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看经济危机

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看经济危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金属2010 ——1 王鹏飞 学号1001130129
内容提要:18世纪英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机器时代,紧接着而来的就是世界几个主要资本主义经济体的经济危机。有数据表明,二战以后世界上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次数是:美国7次,日本7次,德国7次,英国7次,法国5次。也就是说平均10年就要爆发一次经济危机,那么到底何为经济危机,为什么经济危机会周而复始,我们到底能不能避免,从中我们又能反思出些什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从而导致了全球的经济危机。雷曼兄弟的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加上之前已经垮下的贝尔斯登,华尔街排名前五的投资银行相继破产或转型。华尔街集体变脸,华尔街到底怎么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著名的华尔街发生如此的巨变?命悬一线的汽车巨头克莱斯勒和通用,为何都纷纷向国家提出“破产重组保护”?不仅美国这一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帝国深陷这次危机中不能自拔,而且欧盟、日韩、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也无不为之震撼。失业率上升,投资下滑,消费萎靡,出口受阻等等一系列消息纷纷见诸报端,始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谈到经济危机,那么我就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尝试肤浅地发表一下我自己对经济危机的解释和一些思考。言论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徐老师谅解。
何为经济危机?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大工业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周期性爆发的经济现象。这里提到了三个词,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周期性。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其表现形式最明显的为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对抗性矛盾,也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生产资料归资本家占有,资本家又雇佣大多数工人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在这种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资本家为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一方面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一方面又要以最低的工资给工人,便会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脱节,大量产品卖不出去,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产生。究其根源也即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的这种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因此,要消灭经济危机,最重要的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其二,为何是大工业时期?首先我们从商品经济的萌芽状态看来,商品的买卖采取的是简单的物物交换模式,这种交换,在一次交换过程中同时出现了买卖两种行为,就不会出现买卖的脱节,因此在这种模式下不可能有经济危机。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出现了货币为媒介的交换,交换的过程可能因为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中断;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大工业时期来临之后,资本家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扩张,资本家资本的积累于是越来越严重,当严重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的爆发。
其三,为何又是周期性周而复始的?周期性的原因,据资料显示,乃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变化中去寻找。这一基本矛盾虽然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严重激化之中,而是有时尖锐,有时缓和,呈现出一种波浪式发展的状态,经济危机则是这一波浪式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危机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一次危机过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其基本矛盾又会逐步重新激化起来,使另一次危机成为不可避免,这样经济危机就呈现出周而复始。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
纵观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大多都是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爆发,蔓延,有的甚至蔓延至全世界,其中可能大家了解的最多听说的最多的应该算是1929-1933年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在经济危机爆发过程中,众多企业生产设备利用率降低,工业生产指数下降,资本主义利润无法维持,导致企业纷纷宣布破产,资本家则将危机大量转嫁给无产阶级,造成大面积失业,失业率上升,而在岗的个人其绝对工资也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整体下降。
经济危机的到来给各国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回看东亚,相比日本而言,中国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在近两次的经济危机中遭受的打击相对较小,经济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呢?
面对经济危机,各国的应急措施首先表现在调节银行存款利率和调节税收政策上,通过下调利率来促进货币的流通;其次还表现在创造更大的市场政策上,通过公共政策的投资来创造一个新的投资市场,从而拉动经济的发展。而讲到中国的措施,政府拨款总额高达4万亿元投资计划,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等十大项目,通过社会公共工程的建设来拉动经济的发展。不断

刺激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政府开始着眼于农村这个巨大的国内市场。刺激投资稳定证券,央行通过降息,刺激人民币的流动性,但是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数据表明,2009年人民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升幅百分比为0,这说明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手段,顶住了国际市场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强烈要求。
国家的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表示:“政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其中,利率下调意在降低企业起用资成本,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则意在解决企业流动资金可得性问题,加强企业的经营能力,以避免实体经济受到损伤,从而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过,中国在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松一口气的同时,也存在一丝隐忧:怎样避免经济由过快发展转向过热发展?解决一次危机不难,难的是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今后中国出口企业离开出口退税何以生存?
正当我们上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我们需要深思的就是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政策是否已经到了该调整的时刻,虽然中国每年的GDP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值约6、7个百分点,又因为GDP的统计惯例是某国或地区境内所有产业的产值,这样的话,在这个跨国企业横行的时代,又有谁知道这30万亿的总量里面有多少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企业,又有多少是属于外资企业的贡献?
还有一条消息是中国的GDP总量目前已经逼近并且即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且有预测趋势为在2020年将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GDP大国。注意我这里是用GDP大国,还没用上GDP强国,请大家想一想,光有GDP总量超过美国那有什么用,中国的综合国力要想超过美国回到封建社会时期那样相对的强盛还早着呢。现阶段,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远比不上美国,中国的国民素质教育还远比不上美国,中国的公民权益建设还远比不上美国,还有中国GDP背后高额的能源浪费……还有一些难以统计的差距……现在已经普遍陷入“唯GDP论高低”的歧途,仿佛又让我想起大跃进时期那可笑的“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卫兴华,林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姚廷纲、江鸿鼎. 世界经济危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4] 邢继军. 世界金融危机.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