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PPT课件
宋代文学概述PPT课件
![宋代文学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ea3941dd36a32d737581b3.png)
– 宋太祖曾在宫中立碑:“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 事人。”作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
– 宋代统治者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对文官 特别优待,大量吸纳中小地主的知识分子参政, 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文以载 道”的思想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形 成了宋代士人独特的风采。
2
宋代文学概述
• 北宋文学的时代背景
– 宋朝在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最早的纸 币和银行,银行可以贷款、异地付款。
– 国家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全 国各地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 工工厂,厂里的工人可按期领工资。元丰年间, 中国华北地区钢铁产量为15万吨,而英国在工 业革命之后1788年的钢铁产量为7. 6万吨。
14
宋代文学概述
• 北宋的文学创作情况
– 诗文
——江西诗派 形成了“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色,代表
人物黄庭坚,提倡句法散文化,用典故,去陈反俗,好奇特,崇瘦硬。
——道学派古文 以理学家张载、程颢、程颐、周敦颐、朱熹为主的道学派古文,
为文从容平易、比较通俗,但缺乏文采,以专门发挥性理,表彰经义 为主。
9
宋代文学概述
• 宋代文学的特点
– 宋代文人多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 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 情怀,诗文和词就有了明确的分工:诗文主要 用来述志,词则用来娱情。
10
宋代文学概述
– 宋代散文沿着唐代散文的道路而发展,将议论、 叙事、抒情三种主要功能融为一体,使散文的 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最终的 成就超过了唐文 。
18
宋代文学概述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PPT课件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7585dcd4d8d15abe234ed6.png)
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与王观 复书》之二)
8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 康、成都都是人口达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宋代 还逐渐取消了都市中坊(居住区)和市(商业 区)的界限,不禁夜市。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5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一 致重道轻文,如:“不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 艺焉而已。”(周敦颐《通书·文辞》)“道者,文 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唯其根本乎道,所以发 之于文皆道也。”(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欧阳修也说:“大抵到圣哲文不难自致也。” (《答吴充秀才书》)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 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 6
……
代我 们 一 路 走 来 , 由 唐 朝 进 入 宋
1
宋代文学: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
2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 二、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 四、宋代文学概说
3
绪论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1、崇文抑武的政策:
宋太祖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和人生态度:宋太祖曾鼓 励石守信等“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 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4054e77ccaaedd3383c4d3f4.png)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宋代文学史培训演示课件.ppt
![宋代文学史培训演示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a3fcf36bec0975f565e24d.png)
宋初 “三体” · 白体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人。 今存诗580余首。 三类诗值得重视: ⒈ 疾苦感喟诗 《感流亡》 《对雪》
对雪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神宗朝 南渡后
西昆体
苏梅 荆公体
苏黄 苏门六君子 江西诗派 南宋四大家
江湖 四灵
宋 代 文 学
宋代文学理论
词论
李清照《词论》 张炎《词源》
诗论
司马光《读诗话》 叶梦得《石林诗话》
沈义文《乐府指迷》 张戒《岁寒堂诗话》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
严羽的《沧浪诗话》
文论
古文家 文道合一
政治家 文以载道
道学家 作文言道
宋 代
文
学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统治者 内部矛盾
宋 代 文 学
农业
兴水利、垦荒、 新农具、稻米
手工业
纺织业、瓷器业、 印刷业
经济繁荣
税收白银1亿两、清3 千万、1900年8千万
科技进步
造纸、印刷、 火药、指南针来自金融业交子、钱引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完整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完整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7f9e48650e52ea55189890.png)
• 相见欢 李煜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
《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 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 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词在北宋时期,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
晏殊、张先、 晏几道、欧阳修
柳永
承袭“花间”余绪 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5.宋代的文艺散文 历史散文、理学散文 6.宋代的其它文学样式 话本小说:开创了白话小说繁荣的先河,带来中 国小说史的变迁; 戏剧:杂剧、南戏,戏曲的源头 《西厢记诸宫调》
宋代文学的特色、规律和成就 1.诗、词、散文、话本、戏剧皆有 散文:最用心、最富思想(理学兴起,散文衰落) 诗歌:最使气、最注豪情(平淡流畅、执拗瘦硬) 词:最无奈、最隐痛 2.宋代文学的主体特色:恢弘的议论和充实的才学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辛弃疾)
宋诗的艺术成就
1.题材上向日常生活倾斜(世俗化); 2.风格上追求平淡; 3.情感温和内敛; 4.长于思理。
• 陈寅恪:
•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 考证>序》)
• 文学影响:
•
学术空气的加强与学术水平的提高
必然使文人更崇尚学问,推重学术,也必
然使作家的知识结构向更高元、多元方面
发展,形成文学家与学问家兼于一身。所
以宋人的作品常给人一种知识性、学术性、
文人气很强的感觉。其佳者,能增加文学
1 绪论 2 第一章 宋初文学 3课时17页PPT文档
![1 绪论 2 第一章 宋初文学 3课时17页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95c7c15453610661ed9f4bf.png)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三、西昆体诗人
1、西昆体: 北宋初年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 体。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曾编纂《册府元龟》, 在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特点:内容空虚,点缀升平;形式华美,脱离社会生活。
第一章 宋初文学
一、王禹偁 1、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山东人。晚年贬
居黄州,人称王黄州。著有《小畜集》。 2、散文创作:继承韩愈,强调文风平易,提出“明
心”、“有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3、诗歌创作:简淡古雅
《寒食》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称为“南北朝”。
杨亿(974—1020) 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 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 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 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
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中国古代文学 宋代文学》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
北宋----南宋----南宋亡
(960) (1127) (1279)
319年
绪论
一、宋代文学的历史定位:高峰与转折
(一)高峰。 1,宋词是宋代文学的精华。 2,宋诗。 3,宋文。 (二)转折。 (1)宋以后的雅文学虽然仍然受到高度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4054e77ccaaedd3383c4d3f4.png)
五、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一)古文: 1、对唐代古文继承发展:文体多样化; 2、古文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整合; 3、古文风格变化; 强烈的政治色彩; 平易自然的文风; 浓厚的文学色彩。 ; 4、古文的普及。
(二)宋诗:
1、宋诗对唐诗的因革; 2、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 3、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
北宋的强敌之一:金
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1114年),
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 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并于1125年灭辽,两 年后再灭北宋。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 王完颜亮迁都中都大兴府(今北京)。1234 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五代十国: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 年—979年 )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 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 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 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 政权。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宋代文学绪论课件
![宋代文学绪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be6b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5.png)
31
(二)词的温床
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 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 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而词 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
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乐 场合供给伶工歌女歌唱。入宋以后,新的 社会环境更加有利于词的发展。
词:宋代达到了巅峰。
通俗文艺:戏弄、说话迅速的发展;话本和 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剧样式的通俗叙事 文学逐渐形成。
2
一、文化的高度繁荣
崇文抑武的国策 理学思想与 “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印刷业、教育发达与学者型作家大量涌现 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3
(一)崇文抑武的国策
抑武 崇文 有力地加强了君权的同时,也使士大夫的
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4
(二) “文以载道”
理学思想在宋代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 识的理论表现。
自觉的卫道意识,并积极地著书以弘扬己 说,摒斥异己。
——新学与旧学 ——旧学内部:蜀学与洛学;朱熹与叶适、陈亮。
5
韩愈 :“文以贯道”
宋代: “文以载道”
“作文害道”
——理学家:周敦颐率先提出了“文所以 载道” ,朱熹痛驳“文以贯道” 之说,对“文 以载道”说作了更深入的理论阐述。
真正的文士时代
——规范生动又别开生面的宋代文学
1
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 起来的。
文:古文运动,宋代作家更加紧密地把道统 与文统结合起来,使宋代的古文真正成为具 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
诗: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倾向于 通俗化,这两种趋势也得到继续发展,最终 形成了与唐诗大异其趣的宋诗。
第四章 宋代文学课件[67页]
![第四章 宋代文学课件[67页]](https://img.taocdn.com/s3/m/5f5c8ec66edb6f1afe001f47.png)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 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 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12
导读
• 此词为抒写 离情别绪的千古 名篇,也是柳词 和有宋一代婉约 词的杰出代表。 作者将他离开汴 京与恋人惜别时 的真情实感表达 得缠绵悱恻,凄 婉动人。
1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调歌头
——黄庭坚
16
作者
•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北宋诗人,词人,
书法家,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原
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
水),遂为分宁人。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
之祖。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与黄庭
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
词风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
13
题解
• 此词可能是词人离开汴京往游江南前与 相爱的女子分别时所作,表现了浓烈而又 真率的离别相思之情。作者在倾诉难分难 舍的离情别绪之中,也融入了怀才不遇、 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此词被历代读者推 为柳永恋情词的代表作。
14
赏析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 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 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 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 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 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 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 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 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 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第六章 第一节宋代文学总论 ppt课件
![第六章 第一节宋代文学总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ef436db90d6c85ed3ac65f.png)
• 真宗朝《册府元龟》严别正闰;
第六章 第一节宋代文学总论
7
• 欧阳修《正统论》“合天下之不 一”;
• 司马光《资治通鉴》“使九州合而 为一统”;
• 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统系” 的正统历史观。
• 作家思想上反映为高度忠诚于宋王 朝、民族意识、民族气节。
宋代文学总论 第一节 宋代文学发展的背景
第六章 第一节宋代文学总论
1
• 宋代:北宋(960-1127)、南宋 (1127-1279),共320年。
• 汉409年,唐289年,元87年,明 276年,清267年。
• 唐宋并称。尊唐宗宋。诗歌、散文、 小说、戏曲等。
第六章 第一节宋代文学总论
2
• 宋代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背景与文 学创作之间关系:
5
• 印刷术、出版商。学而优则仕,仕 而高俸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俸 禄丰厚,蓄歌妓、享受声色之乐, 艳体歌词发展。
• 知识丰富,读书多;文人相重;流 派众多,风格相异。
第六章 第一节宋代文学总论
6
• 三、注重“统系”(正统、道统、 文统),重学术、喜思辨。
• 孔子、尊王攘夷; • 《春秋》大一统;
• 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烈。冗 兵、苛税,人民起义。改革,文 风平易畅达,政论散文。
第六章 第一节宋代文学总论
4
• 二、重文轻武,即兴文教、抑武事。 • 1、皇帝殿试录取士子。 • 2、政府办学。 • 3、优待知识分子。 • 4、文化事业建设方面: • ①藏书。 • ②著书。
第六章 第一节宋代文学总论
• 一、高度中央集权
• (一)方针政策 1、军事上。
• 2、政治上:①中央:政事堂、枢
宋代文学绪论剖析PPT学习教案
![宋代文学绪论剖析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178bcbccbff121dc3683a4.png)
宋太祖赵匡胤
第3页/共37页
2.重视文治,重用文臣
1)入仕道路畅通 2)文官待遇优厚
第4页/共37页
3.外患严重
有宋一代,外祸不断,积贫积弱的宋王朝始终处于苟安屈 辱的守势,在对外战争中几乎总以失败告终。
北宋澶渊之盟(1004) 南宋绍兴和议(1141) 隆兴和议(1164) 嘉定和议(1208)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外患: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宋王朝始终处于强
敌的威胁之下。 内忧:农民负担沉重,财政时有困难。
第8页/共37页
对文学直接产生的影响
1、高 度的现 实精神 ,重议 论
宋人笔下的社会生活面极为广阔:政治斗争,人民生活, 士大夫、经济、文化生活,科技发展,民风民俗等。
柳永《煮海歌》 苏轼《石炭引》
北宋党争围绕革新与保 守的问题展开
庆历新政 范仲淹与吕夷简
熙丰变法 王安石与司马光
南宋的党争围绕和 与战之争展开
秦桧和岳飞 汤思退和张浚 贾似道和文天祥
第7页/共37页
社会政治风气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强烈的参 与意识
深刻的忧 患意识
表现:细谈政事,尤其是吏事和兵事,改革制度、
参与实施 “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镇阳读 书》) 自觉:宋代士大夫的国家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
第24页/共37页
(一)宋代散文—对唐文继承与发展
1、文体的多样化
创造出参用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古文和骈文各自获得 了新的活力。 出现了独具一格的笔记文,是古文文体解放的重要标志 。
第25页/共37页
2、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
宋代散文议论、叙事、抒情三种主要功能更加完善,而且 融为一体,使散文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宋元文学绪论;第一章宋初文学PPT课件
![宋元文学绪论;第一章宋初文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327016c850ad02de8041ea.png)
❖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展开的书卷,那大学 就是人生最美的篇章;如果将人生比作漫漫 旅途,那大学就是让我们时时怀恋的青春行 程。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 分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少年狂的岁月, 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
1
走进经典
❖ 做一个有教养的国民,至少应对本国的经典有直接 接触的义务。
❖ 内部统治却始终是稳定的,有很多值得后人 引为骄傲的地方: 生活考究
6
二、文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心境
❖ 1、门阀势力的完全消失 ❖ 2、科举制度完备 :弥封制度
规模扩大;殿试;荣耀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3、宋代士大夫的生活环境也相当宽松 ❖ 4、生活待遇颇为优裕舒适 王禹偁:“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 薪刍未缺供,酒肴亦能备”(《对雪》)
宋诗有着“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 “以才学为诗”(严羽《沧浪诗话》)的特点。缪 钺先生以一段美妙的比喻来分析了唐诗与宋诗的区 别:“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 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 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 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 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1,0 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17
——朱自清
❖ 若干经典,培育过咱们的祖先,培育过社会的精英, 培育着咱们的国民,年轻人更应享受到经典的滋养。
——叶圣陶
❖ 走进经典,你就能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完善自我。
❖ 走进经典,你能领悟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艺术,文 学的境界。
❖ 走进经典,你能净化心灵,品尝人间百味,感受一
切美好与诗意。
2
宋元文学·绪论
7
❖ 5、强化了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政权பைடு நூலகம்依赖性 ❖ 6、思想受到很大的束缚 :儒学——宋理学
(完整版)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PPT
![(完整版)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95a9af76eeaeaad1f330e1.png)
激烈的党争 为文学提供丰富的表现内容;政治诗文多形
象性不足,显露而不含蓄
二、经济
商业、手工业、农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俗文学发展
三、文化学术的繁荣
1.儒学发展 理学 内转 文人老练深沉、正经规矩;文学深沉、平稳、 内敛,重理智 2.儒释道的融合 宋人的别号 仕、隐调合;审美情趣变化
3.文化教育 教育:政府兴学、私家讲学 文化传播:印刷术;书籍流通 学术水平、学术修养提高;议论
记有独特性
3.通俗文学 宋话本:市民文学色彩、白话文学特点
民间戏曲
4.词 (1)繁荣气象 (2)繁荣原因
(3)发展
北宋前期:一是继承“花间”、南唐遗风,反 映达官贵人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形式小令为 主,风格典雅、清丽、含蓄,代表人物晏殊、
欧阳修、张先。
二是远承敦煌民间词风,反映市民阶层生 活情趣为主体,多慢词长调,风格通俗、平易、
绪论
2020/2/10
一、政治
“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产生的缘由 “节镇太重,君弱臣强。” 《宋史·赵普传》,《宋史纪事本末》卷二
具体方法 “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逐强 蕃于穷漠,凯旋而归,献捷太庙,其荣不可
及也。”
结果 1.难以抵御外敌,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32) 2.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意识的形成和价值取
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3.与长短句有关
(三)体制特点 1.依曲调为词调,不另立题。
2.依乐段分片,片有定式。 3.依词腔押韵,韵位疏密无定。 4.依曲拍为句,句式长短不齐。
5.依唱腔用字,讲究四声
(四)分类 1.从音乐节拍的不同来区分,有令、引、近、
慢。 2.从字数不同来区分,有小令、中调、长调。
宋代文学ppt
![宋代文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2972e0e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8.png)
宋代文学ppt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述宋代文学960——12791.宋代是中国历史的转换期2.宋代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期3.宋代文化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学术上——汉宋学术。
文学上——唐宋文学。
艺术上——宋元艺术。
科技上——三大发明一、政治方面(一)崇文抑武的文官政治1.发展科举制度2.重用文人3.实行“宽仁之法”(二)文官政治对宋代文人的影响1.生存方式极其单一2.政治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高涨(三)文官政治对宋代文学的影响1.提倡“诗以讽谏”、“文以载道”2.诗文有议论说理和散文化的倾向二、经济方面(一)城市经济发达(二)经济上的特点对宋代文人的影响1.统治者给文人提供优厚俸禄2.社会普遍生活奢侈,享乐之风盛行(三)经济上的特点对宋代文学的影响1.大量的通俗文艺迅速兴起和发展2.文学艺术朝向精致细密的方向发展三、思想方面(一)理学兴起与三教融通(二)理性精神及三教通融对宋代文人的影响1.学术研究勇于疑经惑传2.思想倾向奉守儒术而融通释老3.个性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宋代文人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修养最深厚的一代文化人。
他们对于儒家、道家、禅宗的思想采取兼容并用的开放态度,从而形成了以随缘自适为核心的适应哲学。
宋代文人比较重理智而轻感情用事。
与唐代文人比较,他们理性、冷静、平和,显得更为成熟。
但是明显缺乏唐代文人青春式激情。
(三)理性精神和三教融通对宋代文学的影响1.具有旷达、爽朗的格调2.多以筋骨思理见胜3.以禅论诗,以禅入诗4.崇尚平淡的风格四、文化方面(一)全面高涨的宋代文化1.学术全面繁荣2.艺术全面繁荣(二)全面高涨的文化对宋代文人的影响1.集官僚、文士、学者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2.一专多能3. 形成重视才学的风气(三)文化全面高涨对宋代文学的影响——浓郁的书卷气和浓厚的人文旨趣总结宋代的政治、思想特点,使宋代士人具有庙堂之中的政客风范和学术领域上的学者气质;奢侈享乐的生活,使他们呈现风流文人甚至是多情种子的风貌。
02第一讲绪论PPT课件
![02第一讲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5f41a49ec3d5bbfd0a74b8.png)
第一讲
宋 代
绪论: 宋代社会与文学概况
文 学 第 一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前后320年,君王9+9
太太真仁,英神哲徽钦
讲
高孝光宁,理度恭端昺
宋代文学属中古文学第二段
一、宋代的国情与思想
宋 代 文
1、国情: (文官政治) 国情一 崇文抑武的国策
宋室家训:优士、军权、失地 杯酒释兵权:将军闲置
学
不杀大臣:太祖有誓约,藏于太庙
第
状元及第,无上光荣:虽将军
一
逐寇凯旋,献捷太庙,不能相比
讲
官员退休后有劳保、恩荫
冗官冗吏
宋真宗《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
宋
书中自有千钟粟;
代
安居不用架高楼,
文
书中自有黄金屋;
学
出门莫恨无人随,
第
书中车马多如簇;
一 讲
代
文
学
第
一
讲
钱钟书《宋诗选注•序言》:
宋 。
文 学
宋诗在唐诗之后,能够另辟蹊 径,从艺术构思、手法技巧、 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创
第 新。
一 讲
宋诗总体成就不如唐诗,但超 过了元明清诗,与唐诗双峰并
学 唐诗多以热烈的感情去感受现实生
第
活,宋诗多以冷静态度去体察生活。
一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 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
讲
析透辟。
如苏轼《题西林壁》
二、宋代文学概观
1、宋代文学发达的原因
国策: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
宋
优待知识分子
代
文化:多元文化并存, 文化事业、文化学术全面繁荣
中国古代文学 宋代文学.ppt
![中国古代文学 宋代文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9659c7a216147916112878.png)
一、宋初“白体”诗和王禹偁
1、白体诗从五代一直延续到宋初。代表者为 李昉、徐铉等台阁诗人。唱和赠答,诗风流 易,缺乏盛大的气象。
16
2、王禹偁
❖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人。 出身贫寒,经历坎坷,为人正 直,在商州、黄州等地做过官。
❖ 他虽是“白体”诗人,但他不 学白之浅俗流易的作风,而学 白之反映现实、关心民瘼的精 神。如《对雪》 、 《感流 亡》。
19
襁负且乞丐, 冻馁复险艰。 唯愁大雨雪, 僵死山谷间。 我闻斯人语, 倚户独长叹。 尔为流亡客, 我为冗散官。 左宦无俸禄, 奉亲乏甘鲜。 因思筮仕来, 倏忽过十年。 峨冠蠹黔首, 旅进长素餐。 文翰皆徒尔, 放逐固宜然。 ……
20
❖ 在某些方面,王禹偁甚至已经超越了白居易 而向杜甫学习。他说:“子美集开诗世界”; “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他学杜主要是从锤炼语言、营造意境入手。 如《村行》(《作品选》第2页):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3
2、“九僧”和寇准
❖ “九僧”学贾岛最逼真。其中又以惠崇为代 表。
如:《池上鹭分赋得“明”字》 雨绝方塘溢,迟徊不复惊。 曝翎沙日暖,引步岛风清。 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 主人池上凤,见尔忆蓬瀛。
24
❖ 寇准身居相位,抗辽功勋卓著。他诗宗 晚唐,与惠崇有来往。但“骨韵特高, 终非凡艳可比。”
28
3、评价
❖ 西昆体有形式雕琢、内容空洞、缺乏创新的 弱点,但宏博富丽,能符合宋朝建立本朝文 风的需要。它影响了欧阳修等后进诗人,是 宋诗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29
❖本课背诵篇目: 《山园小梅》
《北宋文学史讲义》课件
![《北宋文学史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461b5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5.png)
注重文采
北宋文学家普遍重视文采 ,追求文采与内容的统一 ,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
关注现实
北宋文学家关注社会现实 ,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 民心声,具有强烈的现实 主义精神。
思想多元
北宋文学思潮多元,既有 儒家思想,也有佛道思想 ,这些思想在文学作品中 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北宋文学的影响和地位
对后世的影响
宋诗的散文化
宋诗的语言更加自由、灵活, 不受格律和韵脚的限制,更接
近口语和散文。
宋诗的情感表达
宋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 深沉,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社
会、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宋诗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苏轼
《东坡全集》是苏轼的代表作品 ,其中收录了许多优秀的诗歌,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繁荣
南宋时期,宋词进一步 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
的词人和作品。
演变
宋词在发展过程中不断 演变,逐渐与音乐分离 ,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
宋词的主要风格和特点
情感表达
宋词以情感表达为主要特点,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内心
世界。
语言优美
宋词的语言优美,运用丰富的 修辞手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 格。
意境深远
宋词注重意境的创造,通过描 绘自然景物和场景来表达情感 。
思想性
宋代的散文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更加深入,涉及到社会、历史、哲学 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思想性。
艺术性
宋代的散文作品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较高的水平,通过形象的描绘 、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刻画,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宋散文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欧阳修
《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作 品,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邃。
第一章宋代文学绪论
![第一章宋代文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1d09784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8.png)
二、士人心态和审美风尚
1、儒、释、道趋于统一
1)白居易对宋人的影响; 2)出仕与归隐之间矛盾的解决; 3)由外部事功到内心修养。
儒释道三教合一,合在“心性”上,合在“修心”上
道:庄子追求超越有待的逍遥游,寻找绝对自由的 “无何有之乡”,只有通过无名、无功、无用、无为、 无己的修炼才能在内心找到;-----后来的道教除了服 食丹药以求长生外,还重视修性养神的内养功夫,
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宋代文学(主要是诗词)的成就、特色 以及创作环境。
2)理解宋词发展的动因和宋诗的重理趣的转变。
3)掌握宋代文学的总体发展特征和宋初诗文承袭 晚唐之风的基本情况。重点掌握白体诗人和西昆体 的诗歌特色。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
北宋
南宋
(960)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宋朝政治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文官治国
宋初模仿晚唐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 诗人,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 苦 ,属五代余风。代表诗人有魏野、林逋、 寇准等。分两个群体:九僧和隐逸之士。
1、林逋等隐逸诗人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种梅养
鹤,人称 “梅妻鹤子林处士”。
山园小梅 众苦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尊。
见性成佛,心心相印”。
儒教--理学(周敦颐)--“理与心一”,
“心”为宇宙本体,道德理性在每个人的内心。
朱熹有一套“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
“古之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人大多对荣辱利禄不再耿耿于怀,而是 善于排解人生的苦难,这种超脱的人生态度使 宋代文学呈现一种旷达的风格,给人以理性上 的启发。
9
四、宋代文学概说
▪ (一)宋词:被誉为“一代之文学” 1.宋词繁荣的情况:
13
▪ 清人王士祯的《花草蒙拾》进一步将“体” 发展为“派”: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 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 称首。
▪ 主张分三派的有清人顾咸三: 宋名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
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 各极其妙。而姜白石、张叔夏辈,以冲谗 秀洁,得词之中正。 (高佑钦《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5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一 致重道轻文,如:“不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 艺焉而已。”(周敦颐《通书·文辞》)“道者,文 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唯其根本乎道,所以发 之于文皆道也。”(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欧阳修也说:“大抵到圣哲文不难自致也。” (《答吴充秀才书》)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 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 6
16
▪ 另一位开创性的词人是苏轼,他突破了 “词为艳科” 的传统偏见,打破了诗词的 界限,城市乡村、怀古伤今等传统题材均 可入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他 打破了“词媚”的传统,在当时流行的婉 约词之外,创立了豪放词,词风清逸刚健, 感情真挚深沉。他的词代表了北宋词坛的 最高成就。北宋后期的秦观和周邦彦也有 较高的成就,秦观善于用纤细优美的语言 委婉抒发愁情,成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周邦彦刻苦钻研词的音律和艺术技巧,成 为格律词派的开创者。
4、印刷业的发展: 公私刻书业发达。《郡斋读书志》和《直 斋书录解题》等都是以私人藏书为对象的 目录学专著。
7
▪ 二、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1、内敛型:冷静、理智、淡泊 2、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 3、以俗为雅:题材上以俗事俗物入诗(题材日 常生活化),语言上运用俗语方言。 4、追求平淡美:
人”誓碑。(《宋人轶事汇编》卷三一)
赵匡胤
宋代民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为了防止兵变,宋王朝采取了一系
列政策,使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造成战斗力异常低下。
4
▪ 2、忧患意识的增强:
▪ 宋代内忧外患不断:(1)冗官、冗兵、冗费,造 成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宋代官员名目繁多,上 下重叠,互相牵制。加上科举取士的增加,造成 了官僚集团的空前庞大与腐败。宋朝军队也日益 庞大(从开宝37.8万到庆历125.9万)。冗官、冗 兵加上对外纳币,费用开支巨大,导致国家财政 枯竭。(2)对外战争失利。宋代外患不断,宋王 朝在对外战争中始终处于守势,很少赢得主动权。
宋朝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士人妇女,都爱 好词章,《宋史·乐志》说:“太宗洞晓音 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 三百九十。”南宋太学生俞国宝将《风入 松》一词写在西湖边酒楼屏风上,宋高宗 见了,将其词“明日再携残酒”句改为 “明日重扶残醉”。(见周密《武林旧事》 卷三《西湖游幸》)
10
《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上元节之夜皇帝与民 同乐,赐酒市民,一女子窃所饮金杯被卫 士抓到徽宗面前,该女子作《鹧鸪天》词 以自辩,(词云:“月满蓬壶灿烂灯,与 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降笙萧舞,不觉鸳 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脸 生春。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做照 凭。”)徽宗大喜,以金杯赐之,卫士送 归。可见宋词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
15Leabharlann 宋词的发展概况:▪ 宋初词坛继承晚唐五代词绮靡婉约之风, 抒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代表作家是晏 殊、晏几道、张先,他们多写小词,风格 委婉精美。宋前期成就最高的词人是柳永, 他跳出文人狭小的圈子,描写都市生活, 并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和 丰富了词的体裁。在词风上,他摆脱了 “雅词”的写法,自成通俗自然、铺叙点 染的独特风格,深受市民欢迎。
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辙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与王观 复书》之二)
8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 康、成都都是人口达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宋代 还逐渐取消了都市中坊(居住区)和市(商业 区)的界限,不禁夜市。
11
据清人田同之《西圃词说》统计, “终宋之世,乐章大备,四声二 十八调,多至千余曲。有引、有 序、有令、有慢、有近、有犯、 有赚、有歌头、有促拍、有摊破、 有摘遍、有大遍、有小遍、有转 踏、有转调、有增减字、有偷 声。”
今人唐圭璋编的《全宋词》录词 人1330余家,词作19900余首, 宋词作品数量之多,可见一斑。
14
▪ 今人将苏、辛的豪放与秦、柳的婉约之外 的第三种词派称为“格律词派”(《辞 海》)或“风雅派”(薛硕若《宋词通 论》)、“清雅派”等。称格律词派的还 包含有北宋周邦彦在内,称“风雅派”、 “清雅派” 的就多指南宋姜夔、张炎等人 了。这一派既吸收婉约派含蓄委婉之长, 又去其骨力孱弱之短,既吸收豪放派骨力 刚健之长,又去其抒情直率之短,词作境 界清峻,语言刚劲而文雅,重视词的音律, 在词的发展史上另开蹊径。
12
▪ 2.宋词的流派和发展概述 ▪ 宋词流派众多,宋金时就有“柳永体”、
“东坡体”、“易安体”、“稼轩体”、 “白石体’等名目,明代以后,又将宋词 划分为两派、三派等,影响最大的,当数 张綖提出的婉约、豪放两体:
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 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 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诗余 图谱》)
……
代我 们 一 路 走 来 , 由 唐 朝 进 入 宋
1
宋代文学: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
2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 二、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 四、宋代文学概说
3
绪论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1、崇文抑武的政策:
宋太祖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