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启发学生学会思考
对学生的点拨与思考
![对学生的点拨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da66a6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c.png)
对学生的点拨与思考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良好的思考能力是我们的责任。
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思考方法。
以下是一些对学生的点拨与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应重视时间的安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他们需要有自我激励的能力,努力克服挫折,并保持专注和耐心。
在面临困难时,学生应该主动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并积极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引入讨论和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活动,如写作、绘画、设计等。
另外,我们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和记忆知识。
学生应该学会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如归纳法、联想法、用图表、卡片等等。
他们应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提取和归纳重要信息。
学生还应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式,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学习辅导来传授。
此外,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应该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们需要关注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恶性竞争等,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动中。
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心得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
![教学心得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8fc5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6.png)
教学心得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近年来,教育界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成为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应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并探讨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一、启发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这些问题应该既符合课程内容,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比如,在教授数学课程时,可以提出一个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到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式讨论开放式讨论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在进行讨论时,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发问和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他们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项目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和探索,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需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是激发学生思考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检测,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很有限。
为了激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开放性的评价方式,例如小组讨论、个别报告、实验设计等,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价,同时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总结起来,激发学生思考是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dc13a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4.png)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下面我将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尊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教师也应该创造一种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尊重每一个问题的提出。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其次,教师应该合理选择科学教学内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思考的话题。
比如,有关生活中的现象、动物和植物的特点与生存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并培养他们进行观察、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科学实验引导学生思考。
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总结规律。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假设。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同伴的帮助和启发下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观点和发现,共同探索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任务,让他们通过合作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利用科学实验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心得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心得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d59b00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e.png)
教学心得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除了传递知识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方法和技巧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本文将分享我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考能力需要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得以培养。
教师应该创设一个积极、开放、尊重和鼓励的学习氛围。
这样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想法。
1.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看法。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他们展开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 设立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互相交流、启发思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鼓励他们按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
3. 鼓励学生多元化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激发学生思考多种可能性。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例子或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需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 提问引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可以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去解答,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
2. 问题导向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不论问题的大小与否,都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解答。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仅需要解答问题,更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深度思考。
1. 提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3fff87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7.png)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现代社会中,积极思考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并且学会如何引导自己积极思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第一,培养好奇心。
好奇心是积极思考的重要基础。
好奇心可以驱使我们主动去了解、探索和发现事物。
学生们可以多问问题,多研究现象,多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去寻找答案,通过实践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第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学生需要有机会接触不同类型的学习,如阅读、实践、讨论等。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拓宽思维,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如社团、实验室等,扩大学习的视野。
第三,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观点。
积极思考需要学生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校和老师可以创造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敢于发声,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讨论和辩论环节,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辩论,从中学会思考、分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积极思考的重要能力之一,它指的是能够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基于合理的判断做出决策。
学生们应该学会质疑,学会判断,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避免盲目接受和陷入谣言的误导。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和讨论,引导学生们学会批判性思维。
第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积极思考的核心能力之一。
学生们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实验、设计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学生们也应该学会欣赏他人的创造力,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
总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
![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77d569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a.png)
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思维的启发对于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需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缺少自主思考和创新的机会。
然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学习科学课程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太阳出现在白天而月亮出现在晚上?”这样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让他们思考科学现象背后的原因。
通过这种启发式的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出创新思考的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情景模拟是指教师创造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这个场景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语言表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进行对话。
通过这个情景模拟,学生可以自己构思对话内容并进行表达,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学生参与具体的实践项目,可以更好地将他们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学生可以参与一个数学建模项目,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的深入理解,还可以锻炼创新思考的能力,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最后,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思考的环境和资源。
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实验室、科技创新基地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创造和实践的机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思考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信心。
总之,启发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心得与方法
![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心得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bfe469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b.png)
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心得与方法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心得与方法。
1.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动力。
作为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提问和探索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引人入胜的实例、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2. 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来深化理解和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分享观点。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互相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从而激发思考和思辨能力。
3. 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论证来回答。
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
学生可以通过独立阅读、参观实地、实验探究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5.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析提问和分析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6. 开展适当的辩论活动辩论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适当的辩论活动,让学生通过论证和辩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和相互关系,提高自己的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7. 提供反馈和引导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改进。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浅谈启发学生学会思考
![浅谈启发学生学会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52a8ad9bb68a98270fefaaf.png)
浅谈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发表时间:2009-11-07T13:18:34.750Z 来源:魅力中国作者:杨红[导读]【摘要】启发式是一种教学原则,也是一种教学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实行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小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启发;学会思考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智能结构的核心。
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依据思维规律,进行思维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重大责任,也是提高小语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行启发式教学。
1.设疑启发,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亚里斯多德有一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宋代学者朱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些论述,都是很有见地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要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首先要使学生生疑;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先要激疑;激疑的好方法则是设疑。
设疑是引起学生“有意注意”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巧设疑难,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疑设何处为巧呢?笔者认为应“设在重难点,设在无疑处”。
2.直观启发,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直观启发,就是利用直观教具的生动形象性来提高感知效果,进而为理解抽象道理形成丰富的表象,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领悟的一种启发。
如景物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所起的烘托作用,学生往往因为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笔者就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直观启发。
先用红粉笔在黑板上画一朵荷花,问学生“这朵荷花美不美?”学生答:“不太美!”然后再用绿粉笔在花枝上添几片荷叶,又问学生“这样呢?”学生说“美多了。
”于是笔者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学生说“添上绿叶,红花显得更鲜艳”。
这时笔者就在创设美景进行启发的基础上,及时抓住直观画面与抽象道理之间的有机联系,诱导学生自己去领悟课文中美丽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是什么作用。
教学心得分享有效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心得分享有效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6cb29b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3.png)
教学心得分享有效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思考能力是核心之一。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有效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思考能力的前提。
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更容易投入精力去思考和理解。
因此,我在课堂中经常运用多媒体、实验、案例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一堂关于化学反应的课上,我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实验装置,并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不仅对化学反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主动思考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种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极为有效的。
其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在课堂上,我尽量创造一个积极、和谐而富有互动性的学习氛围。
我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引导他们分析和思考。
例如,在一堂关于人口增长的课上,我设计了一场争论活动,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对立观点的辩论。
这种争论性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他们积极思考并努力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另外,提供合适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有效方法。
在课堂上,我经常使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同时,我注重问题的逐步引导,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思考。
例如,在一堂历史课上,我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人,你会如何应对?”学生们思考了这个问题后,展开了一场深入的探讨,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而且拓宽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最后,我通过定期组织学术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这些活动包括课堂报告、小组讨论、学术研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还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观点争议,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热情。
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引导学生有效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29f047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6.png)
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有效的思考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力,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合理的决策。
然而,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提供适当引导的方法以及有效思考的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独立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思维。
在面对各种信息时,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评估,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其次,独立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
最后,独立思考有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思考的过程,学生能够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思考事物背后的本质和原因,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二、提供适当引导的方法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提问与讨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同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2.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这种活动中,学生需要主动收集和分析信息,形成自己的结论和观点。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3. 创设情境与解决问题通过创造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和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和评估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并选择最合理的方案。
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思考习惯。
三、有效思考的实践意义具备有效思考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和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
首先,有效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与技巧
![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c88ddc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2.png)
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与技巧引言: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与技巧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本文将分享几种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与技巧。
一、提出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由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将问题设计得足够广泛,以便学生可以多角度地思考。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运用实际案例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通过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并激发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实际案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个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他们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任务,鼓励他们共同思考,合作探讨,并形成自己的结论或解决方案。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分享各自的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鼓励提问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他们思考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没有任何问题是愚蠢的,鼓励他们敢于发问,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解答。
通过积极的提问和回答环节,学生可以不断思考问题,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见解。
五、引导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通过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向和方法,并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结论: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通过采用开放性问题、实际案例、小组讨论、鼓励提问和引导自主学习等方法与技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f4c89f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3.png)
引导学生思考能力思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扩展思维、提高创造力和判断力。
在现代社会中,思考能力成为了学生们必备的素质之一。
然而,很多学生在面临问题时却显得无所适从。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成为了重要的课程目标。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思考能力。
一、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好奇心是思考的起点,拥有好奇心的学生会对周围的世界保持高度的关注,并主动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导他们思考。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故事,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授思维工具和策略思维工具和策略是帮助学生思考的有效工具。
例如,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思路,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并指导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一工具。
另外,教师还可以教授其他一些思维工具和策略,如SWOT分析、五力模型等,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全面分析情况。
三、提供开放性问题和情境开放性问题和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通过提供开放性问题和情境,学生可以自由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来发展并解决问题。
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提问和引导来促使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可以运用类似“提问教学”、“问题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并通过讨论和互动来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
五、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思考的基础。
学生需要学会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才能做出准确和合理的判断。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提供一些适宜的逻辑题,让学生进行推理和解答,并将解题过程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4cff6f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8.png)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学生思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以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学生思考的重要性学生思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无法主动思考。
然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需要的是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才。
而这些能力都需要依靠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
通过积极思考,学生可以拓展思维边界,激发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1.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启发性讲述: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理和思考。
3.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在集体讨论中积极思考。
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启发,促进思维碰撞。
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方式1.设立挑战性的任务: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需要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
2.给予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思考和探索。
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时机停止讲解,给学生一些时间来自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学生思考的结果需要通过表达才能呈现出来。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机会,并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
总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通过采用问题导向、启发性讲述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思考。
如何让初中学生学会思考(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如何让初中学生学会思考(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1cacd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4.png)
如何让初中学生学会思考第一篇范文:如何让初中学生学会思考在教育领域,我们常常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思考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那么,如何让初中学生学会思考呢?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思考的源泉。
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有趣的事例、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思考的乐趣。
此外,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科技竞赛、学术讲座等,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二、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考的起点。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在思考中不断成长。
三、教会思考方法思考方法是思考的关键。
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如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实例,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并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反思,通过自我检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思考能力。
四、创设实践机会实践是思考的归宿。
教师要善于创设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思考、总结、提升。
通过开展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不断积累经验,丰富思考。
五、塑造良好氛围氛围是思考的土壤。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展开思考。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思考的自由,从而激发内在的潜能。
此外,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给予关爱和支持,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六、注重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是思考的保障。
善于引导学生思考
![善于引导学生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4f3dd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c.png)
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作为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从学生思考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
一、学生思考的重要性学生思考是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种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成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而当学生具备了思考能力,他们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学生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思考,学生能够产生新的观点、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创造力不仅可以在学术上体现,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展现。
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学生思考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只有通过思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而且,通过思考,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将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独立。
二、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1. 提出开放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
这些问题具有多个答案和解决方法,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2. 提供反思的机会: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和小组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思考和结论。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独立学习和探索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源,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和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
![启发学生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592e20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e.png)
启发学生思考思考是人类独有的思维能力,通过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探究世界。
然而,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信息爆炸让人们往往缺乏思考的机会和能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一部分: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重要思考是一种能力,它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思考,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思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启发学生思考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创新发展的要求。
第二部分:如何启发学生思考1. 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与学科相关的问题。
通过提出问题,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2. 提供案例:案例是启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工具。
通过案例,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为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引导讨论: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促进思维碰撞和思路的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4. 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探究性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和实践找到解决方案。
5. 提倡多元化思维:思维的多元化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尝试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实施启发学生思考的策略1. 学生思考日记:要求学生每天写下他们的思考和观察,提醒他们思考过程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持续思考的习惯。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可以在团队中交流和分享思考。
教学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
![教学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3414a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7.png)
教学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培养的能力之一。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会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动力之一。
我经常通过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分享有趣的故事或者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了解更多。
并且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主动寻求答案,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辨和分析,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观点,并且要求他们提供论据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让他们习惯性地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另外,我会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我会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老师或者其他人给出答案。
我会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进行探索和实践,从中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最后,我会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未来社会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会通过组织一些创意活动,或者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研究和实践,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实践。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总之,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作为一名教师,我会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课堂上的启发与思考
![课堂上的启发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4fc0c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f.png)
课堂上的启发与思考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课堂是我们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开拓视野的重要场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更是有机会进行思考、提问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课堂上的启发和思考,并分析其对我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1. 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激发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单向传授不同,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证。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案例分析和问题导向的讨论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习效果,更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参与与思考课堂上的启发与思考不仅仅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同样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通过积极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与同学进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启发和激发彼此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启发与思考的目的课堂上的启发与思考能够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
通过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在启发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发展,他们会有更多的机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启发与思考的实践案例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可以证明启发与思考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例如,芬兰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小组合作、项目研究和实践操作。
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了许多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生,成功地提升了整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
5. 结语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课堂上的启发与思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掌握更深入的知识,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也是迈向成功学习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启发与思考的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
引导学生的思考
![引导学生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7cf76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d.png)
引导学生的思考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以便引导学生的思考过程。
1. 提供开放式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开放式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
这些问题具有多种答案和观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分析和综合思考的能力。
例如,当教授一门历史课程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一战爆发的原因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是培养他们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予回答。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促进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3. 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资源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来拓宽他们的思考。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来获取更多的信息,用于思考和研究。
同时,我们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辨别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利用这些资源。
4. 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并促使他们主动思考问题。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们可以提供一篇文章,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相关问题,从而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含义。
5. 创设讨论和合作学习环境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学习可以激发思维碰撞,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就某个主题展开思考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他人的观点和反馈,还能够思考他人观点的合理性,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6.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他们对问题的独特思考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技巧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d98001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9.png)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技巧教师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一、启发式问题启发式问题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一种常用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启发式问题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2)问题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避免简单的二元选择;3)问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教授数学中的几何定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启发式问题:“在平面内,画一个不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它们的周长相等,你能找到几种可能的情况?”这个问题不仅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还需借助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去解决。
通过这样的启发式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探索问题,从而积极思考。
二、讨论和合作学习讨论和合作学习是另一种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技巧。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从而促使他们运用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进行问题解决。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一起探讨一个复杂的问题或研究一个案例。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启发,思考问题的不同方面,并在交流中形成对问题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三、实践与应用将学生的思考转化为实践和应用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学生参与实践和应用活动时必须积极地思考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
举例来说,当教师教授历史课程时,可以设计一次实地考察活动。
学生可以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
这样的实践活动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帮助他们积极思考历史问题。
四、批判性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能力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启发学生学会思考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智能结构的核心。
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依据思维规律,进行思维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重大责任,也是提高小语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行启发式教学。
一、设疑启发,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
亚里斯多德有一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宋代学者朱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些论述,都是很有见地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要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首先要使学生生疑;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先要激疑;激疑的好方法则是设疑。
设疑是引起学生“有意注意”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巧设疑难,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疑设何处为巧呢?笔者认为应“设在重难点,设在无疑处”。
二、直观启发,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
直观启发,就是利用直观教具的生动形象性来提高感知效果,进而为理解抽象道理形成丰富的表象,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领悟的一种启发。
如号物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所起的烘托作用,学生往往因为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笔者就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直观启发。
先用红粉笔在
黑板上画一朵荷花,问学生“这朵荷花美不美?”学生答:“不太美!”然后再用绿粉笔在花枝上添几片荷叶,又问学生“这样呢?”学生说“美多了。
”于是笔者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学生说“添上绿叶,红花显得更鲜艳”。
这时笔者就在创设美景进行启发的基础上,及时抓住直观画面与抽象道理之间的有机联系,诱导学生自己去领悟课文中美丽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是什么作用。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正是一种烘托作用,它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了。
学生通过这样启发后自己领悟的道理显然比教师直接注入的要印象深刻。
三、对比启发,推动了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
对比启发就是根据对比所具有的揭露矛盾,显示对立的独特功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一种启发。
语文教学中常用人物对比,景物对比,细节对比等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
现在我们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就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学生领悟越王勾践之所以能转败为胜,是因为他具备了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图强的精神。
激发学生向越王勾践学习,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自强不息,立志图强。
四、比较启发,促进了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
比较,即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启发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想、字、词、句、篇进行横向比较,有利于启发思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如教学《三袋麦子》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写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
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他们三个是怎么处理这三袋麦子的?结果怎样?一年后,土地爷爷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时,他的反应及评价是怎样的?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评价,学生通过分析与比较,思路打开了,思维活跃了,认识很快统一到文章上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想象启发,开辟了学生思维活动的新天地
所谓想象启发,就是在那些“意在言外”或“言尽而意未尽”的地方,恰到好处地设计出想象型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片思考的新天地。
如教学《爱之链》这篇课文最后—段,当学到主人公乔依因为劳累了一天而沉沉地睡着了,妻子“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时如果能设计这样一些想象型问题一根据这句话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乔依的妻子会说些什么?乔依醒来后对妻子说些什么?——来启
发学生思考,他们就不难发掘这篇课文的主旨:真情互助,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
启发式即是一个教学原则,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启发式教学,既不受课文课型的限制,也不受教时教程的影响。
但有一点必须强调,古人云:
“不愤不启,不菲不发”。
这就是说,启发要把握好火候。
实行启发式教学,关键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只有教师对教材的掌握实现有懂而熟、由熟而化的逐级升华,才能自如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并以自己的创造热情、创造精神和独创性劳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西藏聂拉木县中学)
(责任编校:赵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