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作者:兰继明王光秀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3期
【摘要】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对课堂语言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生动形象、自然得体、幽默诙谐、悦耳动听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收信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美的感受,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语文教学赢得长青的生命。
语言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载体,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课堂中知识的传授,学生接受知识的反馈,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等都离不开语言。所以说教师的语言使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以下是我们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语言要亲切,语气要和蔼。
教师在授课的语气上不再以权威的身份出现,而是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是这样处理的,“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很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我成功的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我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一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的读一读,好吗?”这是多么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啊!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么会不主动参与呢?而在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中,学生的素质又怎么会得不到发展呢?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化。
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主观愿望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课堂上教师提问的语言要结合儿童特有的认知特点,极力将理性、抽象、枯燥的提问赋予于情感色彩,使其直观、生动、贴近儿童的精神时间,焕发儿童积极思考的内驱力,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奇、好胜、喜欢童话的特点。在练习()+()=10时,这样提问“两个括号藏着许多好奇的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谁找得多,谁的本领就大!”学生说出各种算式后。我又再次引导:“谁又能像体育老师一样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这些亲切、形象的提问语,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三、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
教师在授课时对语句、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规范、吐字清晰。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气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不能用生造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述、法则、性质等。否则,将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课堂语言要有趣味性
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是不够的,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舒服悦耳,才能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五、教学语言既庄又谐
教学语言的“庄”,指用词准确,逻辑性强;“谐”,是有趣,有幽默感。理解教材,主要靠符合逻辑的讲述,但用词准确的逻辑性的讲述时间一长,容易引起身心的疲劳,因此讲课应该是亦庄亦谐,寓庄于谐。导入时宜谐,能激发兴趣和诱导注意力的定向;在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后宜谐,能使学生大脑有所放松,较快地消除疲劳。低年级宜谐多于庄,高年级则可庄谐并用。
六、教学语言要有规范性
教学语言首先力求规范性。教师的地位和责任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每天都要聆听教师的讲话,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学生使用祖国语言的态度、能力和习惯。因此,教师必须用普通话教学,教学语言要简洁、明晰、符合语法、逻辑规则和文明礼貌要求,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和启发性。
要成功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语言艺术,熟练掌握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当然,语言艺术是无止境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媒信息的提速,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更加要求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学生心理,创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