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失调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尿 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分枝杆菌。
阴 道 乳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奈瑟球菌。
讲解:XX
二 机会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大肠艾希菌进入泌尿道,手术伤口化脓感染。
宿主免疫功能底下 大量使用激素,肿瘤化疗,放疗,AIDS晚期。
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正常菌群被抑制,劣势或
讲解:XX
▪ 外毒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 神经毒素(neurotoxin) 破伤风痉挛毒素 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肉毒毒素 全身肌肉松弛,麻痹。
➢ 细胞毒素(cytotoxin) 白喉毒素 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心肌炎。
➢ 肠毒素(enterotoxin) 霍乱毒素肠功能紊乱,严重腹泻,失水酸中毒。
抗 原 强 抗毒素 类毒素 弱 不成类毒素
讲解:XX
▪ 二 细菌侵入的数量
➢ 引起感染所需细菌的数量决定于两个因素 致病菌毒力的强弱 宿主免疫力的高低
▪ 三 细菌侵入的途径
➢ 呼吸道 肺炎球菌,结核,流脑。 ➢ 消化道 霍乱弧菌,痢疾,伤寒, ➢ 伤口 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性感染,破伤风。 ➢ 多途径感染 结核杆菌
4.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 ➢细菌与多糖组成的膜状细菌群体。 ➢利于细菌附着在支撑物表面。 ➢阻挡抗生素的渗入和免疫细胞杀伤。 ➢易发生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转移。 ➢脱落后扩散感染;气管插管,人工关节。 ➢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常见。
讲解:XX
静脉导管表面的葡萄球菌生物膜
医学微生物学
讲解:XX
第七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讲解:XX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 一、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周德庆第三版《微生物学》第八章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答案

周德庆第三版《微生物学》第八章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答案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名词解释1、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周围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9、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

30、宏基因组:出生后才驻入人体,尤其是肠道内1000 种左右的正常菌群——共生微生物群的总基因组,即宏基因组。

31、微生态学:以微生物学和实验动物学为基础,研究正常微生物菌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新兴边缘学科。

32、微生态系统: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由个体20〜200卩m不同种类组成的生物群与其环境组成的整体。

34、微生态失调:正常的微生物群之间和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

35、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如变形杆菌。

37、微生态制剂:用于提高人类、畜禽宿主或植物寄主的健康水平的人工培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宿主或寄主体内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制剂之总称。

可调整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

38、益生菌剂:通常是指一类分离自正常菌群,以高含量活菌为主体,一般以口服或粘膜途径投入,有助于改善宿主特定部位微生态平衡并兼有若干其他有益生理活性的生物制剂。

39、益生元(双歧分子):专指一类人类不能消化吸收的低聚糖类食物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

41、悉生生物:凡已人为地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植物,即已知其上所含微生物群的大生物称为悉生生物。

52、混菌培养(混合培养):混菌培养又叫混合培养,也称混合发酵,是在深入研究微生物纯培养基础上的人工“微生物生态工程” ,指将两种或多种微生物混合在一起培养,以获得更好效果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版1

【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版1

重要的名词解释1.Bacterial L form细胞细胞壁缺陷型:某些药物作用于细菌,可抑制的肽聚糖的合成或破坏细胞壁的结构,在高渗环境下,细菌仍可存活,成为细胞壁缺陷型。

某些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

2.plasmid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具有自主复制能力。

3.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4.鞭毛(flagellum):许多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鞭毛长5~20μm,直径12~30nm。

5.侵袭力(invasiveness):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 (粘附因子:G-:菌毛、外膜蛋白,G+:磷壁酸、菌膜多糖)6.菌毛(pilus或fimbriae):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

7.芽胞(spore):某些革兰阳性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8.Obligate aerobe 专性需氧菌:该类细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

如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

9.Facultative anaerobe 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不论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占细菌的大多数。

10.Obligate anaerobe专性厌氧菌:该类细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为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

有游离氧存在时反而受其毒害甚至死亡。

如破伤风梭菌,脆弱类杆菌。

11.bacteriocin 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素样物质,其抗菌范围很窄,本质为蛋白质。

病原生物学作业题

病原生物学作业题

医学微生物作业题一、名词解释: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严重中毒症状。

2.微生态失调: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间的平衡在环境因素影响下被破坏,使生理性组合变为病理性组合而出现失调。

3.菌群失调症:因长期使用广谱类抗生素,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被抑制或消灭,而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称菌群失调症或二重感染。

4.热原质: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5.BCG:即接种卡介苗,婴儿和新生儿为主要接种对象,一般在接种后6~8周如结核菌试验转阳,则表示接种者已产生免疫力,若阴性则应再进行接种。

6.垂直感染:病毒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引起子代病毒感染,如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HIV 及乙型肝炎病毒。

7.潜伏感染:病毒感染后,其基因组潜伏于特定组织或细胞,不产生感染性病毒体,某些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致病。

如:单纯疱疹病毒。

8.干扰素: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等作用的糖蛋白。

9.内基小体(Negri body):狂犬病病毒具嗜神经性,在感染的动物或人中枢神经细胞(大脑海马回锥体细胞)中增殖,可在胞浆内形成嗜酸性的圆形或椭圆形包涵体,称内基小体,对狂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0.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

11.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12.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13.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14.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该种状态称溶原状态。

该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临床医学本科课程《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五)

临床医学本科课程《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五)

临床医学本科课程《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正常情况下,机体无菌的部位是:A.外耳道 B.皮肤表面 C.眼结膜D.粘膜表面E.血液内2.人体微生物分布最多的部位是:A.呼吸道B.皮肤C.口腔D.胃E.肠道3.正常菌群在医学上的意义主要是:A.拮抗病原菌 B.营养作用 C.免疫作用D.抗癌作用E.代谢作用4.正常菌群的免疫作用是指:A.作为抗原刺激宿主产生免疫B.作为抗原使宿主致病C.构成生物屏障D.促进消化吸收E.以上均不是5.正常菌群成员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A.变为耐药菌B.发生基因突变C.异位寄生D.变为L型细菌E.发生S-R变异6.关于机会性致病菌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均为内源性感染B.均为医院内感染C.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D.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E.仅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7下列属于医院内感染类型的是:A.外源性感染B.内源性感染C.交叉感染D.医源性感染E.以上都是8.关于医院内感染,以下哪项错误:A.多由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引起B.无特异性预防方法C.医护人员可成为病原携带者D.原有慢性感染在医院急性发作也应属于医院内感染E.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预防9.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C.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E.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10.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B.肠道内的痢疾杆菌可产生碱性物质拮抗其他细菌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11.有正常微生物群存在的部位是A.胃、肠道、腹腔B.鼻咽腔、眼结膜、脑脊液C.胆囊、肝脏、十二指肠D.尿道、口腔、外耳道E.皮肤、黏膜、淋巴液12.肠道正常菌群中主要是A.需氧菌B.微需氧菌C.兼性厌氧菌D.厌氧菌E.真菌13.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厌氧菌是需氧菌的多少倍A.2~5B.5~10C.10~20D.10~100E.100~100014.肠道正常微生物群中的真菌主要是A.新生隐球菌B.白假丝酵母菌C.曲霉D.毛霉E.肺抱子菌15.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多的部位是A.胃B.十二指肠C.空肠D.回肠E.结肠16.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少的部位是A.胃B.十二指肠C.空肠D.回肠E.结肠17.关于二重感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免疫功能缺陷的严重后果B.是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严重后果C.是菌群失调症的一种类型D.是抗生素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E.是抗生素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18.二重感染是指A.两种细菌同时感染B.严重的菌群失调C.多种微生物同时感染D.某种微生物反复感染E.感染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19.关于机会致病菌引起医院感染率上升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生素的广泛使用B.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C.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操作的增多D.诊疗技术增多E缺乏理想疫苗20.机会致病菌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B.多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C.新现机会致病菌逐渐增多D.新的致病菌逐渐增多E.菌种因感染年代、地域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等的不同而变化21.关于耐药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是天然耐药B.亦可以是获得性耐药C.临床治疗其感染极为棘手D.获得性耐药菌特别是多重耐药菌主要因染色体突变所致E.易在抗生素选择压力下于医院人群中传播,甚至爆发流行22.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因素不包括使用A.抗菌药物B.免疫抑制剂C.激素D.细胞毒药物E.射线照射23.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A.维生素B.细菌素C.抗毒素D.纤维素E.微生态制剂24.关于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细菌为主B.病毒和真菌为辅C.可以是致病菌D.可以是机会致病菌E.致病菌为主25.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多属于A.外源性感染B.内源性感染C.交叉感染D.环境感染E.潜伏感染。

正常菌群和微生态培训课件

正常菌群和微生态培训课件
9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口腔微生态系
已发现细菌500多种; 口腔链球菌为优势菌群,约占培养菌总数
的60%; 口腔不同部位菌群分布不同; 口腔菌群失调可引起多种口腔疾病。
10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微生态调节
1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正常微生物群
一、概念与分类 •概念
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ota) :在宿主特定 解剖部位,并随宿主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宿主一定生理时期,定植在宿主黏膜或皮肤上 的微生物群。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阴道
常驻菌主要为乳杆菌、肠杆菌、丙酸杆菌等, 乳杆菌为优势菌群。
•皮肤
常驻菌:表皮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棒 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非常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16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13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类型: 致病性类型: 韦荣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及假单胞菌等。 菌量少,病理情况下,可大量繁殖致病; 互生类型: 主要包括双歧杆菌、类杆菌等,数量多,对人体有益; 中间类型: 主要包括乳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既有生理作 用,也有病理作用。
2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分类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医学微生态学定义

医学微生态学定义
一、概念: 广义:指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 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狭义:指凡是住院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非已处 于潜伏期,而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 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不论受 感染者在医院期间或是出院以后出现症状。
16
二、分类
(一)按微生物来源分类: 内源性感染/ 自身感染 由病人自己体内正 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动态平衡状态。
二、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定义: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 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对 人体有害。
10
主要原因:
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 系一种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
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 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为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症:由于菌群失调而产生的疾病为菌群失调 症。 ②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③免疫功能低下:免防与控制
消毒灭菌;
隔离预防;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9
8
三、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
口腔:口腔链球菌等;
食管与胃:乳杆菌、酵母菌、幽门螺杆菌;
肠道:以厌氧菌为主;
阴道:以厌氧菌为主;
呼吸道:需氧、微需氧及厌氧菌,多达21 个菌属200多个菌种; 皮肤:分为常住菌与暂住菌。
9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一、微生态平衡:微生物的定位、定性及定量处于
11
三、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保护好宏观生态环境,防止外源性感染; 保护好微生态环境: 消除引起或保持微生态失调的病理状态; 消除或缓解异常的解剖结构; 提高机体免疫力; 合理应用抗生素; 微生态调节剂的应用。
12

病理第6.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病理第6.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抗衰老作用
正常菌群中双岐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可产生过氧 化物岐化酶(SOD),催化自由基(O2-)岐化, 清除O2- 的毒性保护组织细胞。
抗肿瘤作用
正常菌群中双岐杆菌、乳杆菌、肠球菌除产生多种 酶分解致癌物质,如降解亚硝酸胺为仲胺和亚硝酸 盐,排出体外;还可激活巨噬细胞抗肿瘤。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细胞或分子水平 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 性学科。 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寄居在人体表面和外界相 通腔道黏膜表面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 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的关系。 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菌群失调症
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中介物
(H2 O2 、 O2- 、 OH- )、活性氮中介物
(NO、NO-2 、NO-3 等。中性粒细胞和NK细 胞也参与抗胞内菌免疫。
2.细胞免疫: 参与抗胞内菌(或病毒)感染。
CD4+ Th1分泌细胞因子(CK)(IL-2、 IFN-γ、TNF-α)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巨噬细 胞的杀伤能力,清除胞内菌。 CTL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破坏靶细胞,释放病原 体,通过抗体调理吞噬清除;IFN-γ活化巨噬细胞, 增强杀伤能力。
杀死 的病原体由蛋白酶、核酸酶、脂酶 等降解、消化 残渣排至吞噬细胞外
3.吞噬作用的后果
随机体的免疫程度、病原体种类、毒力不同而异。
(1)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和消化,未消化的 残渣被排除胞外。大多数化脓菌5~10min即死,30~60min被破坏。 (2)不完全吞噬:某些胞内寄生菌或病毒在机体免疫力地下时,只 被吞噬不被杀死。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致病性 细菌的侵袭力

第六七章变形杆菌属

第六七章变形杆菌属
交叉感染
环境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微生态特征 (一)大多数为机会致病微生物 1、以细菌为主,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
体、原虫等 2、革兰阴性杆菌是最重要的致病菌 (二)常具有耐药性 (三)常发生种类的变迁
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自学)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1、消毒灭菌 ❖ 2、隔离预防 ❖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三)细菌成分检测 1、抗原的检测:免疫标记技术、对流免疫电
泳等 2、核酸的检测:核酸杂交、PCR等
三、血清学诊断
抗体的检查(双份血清升高4倍以上) ❖ 直接凝集试验 ❖ 乳胶凝集试验 ❖ 中和试验 ❖ ELISA等
第二节 特异性预防
一、人工主动免疫
(一)疫苗 1、死疫苗(灭活疫苗) 2、活疫苗(减毒活疫苗) 3、亚单位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 5、重组载体疫苗 6、核酸疫苗(DNA疫苗)
性但仍保留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二、人工被动免疫
1、抗毒素 2、抗菌血清 3、胎盘球蛋白、血清丙种球蛋白
两种人工免疫方法的比较
项目 接种物质
主动免疫 抗原
被动免疫 抗体
接种次数
1~3次
1次
生效时间 维持时间
2~3周 数月~数年
立即 2~3周
主要用途
预防
治疗和紧急预防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治疗
抗菌药物: 微生物合成抗生素 半合成抗生素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致病力:病原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能力,其能力 的大小用毒力来表示(量的概念),常用半 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作 为指标。
细菌构成感染的条件:
❖ 足够毒力 ❖ 足够数量 ❖ 适当的侵入门户
一、毒力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1、定义:病原菌突破机体某些防御功能进入 机体,并在机体内一定部位定居、繁殖和扩 散的能力。

微生物学第三章

微生物学第三章

1. 外毒素
特点 ⑴产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 ⑵化学成分均为蛋白质。 ⑶大多数外毒素是在菌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胞外;少
数存在于菌体内,当菌细胞溶解后才释放至胞外。 ⑷多数不耐热,但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例外。 ⑸毒性作用强。 ⑹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作用,引起的病变特殊

⑺抗原性强,可用0.3%~0.4%甲醛液脱毒成类毒素
黏附因子:
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统称为黏附因子 (adhesive factor)或黏附素(adhesin)。
一般革兰阴性菌为菌毛,革兰阳性菌的黏附 因子是菌体表面的毛发祥突出物,例如A群 链球菌的膜磷壁酸。
黏附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
➢ 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具有高 度特异性,因而决定了病原菌感染的组织 特异性。
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 临床上长期使用 某种抗生素后,常发生一种菌群失调症。
第二节 细菌的感染
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
细菌感染的来源
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 若来自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则称为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是指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 组合状态,可引起机会性感染。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因素来自微生物群、宿 主与环境三方面。
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
使用抗生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菌群中的敏感 菌被抑制或杀灭,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
➢ 细菌分泌侵袭性酶类帮助细菌在组织之间扩散。 ➢ 抵抗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破坏或抑制吞噬作用、阻止细胞内的消化作 用、产生IgA蛋白酶、抗原变异等。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吞噬细胞的作用
02
特异性免疫
03
屏障结构的作用
06
体液成分的作用
08
细胞免疫
07
体液免疫
抗感染免疫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外部屏障 内部屏障
抗菌物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炎症反应 淋巴结的过滤作用
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非特异性
宿主的 免疫力
特异性
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协同作用
感染的来源 病人 带菌者 传播途径 病畜及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体内正常菌群
LD50 (median lethal does)
能引起试验动物 50%死亡所需要的最小剂量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概念: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并在宿主体内定植、繁殖与扩散的能力 主要物质: 菌体表面结构: 黏附因子 —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层结构或组分.存于 细菌表面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的黏附物质---黏附素 化学性质—蛋白质、多糖、糖脂、糖蛋白、磷壁酸 黏附素分类:菌毛与非菌毛黏附素 菌毛:多存在于G-菌: 非菌毛黏附素:多存在于G+菌。如膜磷壁酸、糖萼等 G-菌外膜蛋白
显性感染
按病情缓急: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 慢性感染(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onic infection)
按病变部位:局部感染(local or limited infection) 全身感染(generalized or systemic infection)
病原体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
致病的特性:细菌具有种和宿主特异性
致病能力的大小:毒力
致病决定因素:
毒力
侵入的数量
侵入的门户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三 机会性感染
概念:由正常菌群或环境中机会性致病 菌(opportunistic bacterium)所引起的感 染统称为机会性感染
(一) 主要机会致病菌:大肠艾希菌、克 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 肠杆菌属、洋葱假单胞菌、沙雷菌属。另 外还有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和 毛霉菌等
(二)机会性感染与易感性宿主 1 基础疾病与易感性宿主
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
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
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
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 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 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 三项表述都有错误。 答案:A
(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 化。
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出行 方式转变了人们更为便 捷。
(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多。姿多彩
二 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1 生物拮抗作用
★占位性保护作用 ★竞争营养 ★改变PH ★抗生素与细菌素的作用
2 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影响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 转化和合成。细菌的酶35%可供人共用。大 肠埃希菌合成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K族可 供人体吸收利用
3 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 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从而限制了他们本 身的危害。如双歧杆菌诱导分泌型IgA阻断以 大肠杆菌为代表的肠内细菌反应,阻断他们对 肠粘膜上皮的吸附与穿入。还可激活固有层 CD4+T细胞,产生IFNr,激活巨嗜细胞增加其 吞噬作用杀伤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和病毒

医学微生态学与院内感染

医学微生态学与院内感染
1、保护宏观生态环境 、 2、保护微观生态环境 、 病理状态, 病理状态,异常解剖结构 3、增强机体免疫力 、 4、合理应用抗生素 、 5、微生态调节剂应用 、
第三节 机会性感染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机会致病菌 opportunistic pathogen
一、机会致病菌 及其主要特点 (一)、机会致病菌
口腔正常菌群的作用: 口腔正常菌群的作用: 1. 占领口腔,使其它微生物不能定居 . 占领口腔, 2. 合成营养物质 . 3. 刺激交叉抗病原体免疫 . 4. 产生细菌素、脂肪酸、过氧化物 . 产生细菌素、脂肪酸、 佶抗细菌 5、 排毒作用 、
二、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 、 2、营养作用 、 3、免疫作用 、 4、抗衰老作用 、 5、抗肿瘤作用 、
1、大肠埃希菌 、 3、铜绿贾单胞菌 、 5、肠杆菌属 、 7、葡萄球菌 、 2、克雷伯菌属 、 4、变形杆菌属 、 6、沙雷菌属 、
(二)、机会致病菌的主要特点
1、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 、 2、耐药菌 、 3、新的细菌不断出现 、
第四节 医院内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一、概述 1、医院内人群 2、发生在医院
第6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章
生态学 ecology
生态平衡 eubiosis 生态失调 dysbiosis 生态调整 ecological adjustment
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性感染 机会致病菌 机会性感染
第一节 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 of the human body
一、正常菌群及分布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正常菌群 Colonization: 人的皮肤表面: 人的皮肤表面: 1012 , 口腔: 1010 , 胃肠道:1014 口腔: 胃肠道:

0Azhxq《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0Azhxq《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分哪三型八大类?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名词解释:细菌L型;中介体;质粒;芽胞2、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以及它们的主要功能、G+菌与G-菌的细胞壁的比较。

3、简述细菌L型的形成、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其临床意义。

4、试述某些抗生素(青霉素、溶菌酶、红霉素、链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

5、革兰染色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与临床意义。

第2章细菌的生理1、名词解释:IMViC试验;热原质;细菌素;内毒素;外毒素;培养基;菌落;纯培养2、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有哪些?为什么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繁殖?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种类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4、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几期?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按物理性状不同可将培养基分哪几种?各有何主要用途?6、按用途不同可将培养基分为哪几种?请各列出一种常用的培养基。

7、根据细菌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求与否,可将细菌分为哪几类?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1、名词解释: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2、常用湿热灭菌方法的种类及其效果与适用范围。

3、高压蒸汽灭菌法所要求的条件和用途各是什么?4、请叙述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机制、特点和注意事项。

5、化学消毒剂按其杀菌能力可分为哪三大类?6、简述乙醇、碘酊、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戊二醛、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主要特点。

7、请简要说明手术室常规使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什么?9、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可将其分为哪四类?10、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有哪些?各自种类的代表是什么?11、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第4章噬菌体1、名词解释:噬菌体;前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溶原性细菌2、毒性噬菌体增殖以何种方式增殖?它的增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3、温和噬菌体在宿主菌内有哪几种存在状态?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名词解释: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耐药性变异;卡介苗(BCG)2、医学上重要的质粒的种类有哪些?简述质粒的主要特征。

人体微生态失调

人体微生态失调
合理应用抗生素
在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应尽量维护和保持微生态平衡。主要措施是抗生素用药要适量,能用小剂量抗生素解决 问题就不用大剂量,能用窄谱抗生素治疗就不必用广谱抗生素。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使用抗生素。对全身 感染或肠道外的局部感染最好选择非经口用药途径,这样可避免伤害肠道的正常菌群,尤其是占正常菌群绝对优 势的厌氧菌,以维护微生态平衡。
引起微生态失调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射线照射:人或动物在接受一定量放射物质与放射线照 射后,吞噬细胞的功能与数量均下降,淋巴细胞功能减弱,血清的非特异杀菌作用减退或消失,免疫应答能力明 显遭到破坏,此时易发生微生态失调。微生物对照射的抵抗力明显大于其宿主,人或动物只要有数个Gy(戈瑞) 就可产生病理作用,而细菌则需几百个Gy才能损伤结构,而且微生物在照射后对抗生素耐药性提高,毒性亦增强。 ②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可以引起菌群失调。Ⅰ度失调是可逆的;Ⅱ度失调是慢性失调,临床表现为慢性炎症, 如慢性肾盂肾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等;Ⅲ度失调是急性失调和菌群交替症,临床表现为急性炎症,如白假丝酵母菌、 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感染。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下,能增加正常微生物群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在肠道正常菌群中,耐药性传递是相当频繁的。如耐药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正常菌群常导致医院内感染。
②二度失调:是指在将失调诱发原因除去后,失调状态仍不能恢复。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慢性疾病,如慢性肠 炎、便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口腔炎、咽喉炎、牙周炎、阴道炎等,但一般还有采取补救措施的余地。
③三度失调:又称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表现为正常菌群被抑制,而代之以条件致病菌或外籍致病菌的大 量繁殖,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肺炎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可导致严重的口腔溃 疡、鹅口疮、肺炎、伪膜性肠炎、尿路感染、菌血症、败血症等。其诱发原因主要是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 ● Ⅲ度失调:亦称二重感染
(superinfection) ,即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感 染性疾病过程中,造成体内菌群失调而 产生的一种新感染。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引起二重感染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 菌、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大肠 杆菌、肺炎杆菌等)和白假丝酵母菌为 多见。
二重感染多发生在用药后2~3周, 发生率为2%~3%,主要表现为消化道 感染、医院内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 等。
病例分析
W,MM,20岁,患红斑性狼疮,使用强的 松及环磷酰胺治疗。一个月后,狼疮活动情况大 为改善。不久,因不慎受凉感冒,出现较严重的 咳嗽、咯痰和中度发热。X线胸部透视发现,右 下肺有一小块炎症性病变。
用了几天第二代头孢菌素,病人好转但不够 满意,医生改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病人发热愈来 愈高。X线检查,肺炎病变已好转。医生改用碳 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泰能),4天后病人死去。
在正常状态下,正常菌群对宿主不 表现致病作用,对其宿主有益无害,而 且是必需的。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2. 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作用
正常菌群组成“统一战线”,对保持人 体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主要生理作用有: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在皮肤黏膜上皮细胞粘附、
为了维护人类的健康,不仅要保护 宏观生态的平衡,而且要保护人体微生 态平衡。
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生态失调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1. 正常微生物群定义
在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 中,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损害作用的微 生物,通称为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otia)或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80%正常菌群寄居在肠道中,大约 有400~500种微生物。每克干粪便有 1011~1012个细菌。
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 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和宿主与环境 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 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医院获得性肺炎:为内源性感染, 病原菌主要是肠道正常菌群(阴沟肠杆 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原 因是消化道细菌的逆向定植。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2、新区感染:是指正常菌群由原 籍生境向本来无微生物定植的解剖部位 或组织转移。如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 心內膜炎。
肠道细菌:易向腹腔转移。 呼吸道细菌:易向脑部转移。
微生态失调可分为: ● 菌群失调(比例失调) ● 定位转移 ● 宿主转换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1、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在某一微生境内正常菌群中细菌的 种类和数量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 常范围的状态,主要是量的变化,故又 称为比例失调。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菌群失调可分为: ● Ⅰ度失调:为可逆性失调 ● Ⅱ度失调:是不可逆的,菌群内
1、最可能的死因是什么? 2、如何证实你的推测?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2、定位转移(translocation)
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转移到外籍生 境或本来无菌生存部位的现象。
正常菌群在原籍生境通常是不致病 的,如果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无菌部位则 可能致病。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1、老区转移:是指正常菌群由原 籍生境向本来有正常微生物群定植的地 方转移。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3、宿主转换(host transversion)
动物或昆虫体内的正常菌群转移到 人类的现象。
(4) 排毒作用 (5) 抗肿瘤作用 (6) 抗衰老作用
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生态失调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二、微生态平衡
正常微生物群具有较强的自身稳定 性,能阻止外籍菌的定植。
在正常情况下,微生物与微生物之 间、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保持动态的微生 态平衡。
人口压力! 全国沙漠化面积每年以2460平方公 里的速度在扩大!
黄河的河床在不断抬高,曾出现断 流现象!
“英国海军的强大与老处女”
强大的海军

海上补给品(牛肉罐头)工业发达

牛饲料─三叶草丰富

野蜂(传花授粉)多

田鼠(野蜂的天敌)少

猫(田鼠的天敌)多

抱独身主义的老处女Biblioteka 欢养猫强大的海军↑
海上补给品(牛肉罐头)工业发达

丰富的牛饲料──三叶草

野蜂(传花授粉)多

田鼠(野蜂的天敌)少

猫(田鼠的天敌)多

抱独身主义的老处女喜欢养猫
宿主
内环境
(正常微生物群)
外环境
由于对人体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认 识不足,临床上滥用、泛用抗菌药物而 诱发的微生态失调现象屡见不鲜,如假 膜性肠炎、败血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等, 对病人、医院和社会均造成不同程度的 损害或负担。
二、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is) ●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 在不同发育阶段的 ● 动态的 ● 生理性组合
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生态失调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群与 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 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 态,称为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通过拮
抗作用(空间争夺、营养争夺、产生代谢
性产物),抑制并 排斥外籍菌的入侵 和群集,保持微生
酵母菌 细菌
态平衡。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2) 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刺激宿 主产生免疫及清除功能。
(3) 营养作用:肠内正常微生物如 双歧杆菌、乳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 发育必需的维生素。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正常菌群在宿主出生后,即在体内建 立并持续存在,有规律地定居于特定部 位,成为宿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一个健康成年人大约 由1013个体细胞组成,而 全身定植的正常微生物总 数高达1014个。
主要分布于皮肤、口 腔、消化道、呼吸道和泌 尿生殖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