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元教材及教法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及全体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及全体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a1bd44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5.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及全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麻雀》、《灰雀》和《我要的是葫芦》。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通过描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学生对于一些生僻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对于文中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雀、灰”等10个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朗读、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文中深层次含义的引导和启发。
3.学生朗读、感悟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运用情境教学法,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谈话、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句子含义。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和引导。
5.朗读感悟: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情感,培养语感。
6.实践拓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
8.布置作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精品资料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精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14a533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e.png)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第一组: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
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古诗词三首》,要求背诵、默写,了解诗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词”这种文学形式,是学生在教材中第一次接触,教师可以讲讲词与古诗的不同。
教材中选的《忆江南》是白居易同题词的其中一首,另外的两首可以让学生搜集,也可由老师告诉学生,但不作为学习要求。
选做题可在第一课时进行布置,第二课时课文上完后再进行交流。
《桂林山水》,作者采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的景融为一体的方法来描写桂林山水。
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要结合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和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去体会;还要学习“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写方法,发现排比句式的主要特点。
这是本组课文的一个训练点,在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中明确提了出来。
这里不必教给学生专门的术语,只要求学生了解和体会这些用法,比如,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的水真静啊,静得……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对身边一两处景物的描述中。
阅读链接中的短文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能从中感受到漓江江水的特点即可。
《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
学习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初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在阅读中还要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
《七月的天山》,在写法上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体现了一步一景的描写方法。
作者抓住七月的天山雪峰、飞溅的雪水、原始森林和天山深处的野花来展现天山的美,这些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8a597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01.png)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应用及比较。
本单元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单元共包括四个部分:认识百分数、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百分数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能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百分数时,可能会将其与分数、小数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百分数、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百分数的意义及其与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
2.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3.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百分数的意义。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应用实例等。
2.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应用题等。
3.实物:如商品标签、成绩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百分数实例,如商品标签、成绩单等,引导学生关注百分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确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填空、选择等练习,巩固对百分数的认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教材分析及单元备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教材分析及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e0886e2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a.png)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教材分析
及单元备课
第5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故事中的道理”这个专题,选择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这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生字的同时,可以更好感悟生活的哲理,懂得认识事物要谦虚谨慎,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道理。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商量”;“语文园地五”,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五个栏目组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号、当”。
2.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3.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用想象、质疑、比较、讨论、评价等研究方式,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主动读故事的兴趣。
4.领悟故事蕴含的哲理,懂得认识事物要谦虚谨慎,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道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让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感悟语言,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读故事的兴趣,使他们乐读故事,会读故事。
3.利用情境说话、角色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事理,培养学生看问题、想问题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深入体验;引导学生用质疑和讨论的方法,学会评价;引导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生活。
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研究向课外阅读延伸,研究更多生动有趣的故事。
五、单元课时划分:
12《坐井观天》2课时
13《寒号鸟》2课时
14《我要的是葫芦》2课时。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单元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单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2e58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7.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单元分析
目标
本文档旨在对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的各个单元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内容。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认识语文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意识。
第二单元:认识拼音
该单元重点教授了汉字拼音的基本规则和发音方法,培养学生正确拼读和书写汉字的能力。
第三单元:认识汉字
该单元介绍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汉字的形态和含义。
第四单元:认识词语
该单元教授了常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词汇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第五单元:认识句子
该单元重点讲解了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法规则,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构成和意义。
第六单元:认识段落
该单元介绍了段落的组成和结构,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第七单元:认识文章
该单元教授了文章的基本要素和写作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目的和内容。
第八单元:课文阅读
该单元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线,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九单元:诗歌欣赏
该单元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十单元:成语故事
该单元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结论
通过对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各个单元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材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各个单元的特点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材单元分析(全册)
![部编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材单元分析(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31030d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0.png)
部编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材单元分析(全册)第一单元:问候与介绍教学目标1. 能够用英语进行基本的问候和自我介绍。
2. 能够听懂并运用基本的交际用语进行日常交流。
教学内容1. 问候语:Hello,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bye.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学习问候和介绍。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问候和介绍,增强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第二单元:数字与颜色教学目标1. 能够用英语准确地表达数字和颜色。
2. 能够听懂并运用数字和颜色进行简单的描述。
教学内容1. 数字:0-10的读写,以及简单的加减法。
2. 颜色:red, yellow, blue, green, white, black, purple, orange, pink, gray.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和颜色。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字和颜色相关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单元:家庭成员教学目标1. 能够用英语准确地表达家庭成员。
2. 能够听懂并运用家庭成员进行简单的描述。
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词汇:mother, father, sister, brother, grandmother, grandfather, cousin, aunt, uncle.2. 家庭成员句子:This is mymother/father/sister/brother/grandmother/grandfather/cousin/aunt/uncle.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学习家庭成员。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介绍家庭成员,增强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第四单元:食物与饮料教学目标1. 能够用英语准确地表达食物和饮料。
2. 能够听懂并运用食物和饮料进行简单的描述。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及各单元教学分析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及各单元教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a2d79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0.png)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及各
单元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是一本重要的研究资料,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了不同主题和文体的文章,涵盖了诗歌、散文和小说等。
对于每个单元的教材,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分析:
单元一:xxx
教材内容主要围绕xxx展开。
学生将研究xxx的知识和技能,如阅读理解、词汇掌握等。
此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xxx。
单元二:xxx
教材内容主要涵盖了xxx。
通过研究此单元,学生将提升xxx 的能力,如语言表达、情感理解等。
单元三:xxx
教材内容集中在xxx方面。
学生将研究xxx的知识和技能,如
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
此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xxx能力。
(继续对每个单元进行分析)
2. 各单元教学分析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 针对每个主题或文体的文章,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和
解读。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
表达能力。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阅读兴趣。
- 融入语言游戏和练,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反馈,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研究水平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以上是对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及各单元教学分析的概述,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该教材并进行相关的教学计划和安排。
五年级下册语文1—5单元教材分析_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1—5单元教材分析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7d26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9.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1—5单元教材分析_教案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语文1—5单元教材分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案以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1—5单元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指导。
1.教材内容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1—5单元包括《大自然的声音》、《书信》、《いくつ》、《石榴》和《雨巷》五个单元。
其中,每个单元均包括若干篇课文和配套的语文知识点。
2.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声音、书信、数字词语、植物石榴和雨巷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识字和书写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流利朗读。
(2)掌握课文中的语法、词汇和句型结构。
(3)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语言表达和书写。
(4)能主动思考、对比和总结,提高学习和思维能力。
(5)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识字和书写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1)第一单元《大自然的声音》1)通过观察自然环境中的声音,并运用感官表达感受。
2)学习课文《嗒、嗒、嗒》和《飞机的声音》。
3)讨论不同声音的特点和来源。
4)学习词语:声音、大自然、声波等。
(2)第二单元《书信》1)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作要点。
2)学习课文《信》和《回信》。
3)了解书信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4)讨论书信与其他文字形式的区别。
(3)第三单元《いくつ》1)学习课文《说数字》和《数一数》。
2)学习数字词语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3)通过游戏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字识别和数数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分析及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分析及全部备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4bf54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3.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分析及全部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材内容包含了3篇课文:《麻雀》、《灰雀》、《父亲、树林和鸟》。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通过讲述不同的人物与动物之间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大意。
但是,对于一些细节的把握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还不够丰富。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爱心,懂得关爱他人和保护动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细节的把握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以及如何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写作指导法:通过分析优秀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听力训练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素材:准备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有所依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段阅读,理解课文大意。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分析及全一册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分析及全一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67395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c.png)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分析及全一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从实际出发,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单元:1.分数乘除法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4.方程与比例5.数学广角各单元内容相互联系,既有独立性,又有综合性。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运算规则的理解仍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百分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方程与比例等基本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单元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技能;2.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空间图形的认识与计算、统计与概率的方法、方程与比例的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展示数学知识;2.教学素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3.学具:为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如计算器、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社会服务》教材分析及全部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社会服务》教材分析及全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5c2f2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7.png)
小学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社会服务》教材分析及全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社会服务》教材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的意义,学会在社会服务中与人沟通、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活动设计、社会服务活动实践、反思与总结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在社会服务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基本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的意义,认识到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社会服务中的沟通、合作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4.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设计社会服务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沟通、合作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社会服务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社会服务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升自身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在社会服务活动后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社会服务活动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社会服务活动的方案,确保活动的安全性。
3.准备评分标准,以便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在社会服务中如何与人沟通、合作,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社会服务活动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沟通、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所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所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a1875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3.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所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主要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体验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量观念,他们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及应用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和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和实际应用,增强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4.激励评价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提高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商品的计量单位。
2.呈现(10分钟)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大小。
如:1千克等于1000克,1克等于0.001千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千克和克的换算练习。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https://img.taocdn.com/s3/m/2450bc4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8.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小英雄雨来》、《尊严》和《乌鸦喝水》。
本单元的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生能写简单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文章有较高的兴趣。
但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字词、复杂句子和表达方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分析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分析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6c3f0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f.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内容包括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利用数对解决问题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坐标系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在实际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和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坐标纸等。
2.学具准备:学生坐标纸、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比赛找位置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坐标纸,实际操作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利用互动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巩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利用分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位置、迷路找家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e23d5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c.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方程这种抽象的概念还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也比较大,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案。
2.练习题和答案。
3.教学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和材料,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买卖情境,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教案,向学生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让学生了解方程的解法有哪些,如何选择合适的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方程让学生解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方程并解方程。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和答案,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a34c3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4.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探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单元包括《太阳》、《月球》、《地球》、《宇宙》、《生物与环境》、《能源》6篇文章,既有科学知识的学习,也有科学探究的方法指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愿意主动探究问题。
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参差不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月球、地球、宇宙、生物与环境、能源的相关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章中的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难点:理解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科学实验器材,如望远镜、地球仪等。
2.准备课件,包括文章内容、科学知识讲解、实验演示等。
3.准备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阳、月球、地球、宇宙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了解文章主题。
3.操练(10分钟)针对文章中的科学知识,进行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如:太阳是什么?月球是什么?地球是什么?等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问题清单。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4356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d.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依赖于文字的描述,对于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我们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用画图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初步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画图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把问题转化为画图的形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画图策略的作用。
2.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学校图书馆有20本书,已经借出去10本,还剩下多少本书?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总结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合作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8f613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a.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内容共有3课时,分别是比的概念、求比值和比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对比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求比值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需要将已知的除法知识与比的知识相结合,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求比值的方法的掌握。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概念和应用。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相关实际问题素材。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求一个比的比值,并进行实际操作。
4.巩固(10分钟)讲解比值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值与除法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一. 教学情境分析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研究与教法建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研究与教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33dfe7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7.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研究与教法建议一、教材内容概述第七单元的教材主要包括《牛犊》、《木头人儿》、《过河》等课文,涵盖了生活中的日常场景和道德教育主题。
通过这些课文,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常见的物品和动物,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二、教材分析与评价1.优点:–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语言简单易懂,适合四年级学生接受。
–融入了一些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学生的文化传承。
2.不足之处:–部分课文情节简单,缺乏深度和挑战性。
–部分课文缺乏现代元素,需要更多更新的内容吸引学生。
三、教学建议1.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教学方法:–结合课文内容,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设置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3.教学重点:–着重培养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的理解能力。
–强化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课堂实施1.教学准备:–提前准备好教材课本、教学辅助资料和多媒体设备等。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和任务。
–准备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2.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问答、讨论、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扩展课文内容,促进全面发展。
五、课后总结1.复习巩固:–帮助学生及时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定期进行小测验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激励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认可和激励,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的研究与教法建议,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材及教法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四、单元教材写法特点
1、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角度描写人物、叙述故事,细致的表情达意;
3、语言的准确简练富于逻辑性,遣词造句的精妙。
4、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五、单元学法指导及文章感悟
1、基本感悟: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诵读体味感悟:针对文章语感强烈、情感丰富的预断,进行多层次的朗读,再读中悟情悟理,读悟结合;
第二单元教材及教法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
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
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与“品德与社会”“艺术”学科内容或学科老师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加强教学内容整合。
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有机整合起来,统筹设计教学过程。
比如,课前搜集民俗的材料,兼顾4篇课文的不同方面;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制作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3.对于课文中涉及宗教、建筑艺术、戏剧艺术等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
第三单元教材及教法
1、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2、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
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3、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本组课文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4本组教学时间可安排12~14课时,两篇精读课文可安排4~5课时;略读课文可安排2~3课时;“口语交际”可安排1课时,“习作”可安排3课时(包括讲评),“回顾与拓展”中“交流平台”与“日积月累”合用1课时,“课外
阅读”的1课时可以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交流阅读革命题材小说后的感想。
第四单元教材及教法
1、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泰戈尔、契诃夫……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2、“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
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3、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组教材的编排方式与众不同,特别是梗概加精彩片段应该如何教学,估计是教学的难点。
因此,教学本组教材,应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4、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第五单元教材及教法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科学精神”这一专题编写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赞美了居里夫人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
《千年梦缘在今朝》重点了“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赞扬了中国汉姆古田任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我最好的老师》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独立精神。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学生学习的国内外名人名著;
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
五、课时安排: 11——13课时
第六单元教材及教法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
主体是“活动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可以激起学生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作中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二、单元教学目标
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作中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在写作中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五、课时安排: 10——1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