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功课及习题参考答案
《简爱》第11-14章练习题(答案版)

《简爱》11-14章习题一、填空题1.简·爱辞掉孤儿院的教师工作,以家庭教师身份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庄园的男主人是罗切斯特先生。
2.简·爱的学生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阿德拉•瓦伦(阿黛尔)。
二、选择题1.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在简·爱准备离开洛伍德时,贝茜前来拜访简·爱。
B.简·爱来到桑菲尔德,她以为费尔法克斯是这里的主人,后来发现只是这儿的管家。
C.简·爱向小女孩教书,这个小女孩是费尔法克斯太太的孙女。
D.因为简·爱会法语,所以她和小女孩阿黛尔聊天一点也不费劲正确答案:C。
这个小女孩叫阿德拉,她的监护人是罗切斯特——桑菲尔德的主人。
2.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简·爱在桑菲尔德听到了一阵奇怪的笑声,费尔法克斯太太告诉她是仆人格雷斯发出来的。
B.费尔法克斯太太是一位和气的英国老太太。
C.在教学过程中,简·爱与阿黛尔相处得十分融洽。
D.简·爱在出门散步时遇到了一位骑马摔倒的男子,简·爱帮助了他,事后知道,他就是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
正确答案:D。
“出门散步时”改为“去甘草村送信时”。
3.谁貌如其人,性格温和,心地善良,受过足够教育,智力中等?()A.谭波尔小姐B.斯凯丘小姐C.费尔法克斯太太D.比埃洛太太正确答案:C。
第十二章109页“费尔法克斯太太果然像她的外表那样,是位性情平和、心地善良的女人,受过一定的教育,有着稍高于常人的聪慧。
”4.简·爱去干草村的目的是什么?()A.外出采购食材B.外出看病C.迎接罗切斯特D.替费尔法克斯太太送信正确答案:D。
第十二章111页“正好费尔法克斯写了封信要寄出,于是我戴上帽子,披上斗篷,自告奋勇送信去干草村”5.简·爱在去干草村的路上帮助了一位骑马摔倒的旅客,这位旅客是谁?()A.罗切斯特B.劳埃德C.莉娅D.约翰·里德正确答案:A。
物理学11章习题解答(第三版)

[物理学11章习题解答]11-1如果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8.2 a,问在15 s内有多少电子通过导线的横截面?解设在t秒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子数为n,则电流可以表示为,所以.11-2 在玻璃管内充有适量的某种气体,并在其两端封有两个电极,构成一个气体放电管。
当两极之间所施加的电势差足够高时,管中的气体分子就被电离,电子和负离子向正极运动,正离子向负极运动,形成电流。
在一个氢气放电管中,如果在3 s内有2.81018 个电子和1.01018 个质子通过放电管的横截面,求管中电流的流向和这段时间内电流的平均值。
解放电管中的电流是由电子和质子共同提供的,所以.电流的流向与质子运动的方向相同。
11-3 两段横截面不同的同种导体串联在一起,如图11-7所示,两端施加的电势差为u。
问:(1)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是否相同?(2)两导体内的电流密度是否相同?(3)两导体内的电场强度是否相同?(4)如果两导体的长度相同,两导体的电阻之比等于什么?(5)如果两导体横截面积之比为1: 9,求以上四个问题中各量的比例关系,以及两导体有相同电阻时的长度之比。
解(1)通过两导体的电流相同,。
(2)两导体的电流密度不相同,因为图11-7,又因为,所以.这表示截面积较小的导体电流密度较大。
(3)根据电导率的定义,在两种导体内的电场强度之比为.上面已经得到,故有.这表示截面积较小的导体中电场强度较大。
(4)根据公式,可以得到,这表示,两导体的电阻与它们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5)已知,容易得到其他各量的比例关系,,,.若,则两导体的长度之比为.11-4两个同心金属球壳的半径分别为a和b(>a),其间充满电导率为的材料。
已知是随电场而变化的,且可以表示为 = ke,其中k为常量。
现在两球壳之间维持电压u,求两球壳间的电流。
解在两球壳之间作一半径为r的同心球面,若通过该球面的电流为i,则.又因为,所以.于是两球壳之间的电势差为.从上式解出电流i,得.11-5一个电阻接在电势差为180 v电路的两点之间,发出的热功率为250w。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1节 功习题课件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C.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 D.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易错分析】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力和距离的方向要一致)。 二者缺一不可。 【答案】C
A.从发力到上拉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B.从上拉到翻站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C.从翻站到上挺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D.举着杠铃稳定站立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7.小李同学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 F 使同一木箱分别在如图所示甲、乙、丙 三个表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该力 F 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 分别为 W 甲、W 乙、W 丙,下列关于做功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重难点点拨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 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 W=Fs。
典例剖析 【例】某同学体重 500N,他用 40N 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木箱重 100N, 经 4s 木箱在水平地面上移动了 2m,当他停止推木箱后,木箱在地面上又滑 行了 0.5m。在这个过程中,该同学做的功是多少焦?如果他把木箱搬到三 楼,已知每层楼高 4m,则他对木箱至少做多少焦的功? 【分析】沿水平方向推木箱做功:W1=F1s1=40N×2m=80J,木箱在滑行 过程中,人没有对其做功;搬木箱所用的力至少等于木箱重:F2=G 箱= 100N,上升的高度 h=4m×2=8m, W2=G 箱 h=100N×8m=800J。 【答案】移动木箱过程中该同学做的功是 80J;搬木箱过程中他对木箱至少 做功 800J。
工程力学第十一章习题解答

工程力学第十一章习题解答题目:一物体质量为10kg,在水平地面上以10m/s的初速度开始运动,若物体受到一个恒力F=20N的作用,且与运动方向相反,求物体在力作用下停止前所经过的距离。
解答过程:一、问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本题中,物体受到一个恒力F=20N的作用,且与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加速度a为负值。
我们需要求解物体在力作用下停止前所经过的距离。
二、解题步骤1. 求加速度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代入已知数据,得到加速度a:a = F/m = -20N / 10kg = -2m/s²2. 求物体停止前所经过的时间t由于物体初速度v0=10m/s,加速度a=-2m/s²,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式v=v0+at,我们可以求解物体停止前的时间t:0 = 10m/s - 2m/s² tt = 10m/s / 2m/s² = 5s3. 求物体在力作用下停止前所经过的距离s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式s=v0t + 1/2at²,代入已知数据,求解物体在力作用下停止前所经过的距离s:s = 10m/s 5s + 1/2 (-2m/s²) (5s)²s = 50m - 25ms = 25m三、答案验证根据动能定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等于外力做的功。
物体从初始速度10m/s减速到0,动能变化为:ΔK = 1/2 m (v² - v0²) = 1/2 10kg (0 - 100m²/s²) = -500J外力做的功为:W = F s = 20N 25m = 500J由于动能变化等于外力做的功,所以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四、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速度-时间关系式、位移-时间关系式和动能定理的应用。
通过求解加速度、时间和距离,我们得到了物体在力作用下停止前所经过的距离为25m。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章末小结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102437

专题突破
4.《扬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栏中记述着:
“某高楼大厦发生高空抛物不文明行为,一位
老太太被抛下的西瓜皮砸伤……”,被抛下的西
瓜皮在下落过程中逐渐增大的物理量是( B )
A.重力势能
B.动能
C.重力
D.密度
专题突破
5.如上图所示,小球由静止从轨道最高处的
A点由静止滚下到最低处B点时,下列说法中
专题解读
专题二:机械能及其转化 【例2】中国跳水队被人们称为“梦之队”,如右图 所示是跳水运动员跳水时的情景.运动员在离开跳板 落入水的过程中(不计空气的阻力)( C ) A.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增大, 机械能不变 B.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一直 减小,机械能不变 C.运动员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不变 D.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不变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章末小结
知识网络
有力作用在
物体上
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没有力作用 静止
力与距离垂直 W=FS
力做的功与时间的比值 瓦特(W)、千瓦(KW) 1 000
P=FV 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 质量和速度 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和高度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弹性形变的程度
专题解读
专题解读
【点拨】动能大小由质量和速度决定,质量一 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由质量 和高度决定,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 能越大;当不计阻力时,机械能不变,有阻力 时,机械能减小.
专题突破
1.在下图中所示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 的是( B )
A.举着杠铃 B.沿水平地 C.抱着 D.推石头
专题突破
上述实验中: (1)小雨是通过___纸__盒__移__动__的___距__离____来比较小球动 能的大小; (2)从控制变量法来看,甲乙两次让小球从斜面上
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管分别装水和食用油。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从同一高度O处静止释放,下落到P处,小球在食用油中下落的时间更长。
比较两小球从O处到P处的下落情况,则小球()A.在水中重力做功多B.在食用油中重力做功多C.在水中重力的功率小D.在食用油中重力的功率小2、下列有关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这个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B.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静止不动时,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一定越大D.如图所示,50kg的小虎站在扶梯上,扶梯以1m/s的速度匀速上行,扶梯对他做功的功率500W3、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压力F将重为10N的物体压在粗糙程度相同的竖直墙壁上。
当压力F为30N时,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压力F为25N时,物体恰好匀速下滑。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墙壁对它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为10NB.若物体匀速下滑的速度为0.2m/s,则其重力做功的功率为5WC.物体在匀速下滑过程中,受到墙壁对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15ND.保持25N的压力不变,竖直向上施加20N的拉力可使物体匀速上滑4、如图所示,工人往车上装重物时,用长木板搭个斜面,工人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把重物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推到顶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斜面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B.匀速推动重物的速度越大,推力越大C.匀速推动重物的速度越大,推力做功越多D.匀速推动重物的速度越大,推力的功率越大5、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员苏翊鸣勇夺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金牌,比赛过程中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空气阻力不计,但滑雪板与雪面的摩擦不能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苏翊鸣向上腾空跃起到达最高点d时,其动能为零B.从d位置下降到e位置的过程中,苏翊鸣动能保持不变C.苏翊鸣从c位置腾空运动到d位置的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D.苏翊鸣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6、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下 第十一章综合测试02-答案

第十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做功的必要因素有两个: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选项A 有力没距离;选项B 有力,但是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选项D 也是如此,都没有做功;只有选项C 中水桶匀速向上,在竖直方向上有力且移动了距离。
2.【答案】C【解析】甲、乙两个物体完全相同,在相同的水平面上所受摩擦力相同,由于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所以F F =乙甲,选项A 、B 错误;由于v v 乙甲>,在相等的时间内s s 乙甲>,根据W Fs =可知,W W 乙甲>,故正确的选项是C 。
3.【答案】D【解析】由W Fs =可知,小明对A 、B 两物体做功相等,又因为做功时间相同,则由 =W P t 得,小明推A 、B 两物体时的功率相同,故选项D 正确,选项A 、B 、C 错误。
4.【答案】B【解析】举重时,身高较高的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的高度大,在杠铃重和举起所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根据W Fs Gh ==及 =W P t知1212, W W P P >>,所以B 选项正确。
5.【答案】A【解析】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当运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动能越大。
铜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铜球和木球的体积相等,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 V ρ=可知,铜球的质量大于木球的质量,而铜球和木球的运动速度相同,所以铜球的动能大于木球的动能,故A 选项正确。
6.【答案】C【解析】可乐瓶在高空时由于所处的高度很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很大,坠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砸在挡风玻璃的瞬间,具有很大的动能,故C 选项正确,A 、D 选项错误;可乐瓶砸在挡风玻璃上,对挡风玻璃产生了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部分玻璃沿这个力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可乐瓶对挡风玻璃做了功,故B 选项错误。
7.【答案】D【解析】小车在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小车相对于木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如果选择木板作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故A 选项错误;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小车开始下滑,到撞击木块后静止的过程中,由于木板与小车之间有摩擦,所以小车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故B 选项错误;木块对木板的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木板,木板对木块的受力物体是木块,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这两个力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C 选项错误;若木板的表面光滑且木板足够长,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力为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木块将保持原来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动能与质量及速度有关,木块的质量和速度不变,故其具有的动能也不变,D 选项正确。
《好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综合知识点复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1.研究表明,人步行时重心升降的幅度约为脚跨一步距离的0.1倍,人正常步行时,步距(指步行一步的距离)变化不大,请你估算一下:一个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4km/h )半小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 )A .10WB .20WC .70WD .140W C 解析:C【分析】首先求得一个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4km/h )半小时所走的路程,已知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m =50kg ,由于人步行时重心升降的幅度约脚跨一步距离的0.1倍,求得人重心上升的高度,即可求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再根据W P t=求出功率。
中学生的步距约为0.5m ,根据题意可知每走一步重心上升的高度0.10.05m h L ∆==中学生的重力约为G =mg =50kg ×10N/kg =500N每走一步克服重力做功500N 0.05m 25J W G h =∆=⨯= 由s v t=可得,一个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4km/h )半小时所走的路程 14km /h h 2km 2000m 2s vt ==⨯== 总共走的步数 2000m 40000.5m n ==步 克服重力做的总功'54000400025J 110J W W ==⨯=⨯则整个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5110J 55.6W 1800sW P t ⨯==≈ 与C 接近。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功和功率的计算,要注意正确理解重力做功的计算方法,抓住重心总的上升高度是解题的关键。
2.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研究对象是三脚小桌B.让同一木块从三个不同的高度由静止下落C.让质量不同的木块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下落D.用三脚小桌下陷的深度来表示木块重力势能的大小D解析:DA.实验研究的对象是木块,是通过小桌子陷入的深度判断木块重力势能的大小,故A错误;B.让同一木块从三个不同的高度由静止下落,是为了研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故B 错误;C.让质量不同的木块则需要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而不是不同高度,故C错误;D.实验利用转换法,用三脚小桌下陷的深度来表示木块重力势能的大小,故D正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章知识点+练习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知识点+练习题.doc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运动方向)垂直。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用公式表示:W =FS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焦耳(J ) F ——力——牛顿(N ) S ——距离——米(m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 ·m 。
例、下面的几种情况中,人做了功的是 ( )A .踢出去的足球在水草地上滚动B .司机推汽车纹丝不动C .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D .学生背着书包在平路面上行走 例、如图3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A B.拌而未起 C.撬起石块 D.推而未动 例、兰倩同学500N 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100N 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10m ,则她对箱子做的功是 J ,重力对箱子做的功是 提着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J。
例、用100 N的水平推力,使重500 N的物体沿水平地断移动20 m.地面支持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________,推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__J。
二、功率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公式:P=W =Fυ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焦(J),时间t的单位:秒(s),功率P的单位:瓦(W)。
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υ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瓦(W),力F的单位:牛(N),速度υ的单位:米/秒(m/s)。
例、质量为1.2t的某型号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60000W,汽车在此功率下沿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2倍。
(1)发动机所提供的牵引力的大小(2)轿车匀速行驶时速度的大小(3)轿车匀速行驶5分牵引力做的功。
【单元练】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情况下,小桂对物理课本做了功的是( )A .阅读静止在桌面上的物理课本B .水平推物理课本,但未推动C .物理课本自由下落的过程D .将物理课本从地面捡起的过程D解析:DA .物理课本没有移动距离,故不做功,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B .水平推物理课本,但未推动,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故为劳而无功,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C .物理课本自由下落的过程,小桂没有力作用在物理书上,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D .将物理课本从地面捡起的过程,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故做了功,故D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
2.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B .一个物体已做过的功越多,说明这个物体具有的能越多C .一个物体做了功,说明这个物体具有能D .用线悬挂着的小球,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A解析:AA .由能量的概念可知,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明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故A 正确;B . 物体能量我可以做更多的功,但一个物体已做的功越多,不能说明这个物体具有的能越多,故B 错误;C .一个物体做了功,说明原来具有能量,但做功后不一定还具有能,故C 错误;D .一用线悬挂着的小球,没有做功,但它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具有重力势能,故D 错误。
故选A 。
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 AC >,沿斜面AB 和AC 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它们的底部以相同速度拉到顶部,所需拉力分别为1F 和2F ,所做的功分别为1W 和2W ,其功率为1P 和2P 则( )A .12F F <,12W W =,12P P <B .12F F <,12W W <,12P P <C .12F F >,12W W >,12P P >D .12F F >,12W W =,12P P = A解析:A 斜面A B 倾斜角度小于AC ,所以物体沿AB 运动时拉力较小,即F 1<F 2斜面光滑说明摩擦力为0,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拉力在两斜面上做功相同,即W 1=W 2根据公式 W Fs P Fv t t=== 可知,速度相同,F 1<F 2,所以拉力沿AC 运动时拉力F 2做功的功率较大,即P 1<P 2 故选A 。
普通物理学第11章习题答案

m I B 1 = a (sinβ2 sinβ1 ) π 4 m I l 2 1 ×2× =4 2 π x 2+ l 2 4 x + l2 2 m Il = 4 π x 2+ l 2 4 . x 2+ l 2 2 结束
0
0
目录
B1 =
π 4
m Il 2 x + l 2 4 . x 2+ l 2 2
0
l 2 l 2 sin q = a = 2 x + l2 4
q
B1
q a
l
B = 4 B 1 sinq
m Il = 4× π x 2+ l 2 4 . x 2+ l 2 2 4 2 4m I l = 2 2 2 2 x ( ) 4 x 4 + 2l π +l
0 0
l 2 2 x + l2 4
结束
目录
y
600
B
x
结束
目录
已知:B = T q = 60 S = 1 m 求: Φ 0 . BS 解: cos 60 (1) Φ = B S = 4×10-5
0
2
-5×1×0.5 4 × 10 =
= 2×10-5 Wb
(2) Φ ´= B . S = BS cos 300 -5×1× 3 4 × 10 = 2 = 3.46×10-5 Wb Φ ´´ = 3.46×10-5 Wb
目录
11-5 如图所示的被折成钝角的长导线 中通有20A的电流。求:A点的磁感应强度。 设 d = 2cm, a =1200
Q
A
a
d
O
I
P
结束
目录
已知: I = 20A d = 2cm 求:B A 解: B A = B OP + B OQ
第11章习题答案

习题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功同步习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1章第一节功同步习题含答案1.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A.N (牛)B.Pa (帕)C.W(瓦)D.J(焦)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做功的物体都受力的作用B.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做功C.作用力越大,力做功越多D.力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要做功3.某机械的效率记录如下,可能正确的是:( )A.100%B.120%C.60%D.20%4.某机械的机械效率是50%,这说明使用这一装置做功时( )A.总功是额外功的12B.额外功是总功的12C.额外功是有用功的2倍D.有用功是额外功的2倍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N 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平3N 的力F,物体在MN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F 在MN,NP 段做功分别为W MN,W NP,则()A.W MN<W NP B.W MN>W NP C.W MN=W NP D.W MN=2W NP6.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
由图可以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A.0.3 J B.3 J C.30 J D.300 J7.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一个是物体在的方向上移动的。
8.踮脚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如图),它简单易学,不受场地的限制,深受广大女性群众的喜爱。
踮脚运动的基本物理模型是,踮脚时需要克服力做功。
9.如图所示,钢球从高h处的斜糟上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A碰上木块B后,能将B 撞出一段距离s,再让同一钢球从高1.5h处由静止滚下,重复第一次实验。
实验表明: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木块B被撞得越远,在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W h、W1.5h,则W h W1.5h(选填“>”、“=”或“<”)。
若用此装置继续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则必须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还要改变水平面的。
10.如图所示,某公司研发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它具有净化室内空气、陪伴老人聊天散步等功能。
部编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练习及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练习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受高空落物伤人的启示,美军正在研制一种名为“上帝之杖”的太空武器.“上帝之杖”实质就是高密度、耐高温的金属棒,它要依托太空平台的搭载,借助小型火箭助推到高空中,利用它下落时的巨大动能,对地球战略目标实施打击,破坏力巨大.它攻击目标的巨大能量主要来源于A.小型火箭助推动能B.“上帝之杖”本身的内能C.下落过程重力势能转化的动能D.与大气摩擦产生的能量2.如图所示是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到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
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相等的点,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O点到C点运动员速度一直减小B.从O点到C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大C.从O点到C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D.从O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3.如图所示,小球从弹簧正上方A点静止下落(忽略空气阻力,弹簧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在B点与弹簧接触,小球将弹簧压缩至C点时速度变为零。
从A到C过程中()A.弹簧的机械能不变B.小球的机械能一直减小C.小球和弹簧的总机械能不变D.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4.如图所示,钢珠沿竖直平面上的光滑轨道abcd从a点运动到d点,则钢珠A.通过d时的速度比通过c时大B.在c点比在b点的重力势能小C.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重力势能5.草原发生大面积蝗灾时,农业部门利用飞机喷洒农药消灭蝗虫.当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时,它的()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B.动能减少,势能增加C.动能增加,势能减少D.动能减少,势能减少6.江阴市中小学田径比赛中,运动员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A.助跑阶段机械能不变B.经过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C.经过最高点时动能为零D.起跳时机械能为零7.在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的势能增大,动能减小B.苹果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大C.苹果的势能不变,动能增大D.苹果的势能不变,动能减小8.下列几种情况中,没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着的小球B.某人从山脚跑到山顶C.汽车沿着斜面向上匀速行驶D .起重机吊着重物匀速下降9.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往往要被限制最大行驶速度,如果用物理学的思维来解读,其目的是( ) A .限制摩擦力B .限制势能C .限制动能D .限制惯性10.小华家种植的猕猴桃丰收了,在小华采摘猕猴桃的几个过程中,小华对猕猴桃做了功的过程是( )A .挑着两筐猕猴桃站立不动的过程B .弯腰从树下捡起猕猴桃的过程C .抛出猕猴桃后,猕猴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D .熟透的猕猴桃从树上下落的过程二、填空题11.篮球落到地面又弹了起来,观察到它触地时先被压缩后恢复原状,则它的弹性势能 (选填“减小”“增大”“ 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 ;篮球弹起时,相对于地面是 (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 ):在整个过程中,它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2.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下滑,质量不变,速度 ,因此他的动能 ,但是他的高度降低,因此重力势能 ,所以他的机械能 .13.一个重200N 的物体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25m ,拉力撤销后,物体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0m .在物体向前运动35m 的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700J ,则水平拉力的大小为 N ,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 J .14.工人师傅用绳子将一个重物从地面竖直拉到4m 高处。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成语“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但只要坚持,功到自然成。从物理的角度分析∶①力改变了石头的形状;②水滴冲击石头时,石头对水滴没有作用力;③水滴加速下落过程,重力对水滴做了功;④水滴加速下落过程,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①③B.①②C.①④D.②④答案:A①水滴石穿,水由于重力而下降作用在石头上,石头的形状逐渐改变,故①正确;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滴冲击石头时,石头对水滴也有相互作用的力,故②错误;③水滴加速下落过程,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水滴下降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重力对水滴做了功,故③正确;④水滴下降的过程中,重力大于空气的阻力,做加速下落运动,受到的是非平衡力的影响,故④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块的相关科学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正确的是()A.B.C.D.答案:BA.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像应为正比例函数,故A错误;B.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故B正确;C.物块在斜面的位置逐渐升高,重力势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故C错误;D.运动过程中,物块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则机械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3、某同学把装有2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提到3楼,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最接近于()A.6JB.30JC.60JD.90J答案: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20个鸡蛋的质量约为m=20×50g=1000g=1kg20个鸡蛋的重约为G=mg=1kg×10N/kg=10N1楼到3楼的高度为6m,把装有2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提到3楼,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约为W=Gℎ=10N×6m=60J故选C。
4、如图所示是跳板跳水运动员跳水过程的几个瞬间,不计空气阻力,其中①位置时运动员把跳板压到最低处,关于该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①位置时人所受的弹力最小B.从①-②-③的过程中,②位置时运动员的速度最大C.③位置时若所有外力突然消失,则运动员会竖直下落D.④位置时的动能等于③位置时的重力势能答案:BA.根据题意知道,①位置时运动员把跳板压到最低处,即跳板形变最大,此时人所受的弹力最大,故A错误;B.由图知道,在②位置时,跳板形变恢复,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此时速度最大,故B正确;C.③位置为最高点,运动员竖直方向的的速度为0,此时若所有外力突然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知道,运动员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由③到④位置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即此过程动能的增加等于势能的减少,选择④处为参考平面,则重力势能为0,但位置③处由于速度不为0,则的动能不为0,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译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1 -第11章(8分)将下面程序划分为基本块,并画出其基本块程序流图。
(1) if a<b goto (3)(2) halt(3) if c<d goto (5)(4) goto (8)(5) t1:=y+z(6) x :=t1(7) goto (1)(8) t2:=y-z(9) x :=t2(10) goto (1)11.1答:所谓代码优化即对代码进行等价变换,使得变换后的代码与变换前代码运行结果相同,而运行速度加快或占用存储空间少,或两者兼有。
进行优化的基础是中间或目标代码生成,以及基本块的识别、控制流分析和数据流分析。
2答:根据不同的阶段,分为中间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的优化。
根据优化所涉及的程序范围,又可分为局部优化、循环优化和全局优化。
3答:最常用的代码优化技术有:(1)删除多余运算(2)代码外提(3)强度削弱(4)变换循环控制条件(5)合并已知量和复写传播(6)删除无用赋值4 图11.23是图11.22的C代码的部分四元式代码序列 (1) 请将图11.23的四元式代码序列划分为基本块并做出其流图? (2) 将每个基本块的公共子表达式删除? (3) 找出流图中的循环,将循环不变量计算移出循环外?- 2 - :编译原理作业参考答案(4) 找出每个循环中的归纳变量,并且在可能的地方删除它们 图11.22 void quicksort(m,n) int m,n; { int i,j; int v,x; if (n<=m) return; /* fragment begins here */ i = m-1; j = n; v = a[n]; while(1) { do i = i+1;while (a[i]<v); do j = j-1; while (a[j]>v); if (i>=j) break; x = a[i]; a[i] = a[j]; a[j] = x; } x = a[i]; a[i] = a[n]; a[n] = x; /* fragment ends here */ quicksort (m,j); quicksort(i+1,n); } 图11.23(1) i:=m-1(2) j:=n(3) t1:=4*n(4) v:=a[t1](5) i:=i+1(6) t2:=4*i(7) t3:=a[t2](8) if t3< v goto (5)(9) j:=j-1(10) t4:=4*j(11) t5:=a[t4](16) t7:=4*i(17) t8:=4*j(18) t9:=a[t8](19) a[t7]:=t9(20) t10:=4*j(21) a[t10]:=x(22) goto (5)(23) t11:=4*i(24) x:=a[t11](25) t12:=4*i(26) t13:=4*n编译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3 -(12) if t5> v goto (9)(13) if i >= j goto (23)(14) t6:=4*i(15) x:=a[t6](27) t14:=a[t13](28) a[t12]:=t14(29) t15:=4*n(30) a[t15]:=x答:(1)1-4为第1块,5-8为第2块,9-12为第3块,13句为第4块,14-22为第5块,23-30句为第6块。
流图如下:(2) (14)和(16)都有4*i的运算,将(16)换成t7=t6(17)和(20)都有4*j的运算,将(20)换成t10=t8(23)和(25)都有4*i的运算,将(25)换成t12=t11(3)、(26)和(29)都有4*n的运算,将(26)换成t13=t1,(29)换成t15=t1(3) 有(5)-(8)、(9)-(12)、(5)-(22)三个循环。
三个循环中没有循环不变量。
(4) 在循环(5)-(8)中,有基本归纳变量i和归纳变量t2;在循环(9)-(12)中,有基本归纳变量j和归纳变量t4;在循环(5)-(22)中,有基本归纳变量i和归纳变量t7、基本归纳变量j和归纳变量t8、t10。
注意到B6:(23)-(30)不在循环内,且B6中依然对i存在引用,所以i不能删除;但j可以删除(1) i:=m-1(2) j:=n(3) t1:=4*n(4) v:=a[t1](p) t4 := 4 * n(p+1) t8 := t4(p+2) t10 := t4(5) i:=i+1- 4 - :编译原理作业参考答案(6) t2:=4*i(7) t3:=a[t2](8) if t3< v goto (5)(9) j:=j-1 //删除(10) t4:=t4 + 4(11) t5:=a[t4](12) if t5> v goto (9)(13) if t2 >= t4 goto (23)(14) t6:=4*i(15) x:=a[t6](16) t7:=4*i(17) t8:=t8 + 4(18) t9:=a[t8](19) a[t7]:=t9(20) t10:=t10 + 4(21) a[t10]:=x(22) goto (5)(23) t11:=4*i(24) x:=a[t11](25) t12:=4*i(26) t13:=4*n(27) t14:=a[t13](28) a[t12]:=t14(29) t15:=4*n(30) a[t15]:=x至于程序段中存在的大量4 * i公共子表达式,在代码优化时,不会在“删除归纳变量”步骤中删除。
5.如下程序流图(图11.24)中,B3中的i∶=2是循环不变量,可以将其提到前置结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循环不变量外移的条件吗? 图11.24编译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5 -答:不能将i=2提成前置节点,这样不管中间的判断如何,最后j=2。
6. 试对以下基本块B1和B2:B1:(a) A := B * C B2: B := 3(b) D := B / C D := A + C(c) E := A + D E := A * C(d) F := 2 * E F:= D + E(e) G := B * C G := B * F(f) H := G * G H := A + C(g) F := H * G I := A * C(h) L := F J := H + I(i) M := L K := B * 5(j) L := K + J(k) M := L解:B1的DAG:- 6 -:编译原理作业参考答案n1B n2C n3A *(a)n1B n2C n3A *n4D(b)/n1B n2C n3A *n4D (c)n5E/+n1B n2C n3A *n4D (d)n5E /+n62n7*F n1B n2C n3A, G *n4D (e)n5E /+n62n7*F n8G *n1B n2C n3A, G *n4D (f)n5E /+n62n7*F n8H *n1Bn2Cn3A, G *n4D (g)n5E/+n62n7*n8H *n9*F n1Bn2Cn3A, G *n4D (h)n5E /+n62n7*n8H*n9*F, L编译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7 -n1Bn2C n3A, G *n4D (i)n5E/+n62n7*n8H*n9*F, L, M 优化后的四元式序列:(1) 假设只有G 、L 、M 在基本块后还要被引用G := B * C H := G * G L := H * G M := L(2) 假设只有L 在基本块后还要被引用A :=B *C H := A * A L := H * AB2的DAG :n1B 3(a)n1A n2Cn3D +(b)n1B3n1A n2Cn3D +(c)n1B3E n4*- 8 -:编译原理作业参考答案n2A n3C n4D +(d)n13BE n5*n6F +n2A n3C n4D +(e)n13BE n5*n6F+n7*Gn2A n3C n4D, H +(f)n13BE n5*n6F +n7*Gn2A n3C n4D, H +(g)n13B n5*n6F+n7*GE, In2An3Cn4D, H +(h)n13B n5*n6F, J+n7*G E, I n2An3Cn4D, H +(i)n13Bn5*n6+n7*G E, I n815KF, J编译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9 -n2A n3Cn4D, H +(j)n13Bn5*n6+n7*GE, I n815K n9L+F, J n2An3Cn4D, H +(k)n13Bn5*n6F, J+n7*G E, I n815Kn9L, M+优化后的四元式序列:(1) 假设只有G 、L 、M 在基本块后还要被引用B2: D := A + C E := A * C F:= D + E G := 3 * F L := 15 + F M := L(2) 假设只有L 在基本块后还要被引用B2: D := A + C E := A * C F:= D + EL := 15 + F7. 对图11.25和11.26的流图: (1) 求出流图中各结点n 的必经结点集D(n); (2) 求出流图中的回边; (3) 求出流图中的循环。
图11.25解答:(1) D(1)={1} D(2)={1,2} D(3)={1,2,3} D(4)={1,2,3,4} D(5)={1,2,3,5} D(6)={1,2,3,6} D(7)={1,2,7}- 10 -:编译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D(8)={1,2,7,8} (2)回边 7→ 2 (3)循环 {2,3,4,5,6,7}解答:(2)D(1) = {1} D(2) = {1, 2} D(3) = {1, 2, 3} D(4) = {1, 2, 3, 4}D(5) = {1, 2, 5} D(6) = {1, 2, 5, 6}回边:4→3 5→2循环:{3, 4} {2, 3, 4, 5}作业问题归纳:(2012级)B1B3B6B5B2B4编译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11 -4(1)基本块划分(2)循环查找(问题与7雷同,这里不描述)错误解答1:对源代码进行了基本块的划分!!(连最基本的题意都没搞清楚!)2.基本块划分出错,最常见的是将14也划分成单独一块。
(提示,牢记划分的依据)3.流图画错,特别是在B5和B6之间常有连线(明显B5无法直接到B6,因为B5里写的是无条件跳转)。
此外,流图回边线头朝向错误(特别是指向自身的结点)。
7.(错误解答1、最严重的错误,针对图11.26)(1)求出流图中各结点的必经结点集D(n).解D(1)={1}D(2)={1,2}….D(11)={1.2,3,4,8,9,10,11}(2)流图中的回边为7→5 9→3(3)流图中的循环为(5)(6)(7) (4)(5)(6)(7)(8)(9)点评:上述解答将一行四元式指令当做一个结点,明显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