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增幅测算方法
工资增幅测算方法
工资增幅测算方法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工资增幅测算方法:1.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工资数据和其他相关因素,如就业市场的状况、行业发展趋势、通货膨胀率等。
可以从行业报告、官方统计数据、企业调查等渠道获取这些数据。
2.确定基准年度: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准年度作为测算的起点,通常是最近的一年或者历史数据中的其中一年。
3.计算增幅比例:以基准年度的工资为基准,计算后续年度的工资增幅比例。
增幅比例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或者行业趋势进行估算。
计算公式如下:增幅比例=(后续年度工资-基准年度工资)/基准年度工资4.考虑个人能力和职业发展:在计算增幅比例时,还可以考虑个人能力和职业发展。
通过评估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速度和晋升机会,适当调整增幅比例。
例如,对于有较高晋升潜力的员工,可以适当提高增幅比例。
5.考虑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上涨程度的指标,在计算工资增幅时,需要考虑通货膨胀对工资的影响。
可以将通货膨胀率与工资增幅比例相结合,进行综合测算。
例如,工资增幅比例为5%,通货膨胀率为2%,那么实际的工资增幅为5%-2%=3%。
6.校正测算结果:在计算增幅比例和考虑其他因素后,得到的测算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因此,需要进行校正,将测算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偏差进行修正。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工资增幅的测算,如趋势分析、回归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测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工资增幅测算方法只是一种预测手段,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工资增长的具体数值。
实际工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情况、行业竞争、公司业绩、个人能力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多种信息和判断,进行综合考量。
工资测算方法
工资测算的基本方法由于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因素很多,而且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因此,工会在每年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中,必须根据本企业年度生产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角度,根据现有的数据资料,采取多种工资测算方法,进行几个方案比较,以达到相对最好效果。
现介绍几种工资测算方法,在测算工资集体协商目标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
1、工资指导线参照法即在确定工资集体协商目标时,根据本企业年度生产经营情况,按照本地区政府发布的本年度工资指导线的预警线(上线)、基准线或下线标准,提出调整工资要求。
2、物价指数参照法即在政府发布的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的情况下,为保证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不下降,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相应提高,在确定工资集体协商目标时,可对照当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情况,提出调整工资的目标要求。
一般在当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物价指数上涨比较大的年度,工会在协商工资目标时,可以重点采用此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职工工资增长数必须高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劳动分配率法即在确定基期(一般以上年度或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年度为准)标准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新增增加值的多少和基期劳动分配率指标,对当期工资集体协商目标进行测算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企业当期工资集体协商目标=企业新增增加值×基期劳动分配率基期工资总额×100%(按《简明读本》170页格式)例如:某企业2003年度新增增加值100万元,本企业上年劳动分配率为10%,基期工资总额为150万元,本企业当期工资增长目标计算为1000000元×10% 1500000×100%=6.7%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企业的人工成本相对指标应保持稳定,劳动分配率基本不变。
这种工资测算方法适用于企业虽当年利润增幅不大但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等有增长的企业。
4、劳动效率系数法是以一定的系数测算职工劳动生产率提高中活劳动创造价值所占比例,从而测算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数的方法。
餐饮工资算法的计算公式
餐饮工资算法的计算公式合理确定餐饮行业工资的计算公式本年度餐饮业工资最低标准=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10%×招工难度系数×工资差距系数。
餐饮工资增长幅度=当地餐饮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工资差距系数×调整系数。
餐饮工资增长幅度=工资实际增幅定量预测值×当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目标预测值×调整系数。
代表性岗位工资涨幅=餐饮业工资增长幅度×岗位相对稀缺系数。
四种计算公式的解读方法一:当地餐饮业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法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当地餐饮业招工难度以及当地餐饮业工资相对水平确定当地餐饮业最低工资标准,简称为“最低工资标准法”。
用公式表示为:本年度餐饮业工资最低标准=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10%×招工难度系数×工资差距系数。
其中,招工难度系数反映餐饮行业劳动力供求因素对工资的影响。
当地餐饮业招工难度高于其他行业时,招工难度系数可以在1~1.2之间取值,反之则在0.8~1之间取值。
工资差距系数反映当地餐饮业工资与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差距与全国总体情况的比较结果,当地餐饮业工资相对水平明显高于全国总体情况的,应适当放缓工资增长,工资差距系数小于1;当地餐饮业工资相对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总体情况的,应适当加快工资增长幅度,工资差距系数大于1。
按2021数据计算,餐饮工资相对水平明显较低的贵州省工资差距系数为1.04;上海为0.98,青海为0.96,黑龙江为0.82,其余均为1。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上述公式中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按照按截至开展协商前12个月内当地政府公布的本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确定。
但如果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连续12个月以上未作调整的,可以在上期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用一定方法进行修正。
修正幅度可以参照当地政府公布的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或餐饮业平均工资增幅以及周边地区最低工资上调幅度等因素来确定。
国有企业薪资增幅方案
国有企业薪资增幅方案国有企业薪资增幅方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国有企业薪资增长缓慢、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吸引人才和提高效益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为了改善国有企业的薪资增长问题,我提出以下方案:一、制定薪资政策国有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薪资政策,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
同时,应将薪资政策公开透明,让员工了解自己的薪资构成和计算方式。
此外,薪资政策应当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有效激励员工提高业绩。
二、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国有企业应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以量化的方式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通过绩效考核,将高绩效的员工与低绩效的员工区分开来,从而为高绩效员工提供更高的薪资增幅。
这不仅能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三、完善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晋升机制、培训机制、奖励机制等。
通过晋升机制,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员工的薪资水平。
同时,建立培训机制,提供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进而获得更高的薪资。
此外,通过奖励机制,将优秀员工能力与业绩结合起来,给予额外的报酬,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加强沟通与参与国有企业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参与,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工作意见征集等活动,关注员工的意见和诉求。
企业可以定期组织企业文化活动、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同时,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决策过程,提供员工参与企业发展的机会,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薪资增幅方案包括制定薪资政策、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加强沟通与参与。
这些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这也需要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环境。
只有通过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国有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更好的业绩和竞争优势。
工资增幅测算方法
工资增幅测算方法工资增幅测算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和分析,来预测或测算出工资的增长幅度。
对于个人来说,工资增幅测算方法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当前的工资水平,并进行职业规划和薪酬谈判。
对于企业来说,工资增幅测算方法可以帮助他们评估员工的薪酬结构,制定薪资政策,并提供有关员工薪资调整的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工资增幅测算方法:1.基础工资测算法:这种方法最基础和直接,是通过对员工当前的工资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工资的增长幅度。
例如,可以计算本年度与上一年度工资的增长百分比,并得出工资增幅。
2.平均工资增幅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同行业、同岗位或同等级的员工的薪资进行调查或研究,得出平均工资增幅率,然后将该增幅率应用到个人的工资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个人希望了解自己薪酬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并对未来的工资进行预估。
3.绩效指标测算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来测算工资的增幅。
一般来说,绩效越优秀,工资增幅越高。
绩效评估可以包括多个方面,如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责任心等。
根据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可以设定不同的工资增幅百分比。
4.薪酬调研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市场上同等岗位或同等级的员工薪酬进行调研,了解市场行情,从而确定工资增幅。
根据薪酬调研的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薪酬结构和增幅标准,以使员工的薪酬水平能够与市场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5.成本控制法:对于企业来说,工资增幅测算方法还需要考虑成本控制的因素。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人力成本进行分析,确定可承受的工资增幅范围。
在制定工资增幅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实力、市场情况和竞争压力等因素。
总结:工资增幅测算方法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工资水平,并进行职业规划。
对于企业来说,工资增幅测算方法可以帮助他们评估员工的薪酬结构,制定薪资政策。
在选择和应用工资增幅测算方法时,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市场情况、员工绩效和企业财务等多个因素,以制定合理和可行的工资增幅策略。
2024年涨工资的计算公式
2024年涨工资的计算公式由于没有关于2024年涨工资计算相关的具体信息,如涨工资的依据(是基于百分比、绩效评定、物价指数还是其他因素),所以我只能给一个比较通用的基于百分比涨工资的计算公式示例学习资料。
一、基于百分比的涨工资计算。
1. 基本公式。
- 假设原来的工资为A,涨工资的百分比为r(r以小数形式表示,例如涨薪5%,则r = 0.05)。
- 涨后的工资B=A×(1 + r)。
- 例如:原来工资A = 5000元,涨薪百分比r=0.08(即8%)。
- 那么涨后的工资B = 5000×(1 + 0.08)=5000×1.08 = 5400元。
2. 计算涨薪幅度。
- 如果已知原来工资A和涨后的工资B,想要计算涨薪幅度r。
- 公式为r=(B - A)/(A)。
- 例如:原来工资A = 4000元,涨后的工资B = 4320元。
- 则涨薪幅度r=(4320 - 4000)/(4000)=(320)/(4000)=0.08,即涨薪8%。
3. 多次涨薪计算。
- 如果有多次涨薪情况,例如先涨薪一次,百分比为r_1,然后再涨薪一次,百分比为r_2。
- 原来工资为A,第一次涨薪后的工资A_1 = A×(1 + r_1)。
- 第二次涨薪是在A_1的基础上,所以最终工资B = A_1×(1 + r_2)=A×(1 + r_1)×(1 + r_2)。
- 例如:原来工资A = 3000元,第一次涨薪r_1 = 0.1(10%),第二次涨薪r_2=0.05(5%)。
- 第一次涨薪后A_1 = 3000×(1 + 0.1)=3000×1.1 = 3300元。
- 最终工资B = 3300×(1 + 0.05)=3300×1.05 = 3465元。
- 也可以直接用公式B = A×(1 + r_1)×(1 + r_2)=3000×(1 + 0.1)×(1 +0.05)=3000×1.1×1.05 = 3465元。
人社部2014年工资调整方案最新2014工资调整方案解读(样例5)
人社部2014年工资调整方案最新2014工资调整方案解读(样例5)第一篇:人社部2014年工资调整方案最新2014工资调整方案解读人社部2014年工资调整方案最新2014工资调整方案解读【人社部2014年工资调整方案最新2014工资调整方案解读】最新2014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上海白领平均月薪最高北上广深仍是求职热门地。
据调查,中国各城市薪酬水平总体仍然呈现东部领先的趋势,中部城市的薪酬水平呈现渐趋落后于西部重点城市,如重庆、成都、昆明等态势。
从各城市的薪酬水平来看,上海以7214元的月薪高居中国各城市薪酬排行榜榜首,超出位居第二位的北京(6947元)约300元,深圳以6819元的月薪位居第三位。
其后均为东部沿海城市,如宁波、杭州、苏州等,均位于长三角经济圈辐射范围内。
广州以5694元仅居第六位,低于深圳1000余元。
太原、石家庄、哈尔滨位居榜单最末位。
10省份公布2014年工资指导线北京市人社局近日发布了该市201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确定今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一般水平(即基准线)为12%,最高水平(即上线或预警线)为16%,最低水平(即下线)为4.5%。
据悉,企业工资指导线由基准线、上线(又称为预警线)和下线构成。
它是政府根据当年经济发展调控目标,向企业发布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的建议,其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但可作为企业与职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以及企业自身合理确定工资增长水平的参考依据。
(2014全国平均工资表)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7日,全国共有北京、天津、湖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新疆、四川、辽宁等共10个省(区、市)发布了2014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
在这14个地区中,河南和新疆的基准线最高,均为15%;湖北的基准线最低,为10%。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记者李金磊)北京近日公布了201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7日,今年全国已有10个省(区、市)发布了2014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其中,河南和新疆的基准线最高,均为15%。
工资总额预算计算方法常见
工资总额预算计算方法常见工资预算管理是国家与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工资总额预算有哪些常见的计算方法?下面让店铺来告诉大家工资总额预算计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工资总额预算计算方法1. 选择20个左右的关键岗位;2. 选择6—7个评估要素;(要素太多容易造成分数太接近)3. 做打分量表;4. 成立评估小组进行岗位测评;5. 把得出来的分数与市场价格做“回归拟合”,(R平方要大于或等于0.8,如果小于0.8那么就要返回第2步,直到数值达到要求为止);6. 把最小分与最大分分成若干段(也就是有了若干个工资级别);然后做出职级图,横坐标为职务,竖坐标为级别;7. 计算出各级工资的中点值,中点值=落在该级内岗位的实际工资的平均值、落在该级内岗位的市场价格的平均值;计算方法:岗位工资相加/岗位人数=每级中点;8. 得出的结果肯定是锯齿状的,要做光滑化处理;方法是:在Excel中设计处理(简略)9. 调整级差;公式为:本级的终点-下级的终点/下级的终点=?%,就是级差。
10. 领先滞后调整:市场的薪金水平正常是按照7%递增的,如果企业战略需要,就可以提前量设计;11. 设计级幅度;公式为:(本级最大值-本级最小值)/本级最小值,也就是本级内 (大-小)/小。
高端的人才要留住,所以级幅就大一些,低端的就小一些;对于不可替代的岗位,如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允许使用2-3个级别,对中层管理人员可以采取岗位职务不变,但是加薪水做法(也就是可以把管理人员分成1、2、3、4级经理等办法,技术人员也可以分为1、2、3级别);一般高级幅度在45%--60%,中层岗位幅度在35%--45%,低端岗位在25%——35%;12. 求出各级别的最大、最小值(步骤忽略)13. 求重叠度;如果没有重叠度的话,就造成低一级的干的再好也不如上一级干的不好的,重叠度应该在5%--50%之间。
公式为:(X大-Y小)/(Y大-Y小)=?%,这个数应该小于%)%。
如何进行有效的员工薪酬福利测算
如何进行有效的员工薪酬福利测算员工薪酬福利测算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准确地进行测算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员工薪酬福利测算。
一、确定薪酬福利测算的目标在进行员工薪酬福利测算之前,首先要明确测算的目标。
这可以根据公司的经营策略和目标来确定,例如提高员工绩效、吸引和留住人才等。
明确目标有助于我们在后续的测算中明确指标和侧重点。
二、收集员工基本信息在进行薪酬福利测算之前,需要收集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员工的薪酬数据、工作经验、教育背景、绩效评估结果等。
这可以通过员工档案、薪酬系统和绩效考核结果等渠道获得。
三、确定薪酬测算的指标和权重根据目标和收集到的员工基本信息,我们需要确定薪酬测算的指标和权重。
常见的指标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津贴、福利等。
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可以为不同的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以反映公司对不同指标的重视程度。
四、建立薪酬测算模型为了进行有效的测算,可以使用薪酬测算模型。
薪酬测算模型可以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包括考核指标、权重、薪酬计算公式等。
在建立模型时,需要确保模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后续的数据输入和计算。
五、收集相关数据为了进行薪酬福利测算,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包括员工的薪酬数据、绩效评估结果、市场薪酬数据等。
收集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可以通过薪酬系统、调研报告等方式获取。
六、进行薪酬福利测算根据建立的薪酬测算模型和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进行薪酬福利测算。
通过输入员工的相关信息和指标数据,应用模型进行计算,得出每个员工的薪酬福利测算结果。
七、分析测算结果薪酬福利测算完成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比较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分析原因,并对薪酬福利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
同时,还可以将测算结果与市场薪酬数据进行比较,以确保薪酬的合理性和竞争力。
八、制定薪酬调整方案根据薪酬福利测算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制定薪酬调整方案。
年度调薪与年终奖金计算方式
年度调薪和年终奖金是企业用来激励员工和激发工作动力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员工实现劳动价值的增值。
不同企业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式,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计算方式。
1.年度调薪计算方式年度调薪是指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以及市场行情等因素,对员工的基本工资进行调整。
常见的计算方式有以下几种:1.1个人绩效调薪个人绩效调薪是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贡献来确定的,一般会有评定指标和评估体系。
评估指标包括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效率、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
根据员工在各项指标上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加薪幅度。
1.2岗位晋升调薪当员工从一个职位晋升到另一个更高职位时,通常会伴随着薪资的增加。
晋升调薪金额一般是根据公司的规定或者岗位薪资结构决定的,也可能是通过谈判和协商达成一致。
1.3行业薪资调研调薪有些公司会定期对行业内相关岗位的薪酬情况进行调研并进行薪资调整,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调研结果通常包括该岗位的平均薪资水平、行业薪资下限和上限等,并根据员工的工作经验、能力和绩效进行相应的调整。
1.4通胀调薪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价会上涨,通胀率会增加,企业通常会根据国家的薪酬水平指导和通胀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员工的实际薪酬保持相对稳定。
年终奖金是指在年末,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公司的利润情况,向员工发放的一笔额外奖金。
常见的计算方式有以下几种:2.1整体利润奖金整体利润奖金是根据公司整体业绩来决定的,通常是按照公司的销售额、利润增长率或其他综合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决定。
员工的奖金金额通常与其绩效有关。
2.2部门或团队绩效奖金部门或团队绩效奖金是根据员工所在部门或团队的工作表现来决定的。
例如,销售团队的奖金可能是根据其达成的销售目标来分配的,而研发团队的奖金可能是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技术成果来分配的。
2.3个人绩效奖金个人绩效奖金是根据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和贡献来分配的。
一般是通过绩效评定指标和评估体系来确定,根据员工在各项指标上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金。
2.4薪资比例奖金薪资比例奖金是指根据员工的薪资水平和绩效等级,按照一定比例来确定奖金金额。
工资总额预算制管理办法
H—本企业历史人工成本状况调整系数 F—本企业当年预测人工成本状况调整 系数
预算制管理办法的具体操作
H = 40% ╳ H1 + 60% ╳ H2
H 1=
本行业地方国有上年职工平均工资 本企业上年职工平均工资
H2=
本行业地方国有上年劳动分配率
本企业上年劳动分配率
预算制管理办法的具体操作
F为本企业当年预测人工成本状况调 整系数 F=
第二部分
预算制管理办法的内容
预算制管理办法的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总则 预算管理指标 预算管理程序 预算执行结果管理机制 附则
预算制管理办法的内容 第一章 总则
规定预算制办法制定的目的、 适用范围,审核及管理部门,试行 期限等。
预算制管理办法的内容
第二章 预算管理指标
规定了预算指标及指标值的具 体确定方法
预算制管理办法的具体操作
工资的增幅 挂钩浮动比例= 效益的增幅 (扣除房补后的增幅) 挂钩效益基数——原则上是上年实际完成数, 或业绩考核指标 工资总额基数——原则上是上年实发工资总额数
预算制管理办法的具体操作
举例:某一制造企业,有关数据如下,综 合调节系数为1.2。 第一步:计算K企业=12.21
预算制管理办法的特点
六、保持与现行税制和相关政策的衔 接。考虑到国家税收体制改革,考虑到国 资委开局之年,考虑到多个综合部门的支 持,考虑到国有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尚待提 高,内部管理制度尚待健全,预算制试点 办法是现行税收体制下的工资分配决定机 制的改良,沿用了工效挂钩批复形式,便 于相关政策衔接和与有关部门合作顺利对 接。
预算制管理办法的特点
七、简化管理,强化约束。预算制试 点办法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的需要科 学合理地编制预算,由国资委审核后, 交由企业董事会批准实施,简化管理环 节;通过预算方案执行结果的刚性约束 以及对劳资部门负责人建立的技能考核 体系和诚信制度,并与企业经营者业绩 挂钩,强化对工资总量调控的约束。
调薪基本工资调整计算公式
调薪基本工资调整计算公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企业的员工薪酬水平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调薪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员工的福利待遇,也关乎到企业的稳定发展。
在进行调薪时,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调整后的基本工资水平,而基本工资调整计算公式就成为了关键。
基本工资调整计算公式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对员工的基本工资进行调整的具体计算方法。
这个公式通常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执行。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基本工资调整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
首先,基本工资调整计算公式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根据国家相关的劳动法和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员工的基本工资水平,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2. 企业的经济实力。
企业的经济实力是决定员工基本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企业的经济状况良好,可以适当提高员工的基本工资水平;如果企业的经济状况较差,需要谨慎调整员工的基本工资水平。
3. 员工的工作表现。
员工的工作表现是决定其薪酬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员工的工作表现良好,可以适当提高其基本工资水平;如果员工的工作表现一般,需要谨慎调整其基本工资水平。
基本工资调整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基本工资的调整幅度。
基本工资的调整幅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员工基本工资的调整幅度。
通常情况下,基本工资的调整幅度应该考虑到通货膨胀率和企业的经济实力,以保障员工的实际收入水平。
2. 调整后的基本工资水平。
调整后的基本工资水平是指员工在调薪后的基本工资水平。
通常情况下,调整后的基本工资水平应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经济实力。
3. 调薪的时间节点。
调薪的时间节点是指在什么时间点对员工的基本工资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调薪的时间节点应该与企业的年度绩效考核和薪酬调整计划相结合,以保障员工的薪酬水平能够得到合理的调整。
企业工资指导线政策解读
企业⼯资指导线政策解读对于企业⼯资指导线政策解读的内容,最近很多⼈很困惑,⼀直在咨询⼩编,今天店铺⼩编针对该问题,梳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您答疑解惑。
1、⼯资指导线制定的政策依据是什么答:⼯资指导线制定的政策依据主要是《劳动部关于印发<试点地区⼯资指导线制度试⾏办法>的通知和《江西省企业⼯资指导线制度试⾏办法。
2、⼯资指导线包括哪些内容答:⼯资指导线包括本年度企业⼯资⽔平增长基准线、上线、下线。
基准线是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要求实现的企业货币⼯资⽔平平均增长幅度;上线是企业货币⼯资⽔平增长的最⾼幅度;下线是企业货币⼯资⽔平增长的最低幅度。
今年,我省发布的企业⼯资指导线基准线为13%,上线为17%,下线为6%。
3、企业如何确定⼯资指导线的运⾏区间答:企业应根据经济效益情况,依法⾃主确定运⾏区间:(1)经济效益较好、⼯资利税率、劳动⽣产率⾼于或与同⾏业平均⽔平相当的企业,⼯资增长在基准线和上线区间幅度内运⾏。
其中,⼯资⽔平偏⾼、⼯资增长过快的垄断性⾏业和企业,⼯资增长要从严控制。
(2)平均⼯资⽔平较低、经济效益⼀般或政策性亏损的企业,⼯资增长可在下线和基准线区间幅度内运⾏。
(3)经济效益差、⼈⼯成本⽔平⾼以及⾮政策性亏损的企业,⼯资增长可在下线幅度内运⾏。
4、⼯资指导线的测算办法是什么答:⼯资指导线⽔平的制定以本地区年度经济增长率、社会劳动⽣产率、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主要依据,并综合考虑城镇就业状况、劳动⼒市场价格、⼈⼯成本⽔平和对外贸易状况等相关因素。
主要测算办法有回归分析法和“四分位”法。
5、⼯资指导线的主要作⽤是什么答:⼯资指导线的作⽤主要表现在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职⼯⼯资、为企业开展⼯资集体协商提供依据、国有企业⼯资总额监管等⽅⾯。
6、对国有企业落实⼯资指导线有什么具体要求答:国有企业应按有关政策规定,在核定的⼯资总额内确定⼯资增长幅度和分配⽔平。
各级⼯资监管部门在核定国有企业⼯资总额时,对职⼯⼯资过低的⼀些⾏业企业,可以按照⼯资指导线的上线核定企业⼯资总额和职⼯平均⼯资增长幅度;对在岗职⼯⼯资⽔平相当于所在设区市在岗职⼯平均⼯资2倍以上3倍以内的企业,⼯资总额和职⼯平均⼯资增长幅度原则上不得超过⼯资指导线的基准线;对达到3倍以上的企业,原则上应按下线控制其⼯资增长。
年终员工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年终员工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年终员工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可以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制定,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方案:
1. 设定绩效等级: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将员工分为不同的等级,如A、B、C等级。
2. 确定工资增幅:根据绩效等级设定员工的工资增幅,通常来说,A等级的员工可以获得较高的工资增幅,B等级的员工获得适中的工资增幅,C等级的员工获得较低的工资增幅。
3. 考虑绩效绩优奖金: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员工,可以考虑额外发放绩效绩优奖金,作为对其表现的额外认可和激励。
4. 考虑团队绩效:除了个人绩效,还可以考虑团队绩效的因素。
如果团队整体表现突出,则可以给予特别奖励,如团队绩效奖金、团队旅游等。
5. 合理调整不同部门的分配比例:根据不同部门的业务情况和工作负责度,合理调整工资分配比例,确保公平公正。
6. 进行正式发布和沟通:将最终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正式的发布和沟通,确保员工对方案有清晰的了解,并且可以提供必要的解释和答疑。
如何进行员工薪酬测算与调整
如何进行员工薪酬测算与调整在一个企业中,薪酬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
员工薪酬测算与调整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员工薪酬测算与调整的方法和策略。
1. 确定薪酬测算与调整的目的在开始这个过程之前,企业应先确定薪酬测算与调整的目的。
这可能包括提高员工薪酬水平以吸引更优秀的人才,鼓励和激励现有员工的更高绩效,或是调整与市场相匹配的薪酬体系。
不同的目的将影响后续的决策和策略。
2. 收集相关数据在进行员工薪酬测算与调整之前,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
这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薪酬水平、绩效评估结果等。
此外,还应该了解行业和市场的薪酬情况,以便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和参考。
3. 设定薪酬调整的基准确定薪酬调整的基准是一个关键步骤。
这可能根据员工的绩效,市场水平,或是内部公平等因素来确定。
企业可以制定薪酬标准和档次,根据员工所处职位和绩效等级进行相应调整。
4. 定期评估和调整薪酬测算与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企业可以设立评估周期,例如每年一次,以确保员工薪酬与绩效的匹配度。
在评估中,应该考虑员工的工作表现、市场变化、公司经济状况等因素,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5. 考虑员工的福利和激励机制除了薪酬调整外,企业还应该考虑员工的福利和激励机制。
这包括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福利待遇,如健康保险、休假制度、培训机会等,以及奖励和激励措施,如绩效奖金、股权激励等。
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6. 透明与沟通在进行薪酬测算与调整时,透明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应向员工明确解释薪酬调整的依据和标准,并与员工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馈。
这可以增强员工对薪酬制度的理解和认同,减少不满和误解。
7. 持续改进薪酬测算与调整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薪酬制度和政策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员工需求。
员工薪酬测算与调整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工资增幅测算方法
工资增幅测算方法由于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因素较多,而且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工会在每年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前,必须根据本企业实际生产情况,选择不同的角度,根据现有的资料,采取多种形式的工资测算方法,对工资集体谈判的内容进行测算、比较,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谈判依据、确定谈判目标,制定详细的工资集体谈判计划,确保集体谈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下面介绍常用的10种工资增幅的测算方法,我们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甚至联合使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1、劳动分配率法劳动分配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占同期工业增加值总额的比率。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在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其劳动分配率应相对稳定,职工工资总额与人工成本总额之比也基本稳定。
为了简化计算,一般把上年或企业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年份作为基期,按照企业新增工业增加值的多少和基期劳动分配率指标,确定当期工资集体谈判增资目标,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基期职工工资总额工资增加额=× 当期工业增加值增长额基期工业增加值总额例如:某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比较稳定,2006年工业增加值总额为3000万元,职工工资总额360万元(劳动分配率为12%)。
在2007年度,企业方确定的年度生产目标为工业增加值总额达到3600万元,工会在制定工资集体谈判增资目标时,就可以将增值目标确定为:3600000元× 6000000 = 720000元工资增加额=30000000这种工资测算方式适用于企业利润增幅不大但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等有所增长的企业。
2、劳动效率法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部分原因是由于职工劳动效率的提高,劳动效率法就是用一定的系数测算职工劳动效率的提高,从而测算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数的方法。
我们可以综合分析职工通过对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作的贡献,来谈判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增长的幅度。
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增长目标=基期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浮动系数浮动系数为职工活劳动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
4种常见的薪酬总额预算方法
4种常见的薪酬总额预算方法薪酬总额预算是企业薪酬管理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多元控股集团企业。
企业进行薪酬总额预算的目的在于实现对薪酬总额的控制,而薪酬总额控制的关键在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薪酬总额预算,然后以薪酬总额预算为标准,实施薪酬控制。
薪酬总额预算方法常用方法有:薪酬费用比率法、劳动分配率法、盈亏平衡点法、人员编制法。
1、薪酬费用比率法薪酬费用比率=薪酬总额/销售收入×100%通过控制薪酬费用比率来达到薪酬总额控制的目的。
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企业薪酬总额要上涨,则必须保证销售收入上升。
企业薪酬总额的增加是建立在销售收入增长的基础上。
薪酬费用比率的确定:在公司业绩稳定的情况下,根据公司以往的经营数据计算出薪酬费用比率;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不稳定,则参照行业薪酬费用比率;然后,再根据薪酬费用比率,计算出合理的薪酬总额。
2、劳动分配率法劳动分配率=薪酬总额/附加价值×100%劳动分配率法是指企业获得的附加价值中多少份额用于员工薪酬分配。
附加价值是指企业本身所创造的价值,它是企业生产价值中扣除从外部购买材料或动力的费用之后,附加在企业上的价值。
附加价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扣减法,即从销售额中减去原材料等由其他企业购入的且由其他企业创造的价值;另一种相加法,即将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因素独立相加而得出。
由于相加法涉及薪酬费用,一般在薪酬预算中采用相加法。
其公式为:附加价值=利润+薪酬费用+其他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费用=利润+人事费用+财务费用+租金+折旧+税收。
3、盈亏平衡点法盈亏平衡点,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通常是指企业利润为零(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的销售额或销售量。
企业的薪酬总额=边际贡献-预计利润-其他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预计利润-其他固定成本其他固定成本是指固定成本中除去薪酬总额以外的其他固定成本。
4、人员编制法编制法是在企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平均薪酬水平对薪酬总额进行的一种预算方法。
测算工资调整幅度的基本方法
测算工资调整幅度的基本方法测算工资调整幅度的基本方法企业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应充分考虑到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各种因素,并根据本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搜集协商资料,选择协商角度,测算工资调整幅度。
了解和掌握多种工资调整幅度的测算方法,将有利于多角度地对工资集体协商的目标进行测算和比较,有利于在实际工资中恰当地选择协商切入点,确定协商目标,制定科学的协商方案,从而确保协商工资顺利进行。
下面,介绍几种测算工资调整幅度的基本方法,供基层工会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在协商中可以单独或者综合地运用。
一、工资指导线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类企业依据人民政府当年发布的工资指导线的上线、基准线和下线,提出工资增长的目标。
计算公式为:年度职工工资水平=上年度职工工资×(本企业适用的工资指导线+1)二、物价指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较大的年份。
一般是根据政府发布的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进行工资调整的方法。
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情况下,职工工资的增长幅度应高于或者等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否则,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就降低了。
计算公式为:年度职工工资水平=上年度职工工资水平×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例如: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化不大,但 2009 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6%,职工年度工资水平为 12000 元。
工会在提出协商 2010 年度职工工资水平时,可以以上年度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依据,提出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增长不低于 6%,从而保证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不降低。
年度职工工资水平=12000 元×106%=12720 元三、工资水平比较法这种方法是一种确定工资集体协商目标的辅助方法。
在工资集体协商时,将本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与本地区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在岗职工工资水平比较,与国内同行业职工工资水平、同行业同类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较,与周边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较后,合理地确定工资调整的幅度。
工资增幅控制方案
工资增幅控制方案在一个企业中,工资是员工非常关注的事情。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工资增幅的控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因为合理的工资增幅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而过大的工资增幅则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压力加大,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合理的工资增幅控制方案是每家企业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工资增幅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工资被认为是员工工作的收入,是直接联系到员工利益的重要环节。
而工资增幅则是指员工每年工资的变化情况。
合理的工资增幅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
同时,工资增幅还可以减轻员工的生活压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因此,合理控制工资增幅对于企业和员工都是至关重要的。
工资增幅的控制原则制定一套合理的工资增幅控制方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性原则:工资增幅应该合理,不能过高或过低。
2.稳定性原则:工资增长应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能忽高忽低。
3.公正性原则:工资增幅应该公正,避免出现利益分配不公的情况。
4.有序性原则:工资增幅应该有序,不能一次性太多。
工资增幅的控制方法制定一套合理的工资增幅控制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整体利益平衡工资增幅的控制应该是整体利益平衡的结果。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方案。
这些方案应该以公司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为前提,达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双赢。
2. 员工绩效考核员工的绩效考核是工资增幅控制的核心。
在制定工资增幅方案时,应该把员工的个人表现和绩效考核作为工资增幅的重要依据。
绩效优秀的员工应该享受到更高的工资增长。
3. 职务晋升在工资增幅控制方案中应该考虑到员工的职务晋升。
职务晋升也应该成为员工的一种工资增长途径。
当员工晋升时,应该给予一定的工资增加幅度。
4. 参考各项指标除了员工绩效和职务晋升,制定工资增幅方案时,还应该参考各项指标,如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企业经济状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资增幅测算方法
由于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因素较多,而且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工会在每年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前,必须根据本企业实际生产情况,选择不同的角度,根据现有的资料,采取多种形式的工资测算方法,对工资集体谈判的内容进行测算、比较,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谈判依据、确定谈判目标,制定详细的工资集体谈判计划,确保集体谈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下面介绍常用的十种工资增幅的测算方法,我们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甚至联合使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1、劳动分配率法
劳动分配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占同期工业增加值总额的比率。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在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其劳动分配率应相对稳定,职工工资总额与人工成本总额之比也基本稳定。
为了简化计算,一般把上年或企业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年份作为基期,按照企业新增工业增加值的多少和基期劳动分配率指标,确定当期工资集体谈判增资目标,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
工资增加额= 基期职工工资总额
×当期工业增加值增长额基期工业增加值总额
例如:某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比较稳定,2002年工业增加值总额为3000万元,职工工资总额360万元,劳动分配率为12%。
在2003年度,企业方确定的年度生产目标为工业增加值总额达到3600万元,工会在制定工资集体谈判增资目标时,就可以将增值目标确定为:
工资增加额= 3600000元
×6000000元=720000元30000000
这种工资测算方式适用于企业利润增幅不大但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等有所增长的企业。
2、劳动效率法
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部分原因是由于职工劳动效率的提高,劳动效率法就是用一定的系数测算职工劳动效率的提高,从而测算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数的方法。
我们可以综合分析职工通过劳动对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作的贡献,来谈判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增长的幅度。
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
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增长目标=基期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浮动系数
浮动系数为职工活劳动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
例如;某外商投资企业,随着采用新的生产工艺、采取培训提高职工劳动技能,2003年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较2002年增长了35%,经分析,职工活劳动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占40%。
2002年职工工资总额180万元,年人均工资水平12000元。
工会在制定工资谈判目标时就可以将职工工资水平提高目标(工资总额增长目标)确定为:
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增长)提高目标=12000元(1800000元)×35%×40%=1680元(252000元)
有些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外商投资企业和部分私营企业,工会不容易掌握企业的真实产值、销售和利润数据,就可以采用这种办法对工资集体谈判目标进行测算。
3、减亏增资法
在一些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企业,企业职工的工资长期不进行调整,严重影响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努力促进企业解困,必须在职工工资收入方面得以体现。
即职工的工资随着企业实现减亏扭亏而增加。
计算公式表述为:
K
工资增加额= 减亏总额×
1+K
其中K为减亏增资比例,0<K<1,即每实现减亏一个单位所增加工资量,具体数值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协商决定。
例如:某困难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职工工资水平较低。
为了走出困境,2002年初,工会与企业行政谈判决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实现减亏10000元,企业拿出3000元为职工增加工资,即K=0.3。
在2002年底,企业实现减亏180万元,基本实现了扭亏,职工工资增加为:
职工工资增加额=180万元×=41.54万元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但企业领导班子民主意识较强,能够与职工共渡难关、经过共同努力扭亏有望的单位。
4、风险分担法
职工工资的增长来源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由于市场因素变化较快,经营决策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出现企业经营收入与增加值不同步(比如职工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市
场变化滞销,工人创造的增加值在市场中得不到回报,企业收益下滑,利润下降)的情况,为降低风险,在进行工资集体谈判时要综合考虑企业人均销售收入增长率和人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等因素,合理确定工资调整额。
计算公式为:
例如:某企业由于市场变化较快,经营决策失误,职工生产出来的产品滞销,销售收入增长率为-5%,利润增长率为-10%,但职工由于劳动技能提高,进行生产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21%。
企业上年度工资总额为860万元,作为工会在进行当年度工资集体谈判时,企业强调经营亏损,工会考虑职工劳动贡献等因素,最后职工工资调整目标定位:
=860×2% =17.2(万元)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市场变化较快、企业经营风险较大的单位。
5、物价指数法
根据政府发布的城镇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进行工资调整,一般情况下,职工工资增长数必须高于城镇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为:
职工工资水平=上年度职工工资水平×居民生活费用指数
例如: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化不大,但2003年某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09%,职工年度工资水平为5300元。
在进行2004年度工资集体谈判时,就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依据进行了工资调整,职工整体工资水平得以提高。
职工年度工资水平=5300元×109%=5777元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化较大的年份,在企业生产经营比较稳定、具有调整支付职工工资能力的单位。
6、工资指导线法
根据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状况,参照政府当年发布的工资指导线的预警线、基准线、下限标准,提出本企业工资水平的调整目标。
工资水平=上年度工资水平×指导线标准
例如:政府在2002年发布的工资指导线为:预警线15%,基准线9%,下限标准6%。
该市企业在进行2003年度工资集体谈判时,普遍结合企业近年来生产经营情况,参照这三条线标准进行调整。
7、工资加劳动分红法
在股份制企业中,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已成为股份制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的重要问题,一些企业经营者占大股,因而有意压低职工工资或降低人工成本中其他工资性支出,以扩大按资分配比例,损害职工利益。
在指导股份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中,工会应提出工资加劳动分红的分配办法,即:职工的工资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根据职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提高职工基本工资水平;另外在企业税后利润分配中,根据各生产要素对企业利润贡献的大小,共同参与企业利润分配,专门拿出一定的比例(税后利润的5-20%)用于劳动要素分红。
具体公式为:
劳动报酬=个人年度工资+年度工资额×劳动分红比例
8、工资水平比较法
将本企业平均工资水平与本地区、本行业工资水平比较来确定工资增幅的方法。
对照的目标,可以是本地区职工平均工资,也可以是本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条件相近的某几个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还可以是本地区(或全国)同行业(或同类企业)的平均工资。
9、劳动力市场价位比较法
根据政府行政部门每年发布的企业、行业、工种等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数据,与本企业经营状况和职工工资水平相比较确定职工工资协商目标。
10、人工成本比较法
以本企业人工成本数据与政府部门每年发布的地方、行业人工成本数据进行比较,合理确定工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