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当代艺术调研报告
对艺术调研报告
对艺术调研报告艺术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对社会和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了解当代社会对艺术的认知和欣赏水平,本次调研选取了不同群体的观众和艺术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便全面了解他们对艺术的看法和期望。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观众的问卷,包括对常见艺术形式的欣赏程度、对当代艺术的认知程度、参观艺术展览的频率等问题。
还设计了一份针对艺术从业人员的问卷,包括对艺术市场的看法、对作品创作的态度等问题。
2.访谈:我们采访了一些艺术从业人员,包括画家、音乐人和舞蹈家,了解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对当代艺术创作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分析:1.观众群体: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观众对于音乐、绘画和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有一定的欣赏程度。
然而,对于当代艺术形式,观众的了解和接触较少。
观众们普遍希望通过更多的艺术活动和展览来加深对艺术的了解和欣赏。
2.艺术从业人员:艺术从业人员普遍认为艺术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浮躁和商业化倾向,很多人表示自己创作作品时会考虑市场需求,因此创作出来的作品可能缺乏真实性和个性化。
他们也认为应该加强对当代艺术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今后发展和改进方向:1.加强艺术教育:通过加大对学校艺术教育的投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2.丰富艺术活动:举办更多的艺术展览和表演,为观众提供更多了解当代艺术的机会,让观众能够通过参观和交流来加深对艺术的认知。
3.培养优秀艺术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和资源,鼓励艺术家们创作出真实、有个性的作品,同时也需要给予艺术家们足够的市场和社会支持,使他们能够持续发展。
五、结论: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全面了解了观众和艺术从业人员对于艺术的认知和期望。
观众们普遍对于传统艺术形式有一定的欣赏程度,但对于当代艺术的了解不足,缺乏深入的认知。
艺术从业人员认为艺术市场过于商业化,创作作品可能缺乏真实性。
浙江美术馆调研报告2024
引言概述浙江美术馆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家大型综合性美术馆,致力于推动当代艺术研究与交流。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浙江美术馆进行深入调研,并对其运营管理、展览策划、教育活动、公共参与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一、运营管理1.机构设置对浙江美术馆的机构设置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和职责分工等。
2.经费来源分析浙江美术馆的经费来源及运营模式,包括政府补助、企业赞助和门票收入等。
3.运营策略探讨浙江美术馆的运营策略,如市场定位、品牌建设、营收增长等方面的措施。
二、展览策划1.主题策划分析浙江美术馆展览的主题策划与选择标准,探讨其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独特之处。
2.空间布局对浙江美术馆的展览空间进行评估,包括整体设计、展厅规划和展示手段等方面的考量。
3.学术研究研究浙江美术馆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成果,分析其在当代艺术理论研究与创作激励方面的贡献。
三、教育活动1.教育策略分析浙江美术馆的教育活动策略,如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措施。
2.青少年项目研究浙江美术馆针对青少年的教育项目,包括学校合作、儿童课程和夏令营等。
3.社区互动探讨浙江美术馆与社区的互动活动,如社区展览、艺术工作坊和志愿者培训等。
四、公共参与1.文化推广分析浙江美术馆的文化推广活动,如艺术讲座、工作坊和展览解读等形式。
2.在线平台研究浙江美术馆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展览、在线教育和社交媒体营销等方面的应用。
3.跨界合作考察浙江美术馆与其他领域机构的合作方式,如合作展览、文创产品和品牌联动等。
五、未来发展1.客观评估对浙江美术馆的发展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前瞻性分析,包括市场竞争、人才培养和社会影响力等。
2.创新发展提出浙江美术馆未来发展的创新方向,如跨界合作、数字化创新和艺术展览的多元性等。
3.战略规划探讨浙江美术馆的长远发展规划,包括扩建、人才引进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战略规划。
总结本调研报告以浙江美术馆为研究对象,从运营管理、展览策划、教育活动、公共参与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杭州艺术调研报告
杭州艺术调研报告杭州艺术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艺术是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
艺术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和文化魅力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次调研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杭州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杭州市现有艺术机构的情况,包括艺术学校、艺术团体、艺术馆等。
2. 探索杭州市艺术市场的发展情况,包括艺术交易、艺术品拍卖等。
3. 分析杭州市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4. 研究杭州市文化产业与艺术产业的关系。
三、调研方法1. 采访调研小组采访了杭州市多家艺术机构的负责人,包括杭州美术学院、杭州市博物馆等。
2. 实地观察调研小组前往杭州的艺术区域,如西湖艺术区、钱江新城等,进行实地观察。
四、调研结果1. 艺术机构杭州市拥有一流的艺术机构,如杭州美术学院、杭州市博物馆等。
这些机构在艺术人才培养、艺术收藏和艺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艺术市场杭州市的艺术市场有着活跃的交易氛围,拍卖行、画廊等艺术交易机构发展迅速。
另外,艺术品拍卖活动也在杭州市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 艺术教育杭州市的艺术教育水平较高,杭州美术学院是国内一流的艺术学院之一。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氛围。
4. 文化产业与艺术产业杭州市的文化产业与艺术产业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艺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杭州市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调研结论杭州市的艺术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艺术机构的发展为杭州市的艺术氛围添色,艺术市场的繁荣推动了艺术创作的活跃,艺术教育的提升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杭州市的艺术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
六、建议1. 继续加大对艺术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创新发展和国际交流。
2. 增加艺术教育的投入,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
3. 推动文化与艺术产业的融合,为艺术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4. 加强公共艺术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的艺术氛围和文化品位。
展览参观调研报告
展览参观调研报告在这次展览参观调研中,我参观了一个当代艺术展览,并对展览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以下是我对展览的详细报告。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现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展览采用了多媒体和互动装置,呈现了一系列艺术作品,围绕着科技、数字媒体和虚拟现实的主题展开。
展览空间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展示形式和体验方式。
首先,我参观了一个关于虚拟现实的展示区。
这个区域展示了一些虚拟现实艺术作品,观众可以通过穿戴式设备进入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观众能够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甚至改变作品的形态。
这种互动和参与感让人对艺术作品有了全新的体验和理解。
其次,我参观了一个关于数字媒体的展示区。
这个区域展示了一些使用数字技术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数字绘画、数字雕塑和数字影像等。
这些作品通过电子屏幕或者投影仪展示,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和欣赏。
这种数字媒体带来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形式独特而丰富,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
除了虚拟现实和数字媒体,展览还呈现了一些关于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实物作品。
比如,一个由机器人绘制的巨大画作,一个以3D打印技术制作出的立体雕塑等。
这些作品展示了科技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和创新,体现了艺术家对科技的探索和表达。
整个展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虽然在科技时代,艺术似乎被科技所取代,但是这次展览让人们意识到,科技不仅可以成为艺术的媒介,还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和元素。
展览中的作品不仅突破了传统艺术的限制,还引发了观众对科技与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然而,我也发现了展览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展览采用了大量的科技装置和设备,有些观众对于这些设备的操作不太熟悉,导致无法充分参与和体验。
其次,展览中的一些作品过于复杂和晦涩,观众有些难以理解和欣赏。
这表明,在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更好地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和习惯。
总的来说,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也给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和思考方式。
杭剧调研报告
杭剧调研报告杭剧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杭剧,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浙江杭州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杭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杭剧的演变过程、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并分析当今杭剧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保护和传承好这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调研、访谈调查和观看演出等。
在资料调研阶段,我们收集了关于杭剧的相关书籍、文章和研究报告,对其演变历程和特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在访谈调查阶段,我们采访了多位杭剧演员和观众,了解他们对杭剧的认知和态度。
此外,我们还观看了多场杭剧演出,亲身体验了杭剧的魅力。
三、调研结果1. 杭剧的演变过程:杭剧起源于明代末年的杭州地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风格。
杭剧融合了当地方言、传统音乐和舞蹈等元素,强调唱腔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身段艺术。
同时,杭剧也吸收了其他戏曲剧种的表演技巧和艺术手法。
2. 杭剧的特点:杭剧以其清新优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方式而闻名。
杭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注重声音的变化和音调的抑扬顿挫,通过唱腔的表达传递情感。
另外,杭剧舞台上的动作和身段艺术也非常精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3. 杭剧面临的挑战: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年轻观众对传统文化兴趣的减弱,杭剧面临着观众缺失和市场竞争的问题。
年轻一代对杭剧的了解和认可度相对较低,导致杭剧的传承面临困境。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积极推广杭剧,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宣传片、微电影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到杭剧。
2. 创新演出形式:结合现代戏剧表演手法,创新杭剧的演出形式和内容,使其更贴近观众的需求和审美观。
例如,可以打破传统演出的形式,尝试在现代剧场进行演出,与其他剧种合作演出等。
3. 引入年轻演员:鼓励年轻人参与杭剧的传承和演出,培养新一代的杭剧演员。
艺术调研的报告范文
艺术调研的报告范文艺术调研报告时间:2021年9月地点:北京市艺术馆一、背景介绍北京市艺术馆是北京市重要的文化艺术机构,拥有丰富的艺术藏品和举办各类展览活动的能力。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艺术馆的展览形式、展览内容以及参观观众的反应。
二、调研内容1. 展览形式艺术馆的展览形式主要包括大型油画展、雕塑与装置艺术展、摄影展以及当代艺术展。
展览形式多样,艺术馆利用了多媒体放映、音频解说、VR技术等手段,提供给观众全方位的艺术体验。
2. 展览内容艺术馆每年举办多次专题展览,涵盖了国内外各类艺术家的作品。
调研期间,正好有一场关于当代艺术的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
展览作品充满创意,形式多样,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时事的思考和对艺术形式的创新。
3. 参观观众反应观众对艺术馆的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艺术馆的展览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流平台,能够让他们领略到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观众纷纷表示,通过艺术馆的展览,他们对当代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愿意多次参观。
三、调研结果及建议1. 艺术馆的展览形式和内容得到观众的高度认可,说明艺术馆的展览策划和组织工作非常成功。
建议艺术馆继续保持创新,探索更多形式和内容,持续提供观众新鲜的艺术体验。
2. 由于观众对艺术馆的展览表示了极高的兴趣和认同,建议艺术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展览的知名度,吸引更多观众参与。
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电视广告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3. 鉴于展览形式多样,建议艺术馆在展览前提供更详细的解说信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
另外,在观众意见收集方面,可以设置观众建议箱或线上问卷调查,以便更准确地了解观众需求,并针对性改进展览内容。
四、总结北京市艺术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艺术机构,通过不断创新的展览形式和丰富多样的展览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艺术交流平台。
艺术馆的展览得到观众高度认可,但仍有提升空间。
通过继续保持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和更好地了解观众需求,艺术馆将能够提供更好的艺术体验,吸引更多观众的参与。
杭州艺术考察报告[最新版]
杭州艺术考察报告杭州艺术考察报告篇一:艺术考察报告艺术考察报告根据学院教学计划安排,年10月25日- 11月5日,我班一行30人在柳小成老师带领下到上海、苏州、杭州进行艺术考察和艺术采风活动,本课程是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
通过艺术考察,使我们初步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增强实地实物的感性认识,深化专业理论学习,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审美意识和科学精神。
一、考察的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设计向着科技化,创新化改革转型,为了进一步拓宽我们服装设计类专业的视野,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本次专业实地考察,目的是走出校园,走向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开阔视野,感受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大都市时尚设计;深入历史名都,了解中国建筑历史文化,通过对各地博物馆,美术馆里大量宝贵藏画作品,文物遗产的学习,了解异地不同的人文历史,风俗人情及自古往今设计理念;学习他人的设计理念,寻找设计灵感,培养我们的设计审美取向,积累有价值有意的素材,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设计能力,将看到的有用的元素运用到设计作品中,以便以后更好的自主创作,设计源于生活,走进生活,走进设计的灵魂世界。
二、考察的内容第一站:潮流的上海10月25日,我们怀揣着激情,畅想着未来12天的生活,憧憬着繁华都市的美好,在火车颠簸了一天半来到了最繁华的城市---上海。
上海,一座国际大都市。
一想到上海,我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幢幢高楼大厦、一家家国际品牌店以及车水马龙般的交通。
来到住处放下行李简单的收拾下,大家顾不上休息迫不及待的开始感受大都市的繁华了,在陌生而又繁华的城市里,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充满刺激的。
时尚的建筑上海时装周和大型商场,不觉惊叹好一个购物天堂。
上海的夜景如梦一样美丽,建筑与建筑的结合,加之灯光的渲染,让整个上海的外滩,显得格外的耀眼,美丽。
上海的美丽,时尚,辉煌,豪华尽在眼底。
上海的第一夜让我们回味无穷,但是充实的采风任务让我们在紧接而来的几天里忙碌却快乐着。
杭州西湖文创设计调研报告
杭州西湖文创设计调研报告杭州西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风景。
作为杭州市的标志性景区,西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创爱好者。
本次调研报告将对杭州西湖的文创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调研目的杭州西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为文创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西湖文创产品和设计的现状,评估其创意、品质和市场表现,为进一步提升西湖文创设计的水平和影响力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面访采访和网络调研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对西湖周边的文创产品和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当前西湖文创产品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包括丝绸制品、茶具、书画艺术品等。
这些产品体现了杭州传统文化的魅力,但创意和设计水平有待提升。
2. 西湖文创设计多以景点元素为灵感,如《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
这些设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在商业运营和市场推广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西湖文创产品的品质参差不齐,有些产品在材质、做工和细节处理方面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用户体验。
4. 西湖文创产品的市场表现较为一般,销售渠道和推广手段有待拓宽和创新。
目前,大部分产品主要通过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进行销售,还需要加强线上销售和跨界合作。
四、改进建议1. 提升文创设计的创意和品质。
鼓励设计师挖掘更多西湖元素的内涵,注重设计的原创性和艺术性。
加强材质的选择和处理,提高产品的质感和使用寿命。
2. 丰富文创产品的种类和形式。
除了传统的工艺品和装饰品之外,可以开发更多实用型和创意型的产品,如文化衍生品、科技产品等。
同时,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3. 拓宽销售渠道和创新推广手段。
加强线上销售渠道的建设,开展电商平台合作,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同时,积极开展跨界合作,与其他行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加强文创设计人才培养。
艺术调研的报告
艺术调研的报告艺术调研报告在当代社会,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情感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进行了一次艺术调研,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和归纳。
首先,我参观了当地的艺术展览。
展览分为两个大类: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
在传统艺术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传统的绘画、雕塑和陶瓷作品。
这些作品代表了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了许多历史、文化和哲学的内涵。
而在当代艺术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实验性的作品。
这些作品通常没有明确的主题和形式限制,艺术家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些当代作品常常使用了新媒体和新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其次,我对艺术市场进行了调研。
艺术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一方面,传统艺术品市场仍然持续活跃。
许多珍贵的古代艺术品拍卖价格居高不下,成为投资者和收藏家的热门选择。
另一方面,当代艺术品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随着对艺术的认知度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受到关注,并取得了相应的商业成功。
此外,互联网和在线销售平台的兴起为艺术品交易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机会。
最后,我对公共艺术项目进行了考察。
许多城市将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形象塑造和文化推广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公共场所设置艺术品,可以为市民提供欣赏艺术的机会,同时也增添了城市的文化氛围。
这些公共艺术项目多样且富有创意,包括雕塑、壁画、景观艺术等。
而一些地方政府还鼓励艺术家参与公共艺术项目的创作,以提升城市的艺术品位和品质。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艺术调研,我对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并存,传统市场与当代市场共同发展,同时,公共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推广方式也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这些都标志着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逐渐扩大。
希望通过持续的艺术调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推动艺术的发展,让艺术更好地服务社会民众。
艺术生上海苏州杭州考察学习报告
艺术生上海苏州杭州考察学习报告考察时间:2012年10月19日至2012年11月1日考察地点:上海、苏州、西塘、杭州考察成员:09届室内设计的全体同学及付老师和方老师考察目的: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长见识这是一次持续2周外出上海、苏州、西塘、杭州的考察学习,除了观赏这一路的美景外我们更多的是了解每处建筑特设及空间布置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我们这次前去就是奔着这样一个目的去参观学习。
上海艺术考察上海外滩及步行街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
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而外滩夜景却是绝不可错过的。
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誉是中央商务区的南京路和淮海路是上海最繁华的街区,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购物、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环境优雅、文化层次高,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步行商业街。
南京路商业街特点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这种综合性的步行街是我第一见过的。
漫步在步行街上,游客们可以充分体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地表路面全部用花岗岩铺设,一条大理石铺就的“金色之带”汇聚了各类现代化城市公共设施,其中,有赏心悦目的花坛,可供查询商品、服务的电脑亭,造型别致、供游客小憩的椅子等。
步行街上不时驶过既有现代造型又不失古朴特色的观光车,力求处处为游客提供方便和舒适。
商业繁荣是南京路永恒的主题。
上海新天地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
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
上海新天地就是由石库门建筑与现代建筑组成的时尚休闲步行街。
杭州当代艺术调研报告
杭州当代艺术调研报告2010.4杭州当代艺术调研报告一、当代艺术 (2)二、中国当代艺术 (3)三、中国当代艺术的变局 (4)1、市场的调整2、力量的转移。
3、艺术家的转换4、收藏的理性回归四、杭州的当代艺术现状 (6)1、文化背景的差异2、学术与市场的矛盾3、艺术城市的竞争4、政府规划的制约5、配套条件的不足五、杭州当代艺术的主要力量 (12)1、中国美术学院2、杭州市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3、杭州艺术博览会六、附件当代艺术市场的下一站:“浙军”吗? (16)杭州当代艺术调研报告一、当代艺术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社会进入现代时期,出现了与古典艺术和近代艺术不同面貌的“现代艺术”。
它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的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性的观念和形式语言,其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
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现代艺术”的名词容易与已有过的“现代派艺术”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
直接从字义上看,“当代”可理解为当下的、正在发生的,与“过去的”、“传统的”相对。
当然,“当代艺术”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还是一个类型或风格的概念。
人们之所以要在某种艺术的命名过程中铭刻下年代的痕迹,一定是这个时代无论是社会还是艺术、包括类型和风格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在这个意义上,当代艺术事实上指的是某些具体类型和风格的艺术,如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等风格的艺术,以及装置、行为、景观、影像等类型的艺术。
通常与这些类型都被归入了当代艺术的阵营。
二、中国当代艺术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如古典艺术对应农业文明,现代艺术对应工业文明,而当代艺术更多是对应城市的建设、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生态。
杭州象山艺术公社考察报告
杭州象山艺术公社考察报告近日,我前往杭州象山艺术公社进行考察,这里是一处融合艺术、自然和人文气息的独特场所。
在这次考察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里的独特魅力,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外观上看,象山艺术公社建筑设计独特,融合了现代艺术元素和传统建筑风格,整体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美感。
走进公社,一栋栋独立的建筑错落有致,绿树掩映下的小径通幽而静谧,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的世界中。
在考察过程中,我发现象山艺术公社不仅是一个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更是一个融合了艺术创作、展览、教育和交流的综合性平台。
这里不仅有各类展览,还定期举办艺术沙龙、讲座等活动,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
除了展览和活动,象山艺术公社还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整个公社被绿树环绕,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在这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与自然、与生活紧密相连,让人们在感受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通过考察,我还了解到象山艺术公社致力于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创作的平台。
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还可以与艺术家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作灵感和艺术理念,这种亲近艺术家的体验让人受益匪浅。
总的来说,杭州象山艺术公社是一处独具特色的艺术园区,它不仅展示了各种艺术作品,更是一个融合了艺术、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场所。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与自然亲近,体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是一处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地方。
通过这次考察,我对象山艺术公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这样的艺术园区能够越来越多,为人们提供更多欣赏艺术、感受生活美好的机会。
让我们一起在艺术的海洋中徜徉,感受生活的美好!。
最新杭州古琴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杭州古琴社会实践报告杭州,作为中国东部的重要城市,不仅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也是古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深入探索杭州古琴的历史传承、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提供实际的参考和建议。
一、古琴文化的历史与传承通过对杭州地区古琴历史的梳理,我们发现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历经千年而不衰。
杭州的古琴制作技艺尤为精湛,历代琴师在此地留下了众多传世名琴。
在本次实践中,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几位当代的古琴制作师,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制琴工艺,还在材料选择和琴体设计上进行了创新尝试。
二、现状分析当前,杭州的古琴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和欣赏古琴。
另一方面,古琴的市场定位较为狭窄,商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古琴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存在一定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并与业内专家进行了座谈,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将古琴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三、保护与创新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发现,一些机构和个人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在线教学等方式,让古琴文化以更加生动、便捷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此外,将古琴音乐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创作新的曲目,也是吸引年轻人关注的有效途径。
四、建议与展望根据我们的调研和分析,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古琴文化保护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
同时,鼓励古琴艺术家和教育者走进校园、社区,开展更多的普及教育活动。
对于古琴的创新尝试,应当给予肯定和支持,通过跨界合作,让古琴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总结而言,杭州古琴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我们有信心看到古琴文化在未来能够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艺术调研活动报告
艺术调研活动报告艺术调研活动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艺术市场的发展和状况,并为我们学校举办的艺术节提供参考,我们特地进行了一次艺术调研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与艺术从业者、艺术爱好者的交流,探索艺术行业的热点问题,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
二、调研方法我们团队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访谈、观摩和数据收集分析。
通过与艺术家、画廊经纪人、艺术收藏家等人群的面对面交流,我们获取了丰富的信息和观点;同时,我们还到当地的艺术画廊和展览馆参观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并记录下作品的特点和艺术家的资料;此外,我们还通过网络调查和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艺术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趋势通过与艺术收藏家和画廊经纪人的交流,我们了解到目前艺术市场需求较大的是现代派和抽象派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创意和表达方式,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
此外,我们还发现艺术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人对艺术的欣赏和购买力也在不断增强。
他们更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个性化,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度较高。
2. 当地艺术家的创作状况和困境我们采访了几位当地的艺术家,了解到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其中最普遍的问题是艺术创作的经济压力和市场认可度较低。
很多艺术家在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的同时,还要面对生活的物质需求。
同时,他们也需要借助画廊和展览来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
四、调研收获和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活动,我们对艺术市场的发展和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1. 加强当地艺术家的培养与扶持。
可以通过成立艺术家工作室、提供创作资金和资源等方式,支持艺术家的创作和发展,提高其创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加强艺术教育的普及。
通过开设艺术课程和举办艺术展览,让更多的人接触艺术,培养艺术的良好氛围和观众群体,对艺术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展览和活动。
杭州文化调研报告
杭州文化调研报告杭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本文将从杭州的历史文化、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以及当代文化等方面展开调研,并对这些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杭州就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
宋代诗人苏轼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名句,表达了对杭州山水的赞美之情。
而元代文人辛弃疾更是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容了杭州美丽景色给他所带来的震撼之感。
其次,杭州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
其中,西湖龙井茶文化节是杭州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清明时节,杭州的茶园里便会举行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如采茶比赛、品茗会等。
此外,西湖灯会也备受关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二月十九,杭州的各个角落都会布置上千个彩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此外,杭州的民间艺术也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吴越剧最为著名,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目深受观众喜爱。
吴越剧是浙江省的地方剧种,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除了吴越剧,杭州还有龙狮、姑娘庙等民间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在杭州市区和乡村都能够找到。
最后,当代文化在杭州也有着强大的发展动力。
杭州作为中国的电子商务中心,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和企业家赴杭州创业。
同时,杭州也是中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城市之一,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文化创意产业都有着很大的潜力。
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加强政策支持,使得城市文化艺术氛围更加浓厚。
综上所述,杭州的文化底蕴丰富多样,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
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以及当代文化都是杭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杭州特有的城市文化。
未来,杭州在文化领域应进一步发展,保护和传承好本土文化,同时也需要与国际接轨,吸引更多的人才和项目投入杭州的文化建设当中。
杭州艺术实习报告总结
杭州艺术实习报告总结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巩固和提升的重要性。
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艺术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体验,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实践技能,为将来的艺术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艺术项目和活动,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涵盖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各个领域。
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材料和技巧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
1. 绘画实习:在绘画实习中,我学习了国画、油画和版画等多种绘画技法。
通过模仿经典作品,我掌握了色彩、构图和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尝试进行原创作品创作,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2. 雕塑实习:在雕塑实习中,我学会了使用泥、石、木等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明白了雕塑艺术的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掌握了雕塑的基本工艺和技巧。
在创作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创作风格。
3. 摄影实习:在摄影实习中,我学习了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曝光、焦距、景深等,并了解了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
通过拍摄风景、人物等题材,我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水平,学会了如何用镜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装置艺术实习:在装置艺术实习中,我了解了装置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学会了如何将日常生活中废弃物品转化为艺术作品。
通过参与装置艺术项目的制作和展览,我拓宽了艺术创作的思路,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会了如何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其次,我掌握了多种艺术创作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基础。
同时,我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艺术生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艺术创作方面的不足之处。
杭州艺术考察报告
杭州艺术考察报告艺术考察考察报告苏沪杭考察报告书————之园林艺术考察时间:2011年5月30日————6月13日考察路线:杭州—鲁迅故里--苏州—周庄—上海考察目的:艺术考察是高校美术专业一门重要的开放性课程,目的在于让我们将课堂所学与现实世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使其通过观察、实际接触去发现自然、感悟自然,发现现实和生活中的精巧设计实例,体验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经过消化和吸收后转化为自己将来职业设计生涯的设计贮备。
在专业方面提高我们的手绘水平、扩大视野、为明年的毕业设计和以后的设计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搜集并整理设计课程中所需要的社会资料,使我们通过考察不断的升华自我、完善自我。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同学之间协作的责任感和团体意识。
前言2011年5月30日终于我们踏上了我们期待已久的考察之行的道路,我要在本次考察中不断吸收知识,开阔眼界,不多地提升自我。
我们在两周的时间里先后参观考察了杭州、苏州、周庄、绍兴、上海,通过的这些地方建筑、艺术和一些表现手法的考察学习以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我很多的感受,收获很大,相信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园林艺术我国园林的起源及地位简介————(摘引文献)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
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
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园林分类我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及物产各不相同,因而园林也常常表现出较明显的地方特性。
南京杭州苏州上海艺术设计考察报告
南京杭州苏州上海艺术设计考察报告南京、杭州、苏州和上海是中国东部地区的四个著名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是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热点。
本次考察报告将围绕南京、杭州、苏州和上海的艺术设计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南京作为中国六朝古都之一,历史悠久。
在艺术设计领域,南京发展迅猛,拥有众多的优秀设计师和设计机构。
从建筑设计到平面设计,南京的艺术设计水平都不断提高。
例如,在南京有许多大型的购物中心、酒店和商业区的设计,都能看到设计师们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技艺。
此外,南京还拥有优秀的艺术学院,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艺术设计人才。
杭州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典范。
艺术设计领域,杭州拥有许多优秀的设计机构和艺术学院。
杭州的设计师注重创新和独特性,他们不仅关注设计的美感,还注重功能和实用性。
例如,杭州著名的西溪湿地就是一个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设计案例。
此外,杭州还举办了许多艺术设计展览和论坛,为设计师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促进了艺术设计的交流和合作。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也是艺术设计之城。
上海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设计资源,包括优秀的设计师、设计机构和艺术学院。
上海的设计师擅长于结合传统和现代元素,创造出独特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例如,上海的建筑设计注重现代化和创新,许多国际知名的建筑师都在上海留下了自己的杰作。
此外,上海还有许多艺术设计展览和艺术活动,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参与者。
总的来说,南京、杭州、苏州和上海都是中国艺术设计的重要热点城市,各自拥有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和特点。
这四个城市的艺术设计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设计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相信南京、杭州、苏州和上海的艺术设计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杭州象山艺术公社考察报告
杭州象山艺术公社考察报告
报告
一、介绍
杭州象山艺术公社是一家位于杭州象山的艺术创作公社,专注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和当代艺术的传播与创作。
它正在逐渐变成一个艺术家的“家园”,一个在杭州象山和中国的传统艺术之间建立联系的
桥梁。
公社是由多位有着传统艺术背景和当代艺术表达的艺术家组成,他们一起探讨和实践着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面貌。
二、考察活动
1、参观象山艺术公社
考察团参观了象山艺术公社,了解了公社的历史、业务、创作模式等内容,掌握了公社的发展状况。
考察团对公社的发展模式及其为艺术家创作提供的便利予以高度赞赏,认为公社为丰富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为年轻艺术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未来发展更加积极乐观。
2、参观杭州象山艺术馆
考察团参观了杭州象山艺术馆,了解了象山艺术馆的历史、文化、展览等内容,深入了解了象山艺术馆对杭州艺术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象山艺术馆是由杭州市象山艺术中心、杭州美术馆、象山博物馆三大艺术机构组成,是杭州艺术文化的展示场所,也是杭州本地艺术家的创作中心。
三、结论
从考察活动来看,杭州象山艺术公社和象山艺术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推动艺术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未来仍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当代艺术调研报告2010.4杭州当代艺术调研报告一、当代艺术 (2)二、中国当代艺术 (3)三、中国当代艺术的变局 (4)1、市场的调整2、力量的转移。
3、艺术家的转换4、收藏的理性回归四、杭州的当代艺术现状 (6)1、文化背景的差异2、学术与市场的矛盾3、艺术城市的竞争4、政府规划的制约5、配套条件的不足五、杭州当代艺术的主要力量 (12)1、中国美术学院2、杭州市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3、杭州艺术博览会六、附件当代艺术市场的下一站:“浙军”吗? (16)杭州当代艺术调研报告一、当代艺术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社会进入现代时期,出现了与古典艺术和近代艺术不同面貌的“现代艺术”。
它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的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性的观念和形式语言,其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
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现代艺术”的名词容易与已有过的“现代派艺术”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
直接从字义上看,“当代”可理解为当下的、正在发生的,与“过去的”、“传统的”相对。
当然,“当代艺术”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还是一个类型或风格的概念。
人们之所以要在某种艺术的命名过程中铭刻下年代的痕迹,一定是这个时代无论是社会还是艺术、包括类型和风格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在这个意义上,当代艺术事实上指的是某些具体类型和风格的艺术,如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等风格的艺术,以及装置、行为、景观、影像等类型的艺术。
通常与这些类型都被归入了当代艺术的阵营。
二、中国当代艺术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如古典艺术对应农业文明,现代艺术对应工业文明,而当代艺术更多是对应城市的建设、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生态。
城市与艺术的关系是互动的关系,中国艺术的现代转型,它的依托点就是城市化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化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
“当代艺术”一词在中国尚未有确定的定义,广义的说是指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伤痕美术”以来,学习和使用西方现代艺术语言至今的艺术形式。
主要体现为,艺术家把关于城市的节奏、城市的理想,都市人的生活场景、瞬间片断直接当成自己作品的元素,并通过作品展开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反思批判,其主流实际上是向西方社会提供中国“图像”和当代中国艺术思想。
中国当代艺术一般而言,不包括使用苏派现实主义语言的学院派绘画和传统形式的中国画。
早期的中国当代艺术有相当部分积极向上的作品,是表现中国社会发展、经济崛起后的城市变化,底层社会的生活及年轻一代的对中国的新感受。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主要城市的都市化生活和消费文化形态的形成,以前卫艺术为主体的中国当代艺术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国际性大展中,并与国际艺术体系日趋接轨。
当然中国与西方还处在不同的语境中,中国还处在市场经济的初期,但中国却面临与西方相同的一个国际环境。
在这种特殊的过渡时期,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从一个被压抑、适应和反抗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需要有一个时间来转化。
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严格地说还是近三十年里的事。
与西方当代艺术相比,短促甚至仓惶。
中国当代艺术随着城市化的确立才开始引入并真正介入到当代生活,不可能马上就能够立竿见影的,所以说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培养和引导过程。
自2008年起,文化部已组织开展中国现当代艺术推广计划。
开展中国现当代艺术推广活动,能引导中国现当代艺术市场健康、理性、协调的发展,有利于国际艺术市场和学术界客观、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
2009年11月,中国当代艺术院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这是第一家由政府命名的国家级当代艺术院。
由于中国当代艺术取得了越来越令人瞩目的成就,文化部经数年调研评估后,最终决定成立中国当代艺术院。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的成立,是中国艺术体制的发展在进步,它将担任起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使命,在追求当代艺术作品成就的同时,以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研究及推广为目标,引领中国当代艺术向完备、有机、健康、多元发展,为推进当代艺术的国际交流,弘扬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做出新的贡献。
三、中国当代艺术的变局2005年后,由于国内外艺术资本的大规模介入,艺术品市场虽然创造了一次次的中国当代艺术“神话”,但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容总体上已不具有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的前卫性和社会批判性,而大量出现了脱离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但又充斥着商业趣味和空洞形式的符号化图像作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艺术品市场泡沫的合力,使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当代艺术遭受了重创,时至今日,其热度依然不减。
当代艺术终于由“天价作局”急转直下,而似乎到了某个历史性的“拐点”。
艺术品市场的“冬天”来了吗?其实艺术品市场早已步入“深秋”,全球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只不过加速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冬天”来临,但换个角度思考,可以理解为“春天”不远了。
1、市场的调整在中国当代艺术沉寂的背后,市场的“无形之手”与政府的“有形之手”正在对中国艺术品市场进行结构调整和行业规范。
中国当代艺术的炒作和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当前艺术品市场结构倒置、格局变异、竞争无序的现状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2、力量的转移。
当代艺术在一线城市发展日趋饱和、过剩的今天,正在向二线城市转移。
二线城市艺术发展的积极和活跃程度正在不断升温,新兴的艺术中心城市正在崛起。
这不是艺术力量的单纯转移,更多的是当代艺术价值体系在新兴艺术中心城市的重新建立。
3、艺术家的转换当代艺术的“换筹”也在悄然进行,高价泡沫破灭的艺术家均已风光不再,很多人将被市场无情地丢弃。
很多藏家开始关注及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经过市场的筛选和挖掘,一批遵循市场规律并极具艺术潜质的青年艺术家即将踏上当代艺术的新高峰。
4、收藏的理性回归随着艺术品的天价神话陆续破灭,反倒使当代艺术的收藏团队壮大和成熟起来,收藏不再是极少数人的事,年轻的中产阶层和上层社会精英也逐渐加入进来。
收藏当代艺术品不再只是投资行为,它关乎生活品质和生活态度,更关乎一种时尚的生活状态。
中国当代艺术正在重创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即将迎来了一次剔除浮躁、重新崛起的机会。
四、杭州当代艺术的现状从1928年创办国立艺术院开始,杭州就是中国现代美术史无法绕开的一座城市。
不仅因为曾经汇聚和培养过林风眠、潘天寿、李可染、吴大羽、倪贻德、庞薰琹、关良、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等一大批中国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使得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更加突显出民族文化价值的重要性。
杭州更在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发端的85新潮中的重要地位而备受瞩目,使之在全球的当代艺术发展上成为一个既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国际语汇的特质。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风景线中,中国美术学院也始终领风气之先,它是中国当代艺术及其观念的辐射源,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版图中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杭州是当代艺术的发祥地,却不是当代艺术的发展地。
在中国当代艺术波澜迭起的今天,随着艺术市场化的兴起,尽管许多走出杭州的艺术家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杭州已不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在影响力和活跃度上逐渐在丧失掉重镇的影响力,甚至越来越被边缘化。
杭州当代艺术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生存土壤正在迅速流失,意欲走出困境的艺术家也在源源不断地出走北京、上海等地。
通过对杭州当代艺术的深入调研后,可以清晰地发现,就目前杭州的当代艺术生态而言,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
1、文化背景的差异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作为中国的艺术重镇,杭州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许多绚丽的篇章,浙派中国画更是全国领先。
或许是传统积淀过于厚重,杭州的当代艺术语境更为婉约、内敛,这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开放、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杭州既不是全国政治中心也不是经济中心,也不具备京沪两地对外交流的频繁与常驻外籍人士对城市审美标准的多元化所起的影响,这也是造成杭州现当代艺术不如传统书画艺术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杭州所有的官方美术展馆都仅仅完成了基本的展示功能,但完全缺失了当代艺术的引导和教育功能。
以浙江美术馆为例,自去年8月开馆以来,在展览内容上基本上都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一统天下,这跟京、沪两地传统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的状况有了明显的反差。
同样作为美术职能机构的省市美协、省市画院,也是一味地固守传统,除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兼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以外,其他任何一个相关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没有一个从事当代艺术创作。
也没有以官方名义举办过任何一次当代艺术展。
虽然在美院和部分艺术机构的努力下,杭州的当代艺术还是不断有所动作。
但从总体来说,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星星之火还不足以燎原”。
2、学术与市场的矛盾中国美术学院是杭州当代艺术的骄傲,自85新潮开始,从中国美术学校就走出了一批当代艺术界的重要人物,近年来又涌现了一批70后、80后的当代艺术青年,其中的佼佼者已在国内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但由于中国传统文脉的根深蒂固,当代艺术在展示、流通和收藏等各个环节都显得较为薄弱,当代艺术在杭州缺乏中国书画那样的知名度和财富效应。
多年来,杭州的艺术品市场始终以追捧“近现代书画”和“浙派中国画”为主,杭州西泠印社拍卖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型艺术品拍卖公司,在当代艺术拍卖领域也始终无所建树,当然拍卖公司作为企业,在经营上自然考虑的是商业利益,而无需为当代艺术的推广承担责任与义务。
相比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杭州的当代艺术发展显得尤其沉寂和边缘化。
市场决定方向,于是杭州优秀的当代艺术家纷纷选择到北京、上海等地发展,异地建立工作室并与京沪知名画廊签约。
一些优秀艺术家,外界往往是只知其为某画廊的签约艺术家,却忽视了艺术家可能来自杭州、出自中国美院。
“墙内开花墙外香”,市场的力量最终决定了杭州仅仅成了当代艺术人才的输出地,而没有完成艺术资本的流通。
3、艺术城市的竞争在经历了“科技立市”、“旅游立市”、“贸易立市”等城市战略后,中国的城市把眼光瞄向了“当代艺术立市”。
与前几种战略不同的是,艺术城市战略一下把风格各异的城市拉到同一个起跑线上。
北京之外的城市,谁能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副中心?当代艺术中心的价值,既在于要拉动艺术品的“票房”,又要拉动城市本身的文化经济地位。
这意味着成为“艺术副中心”至少需要两方面的努力——城市规划者的引导和当代艺术界的积极响应。
中国目前有大批城市具备成为当代艺术副中心的可能性,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深圳甚至长沙、郑州、西安等城市都在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