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在现代学校中,虽然各种不同的科目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程序,但就各种教学活动的一般程序而言,它们大致是相同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备课的实施要求
备课室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可包括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教学参考资料。
1、钻研教材
(1)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说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时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就是要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否则,教学将失去方向,更谈不上效益。
(2)钻研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要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然后,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地位、在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作具体安排。
(3)阅读教学参考书
教师在备课时,阅读教学参考资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参考资料并不仅限于那些由市面提供的、已经组织好的专用教学参考资料,而是应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推荐的参考资料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这意味着教师的备课不仅仅是一种课前的应急行为,而应当是一种长期、日积月累的职业化行为,教师在自己平日的学习和阅读中,应当积累自己的所感所思,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丰富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参考资料库,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2、了解学生
如果说钻研教材释指向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的话,那么,了解学生则是指向教学对象的。教师的备课不仅要面向知识本身,而且还要面向学生,则是教学任务的性质和教学过程的特定关系决定的。教师只有认真地了解学生,才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既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求与思想动态,及其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具体来说,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去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2)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
(3)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4)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指定教学进度计划是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备课活动的最终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最终是通过教学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与否表现出来的。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具
体又可分为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三类。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这种计划应该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制定出来,内容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年或本学期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的具体安排,各个章节或课题所需要的主要直观教具等。
(2)课题计划
也称“单元教学计划”。订好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后,在上课前,教师还要对教学大纲上的一掌、一个较大的题目或教科书上的一课,进行全盘考虑,制定课出课题计划。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课题名称,本课题的教学目的,本课题的计划以及各个课时的主要问题,本课题各课时上课类型和教学方法,本课题的必要教具。
(3)课时计划
也称“教案”,是对每一堂课具体深入的教学准备。课时计划往往是在写课题计划时一同编写的。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一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注意的难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其中,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
此外,备课方式也具有教师个体备课和教师集体备课两种。但这两种备课方式并不相互冲突,相反,在教学实践中它们常常是可以有效结合在一起的。教师个体备课有利于强化每个教师的备课体验和加大备课深度;教师集体备课则是同伴互助的一种形式,能够集教师集体之力量,进一步拓展备课的广度和深度。集体备课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便捷、最现实的途径之一。
二、上课的实施要求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上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前述的所有备课活动都是为上课前而组织的,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上好课,就应当要了解课的类型与结构,明确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课的类型与结构
(1)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一般有两种划分方式。一是根据课堂教学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划分的,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反映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说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单一课就是完成单一教学任务的课;综合课指的是一堂课内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教学任务的课,在中学低年级比较常用。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式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因素制约,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了解课的结构有助于掌握每一种课的性质与操作过程,以便发挥各种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①组织教学。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②检查复习。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③讲授新教材。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④巩固新教材。使学生对新知识及时巩固,为课外作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