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土地管理学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9
分 工
进行有效的综合
人才优化组合
➢合理的分工要遵循
能级对应的原则
环境优化组合
完整版ppt课件
9
三、相对封闭原理
输入
信息
指挥 中心
指令
执行机构
输出 接受 单位
指令 监督机构
加工后信息
反馈机构
原始信息
完整版ppt课件
10
第三节 动态管理原理
一、动态管理原理的概念 二、动态相关原理 三、弹性原理
完整版ppt课件
13
三、弹性原理
第三节
☆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二者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 事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同时,也随空间 的变化而变化; ☆ 有效管理必须要依据系统内外条件和环境 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做到以变应变 ; ☆ 管理必须留有余地,保持充分的弹性。
完整版ppt课件
14
第四节 管理效益原理
物质动力精神动力竞争动力物质动力是根本的动力精神动力是比物质动力更高层次的动力产生于竞争各方表现出来的差距系统系统分析系统工程系统理论系统原理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合理的分工要遵循能级对应的原则目标优化组合组织优化组合人才优化组合环境优化组合信息指挥中心执行机构反馈机构监督机构接受单位原始信息输入指令指令输出加工后信息1011管理系统的发展变化是由于管理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结果进行动态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相关原理和弹性原理12二动态相关原理相关关系的多样性完全不相关不完全相关完全相关正相关负相关单相关复相关积极相关消极相关1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完整版ppt课件
4
二、行为原理
城市管理学导论及城市土地管理学PPT
(三)城市管理的内容
1、城市规划管理
(三)城市管理的内容
从狭义上说,就是负责城市建设项目 选址的规划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建 设工程的管理以及违法建设管理和城 市规划实施与监督检查。也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2、城市经济管理
(三)城市管理的内容
城市经济管理就是城市政府运用经济、 行政、法律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进行 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 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最大的城市效益。
建立城市管理的效率指标、效益指标、和老百 姓满意度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市场的不完备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
(一)市场具有不完备性:两个领域市场失灵
第一类完全竞争的市场假设不存在,造成市场失灵,包 括五方面:公共品、外部效应、竞争失灵、信息失灵、宏观 经济失衡。
第二类与完全竞争假定无关,即使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但其运行结果仍然存在缺陷,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偏好不合 理;收入分配不公平。
3、城市社会管理
(三)城市管理的内容
城市社会管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 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 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 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 控制的过程。
4、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1)城市能源供应设施: (2)城市供水排水设施: (3)城市交通运输设施: (4)城市邮电通信设施 (5)城市环保环卫设施 (6)城市防卫防灾设施
❖ 令公共满意的高水平的城市服务应当具有三个特 点:
公正性
舒适性
便捷性
三、怎样认识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学
一、城市管理
1、2000.5,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关于健全的城市管理规 范:建设“包容性城市”的宣言草案》 2、荷兰学者曼纳·彼得·范戴克 3、尤建新 4、马彦琳、刘建平 5、其他 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下,以城 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
土地使用标准政策与管理应用-PPT精品文档
地方发布的土地使用标准 13.《辽宁省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 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卫生 系统部分); 14.《江西省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19年 版)》(卫生系统部分)。
地方土地使用标准适用原则 1、对于国家尚未颁布土地使用标准的, 各地可执行地方发布的土地使用标准; 2、国家有标准,但地方发布的标准比国 家标准严格的,方可执行地方标准,比 国家标准宽松的,必须执行国家发布的 土地使用标准。
地方土地使用标准 1.《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试 行)》(高等教育部分); 2.《陕西省建设用地指标(2019年版)》 (高等教育部分);
地方土地使用标准 3.《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试 行)》(保障性住房部分); 4.《江西省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19年 版)》(保障性住房部分);
二、现行的土地使用标准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订、修订并 发布实施了15项土地使用标准。具体包 括:
现行土地使用标准 1、《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9年本)》 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9年本)》 (国土资发〔2019〕98号),国土资源 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文;
现行土地使用标准 上述15项标准中,除限制禁止用地目录 2019年本收录在培训材料《土地使用标 准政策与实务》外,其余全部收录在 《土地使用标准汇编》上册。
现行建设标准 为加强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 近年来,住建部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制订、修订并发布实施了监狱等多项建 设标准。主要有:
讲授内容第一部分土地使用标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政策规定一土地使用标准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土地使用标准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二现行的土地使用标准三土地使用标准的主要政策规定讲授内容第二部分土地划拨和出让中的土地使用标准管理一划拨中的土地使用标准管理划拨中的土地使用标准管理二协议出让中的土地使用标准管理三招拍挂出让中的土地使用标准管理一土地使用标准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一土地使用标准的概念1
第三章 土地管理法PPT课件
3、土地所有权的范围
(1)国有土地所有权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 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 荒地、滩涂除外。
第十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 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 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2)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 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3)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3、土地管理法:调整以土地为客体形式的 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土地管理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 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因确认土地所有 权、取得和转让土地使用权、开发利用土 地,以及规划、管理、保护土地而产生的 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主体、客体、内容 4、土地管理法的调整方法 (1)民事性的调整方法,即土地法律规范以平等、
自愿、有偿方法为调整手段; (2)管理性的调整方法,即以指导性与强制性的
管理、监督的法律手段进行调整。
第二节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一、土地所有权 1、概念: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对其所有的
土地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土地所有权的主体 1.国家 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地方人民政府不是国有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分级所
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 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宪法、行政 法、民法、商法、刑法等等;
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 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 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 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 程序法等等。
《土地资源管理》课件
土地用途管制
政府对不同类型土地的用途进行明确规定和限制,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 生态环境的保护。
土地税收与金融
土地税收
政府通过征收土地税的方式调节土地资源的利用,包括耕地 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
土地金融
以土地为抵押或担保进行的金融活动,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业发展银行等机构的业务活动。
土地征收与补偿
土地征收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并对 被征收土地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补偿。
土地补偿
对被征收土地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的经济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青苗补偿费等。
土地规划与用途管制
土地规划
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进行的统筹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城市规划和村庄规划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依法进行补偿的条件下,将集体所有土地及其上权利移转为国家所有的行为。
城市更新
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 新发展和繁荣。
土地规划与区域发展
土地规划
根据国家或地区发展计划,在全面评价土地资源和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制定 一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目标,并分区落实的措施体系。
未利用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
未利用地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充分考虑其生态价值和环境影响,遵循保护优先、科学 开发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自然 环境和自然资源,通过法律手 段将某些特定的区域划定为保 护区域。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也是开展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 的重要场所。
政府对不同类型土地的用途进行明确规定和限制,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 生态环境的保护。
土地税收与金融
土地税收
政府通过征收土地税的方式调节土地资源的利用,包括耕地 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
土地金融
以土地为抵押或担保进行的金融活动,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业发展银行等机构的业务活动。
土地征收与补偿
土地征收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并对 被征收土地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补偿。
土地补偿
对被征收土地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的经济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青苗补偿费等。
土地规划与用途管制
土地规划
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进行的统筹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城市规划和村庄规划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依法进行补偿的条件下,将集体所有土地及其上权利移转为国家所有的行为。
城市更新
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 新发展和繁荣。
土地规划与区域发展
土地规划
根据国家或地区发展计划,在全面评价土地资源和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制定 一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目标,并分区落实的措施体系。
未利用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
未利用地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充分考虑其生态价值和环境影响,遵循保护优先、科学 开发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自然 环境和自然资源,通过法律手 段将某些特定的区域划定为保 护区域。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也是开展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 的重要场所。
农田土壤管理.ppt培训资料
(一) 几种重要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燃烧60亿吨 人类释放200亿吨
大气 7000亿吨
岩石 2亿亿吨
植被 1万亿吨
海洋 357亿吨
土壤中CO2
大气CO2
移出
分
(商品)
碳水化合物
解
河泥、野草等
移入
农田土壤 有机质
移出
土壤有机质
碳循环与平衡
总量无限,直接进入食物链,快、均匀、充足, 大气二氧化碳年增1ppm。
(3)综合评价:加拿大莫斯(Moss)等人将气候生产潜力 与土壤生产潜力相结合,进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之后发展 成为将气候、土壤、作物相结合而进行潜力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土壤特性指数×作物特性指数
2.适宜性评价
不同的地力条件对作物生产的适宜特性和适宜采 取的培肥措施的技术特性不同。适宜性评价主要是分 析不同地力条件能栽培什么作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 培肥措施等等。此类评价多依据土壤理化、生物状况 分析和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析,为因土种植的制定 提供技术依据。同时,把农田培肥措施协调统一起来, 为作物生产创造良好的地力环境。另外,在较大的地 域内,适宜性评价为确定宏观的作物布局提供技术依 据。
• 保持农田水分平衡,保证适宜的 水分供应;
1. 保持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
一、农田建设
目的: ➢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力。
➢农田综合生产力 是指农田种植农作物获 得持续高产稳产的能力。 (不是一季、不是 一年,不是一种作物、不是一种种植方式)
高质量农田的标准:
田面平整,方便排灌;土层深厚,旱涝保收;土 壤健康,高产稳产。 1、田面平整、排灌自如
丰富的养分含量
有机质2.5-5.0%, 全氮0.15-0.25%、 全磷0.1-0.2%, 全钾1.0-2.5% 阳离子代换量10-25毫克当量/100克土 盐基饱和度70-80%
土地管理概论-第10讲---土地利用篇(一)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PPT课件
2020/3/24
26
3
土地用途转பைடு நூலகம்审批
二、其他土地用途转用的审批
未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按照土地征用的程序进 行; 征用地面积>70hm2,报国务院批准,其他报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2020/3/24
27
34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管理
一、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一)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概念
2020/3/24
31
34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管理
相关说明: ○经批准占用的基本农田、满1年未使用而又可耕种并收获的,由原耕 种的单位或个人恢复耕种,也可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 ○ 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闲置费; ○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国务院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 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交由原集体经济 组织恢复耕种,重新划入基本农田。 ○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两年弃耕抛荒的,由原发包单位 收回承包经营权。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不得占 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和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基本农田的规划、划定、保护、监督、管理,以及违反基本农田保 护规定的处罚办法等。
2020/3/24
2
本章教学内容
31 土地用途管制 2 耕地保护管理 3 土地用途专用审批 4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管理 35 耕地占补平衡与土地管理
2020/3/24
3
31
土地用途管制
《土地管理学总论》(第2版)完整ppt课件
.
第二章 土地管理原理 第三节 动态管理原理
一、动态管理的概念 在土地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对象——
土地关系与土地利用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管理系统本身也随着管理目标、管理对象、 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动态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相关原理和弹性 原理。
.
第二章 土地管理原理 第三节 动态管理原理
二、动态相关原理 进行动态管理,必须在管理系统的发
五、土地的基本特征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与人口的辩证关系 土地的自然供给,即自然所实际供给的各类
土地数量,就某一区域或全球来说,是固定不变, 没有弹性。
在土地自然供给与某些自然条件许可的范围 内,某种用途土地的供给量能够随着土地利用效 益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土地的经济供给,具有 弹性。
.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土地管理的概念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 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 督土地利用。目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 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
土地是自然资源,同时又是不动产。土 地作为不动产,是土地实体与权利的有机结 合,它既包括有形的土地实体,又包括寓于 土地实体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由此形成的产 权(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出租权、抵 押权等)。因此,土地管理所研究的土地, 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统一 体。
.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土地管理原理 第三节 动态管理原理
一、动态管理的概念 在土地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对象——
土地关系与土地利用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管理系统本身也随着管理目标、管理对象、 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动态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相关原理和弹性 原理。
.
第二章 土地管理原理 第三节 动态管理原理
二、动态相关原理 进行动态管理,必须在管理系统的发
五、土地的基本特征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与人口的辩证关系 土地的自然供给,即自然所实际供给的各类
土地数量,就某一区域或全球来说,是固定不变, 没有弹性。
在土地自然供给与某些自然条件许可的范围 内,某种用途土地的供给量能够随着土地利用效 益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土地的经济供给,具有 弹性。
.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土地管理的概念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 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 督土地利用。目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 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
土地是自然资源,同时又是不动产。土 地作为不动产,是土地实体与权利的有机结 合,它既包括有形的土地实体,又包括寓于 土地实体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由此形成的产 权(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出租权、抵 押权等)。因此,土地管理所研究的土地, 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统一 体。
.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3章__土地管理学新课件 (47)
全国土地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 土地专项调查 土地调查成果
一、全国土地调查
定义: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
国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每10年1次)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1984年-1997年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2007年7月-2009年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标志
(一)土地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禹贡九州山川图
将九州土地分为 三等九级
商朝众人协田卜骨
宋朝的地券
分图
总图
明朝的鱼鳞图
清朝的地契
民国时期的土地所有权状
建国之后土地执照
现行土地权属证书
(二)地籍管理概述
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
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
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
积较大,可以利用地类界线或线状地物划分为若干宗地
对大型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特大宗地,如被公路、
河流分割的应划分为若干宗地
宗地编号:行政区、街道、(街坊) 、宗地四级
第1街坊
第2街坊
街 坊 界 线
第4街坊
第3街坊
第5街坊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宗地号在地籍图上统一自西向 东,自北向南,由‘1’号开始顺序编号。若一宗地分散在几 幅图上的称破宗。破宗的宗地号在有关图幅中的上、左边一 幅图内编号,但应在其他几幅图的破宗地上注记该图幅号及 其宗地号。
准备阶段
初 始 地 籍 调 查 流 程 图
权属、权 源等材料 准备
方案 设计
调查 计划
设备 准备
材料 准备Βιβλιοθήκη 人员 培训组织 协调
权属调查
土地管理法PPT课件
15
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进程与立法
1988年2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了包括土地条款在内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个别条款的建议》。其 中包括“……二、《宪法》第10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 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土地’修改为‘任何组 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 权可以转让。’ ”
10
到了奴隶社会,土地实行的是国有制。“普天 之下,莫非王土”。国君将土地分给诸侯,称为“受 民受疆土”。诸侯再将自己封国的土地转分给下属的 大小贵族。也分一些数量不等的土地给平民和奴隶。
11
(2) 封建社会土地管理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土 地私人占有和土地自由买卖。在这种情 况下,必然产生土地激烈的兼并,土地 大量集中于少数富人一端,出现了“富 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地主阶级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
23
2.3 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的制度
规定土地可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 产,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发包方与承包方应签订承包合同。在 承包期内,对个别承包经营者之间承包的土地使用权进行适当调 整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 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 部门批准。
4
土地的定义
美国不动产法将土地定义为上至地表的上层空间, 下至地心。包括地球表层(土壤、砂石),土地中的 矿物、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的法律对于土地的定义没有明确的规定。
5
土地的定义
我国《土地管理法》 根据土地的用途将 土地划分为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包括耕地、林地、草 地、农田水利用地、养 殖水面等;
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进程与立法
1988年2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了包括土地条款在内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个别条款的建议》。其 中包括“……二、《宪法》第10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 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土地’修改为‘任何组 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 权可以转让。’ ”
10
到了奴隶社会,土地实行的是国有制。“普天 之下,莫非王土”。国君将土地分给诸侯,称为“受 民受疆土”。诸侯再将自己封国的土地转分给下属的 大小贵族。也分一些数量不等的土地给平民和奴隶。
11
(2) 封建社会土地管理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土 地私人占有和土地自由买卖。在这种情 况下,必然产生土地激烈的兼并,土地 大量集中于少数富人一端,出现了“富 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地主阶级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
23
2.3 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的制度
规定土地可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 产,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发包方与承包方应签订承包合同。在 承包期内,对个别承包经营者之间承包的土地使用权进行适当调 整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 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 部门批准。
4
土地的定义
美国不动产法将土地定义为上至地表的上层空间, 下至地心。包括地球表层(土壤、砂石),土地中的 矿物、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的法律对于土地的定义没有明确的规定。
5
土地的定义
我国《土地管理法》 根据土地的用途将 土地划分为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包括耕地、林地、草 地、农田水利用地、养 殖水面等;
土地管理ppt课件
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具有两重性,它表现在土地 既是生产要素,同时又是土地关系的客体。土地既是 资源,同时是也是资产。土地属于资产性资源,又是 资源性资产。土地利用不仅单纯是一个自然技术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土地的功能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 对任何社会部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任 何部门对土地的需求是相同的,仅仅是 对土地功能的需求存在着差异。对土地 的需求属于次生需求,即对土地功能的 需求。
土地的概念
法学的观点 法律上的土地仅是指人们能够利用、
控制的土地。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 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 土地。
土地的概念
生态学观点 整个系统是一个生态圈,环境条件差
异很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土地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的集合。
土地的概念
资源经济学观点 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
土地在合理利用过程中,一般来讲,其肥 力不仅不会减退,反而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必须指出:“只要处理得当”,才能使 土地得到不断更新和永续利用。
土地的特性
5、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每块土地都具有特定的“三维”(长、宽、高)
“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只能在其所处内加以利用,常 称土地为不动产,这是土地不同于其他生产资料的地 方。 6、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资产特性 土地资产具有经济与法律的双重价值。
经济学意义上的土地资产所注重的是其 价值,而法律意义上的土地资产即不动 产强调的是资产所有权。
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资源特性 1、土地的物质自然性
土地区别于其他生产资料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 动成果,而是自然的产物。
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的面积是固定的:虽然地球表面有高山也有
土地的功能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 对任何社会部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任 何部门对土地的需求是相同的,仅仅是 对土地功能的需求存在着差异。对土地 的需求属于次生需求,即对土地功能的 需求。
土地的概念
法学的观点 法律上的土地仅是指人们能够利用、
控制的土地。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 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 土地。
土地的概念
生态学观点 整个系统是一个生态圈,环境条件差
异很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土地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的集合。
土地的概念
资源经济学观点 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
土地在合理利用过程中,一般来讲,其肥 力不仅不会减退,反而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必须指出:“只要处理得当”,才能使 土地得到不断更新和永续利用。
土地的特性
5、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每块土地都具有特定的“三维”(长、宽、高)
“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只能在其所处内加以利用,常 称土地为不动产,这是土地不同于其他生产资料的地 方。 6、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资产特性 土地资产具有经济与法律的双重价值。
经济学意义上的土地资产所注重的是其 价值,而法律意义上的土地资产即不动 产强调的是资产所有权。
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资源特性 1、土地的物质自然性
土地区别于其他生产资料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 动成果,而是自然的产物。
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的面积是固定的:虽然地球表面有高山也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
.
4
二、行为原理
行为原理:根据人的行 为规律来进行管理,就 是管理的行为原理。 需要分为: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 社会需要。
需要 动机 行为 目标
.
5
三、动力原理
物质动力 是根本的动力
动力
物质动力 精神动力 竞争动力
精神动力是比物质动 力更高层次的动力
.
产生于竞 争各方表 现出来的
差距
6
第二节 系统管理原理
.
12
二、动态相关原理
积极相关
消极相关
相关关系 的多样性
单相关 复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完全相关 不完全相关 完全不相关
.
13
三、弹性原理
第三节
☆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二者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 事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同时,也随空间 的变化而变化; ☆ 有效管理必须要依据系统内外条件和环境 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做到以变应变 ; ☆ 管理必须留有余地,保持充分的弹性。
.
17
三、规律效应原理
规律效应就是按 客观规律管Hale Waihona Puke 所 取得的效应.18
复习思考题:
1、土地管理原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如何正确运用土地管理原理管理好土地? 3、什么是相对封闭原理?在土地管理中如何运 用该原理? 4、在土地管理中如何运用人本原理? 5、在土地管理中如何运用动态管理原理? 6、在土地管理中如何运用管理效益原理?
一、系统管理原理的概念 二、整分合原理 三、相对封闭原理
.
7
一、系统管理原理的概念
系统 系统分析 系统工程 系统理论 系统原理
.
8
二、整分合原理
目标优化组合
➢ 在整体规划下明确
分工,在分工基础上
整 体
组织优化组合
分 工
进行有效的综合
人才优化组合
➢合理的分工要遵循
能级对应的原则
环境优化组合
.
9
三、相对封闭原理
【土地管理学】
.
1
第二章 土地管理原理
第一节 人本管理原理 第二节 系统管理原理 第三节 动态管理原理 第四节 管理效益原理
.
2
第一节 人本管理原理
一、人本原理的概念 二、行为原理 三、动力原理
.
3
一、人本管理的概念
人本原理:一切管理,包括土地管理,应该将 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 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根本。
.
14
第四节 管理效益原理
一、效益管理的概念 二、整体效应原理 三、规律效应原理
.
15
一、效益原理的概念
土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化组合,从而取 得最佳的整体效益
.
16
二、整体效应原理
——贝塔郎菲
即、 1+1>2
整体效应就是要通过管理,使整体内部各个组成部 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 使整体取得最佳效益
输入
信息
指挥 中心
指令
执行机构
输出 接受 单位
指令 监督机构
加工后信息
反馈机构
原始信息
.
10
第三节 动态管理原理
一、动态管理原理的概念 二、动态相关原理 三、弹性原理
.
11
一、动态管理原理的概念
➢ 管理系统的发展变化是由于管理系统内部 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结果 ➢ 进行动态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相关原理和弹 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