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概况

合集下载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方法论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方法论

1999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曲线图
集中指数
1
0.95
0.9
0.85
0.8 1949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图1 山东省耕地利用结构集中指数变化过程
• 社会地理学领域
根如据归自属身感或,他地人方感赋应予的人环的境安来全推感知、历地史位上在 多等种。因人素本下主产义生地的理机学制研。究地方观念的形
成和发展,在居住区研究等工作中有重
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大环意境义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
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
为了解释人的行为,就要研究环境对于行为者的主观
归纳、概括
法则和理论的建立
解释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
感知经验
真实世界结构的映像
一种先期模式 (映像的正式表现)



假设


实验设计

(定义、分类、量度)
数据
检验程序 (统计检验等)
法则和理论的建立
解释
三、人本主义方法论
在人本主义地理学者看来,在历史地理学
领域,实证主义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历史
• 历史地理学领域 结论已存在,无需再通过分析归纳得出,故
第3节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空间模型方法
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 四、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系统分析方法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
• 地理社会调查 • 科技文献资料 • 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 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和归纳

七年级人文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人文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人文地理第三章知识点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各个地区的分布、聚落、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现象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七年级人文地理学的第三章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以下的知识点:一、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地球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生物和岩石等要素。

它们对人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人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生产方式、文化形态和生活习惯。

例如,不同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而地理位置则会影响到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范围和方式。

二、人类文化地理模式的形成人类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地理模式。

这些模式包括了聚落的结构、定居方式、经济活动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等。

其中,聚落结构和定居方式是人类文化地理模式的核心。

在人类文化地理模式的形成过程中,人类的经济生产和社会制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不同文化地理模式的比较不同区域的人类文化地理模式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地区出现的文化地理模式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气候条件的不同会影响到聚落的结构和经济活动方式,而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则可以影响到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形成。

四、地球的分布与人类活动地球的分布不同,会影响到人类活动的范围和方式。

例如,人类在陆地进化和定居,但水域和空域也成为了人类活动的领域。

人类的迁徙和贸易也因地球的分布而有所不同。

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因素和人类行为也形成了城市与农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别等。

五、地球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人类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不断发展的。

在地球各个地区,也会发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现象。

例如,不同民族之间通过贸易、迁徙和政治控制产生文化交流和融合,这种过程有时也会伴随着文化冲突和文化衰落。

综上所述,人文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既关注人类活动的本质特征,又注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关注人类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地的人类活动特点,也能更好地和他人交流、合作。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
19世纪初,普鲁士进行了农业制度改革, 出现了独立的农业企业家,由农业企业家和 农业劳动者构成的农业企业式经营在此时期 出现。当时,著名的农业学家泰尔(1757年 ~1828年 )提出应该在普鲁士全面取代三圃 式农业生产方式而改为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企业式经营的合理生产方式是什么?泰 尔的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对各地域来说是否 都有利?这是杜能需要研究的问题。
草—牧草—牧草—休耕地。谷物面积占3/7, 牧草面积占3/7,休耕地面积占1/7。
➢此圈出现休耕地,耕作粗放程度加大,以恢
复地力和减少投入。
5、三圃式农业圈
➢三圃式农业圈邻谷草农作圈,主要产品为畜
产品和谷物,是谷物种植区的最外围
➢农家近处的每一块地实行三圃轮作制,即:
谷物—牧草—休耕
➢远离农家的地方则作为永久牧场 ➢本农业圈内全部耕地中仅有24%Leabharlann 谷物种植(三)区位论的类型
➢按照区位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可划分为
古典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
➢按照研究不同属性的要素的区位来划分,可
分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交通区位论、 港口区位论、商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聚 落区位论和行为区位论等。
➢按照区位因子作用的大小,可分为成本区位
理论、市场区位理论和行为区位理论等。
➢平原上均匀分布着具有相同技术素养的农民,
他们适应任何所出现的经济条件,随时调整 其生产方向(土地利用类型),没有任何技 术上的困难。
➢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形成机制
• R=PQ—CQ—KtQ=(P—C—Kt)Q 式中:R为地租收入;P为农产品的市 场价格;C为农产品的生产费;Q为农 产品的生产量;K为距城市的距离;t 为农产品的运费率。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人文地理学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按二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按三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包括三大主题:一、人地关系的传统。

二、区域研究的传统。

三、空间分析的传统。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

4、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

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这一名词,被人称为“地理学之父”。

5、德国洪堡和李特尔被尊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6、19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文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7、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当推《禹贡》成书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该书全文虽只1200字,但全面记述了当时全国的地理特征,九州的山川、土壤、物产、田赋、交通、贡品以及少数民族,反应了当时我国各地的人文和经济面貌。

8、我国古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的贡献有:一是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之间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二是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9、近代人文地理的代表人物: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勇、张其昀、李旭日等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

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2、三种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石基础,精神文化石核心。

第2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1

第2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1
第2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 ■ ■ ■
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二、人地关系论 三、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四、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有关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有:区位论、行为论、文化景观 论、人地关系论等。 区位论是经济地理学与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理论,而不是 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特别是今天我国大多数地理学 者接受地理学三分法的情况下,文化景观毫无疑问是过 去或现在人文活动的结果,可以通过它研究该地区的人 以前的各种活动,恢复其以前的活动过程。但是,文化 景观只是过去人文活动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人文活动的 动力与原因。 行为论,是把心理学的有关成就与理论引入地理学,发 展成人文地理学一个新的分地——行为地理学。其理论 只能说明人在某种环境中的一些行为。

(七)和谐论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使一些地理学家提 出人地关系应当“和谐”的思想。1980年, 国际地理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如何 去和谐环境和人类文化生活关系,已成为国 际地理学界所面临的主要研究任务”。因此, 人们把这种思想称为人地关系中的和谐论 (harmony)。

和谐论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 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 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人文地理学和谐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几方面: ■ ①认为协调的目标是一个由多元指标构 成的综合性战略目标,应包括生态、社 会、环境等多元指构成的一个综合性发 展战略目标; ■ ②要保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 展;
③合理利用资源,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 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对资源进行有 效的保护,使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 保持和谐共生; ■ ④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 环。

人文地理知识总结

人文地理知识总结

篇一: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

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与洪堡不同的是,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他学术思想上最大的缺陷是,他把“人地关系“看作为“神的意志“。

拉采尔2: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提出系统概括。

拉采尔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他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地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该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景观,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换成人文景观的过程,这就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杜能:首先创立了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了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廖什:建立了市场区位理论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白兰士:主要特色是人地关系理论和区域人文地理研究两方面,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认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互相作用的,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关系论”英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麦金德: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2、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添加标题
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添加标题
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
添加标题
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条件差异是文化差异的物质基础
添加标题
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了文化景观
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文化整合反映了文化的整体对局部(组成)的作用,反映了社会全体对组成其的个体的作用。文化整合研究落实到区域上就是文化的“冲突-融合”问题。文化整合对具体的个人来说是在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上做出符合所在社会主流思想的选择,因此,通常充满痛苦和艰难。文化整合又是一场社会运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就是新文化发展和建设过程。
形式文化区的结构
核心
外围区
过渡带
பைடு நூலகம்
2.功能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某项功能组织起来的文化区,具有突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固定的、确切的边界和一个发挥指挥与协调作用的中心。功能文化区具有鲜明的实践价值。
功能文化区的结构
←边界
中心
3.乡土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思想感情上的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有时还伴随着一种明显的符号作为标志。乡土文化区反映的是居民的情感认同性和文化上的归宿感,在空间上不具有明显的边界和核心。乡土文化区具有典型的情感价值。
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添加标题
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添加标题
以“文化”统领人文地理研究的思路
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可以区分为三类: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人文地理学》全文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全文复习资料

王恩涌《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解析:(三)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3.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9世纪中叶之前,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赛德》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创立了自然地理学,卡尔.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多元化: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研究方法不断革新:✧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广泛应用,✧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行为地理学,✧遥感技术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派主要有哪些。

(1)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2)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3)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人文地理.pptx

人文地理.pptx

THANKS.
全球环境变化与人文地理学的响应
关注全球环境变化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推动人文地理学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综合性的研究视角和 方法。
科技创新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关注科技创新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数据获取和分析等方面的影响,推动人文地理学的 创新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在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演 变中,需要注重区域协调 发展,避免区域发展不平 衡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交通运输网络构建及影响
1 2 3
交通运输网络构建
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 。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的便捷程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速 度和效率,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通达性等 。
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聚落发展
02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聚落会不断扩大规模,增
加数量,同时也会发生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聚落演变规律
03
聚落的演变往往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策导向等多种因
素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聚落类型与特点
城市聚落
城市聚落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集中分布的地区,具有人口密集 、建筑密集、交通便捷、设施齐全等特点。
民族构成和宗教信仰差异表现
民族构成
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在人口 比例、地域分布等方面存在差 异。
宗教信仰差异
不同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宗 教信仰和习俗,形成独特的文 化景观。
社会影响
民族和宗教信仰差异对社会稳 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方 面产生深远影响。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第一章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地球表面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差距,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人地关系、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形成、发展、变化与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一是古代地理学,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二是近代地理学,德国最早在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二战后,地理学形成了人地关系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等。

三是现代地理学阶段,地理学进入“革命”时期,先后出现了计量革命、理论革命、行为革命等思潮,学术空前繁荣,学科流派纷呈,引入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较多,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等。

3、人文地理学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于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并不研究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人文现象的所有方面,例如人文现象的时间序列、社会关系、组织机构等。

从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本质出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

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特征,探讨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人文地理学完整版

人文地理学完整版

人文地理学完整版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如何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影响人类。

人文地理学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环境等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空间、地方、区域和景观。

空间是指人类活动发生的物理位置,地方是指具有特定特征和意义的地理区域,区域是指具有相似特征和功能的地理空间,景观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如何塑造和改变他们的环境。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区位理论、文化景观理论、社会空间理论、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政治地理学理论。

区位理论探讨了人类如何选择和利用空间资源,文化景观理论研究了人类如何创造和解释他们的环境,社会空间理论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空间组织之间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理论探讨了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政治地理学理论研究了政治权力和地理空间之间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的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访谈和文献分析,定量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文地理学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城市规划师使用人文地理学原理来设计宜居的城市空间,环境科学家使用人文地理学方法来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社会学家使用人文地理学理论来研究社会不平等和空间正义问题。

人文地理学还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全球化和地方化过程的新视角,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的新方法。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主要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世界,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人文地理学完整版人文地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像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第 1 章绪论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 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

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第3版--课后题答案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第3版--课后题答案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第3版)--课后答案第一章:人地关系1、从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四个方面列表比较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

2、课堂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地关系有何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这些省区的人地关系将有何变化?(自己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在沿海地区兴建了大量工业,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更多地劳动力,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城建等面积不断增加,人地关系呈现紧张趋势,特别是在资源、劳动力等密集的工业化初级阶段,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耕地减少等环境生态问题严峻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人地关系的不和谐。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大量基础工业迁往中西部地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过渡,缓和了长期处于农业发展的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也会吸引大批劳动力返回西部地区在家乡就业,工业经济的发展使得西部地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当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这样人地关系将会有好的发展态势。

3、社会调查:调查本校所在地区的人地关系现状,并作一幅本地区的人地系统示意图。

(P20:总结:云南师范大学所在地:云贵地区)中国云贵地区峰丛岩溶贫困山区,水土资源贫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力低下,人口增长快、素质差。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人们不停的毁林开荒种粮,致使这些地区步入毁林开荒→水土流失→粮食减产→再毁林开荒的恶性循环中,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

4、简述当前人地关系的新课题。

(P26——P28)(1)人地关系中道德关怀概念下的课题①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②区域资源调配中的人地关系问题③生态足迹的研究④社会质量的研究(2)全球化以后的人地关系①空间的网络化②全球性环境演变对人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3)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①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②矛盾和互补的关系第二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1、简述农业经济活动、工业经济活动和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重点:掌握七种人地关系论,代表人物,核心思想会归纳总结其特点,能够区分它们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1 有关于人文学的理论:区位论.行为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关系论2 区位论是经济地理学与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不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3 文化景观论是过去或现在人文活动的结果,可通过它研究该地以前各种活动来复以前的活动过程4 行为论把心理学有关成就与理论引入地理学5 人地关系论影响到人文地理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二.人地关系论1 环境决定论1> 代表人物: 拉采尔. 森普尔拉采尔. 森普尔2> 核心思想: 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3> 演变历程: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论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法国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谈到民族.政治.宗教与气候有关。

德国的黑格尔阐述世界上的三种地理环境对当地社会历史起作用。

德国的拉采尔在《人类地理学》中把人看做是环境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限制。

美国的森普尔在《地理环境之影响》中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取谨慎态度。

4> 特点: 这个理论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忽视各种因素(社会.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5>评价:①它用自然环境的作用否定“天命论”、“神创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②但其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2 可能论1>代表人物: 维达尔,白兰士白吕纳2>核心思想: 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3>演变过程: 法国的白兰士总结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的人具有不同意义.法国的白吕纳认为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地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4>特点: 这个理论是不应忽视自然环境的影响,但是文化遗产在影响人的行为也很重要.5>评价:可能论过分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地理环境只是提供可能,其对人地关系的解释不够彻底。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一、人地关系论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1、人地关系中的“人”和“地”人地关系中的“人”是指人类而言,包括个体的人和人类社会两方面,“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即是要探讨人与地理环境在各自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

从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活动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2、人地关系的现实表现在人类生产方面: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类生产活动必需的各种物质基础,它决定了各种生产活动的内容;自然环境以其提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程度;以其资源的空间组合特点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地域分工;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对人类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人类产生活动导致自然环境质量下降和自然资源数量减少等负面影响。

在人类生活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习惯、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均有影响。

表现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如北方人爱面食,南方人喜欢大米;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理特征产生影响,如人种的差异;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心理和精神的影响,如恶劣不利环境使人奋进和抗争,而舒适环境易使人安于现状3、人地关系理论的各种观点(1)环境决定论:拉采尔(2)或然论和可能论:白兰士(3)适应论、协调论与和谐论:美国学者巴罗斯提出“适应论”;英国学者罗士培提出“协调”思想;20世纪60年代和谐论得以确认。

4、人地关系的实质(1)人类社会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两者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属于一种动态的变化关系;(2)人地相互作用中,人具有主动性和积极的一面;(3)人类应有目的地去保护自然环境和协调人地关系。

二、区位论1、区位论的基本概念区位论产生于德国。

社会中人类进行活动,必须选择各种场所,场所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位置,多数人将区位解释为占什么样的位置。

区位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行为,只有在最佳场所下活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人文地理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七)景观论 人是地表景观形成的主要力量,强调通过建立系统的
景观研究体系,以此来考证地表各种可见和可感事物的 人地关系。
文化景观
(culture landscape) 索尔(C O Sauer,1889-1975) 认为,文化景观就是附加在自 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是动因,自然条件是中介,文化景观是结果。” 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观点:人地关系是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选择性反应 地理学统一的主题是人地关系--人类生态 代表学者:巴罗斯 (H H Barrows,1877-1960) 1923 主张地理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与客 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而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人 是中心论题,地理学的中心课题是研究特定地区间的“人 类生态学”。 “地理学以弄清自然环境和人类分布、人类活动之间所 存在的关系作为目标”,“以人类适应环境的观点,来观 察这个问题较诸从环境的影响出发为明智”。
1.地理环境为人类的进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2.地理环境对人类生理特征有重要影响 3.地理环境对人类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也有一定影响 4.地理环境影响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二)人类生活中的人地关系
人们的生活习惯
(三)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人地关系 1.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了自然物质基 础 2.自然地理环境是劳动地域分工的天然基础 (四)人类社会政治活动中的人地关系 1.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2.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战争 3.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信仰、风俗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人”是指人类的各种活动及其形成的人文现象 ,如经济活动、旅游活动、政治活动、文化现象等;
“地” 是指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在
人地关系中尤指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学讲义-第3-4章

人文地理学讲义-第3-4章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论一、现实世界的人地关系(一)人地关系中的人和地人地关系是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

人——个体的人和人类社会两方面地——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可以说地理环境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相互交织的产物。

从人类社会发展角度看,它是人为化了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就是要探讨人与地理环境在各自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具体来说,就是从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活动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这些就构成了人文地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主要内容。

不过,人地关系并不是人文地理学独家研究的内容,而是许多其他自然、社会学科都要涉及的内容,但是,只有人文地理学对人地关系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研究。

这种研究在实际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对人地关系的具体形式、表现程度、以及变化规律的探讨;在理论上主要表现在对人地相互影响和作用程度的哲学观的讨论。

不论是实际的研究,还是理论上的探讨,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认识的加深,都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实际内容上的研究导致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派的形成,而理论上的探讨则产生了一系列有关的理论观点,将这些观点综合归纳起来,就成为人地关系理论,即人地关系论。

(二)人地关系的现实表现1.人类生产活动中人地关系的表现(1)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类生产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物质基础,它决定了各种生产活动的内容。

(2)自然环境以其提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程度。

(3)自然环境以取资源的空间组合特点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地域分工。

(4)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对人类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5)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反作用,而且以负影响为主,集中表现在导致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自然环境质量的下降。

2.人类生活中人地关系表现(1)不同环境的人类生活习性差异明显。

(2)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理特征产生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朝即有“有夏服天命”, 春秋有“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战国时有“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汉代有“土地各以类生,是故山气多男,泽气多 女,障气多暗,风气多聋。……坚土人刚,弱土 人肥,垆土人细,息土人美,耗土人丑”等。
代表人物:拉采尔、森普尔
自然地理环境
生活条件 生理特征 心理特征 生活方式 生活习俗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二)人类意志决定论
(三)二元论
(四)或然论
(五)适应论
(六)生态论 (七)景观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1、背景 经验背景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理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早期自然崇拜 对中世纪黑暗神权的反叛 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危机论 形而上学地理解自然科学 社会达尔文主义、生存空间说
cm
中国分地区平均身高( 2004年)
组别
东北组
男性
173.4
157.10 156.95 155.57
华北组
西北 苏、浙、沪 粤、闽 川、渝、云、贵
172.3
171.8 170.0 168.9 167.4
华南组
西南组
164.77
162.33
154.13
152.53
三、人地关系论的多种思想流派
人地关系论:人们对人地关系的各种观点、思 想的总称,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
生产条件
生产内容 生产布局 生产水平 生产关系
文化特征
社会制度
3、评价
积极意义

反对唯心主义神决定论 客观上起到了尊重和保护自然的作用 自然宿命论,束缚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 助长种族主义、发达国家的侵略扩张 正确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影响程度 社会发展由内因决定 把握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度

理 环 境
人 文 环 境 ( 人 工 环 境 )
(自 天然 然环 背境 景 )
未经人类改造和破坏 的原始天然环境,如 天文、水文、植被等
地质学、地貌学、 水文学、植地、 综自、气候气象
自 然 地 理
经 济 环 境 ( 硬 环 境 ) 人 文 环 境 ( 软 环 境 )
生产力的地域组合, 包括城市、农田、工 厂、交通、商贸等
农业地理、 工业地理、 交通、经济 地理学
经 济 地 理
地 理 学
人 文 地
社会结构、国家行政 民俗、民族、语言、 宗教等社会文化的地 域组合,及人对此的 心理感知与相映行为 等
文化地理、 宗教、语言、 政治、人口、 聚落、民俗、 行为
人 文 地 理

地理环境:广义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 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人”是指人类的各种活动及其形成的人文现象 ,如经济活动、旅游活动、政治活动、文化现象等;
“地” 是指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在
人地关系中尤指自然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就是人类活动及其形成的人文 事象与其赖依存在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现实中的人地关系 (一)人类演化中的人地关系
社会背景
科学背景
2、主要观点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发展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 发展的决定因素,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单向的 决定作用)。 分类 :
气候决定论 地貌决定论 土地决定论 天文决定论 位置决定论 自然地理要素综合决定论
历史渊源
古希腊时代亚利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政 治学》; 18世纪法国的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孟德斯鸠 (Montesquien,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年)对社会历史发展 的分析。 地理学界,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1844—1904年), 《人类地理学》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和生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 环境的严格限制,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 命运”。 森普尔,《地理环境之影响》
目录 南繁北齐 南细北爽 南老北孔 南顿北渐 南骚北风 南柔北刚 南拳北腿 南骗北抢
要点 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 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比较直率 南方是老庄学说发源地,北方是孔孟学说发源地 南方佛学禅宗有顿悟说,北方佛学禅宗将渐修说 南方文学以浪漫色彩的离骚为首篇;北方以现实主义的诗经为首篇 杏花春雨江南,南曲如抽丝;古道西风冀北,北曲如抡枪 南北武术差异 南方多智力型经济犯罪案件,北方多暴力型抢劫案件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基本理人” 指社会属性的人。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 式下,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 为的人。 “地” 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 社会)环境。即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
地域差异的自然、经济、人文复合系统。
1.地理环境为人类的进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2.地理环境对人类生理特征有重要影响 3.地理环境对人类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也有一定影响 4.地理环境影响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二)人类生活中的人地关系
人们的生活习惯
(三)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人地关系 1.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了自然物质基 础 2.自然地理环境是劳动地域分工的天然基础 (四)人类社会政治活动中的人地关系 1.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2.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战争 3.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信仰、风俗
危害
启示
露天铁矿
(二)人类意志决定论(唯意志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1、背景 经验背景 工业革命后开发利用自然取得重大成果 社会主义取得经济、政治重大胜利 社会背景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支柱国战败 全世界对自然环境决定论的批判 科学背景 夸大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对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反作 用 曲解人定胜天论
南文北武
南米北面 南甜北咸 南敞北封 南经北政
南方多文才,北方多武将
南方多米食,北方爱面点 南方人口味偏甜,北方人口味偏咸 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方多封闭严实 南方经济发达,北方政治军事活跃
南上北下
南方意识形态多次挺进中原,北方政治军事八次统一大陆
中国分地区平均身高
组别 东北组 西北华北 组 华中组 男性 167.47 167.25 166.20 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