2022年发布,明确了节能产品认证的申请流程、认证范围、认证标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6.《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2年)》该规划于2022年印发,提出了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明确了扶持政策和实施措施。
二、节能法律法规内容详述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该法规明确了以下内容:- 国家鼓励和支持节约能源,禁止浪费和滥用能源;-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节能计划,推动能源的节约和管理;- 公民、企业、事业单位在生产、生活中应当节约用电、用水、用气等各种能源;- 对发展新能源和高效利用能源予以支持和优惠。
2.《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该法规明确了以下内容:- 加强对能源资源的开辟、利用和保护,实行节能措施,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建立能源基础设施,规范能源市场,完善能源管理制度;- 建立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加强对能源的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
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法律法规解读
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法律法规解读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各国纷纷加大力度推行节能减排政策,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有色金属行业作为重要的工业领域之一,也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规范有色金属行业的生产和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
本文将对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法律法规进行解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最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有色金属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该法,有色金属企业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其建设和生产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同时,该法规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有色金属企业应当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并依法进行监测和报告。
二、《节约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是中国鼓励节能减排的核心法律法规,为有色金属行业的节能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根据该法,有色金属企业应当制定能源消耗总量控制方案,并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测和评估。
此外,还应当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并进行节能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和个人形成节约用能的意识和习惯。
三、《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中国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制定的重要法律法规。
有色金属行业作为重要的大气污染源,根据该法,有色金属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此外,还要配备并运行污染物检测设备,及时监测和报告大气污染情况。
对于超标排放的有色金属企业,将面临处罚和关闭整改的风险。
四、《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是中国针对水污染问题制定的重要法律法规,对有色金属企业的水污染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该法规定,有色金属企业应当制定水污染防治方案,并减少废水排放。
同时,还要进行废水排放的监测和报告,并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处理。
对于违反水污染防治法的有色金属企业,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中国关于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对有色金属企业的固体废物处理提出了规范要求。
节能法律法规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解读
节能法律法规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解读范本1:节能法律法规有哪些第一章节能法律法规的概述1.1 节能法律法规的定义节能法律法规指的是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旨在规范和促进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1.2 节能法律法规的背景介绍节能法律法规制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中国节能法律法规的分类和内容2.1 国家级节能法律法规详细介绍国家级节能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等。
2.2 地方性节能法律法规介绍各省市制定的节能法律法规,如北京市《节能减排条例》、上海市《节能减排规定》等。
一些典型的地方性节能法律法规。
第三章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与执行3.1 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机构与职责介绍国家级和地方级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机构以及各部门的职责。
3.2 节能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详细说明节能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监督措施和责任。
第四章节能法律法规的效果与展望4.1 节能法律法规的效果评估评估节能法律法规实施后的效果,如节能减排效果、环境效益等。
4.2 节能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节能法律法规的发展方向,如研究新的节能分析方法、建立更完善的监管机制等。
附件:相关的节能法律法规,包括法律全文或法规摘要。
法律名词及注释:1. 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和促进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2.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国家规划,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3. 节能减排条例:北京市地方性法规,旨在规范和促进北京市的节能减排工作。
-------------------------------------------------------------------------------范本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解读第一章节约能源法的概述1.1 节约能源法的定义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定义,解释其主要目的和内容。
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法律法规解读
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法律法规解读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紧缺的形势日益严峻,各行各业都在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
有色金属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产业,也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对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政策进行解读,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重要法律法规概述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权利和义务,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并对有色金属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要求和目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具体规定。
针对有色金属行业,该法规定了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燃烧器排放标准和治理要求,以及监测、考核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旨在保护水环境,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有色金属行业作为高水耗行业,应该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排放。
二、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政策解读1. 能源消耗限制政策有色金属企业应当依法制定能源消耗总量限额,并按照限额开展生产活动,不得超过规定的能源消耗限额。
通过限制能源消耗,可以有效控制有色金属行业的排放。
2. 清洁生产措施有色金属企业应当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固体废物和废水的排放。
同时,加强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3. 节能技术支持政策有色金属行业应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
政府应加大对节能技术的支持力度,提供技术培训和经济激励,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4. 环境排污许可管理政策有色金属企业需要依法申请环境排污许可证,证明其生产活动在环保要求下合规运行。
同时,政府将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测和检查,确保有色金属行业排放控制达标。
5. 企业责任和执法监管政策有色金属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政府加强执法监管,对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保障环境的良好状况。
节能减排法律法规
节能减排法律法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引言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
这些法规旨在通过限制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个重要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能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保护法》)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该法旨在加强能源的节约利用和优化结构,推动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
该法规定了能源管理的目标、原则和基本制度,包括能源计量、能源审核、能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该法还设立了节能减排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以激励企业和个人节能减排。
《能源保护法》的实施对推动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建立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和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督,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浪费,从而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此外,该法还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技术创新,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的应用。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法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法是一种用于规定国家或地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法律法规。
各国根据其自身情况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制定了相应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法。
该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这些目标通常涉及到碳排放、甲烷排放、氟化物排放等不同类型的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法在全球范围内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制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国家和地区可以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和监督,推动减少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同时,这也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明确的减排目标和方向,促进了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一种法律法规。
各国通过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法,以管理和保护环境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这些法律法规通常涉及到大气、水、土壤等多个环境要素的保护和管理,并对污染物排放和排放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国家节能法律法规介绍
国家节能法律法规介绍1. 背景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节能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推广变得愈发重要。
节能法律法规的出台旨在通过法律手段,鼓励和规范社会各界在能源利用方面的行为,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我国首部立法性文件,于2007年实施。
该法旨在规范国家和全社会在节约能源方面的行为,确保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相协调。
该法规定了各个层面的节能责任和管理措施,包括国家能源管理和节约能源的目标、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能源管理和监督等方面。
此外,《节约能源法》还强调了能源审计的重要性,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中推广应用。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于2008年开始实施,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能源的专门立法,旨在促进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该法规定了能源的开发、利用、供应与消费的目标与原则,明确了能源计划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原则与程序。
此外,《能源法》还规定了对能源生产、储运、消费进行监督管理的要求,加强了能源保护和节约使用的责任。
4. 《节能服务公司管理办法》为促进能源节约与环保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节能服务公司管理办法》,旨在推动节能公司的发展和应用。
该管理办法于2008年实施,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成立、运营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
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管理办法》,节能服务公司是指依法在节能服务领域提供专业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主体。
该管理办法明确了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范围和条件,规定了公司的注册、备案和年度报告等要求。
此外,还鼓励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引入优质的节能服务公司。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为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我国于2005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该法律规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了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该法规定了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给予支持和保护,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与政策。
节能法律法规介绍
节能法律法规介绍节能法律法规介绍一:引言节能作为一种重要的环保措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在各个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促进和监管节能措施的实施。
本文将对节能法律法规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包括有关节能政策法规、节能标准和认证、节能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二:节能政策法规1.国家能源局关于能源节约监测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规定了能源节约监测工作的目标、责任分工和具体实施要求,并对能源监测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了规定。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并对各行业和地方政府的节能目标制定和考核进行了规定。
3.国务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该细则规定了国家对各省级和企事业单位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进行评估和考核的具体要求。
4.环保部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规定了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的管理和运行规则,旨在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5.各地方行政区域节能减排目标和政策文件各省级和城市发布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目标和政策文件,旨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节能政策。
三:节能标准和认证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是指ISO 50001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组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促进组织采取持续改进的方法提高能源绩效。
2.能源效率标准能源效率标准是指对产品、设备和工艺等相关能源消耗进行评估和标准化的规范,以便优化设计和改善能源利用情况。
3.节能认证制度节能认证制度是指通过对产品和设备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在节能性能和节能效果上达到一定要求,并颁发相应的认证证书。
四:节能设备和技术1.节能灯具节能灯具是指与传统灯具相比,具有更高光效、更低功耗的照明设备。
其采用先进的发光技术和控制技术,能够显著降低能源消耗。
2.节能建筑节能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考虑各种节能技术和措施,以减少能源消耗并优化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建筑物。
3.节能电器节能电器是指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以减少能源损耗和提高产品能效的电器设备。
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节能相关法律法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一、简介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
为了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法律法规,并对能源消耗和排放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内外比较重要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二、国内法律法规1. 节能法节能法是我国在1978年制定的第一部节能领域的法律法规,旨在推动和保障能源的有效利用。
该法规定了节能工作的基本原则、节能目标、节能审核和评定等内容,对于各个行业进行了明确的节能要求。
2. 能源法能源法于1995年颁布,是我国为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该法主要规定了能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强调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
3. 资源综合利用法资源综合利用法于2008年制定,旨在推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该法规定了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了资源节约利用的目标和要求,并规定了各个行业在资源利用方面应履行的义务。
4. 建筑节能法建筑节能法于2008年通过,是我国在建筑领域实施节能工作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建筑节能设计和管理的责任,针对建筑能耗和热环境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三、国际法律法规1. 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是2015年通过的一项全球气候变化协定,旨在限制全球变暖水平的上升,并为各国制定减排目标和实施措施。
该协定要求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全球节能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2. 欧盟节能指令欧盟节能指令是欧盟为推动能源效率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规。
指令规定了各成员国应采取的节能措施,包括能源审计、能效标准和能源管理要求等。
该指令的实施对于欧洲国家实现能源效率的目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加拿大节能法加拿大制定了《节能法》,该法旨在推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法律要求各个部门和行业制定节能计划,提高能源效率,加强能源监管,促进能源创新和科技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一部为推动能源节约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法律,于2008年11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本文将对该法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法的立法目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的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能源节约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管理,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发生。
该法规定了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基本原则、管理制度和技术政策等内容。
首先,该法明确了节约能源和资源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落实属地管理和主体责任。
这意味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来引导和推动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工作。
其次,在能源使用方面,该法规定了能源管理制度和能源消费减量行为。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布能源消耗数据和排放情况,形成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共识。
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采取技术改造、管理措施等手段,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排放,并通过能源审计和能耗评价等制度来评估和监督节能减排的效果。
此外,该法还明确了节约资源的管理制度和资源消耗减量行为。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建立资源管理制度和资源交易制度,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并通过资源税和资源减量指标管理等手段来约束和引导资源的利用。
此外,该法还对节能和资源利用技术政策进行了规定。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节能和资源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鼓励企事业单位采用节能和资源利用技术,提高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能效。
同时,鼓励开展科学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促进能源和资源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低碳减排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低碳减排,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第三条低碳减排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三)坚持依法治理,强化法治保障;(四)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低碳技术进步。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低碳减排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低碳减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低碳发展目标与政策第五条国家制定并实施低碳发展目标,包括:(一)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三)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四)森林覆盖率目标。
第六条国家制定并实施以下低碳减排政策:(一)能源政策:优化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鼓励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鼓励低碳产业发展;(三)财税政策:加大低碳产业和节能减排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低碳减排领域;(四)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碳产业和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推广绿色信贷;(五)科技政策:支持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鼓励企业开展低碳技术创新。
第三章能源消耗与排放控制第七条国家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体系。
第八条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降低能源消耗:(一)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三)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九条国家对重点排放单位实行碳排放总量控制,重点排放单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降低碳排放:(一)采用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优化生产工艺,减少碳排放;(三)加强碳排放管理,提高碳排放监测能力。
节能法律法规介绍
节能法律法规介绍1、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国内外常见的节能法律法规,以便企业和个人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促进社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包括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法律法规,涵盖了节能标准、能源管理、能源服务公司等多个方面。
2、国家层面法规2.1 节能法《节约能源法》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国家节能政策及其实施机构、节能标准和评价制度、节能技术推广和应用、能源计量、能源计划等方面的内容。
2.2 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是我国首部能源领域的综合性法律。
该法强调了能源的重要性和有限性,规定了节约能源、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原则,并分别从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源供应与储备、能源市场与价格、能源计划以及能源科技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2.3 能源监管法《能源监管法》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法规之一。
该法明确了能源监管的机构和职责,强化了对能源生产、供应、消费及节能工作的管理与监督,规定了能源市场秩序、计量检测、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内容。
2.4 能源价格管理办法《国务院能源价格管理办法》规定了各种能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具体内容包括能源贸易价格、技术服务价格、合同能源管理价格等。
3、地方层面法规3.1 城市节能条例各个城市都会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城市节能条例,以便更好地推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工作。
一般来说,该条例将包括节能目标、节能项目评估、节能检查、节能奖励等方面内容。
3.2 区域能源规划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能源规划,主要包括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内容。
3.3 能源行业标准各个地区的能源行业也会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行业标准,主要包括能源计量、节能检测和评估、节能技术规范等方面内容。
4、总结1、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节能法: 国家节能政策及其实施机构、节能标准和评价制度、节能技术推广和应用、能源计量、能源计划等方面的内容。
- 能源法: 节约能源、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原则,并分别从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源供应与储备、能源市场与价格、能源计划以及能源科技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节能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节能相关法律法规介绍节能是指在能源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达到减轻环境压力、保护自然资源和减少能源消耗的目标。
为了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主要介绍中国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中国的一部基础性法律,于1997年通过,并于2008年和2012年两次进行修订。
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 节约能源的原则和目标:包括优先发展节能型经济、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2. 节能主体责任: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等主体在节能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3. 节能信息公开:要求有关部门公布节能信息和节能工作的结果。
4. 节能考核和奖惩:对节能工作的考核和奖惩进行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是中国于1995年通过的一部重要法律,是能源工作的基本法律。
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 能源发展规划:规定能源发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能源的供应和需求平衡。
2. 能源的优化配置:要求按照合理布局、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合理保护的原则,进行能源的配置和利用。
3. 能源供应和消费:规定完善能源市场体系、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三、工业节能条例工业节能条例是中国政府为了推动工业领域节能工作,于1999年颁布的法规。
该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1. 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装备,提高产品和工艺的能源利用率。
2. 能源管理体系和节能审核:要求企事业单位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进行节能审核和评估。
3. 节能信息公开:要求有关部门公布节能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信息。
四、建筑节能条例建筑节能条例是为了促进建筑节能工作,于2008年颁布的法规。
该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1. 建筑节能的总体要求和原则:包括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建筑节能标准等。
2. 建筑节能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鼓励使用节能建材、节能设备和节能技术。
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法律法规解读
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法律法规解读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加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恶化,各国纷纷出台节能减排政策,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有色金属行业作为一个能源消耗量较大、排放量较高的产业,也受到了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
本文将对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法律法规进行解读。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础法律,对所有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起着统领性的作用。
根据该法,有色金属行业需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包括建设和使用高效节能的燃煤锅炉和燃煤电厂,限制燃煤电厂的发电量和排放标准等。
二、《节约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是我国能源管理的重要法律法规,为有色金属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依据。
根据该法,有色金属企业应制定和执行节能措施,推广高效能源设备和技术,并按照规定的能源消耗限额进行生产。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对于未按规定实施节能措施的企业将面临的罚款等处罚。
三、《环境保护税法》《环境保护税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目的是通过对污染物排放征收环境保护税,进一步增加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压力。
有色金属企业作为重要的污染源,将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类型和排放量纳税,以激励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于有色金属行业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该法,有色金属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固体废物管理措施,包括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威胁。
五、《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我国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法规,对于有色金属行业的节能减排具有引导作用。
根据该法,有色金属企业应制定和执行清洁生产方案,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
六、《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对于有色金属行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进行了严格规定,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节能管理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逐年增加,能源资源日益紧张。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节能管理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节能管理的法律原则、主要法律法规、节能管理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节能管理的法律原则1. 节能优先原则: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节能,降低能源消耗。
2. 综合管理原则:节能工作应当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全面推进。
3. 持续改进原则:节能工作应当不断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4. 责任追究原则: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三、节能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约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是我国节能管理的基本法律,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了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适用范围、节能措施、监督检查等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8年8月29日通过,旨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产生。
该法对节能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旨在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该法对节能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节能条例》(以下简称《建筑节能条例》)《建筑节能条例》于2008年8月1日施行,旨在提高建筑节能水平,降低建筑能耗。
该条例对建筑节能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以下简称《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于2012年12月21日施行,旨在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该条例对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简答节能管理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管理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节能管理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节能管理的法律规定进行简要阐述。
二、节能管理的基本原则1. 节能优先原则: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优先考虑节能,确保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2. 综合治理原则: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对能源利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3. 科技创新原则:鼓励和支持节能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社会参与原则:鼓励全社会参与节能工作,形成全民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节能管理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我国节能管理的基本法律,于2007年10月28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国境内能源的开发、利用、转换、储存和保护等活动。
(2)节能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
(3)节能措施:包括技术节能、管理节能、政策节能等方面。
(4)法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8年8月29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国境内循环经济的发展活动。
(2)节能目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3)节能措施:包括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
(4)法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于1995年12月2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能减排工作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解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节能环保工作的约束性指标。
2007年4月25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曾培炎副总理任副组长。
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温家宝总理强调,要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便于公众更好的了解节能减排工作,现将有关减排工作涉及的环保法律法规介绍如下:
问:“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
这一约束性指标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哪些?目前对主要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答:“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为实施上述水和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
《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订)第16条,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并对有排污量削减任务的企业实施该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中首先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第3条);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和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
(第15条)在这个基础上,《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又规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对于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大气污染防治法》还要求,必须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许可证规定的条件排放污染物。
问:为了实现减排的任务,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除了进行总量控制外,还要“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能不能对排污达标方面的法律规定做个介绍?
答:《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分别对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作出了规定。
同时,《大气污染防治法》率先于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明确了“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法律地位,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超标排放的,应限期治理,并被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水污染防治法》则只是将排放标准作为环境监督检查时判断企业行为是否合法的数值指标,其主要意义在于为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应该说,这种规定实际上与《标准化法》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规定相违背,并且还放纵了排污者的超标排污行为。
为改变这种状况,现在正在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将确立“超标违法”制度。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要求,严禁直接
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
问:“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这一措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否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规定做个介绍?
答:在我国颁布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如《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都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规定。
2002年,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以专门立法的形式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法》共5章38条。
该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原则、范围、程序及法律责任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其主要内容如下:
1.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是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程序、评价的内容、评价结论的法律地位及规划编制和审批部门的职责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明确要求谁规划、谁环评、谁对环评结论负责。
同时规定,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在报送规划草案时必须同时附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否则,审批机关不予批准。
3.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强调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
审批部门审查或审查后未予批准的,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明确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必须取得相应资质,任何单位与个人都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其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同时要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重复。
4.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做出了明确规定,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并要求在编制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将意见处理情况作为附件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起报审。
问:从对污染源排放全过程环境管理、控制新污染源的手段来看,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密切相关的是“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的含义是什么?其法律地位是如何明确的?
答: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均有对“三同时”制度的规定,1998年国务院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列专章对这一制度进行了细化。
“三同时”的含义就是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违反“三同时”,主体工程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环保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罚款。
问: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经济杠杆,促进环境保护。
目前国
家正在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研究提高排污费的征收标准,那么环保法律法规中涉及征收排污费的规定有哪些?
答: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污染防治法律都对排污收费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
根据以上法律的规定,我国现行的排污收费是排污即收费与超标收费并行。
2002年国务院制定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对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分6章共26条,其主要内容是:
1、明确了征收排污征收对象,即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
2、为了严格规范排污费的征收管理,条例在以下四个方面做了明确规定:(1)明确了排污费征收标准的制定权限(第11条)。
(2)规定了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申报、核定和复核程序(第6条到第10条)。
(3)明确排污费数额的确定原则和程序(第13条)。
(4)规定排污费减免缓缴的原则和程序(第15条)。
3、关于排污费的使用。
(1)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条例第18条明确规定: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
(2)为防止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条例进一步明确财政、环保、审计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加强监督和审计(第19条、第20条)。
此外,条例还对不按规定征收、缴纳排污费、骗取批准减免缓缴排污费、不按规定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第21条、第22条、第23条、第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