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山东省小学生3年级国学经典
![山东省小学生3年级国学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ea0b720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6.png)
山东省小学生3年级国学经典
山东省小学生3年级国学经典篇目:一、《弟子规》;二、《三字经》;三、《百家姓》;四、《千字文》;五、《论语》;六、《老子大学中庸庄子》;七、《孟子》;八、《陋室铭》刘禹锡(唐);
九、《劝学》荀子(战国);十、《伤仲永. 笠翁对韵二冬》;十一、《岳阳楼记. 笠翁对韵三江》。
小学国学课程是启蒙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的综孩子合素质;课程针对当今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模式和接受水平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全新的国学启蒙教育;正如《易经》云:“蒙以养正,圣功也。
”儿童时期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纯正善良无邪的品质,教导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
学习国学经典的好处:使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
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孩子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极强的模仿能力和活跃的思维方式,是学习语言,形成自我意识,建立初步文化体系的最佳时机。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https://img.taocdn.com/s3/m/0fc28b32fc4ffe473368abd3.png)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8册 –1 - 课题第二课性善课型国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第1课人性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节奏、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四端说。
4、学有所用达到“修养受用”的目的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节奏、韵味。
2、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
教学难点1、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2、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1、导入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
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
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关于“性善论”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
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学生读大屏。
自由读。
说说你读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三字经的思想内涵。
1、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2、划出节奏把握好句子停顿处。
2、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8册- 2 - “四端说”。
1、四端说请学生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请学生解释恻隐就是怜恤、同情。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让、谦让。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端就是发端。
①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https://img.taocdn.com/s3/m/37e409f7fd0a79563c1e7271.png)
日积月累
好乐(yuè)亡国
李存勖(xù)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儿子,李克用 临死前把三支箭交给他,郑重地说:“梁王是我的仇人, 燕王在我的帮助下登上了王位,那个契丹人曾经是我的 兄弟,如今他们都背叛了我。你一定要为我报仇!”李 存勖每次出征时,都要从宗庙里取出一支箭,以激励自 己。 经过多年的战争,他消灭了敌人,建立了后唐。
吴王的谋臣枚乘看到朝廷势力强大,难以取胜,就 劝吴王退兵,说:“发动战争,并不能彻底消除与朝廷 的矛盾,就像一百个人从锅里不断地把水舀( yǎo )出来, 又倒进去,并不能使它冷却一样。因为只要有一个人烧 火,水就不会变冷。如果想让锅里的热水冷却,就要抽 掉灶膛( tāng )内的柴火,扑灭火焰( yàn ) 。”无望不听 劝阻,拒不退兵,最终被朝廷打败。
(《大学·传第十章》)
日积月累
刘宗周殉(xùn)国
刘宗周是明朝著名的学者,他精通儒家经典,尤 其重视“慎独”,并以此构建了自己的学问体系。
终其一生,刘宗周忠于自己的学问,曾因犯颜 直谏,三次被削为民。晚年居家期间,清军攻陷杭 州。消息传下来,他痛不欲生,叹息说:“北京、 南京失守,我都可以期待国家中兴。现在杭州也陷 落了,我还有什么期待的呢?”于是,决定以身殉 国。
《大学·传第六章》)
日积月累
我心有主
许衡(héng)年轻时,社会动荡不安。一天, 他走在逃难的人群中,感到又饥又渴。突然,有人 惊喜的叫道:“梨树!梨树!”许衡循(xún)声望 去,前方果然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梨树,树上结满了 黄橙橙的梨子,样子十分诱人。
只见众人一窝蜂似地冲上前,争先恐后地爬到 树上摘梨子。许衡却纹丝不动,连看都没有多看一 眼。有人很奇怪,问到他:“你难道不渴吗?为什 么不摘梨呢?”许衡说:“我不是梨树的主人不可 以随便摘。”那个人大惑不解,说:“梨树的主人, 早就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这年头兵荒马乱的,不 会有人管。”许衡反问道:“就算梨树没有人管பைடு நூலகம் 难懂我的心也无人主管吗?”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ppt课件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2a8de4b9f3f90f76c61b5e.png)
“治人”两个方面。
10
经典诵读
第三课 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wú)自欺也。如恶(wù)恶 (è)臭(xiù),如好(hào)好(hǎo)色,此之谓自谦(qiè)。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 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传第十章》)
23
日积月累
符命
西汉末年,王莽礼贤下士,常常用俸(fèng)禄(lù) 救济穷人。有一次,皇帝病重,王莽举行祭祀(sì),并 祷(dǎo)告说,愿意用自己的性命为皇帝祈(qí)福。王 莽因此赢得了仁德的美名。据说,当时共有四十八万 多人上书为他请求封赏。
王莽看起来忠心耿耿,勤于职守,暗地里却一 心想夺取汉朝的江山。在他的授意下,各地纷纷上奏 祥瑞之事。有人说发现一头石牛,白日安静地卧着, 夜里却到处走动;有人说一口新井突然冒出五颜六色的 井水;有人说从井里挖出一块白色的石头,刻有“告 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红色文字;还有人说挖出一块奇 怪的石头,夜间能说人话:“天下当归王氏。”······
刘宗周前往祖墓,祭(jì)奠(diàn)回到家里,便开 始绝食。他起初还每天喝点茶,后来连茶也不喝了。 二十三天之后,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人们钦(qīn) 慕(mù)他的道德、文章,称他为“一代完人”。 21
日积月累
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 高启
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 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 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 虽不中(zhòng),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三册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9b27a7094431b90d6c85c750.png)
诗歌赏读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四单元
耕读持家
有这样一本书,封面上没有姓名,但 每个人都是作者;书中没有文字,却处处 都是学问-----这本书就是‚生活‛。生活 这本书包罗万象,丰富多彩,需要我们用 一生去阅读,去品味。本单元将带你走进 古人的生活,使你了解他们的生活态度, 生产活动,日常起居,人际交往,还能知 道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诗歌赏读
鹿鸣(节选) 《诗经· 小雅》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 承矿是将, 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
经典诵读 第八课 府罗将相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niǎn),驱毂(gǔ)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乂(yì )密勿,多士寔(shí )宁。
经典诵读 第七课 都邑华夏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máng)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biàn)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璧经。
日积月累
璧经
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花园,损坏了孔 家的旧宅,从倒塌的墙壁里发现了很多书, 有《尚书》《孝经》等。这是怎么回事? 这还得从秦始皇‚焚书坑儒‛说起。秦始 皇要烧掉儒家著作的消息传到了孔子的家乡, 孔子的后人非常着急:‚这可怎么办?这些 著作是不能失传的啊!‛这是,有人想出了 一个办法,他在屋里砌了一道墙,把书藏在 墙里。就这样,很多儒家著作得到了保存。 这些藏在墙壁里的儒家著作,就被称为‚璧 经‛。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287d75011ca300a6c39032.png)
一、幼儿园阶段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百千”及“弟子规”,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全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小学一二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二)古典诗词:《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三)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
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二)古典诗词:《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三)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
小学生国学经典读本
![小学生国学经典读本](https://img.taocdn.com/s3/m/47550a1305087632301212ba.png)
小学生国学经典读本《弟子规》: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原名《训蒙文》,其内容标题出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该书除总序外,分为七大部分,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
《三字经》:中国传统的启蒙书籍之一,读书以三字一句的方式,叙述了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
同时因其内容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的一首长韵文。
该书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介绍了自然、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论语》: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的汇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辑录整理,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礼记》:儒学经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的作品。
全书内容丰富,行文流畅,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该书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又称《诗三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国家的称号,或一个朝代的名称。
国家或朝代创建者首办的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
朝代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练习7》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夏朝约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禹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bò 河南商丘汤周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hào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jiù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yíng政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新朝 9-23年王莽东汉 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三国魏 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蜀汉 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吴 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西晋 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东晋 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十六国 304-439《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又称《诗三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3-4年级适用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3-4年级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6ce8e41b2af90242a995e518.png)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材料校本教材二(中年级)编者的话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
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篇目推荐
![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篇目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ff6e01f4af1ffc4ffe47acf0.png)
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篇目推荐【一、二年级】㈠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㈡古典诗词【三、四年级】㈠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孝经》、注释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颜氏家训•勉学第八》㈡古典诗词【五、六年级】㈠国学经典㈡古典诗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扬州慢•【宋】姜夔、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乾坤能大”、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的,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译文】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
即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三国志》【译文】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译文】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说明向他人求学的重要性。
7、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1032d3f2b14e852459fb5702.png)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材料校本教材一(低年级)编者的话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
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DF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DF](https://img.taocdn.com/s3/m/146248df49649b6648d747f2.png)
累月积日
。花护更 泥春作 化 �物情无 是不红 落 。涯天即指东鞭吟 �斜日白愁离荡浩
珍自龚.清
诗杂亥 己
读赏歌诗
》公 灵卫《‛。人于施勿�欲不所己�乎恕其‚�曰子 ‛�乎者之行身终以可而言一有‚�曰问贡子 》长冶 公《‛�也及所尔非�也赐‚�曰子‛。人诸加 无欲亦吾�也我诸加之人欲不我‚�曰贡子 》仁里《‛�矣已而恕忠�道之子夫‚ �曰子曾‛�也谓何‚�曰问人门�出子‛。唯‚ �曰子曾‛。之贯以一道吾�乎参‚�曰子 读诵典经
宽 课九第
。国赵卫保力协心同�交之颈刎为结人两�后以此从 ‛�量大宏宽 样这您到不想‚�说�罪请家如相蔺到来�条荆负背�身 上着光是于。愧羞分十到感他�里朵耳颇廉到传话这 ‛�呢失得人个较计能么怎我�时难危临面家 国在。在军将廉和我有为因是�国赵们我略侵敢不国秦‚ �说却如相蔺�是可。意得很也颇廉�颇廉惧畏他为以人 别。突冲生发免避�颇廉着躲意有就�后知得如相蔺 。他辱羞面当要言扬�气服不很颇廉。高还颇廉比位职 �卿上为封被而‛赵归璧完‚为因如相蔺�期时国战 罪请荆负
爱仁 元单二第
》路子《 ‛。仁近讷、木、毅、刚‚�曰子 》渊颜《‛。矣语斯 事请�敏不虽回‚�曰渊颜‛。动勿礼非 �言勿礼非�听勿礼非�视勿礼非‚�曰子 ‛。目其问请‚�曰渊颜‛�哉乎人由而 �己由仁为。焉仁归下天�礼复己克日一 。仁为礼复己克‚�曰子。仁问渊颜 》而学《‛。仁矣鲜�色令言巧‚�曰子 读诵典经 •
累月积日
�足亦死冻受破独庐吾 �屋此见兀突前眼时何�呼呜 。山如安动不雨风 �颜欢俱士寒下天庇大 �间万千厦广得安 甫杜�唐� �选节�歌破所风秋为屋茅
读赏歌诗
‚�乎远亦不�已后而死�乎重亦不�任己 为以仁。远道而重任�毅弘以可不士�曰子曾 ‛。寿者仁�乐者知�静 者仁�动者知�山乐者仁�水乐者知‚�曰子 ‛。仁利者知�仁安者仁。乐 处长以可不�约处久以可不�者仁不‚�曰子 ‛�何 乐如�仁不而人�何礼如�仁不而人‚�曰子 读诵典经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国学(第7册)教学计划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国学(第7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537805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4.png)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国学(第7册)教学计划《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国学(第7册)?教学计划〈〈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国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国学》主体课文选自“经部”的《大学》和《中庸》。
《大学》告诉我们古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它还告诉我们推己及人、尊老爱幼、体恤民众等都是修身治国的重要原则。
《中庸》的主题是中庸之道,就是通过自我修养、监督和教育,达到至诚的境界,成为具有崇高人格的人。
《中庸》认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没有表现出来时叫做“中”,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就叫做“和”,只有通过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才能达到“中和”境界。
《大学》以“修身”为根本,《中庸》以“中和”为目标,两者均包含了大虽有关为学和为人处世的格言。
引导同学们在诵读经典原文的同时,重点学习课文所蕴含的处世智慧和人生哲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经典所蕴含的正确道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本册教材有四单元,包括16课:第一单元《大学》纲目第1课本末终始第2课修身为本第二单元修齐治平第3课诚意第4课正心第5课齐家第6课治国第7课仁人爱心—用心—怛心君子活动园地第三单元性与天道第8课率性修道第9课子路问强第10课君子之道第11课素位而行第12课达道与达德第四单元诚心体道第13课择善固执第14课至诚能化第15课至德凝道第16课至圣配天活动园地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读、诵、议、评”,使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中华文化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研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研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聚师生民族情感,增强爱国意识。
2、具体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
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白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DF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DF](https://img.taocdn.com/s3/m/5c93fc49cfc789eb172dc8f2.png)
日积月累
求生害仁 楚国灭掉陈国�毁坏了陈国都城的西门�又命令投降 的人重修城门。 子贡为孔子驾车�经过这里。他看到孔子并没有停车 的意思�感到很奇怪�就问道�‚按照礼制�经过三个人 面前�必须下车行礼�经过两个人面前�必须伏轼致敬。 现在�经过这么多人面前�您怎么不表示敬意呢�‛ 孔子回答说�‚求生害仁�不是君子所为。国家灭亡 了�而浑然不知�是不智�知道国家灭亡�而不奋起抗争� 是不忠�接受国家灭亡�而不死战�是不勇。修筑城门的 人虽然众多�但都是不智、不忠、不勇的人�我为什么要 尊敬他们呢�‛
矣。‛《卫灵公》
日积月累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而被封为上卿� 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后�就有意躲着廉颇�避免发生冲突。别 人以为他畏惧廉颇�廉颇也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 ‚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在国 家面临危难时�我怎么能计较个人得失呢�‛ 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他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光着上 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家请罪�说�‚想不到您这样 宽宏大量�‛ 从此以后�两人结为刎颈之交�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父母死后�子路做了大官。每当吃着丰 盛的饭菜�他总是慨叹说�‚现在父母去 世了�我想再为父母去背米�已经是不可 能了�‛
是啊�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 养而亲不待‛呀�
• 诗歌赏读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 经典诵读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
第十一课 安贫乐道
经典诵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
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读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节选)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三单元
修身 海洋接纳江河,就有了辽阔与豪迈;大 地包容万物,就有了宽广与厚实。做人, 也要有这样的气量和涵养:以“诚”相待, 以“信”相许,以“宽”相守,以“恕” 相敬。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会把幸福和 快乐带给他人,你也会因此得到幸福和快 乐。
无yue,,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
仁》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
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
日积月累
鸡黍之约 东汉的范式是山阳人,张劭是汝南人。他们年轻时同 在太学读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毕业时,范式对张劭说: “两年后的今天,我到汝南去探望你。” 过了两年,相会的日子快要到了,张劭杀鸡煮黍,准 备接待范式。邻居见了,对张劭说:“山阳离我们汝南有 上千里地呢,他怎么会赶来呢?况且是两年前的一句话, 你又怎么可以当真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用的君 子,他一定不会失约的!”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信守承诺,风尘仆仆前 来拜访,让张家人感慨不已。
诗歌赏读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第四单元
子君 几千年来,历史上有许多品格高尚的人。 他们生活清贫,却怡然自乐;身处逆境, 却不改节操。他们重义守信、心胸坦荡, 他们谦逊自省、谨言慎行……他们是传统 道德的践行者,是传统文化的守护人。这 些人,我们称之为“君子”
唐.白居易
先生馔酒食, 弟子服劳止。 孝敬不在他, 在兹而已矣。
第二单元 仁爱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着孔子对 人的理解与尊重。所谓“仁”,就是尊重 人,关心人,体贴人,呵护人。仁爱如同 普照大地的阳光、滋养万物的雨露,为我 们的世界带来了美好与和谐。但愿“仁” 的种子能够播撒人间,无处不在。
日积月累
杜甫劝吴郎
杜甫是个大文豪,还是一个忧国忧民、心地善 良的人。他的草堂前有几棵枣树,隔壁的一个寡 妇常来打枣,他从不干涉。后来,他把草堂让给 了吴郎。不料,吴郎一来,就在草堂周围插上了 篱笆,防备那位妇人来打枣。
杜甫知道后,便写了一首诗,劝告吴郎说:那 位妇人无依无靠,要不是穷得万般无奈,是不会 来打枣的。她打枣的时候肯定心怀恐惧,所以不 但不应该干涉,还应该表现得亲善些,让她安心 啊!
第七课 忠
经典诵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季康子曰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 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 诲乎?”《宪问》
日积月累
精忠报国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从小勤奋好学,练就 了一身好武艺。参军前,母亲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 四个大字。 他英勇善战,率领“岳家军”先后与南侵的金兵交锋, 均获全胜,使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然而,胜利 在望之际,宋高宗和奸臣秦桧,害怕日益壮大的抗金力量 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转而向金军求和。 宋高宗在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退兵。岳 飞只好挥泪班师。后来,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岳飞壮志难酬,但“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却得到 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颂。
父母死后,子路做了大官。每当吃着丰盛 的饭菜,他总是慨叹说:“现在父母去世 了,我想再为父母去背米,已经是不可能 了!”
是啊,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养 而亲不待”呀!
• 诗歌赏读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 经典诵读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 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第三课 克己复礼
• 经典诵读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颜渊》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第十一课 安贫乐道
经典诵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
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 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诗歌赏读
伤田家
唐.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第六课 不违仁
经典诵读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
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
矣。”《述而》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
第一单元
孝敬
世间所有的父母,自从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就开始了无怨无悔的劳碌,从年轻力壮,直到垂 垂老矣。看着父母日渐老去的容颜,我们心灵深 处顺从父母、尊敬父母、奉养父母的情感,被不 断地激发出来——这就是孝。孝是我们民族文化 中最可宝贵的财富之一。
第一课 孝为根本
• 经典诵读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日积月累
晏子谏景公 一年冬天,大雪下了好几天还没有停。齐景公披着白 色的狐皮大衣,坐在宫殿的台阶上赏雪。 这时,晏子正好进宫来拜见景公。景公说:“真奇怪 啊!大雪一连下了几天,天气竟然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我听说古代贤德的 君王,吃饱的时候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有人在受 寒,安逸的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苦。现在,君王似乎不知 道民间的疾苦啊!” 景公说:“你说得对!我确实没有想到百姓的疾苦。” 于是,他下令拿出很多衣物和粮食,发给饥寒交迫的百姓。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 矣。”《卫灵公》
日积月累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而被封为上卿, 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后,就有意躲着廉颇,避免发生冲突。别 人以为他畏惧廉颇,廉颇也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 “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在国 家面临危难时,我怎么能计较个人得失呢?” 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他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光着上 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家请罪,说:“想不到您这样 宽宏大量!” 从此以后,两人结为刎颈之交,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原来,在古代,如果父母去世,子女要遵照一定 的礼仪送终守孝,比如面容悲戚,不听音乐,不 喝酒,不吃肉,不住好的房屋,夫妻分开居住等。
鲁昭公安葬母亲不遵循礼仪,鲁国的大臣们也不 劝谏,百姓也不反对,这说明鲁国的礼制已经不 起作用了,人心已经涣散了,所以鲁国一定会越 来越衰弱。
• 诗歌赏读
饮后戏示弟子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
公》
日积月累
的卢马 古人将从额头到嘴边都是白色的马,叫“的 卢马”,认为这样的马是凶马,骑的人会有危险。 庾亮是东晋时的大将军。一次,他驾车出行, 有人拦住他说:“将军,您的马中有匹的卢马 啊。” 旁边的人都劝说道:“将军,赶紧把这匹马 卖了吧,不然会对您不利呀!”庾亮却摆着手说: “卖给别人,那不就害了别人吗?怎么可以因为 对自己不利,就把凶险转到别人身上呢?”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 而》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里仁》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里仁》
• 日积月累
百里负米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对父母十分孝顺。他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
有一次,他听说百里之外的米很便宜,就 跑去买了背回来,做给父母吃,自己却还 是用野菜充饥。
静;知者乐,仁者寿。” 曾子曰: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日积月累
子产惠人 一个寒冷的冬天,郑国大夫子产乘车去郊外。 路上,他看见几个农夫在寒风中行走,冻得瑟瑟 发抖,就让车夫把他们送回了家。 还有一次,子产外出巡视,看见河上没有桥, 人们都艰难地蹚着水过河。子产便车夫把车子拉 到河中当桥,让人们从车上通过。 子产当政的时候,十分爱护百姓。他去世后, 老百姓十分感激他的仁爱,都非常怀念他。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 日积月累 古代的丧礼
鲁昭公的母亲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他就让 大臣准备弓箭、马匹,要外出打猎。为母亲送葬 时,他的脸上也没胡表现出哀伤的神情。看到这 种情形,有人说:“鲁国必将越来越衰弱!”
诗歌赏读
赠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 智者必怀仁。
第五课 推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