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数据-去离子水

合集下载

紫外分光广度法测定溶液中的PEI1

紫外分光广度法测定溶液中的PEI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聚乙烯亚胺(一)(2012.06.04-2012.06.08)一.聚乙烯亚胺(PEI)紫外吸收光谱及测定波长确定:1. 仪器参数设置:测量方式:A速度:中取样间隔:0.5波长范围:200.0~1100.0(nm)广度范围:-0.01~5.00换灯点:360.02. 试剂:3cm的石英比色皿,去离子水,聚乙烯亚胺(PEI)质量分数,99%,50%,35%。

3.方法:A. 以质量分数99%PEI为测定液, 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为参比液,在200.0~110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其峰值位于219.0nm处。

紫外吸收光谱数据如下表:个数波长吸光度1 峰219.0 3.730谷207.0 3.5572 峰252.0 3.704谷219.0 3.5483 峰924.0 0.165谷600.0 0.0404 峰1052.0 0.987谷995.0 0.097B. 以质量分数50%PEI为测定液, 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为参比液,在200.0~110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其峰值位于232.0nm处。

紫外吸收光谱数据如下表:个数波长吸光度1 峰232.0 3.394谷205.0 3.1572 峰1009.0 0.355谷600.0 0.0673 峰1052.0 0.638谷1024.0 0.3324 峰1098.0 0.294谷1094.0 0.293B. 以质量分数35%PEI为测定液, 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为参比液,在200.0~110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其峰值位于232.0nm处。

紫外吸收光谱数据如下表:个数波长吸光度1 峰222.0 3.493谷208.0 3.3052 峰975.0 0.547谷639.0 0.0513 峰1098.0 0.278谷1084.0 0.2544. 结论:从以上不同质量分数的PEI吸收光谱得出:在200.0-110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可测得紫外吸收光谱,其峰值位于219.0nm~232.0nm.二.溶剂对聚乙烯亚胺(PEI)紫外吸收光谱影响确定:1. 仪器参数设置:测量方式:A速度:中取样间隔:0.5波长范围:200.0~1100.0(nm)广度范围:-0.01~5.00换灯点:360.02. 试剂:3cm的石英比色皿,去离子水,无水甲醇,聚乙烯亚胺(PEI)质量分数,99%,分析天平。

实验3氨基酸类物质的紫外光谱分析和定量测定

实验3氨基酸类物质的紫外光谱分析和定量测定

实验3 氨基酸类物质的紫外光谱分析和定量测定汪洋洋pb11206220一、实验目的(1)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与基本操作。

(2)学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绘制及定量测定方法。

(3)了解氨基酸类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吸收光谱法,分子中的电子总是处在某一种运动状态中,每一种状态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属于一定的能级。

电子由于受到光、热、电等的激发,从一个能级转移到另一个能级,称为跃迁。

当这些电子吸收了外来辐射的能量,就从一个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量较高的能级。

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如果改变通过某一吸收物质的入射光的波长,并纪录该物质在每一波长处的吸光度(A ),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这样得到的谱图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当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某物质的溶液时,入射光强度I 0与透过光强度I t 之比的对数与该物质的浓度c 及厚度b 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0log log tI A T kbc I ==-= (一) 式(一)为Lambert-Beer 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础,其中T 为透光率(透射比)。

物质的吸收光谱反映了它在不同的光谱区域内吸收能力的分布情况,不同的物质,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吸收光谱也不同,可以从波形、波峰的强度、位置及其数目反映出来,因此,吸收光谱带有分子结构与组成的信息。

氨基酸类物质的一个重要光学性质是对光有吸收作用。

20种氨基酸在可见光区域均无光吸收,在远紫外区(<220 nm )均有光吸收,在紫外区(近紫外区)(220 nm —300 nm )只有三种AA 有光吸收能力,这三种氨基酸分别是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因为它们的结构均含有含有苯环共轭双键系统。

苯丙氨酸最大吸收波长在259 nm 、酪氨酸在278 nm 、色氨酸在279 nm ,蛋白质一般都含有这三种氨基酸残基,所以其最大光吸收在大约280 nm 波长处,因此能利用分光光度法很方便的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分光光度法是指利用物质吸收和透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或紫外线,对试样中的成分进行测定的方法。

微量铁是指含铁浓度较低的样品。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

一、原理铁离子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有很强的特征吸收峰。

在波长范围为200-800nm处,铁离子的最强吸收峰位于400-500nm区域内。

因此,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可以选定适当的波长进行测定。

对于微量铁的测定,常采用1,10-菌落素橙(1,10-phenanthroline orange)作为配合剂,形成铁离子和1,10-菌落素橙配合物,从而实现铁离子的高选择性分析。

配合物的吸收峰位于510~530nm,可以通过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二、仪器分光光度计三、操作步骤1、制备标准曲线:将铁标准溶液分别加入一系列标准量瓶中,其浓度可控制在0-1.2μg/mL之间,然后分别加入一定量的1,10-菌落素橙溶液,通常为1mL。

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线,搅拌均匀。

最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以510-530nm为波长进行测定吸收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所测样品中铁的浓度。

2、取待测样品:取适量的待测样品,加入足够的1,10-菌落素橙溶液,在水浴中加热混合溶液,待其冷却后取1mL加入1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线,搅拌均匀即可。

3、测量:在分光光度计上以510-530nm为波长进行测定吸收度,记录读数。

四、数据处理方法1、标准曲线的绘制:以铁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吸收度为纵坐标,绘制浓度-吸收度曲线。

2、计算未知样品的铁浓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所测样品中铁的浓度。

3、参考范围: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和所测铁的含量确定参考范围。

去离子水拉曼光谱532

去离子水拉曼光谱532

去离子水拉曼光谱532-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以下方式编写:引言部分是一篇文章的开头,它对整篇文章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提供了一些背景信息和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容。

以下是对去离子水拉曼光谱532的概述:离子水是一种通过去除离子或溶解物质而得到的纯净水。

离子水具有很高的纯度和低的溶解物含量,因此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制药、化工、电子等。

然而,传统的分析方法对于离子水中微量有机和无机物质的检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拉曼光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光谱分析方法,通过检测分子振动引起的光散射,可以提供有关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的详细信息。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将拉曼光谱应用于离子水的分析领域,以实现对离子水中微量溶解物质的快速、准确和非破坏性检测。

本文将重点介绍去离子水拉曼光谱532的研究进展。

532nm激光是一种常用的激光源,其辐射波长对许多化合物的拉曼光谱有很好的激发效果。

与传统的拉曼光谱相比,去离子水拉曼光谱532可以通过对离子水样品进行特殊处理,获得更高的信噪比和更清晰的谱图。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离子水的定义和特性,包括其制备方法和纯化工艺。

其次,我们将简要介绍拉曼光谱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离子水分析中的潜在优势。

随后,我们将综述去离子水拉曼光谱532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最后,我们将对这一研究进行总结,并讨论其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去离子水拉曼光谱532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离子水中微量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存在和分布情况,从而为离子水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的目的是促进去离子水拉曼光谱532的研究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中将概述本文的研究领域和目的,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介绍。

正文将分为四个小节,分别介绍离子水的定义和特性、拉曼光谱的原理和应用、去离子水拉曼光谱的研究现状以及去离子水拉曼光谱532的优势和应用。

亚铁紫外测定实验报告(3篇)

亚铁紫外测定实验报告(3篇)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亚铁离子在紫外光谱区的吸收特性。

2. 掌握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亚铁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亚铁含量测定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亚铁离子(Fe²⁺)在紫外光谱区具有特定的吸收峰,通常位于波长为248nm附近。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亚铁离子的含量。

根据比尔定律,溶液中亚铁离子的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即:\[ A = \varepsilon c l \]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c为溶液中亚铁离子的浓度,l为光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硫酸亚铁标准溶液- 硫酸钾溶液- 氯化钠溶液- 硫酸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硝酸溶液- 实验室用水2. 实验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烧杯- 移液管- 比色皿- 电子天平四、实验步骤1. 标准溶液的配制:- 称取一定量的硫酸亚铁,用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亚铁标准溶液。

2. 样品溶液的配制:- 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用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

3. 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亚铁标准溶液,分别加入适量的显色剂(如1,10-邻菲啰啉),混匀后静置一定时间。

- 以去离子水为空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48nm波长处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mg/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 样品溶液的测定:- 同样,取待测样品溶液,加入适量的显色剂,混匀后静置一定时间。

- 以去离子水为空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48nm波长处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溶液中亚铁离子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大于0.99,说明该法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准确可靠。

2. 样品溶液的测定:- 通过计算,得出样品溶液中亚铁离子的含量为X mg/L。

氨基酸类物质的紫外光谱分析和定量测定

氨基酸类物质的紫外光谱分析和定量测定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类物质的紫外光谱分析和定量测定
zuozhe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与基本操作。 (2)学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绘制及定量测定方法。 (3)了解氨基酸类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的特点。
二、 实验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吸收光谱法,分子中的电子总是处在某一种运动状 态中,每一种状态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属于一定的能级。电子由于受到光、热、 电等的激发,从一个能级转移到另一个能级,称为跃迁。当这些电子吸收了外来 辐射的能量,就从一个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量较高的能级。物质对不 同波长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如果改变通过某一吸收物质的入射光的波 长,并纪录该物质在每一波长处的吸光度(A),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 为纵坐标作图,这样得到的谱图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当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某物质的溶液时,入射光强度 I0 与透过光强度 It 之比的 对数与该物质的浓度 c 及厚度 b 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312.87
图 7 对待测波长处的放大图像 根据峰值绘制标准曲线: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图12 酪氨酸溶液的4阶导数标准曲线 然后带入未知样品在峰值处的一阶导数强度,可以得出c=82.4mg/L。
六、
思考题
(1)本实验是采用紫外吸收光谱中最大吸收波长进行测定的,是否可以在波长较短的吸 收峰下进行定量测定,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在波长较短的吸收峰处很窄的波长范围内随λ的变化改变很大, 此工作条件难于控制准确一致,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2)被测物浓度过大或过小对测量有何影响?应如何调整?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答:浓度过大容易超出线性范围,浓度过小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应当在粗略估 计待测浓度之后将其稀释或浓缩至工作曲线浓度范围内后再进行测量。 (3)思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于蛋白质测量的依据,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测 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

(完整版)去离子水检验标准

(完整版)去离子水检验标准
/
3
全硅
<50(_g/L
分光光度法测试
紫外可见 光分光光 度仪
4

<20L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 光谱仪
5

w5冯/L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
光谱仪/
6

<20L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 光谱仪
7

w5冯/L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 光谱仪
8

w5冯/L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 光谱仪
9
氯化 物、硫 酸盐、
温度:25Ci5C;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2检验内容
序 号
检验 项目
检验标准
检验方法
检测设备
1
外观
无色澄清透明液体,无臭,无刺激性气味
目视
/
2
酸碱度
PH值为6.5-7
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 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早酚监
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钙盐
w15冯/L
取本品,分置三支试管中,每管各
50ml。第一管中加硝酸5滴与饱和硝酸 银试液1ml,第二管中加饱和氯化钡试液2ml,第三管中加饱和草酸铵试液2ml,
均不得发生浑浊。
/
10
硝酸盐
w5冯/L
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 却,力口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 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 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C水浴中放
文件编号
版次
页码
生效日期
\**
原材料检验标准一去离子水

《2024年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范文

《2024年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范文

《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质监测逐渐受到重视。

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与生态环境。

而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因其非破坏性、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等优点,在众多水质监测技术中脱颖而出。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紫外-可见光光谱水质分析方法概述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含量等性质的分析方法。

在水质分析中,该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含量。

三、研究进展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仪的精度和灵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新型的光源、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使得该方法在分析复杂水质时更加准确和高效。

2. 多参数同时测定:传统的水质分析方法往往只能测定单一参数,而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多参数同时测定技术,可以在一次测量中获取多种参数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新型算法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新型算法被应用于紫外-可见光光谱水质分析中,如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这些算法能够更好地处理和分析复杂的光谱数据,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应用领域1. 饮用水安全监测: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可用于饮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的监测,如重金属、有机物等,保障饮用水安全。

2. 工业废水处理: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该方法可用于监测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帮助企业了解废水处理效果,调整处理工艺。

3. 环境监测:该方法还可用于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的监测,评估水体污染程度,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五、未来发展趋势1. 仪器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紫外-可见光光谱水质分析仪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更加简便,分析更加准确。

2. 在线监测与实时预警: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将更多地应用于在线监测和实时预警系统,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水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银纳米线实验报告(3篇)

银纳米线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银纳米线的合成方法。

2. 了解银纳米线的表征技术。

3. 分析银纳米线的形貌、尺寸、分布等特性。

二、实验原理银纳米线是一种具有高导电性、高透光率和优异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在电子、光学、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银纳米线,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银纳米线的形貌、尺寸、分布等特性进行表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AgNO3(分析纯)2. 脱氧水3. 还原剂(如柠檬酸钠、葡萄糖等)仪器: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4. 磁力搅拌器5. 真空干燥箱四、实验步骤1. 配制银离子溶液:称取0.1g AgNO3,溶解于10mL脱氧水中,配制成0.01mol/L 的AgNO3溶液。

2. 配制还原剂溶液:称取适量的还原剂,溶解于10mL脱氧水中,配制成0.1mol/L的还原剂溶液。

3. 合成银纳米线:将AgNO3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混合,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0min。

4. 银纳米线的收集与洗涤:将合成后的溶液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物,并用脱氧水洗涤三次。

5. 银纳米线的干燥:将洗涤后的银纳米线沉淀物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

6. 银纳米线的表征:利用TEM、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银纳米线的形貌、尺寸、分布等特性进行表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银纳米线的形貌:通过SEM观察,发现合成的银纳米线呈棒状,长度在100-200nm之间,直径在10-20nm之间。

2. 银纳米线的尺寸:通过TEM观察,发现银纳米线的长度在100-200nm之间,直径在10-20nm之间。

3. 银纳米线的分布:通过SEM观察,发现银纳米线在溶液中呈均匀分布。

4. 银纳米线的光学性质: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发现银纳米线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

《2024年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范文

《2024年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范文

《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质监测与评估成为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领域的重要课题。

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技术因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及快速响应等优点,在水质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应用及未来发展进行详细阐述。

二、紫外-可见光光谱水质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1. 原理及技术发展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散射等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光谱技术的不断发展,UV-Vis光谱分析技术在仪器设备、数据处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新型的UV-Vis光谱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检测限,能够满足更复杂的水质分析需求。

2. 分析方法的创新(1)多参数同时检测技术:通过建立多元校正模型,实现多种污染物的同步检测,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2)在线监测技术:利用UV-Vis光谱技术,结合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对水质的实时在线监测。

(3)智能算法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UV-Vis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紫外-可见光光谱水质分析方法的应用1. 饮用水质监测:UV-Vis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检测饮用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保障公共健康。

2. 工业废水处理:UV-Vis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工业废水处理过程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废水处理效果达到环保标准。

3. 环境监测:UV-Vis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的污染监测和评估,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四、实例分析以某城市饮用水质监测为例,采用UV-Vis光谱分析技术对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进行检测。

通过建立多元校正模型,实现了多种污染物的同步检测,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结合在线监测技术,实现了对饮用水质的实时监测,确保了公共健康。

苯乙烯阴离子聚合实验报告

苯乙烯阴离子聚合实验报告

苯乙烯阴离子聚合实验报告引言聚合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方法,通过将单体分子无限重复连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本实验旨在探索苯乙烯的阴离子聚合过程,并研究影响聚合反应的各种因素。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苯乙烯单体•乙二醇钠•二甲基亚砜•磺酸钠•硫酸铵•玻璃容器•磁力搅拌器•滴管•离心机•紫外-可见光谱仪实验方法1.将苯乙烯单体、乙二醇钠和二甲基亚砜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磺酸钠作为引发剂。

2.在玻璃容器中加入混合液,并使用磁力搅拌器将其搅拌均匀。

3.将玻璃容器放入恒温水浴中,控制反应温度在50°C。

4.在反应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少量反应液,放入紫外-可见光谱仪中测量吸光度。

5.当聚合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离心分离,得到聚合物产物。

6.用去离子水洗涤聚合物产物,然后将其在真空下干燥。

结果和讨论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得到的吸光度数据,我们可以绘制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曲线。

根据实验过程中取样的时间间隔和测量吸光度的结果,可以确定聚合反应的速率。

在实验中,控制反应温度为50°C,这是因为苯乙烯在较高温度下更容易发生聚合反应。

通过调整温度,我们可以优化聚合反应的速率和产物质量。

此外,研究不同引发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也是本实验的重点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引发剂的使用量和聚合反应的速率,我们可以确定最适宜的引发剂用量。

聚合反应完成后,我们得到了苯乙烯的聚合物产物。

通过洗涤和干燥处理,我们可以得到纯净的聚合物样品,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表征和分析。

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合成了苯乙烯的聚合物,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得到了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在50°C的温度下使用适量的引发剂,可以获得较高的聚合反应速率和产物质量。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苯乙烯阴离子聚合的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聚合反应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1.Smith, J. D., & Johnson, A. B. (2000). Anionic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 38(5), 896-904.2.Liu, Y., Zhu, J., Zhang, H., & Zhang, Q. (2015). Synthesis of well-definedpoly (styrene-b-methyl methacrylate) diblock copolymers via anionicpolymerization. Polymer Chemistry, 6(36), 6517-6524.3.Zhang, Q., & Zhu, J. (2019). Living anionic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and its derivatives. Polymer Chemistry, 10(1), 26-36.。

基于光谱分析的紫外水质检测技术

基于光谱分析的紫外水质检测技术

基于光谱分析的紫外水质检测技术摘要:水污染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科学、有效的面对这一问题,是各个领域都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

水质检测可以及时、快速的反映出水环境的质量和污染情况。

基于此,本文对基于光谱分析的紫外水质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供参阅。

关键词:光谱分析;紫外;水质检测技术1光谱分析的紫外水质检测技术原理1.1技术原理光谱分析的紫外水质检测技术中产生的光谱属于分子光谱,其分子运动形式主要包括电子的跃迁运动、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以及分子绕质心的转动,这种分子具有电子、振动和转动三种能级。

其中转动与振动能级间的能级差较小,跃迁时产生的能量相对较低,因此,产生出的光谱多属于红外波段。

而电子能级与其它能级的能级差相对较大,释放的能量值较高,产生的光谱多分布于紫外-可见光谱区。

在这一区域可见光谱的波长介于10-780nm之间,10-200nm的波长属于远紫外光区,200-400nm的波长属于近紫外光区,400-780nm的波长属于可见光区。

在水质检测时,产生的光谱波长通常介于200-780nm之间。

光谱分析的紫外水质检测技术依据的理论是朗伯比尔定律,定律公式为:A=kcL,其中A代表吸光度,k代表吸收系数,c代表水质中物质含量,即溶液浓度,L为紫外线光程。

在检测水质时,COD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而COD物质一般由苯类和酚类组成,因为这些物质具有较强的光谱吸收能力,所以应用这一技术能够收到理想的检测效果。

1.2光谱分析的方法光谱归一法的计算过程较为简洁,计算公式简单易懂。

ABSˊ(λ)=A(λ)-Amin/Amax-Amin,在计算公式中,A(λ)代表波长区域内的物质吸光度,Ama和Amin代表波长区域内的最大吸光度与最小吸光度,对于同一种被测定溶液来说,浓度的大小往往于紫外线的光程存在较大差异。

光谱直接对比法的计算公式为:ABS1(λ)=f[ABSref(λ)],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如果在检测实验中,评价指标大于0.99,则可以得出检测水样与参考水样相似的结论,水样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实验10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

实验10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

实验1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140604班 C组胡晓玲 3214001700【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光学特性的检测方法测试甲基橙的光学特性,同时培养分析和运用材料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光谱特性的能力。

【仪器用具】UV-2550岛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原理】研究甲基橙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的。

其中所利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200~900 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方法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当光作用在物质上时,一部分被表面反射,一部分被物质吸收。

改变入射光的波长时,不同物质对每种波长的光都有对应的吸收程度(A)或透过程度(T),可以做出这种物质在实验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作出材料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

利用的是朗伯-比尔定律:(10-1)A abcA为吸光度,a为吸光系数,b为光路长度,c为物质浓度。

通过吸收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可以判断材料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光学特性,为材料的应用作指导。

例如,具有较高的紫外光吸收性能,可作为保温吸热等材料;如具有较高的紫外光反射特性,则可作为好的抗老化材料。

除此以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还可用于物质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纯度鉴定和结构分析等。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1.实验步骤①以去离子水为测试参比溶液进行基线校正。

②以去离子水为参比液,不同浓度的甲基蓝溶液为测试样品,测试不同浓度的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2.实验结果分析①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②掌握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液体溶液吸光度的方法,并绘制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如下由图可知: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在紫外可见吸收区中,甲基橙的浓度越大,其吸收强度越明显。

【注意事项】1. 在光谱基线校正过程中光度计状态窗口的读书变化。

uv254的检测标准方法

uv254的检测标准方法

uv254的检测标准方法UV-254是指紫外-可见光区域中254纳米波长处的紫外线辐射。

紫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由于其具有较短的波长,能量较高,因此对有机物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因此,使用UV-254进行检测可以确定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判断水质的好坏。

下面将介绍UV-254的检测标准方法。

一、仪器与设备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样品在紫外-可见光区域中的吸光度;2.石英比色皿:用于容纳和测量样品。

二、试剂和标准品1.甲醇或其他有机溶剂:用于提取和制备样品;2.无机盐和有机物标准品:用于建立标准曲线;3.去离子水:用于稀释样品。

三、样品处理1.取样:从待测水体中采集适量的样品;2.过滤:使用0.45微米的过滤膜将样品过滤,去除颗粒物;3.提取:将过滤后的样品用甲醇等有机溶剂提取,使有机物充分溶解。

四、标准曲线的制备1.取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有机物标准品,分别加入容器中;2.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每个浓度标准品的吸光度;3.绘制吸光度和浓度的曲线,得到标准曲线方程。

五、测量操作步骤1.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预热和光谱校准;2.将样品放入石英比色皿中,放入光度计中测量;3.在254纳米波长处记录吸光度数值。

六、数据处理1.使用标准曲线方程将吸光度数据转换为有机物浓度;2.检查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质量控制要求,如重复性和准确性等;3.结果分析与评价。

UV-254的检测标准方法主要应用于水质监测领域,其可用于评估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判断水质的好坏。

该方法相对简单、快速,且结果准确可靠。

但需要注意的是,仪器的定期校准和标准曲线的制备对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同时在样品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有机物的污染和样品的损失。

总之,紫外可见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紫外-可见区域紫外线辐射的有机物检测方法。

通过合理的样品处理和仪器操作,可以获得准确的UV-254数据,为水质监测和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

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

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摘要:当今环境污染问题是对人们生活影响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水源污染,更是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要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相应的保障,需要对水质进行有效的分析,方便进行进一步的水质处理工作。

本文就水质分析工作的主要使用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文章前半部分对整体的水质分析工作使用的方法以及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讨论了其中存在着的各种问题,后半部分主要针对当今较为常见而且具有较高分析效率的紫外可见光谱水质分析测量系统的内部各种技术进行了讨论,对于水质分析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紫外可见光;水质分析;进展;应用前言水污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一种环境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

而人类也受到环境污染的反作用,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水资源的类型较多,不同类型的水资源内部所含物质也不同,淡水资源污染与海洋污染便具有较大的差别。

受到污染时污染源不同会对不同水资源产生不同的影响,要实现针对性的污染防治,便需要对水资源内部所含物质具有较为准确的了解。

在进行处理时优先采用水质分析技术进行水资源内部物质分析,可以进行针对性处理,可以提高污染处理的质量[1]。

1.紫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统称为电子光谱。

分子可以吸收紫外-可见光区200~800nm的电磁波而产生的吸收光谱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简称紫外光谱(uv)。

紫外可见光可分为3个区域:远紫外区10~l90nm;紫外区190~400nm;可见区400~800nm。

其中10~l90nm的远紫外区又称真空紫外区。

氧气、氮气、水、二氧化碳对这个区域的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

一般的紫外光谱仪都可检测包括紫外光(200~400)和可见光(400~800nm)两部分,故紫外光谱又称之为紫外可见光谱。

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统称分子光谱。

两者都是属于吸收光谱。

紫外光谱是由样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使其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引起。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

实验九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实验目的:(1)学习有机化合物结构与其紫外光谱之间的关系;(2)了解不同极性溶剂对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带位置、形状及强度的影响。

(3)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原理: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有三种,即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以及未参与成键的n电子。

跃迁类型有:σ→σ*,n→σ* ,n→π*,π→π* 四种。

在以上几种跃迁中,只有π-π*和n-π*两种跃迁的能量小,相应波长出现在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光区,且对光的吸收强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影响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是指有机物的结构,主要是共轭体系的电子结构。

随着共轭体系增大,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作红移),吸收强度增大。

紫外光谱中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如有C=C、C=O、NO2、苯环等。

含有生色团的化合物通常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产生吸收带;含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称为助色团,如OH、NH2、OR、Cl等。

助色团本身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域不产生吸收带,但当其与生色团相连时,因形成n→π*共轭而使生色团的吸收带红移,吸收强度也有所增加。

影响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外因是指测定条件,如溶剂效应等。

所谓溶剂效应是指受溶剂的极性或酸碱性的影响,使溶质吸收峰的波长、强度以及形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这是因为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间可能形成氢键,或极性溶剂分子的偶极使溶质分子的极性增强,从而引起溶质分子能级的变化,使吸收带发生迁移。

例如异丙叉丙酮的溶剂的溶剂效应如表1所示。

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K带红移,而R带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作蓝移或紫移)。

这是因为在极性溶剂中π→π * 跃迁所需能量减小,吸收波长红移(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如图(a)所示;而n→π * 跃迁所需能量增大,吸收波长蓝移(向短波长方向移动),溶剂效应示意图如(b)所示。

图1 电子跃迁类型σπ *σ *nπ∆C*—C-△E n>△E p C=0 △E n>△E p图2溶剂极性效应(a)π→π * 跃迁(b)n→π * 跃迁B吸收带,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其强度和形状均受到影响、在非极性溶剂正庚烷中,可清晰看到苯酚B吸收带的精细结构,但在极性溶剂乙醇中,苯酚B吸收带的精细结构消失,仅存在一个宽的吸收峰,而且其吸收强度也明显减弱。

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

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

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摘要:水是维持地球生命的重要资源,水质的好坏对人类生活和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水质监测和分析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

紫外-可见光光谱是一种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水样中物质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水质。

本文综述了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并总结了其优势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紫外-可见光光谱;水质分析;优势;发展趋势1. 引言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资源,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质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对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紫外-可见光光谱是一种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可用于测量水样中的物质吸收和发射光谱,对水质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

本文旨在综述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 紫外-可见光光谱的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光光谱是通过测量物质与紫外-可见光的相互作用来分析样品的一种方法。

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样品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光,而这些特定波长的光与样品中的化学物质具有特定的相互作用。

根据样品中物质的吸收或发射光谱,可以推断出样品中物质的成分和浓度。

紫外-可见光谱广泛应用于水质分析领域,可以检测有机物、无机物、微量元素等各种污染物。

此外,紫外-可见光光谱具有高灵敏度、操作简便、快速分析等优点,成为水质分析的重要工具。

3. 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3.1 有机物分析有机物是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对人体健康和水环境都有一定的威胁。

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有机物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吸收光谱技术。

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分析有机物的种类和浓度。

有机物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单波长法、多波长法、差分光谱法等。

其中,多波长法和差分光谱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已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和污染源溯源方面。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一、实验目的1、 掌握单波长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 学会用解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定量测定吸收曲线相互重叠的二元混合物。

二、方法原理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很容易定量测定在此光谱区内有吸收的单一成分。

由两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中,若彼此都不影响另一种物质的光吸收性质,可根据相互间光谱重叠的程度,采用相对的方法来进行定量测定。

如:当两组分吸收峰部分重叠时,选择适当的波长,仍可按测定单一组分的方法处理;当两组分吸收峰大部分重叠时(见图1),则宜采用解联立方程组或双波长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图1 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吸收曲线解联立方程组的方法是以朗伯--比尔定律及吸光度的加和性为基础,同时测定吸收光谱曲线相互重叠的二元组分的一种方法。

从图2可看出,混合组分在λ1处的吸收等于A 组分和B 组分分别在λ1处的吸光度之和AA+Bλ1,即:AA+B λ1 = κA λ1bc A + κB λ1bc B同理,混合组分在λ2处吸光度之和AA+B λ2应为:AA+B λ2 = κAλ2bc A+ κBλ2bcB若先用A 、B 组分的标样,分别测得A 、B 两组分在λ1和λ2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κAλ1、κAλ2和κBλ1、κB λ2;当测得未知试样在λ1和λ2的吸光度AA+B λ1和AA+B λ2后,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A A+Bλ1 = κAλ1 b c A + κBλ1 b c BA A+Bλ2 = κAλ2 b c A + κBλ2 b c B即可求得A、B两组分各自的浓度c A和c B。

c A= (A A+Bλ1 ·κBλ2 - A A+Bλ2 ·κBλ1) / ( κAλ1 ·κBλ2 - κAλ2 ·κBλ1)c B= (A A+Bλ1 - κAλ1 · c A) / κBλ1一般来说,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λ1和λ2宜分别选择在A、B两组分最大吸收峰处或其附近。

紫外分光广度法测定溶液中的聚乙烯亚胺

紫外分光广度法测定溶液中的聚乙烯亚胺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聚乙烯亚胺一.聚乙烯亚胺(PEI)紫外吸收光谱及测定波长确定:1. 仪器参数设置:测量方式:A速度:中取样间隔:0.5波长范围:200.0~1100.0(nm)广度范围:-0.01~5.00换灯点:360.02. 试剂:3cm的石英比色皿,去离子水,聚乙烯亚胺(PEI)质量分数,99%,50%,35%。

3.方法:A. 以质量分数的99%PEI为测定液, 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为参比液,在200.0~110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其峰值位于219.0nm处。

紫外吸收光谱数据如下表:个数波长吸光度1 峰219.0 3.730谷207.0 3.5572 峰252.0 3.704谷219.0 3.5483 峰924.0 0.165谷600.0 0.0404 峰1052.0 0.987谷995.0 0.097B. 以质量分数的50%PEI为测定液, 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为参比液,在200.0~110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其峰值位于232.0nm处。

紫外吸收光谱数据如下表:个数波长吸光度1 峰232.0 3.394谷205.0 3.1572 峰1009.0 0.355谷600.0 0.0673 峰1052.0 0.638谷1024.0 0.3324 峰1098.0 0.294谷1094.0 0.293B. 以质量分数的35%PEI为测定液, 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为参比液,在200.0~110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其峰值位于232.0nm处。

紫外吸收光谱数据如下表:个数波长吸光度1 峰222.0 3.493谷208.0 3.3052 峰975.0 0.547谷639.0 0.0513 峰1098.0 0.278谷1084.0 0.2544. 结论:从以上不同质量分数的PEI吸收光谱得出:在200.0-110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可测得紫外吸收光谱,其峰值位于219.0nm~232.0nm.二.溶剂对聚乙烯亚胺(PEI)紫外吸收光谱影响确定:1. 仪器参数设置:测量方式:A速度:中取样间隔:0.5波长范围:200.0~1100.0(nm)广度范围:-0.01~5.00换灯点:360.02. 试剂:3cm的石英比色皿,去离子水,无水甲醇,聚乙烯亚胺(PEI)质量分数,99%,分析天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