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程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答案
一、中国国防复习题1、国防的基本概念(含义);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活动。
2、衡量国防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综合国力,其中包括;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
3、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4、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5、国防建设的含义;国防建设是国家为提高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
6、我国的最高国家军事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7、国防政策的含义;是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基本行动准则。
8、我国国防的基本目标;(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9、我国国防政策:防御性的国防政策(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10、我国的武装力量由哪些部分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1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哪些军兵种构成;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1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1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什么时候;1949年4月23日14、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于什么时候;1949年11月11日15、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16、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于什么时候;1982年6月17、武警部队的任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18、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及七大军区;四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七大军区: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军区19、民兵的任务;(1)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其他各项任务:(2)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3)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1.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2.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3.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4.军事思想解释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
5.军事思想按任务区分,有孙子军事思想、拿破仑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等等。
6.军事思想的内容大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军事哲学问题,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
7.军事思想的特征: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
8.《军志》和《军政》专门兵书的问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
9.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著名论断10.《孙子》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
11.毛泽东军事思想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核心)、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
12.毛泽东提出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
1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
14.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15.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16.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战争与和平理论:1)判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丰富了分析国际形势的科学方法;2)指出战争的可避免性和危险性同时存在,揭示了战争运动发展的新趋势;3)指出了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根源的理论;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消亡的理论。
17.邓小平提出的“三化”建设的总目标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三个方面。
18.邓小平提出治军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19.江泽民提出的两大历史性新课题:“打得赢”针对战争;“不变质”针对政治、经济20.中国共产党在军事领域先后形成了三大理论成功,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1.国防的含义。
2.国防动员的含义。
3.我国武装力量由哪几部分组成。
4.军事思想的含义。
5.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含义。
6.新概念武器的含义。
7.我国的防御政策。
8.我国的国防建设类型。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实施。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颁布实施。
11.信息资源动员的含义。
12.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况。
13.朝鲜战争概况。
14.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情况。
15.机械化战争的含义。
16.信息化装备的含义17.解放战争时期,决定中国命运的三次战略决战情况。
18.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什么。
19.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关键是科学统筹什么建设。
20.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什么。
21.胡锦涛指出,我军优良传统归结起来,最本质、最核心是什么。
22.国家安全是指什么?23.战争按使用的武器分为类。
24.卫星导航系统组成。
25.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是什么?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的组成。
27.简述国防的含义和类型。
28.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29.简述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点。
30我国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形势。
31.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哪一天?32.文化安全是什么?33.我国海洋的严峻形势?34.维护国家安全公民应尽的责任有哪些?3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36.新概念武器有哪些?37.指压止血法。
38.队列队形可分为几种?39.大学生参军的政策和意义。
40.学习《军事理论课》的收获。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终极版)
一、中国国防复习题1、国防的含义、目的、手段答:含义:国防是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目的: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手段:1、国防的只要手段是军事手段,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利益,防备和抵抗外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防备和平息内部和外部的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所发动的武装暴乱。
2、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部含义。
3、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
4、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
2、我国上下几千年的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答:(一)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二)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三)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四)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的重要因素;(五)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六)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
3、我国武装力量的构成答:(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民兵。
4、我国国防的基本目标答: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5、我国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一天答: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6、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海洋国土面积、大国土面积分别是多少答:陆地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7、我国的陆地边界线和海岸线分别是多少答:我国共有陆地边界线约22300多千米;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000千米。
8、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构成答: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一个独立兵种第二炮兵构成。
军事理论课程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课程复习提纲第一节军事科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1.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2.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军事科学的任务和性质3.军事学的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的现象,探索和把握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4.军事科学的性质:(1)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2)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
第三节军事科学体系5.军事科学体系分为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两大部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军事理论是先导,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起着指导作用;军事技术是基础,对军事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四节军事科学的地位和功能6.军事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军事科学对战争和军事活动实践具有重要的先导地位和作用。
7.军事学的主要功能:(1)为国家的军事战略提出建议和咨询;(2)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3)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4)为国家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节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意义和方法8.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意义:(1)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2)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3)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4)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9.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方法:(1)拓展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2)研究战例,借鉴历史;(3)善于“合成”,融会贯通。
第二章军事思想概述第一节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10.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11.军事思想的内容:(1)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大学军事理论课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课复习提纲中国国防史与国防建设1、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目前世界上的国防类型主要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我国是自卫型国防。
2、总结中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主要带给我们哪些启示?(1)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2)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数量足够、质量精良的常备军队是国防巩固的基石;(5)武器装备的优劣对国防的强弱、战争的胜负起重要作用;(6)强大的国防必须有强大的海防。
3、新中国国防建设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1)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2)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突破性的成就;(3)国防科技工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体系;(4)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2、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的国防法规主要包括:《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
4、学生军训的意义:(1)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2)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3)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5、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
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6、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包括:第二炮兵、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和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
7、陆军是我军的重要力量,其主要任务是什么?(1)抗敌军事入侵;(2)在一定地区和方向上打赢局部战争;(3)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8、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洋上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
我国海军的组建时间,使命是什么?(1)防御外敌海上入侵;(2)收复敌占岛屿;(3)保卫我国领海主权;(4)维护祖国统一和海洋权益。
军事理论教材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教材复习提纲中国国防一、名词解释1、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范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平安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方面的活动。
2、中立型国防:是指一些中小兴旺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平安,所奉行的和平中立政策3、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
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二、辨析1、现代国防只是一种国家行为不是国际行为答: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一个国家要延续开展,重要条件之一是稳固国防。
国防稳固,国家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开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趋势,使得国家的开展离不开国际环境,世界的和平与战争,经济的繁荣与衰退,都是一个国家延续开展的相关因素,也涉及国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当周边国家局势动乱时,该国就必须在国防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他国武力相加,该国就必须进行国防发动,以迎接外来挑战。
可见,现代国家在作为一种国家根本行为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三、问答题1、国防有哪些根本类型?每种各有哪些代表国家?答:A、扩张型国防:美国B、自卫型国防:中国C、联盟型国防:美国、日本、韩国D、中立型国防:瑞典、瑞士2、现代国防的特点是什么?答:A、现代国防与国家平安和开展更紧密相连B、现代国防与国家综合国力的表达C、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a、按范围分,有自卫目标、地域目标和全球目标。
b、从内涵看,是存亡、安危、荣辱、兴替D、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3、我国有兵役制度是什么?答:a、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b、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4、地方大学生入伍有哪三种形式?答:第一种: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
第二种:按军官待遇入伍。
第三种: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5、陆军、海军、空军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答:陆军:抗击外来的军事入侵,在肯定地区〔方向〕上打赢保卫祖国的局部战争,完成、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军事复习提纲(大全5篇)
军事复习提纲(大全5篇)第一篇:军事复习提纲军事第一章国防概述第一节国防的基本涵义及要素 1国防的定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主体:国家职能: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任务: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目的: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2国防的要素政治要素、经济要素、科技要素、军事要素、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经济对国防建设有制约作用。
1、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2、经济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3、经济是国防潜力建设的物质基础科技要素科技对国防建设有促进作用1、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2、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3、科学技术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4、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效能3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美)、自卫型(中)、联盟型(欧盟)【一元体】【多元体】、中立型(瑞士)【全民皆兵】【完全无设防】4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存在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3、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4、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5、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的功能6、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按内涵分:生存目标发展目标按范围分: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5国防的职能1、保卫国家主权2、保卫国家领土完整3、保卫和追求国家利益,保障社会发展4、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5、维护国家荣誉 6我国古代武装力量的体制包括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我国古代兵役制度兵役制民兵制征兵制世兵制府兵制募兵制 7国防的历史启示1、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2、经济强盛是国防强大的基础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科技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5、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第二章国防法规1国防法规的定义有哪几种主要法规定义:国防法规是国家为加强国防建设,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而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大学课程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大学课程军事理论复习提纲军事理论复习提纲1、国防的主体:国防活动的实习者,通常为国家2、国防的目的:1)捍卫国家的主权2)保卫国家的统一3)捍卫国家领土完整4)维护国家安全3、我国有五大军种,分别是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4、对于战略指导者最值得关注:1)时代特征2)世界战略格局3)主要国家的战略动向4)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5)周边安全形势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1)国际形式总体缓和,但局部动荡2)经济全球化是大趋势,但也存在负面影响3)大国力量仍在继续,但竞争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4)军备竞赛有所趋缓,但质量竞争更加激烈5)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5、习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6、研究国内战略环境需要把握:1)地理环境2)政治环境3)综合国力7、“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孙武的《孙子兵法·始计篇》,大意为:“战争是国家大事,是国家兴亡的紧要之处,是千万生民存亡的关键,是必须要认真考察研究的”,这句话强调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军事建设的重要性。
8、战略环境是制定军事战略的客观基础9、我国的兵役制度(简单了解):分为两种:1)一种是义务兵役制,又称征兵制。
这种制度是国家利用法律形式规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龄内必须服一定期限的兵役,带有强制性。
2)另一种是志愿兵役制,又称募兵制。
这种制度是公民凭自愿应招到军队服兵役,并与军方签定服役合同。
10、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防御11、国防法律法规的等级关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法律。
2)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颁布的行政法规。
3)国务院各部委和中央军委各总部制定颁布的法规。
4)各军种和大军区制定的法规细则。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和政府制定颁布的地方性法律规章。
哪一种是它的出发点:(法律/规章/基本法律/。
)12、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是强军梦13、为实现信息化战争,我国空军要实现从国土防空型到攻防兼备型的转变。
军事理论附有答案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1、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是一种对外反侵略、对内反颠覆的活动)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国防的手段:军事(主要手段),政治(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经济(基础),外交。
国防的分类:(1)按社会形态: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防。
(2)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目标:防御自卫型国防(我国)和侵略扩张性国防。
(3)按国防力量的构成方式:互助联盟型国防、独立自主型国防和中立性国防。
2、我国几千年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1)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
(2)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
(3)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
(4)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
(5)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
(6)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定的精神根基。
3、我国国防法规立法的层次有五个层次:(1)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国防法律。
(2)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的国防行政法规。
(3)国务院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的行政规章。
(4)个兵军种、大军区的军事立法。
(5)省、市地方性的国防立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是我国第一部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有着三次出台和修改过程。
第一步《兵役法》与1955年问世。
1998年12月29主席江泽民签署第13号主席令,公布了新修订后的《兵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反分裂国家法》于2005年3月14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国防: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动员: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3、军事思想:是人类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类社会长期从事军事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矛盾运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
5、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6、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或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其安全及筹划、指导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7、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互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8、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9、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10、精确制导技术:是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利用目标的特征信号,发现,识别和跟踪目标,并将武器直接引导至目标实施有效打击的技术。
11、隐身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12、电子对抗:是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电子设备(系统)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13、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亦称空间技术。
14、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军队在多维空间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所进行的,以信息站为主要作战样式的战争。
15、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
大学军事理论提纲
大学军事理论提纲第一篇:大学军事理论提纲军事理论教程复习提纲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论述题)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
1.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
2.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3.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4.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军事思想的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的分类:按阶级性质区分,有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等。
军事思想的内容:一是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军事思想的特性: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军政》、《军志》专门兵书的问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
《战争论》——C.von克劳塞维茨、《战争艺术概论》——A.H.若米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
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原则,军民一致原则,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原则。
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既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加强军队的全面建设,使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落到实处。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军事理论复习纲要
军事理论复习纲要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1、国防的概念、四要素国防的概念: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四要素:一是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二是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三是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四是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类型扩张型(如美国)、自卫型(如中国)、联盟型(如北约、独联体、美日韩)、中立型:分为全民皆兵型(如瑞士、瑞典)和完全不设国防型(如圣马力诺)。
3、国防的功能:立国、卫国、强国、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的主权;②保卫国家的统一;③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④维护国家的安全。
4、中国古代国防中国古代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大约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近代的国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第二节国防法规5、国防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6、《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7、根据《兵役法》和国家、军队的有关政策规定,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通常有三种形式:1)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2)按军官待遇入伍3)作为士官应征入伍8、《国防教育法》规定每年9月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今年我国“全民国防教育日”是9月18日。
9、你身边的防空设施有哪些?地铁、高层建筑的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城、隧道等等。
10、公民的国防义务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公民负有5个方面的国防义务:1)兵役义务。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3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大学军事理论提纲
大学军事理论提纲大学军事理论提纲是在大学中所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涵盖了军事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军事策略、军事战术、军事历史、军事科技等等。
在大学军事理论中,学生将不仅了解到各种军事学术理论,还会了解到国家安全、军队建设、战胜敌人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大学军事理论的主要提纲:一、军事理论基础1.军事学科概述a.军事学科的发展历程b.军事学科的分类2.军事理论基础a.战争的定义和类型b.战争的本质和规律c.五大军事学科概述3.军队建设理论a.强军思想的发展b.军队建设及其操作规律c.军队建设的战略思想和实践二、军事战略1.军事文化和忠诚a.国家安全概述b.大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c.军事文化的作用和表现2.军事战略概述a.战略概念和特点b.战略决策和实施c.军事战略发展趋势三、军事战术1.作战基本概念a.战术定义及其类型b.军事战术的规律c.战争指挥、联合作战和决策2.作战指导理论a.作战指导原则和作用b.指导思想和阵区作战c.战斗力的构成和提高四、军事历史1.世界军事史a.世界军事史概述b.世界军事史的纪念和教训c.世界经验和道路2.中国军事史a.中国军事史的发展历程b.中国军事史的特点和教训c.中华民族领导军队的人物和事件五、军事科技1.军事科学技术前沿a.军事发展趋势和潮流b.军事科学技术前沿和新趋势c.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前沿2.武器装备与战争力发展a.武器装备的发展和规律b.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应用c.武器装备和战胜敌人的关系六、军事法规1.军队党的建设a.强化军队党的建设工作b.加强党委领导军队2.士兵人权和军纪规律a.士兵人权及其法律保障b.军纪和公约规则的强化c.维持军纪和士兵人权综上所述,大学军事理论课程的提纲相当严谨和全面。
它将学生引导到所有军事学科的基本概念,并为他们提供对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历史、科技和法规等方面深入的理解。
这门课程从根本上培养了者的军事素养和国家保卫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根据题型分以下五类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第一章:1. 国际战略环境(第1页)2. 国际战略格局(第5页)是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和结构形式。
战略环境的定义: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3. 周边安全环境(第9页)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威胁分析,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第二章:1.中国军事思想(第18页)2.毛泽东军事思想(第29页)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第42页)第三章:1.国防(第61页)2.现代国防(第61页)3.国防法规(第69页)4.国防建设(第73页)5.武装力量、武装力量建设(第78页)6.国防动员(第83页)亦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第四章1.兵役法(第88页)第五章1.军事变革(第97页)2.信息化战争(第98页)军事高技术1.精确制导武器(第107页)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它是以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光电转换技术为核心,以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
2.制导技术(第108页)3.伪装技术(第119页)4.隐身技术(第124页)5.隐身武器(第127页)6.侦察、监视、侦察监视技术(第132页)7.电子对抗(第141页)8.电子干扰(第146页)9.航天技术(第154页)10.夜视、夜视技术(第167页)11.新概念武器(第178页)12.C4ISR系统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核心,将战争中所涉及的多项任务及工作情况,以计算机自动化的方式加以整合呈现给指挥者,供指挥者作出战略、战役战斗、武器运用,后勤保障等军事决策、决定,进行指挥。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题纲一、选择题:1、1901年9月9日,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 B ),其主要内容包括要清政府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列强有权驻军北京等,致使中国京畿防务完全敞开。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2、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B )上明确指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3、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D )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A.武器装备建设B.战场设施建设C.作战方法研究D.国防4、(C )的问世标志着封建社会军事思想的成熟。
A.《吴子兵法》B.《孙膑兵法》C.《孙子兵法》D.《司马法》5、( A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在民族危亡关头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几个月之内就使东北全境沦陷。
A.1931 B.1932 C.19376、(1950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入朝作战全国人民响应中央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A.1950年秋B.1950年春C.1950年冬7、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于(B )时期。
A.夏商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至宋元D.明至清8、(A )关于建立中国国民革命军的思想是把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推向高峰的标志。
A.孙中山B.黄兴C.宋教仁D.蒋介石9、江泽民主席提出,军队要做到( C )、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A.武器先进B.设施完备C.政治合格D.训练严格10、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首次运用于实战的是(D )。
美国空军B-2A隐形轰炸机A.F-117A B.AGM-154 C.BGM-109 D.B-211、下列制导系统中,全天候工作能力最强的是( A )。
A.激光半主动寻的制导B.红外被动寻的制导C.电视指令制导D.雷达半主动寻的制导12、高技术局部战争,()将成为战场争夺的焦点。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军事理论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国防。
国家为防御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锁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动员: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使社会诸领域的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或紧急状态的活动。
3、民防动员:国家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
4、人民战争: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之一,主要为利用全人民的力量打击侵略者。
5、国际战略环境: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
6、国际战略格局:国际战略环境的框架结构。
7、军事高技术:已经应用或即将应用与军事领域中,并对现代军事和现代战争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新科学技术群。
8、精确制导技术: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9、导弹: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有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10、制导地雷:具有自动辨认目标能力,能主动攻击一定范围内活动装甲目标的新型地霄。
11、隐身技术: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是己方目标,己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和探测到。
12、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13、电子对抗:电子战中,为阻碍或削弱敌方有效使用电磁频谱、减少敌方电子系统获得有用信息从而降低其作战效能所采取的措施。
14、拦阻式干扰:能压制在某频段内各个信道中的通信。
15、指挥信息系统:指挥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网络核心,具有指挥控制、侦查情报、预警探测、通信、安全保密、信息对抗等功能的军事信息系统。
16、新概念武器:在工作原理、杀伤机理和作战方式上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可大幅度提高作战效能和效费比,或形成新军事能力的高技术武器群体。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题纲一、选择题:1、1901年9月9日,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要清政府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列强有权驻军北京等,致使中国京畿防务完全敞开。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2、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上明确指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3、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A.武器装备建设B.战场设施建设C.作战方法研究D.国防4、()的问世标志着封建社会军事思想的成熟。
A.《吴子兵法》B.《孙膑兵法》C.《孙子兵法》D.《司马法》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在民族危亡关头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几个月之内就使东北全境沦陷。
A.1931 B.1932 C.19376、(),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入朝作战全国人民响应中央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A.1950年秋B.1950年春C.1950年冬7、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于()时期。
A.夏商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至宋元D.明至清8、()关于建立中国国民革命军的思想是把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推向高峰的标志。
A.孙中山B.黄兴C.宋教仁D.蒋介石9、江泽民主席提出,军队要做到()、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A.武器先进B.设施完备C.政治合格D.训练严格10、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首次运用于实战的是()。
A.F-117A B.AGM-154 C.BGM-109 D.B-211、下列制导系统中,全天候工作能力最强的是()。
A.激光半主动寻的制导B.红外被动寻的制导C.电视指令制导D.雷达半主动寻的制导12、高技术局部战争,()将成为战场争夺的焦点。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1、国防的含义、目的、手段、分类2、我国几千年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3、我国国防法规立法的层次有哪些4、《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反分裂国家法》颁布时间及主要内容5、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与权利有哪些6、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7、我国国防的基本目标8、我国武装力量的构成9、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的构成10、国防动员的含义和内容11、军事思想定义、分类、特性12、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代表作13、近、现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含义及特征15、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发展的四个阶段及每阶段代表作16、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17、人民军队建军根本原则、唯一宗旨18、邓小平建军思想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19、江泽民军队建设思想主要内容20、怎样理解江泽民提出的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实质21、如何正确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22、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23、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24、江泽民“五句话”总要求的具体含义25、战略、战略环境、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含义26、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27、我国的地缘环境概况28、当前我国周遍边安全环境概况(主流和威胁)29、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发展趋势30、大学生应如何维护国家安全31、高技术、军事高技术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32、军事高技术的分类33、什么叫军队自动化系统,其功能是什么34、新军事变革的基点是什么,主要特征有哪些35、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精确制导技术、军事航天技术)36、信息化战争的含义及主要表现形式37、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形成的主要标志38、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39、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40、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41、信息化战争给我国国防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理论课程复习提纲第一节军事科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1.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2.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军事科学的任务和性质3.军事学的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的现象,探索和把握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4.军事科学的性质:(1)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2)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
第三节军事科学体系5.军事科学体系分为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两大部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军事理论是先导,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起着指导作用;军事技术是基础,对军事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四节军事科学的地位和功能6.军事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军事科学对战争和军事活动实践具有重要的先导地位和作用。
7.军事学的主要功能:(1)为国家的军事战略提出建议和咨询;(2)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3)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4)为国家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节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意义和方法8.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意义:(1)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2)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3)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4)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9.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方法:(1)拓展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2)研究战例,借鉴历史;(3)善于“合成”,融会贯通。
第二章军事思想概述第一节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10.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11.军事思想的内容:(1)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12.军事思想的特性:(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具有强烈的时代性;(3)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第二节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代表作:有《孙子兵法》;(2)《吴子》;(3)《司马法》;(4)《黄石公三略》;(5)《六韬》;(6)《尉缭子》;(7)《李卫公问对》等。
14.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主要观点:(1)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著名论断;(2)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战争的目的,论证了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关系;(3)阐述了民众战争的作用及使用原则;(4)认为指导战争必须考虑精神的和物质的要素,物质要素是“刀柄”,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和民族精神等精神要素才是“刀刃”,打败敌人就是要剥夺对方的抵抗意志;(5)强调集中兵力是首要的战略原则,兵力优势是战争中普遍的制胜因素,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并最早提出了积极防御的作战思想;(6)论证了战争是充满暴烈性、偶然性、盖然性以及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的领域等理论观点。
第三节军事思想的作用及其发展规律15.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1)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2)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3)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16.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1)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为前提;(2)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3)在激烈尖锐的对抗中发展;(4)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展;(5)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发展。
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第一节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述17.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战争观与方法论18.毛泽东战争观与方法论主要内容:战争观: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是经济的竞赛;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
战争方法论:研究和指导战争要把握战争运动的客观规律;要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要关照全局、掌握关节;要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等。
第三节人民军队思想19.毛泽东人民军队思想主要内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行打仗、生产、做群众工作的三大任务;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强调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等。
第四节人民战争思想20.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主要内容: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坚持党对战争的全面领导是人民战争的根本保证:人民军队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广泛深入地动员群众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基本条件;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三结合一配合”是进行人民战争有效的组织、斗争形式等。
第五节战略战术思想21.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主要内容: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歼灭战的作战方针;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的作战形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法则;审时度势、灵活机动的指挥艺术。
第四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第一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2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第二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全面成熟阶段(1978-1985)的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新时期军队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2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
25.邓小平战争与和平理论:(1)判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丰富了分析国际形势的科学方法;(2)指出战争的可避免性和危险性同时存在,揭示了战争运动规律;(3)指出了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根源的理论;(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消亡的理论。
26.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1)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2)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
27.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1)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2)新时期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3)注重质量建军,走精兵之路;(4)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保证军队在政治上永远合格;(5)适应新情况,把整个后勤管好。
第四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28.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1)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最富有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2)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3)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五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第一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含义和形成背景29.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关于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问题的系统理性认识,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新时期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依据。
第二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30.江泽民的军事战略思想:一是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问题,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二是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三是立足于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31.江泽民的军队建没思想:(1)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2)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加强军队建设;(3)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江泽民的国防建设思想:(1)注重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战略能力;(2)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3)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建立和完善国防科技建设体制;(4)大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第三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价值32.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价值:(1)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把我国的军事指导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3)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我们在新世纪继续开拓前进的行动纲领和理论指南。
第六章军事高技术概述第一节军事高技术的基本概念33.军事高技术,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
具体地说,它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武器装备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34.军事高技术的构成:(1)军用微电子技术;(2)军用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3)军用信息技术;(4)军用光电技术;(5)军用核技术;(6)军用航天技术;(7)军用海洋开发技术;(8)军用生物技术;(9)军用新材料技术;(10)军用定向能技术。
第二节高技术对未来战争的影响35.高技术对武器装备的影响:(1)提高了武器的杀伤性能;(2)提高了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和自动化水平;(3)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4)提高了武器装备的全天时、全天候的作战能力;(5)提高了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6)促进了新型武器系统的诞生。
第三节打赢高技术战争的对策36.正确认识高技术武器装备:(1)要正确认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点长处和局限;(2)要正确认识人是决定作战胜负的重要因素。
第七章侦察监视技术第一节侦察监视技术概述37.现代侦察技术:是指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第二节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主要种类38.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主要种类:无线电侦察技术;照相侦察技术(可见光照相侦察、红外线照相侦察、紫外线照相侦察、多光谱照相侦察、微波照相侦察、激光照相侦察);雷达侦察技术(预警雷达、中近程对空侦察雷达、炮位侦察雷达、战场侦察雷达、海岸侦察雷达);传感器侦察技术及其他侦察技术。
第三节侦察监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39.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按空间地域及其运载工具的不同,可分为:(1)地面侦察:地面侦察是指陆地上进行的侦察,可分为便携式侦察、固定侦察和机动侦察,可执行战略、战役、战术侦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