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4b29027a1c7aa00b42acbb3.png)
草原: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木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为人类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和其他生物产量等各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生产基地草地资源:只有当人类将草地去开发利用,能产生产品和效益,使草地蕴藏的生产价值得以体现,才能成为现实的草地资源草地类型:存在于一定空间的具有特定自然与经济特征的具体草地地段,是草地的组成单元草地分类:划分草地类型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包括分类的依据、原则、系统和标准草原健康:保持生态系统本身特征的基本结构,或不断完善;保持生态系统本身的基本功能,或不断提高;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因素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和谐的趋势畜种:具有相同的来源于遗传基础,有相同形态、性能和经济特征,并经人类训养培育,具有独特性能的动物种群畜群结构:家畜品种内部的性别和年龄组成的比例,即家畜品种的种群结构载畜量:也称载牧量,是评价草地生产力的一种指标,其含义是:一定的草地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础利用方式(也可以适当配合割草),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及放牧的家畜头数。
表示方法:家畜单位指标、时间单位指标、面积单位指标环境生产层: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以其景观和环境效应产生经济价值草原基况: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草业规划:对草地资源自然经济特征同一性与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概况,区分不同的草地资源类型区域,并提出区域草业生产发展方向,进而针对区域由不同地区,提出以草业为主体,联系相关产业,组织资源开发利用。
产品生产经营、环境与资源保护,取得最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总体规划。
羊单位:1头体重40kgde 母羊及其哺乳羔羊,每日约需牧食青草5~7.5kgRangeland和grassland的区别:Rangeland是天然的,grassland人工因素很大,草规的目的和任务:目的:科学的认识草地形成发展规律与草地资源属性和科学地制定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总体方案。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实验教学讲义(修订版)【模板】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实验教学讲义(修订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4e3bfacc281e53a5902ff61.png)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实验教学讲义(修订版)XX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2013年8月实验一草原类型的划分-----草原顺序分类法的使用实验目的:通过练习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培养学生独立利用气候资料判断草原类的能力。
实验方法:每位学生调查其家乡所在地相关气候资料,计算湿润度,查阅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表,确定草原类。
实验材料:每位同学家乡20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均≥0℃积温,当地植被特征计算公式:草原湿润度(K)=年均降水量(r)/(0.1×年均≥0℃积温)(∑θ)实验步骤:a 基本数据的收集。
通过网络数据库收集试验地区气象、植被等数据b 湿润度计算c 查表得到草地类名称d 完成试验报告:包括所有基本要素实验二农村草业经济调查实验目的:掌握收集农村生产资料和统计资料的方法,初步尝试分析资料实验材料:自己家庭(来自农村的学生),自己所在县的某农户、某村、某乡或县(来自城市的学生)实验内容与方法:a 人口和劳动力状况调查:通过直接调查访问农户认真仔细的收集人口资料和劳动力资料,完成表一。
表一农户家庭基本状况调查表调查地点:经纬度:户主姓名:家庭人口:b 农业生产和经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调查各种作物种植情况,家畜、家禽、鱼类养殖情况,完成表二和表三表二种植结构调查表表三养殖调查表实验三草地游憩地资源功能评价实验目的:掌握草地不同功能的评价方法,使同学们具有能独立完成评价的能力。
实验材料:三块不同的休憩草地(榆中校区),三位或三位以上专家,打分标准,打分表等实验方法:在榆中校区或附近选择三块不同的游憩用草地,请三位同学作为专家,按照打分标准的要求给这三块草地的功能进行评价,然后根据所等的分数和项目,撰写评价报告草地游憩资源潜力评价指标草地功能评价表专家姓名:时间:实验二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和练习草地地上量的测定方法,理解地上生物量和草地产草量的关系。
实验材料:1m×1m样方框,剪刀,信封袋或布袋,记录纸,烘箱(恒温干燥箱),天平实验方法:在萃英山上,选择具典型地段,用样方法测定草地地上生物量,4次重复。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6f9f68dcc22bcd126ff0c10.png)
(五)凋落物量的测定 五 凋落物量的测定
凋落物收集器
(六)动物采食量的估算 家畜的放牧采食量可以根据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时间、 家畜的放牧采食量可以根据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时间、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按照家畜营养物质需要表逆算为牧 草干物质量。 草干物质量。 (七)一年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那么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 Pn=P花序十P绿色部分+P枯死部位+P根 (八)草地生物学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区别
•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粗纤维与维生素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作为饲用植物评价营养价值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也可以以其中的一种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一、草原基况的评价
•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对草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以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生产能力的差 异。
• 根据原生或顶极植被成分的多少对其基况进行评价,共划分为4个等级 4个等级: • 优良: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75%-100%由群落中减少的种或增多 优良: 的种所构成,或总盖度的0%-25%是由侵入的种和增多的种构成; • 良好: 良好: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50%-75%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 中等: 中等: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25%-50%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 低劣: 低劣: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0%-25%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最新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实习心得体会(体会心得)
![最新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实习心得体会(体会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4f21a262453610661ed9f455.png)
最新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实习心得体会刚刚度过了紧张的期末考试,又急忙的把我们的家从榆中搬进了兰州,仓促的收拾了一下行李,我们草业科学全体同学来到了兰州大学庆阳试验站,一路上7个多小时的时间感觉并不是很乏味,大家说说笑笑,期待着实验站的面貌,想象着学长学姐们告诉我们的事,会不会也在我们身上发生……常生华老师和王先之老师,主要指导我们——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以及草地培育学,这两门课程的实习,为期四天。
每天早上,我们七点半吃过早饭后,八点半在教室集合,老师们会将一天的实习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讲解介绍,并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都对我们做了简单的讲解,以至于到时候不会措手不及。
第一天一大早我们集合好队伍,下沟调查草地植被特征,这种野外实验大家都很喜欢,兴致很高,两个多公里的路程并不觉得很远,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顶着毒辣的烈日,背着重重的金属样方框和样圆圈,走过农田,穿越村舍,沿着一条不足一尺的小路,来到了一个沟谷,分别在坡面和沟底的平地上做样方测定了草地植被的种类、高度、密度、冠幅等一些指标,并把植物剪下来装在纸袋里回实验室测定生物量。
实验的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大家协作互助,很快完成了实验内容。
第二天我们走访了试验站附近的农户,分别调查了农户基本信息、农作物投入与产出、农户劳动力与机械使用情况、家畜养殖投入与产出等几个方面,看似简单的问卷调查,却难倒了不少人,一个原因是语言不通,在一个就是很多问题比较专业,农户不一定听得懂,这就需要一个技巧,如何把一个专业词语说的通俗易懂。
实习内容结束之后,我们整理实习得到的数据资料,撰写实习报告,利用测到的草地植被的特征指标密度、高度以及生物量来计算草地特征值及沟底和坡面植被的相似度以及植被群落演梯度,评估草地生产力并对草地的现状进行分析。
这次的实习很好的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或没有明白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我认识许多我以前经常看到而有不认识的植物,也培养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生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十章 草地资源调查资料的整理与总结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十章 草地资源调查资料的整理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d72f2a915f804d2b16c11d.png)
第二节 中国草地资源区划第 一级(区 概述 一级 区)概述
再见
二、草地面积的校正 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就需要进行面积校正。 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就需要进行面积校正。 坡度在5 坡度在5°时,投影面积与实际面积相差约1%; 投影面积与实际面积相差约1 15° 22° 14%; 15°-22°时,相差7%—14%; 相差7 14 23° 31 31° 相差15 15% 28 28%; 23°—31°时,相差15%—28%; 32° 39 39° 相差29 29% 40 40%; 32°—39°时,相差29%—40%; 40°—50°时,相差41%—50%。 40° 50° 相差41% 50%。 50 41 50 在坡度小于15 时可以不必校正。 在坡度小于15°时可以不必校正。
第二节
草地面积量算和生产能力计算
一、草地面积的量算 面积量算工作是在审定后的草图或清绘复制原图上进行。 面积量算工作是在审定后的草图或清绘复制原图上进行。它是 草地资源调查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草地资源调查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以图幅理论面积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 以图幅理论面积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 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是进行面积量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是进行面积量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毛面积是指在所量面积中含有部分在量算图上难以标明的非草 地地类的面积。例如道路、小的河流、 地地类的面积。例如道路、小的河流、在草地中星散分布的部 分裸地、稀疏植被等。 分裸地、稀疏植被等。 草地有效利用面积是指在扣除了一切非草地地类面积之后的草 地面积,是用以计算草地生产力的面积依据。 地面积,是用以计算草地生产力的面积依据。
第八章 草地调查与规划
![第八章 草地调查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d8020aed1f34693daef3e77.png)
(6)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取样 技术关键: ①技术关键: 样方位置一定典型 分种测产 剪草方法(齐地法用于草本、半灌木; 剪草方法(齐地法用于草本、半灌木;灌木用当 年新枝条和d 2mm的嫩枝 的嫩枝)。 年新枝条和d<2mm的嫩枝)。 样方大小: ②样方大小: 荒漠草原、草原、草甸草原1 荒漠草原、草原、草甸草原1×1m2 荒漠、半灌木荒漠2 2m2或 荒漠、半灌木荒漠2×2m2或2×4m2 灌木荒漠5 20m2或10× 灌木荒漠5×20m2或10×10m2 灌丛草地10 10m2、下层草本1 1m2。 10× 灌丛草地10×10m2、下层草本1×1m2。 ③样方数目及形状 个样方,正方形或长方形。 每样地 3-5个样方,正方形或长方形。 北方7 ④测产时间 北方7-8月
(三)调查的工作程序 1、准备工作 2、野外调查 3、内业总结工作 4、调查成果
准备工作 ①组成调查队 ②拟定调查计划和调查大纲 ③搜集和熟悉相关资料 ④准备调查所需物资 ⑤其他准备工作。 其他准备工作。
野外调查
拟定调查方案和大纲进行实地观测,结合访问座谈, 拟定调查方案和大纲进行实地观测,结合访问座谈,摸清草地概 况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概查、详查、访问三种形式 概查、详查、 调查时,选择调查路线时,一定注意事项: 调查时,选择调查路线时,一定注意事项: ①调查路线应贯穿调查区不同地形和土壤类型的主要断面 ②所选路线无天然障碍,保障调查顺利进行 所选路线无天然障碍, ③沿途最好有显著地形、植物和标记点,以便确定方位 沿途最好有显著地形、植物和标记点, ④调查路线间距依调查区域面积大小、计划制图精细度而定 调查路线间距依调查区域面积大小、 ⑤必要时,可在主要调查路线间增设短支线作为补充 必要时,
2、其他用途调查 草地环境条件和功能 草地旅游资源条件 草地特种种植业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三章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5c56dc05e87101f69e319513.png)
• 不同山地草地分布垂直带的差别,一方面受该山
地所在的水平地带,即基带的制约;另一方面也 受山体高度、山脉走向、山体结构的影响。
二、中国草地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每个山体都具有其特有的草地分布垂直带系列,但位于同 一水平地带中的山地,其垂直带结构总是比较接近的。据此, 可以将我国山地草地垂直带分布划分为干旱区和湿润区两大类。 干旱区又可分为温性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温性荒漠、 暖温性荒漠五个亚地带。湿润区分为暖性灌草丛、热性灌草丛 两个亚地带。
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坡和藏东南一带河谷,有少量森林 破坏后的热性和暖性灌草丛,主要草地带如下: 1、高原东南部高寒灌丛与高寒草甸带; 2、高原中部高寒草原带; 3、高原西部山地荒漠带性
一、草地类型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 山地草地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更替着不 同的草地地带,呈现垂直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的变化是随 山地水热条件的变化而相应发生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其递减度一般每l00m为0.5-0.6℃。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长, 在一定高度以上,通常是森林线以上,又有下降,从而在山地 不同高度地带形成了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相应形成不同山地草 地类型的垂直地带分布。
(一)干旱区山地草地的垂直分布;
(二)湿润区山地草地的垂直分布;
(三)高寒区山地草地的垂直分布。
第四节
草地类型分布的非地带性特征
非地带性草地是在地带性的气候下,由于地质构造、地形、 土壤基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形成地带内水、热、土壤矿物营 养的差异,在地带性草地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隐域性草地。 一、沼泽草地的分布 沼泽以温带地区和青藏高原为多,在亚热带地区只有零星分 布,热带地区在沿海一带有少量分布。热带、亚热带沼泽做为 草地利用,价值不大。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二章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5cfa76eab8f67c1cfad6b811.png)
亚型在型的范围内,根据主要层的优势植物相同来划分。
作为划分类的指标是热量(温性、暖性、热性、干热、高寒)与 植被型或亚型(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 草丛、灌草丛、稀树灌草丛、草甸、沼泽)。 作为划分组的指标是草地植物经济类群,采用的有:高禾草、 中禾草、矮禾草、豆科草本、大莎草、小莎草、杂类草、蒿类 半灌木、半灌木、灌木、小乔木。
第二节 国外草地分类方法简介 一、前苏联的草地分类 二、美国的草地分类
第三节 中国草地分类
一、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拟定的中国草地分类法 中国草地分类法自1979年提出初稿,经多次修改,到1988年形 成分类单位和划分标准,并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公布,作为全 国统一的标准。其分类的原则属于植被--生境分类体系,采用
对于型的划分和命名,提出应遵循下列原则: 1.在草甸类的主要层中,往往难以分出主要优势种,在这种情况 下,可选择优势种中的优势度最大的饲用植物命名,其余可按属 或经济类群来命名。 2.在主要层中的主要优势种为非饲用植物时,除优势种要加括号 表示外,还要从草地型中选择一种可食的植物或在草群中占比例 较大的属名来命名,如(狼毒)、长芒草型;(乌头)、苔草型。
求:
首先确定草地植被发展的过程和阶段,应研究草地与气候、
土壤、地形等生境因素的规律性联系; 表现草地每一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特征; 反映草地的生产特性和经济价值在草地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社会生产活动,农业技术措施,对于创造草地经济价值的作 用。
任继周教授(1985)提出的草原分类原则
三、草地分类体系
农业经营分类法 两大体系:
发生学分类法
农业经营分类法主要是根据对草地的改良和经营水平划分,突 出了人类生产活动在草地形成中的作用。这类分类法,通常用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四章草地资源属性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四章草地资源属性](https://img.taocdn.com/s3/m/643fa0c589eb172ded63b71d.png)
草地资源在不作为草地牧业生产或作为草地牧业生产之前,可
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珍稀动植物、保持水土、绿化美化
环境等景观资源和环境效应产生经济价值。
利用天然草地资源和建立特殊的人工草地可以开发建立草地旅
游、草坪业、草地自然保护区、草地水土保护区、草地水源涵
养区、种草治沙区等,它们都可以表现和计算出经济价值。
第一节
草地资源构成的多组分性和整体性
一、草地资源构成的多组分性及各组分的意义 草地资源(G)包括:气候资源(C)、土地资源(L)、生物资源(B) 和人类生产劳动要素(P),是具有新的特殊功能的复合型资源。 G=C+L+B+P
在草地资源中,气候资源的作用是决定草地类型的地带性
分布和净初级潜在生产力;土地资源的作用是给草地植物和动 物提供栖居地以及对光、热、水分和养分进行再分配;生物资 源是草地资源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组分,是草地生产和开发的 主要对象,植物生产-动物生产的结合关系,是草地生产的特 征;有了生产劳动要素才使草地从自然体成为具有经济意义的 草地资源,甚至成为人工草地。
三、草地资源的植物生产功能及植物生产层
生产牧草和枝叶饲料、生产野生药材、生产野果、生产菌
类、生产野生花卉、生产野生植物纤维、生产野生油籽、生产 薪柴等等。被人们普遍认识和开发利用的主要是牧草、薪柴和 药材。当今由于养殖业的发展,牧草产品——干草捆、干草块、 干草粉等和牧草种子已成为重要商品,产值很大。 草地植物资源其他的功能和用途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再见
第四章 草地资源属性
草地资源属性是指草地作为农业自然资源所固有的、 本质方面的外在和内在的特征、特性、状态和关系等。 由于草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已 为或可为人类利用的草地,人类在利用草地资源的过程中, 必然要对草地进行加工,所以,草地资源的属性不仅包括 其组分构成属性、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也包括功能开发 属性等。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_2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_2](https://img.taocdn.com/s3/m/2fd951f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d.png)
第四节 草地类型分布的非地带性特征
非地带性草地是在地带性的气候下,由于地质构造、地形、土壤基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形成地带内水、热、土壤矿物营养的差异,在地带性草地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隐域性草地。一、沼泽草地的分布沼泽以温带地区和青藏高原为多,在亚热带地区只有零星分布,热带地区在沿海一带有少量分布。热带、亚热带沼泽做为草地利用,价值不大。
1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
二、影响草地类型地理分布的因素热量和水分:对草地类型地理分布起决定作用 “三向地带性学说”在地球表面,热量随所在纬度位置而变化;降水随距海洋的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而变化,也称之为随经度位置而变化,构成草地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在山地,水、热状况在基带的基础上,随海拔高度而变化,构成草地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第9页/共16页
不同山地草地分布垂直带的差别,一方面受该山地所在的水平地带,即基带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山体高度、山脉走向、山体结构的影响。
二、中国草地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三)高寒区山地草地的垂直分布。
每个山体都具有其特有的草地分布垂直带系列,但位于同一水平地带中的山地,其垂直带结构总是比较接近的。据此,可以将我国山地草地垂直带分布划分为干旱区和湿润区两大类。干旱区又可分为温性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温性荒漠、暖温性荒漠五个亚地带。湿润区分为暖性灌草丛、热性灌草丛两个亚地带。(一)干旱区山地草地的垂直分布;(二)湿润区山地草地的垂直分布;
第3页/共16页
第4页/共16页
第5页/共16页
二、中国草地的水平地带性分布
(一)东北部草原草地东北部草原草地是在温带热量和半湿润半干旱水分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包括草甸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原类型。
第6页/共16页
(二)西北部荒漠草地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八章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af12ef6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e.png)
草地作为一种农业自然资源,它与耕地、森 林有着互相转化的关系,受着世界农业发展变化 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草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 以减少森林面积的代价而取得的。大洋洲和欧洲 草地面积的减少,是为了保护环境,一些草地不 再用于放牧而用于环保或被改为林地所致。
• 根据天然草地在生产中的比重和生产力水平,可将世界上 不同国家的草地牧业生产分为四种类型:
一、亚洲的草地资源
亚洲草地20.78亿hm2,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蒙古、沙特阿拉伯、伊朗、土库曼斯坦 和阿富汗等国。
亚洲的天然草地类型繁多,从热带雨林草地 到寒漠草地,从热带荒漠草地到冻原草地应有尽有。
• 二、非洲的草地资源
• 非洲有各种类型的草地19.99亿hm2,占全洲面积的67.44
• (1)完全依靠天然草地,对草地投资较少,管理也较粗 放的国家。例如:蒙古、阿富汗、伊朗、也门、约旦、毛 里塔尼亚、索马里、苏丹、博茨瓦纳、乍得、巴拉圭等;
• (2)以天然草地为饲养基地,但管理较先进的国家。例 如澳大利亚;
• (3)以天然草地为主,配合以相当数量的人工草地和栽 培饲料的国家。例如:美国、俄罗斯、加拿大、阿根廷、 南非等;
• (4)以人工草地为主,天然草地为辅,能较全面地组织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从而具有较高生产水平的 国家。例如:新西兰、英国、爱尔兰、荷兰、丹麦、挪威、 瑞士、德国、法国、波罗的海东岸三国等。
二、世界人工草地的发展 人工草地是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坏了天然植被的
基础上,通过人为播种建植的人工草本群落,也包含以饲用为 目的建植的灌木或乔木群落。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天然植被的条 件下,通过补播、施肥、排灌等措施培育的高产优质草地,称 为半人工草地或半天然草地。由于半人工草地的植被成分基本 上和原来的天然植被相同,所以在分类上仍作为天然草地对待。 人工草地有以饲用为目的的牧用草地,也有以保持生态、美化 环境、体育竞技场地为目的的绿地和草坪。
如何进行草地资源调查与保护
![如何进行草地资源调查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9d7fc02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3.png)
如何进行草地资源调查与保护草地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覆盖了广阔的土地,并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进行草地资源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草地资源调查与保护,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1. 了解草地资源的重要性草地资源是支撑生态系统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地可以提供饲料和栖息地,维持水循环,改善土壤质量等。
草地还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对于缓解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2. 开展草地资源调查的目的草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草地面积、分布、群落类型及物种组成,为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调查结果还可以用于草地土地规划、农牧业发展等决策。
3. 草地资源调查方法(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检测草地覆盖和变化情况。
通过遥感影像的分析和解译,可以得到草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为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草地资源调查的重要环节。
调查人员可随机选择样地进行样方调查,记录物种组成,统计植被覆盖度、高度等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
(3)社区参与:草地资源调查可以与当地居民和农民合作,通过问卷调查、集体讨论等方式了解草地利用情况和当地对草地资源的认识。
这样可以增加调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 草地资源保护的措施(1)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应该根据其适宜用途进行合理利用,避免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
实施轮牧和休耕制度,合理安排放牧压力和种植周期,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更新。
(2)生态恢复:对于受到破坏的草地,应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如引入合适的植物物种、修复水土保持设施等。
加强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的保护,避免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3)法律法规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制定草地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罚,提高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5. 草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的意义(1)保护生态环境:草地资源的调查与保护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维护水土资源的稳定性,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九章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d00f7b7b1711cc7931b7161e.png)
草地资源调查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草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内容、 草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内容、程序与成果
一、草地资源调查的目的 草地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草地资源的自然条件, 草地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草地资源的自然条件,草 地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 地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同时调查水土和其他生物 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经营现状,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经营现状,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二、草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草地资源调查工作是集资源与生产、 草地资源调查工作是集资源与生产、社会与经济的综合性 调查,它包括对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草地植物、 调查,它包括对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草地植物、 动物资源的调查,草地类型及其生产力、水土资源的调查, 动物资源的调查,草地类型及其生产力、水土资源的调查,种 植业及非草地生产的饲料资源调查, 植业及非草地生产的饲料资源调查,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与 分析等。 分析等。
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一个地区草业的发展,既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 一个地区草业的发展,既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 技术条件的支配。 技术条件的支配。 (一)人口、劳动力资源调查 人口、 1、人口调查;2、劳动力资源调查 、人口调查; 、 (二)生产与经济基础及实现现代化经济条件的调查 1、生产和经济原有基础的调查;2、实现现代化经济条件的 、生产和经济原有基础的调查; 、 调查; 、 调查;3、生产管理条件调查 (三)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的调查分析
四、草地资源调查成果要求
(1)能够反映和说明调查地区草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利用 能够反映和说明调查地区草地资源的类型、数量、 现状的一批专业图件与数据。 现状的一批专业图件与数据。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580b977284ac850ac024218.png)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Grassland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学时:36学时 2学分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适用专业:草业科学课程代码:BB011011大纲执笔人:姜曙千大纲审定人:陈为峰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一门阐述从总体上认识和管理草地资源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它主要以草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认识草地资源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并据以提出人类从总体上合理利用与改造草地资源的生产设计的科学。
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介绍草地成因与分类、草地资源属性与评价、草地资源调查与制图、草业规划等理论知识的一门学科,其理论性较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和专业密切相关,诸如植物学、牧草经营学等,因而该课程开设宜在第学期。
通过学生本课程,应掌握草地资源分类、草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其方法;草地资源调查技术以及草地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为新上草业科学专业开的一门课程。
与指定教材相比,压缩了草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部分内容,加强了遥感和计算机技术在草地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部分以及新的规划思想的内容。
在教学手段方面,加强了多媒体教学。
二、大纲内容1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主要介绍该课程的概述、目的、任务及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一、草地资源概念与价值1、草地与草原的概念2、草地资源的概念3、草业、草业生产与草业科学的概念二、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任务与工作发展1、草业资源调查规划的目的任务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发展过程三、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指导原则四、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1、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的建立与发展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重本章重点、难点:理解草地、草地资源、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涵,明确草地调查与规划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c704f5da6c30c2259019ecf.png)
3、未将草原分类与草原分级明确区别
综合顺序分类法
任继周提出
气候—植物学分类法
主要代表
澳大利亚牟尔、哈荣敦日本沼田真
评价:指标明确,体系简括(气候和植被)各类型间关系明确(热带、温带)
2级指标无发生学的依据
农业经营分类法
主要代表
英国戴维斯、瓦斯敦法国海登和卡尔盖勒
评价
1、因英国(西欧)草地培育时期长,根据人类对草地经营程度分类,反应管理措施差异对草地的作用;
主要代表:
英国坦斯莱、T.C.E.威尔斯和D.A.威尔斯L.K .瓦德
评价1土地—植物分类法是英国传统方法
2基本分类指标土壤酸度
3次级指标为土壤特征或缺无
4三级指标为植物优势种或混合种
5仅适于地域狭小、气候单一区域
6土壤与植被对规划、利用、改良提供了一定基础
植物地形学分类法
主要代表
前苏联饲料研究所(拉明斯基,1940;查芩肯,1961;1987),
1986年,钱学森提出草业科学的理念,草业科学简称草学。
二、草地成因
草地成因学说
土地—植物—动物三位一体说
雨量地势成因说
王栋(1955)提出
◆“草原的形成主要原因大概由于雨量稀少,土壤贫瘠,地势高寒,生长季短促,温度冷热的变化剧烈等原因”。
◆要点:雨量多少与分布均匀与否
雨量250-500mm
地势是重要因子(温度)
位点因子:直接影响草地开发利用
◆生物因素:生物因子居于核心地位,是草地存在的基本依据;草—畜关系构成草地生产的特色,表现为草地生产能力有空间、时间和种间3种关系。
◆ 社会因素:赋予草原的农学意义,直接决定草地开发与利用的水平。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6ae23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3.png)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草地植物资源评价是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重要环节之一,对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物种特征和生长状况进行科学评价,从而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草地植物群落的评价方法、草地植物物种特征和生长状况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草地植物群落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逐株调查法、方格法和样方法等。
逐株调查法是在草地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样地,对每个样地内的草本植物逐株调查并记录其数量和物种信息。
方格法是通过在草地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方格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草本植物进行调查和统计。
样方法是在草地中设置若干个样点,通过对样点进行调查和研究,从而推断出整个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
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可以对草地植物群落进行综合评价,了解草地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和物种组成,为后续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植物物种特征的评价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评价和功能特征评价。
物种多样性评价是通过对草地中的植物物种进行调查和统计,确定草地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度分布等指标,从而评价草地的物种多样性程度。
功能特征评价是通过对草地植物的生理特性、形态特征和生态特征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草地植物的生长速度、营养状况、抗逆能力等功能特征,从而评价草地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通过这些评价指标,可以全面了解草地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功能特征,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生产力评价和植被盖度评价。
生产力评价是通过调查和统计草地中的植物产量和生物量,确定草地的生产能力和草地植物的生长状况。
植被盖度评价是通过调查和测量草地中植物的盖度和覆盖度,确定草地植物的覆盖程度和生长情况。
通过这些评价指标,可以了解草地植物的生长状况和草地的生产潜力,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草地植物资源评价是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特征和生长状况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草地植物资源的分布规律、组成特征和生态功能,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最新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实习心得体会
![最新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实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831adfdfad6195f302ba6ac.png)
最新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实习心得体会动荡不安刚刚度过了紧张的期末考试,又急忙的把我们的家从搬进了兰州,仓促的收拾了一下行李,我们草业科学全体同学来到了兰州大学庆阳试验站,一路上7个多半小时的时间感觉并不是很乏味,大家说说笑笑,期待着观测所的面貌,想象说着学长学姐们告诉我们的事,会不会也在我们身上发生……常生华老师和王先之老师,主要指导我们——草地资源调查与城市规划调查结果以及草地培育学,这两门课程的实习,为期四天。
每天早上,我们七点半吃过早饭后,八点半在教室可数,老师们会将一天的实习内容做一个详细讲解介绍,并且对可能出现发生的状况,都对我们做了简单的讲解,以至于到时候不会措手不及。
一早第一天一大早我们集合好队伍,下沟进行调查草地植被特征,这种野外实验大家都很喜欢,兴致很高,两个多公里的路程并不觉得很仍远,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让,顶着毒辣的烈日,背着重重的金属样接踵而至方框和样圆圈,走过农田,穿越村舍,沿着一条不足一尺的小路,来到了一个沟谷,分别在坡面和沟底的平地上做样方测定了草地山腰上植被的种类、高度、密度、冠幅等一些指标,并把植物剪下来装在剪下纸袋里回实验室测定生物量。
实验的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大家协作互助,很快完成了实验内容。
第二天我们走访了试验站附近的农户,分别进行调查了农户基本信息、农作物直接投入与产出、农户劳动力与机械使用紧急状况、家畜养殖投入与制成品等各方面几个方面,似乎简单的问卷调查,却难倒了不少人,一个究其原因是语言不通,在一个就是很多问题比较专业课程,农户不一定听得懂,这就可能需要一个技巧,如何把一个专业词语专精说的通俗易懂。
实习内容已经结束之后,做出我们整理实习得到的数据资料,撰写实习报告,利用测到的草地植被的测到形态指标密度、高度以及坡面来计算草地特征值及沟底和生物量植被的相似度以及植被群落演梯度,评估草地生产力并对草地的现状进行。
该次的实习很好的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或没有明白的问题,最主要的也常是我认识许多我以前经常看到而有不认识的植物,也培养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生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草地:是指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称。
草业:指把草业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变为经济优势的产业部门。
草业科学:指草业生产的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的升华、生产发展的指导及各方面的统称。
草业科学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发展简史: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建国之初,在王栋主持下,对内蒙古、甘肃草地做了调查,写出了《皇城滩和大马营草原调查报告》《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概况及主要牧草介绍》是我国最早的草原调查报告。
1955年,王栋出版《草原管理学》对草原调查作出了系统的阐述。
自70年代以后,草业资源迅猛发展,国家组织全国草地资源调查,基本搞清我国草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产草能力和载畜能力,制定了全国草地资源区划图。
1986年,钱学森提出草业科学的理念,草业科学简称草学。
二、草地成因草地成因学说土地—植物—动物三位一体说雨量地势成因说王栋(1955)提出◆“草原的形成主要原因大概由于雨量稀少,土壤贫瘠,地势高寒,生长季短促,温度冷热的变化剧烈等原因”。
◆要点:雨量多少和分布均匀和否雨量250-500mm地势是重要因子(温度)水分和热量对草原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大气、土地、生物和生产劳动因素说降水总量、季节性分配及其和热量的匹配决定植物生产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学说生物因素:生物因子居于核心地位▲生物因素草原学意义生物因子居于核心地位,推动草原生态系统发展的原动力草原学基本关系,草—畜关系草地生产的基本矛盾,草畜(时间、空间、种间)非生物因素◆作用:非生物因素构成草地的自然立地条件◆组成:○大气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大气流动、光、温度、水分、蒸发、O2、CO2等气象要素○土地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地形、土壤、位点社会因子包含草地所处社会的科技水平、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劳动力分布和素质等制约草地资源的发生和发展体现人—草关系▲社会因子草原学意义赋予草原的农学意义引起次生草地形成草原恢复草畜产品增值大气、土地、生物和生产劳动因素说,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因素学说◆非生物因素大气因素:水热地带性分布形成草地的地带性,和草地生产活动关系密切(生产能力-水热值、配置;生产季节;生产措施)。
土地因素:是草地立地条件,直接分配和供给植物光、热、水和养分。
位点因子:直接影响草地开发利用◆生物因素:生物因子居于核心地位,是草地存在的基本依据;草—畜关系构成草地生产的特色,表现为草地生产能力有空间、时间和种间3种关系。
◆社会因素:赋予草原的农学意义,直接决定草地开发和利用的水平。
三、草地分类六大分类方法中重要的是南北草调分类法和综合顺序分类法十八类草地类型中重要的是暖性草丛和低地草甸类纬向地带性径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一般规律)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垂直地带性(山体高度山脉走向和其位置坡向坡度)非地带性(沼泽草地低地草甸盐土荒漠)世界主要草地名称:斯太普(针茅):亚洲普列里: 北美萨王那:非洲维尔德:南非潘帕斯: 南美洲草地分类:是草地类型理论的具体实践。
分类实质: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根据对草地自然和经济特征、发生发展的认识角度和程度,从多元的因子中归纳抽象出一定的因子,作为分类的依据,建立分类系统和标准分类原则,任继周(1985)分类要素的完整性,包括分类的理论依据、体系结构、指标、命名原则(分类四要素)分类体系的周延性,任一草地、各类草地发生学联系分类体系内涵的综合性,唯物地综合各要素分类指标的相对稳定性同级指标的可比性(同质比较)特征指标的确限性分类指标作用不同等级上划分草地类型反映草地现象整体或局部的数量或质量特征对分类的科学性具决定意义▲基本单位:类、组、型、类:高级分类单位。
成因一致,类间草地自然、经济特性具质的区别组:中级分类单位。
类范围内,生态经济特性基本一致,组间生境和经济价值区别明显型:低级分类单位。
草地组范围内,生境更趋一致,植物种类组成、草地质量和产量更为接近的生产力分类级。
型间草地属性主要是量的差异二、草地分类方法➢植物群落分类法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桑普孙、霍莱切克美国斯托塔Stoddart和Smith 前苏联谢尼科夫、索恰娃中国王栋评价植物群落学分类是草业科学早期广泛使用的草地分类方法,起启蒙和先导作用;主要着眼于植物群落特征,各级指标及命名均如此;认为植物群落是草地最本质的特点;➢土地—植物学分类法主要代表:英国坦斯莱、T.C.E.威尔斯和D.A.威尔斯L.K .瓦德评价 1 土地—植物分类法是英国传统方法2 基本分类指标土壤酸度3 次级指标为土壤特征或缺无4 三级指标为植物优势种或混合种5 仅适于地域狭小、气候单一区域6 土壤和植被对规划、利用、改良提供了一定基础➢植物地形学分类法主要代表前苏联饲料研究所(拉明斯基,1940;查芩肯,1961;1987),中国贾慎修(1982);章祖同(1963);许鹏(1979,1985,1995)新西兰戴里(1974)植物地形学分类法评价:重视对草地生境的分类。
1 优点:包括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分类方法重视草地类的地带性有明确的分类原则,严谨的分类系统,有不同的级别2 不足:各级分类指标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表述上不够明确,从第一级到第四级各级的划分都涉及植物和包括地形、土壤、气候在内的生境条件。
如第一级类的分类特征包括了地带、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特征,但实质上是以地带、地形和植被为主要特征。
➢气候—植物学分类法主要代表澳大利亚牟尔、哈荣敦日本沼田真评价:指标明确,体系简括(气候和植被)各类型间关系明确(热带、温带)2级指标无发生学的依据➢农业经营分类法主要代表英国戴维斯、瓦斯敦法国海登和卡尔盖勒评价1、因英国(西欧)草地培育时期长,根据人类对草地经营程度分类,反应管理措施差异对草地的作用;2、未将地带性特征作分类指标,只适于版图小国家的草地分类和生产实践;3、未将草原分类和草原分级明确区别➢综合顺序分类法任继周提出分类单位:类组、类、亚类、型、亚型◇类:同一地带性农业生物气候◇亚类:土地特征◇型:植物▲类,基本单位类为基本单位的依据水分和热量是草原生态系统能流和物质转换的基础,影响草原结构、状态,草原类型更替基础;生物气候条件牧草和家畜立地条件最本质特征;类所依据生物气候条件,空间上基本呈地带性分布,类的确定利于区划;生物气候条件在草原发生学诸因素中,具较高稳定性根据地带性划分的类,较其它分类等级具最完整的内涵和独立特点由7热量级,6个湿润度级,以及一个草甸级和一个沼泽级,可形成56个草地类(见图类检索图)◆类命名,将热量和湿润度连缀,再加以地带性植被确定,如微温极干温带荒漠类类的检索图意义:◇检索图右半部7个热量级和2个非地带(草甸、沼泽)构成14类自上而下,具纬向地带性特点地带性坐标上确定非地带性类的位置➢中国南北草调草地分类法分类体系:类、亚类、组、型四级分类1.1 类的划分标准成因一致,水热为中心(气候、植被)●具一定地带性或反映大范围内生境条件的隐域特征●类间具质差异(自然、经济)类的划分原则●成因一致●范围大(地带和非地带)●类间差异(质)类的划分指标◆气候特征,从中国热量级基础出发分:1、温性(寒温、温带)2、暖温(带)3、热性(亚热、热带)、干热4、高寒(青藏高原、高山和亚高山局部热量)植被特征角度,从中国植被基础出发分10个◇地带性草地类(7个)草甸草原、干草原(典型)、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丛、灌草丛◇非地带性草地类(3个)草甸、沼泽、稀树灌草丛组的划分标准类和亚类下,以组成建群层片的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划分;组间具生境和经济价值差异;组的划分指标建群层片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型的划分标准组下,以主要层片(多个)的优势种相同,生境相似、利用方式一致划分型的划分原则1、草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有机结合,即生境相似、主要层优势种相同、利用方式一致3者结合;2、主要层片准确确定3、优势种正确鉴定型的划分指标主要层片的优势种相同;生境相似(中地形);利用方式一致,放牧、刈草、刈牧兼▲同型应为草群主要层片的优势种相同,中地形等生境条件相似,草地利用方式一致型命名:以主要层片优势种命名暖性草丛类形成条件:是在暖温性落叶阔叶林区域,山地丘陵的森林灌丛反复破环后形成的已经稳定的次生植被。
年降水量400-600mm。
另外,暖性草丛草地也可出现在亚热带地区山地的中山带以上。
分布: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冀中、晋东南山地,黄土高原中南部等地。
主要草地型:暖性草丛的建群种多为旱中生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混生有杂类草或蒿类植物,经常有少量乔、灌木散生其中。
①低山丘陵草丛中分布最广泛的是中禾草组,主要有由黄背茅、白羊草、毛秆野古草、荩草为建群种组成的不同草地型。
矮禾草组出现在疏林下或放牧过度地段,主要有结缕草。
半灌木组主要有以铁杆蒿为建群种组成的草地型。
②山地草丛,出现在低山丘陵草丛带以上的低中山带,也以中禾草、矮禾草两个组为主,其建群种和低山丘陵草丛相似。
产草量:干草产量每公顷约900-3000kg。
低地草甸类形成条件:是由地形条件导致的水分补给,包括河水泛滥、潜水、汇集的地表径流,超出于当地由气候决定的水分供应,形成局部土壤水分丰富的中生环境,而发育形成的草地。
分布:由于成因不是气候所决定,因此它们可以发生在温带、暖温带、热带和高寒地带,具有这种地形和水源的环境中。
这种隐域性草地不成地带性分布,但也多出现在范围较大的地区,呈条带状,片状分布。
主要草地型:这类草地主要是由喜温耐盐,并具有一定抗旱能力的中生、旱中生禾草、杂类草组成。
分类:根据着生地地形和水盐状况,划分为以下四个亚类。
①湿地草甸亚类(割草地)②低地盐化草甸亚类③滩涂盐生草甸亚类:④低地沼泽化草甸亚类例如:温性草甸草原类建群种:为中旱生或广旱生的多年生禾本科和部分杂类草植物。
高寒草甸草原类建群种:是在寒旱生禾草中出现有中旱生的杂类草层片。
紫花针茅和高山嵩草、杂类草组成的草地型,新疆银穗草和细叶嵩草、杂类草组成的草地型。
四、草地植物生态经济类群1、短生及类短生草本类群(一年生)定义:是在早春萌发后,春夏就结实成熟,生长期很短的一类植物。
2、一年生长营养期草本类群定义:是指无论在春季萌发,或者是前一年秋季萌发,但都经过夏季以后才能结实成熟,生长期较长的一年生植物,前一年秋季萌发的称为越年生或两年生植物。
1)短生、类短生草本:禾草(早雀麦)和苔草、杂类草(离子芥)早春萌发后,春夏结成实成熟,生长期很短的一类植物2)长营养期一年生草本:无论春萌或秋萌,均到夏委以后才能结成实;禾草(小畜喜食)狗尾草豆科草苜蓿杂类草一二年生蒿类黄花蒿(臭)非盐生一年生猪毛菜类沙蓬,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盐生一年生猪毛菜类盐角草0.5-6.5%含盐量3 、多年生禾草:(亚类)小丛禾草(密丛、疏丛、匍匐茎小禾草):30cm以下,富含蛋白,狗牙根;密丛中禾草:大针茅,羊茅属;疏丛和根茎中禾草:营养繁殖方式;高大粗糙禾草(密丛、根茎高禾草):芨芨草,盐碱滩——盐碱指示植物;4、多年生豆科草:(亚类)小丛豆科草中型细茎豆科草粗大豆科草5 、多年生莎草类草:小莎草类草本:苔草属,蒿草属---草皮深厚,耐牧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