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湖口县生态影响的定量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世界森林面积逐渐消失图,完成1~3题。

1.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最多的大洲是()A.南美洲B.北美洲C.亚洲D.欧洲2.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可以()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繁衍物种④维持生物多样性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⑥保护臭氧层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⑥3.南美洲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①光合作用较强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土壤肥沃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题,读图,结合图例判断,亚洲消失森林比重最大,亚洲面积最大,因此亚洲是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最多的大洲,C项对。

第2题,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①对;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②对;有繁衍物种功能,③对;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④对;森林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⑤对;森林与保护臭氧层关系不大,⑥错。

A项对,B、C、D三项错。

第3题,南美洲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热带雨林分布区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较多,光合作用较强,①对;水热条件充足,生物循环旺盛,②对;雨林群落的物种多样,生长旺盛,生产力高,③对;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肥力差,多酸性土壤,④错。

B项对,A、C、D三项错。

2.A3.B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

下表为1987—2005年间七里海古潟湖湿地面积变化数据。

据此完成4~5题。

时间七里海古潟湖湿地面积/km2天然湿地人工湿地4.七里海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A.提供农副产品B.提供水源C.旅游功能D.维持生物多样性5.关于七里海古潟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工湿地开辟使湿地总面积增加B.湿地面积的变化仅由人为因素造成C.成立专门机构启动生态修复项目D.人工湿地变化使净化水质功能增强4题,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主要生态功能是维持生物多样性。

鄱阳湖水文情势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鄱阳湖水文情势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鄱阳湖水文情势变化及其成因分析徐卫明;段明【摘要】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charging runoff variation feathe rs of Poyang Lake are stated. The feathers of the channel scour and silting and lower water level of Poyang Lake in recent yeaers i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lower water level variation of Poyang Lake is introduced. At last,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are proposed.%阐述了鄱阳湖水位基本特征和出湖径流变化特点,分析了近年来河道冲淤和鄱阳湖区低枯水位特点,阐明了鄱阳湖区低枯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名称】《江西水利科技》【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3页(P161-163)【关键词】鄱阳湖;低枯水位;成因分析【作者】徐卫明;段明【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江西南昌 330046;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江西南昌 3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82.9;P33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以下简称“五河”)及博阳河等支流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型、吞吐型、季节性湖泊,也是长江中下游洪水的重要调蓄场所。

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长江与鄱阳湖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并集中体现在长江干流九江河段和鄱阳湖的蓄泄、冲淤变化。

水文情势的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及鄱阳湖区的防洪治理、水资源利用、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科学认知长江鄱阳湖间的水文情势,研究采取合适的对策措施,是维护健康长江、建设秀美鄱湖的关键和核心。

建鄱阳湖拦水大坝

建鄱阳湖拦水大坝

题目:建鄱阳湖大坝的优与患组号:队员:学校: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摘 要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关键工程、头号工程。

当前,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仍存在一定争议,且正在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之中。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两种数学模型,对建鄱阳湖拦水大坝的优与患做出了具体的分析。

模型一:水坝工程利弊关系分析,我们主要通过工程利弊量化指标公式a E C =和生态环境价值核算(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损失价值核算),显示出了鄱阳湖湿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将资源与生态环境因子内生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得出结论:当a<1,由工程的净效益小于损失的生态价值, 弊大于利, 反之则利大于弊。

模型二:利用皮尔曲线预测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此模型主要通过历年鄱阳湖区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来说明建坝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建设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有利、有弊,且利大于弊。

对于其存在的“弊”,应积极研究,主动应对,做到“防范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将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成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战略工程。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 利弊关系分析 经济损失分析一、问题的背景与重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有着自然调解长江旱涝灾害的重要作用。

保护好一湖清水是我们的重大责任。

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但遗憾的是近年来鄱阳湖的生态恶化趋势十分严重。

号称“长江之肾”、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最近几年从春季开始就面临用水困难、全力抗旱的空前水危机。

随着上游来水减少和枯水期的到来,鄱阳湖最低水位屡屡跌破历史记录,创下60年来最低水位,面积只剩下丰水期的1/20。

而在极枯水背后,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常态化缺水,且人为破坏水域的现象普遍。

当地官员表示,建水闸是解决鄱阳湖水危机的当务之急。

不过,能不能用建水坝来治理鄱阳湖却有截然相反的意见。

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环境科学研究

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环境科学研究
总磷、总氮
III
总磷、总氮
IV
总磷
IV
总磷
2008
III
总磷、总氮
IV
总磷、总氮
V
总磷
IV
总磷
鄱阳湖监测点位水质状况
年份
评价面积/km2
达I、II类水质标准水体面积比例/%
达III类水质标准水体面积比例/%
劣于III类水质标准水体面积比例/%
富营养化评分值
富营养化程度
1999年
2184
85.9
19.9
27.24
32.91
293.95
2008年
189.67
47.49
24.42
25.58
28.07
35.81
351.04
鄱阳湖湖区水资源现状
分区名称
平原丘陵地区
湖区水面水量(亿m3)
水资源总量(亿m3)
地表水资源(亿m3)
地下水资源(亿m3)
重复水量(亿m3)
水资源量(亿m3)
湖东北区
13.35
3.92
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出现水问题
水资源评价结果
鄱阳湖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准则层
指标层
参照值
2008年实际
赣江流域
抚河流域
信江流域
饶河流域
修河流域
鄱阳湖区
外河流域
水资源条件
人均水资源量(m3)
>1700
2908
3535
2980
4304
4831
2654
1871
产水模数(104m3/km2)
>80
75.77
81.73
面源污染

2020年鄱阳湖区单退圩堤运用效果分析及湖区防洪治理思考

2020年鄱阳湖区单退圩堤运用效果分析及湖区防洪治理思考

2021年1月水利水电快报EWRHI第42卷第1期引用格式:马强,刘佳明,卢程伟.2020年鄱阳湖区单退圩堤运用效果分析及湖区防洪治理思考[J].水利水电快报,2021,42(1):39-42,72,2020年郵阳湖区单退圩堤运用效果分析及湖区防洪治理思考%强,刮仅明,卢程件(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10)摘要:单退圩堤的分洪运用有效缓解了2020年鄱阳湖区的防洪形势,具有重大的意义总结了 2〇2〇年鄱阳湖区185座单退圩堤实际分洪运用情况,复演了2020年长江流域大洪水鄱阳湖区单退圩堤运用后的防洪形势,分析了鄱阳湖区单退圩堤不运用对鄱阳湖的影响程度,以及采用康山蓄滞洪区的分洪效果,并对鄱阳湖区防洪治理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单退圩堤;分洪效果;防洪治理;康山蓄滞洪区;鄱阳湖区中图法分类号:TV871 文献标志码:A DOI : 10.15974/ki.slsdkb.2021.01.007文章编号:1006-0081(2021 )0丨-0039-041研究背景单退圩堤属于洲滩民垸,是一种“低水种养,高 水蓄洪”的蓄洪工程,遇一般洪水仍进行农业生产,遇大洪水时分蓄洪水或行洪[1]。

低水位时,圩堤内 可进行农业生产但不允许居住,即“退人不退田”,也称单退圩堤。

根据2015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防 御洪水方案》[2],鄱阳湖区单退圩堤的运用方式为 “湖口水位达到20.50 m并预报继续上涨,视实时水 情工情,相机运用河段内长江干堤之间、鄱阳湖区 洲滩民垸行蓄洪水”。

江西省共有240座单退圩堤,其中,鄱阳湖湖区 185座,长江干堤之间55座。

2020年7月12日,鄱 阳湖星子站水位达到22.63 m,超1998年的历史最 高水位11 cm。

7月13日凌晨,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 部发布《关于全面启用单退圩堤蓄滞洪的紧急通知》,要求鄱阳湖区所有185座单退圩堤必须于7月13日主动分洪,进洪前必须提前对堤内人员进行转 移。

鄱阳湖水环境现状

鄱阳湖水环境现状
01 湖泊面积约为3,00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淡水 湖。
02 水位受长江和周边河流影响较大,季节性变化明 显。
02 湖泊形态呈南北狭长状,湖岸线曲折复杂。
生态系统
拥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包括鱼类、贝类、水生植 物等。
湖泊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易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 的影响。
是候鸟的重要越冬栖息地, 每年吸引大量候鸟前来越 冬。
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鄱阳湖 的水文特征和生态环境可能发生变 化,需要加强监测和研究。
应对策略
01
02
03
强化水质监测
加强鄱阳湖的水质监测力 度,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为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 据。
推进生态修复
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 恢复湖泊湿地功能,提高 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
严格环境执法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对污 染源进行严格监管,严厉 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可持续发展
促进绿色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 构和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湖泊保护合作,引 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应 对全球环境挑战。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03
建立公众参与平台,让公众能够参与到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决
策中来。
05
未来展望
预期变化
水质改善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治理 措施的落实,鄱阳湖的水质有望 得到改善,减少污染负荷,恢复
湖泊生态功能。
生态恢复
通过湖泊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工程, 鄱阳湖的生物多样性将得到保护和 恢复,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

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及影响分析

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及影响分析
收稿 日期 :20 0 0 0 8— 9— 1
根据 《 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如 遇 15 年洪 水再 长 , 94
现 ,湖 口控制水位仍维持 2 . 0米 ,则湖 口地区需要安排 25 分洪量为 17—17亿 立方 米 。 目前湖 口地 区仅设 置 了 5 1 2 O 亿立方米 分洪容 积 ,若 遇 15 9 4年 特大 型洪 水 ,则 湖 I控 Z l
第九届全 国人 大五次会 议的江西 代表 团 4 O位代表 向大会
递交议案 ,呼吁在 中国第 一大淡水湖鄱 阳湖上兴建 水利工 程。然而 ,省外和水利部专家提 出质 疑 : “ 控工程 ” 主 湖 要是想将洪水拒于鄱阳湖之外 ,减轻 省内防汛压力 。但是
这必将增加湖北 、安徽等 省的长江 防汛压力。同时 ,为 了
历史最 高洪水 位 2 .8米 ) 25 。鄱 阳湖 水位 受 省 内赣 、抚 、
初 ,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 阳湖生态经 济区重 大战略 决策。省水利厅随 即提 出建设 “ 阳湖生 态 水 利枢 纽 工 鄱
程”设想 。“ 生态水利枢 纽 ”工程 在设计 理念上 有两个 明 显的变化 :一 是 “ 枯不 控洪 ” 控 ,即水 坝 闸门在洪 水来 时 全 面放开 ,联 通 “ 江湖 ”水 体 ,既 有利 于分 蓄长江 洪水 , 又有利于水生 动植 物洄游繁殖。二是将 水利枢纽 与湿地 保 护综合考虑 ,将 控制水 位 降到 1 6米 以下 ,以最 大 限度 地 保 留湿地 。显然 , “ 控枯 不控洪 ” 的设计理 念是将 水利工 程的主要作用 ,由防洪为 主要 目的转为水 资源 的配置保 护 与开发利用 。
影响 。
关 键词 :鄱 阳湖 ;生 态水 利 工程 ;影响 中图分 类号 :T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7 — 5O (08 6 08 一 (2 I233 J 63 48 20 )0 - 07 0 )

鄱阳湖作为重要湿地资源的主要经济价值,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的原因

鄱阳湖作为重要湿地资源的主要经济价值,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的原因

鄱阳湖作为重要湿地资源的主要经济价值,鄱阳湖提前进⼊枯⽔期的原因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19⽇,航拍“中国最⼤淡⽔湖”鄱阳湖都昌⽔域,湖床变为茫茫草原。

鄱阳湖标志性⽔⽂站星⼦站今年⾸次跌破12m,标志着鄱阳湖提前正式进⼊枯⽔期。

2018年9⽉1⽇~11⽉4⽇,江西省平均降⽔量为65.1mm,较常年同期偏少60%。

期间平均⽓温为22.4,较常年同期偏⾼0.7。

⽓候变化给鄱阳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数据显⽰,近些年来,鄱阳湖进⼊枯⽔期的⽇期呈提前的趋势。

为了保住鄱阳湖“⼀湖清⽔”的⽬标,江西省政府提出在⼄处兴建鄱阳湖⽔利枢纽⼯程。

下图为鄱阳湖地区略图。

(1)分析近些年来鄱阳湖提前进⼊枯⽔期的原因。

(2)简述鄱阳湖作为重要湿地资源的主要经济价值。

(3)指出甲处附近修建铁路可能出现的⽣态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防御措施。

(4)说明在⼄处兴建⽔利枢纽⼯程对当地⽣态环境产⽣的有利影响。

答案【答案】(1)⽓候异常,秋季降⽔减少,蒸发加剧;注⼊鄱阳湖区的河⽔被沿岸⼯农业⽣产⼤量截⽤,导致注⼊鄱阳湖⽔量减少;湖区⾮法采砂导致湖⾯下降;上游⽔利设施截流等⼈为因素加剧了鄱阳湖枯⽔期的旱情。

(2)为沿湖⼯农业⽣产和居民⽣活提供⽔资源;湖区⽔系发达,可发展航运、⽔产养殖、农副产品加⼯;湿地⾯积⼴,可发展旅游业。

(3)问题:植被破坏;⽔⼟流失;占⽤耕地。

措施:恢复植被;做好⼯程固坡⼯作;及时进⾏⼟地复垦。

(4)建坝后可调节鄱阳湖⽔量(增加枯⽔期⽔量,减轻洪⽔威胁),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域⾯积扩⼤,有利于保持⽣物多样性,维护湖区⽣态系统稳定(或为湖区⽔⽣⽣物提供更为⼴阔的空间,提⾼鄱阳湖的环境承载⼒);提⾼枯⽔期湖区降解污染能⼒,有利于减轻⽔污染;有利于调节湖区周围⽓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湖泊湿地的保护。

【详解】(1)提前进⼊枯⽔期,说明⽔量减少,其原因主要包括⾃然原因(⽓候异常)和⼈为原因(⼯农业⽤⽔量增加、采砂导致湖底加深、上游蓄⽔等)。

鄱阳湖生态经济环境保护

鄱阳湖生态经济环境保护

鄱阳湖生态经济环境保护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不仅是江西的一张璀璨名片,更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调节器和生态宝库。

它的生态经济环境保护,对于区域发展和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鄱阳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水域辽阔,水生生物种类繁多。

这里是候鸟的天堂,每年秋冬季节,成千上万的候鸟从遥远的北方迁徙而来,在这片广袤的湿地中栖息觅食。

鄱阳湖的鱼类资源也十分丰富,为周边地区的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湖区周边的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鄱阳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围湖造田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功能减弱。

曾经广阔的水域被不断蚕食,湖泊的蓄水能力和自净能力下降,这不仅影响了周边的生态平衡,也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其次,工业和农业的污染对鄱阳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一些工厂违规排放污水,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随着雨水流入湖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等问题时有发生。

再者,非法采砂活动破坏了湖底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经济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有效的措施。

在政策层面,政府应当加强规划和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止围湖造田和非法采砂等破坏性行为,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同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周边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在产业发展方面,应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

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用绿色环保的种植和养殖方式,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旅游则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鄱阳湖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同时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促进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对于湖区的水资源保护,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

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发展生态旅游

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发展生态旅游
运、 旅游 、 发电以及水产等方面将产生 巨大 的综合效 益 , 对 区 域生态旅游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工程建成后 , 通过枢纽工程
2 . 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内涵丰富。鄱 阳湖生态资源丰富 多彩 , 比较有代表性 的有 “ 一湖清水 ” 、 “ 生态湿地 ” 、 “ 珍 禽王
国” 、 “ 百里沙滩” 四张名片 , 享有 “ 地球之 肾” 的赞誉 。鄱阳湖 历史 悠久 , 交通发 达 , 经济 繁荣 , 文 化 昌盛 , 留下 了渔歌 、 渔
山风景 区、 鄱阳湖国家级候 鸟保护 区等, 部分景 区已成为 国家 级甚至是世界级 的旅游胜地。 人 文旅游资源包括文化底蕴厚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1 9
关键词 : 生态旅 游; 鄱阳湖; 水利枢纽工程
中图分类号 : F 5 9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2 2 — 0 2 4 5 — 0 2
鄱阳湖区域 物产 丰富, 水肥鱼壮 。 森林 资源茂盛 , 生物资
源的多样性 , 生态环境优越 , 是一个难得生态 区域 。 鄱 阳湖生
态经济区以江西 3 2 %的国土承载 了 5 0 %的人 口, 创造 了 6 0 % 以上的经济总量 。鄱 阳湖水利枢纽工 程建 成后 , 可进一 步推
动湖区的生态旅 游。


鄱 阳湖水利枢 纽工程建成后 的生态旅 游条件
琶亭 、 余 干的宋代石 刻 , 鄱 阳的荐福寺和 芝山寺彭 泽的龙宫
洞, 还有有待开发 的鄱 阳湖 明 、 清古战埸 , 即将动工修建的鄱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 以综合开 发利 用水 资源 、 保
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等, 在浩瀚 的中华文 明中星光璀璨 。 这些特

《2024年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范文

《2024年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范文

《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篇一一、引言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的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

其独特的水环境特征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到流域内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经济生产。

本文将重点对鄱阳湖的水环境特征进行阐述,并探讨其演化趋势。

二、鄱阳湖水环境特征(一)水体质量鄱阳湖的水质主要以II至III类水质为主,属于中等污染程度。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逐渐显现,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

(二)水动力条件鄱阳湖的水动力条件受季节性影响显著。

在枯水期,湖面缩小,水流缓慢;在丰水期,湖面扩大,水流加快。

这种季节性的变化对湖内生物群落、水体自净能力等有着重要影响。

(三)湖泊生态鄱阳湖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如白鹤、东方白鹳等。

湖泊的生态多样性丰富,水生植物、鱼类、浮游生物等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三、鄱阳湖的演化趋势(一)水体质量变化趋势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鄱阳湖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尤其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日益加剧。

此外,湖泊的水位变化也对水体质量产生影响,需关注极端气候条件下湖泊水体的变化趋势。

(二)生态演化趋势随着湖泊污染问题的加剧,湖泊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

同时,湖泊的生态平衡也在逐渐被打破,一些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对本地物种构成威胁。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一)加强水污染治理针对鄱阳湖的水污染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

例如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和排放管理,严格控制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等。

同时,加大对水环境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水体的污染情况。

(二)恢复生态平衡为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应采取多种措施恢复生态平衡。

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等,以保护湖泊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加强对湖泊水位变化的监测和预测,为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湖泊变化做好准备。

鄱阳湖水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策略分析

鄱阳湖水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策略分析

鄱阳湖水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策略分析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西省中部。

然而,近年来,鄱阳湖的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湖泊生态系统和周边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鄱阳湖水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鄱阳湖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农业面源污染。

鄱阳湖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以及养殖废弃物、粪尿等都会通过径流、渗漏等途径进入湖泊,导致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

此外,过度的农田灌溉也导致湖泊水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湖泊的富营养化。

第二,工业废水排放。

鄱阳湖周边地区工业发达,许多企业的废水排放未经过有效的处理,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湖泊,导致鄱阳湖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工业废气的排放也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降落到湖泊水体中,加剧了湖泊的污染程度。

第三,城市生活污水排放。

鄱阳湖周边城市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带来的废水、污水也大量排放到湖泊中,对水环境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物和微生物等,使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富氧化,极大地损害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鄱阳湖水环境污染问题,采取以下治理策略是必要的: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明确污染排放的标准和限制,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机制。

第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推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

第三,加强工业污水治理。

对鄱阳湖周边地区的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强制实施废水处理设施,建立健全监测系统,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减少有害物质对湖泊的污染。

第四,加强城市污水处理。

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力度,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确保城市污水经过科学有效的处理后再排放,减少城市生活污水对湖泊的污染。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元 素。
现 了福建 的智慧 。因为 显然 “ 跨越 ”处理 的不好 ,就很 容易
违 背 “ 学 ” 。但 福 建 以 理 论 的创 新 、 以发 展 的 实 践 很 好 的 科
解决 了这 一 问题 ,实现 了科学发展 和跨越发 展的辩证 统一 。 在福 建省第九次党代会 上 ,福 建省委书记孙春 兰清楚 的论述 了科 学发展和跨越 发展的关系 。孙 春兰 书记说: “ 们讲的 我 跨越 ,是在科 学发 展观的统领 下,立足福建 实际 、遵 循发展 规律 ,坚持速度 与质量统 ~、富 民与强 省统一 ,实现好 中求
N c =Y Y,( 2 】 ih (2一 1 Y 一Y) )
、 分别
大值 和最 小值 ,式 中 为第 i ( )的人均G P 为 各县 县 市 D, ( 市)人均G P D 的平均 值 ,N 为县 ( )总数 , 由计算公 式得 市
出 ( 表1 : 见 )
、Y 分别 为鄱
者 反 映 的是 绝对 差 异 , 后 两 者 反 映 的是 相 对 差 异 。 计算公式分别为 :
率开始 下 降 ,到 2 0 年人均 G P 高 的南 昌县 是最低 的鄱 阳 09 D最 县的6 0 倍 ,与 1 9 年接近 。2 0 年,变异系数 与标准差 出 .8 98 08 现交点 ,变异系数 开始下 降,而标准差2 0 年开始 呈现下 降 09 趋势 。随 着对鄱 阳湖 生态经济 区发展 的重视和各项投 入的加
对 发 展 率
年份 地区 19 96 2O 09 N c 值 ;h 离差 比率 离 差 比率 19 96 2o o9 Nih o值 离差 比率 离 差 比率
1 9 8 1 3 9 8 1 9 f 9 1 5 1 9 9 O 8 0 2 0 129 0 0 19 5 2 0 1 01 瑚 5 2 2 0 1 5 , 02 41 6

关于鄱阳湖湖区水运开发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鄱阳湖湖区水运开发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鄱阳湖湖区水运开发的分析与思考作者:***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20年第04期摘要:鄱阳湖湖区水运发展是江西省内河水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运开发分为航道开发和港口开发。

本文以湖区自然条件和演变情况为基础,总结了湖区水运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分析了湖区水运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鄱阳湖湖区水运发展的方向,为湖区水运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鄱阳湖;湖区水运;航道建设;港口资源整合中图法分类号:F55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ki.cjjsjj.2020.0412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长江中游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西省内河水运发展中的关键一环。

江西是水资源大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6位,境内有2 400多条河流,其中有101条通航河流。

境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汇聚,注入鄱阳湖,经湖口融入长江。

鄱阳湖湖面水域由入江水道、湖盆和尾闾河道3部分组成,水域面积约4500km2,岸线长约1 200km[1]。

鄱阳湖湖区指鄱阳湖的水域与湖洲滩涂地所在的行政区域,范围为湖口水文站防洪控制水位20.61m所影响的环鄱阳湖区,总面积2 6284km2,占江西省面积的16.2%。

湖面因季节变化伸缩性很大,范围浮动在1 800~4 646.64km2。

1 鄱阳湖湖区水运现状1.1 湖区自然条件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南北长约170km,东西最大宽约74km,平面似葫芦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北湖和南湖两部分。

南部宽阔,较浅,为主湖区;北部狭窄,较深,为入江水道区。

入江水道最窄的屏峰卡口约3km。

江西境内赣、信、抚、饶、修五大江河,均汇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较为完整的鄱阳湖水系,入江出口湖口为长江中、下游分界点。

鄱阳湖湖区主要地貌形式有湖岸与湖底地貌、河谷地貌、河流阶地及冲积平原与三角洲等。

整体可以分为赣西北剥蚀构造中低山丘陵区,包括德安、庐山、永修等广大地区,地形由西向东南向着湖区倾斜;西南部和南部阶地平原区,包括赣、抚、修连城一片的广大三角洲冲积平原,阶地发育,水网密布;东南部和东部丘陵阶地平原区,包括信江、饶河三角洲平原;湖泊与滨湖区,地势平坦,河汊湖泊密布,发育湖滩与冲积—湖积平原,湖区冲积平原地面高程一般为11.8~18.8m,河湖床地势高程为5~9m。

鄱阳湖概况【全】

鄱阳湖概况【全】

【前言】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描绘的鄱阳湖美景让人记忆犹新。

由于时代的变迁、各种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秋冬季长江、鄱阳湖低枯水位呈常态化趋势,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难以长期保持昔日的风采,鄱阳湖区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考验。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西,殷切嘱托要“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以及温总理的指示,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加快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

规划的批准与实施,使江西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将为鄱阳湖的治理保护探索新路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

江西省对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提出了以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即“一湖清水"、“江湖两利”、“调枯不控洪”的全新理念,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

【鄱阳湖概况】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湖泊。

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

22万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

2%。

1、区域概况⑴自然地理鄱阳湖南北长173km,东西最宽处约74km,入江水道最窄处的屏峰卡口宽度约2. 8km,湖岸线总长约1200km。

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广,为主湖区,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区.湖盆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倾斜,高程一般由12m(吴淞高程,下同)降至湖口约1m。

鄱阳湖湖底平坦,主湖区滩地高程多在1 2~17m之间,最深处高程约—10m。

鄱阳湖流域大型湖库水生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柘林湖为例

鄱阳湖流域大型湖库水生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柘林湖为例

鄱阳湖流域大型湖库水生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柘林湖为例刘慧丽;戴国飞;张伟;廖兵【摘要】鄱阳湖流域内湖库资源众多,柘林湖作为鄱阳湖最大的入湖湖库,是鄱阳湖流域内最大的调节湖库,对鄱阳湖入湖径流有一定的影响,在鄱阳湖的入湖流量中占重要地位.本文以鄱阳湖流域内纳入水质良好湖泊的柘林湖为例,通过对柘林湖的形成及湖泊水系生态环境演变进行探讨,分析近30年来该湖水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关键驱动力因子.综合研究表明:柘林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有下降趋势,水质有先变差后改善的趋势,其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流域内入口数量增加、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入湖污染负荷逐年增长、滨湖区生态安全屏障受人为破坏以及资源开发不合理等.只有处理好“人湖”和谐、“三次飞跃”和“四大转变”,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集成研究和综合治理,才能行之有效地改善柘林湖水生生态环境,并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应,从而保障鄱阳湖入湖“一湖清水”.【期刊名称】《湖泊科学》【年(卷),期】2015(027)002【总页数】9页(P266-274)【关键词】鄱阳湖;柘林湖;水生生态环境;驱动力分析【作者】刘慧丽;戴国飞;张伟;廖兵【作者单位】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南昌330039;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南昌330039;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鄱阳湖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29;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南昌330039;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鄱阳湖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29;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南昌330039【正文语种】中文湖泊水库是人类当前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发挥着正常的供水、灌溉、渔业、景观、洪水调蓄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多重生态功能[1],在人民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湖库生态安全则是支撑和保障湖库流域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990s以来,随着污染排放、生态破坏、过度侵占湖泊资源等一系列人类干扰活动的加剧,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等问题凸显,湖库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3].“九五”至“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巨资治理“三江”、“三湖”,但成效不是很明显.“十二五”期间国家调整工作思路,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把目光投向气候、环境、地质、生态各异的全国五大湖区(东部平原湖区、蒙新高原湖区、云贵高原湖区、青藏高原湖区和东北平原-山地湖区),并编制了《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于2013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纳入规划的良好湖泊共365个,水面面积共计7.37×104km2[27].此外,财政部、环保部联合印发《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3〕788号),实施水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2013年底将地下水、地表水其他专项并入设立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于2011、2012、2013、2014年分别在9、25、45和64个湖泊连续开展了4批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专项资金支持额度也从9亿、15亿、16亿增至95亿,带动地方资金约200亿元.良好湖泊保护不同于我们长期进行的污染治理思路,而是按照“保护优先、预防为主、自然修复”的理念构建良好湖泊生态安全格局,鼓励探索实施“一湖一策”的生态环境保护方式,以增量(优质湖泊)来带动和优化存量(非优质湖泊)的源头保护思维,与过去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控制理念有了根本性变化[4].鄱阳湖是中国东部平原湖区中典型的通江湖泊[5],流域内湖库资源众多,常年水面面积在1km2以上的天然湖泊86个,水面总面积3802km2;其中面积为1000km2以上的湖泊1个,即鄱阳湖(星子水位黄海高程为14.68m时,水面总面积为2978km2,最大水深为29.19m,平均水深为5.1m,蓄水量为149.6×108 m3.当星子水位黄海高程为20.66m时,水面总面积为5156km2);面积为100km2以上的湖泊2个,水面总面积3142km2;面积为10km2以上的湖泊15个,水面总面积3593km2;水库10819座,总库容320.81×108 m3.其中大型水库30座,中型水库263座,小型水库10526座,大型水库库容占全部水库的59.2%[6].柘林湖(水域面积308km2)是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重要前置库之一,其流量调度对鄱阳湖入湖径流有一定影响,能在枯水期补充鄱阳湖流量,在丰水期起流量削峰的作用,为鄱阳湖输送一湖清水,且为鄱阳湖西部地区(修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生态地位突出.柘林湖现状水质类别和水质目标均为Ⅱ~Ⅲ类,属于良好湖泊范畴,既是九江市武宁县、德安县、共青城市及周边沿湖百万居民的主要水源地,又是流域城乡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等的主要纳污水体,主要入湖河流有修河上游、罗坪水、烟港水、瓜源水、沙田水和罗溪水等13条.柘林湖作为江西省良好湖泊的代表,被列入第二批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由于之前对柘林湖流域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其水生生态情况、营养盐输入、形态特征及相关污染控制等研究相对较少,2011年开始着手对流域生态环境进行问题诊断,并开展水生生态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研究.本文在分析鄱阳湖流域内大型湖库水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柘林湖的形成及湖泊水系生态环境演变进行探讨,分析近30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该湖水生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此研究对全国其他大型深水湖库相关研究具有参考意义,也为下一步实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1 采样点设置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基线调查(主要包括水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鱼类等),水质监测每月1次,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为每季度1次,水生植物和鱼类为半年1次.并依据有关技术指南[28]进行调查.监测点位如图1所示.1) 水质监测点位:湖区例行监测点位4个,2012年补充2个;入湖河流例行监测点位2个,2012年补充16个.水质监测时间为2000年1月到2013年11月,2000年之前是水质定性评价结果,2013年8月之后为水质例行监测结果(监测频率为两月1次).2)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监测点位16个,监测时间为2012年8月到2013年7月.3) 水生植物和鱼类调查监测范围为全湖区,监测时间为2012年8月到2013年7月.1.2 样品采集、处理及分析水质监测指标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常规指标及湖库需重点关注的指标,如: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铵态氮-N)、透明度(SD)、悬浮质(SS)、叶绿素a(Chl.a)等,各指标均采用国标法进行采样、测定和评价.现场测定水温和透明度,采集表层水(0~0.5m)与底层水(距底部0~0.5m)混合水样用于理化指标测定;同时采集1L水样用鲁哥试剂(浓度约1.5%)固定浓缩后,定容至30ml用于浮游植物定量测定;采20L水样经浮游动物网浓缩到30ml用于浮游动物鉴定;部分蓝藻较多区域还对溶解性微囊藻毒素进行了测定:原水用0.45μm滤膜过滤后于-20℃保存,72 h内用ELISA法直接测定,具体操作参考文献[7-8].浮游生物计数鉴定采用血球计数板法,鉴定方法参考《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9]和《淡水微型生物图谱》[10].优势种由Mcnaughton指数Y确定,Y=(ni/N)fi,ni为第i种藻类的细胞数,N为样品中所有藻类的总细胞数,fi为第i种藻类在各样点出现的频率,取优势度指数Y>0.02的藻类定为优势种[11].底栖动物采用1/16m2彼得森采泥器或0.09m2索伯网,多处采集,综合计算的方式;采用D形手抄网等工具在岸边草丛和大石块底质表面进行定性采集,折合成1~12m2不等的采样面积.现场将底栖动物样本活体挑出,放入样本瓶,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和保存,在实验室分类、鉴定和计数,用千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标本重量,然后折算成每平方米的密度和生物量.使用Wright生物指数(每平方米颤蚓科的数量)对柘林湖进行水质评价.采用水生植物采集器(镰式采草器)对河内和湖库内分布的水生植物进行采样,每样点采集面积0.4m2,鉴定水生植物种类,记录其群落组成特征,并称量其鲜重,计量群落生物量.根据鱼类区系研究方法,对调查范围内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统计.一般采用电捕捞、刺网(1指~4指网目不等)等捕捞方式,湖库采用大船围捕的方式;再结合在渔船集中停靠码头处、集贸市场调查统计、渔民询问统计和历史资料收集等.取样时随机选择优势鱼类每种20尾进行详细测量(体长、全长、体重等).鱼类鉴定依据文献[29].取自一个采样点的样品鱼,按鱼类种类统计其尾数和总重量,同时统计总渔获量.2.1 柘林湖的形成及演变过程柘林湖于1958年7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历经3个时期至1983年6月全面竣工,因位于亚洲第一大水电土坝拦河工程所在地——柘林镇而得名.自柘林湖建成蓄水后,汇水区域面积9340km2,占修河全流域面积(14797km2)的63.5%,范围涉及武宁县、修水县和永修县,湖泊面积308km2,南北宽15.53km,东西长44km,湖区平均水深18.59m,最大水深45m,多年平均流量255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0.6×108m3.水库正常蓄水位65.0m,相应库容50.17×108m3;设计洪水位70.13m,相应库容67.71×108m3;校核洪水位73.01m,相应库容79.2×108 m3(总库容),其中兴利库容34.7×108m3,调洪库容32×108m3.库容系数为42.7%,径流利用系数为93.4%,补给系数为32.06.柘林湖湖区风景秀丽,素有江西“千岛湖”之称,被誉为“庐山西海”,是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江西省最大的一座秀美壮观的人工湖、省级地质公园[12].水库建成30年,成为集防洪、发电、灌溉、供水、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库,发育成熟后受流域影响更显著,具有空间异质性与季节变动性,其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演替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13].2.2 社会经济发展2.2.1 历年人口变化趋势 2013年,柘林湖流域人口123.92万(图2a),其中农业人口105.07万,占流域人口总数的84.88%,非农业人口18.72万,占流域人口总数的15.12%,城镇化率为14.3%,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口密度为153人/km2,比1980s年(132人/km2)增加了15.91%,远低于九江市(253人/km2)和全省(269人/km2),从1980s至2013年全流域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约8‰.流域人口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而流域以中山、低山和丘陵地貌为主,总体呈现山区人口密度较小、平原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丘陵地区介于两者之间的特征[14].2.2.2 历年经济变化趋势 2013年,柘林湖流域地区生产总值190.57亿元[14](当年价,下同)(图2b),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19%,人均生产总值1.15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4.0%,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7%,流域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29.12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98.40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63.0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5.28%、51.64%、33.08%,三次产业结构由1980s年的“一、三、二”转变为“二、三、一”结构模式,虽然年均增长率为15.61%,区域经济仍比较落后,流域范围内人均生产总值不均衡.流域内的修水县(国家级贫困县)和武宁县经济发展长期滞后,至今尚有26万人未能脱贫,占两县总人口比率高达21.6%.柘林湖流域经济以农业、林业、旅游业、矿业为主.其中修水县以矿产、陶瓷、建材、缫丝、水电、食品等为主导产业;武宁县以矿产、节能电器和绿色能源为支柱产业;庐山西海管委会以发展生态旅游业为主,2006年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至今,年接待游客自53.27万人增至122.31万人,游客数量呈现增长趋势,旅游年总收入也从7.2亿元增长至13亿元.3.1 湖区水质现状及历年变化趋势1980s-1990s,由水质定性评价结果可知,柘林湖总体水质为Ⅰ类,上游来水和滨湖水质稳定在Ⅱ类,清洁水体指示物种——桃花水母在湖中大规模出现.自1990s末以来的近10年,受上游来水和滨湖区开发的影响,特别是对2000-2013年柘林湖4个例行监测点位(ZLH1~ZLH4)年平均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分析表明[15],除TP和TN在Ⅲ类水平,其它指标都能维持在Ⅱ类水平.从近13年以来的CODMn数据来看,总体保持在Ⅱ类,2004年以后由Ⅰ类下降至Ⅱ类,2013年稳定在Ⅱ类;从-N数据来看,一直稳定在Ⅰ、Ⅱ类;从TN数据来看,2004年以后呈下降趋势,2006年呈上升趋势,2013年又呈下降趋势,目前维持稳定在Ⅲ类水平;从TP数据来看,稳定在Ⅲ类水平.此外,从空间分布来看,东部湖区(出水区)水质优于西部湖区(进水区)水质.TP浓度大小为:ZLH4<ZLH3<ZLH2<ZLH1;TN浓度为:ZLH4<ZLH3<ZLH1<ZLH2.坝上(出水区)水质最好,达到Ⅱ类.主要原因为柘林湖流域地势西高东低,上游修河来水从西部入湖,且修水和武宁县城处在西部和西南部,入湖河流污染物浓度由西至东逐渐衰减,因此目前总体上湖区水质稳定在Ⅲ类,但-N和TP浓度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图3).综上所述,从1980s至2013年湖区水质变化趋势从Ⅰ类至Ⅱ类、Ⅱ类至Ⅲ类,最终稳中又有变好的趋势.影响水质类别的制约性因素为TP和TN,氮、磷浓度的升高势必导致藻类增殖和水华暴发风险增加,影响供水安全,因此需重点加强柘林湖水环境及水生生态保护.3.2 湖区营养化状态及历年变化趋势2008年之前由于缺少透明度等监测指标,不能进行营养状态评价,但是相关文献[30]显示,1990s柘林湖透明度高达11m以上,定性评价为贫营养型湖泊;2008-2013年间柘林湖富营养化状态评分值在33~47之间(图4),透明度由1m以上又改善至4m左右,总体维持在中营养水平.ZLH1和ZLH2点位的评分值最高,营养化程度最重;ZLH4和ZLH3点位评分值最低,营养化程度最轻;湖心区和出水区水体营养化程度维持稳定并有转好的趋势.3.3 入湖河流水质现状及历年变化趋势入湖支流例行监测断面仅设置在修河干流,2000-2007年修河设置2个点位,2008年后设置了4个点位,2012年设置了18个点位(SW1~SW18).由近12年来的监测结果可知,2007年之前SW12和SW15断面在2004年和2006年TN有超IV类和劣V类现象,2008年之后TN达Ⅲ类,若TN不参与评价,总体来说近年来入湖河流水质有所改善,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2012年入湖河口每个断面年均值全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水质标准,若TN参与河流评价,则除SW7、SW12、SW13Ⅱ类以外,其它入湖河流均达Ⅲ类.由于TP在总体上达到Ⅱ类,对18个点位进行月值分析,SW5在9月达Ⅲ类,其它点位基本为Ⅱ类.部分监测点位TP监测数据接近Ⅲ类,也进一步说明入湖支流(源口水、沙田水及罗溪水等小流域范围)存在的城镇化、工矿企业开发建设及农村生产活动对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它点位水质情况呈现由差逐渐变好的趋势,主要与近年来流域实施的生态整治和污染治理有关,包括流域内退耕还林、关闭上游钨矿、分批取缔网箱养殖、迁移污染型企业等一系列饮用水源地治理与保护措施.4.1 浮游生物变化趋势柘林湖浮游生物目前尚没有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测,2006年7月和2007年7月,肖秀兰等[16]对江西武宁县柘林湖的浮游生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柘林湖在7月份浮游植物生物量为66.88×10-2mg/L,浮游动物生物量为1.33mg/L.柘林湖浮游藻类组成以绿藻和硅藻为主,柘林湖网箱养殖区内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3属23种,其中绿藻门8种,占34.78%.浮游生物优势种为腔球藻(Coelosphaerium sp.)、微囊藻(Microcystis sp.)、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角星鼓藻(Staurastrum sp.)、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桡足类的无节幼体、象鼻溞(Bosmina sp.)、剑水蚤(Cyclops sp.)等. 2012-2013年对16个监测点位进行为期一年的水生生物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全湖藻类演替规律以蓝藻-硅藻交替为主,夏季湖区藻类主要以鱼腥藻(Anabaena sp.)和微囊藻为优势种,冬季以直链藻(Melosir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针杆藻(Synedra sp.)占优.从浮游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组成看,在夏、秋季东渡取水口浮游植物丰度较高,达到107数量级,生物量为12.7mg/L;浮游动物生物量较高的季节是夏季,总量达8.08mg/L;其次是秋季,为2.32mg/L;最少的是冬季和春季,为0.17mg/L.从时空变化格局看,在夏、秋季污水处理厂排口、宋溪湾和东渡取水口发生了藻类水华现象,主要为鱼腥藻(夹杂着束丝藻(Aphanizomenon sp.))水华,其次为轻度微囊藻水华,蓝藻优势度均在90%以上,仅占全湖水面面积的2.5‰.浮游动物中的耐污种如螺形龟甲轮虫大量出现,成为优势种之一;因此,从历年趋势可知,湖区的浮游植物类群从绿藻门占优势演替为当前局部湖区蓝藻门占优势,柘林湖局部湖区水生态安全有逐步退化的迹象.4.2 底栖生物变化趋势之前对柘林湖底栖生物没有开展相关研究,2012-2013年底栖监测结果表明清洁的采样点10个,轻污染的采样点4个,中污染和重污染的采样点各1个,分布在官莲湾和坝上.入湖河口等采样点寡毛类密度较低,如巾口码头和罗坪河口均出现了Wright生物指数为0的结果,表明采样点水质清洁.库湾及坝上等采样点寡毛类密度较高,官莲湾和坝上采样点的Wright生物指数分别为1855和6125,污染相对较重.4.3 鱼类资源变化趋势柘林湖上游湿地是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种群的栖息地,更发现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1975年柘林湖建成后,水产部门对柘林湖进行过一次鱼类调查[17],结果显示柘林湖拥有鱼类73种,分属9目23科,以鲤形目鱼类最多,计48种,占65.8%;其次为鲈形目10种,占13.7%;鲇形目5种,占6.8%;鳗鲡目和鲑形目各2种,各占2.7%;颌针鱼目、刺鳅目、鳢形目、合鳃目各1种,各占1.4%;还有网箱养殖逃逸的斑点叉尾鮰(Lctalurus punctatus)和鲟(Acipenser sp.)等.通过2012年度鱼类资源调查,获悉近年来柘林湖湖区鱼类呈现小型化、低龄化、群落结构单一化的趋势,生物多样性降低,非养殖性捕捞渔获量日趋减少,平均渔获量从1990s的200kg/(d·船)降到目前的20kg/(d·船)以下,捕捞到的野杂鱼数量也明显减少,部分以前常见的鱼类濒临绝迹,虽然设置了常年、季节性休渔区及休渔时间(4-6月),还设置了鱤鱼(Elopichthys bambusa)、鳜鱼(Siniperca sp.)及银鱼(Salanx sp.)保护区,但鱼类仍呈小型化、低龄化等趋势.2012年共收集和记录鱼类50种,分别隶属7目14科38属,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占总种数的58.0%,其次为鮨科8%,鲿科和鲇科各占6.0%,鳅科4.0%,鳀科、银鱼科、鳗鲡科、鰕虎鱼科、太阳鱼科、合鳃鱼科和鳢科等各占2.0%.4.4 水生植物变化趋势根据资料记载及实地的植物资源考察[18],柘林湖流域天然湿地面积较小,仅为136.09km2,大部分为人工和河流湿地,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武宁大桥以上修河流域范围,以野生湿地植物为主,共有野生湿地维管植物81科209属328种.受人为及自然条件影响,柘林湖流域湿地功能呈退化趋势,2012年度调查共发现柘林湖湖区范围内有水生(湿生)植物18科25属30种,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中常见的有禾本科、水鳖科、金鱼藻科、菱科、茨藻科和菊科等.真性水生植物16种,其中浮叶植物5种,分别是莲(Nelumbo sp.)、菱(Trapa bispinosa)、细果野菱(Trapa maximowiczii)、冠菱(Trapa litwinowii)、格菱(Trapa pseudoincisa)、田字萍(Marsilea quadrifolia)等;漂浮植物4种,分别是满江红(Azoila imbricate)、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紫萍(Spirodela polyrhiza)和浮萍(Lemna minor);沉水植物7种,分别是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细金鱼藻(Ceratophyllum submers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sp.)、大茨藻(Najas marina L.)、罗氏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其他伴生种有禾本科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糠稷(Panicum bisulcatum Thunb.)、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合萌(Aeschynomene indica Linn.)、葛(Pueraria lobata),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等.纵观柘林湖近30年来的水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水质总体从Ⅰ类下降为Ⅲ类,湖区水生生物多样性呈降低趋势.经分析,水环境质量主要限制性因子为TP和TN,其主要驱动力因子除与自然因素(气温、水温、光照、降雨量以及风速等)有关外,更受到人类活动因素(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染物排放量)的直接影响[19-20].5.1 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入湖污染负荷呈逐年增长趋势1980s年,流域内基本无大型工业,水产养殖业也仅为天然放养模式,2000年以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的格局和方式有所改变,且随着流域人口数量及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加,流域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呈总体增加趋势,工业、生活、农田灌溉等用水量大幅增加,从2.56×108 m3增至5.63×108 m3,增长达2倍,同时对供水保证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流域人均GDP在近30年内从530元/人增至15378元/人,翻了近30翻,当地居民增收需求以及用水量的增加推动废水量及入湖污染负荷逐年增长.5.2 湖区非点源污染是影响水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据调查,非点源由于输入途径和很多因素有关,特别是城镇径流和农业面源径流量与当年水文条件有关,畜禽养殖污染与养殖量有关,负荷呈波动变化的趋势,没有一定规律,但近30年来非点源负荷总体呈增大趋势.1980s至2013年,TN负荷从0.0001t/(hm2·a)增加至0.0028 t/(hm2·a),TP负荷从0.00001t/(hm2·a)增加至0.0002t/(hm2·a).非点源负荷中以水产养殖污染为入湖磷的主要来源,2000年以来柘林湖曾大力发展网箱养殖活动,据水产部门统计,共有22000余箱网箱,345座养鱼库湾,柘林湖湖区网箱养殖面积共65.93km2,养殖面积占湖区面积的20%,为了提高养殖水域的浮游生物产量,大量投入化肥用于肥水,养殖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网箱养殖污染系数按每公顷网箱养殖面积年产生CODCr、TN和TP分别为74.5、101和11kg计算[21],则65.93km2网箱养殖向柘林湖水体排放的CODCr、TN、TP 分别为491.19、665.89和72.53t/a.但近3年流域内开始实施柘林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网箱养殖逐渐取缔,水产养殖直接入湖污染负荷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此外农村种植业流失源次之,沿湖100多公里建设了很多农田,湖区的农药用量以年均11.0%的速度增长,而农药施用后10%~20%附着在植物体上,80%~90%散落在土壤和水体里.流域历年化肥农药平均施用量为367kg/hm2,远高于280kg/hm2的生态乡镇标准,是世界平均施用量的1.8倍,而化肥利用率只有30%~40%,其余60%~70%进入环境.5.3 近湖区农村生活污染负荷高,污染治理设施落后目前沿湖所在3县人口从1980s年的105.95万增加至2013年的123.92万(图2),农村人口从58.42万增加至105.07万,农村生活污水量也从1706.08×104t/a增至3235.89×104t/a,TN和TP污染物入湖量分别由371.65、17.81t/a增至582.87、27.98t/a;在空间上,滨湖乡镇较近的空间距离和较高的污染基数与柘林湖非点源入湖负荷密切相关,因此滨湖乡镇成为湖泊非点源污染的重点控制区.虽然在当地财政有限的财力下将80%的资金投入在江河治理与生态保育中,对修河、大田水、澧溪河等中小流域实施了一系列江河治理工程和源头水源涵养林工程,并在流域内加大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但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速度,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几乎没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附近受纳水体,最终随地表径流进入柘林湖.此外目前仅有10%~20%的自然村建有垃圾收集房以及配有垃圾桶,农民习惯于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路边以及水体附近,入湖水系沿岸成为主要垃圾堆放场所.5.4 滨湖区生态安全屏障受人为活动破坏,负荷削减能力减弱2000年以来随着湖泊资源观光价值日益提升,沿湖岸边人为侵占湖泊湿地资源问题严重,如宾馆设施(柘林湖宾馆、北戴河宾馆、清水山庄等)、居民楼及住宅小区沿湖而建等现象明显增加;部分湖区因苦草和菱分布面积较大,周边居民大肆采集作为家禽家畜的饲料,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利用现象,导致部分湖区(如武宁大桥旁)生态安全屏障受到破坏,进一步削弱了湖泊生态屏障对入湖污染源的阻隔效应.此外作为生态操控最好的鱼类资源也受到人为干扰,栖息地和产卵场减少,特别是。

鄱阳湖水位空间差异及其对湿地水文分析的影响

鄱阳湖水位空间差异及其对湿地水文分析的影响

在 空 间 差 异 . 利 T 程 设 计 、 地 水 文 调 控 分 析 中 常 以 单 个 水 文 站 点 的 水 位 代 表 整 个 湖 泊 的 水 位 水 湿 状 况 . 五 河及 长 江 水 量 变 化 规 律 的综 合 影 响 , 枯 水 水 位 空 间 差 异 较 大 . 洲 滩 湿 地 水 文 捌 控 分 受 其 在 析 中 , 表 水 文 站 的选 择 尤 为 重 要 . 代 目前 湿 地 水 文 分 析 中 常 采 用 湖 口 、 子 两 站 作 为 鄱 阳 湖 的 代 表 星 站 。 站 点 选 择 却 均 缺 乏 科 学 的 数 据 分 析 . 文结 合 5 但 本 6年 来 鄱 阳 湖 湖 区 7个 水 位 站 点 的 监 测 数 据 及站 点 的 空 间 位 置 信 息 , 析 了 湖 区 各 水 文 站 点 间 的 水 位 差 异 及 水 位 比 降 . 果 显 示 棠 荫 站 作 为 分 结 鄱阳湖湿地水文分析的代表站较合适. 合鄱 阳湖湖底 地形数 据探讨 了相对 于棠 荫水位 , 湖 口 结 以 或 星 子 水位 来 模 拟 鄱 阳 湖 洲 滩 湿 地 面 积 的差 异 , 及 可 能 产 尘 的潜 在 影 响. 以 关 键 词 :鄱 阳 湖 ;水 位 ; 间 差 异 ;湿 地 水 文 分 析 空
约 2 . 地 高 程 都 在 1 5m j 滩 2~ 1 之 间 , 对 坡 8m 相 度平 缓. 于湖 底 地形 及 周 边 滩 地 的 高 程特 性 , 由 导 致 鄱 阳 湖 出 现 了 “ 水 是 湖 , 水 似 河 ” “ 水 一 高 低 ,洪
水 位 差 异 后 , 为 特 大 洪 涝 发 生 期 各 站 水 位 相 差 不 认 大 , 而 以 湖 口 站 水 位 作 为 鄱 阳 湖 的 代 表 性 水 因 位 ] 齐 述 华 等 人 基 于 近 3 . O年 来 的 9景 不 同 时 相 的 I n st da / TM 十 影 像 分 析 鄱 阳 湖 区 淹 没 风 a TM E

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

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

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除险加固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MID-SOUTH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HECC2 0 0 8 年10月目录1 总则 (1)1.1 任务由来 (1)1.2 评价目的 (1)1.3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1)1.4 评价标准 (2)1.5 评价等级和范围 (3)1.6 评价时段 (3)2 工程概况 (4)2.4 施工布置 (5)2.5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规划 (6)3 工程分析结论 (7)4 环境现状 (7)4.1 工程地理位置 (7)4.2 地质环境 (7)4.3 水文泥沙 (8)4.4 气候 (8)4.5 水环境 (8)4.6 陆生生态环境 (9)4.7 水生生态环境 (9)4.8 大气和声环境 (9)4.9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9)4.10 社会环境 (10)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5.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5.2 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 (11)5.3 水土流失预测 (14)5.4 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 (14)5.5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预测 (14)5.6 对声环境的影响预测 (14)5.7 社会环境影响 (15)6环境保护措施 (16)6.1 水环境保护措施 (16)6.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6)6.3 水土保持措施 (18)6.4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20)6.5 声环境保护措施 (21)6.6 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21)6.7 人群健康保护规划 (22)7 环境管理、监理和监测计划 (23)7.1 环境管理 (23)7.2 环境监理 (23)7.3 环境监测 (24)8 环境风险分析 (26)9 总体评价结论 (26)附件、附录和附图(略)1 总则1.1 任务由来江西省水利厅委托我院编制江西省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除险加固环境影响报告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明。 3黎 刘德启 , 沈颂 东等. 07 国内富 营养 化湖泊 生态修 复技术 研 20 . 222直接控 制藻类 的生态技术 .. 究进展 【 . J 水土保持研究 , 45: 4 3 4 】 1( 3 —9 . )7 生物调 控是 管理生 物组成 ,通过 管理湖泊 内较高层 次 的
析。
关键 词 : 阳湖水利枢 纽工程 ; 态影 响 ; 鄱 生 定量分析 ; 口县 湖
Qu ni t eA ayi o eE ooia mp c a t ai n ls ft clgcl t v s h I ato f C nt c n o a gL k y r -u c o rjc o u o o ny o s u t gP y n a eH do jn t nP oet nH k uC u t r i i
2 冯太 国, 新南. 06 富营养 化对湖 泊的危 害及修 复技术 探讨 【 . 万 20. J 】 水 生植 物 和浮游 藻 类在 营养 物 质 的利用 上是 竞争 者 , 能有 【】 它
效抑 制浮游 藻类生长[】 1 3 。
水 土保 持研究 , 3 ) 4 — 6 . l( : 5 1 1 21
Y NG n x ne l(oeeo or m J j gU i ri , i gi i i g3 20 , h a A Yu - i t C lg f u s , i i n esy J nx J j n 3 0 5 C i ) a a l T i ua n v t a ua n
Ab ta t ae o n lzn h d n mi ait n rl f w tr q ai d wae u n t fHu o s t n i e e t er,a d sr c :B sd n a ayig te y a c v r i ue o ae u l a tr q a t o k u e i n rc n yas n ao y t n i y c o
摘 要 : 分析近 几年鄱 阳湖湖 口区段 水质水量动 态变化规律 的基础上 , 在 结合鄱 阳湖水利枢 纽调度运 行方 式 , 量化 工程建设 对湖 口 区段 水质 水量 的动 态影 响 ,பைடு நூலகம்就工程 建设 对湖 口县饮 用水水质 水量 、 并 外湖渔 业资 源、 口 区段 河道 边坡 等生 态影 响进 行 定量 分 湖
消 费者 生物而 控制 藻类 , 现水质 管理 目标 。主要采 用捕 获 、 实 [. J 河南水 利与南水北 调, : — 4 ] 2l 1 3 毒 杀鱼类 以增 加浮 游动 物 以及 直接 投放 肉食性 鱼类来 控制浮 [】 5金相灿, 刘树 坤. 章宗涉 等. 95 中国湖 泊环境 。 1 【 】北京 : 19 . 第 册 M . 游生 物食 性鱼类 , 进而促 进 大型浮 游动物 发展 , 以控 制水华 借
抚 信 饶 修 经 流 鄱 阳湖 是我 国最大 的淡 水湖泊 ,对维 系区域和 国家生态 赣 、 、 、 、 五 大河 之水 , 调 蓄 注入 长 江 , 域 面积 为 6 2 m, 7 根据卫 星遥感测算 , 安全 具有重 要作用 。 它地处江西 省北部 , 中下游南岸 , 长江 承纳 1.万 k 2占江西省 国土面积 9%左右 。
n lz q a i t ey o h trq ai a d wa u i fHu o o ny i ey r o r so ue a e i r a lp o k u a aye u ta v l fte wae u l n trq a t y o k u c u t,f h r s B e fo trlk ,r ew y so fHu o d n ti y t e n t s e o v e
cm ie h a rrgl o d oea o oe fP yn ae hdo jnt n p j t hed a i ip c o ae u i n o bnd tew t e u t n a prt n m dso oag Lk y r-u c o r e ,t y m c m at fw trq a t a d e a i n i i oc n ly w trq at a u t e o os ut g P yn ae h d -u c o rjc o u o et n ad te eooia i p c W S a u i W Sq a i d frcnt c n oag L k yr jn t n p et n H k u sci n clg l m at S e n t y n f i ri o i o o h c
文献标识码 : A
基 金 项 目 : 西 省鄱 阳湖 生 态 经济 研 究 中心重 点招 标 项 目(9 J 1 江 0K0 )
鄱 阳湖水利枢 纽工程对湖 口县生态 影响的定量分析
刁 1 刊、 央‘ 江 旅 学院, 西九 3 0 ) l 勿 ● , l^ , 学院 游 ● 山 ' 冬 ●( +九 江 江 3 5 2
sc o t e t n e c. i
Ke o  ̄: o agt k y r-u co r eteo gcl m at q at t ea a s ; u o o n yw r Py a eh do jnt npo c; l ia i pc; uni i l i H kuC u t n i j c o a t v n ys y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4 ・ 6
TERRI TORY & NATURALRE SOURCES S TUDY
2 2NO2 01 .
文 章 编 号 : 0 3 7 5 ( 0 2) 2 0 4 - 2 10 — 8 3 2 1 0 - 0 6 0
中 图分 类 号 : 8 6 X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