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语用学思想与研究取向

合集下载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修辞象征主义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修辞手法,它通过运用各种象征手法,把抽象的概念或者形象用具体的意象来表现,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意境和情感效果。

语用学是关注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修辞象征主义的使用。

首先,修辞象征主义的使用,可以帮助增强文字的感染力。

通过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隐喻、拟人等手法,可以让读者对文本中的内容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比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穿上一件旗袍,宝钗说:“你穿这旗袍就像那凋零的芍药花,更是凄艳了。

”这里的比喻就非常生动形象,让读者感受到林黛玉的美丽悲凉。

其次,修辞象征主义的使用,可以提高文本的表现力。

修辞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在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押寨者》中,他用了很多拟人的表现手法,如“太阳在蓝天上一直跳舞”、“风在稻草上哭泣”,这些用人的语言描述自然的现象,表现出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次,修辞象征主义的使用,可以增加文本的深度和内涵。

通过使用象征手法,可以将表面的事物和深层次的含义相连接,表达作者的深度思考和理解。

例如,在叶芝的诗歌《复活节1916》中,他用苏格兰风笛手的声音来象征革命。

这种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义更加深刻,也更加容易为读者所理解。

最后,修辞象征主义的使用,可以体现出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倾向于使用不同的象征手法,这也是他们作品的风格和特点之一。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经常使用花鸟、宫廷等作为象征,这也展现了他深入研究宫廷生活和文化的特点。

修辞学的研究趋势

修辞学的研究趋势

修辞学的研究趋势
修辞学的研究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跨学科研究:修辞学的研究已经渗透到许多不同学科领域,如文学、语言学、传媒学、心理学等。

未来的研究趋势可能会继续跨学科合作,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深入探讨修辞现象的多方面影响和意义。

2. 数字修辞学: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修辞学正在崛起。

该领域研究修辞在数字媒体和网络上的应用和影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揭示数字时代修辞的新特点和趋势。

3. 跨文化修辞: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流和交融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跨文化修辞研究关注不同文化中修辞的异同和交叉,探讨文化差异对修辞的影响,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沟通。

4. 社会应用:修辞学的研究不仅仅是学术追求,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

例如,修辞学被应用于政治演讲、广告营销、舆论引导等领域,为相关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未来的研究趋势可能会更加关注修辞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社会效益。

5. 环境修辞:环境修辞研究关注修辞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探讨修辞在环境议题传播、环境倡导和环境行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这一领域的研究
趋势可能会更加重视环境修辞对公众意识和行为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总的来说,修辞学的研究趋势将更加关注修辞的跨学科性质、数字化特点、跨文化影响、社会应用和环境关怀等方面。

这些趋势将推动修辞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修辞象征主义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喻、隐喻和象征等手段,运用形象、符号和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发现其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修辞象征主义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丰富和深化语言表达。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能够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

古诗中常用的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和动物,常常被用来隐喻人物的情感或者境遇。

这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富有表现力,更具有感染力。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形式,使得交流更加生动和有趣。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也能够丰富和深化语言的语义。

通过比喻、隐喻和象征等手段,作者可以将物象具体的形象转化为抽象的概念,从而使得语言的意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将“火”用来比喻激情或者骄阳;将“水”用来比喻柔情或者柔和。

这种修辞手法能够为语言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使得交际中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还可以加强交际双方的情感共鸣。

语言交流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共鸣。

通过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作者可以用形象、符号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情。

将“月亮”用来象征柔和和美好;将“风”用来象征自由和生机。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共情,使得交际双方在情感上更加接近,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美感。

语言是文学艺术的基础工具,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使得语言的表达更加富有美感和艺术性。

古诗中用“凤凰”象征美丽和高贵;现代文学中用“月亮”象征柔和和美好。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富有艺术感和美感,提高了文学作品的品质和水平。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发现其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修辞象征主义不仅丰富和深化了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语义,而且加强了交际双方的情感共鸣,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美感。

学术思想与研究路径新修辞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异与同

学术思想与研究路径新修辞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异与同
理论基础:批评话语分析是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主要研究语言与 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关系。
框架: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话语分析、语篇分析等,通过对文本、话语、语篇 的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
研究方法:批评话语分析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文本、话语、语篇 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
关系
理论框架和研究路径的异同点
新修辞学:强调语言符号的修辞功能,注重语言符号的修辞效 果
批评话语分析:关注语言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注重语 言符号的社会功能
研究路径:新修辞学注重语言符号的修辞效果,批评话语分析 注重语言符号的社会功能
理论框架:新修辞学强调语言符号的修辞功能,批评话语分析 关注语言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
新修辞学:研究对象为语言符号,目的在于揭示语言符号背后的社 会、文化、心理等深层次含义。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对象为话语,目的在于揭示话语背后的权力、 意识形态、文化等深层次含义。
异同点:两者都关注语言符号和话语,但新修辞学更注重语言符号 的深层次含义,而批评话语分析更注重话语的深层次含义。
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异同点
批评话语分析:对文本、话语、符号等进行批评性分 析,揭示其背后的权力、意识形态、价值观等
话语与权力:通过话语分析,揭示话语如何与 权力、意识形态、价值观等相互作用
话语建构:通过话语分析,揭示话语如何建构 社会、文化、政治等意义
话语与文化:通过话语分析,揭示话语如何与 文化、社会、政治等相互作用
研究对象和目的的异同点
新修辞学:主要采用定性研究 方法,如文本分析、案例研究 等
批评话语分析:注重社会文化 背景,强调话语与社会、政治、 经济等因素的关系

修辞要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

修辞要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

修辞要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除了比喻和情感表达,修辞学还研究如何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加句子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例如,修辞学家品能通过反问句、排比句和倒装句等手法,增加句子的节奏感和张力,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马克吐温在《哈滨费勒情才学》中使用了排比句来表达对于假装文化修养的批判:“他财产对别人来说是冷色调,对自己来说则是热色调;他相信同情心是短缺的,因为他从来没用过它;他患有失眠症,因为他怀疑别人在他就寝时会进行宴会;他负面性得很出色……”。

总之,修辞学的研究使我们更加了解语言的力量和影响,它教会我们如何将语言的魅力发挥到极致,以达到更好地表达和交流的目的。

无论是写作、演讲还是日常交流,修辞学的研究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生动地传递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与他人产生更深层次的交流和理解。

中文修辞艺术的研究与教学

中文修辞艺术的研究与教学

中文修辞艺术的研究与教学中文修辞艺术是一门关于语言运用和表达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教学中,探索中文修辞艺术的原理和技巧,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本文将探讨中文修辞艺术的研究与教学,以及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

一、中文修辞艺术的研究中文修辞艺术的研究主要围绕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展开。

修辞手法是指通过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达到一种特定的修辞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增强其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如,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使用比喻手法可以给读者带来视觉、听觉上的强烈感受,增加读者对文章的共鸣和情感投入。

在中文修辞艺术的研究中,学者们不仅关注修辞手法的应用,还探索了修辞手法与文化、社会背景的关系。

因为修辞手法是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的体现,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辞手法常常与典故和成语相结合,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

而在现代社会,修辞手法更多地与时事和社会热点相关,以增加文章的时代感和话题性。

二、中文修辞艺术的教学中文修辞艺术的教学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也可以通过写作课等其他途径进行。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和相应的修辞效果。

学生通过学习和分析优秀的修辞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的应用和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修辞手法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写景描写时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趣。

在叙事时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排比、夸张等手法,以增加情节的紧凑和戏剧性。

通过反复练习和修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修辞技巧都会得到提升。

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试论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语用学转向

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试论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语用学转向

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试论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语用学转向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语用学转向,即从传统的修辞技巧分析向言语行为理论的转变。

我们将简要回顾修辞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修辞学在其中的地位和影响。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语用学在修辞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修辞学实践。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语用学转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这一转向对于推动修辞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们将展望中国修辞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语用学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深化对修辞学研究的认识,推动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语用学转向,为修辞学的未来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二、传统修辞技巧概述修辞技巧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古以来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统修辞技巧,深深植根于汉语的特性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其丰富性和复杂性为世界修辞学所罕见。

这些技巧不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表达者思想、情感、态度和立场的载体。

在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中,传统修辞技巧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

比喻,如“如诗如画”,用诗和画的美妙形容事物的精致;拟人,如“春风得意”,将春风赋予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春风的温暖和生机;夸张,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通过时间的夸张,强调了思念的深切;排比,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通过连续的排比,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传统修辞技巧还注重音韵和节奏的和谐,如平仄、押韵等,使得语言在听觉上也具备了美感。

这种对音韵和节奏的重视,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也使得汉语成为了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语言。

传统修辞技巧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汉语的魅力,丰富了人们的语言表达,也为我们今天的修辞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启示。

三、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如何传达意图、实施行为并产生效果的学科。

大语言修辞观修辞学学科属性及研究对象的思考

大语言修辞观修辞学学科属性及研究对象的思考
大语言修辞观修辞学学科 属性及研究对象的思考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01
大语言修辞观的学科属性
02
大语言修辞观的研究对象
03
大语言修辞观的学科特点
04
大语言修辞观的研究方法
05
大语言修辞观的应用价值
01
大语言修辞观的学科属性
语言学属性
语言学是一门研 究语言结构、功 能、演变和发展 的科学。
归纳总结:对文献中的观点、 理论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形 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批判性思考:对文献中的观点、 理论和方法进行批判性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的步骤和流程
实证研究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实证研究法的定义和特点
实证研究法在大语言修辞观 研究中的应用和案例分析
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的定义:通过对比不同修辞现象、修辞手法、修辞效果等,揭示修辞规律和 特点的研究方法。
0 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大语言修辞观 强调语言的实 用性和交际性, 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进行沟 通和交流。
大语言修辞观 注重语言的创 新和变化,可 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适应不同 的语境和场合。
大语言修辞观 强调语言的审 美性和艺术性, 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表达情 感和思想。
0
0
0
2
3
4
增强文化素养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大语言修辞观的学习,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更,强调实用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 修辞学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
综合性
跨学科性:涉及语言 学、文学、哲学等多
个领域
整体性:关注语言修 辞的全局性和整体性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修辞象征主义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或表达方式来传达深层含义。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修辞效果、文化差异和交际意图。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修辞效果。

通过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修辞象征主义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当作者使用“黑夜”来象征不幸或困境时,读者可以通过这种象征感受到作者对困境的深切体验。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还可以增加词语的多义性,使文章更加深入。

在诗歌中使用“花”一词可以象征美丽,也可以象征生命的短暂。

这种多义性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丰富性和韵味。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象征意义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白色通常表示纯洁和善良,而在东方文化中,白色往往象征死亡和丧失。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需要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能力,以确保修辞手法的有效传达。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作者需要在运用象征修辞时特别注意避免可能引起误解的情况。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反映了交际意图。

作者通过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或表达方式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使读者对文本产生更深的共鸣,并产生共同感受。

在政治演讲中使用象征修辞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引起共鸣和团结。

作者通过运用象征修辞来达到某种感召或影响读者对事件或对象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实现交际目的。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在语用学的角度上具有明显的修辞效果,同时也受到文化差异和交际意图的影响。

对于修辞象征主义的有效运用,作者需要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修辞目的,以确保修辞手法的传达效果和交际效果。

在理解和分析修辞象征主义时,语用学的透视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框架。

修辞语用学思想与研究取向

修辞语用学思想与研究取向

修辞语用学思想与研究取向一、引言我们可以把修辞学派分为四大主要修辞派别:新亚里士多德派(the Neo Aristotelians)、实证主义派(the Positivists)、新柏拉图派(the Neo Platonists)和认识修辞派(the Epistemic Rhetoricians)。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也要研究语言表达和理解中的审美问题。

包括:1)言语的规律和特点,如语体、文风和风格的规律,修辞方法的规律,选择词语和句式的规律,组织话语的规律,以及语言体系中的修辞手段。

2)修辞现象,即消极修辞现象(交际修辞)和积极修辞现象(美学修辞)。

3)语言文学综合现象。

我国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把修辞现象划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种类型。

消极修辞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

科学、法令等解说文所用的方法属于消极修辞。

积极修辞指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方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的呈现出具体形象、新鲜活泼的动人力量。

修辞学上的各种辞格,都是积极修辞的方法。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修辞学不断与其他学科结合,例如与语篇、人际学、语用学等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

修辞学与语用学的结合探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第一个发展了一种交流的修辞语用模式。

他认为,每一个句子都具有意义,但并非每个句子都是做出了陈述的句子,仅仅那些可为真或为假的句子才是陈述句。

……恳求是一种句子,但既不真也不假。

……对它们的思考属于修辞学或诗学的研究。

在修辞学界有两种颇具影响的修辞研究观,其一把修辞学看成是润饰文字的学问,因此着力研究辞格的分类与功用;其二把修辞学看成是对语言手段作艺术选择的学问,因此,着力研究语言手段与思想、语言手段与语境、词句与文体的关系。

第一种研究观在西方自中世纪以来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最终导致了传统修辞学由显学地位走向暮落。

第二种研究观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六七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吕叔湘(1985)、张志公(1985)、李维琦(1986)、王希杰(1983)等都持类似的观点,并在各自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修辞象征主义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具象的事物来暗示抽象的思想或情感,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深入探讨修辞象征主义对语言意义和交际功能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语言符号的含义、语篇的意义建构和修辞象征主义的交际功能三个方面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语用特点。

修辞象征主义在语言符号的含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语言符号作为表达意义的基本单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修辞象征主义通过选择特定的符号来暗示更深层次的含义,从而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白马非马”这一修辞象征结构,用白马暗示了更高层次的道理,通过对白马的象征意义进行推理和建构,引发了读者对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修辞象征主义在语言符号的含义上通过引申和象征的方式,丰富了作品的意义,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象征主义在语篇的意义建构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语篇是语言实践的产物,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具有构建意义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修辞象征主义通过在语篇中灵活运用象征符号,构建了丰富而复杂的意义网络,使作品更加具有诗意和韵味。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花、鸟、昆虫等自然物象征的运用,构建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作品的产生对自然的微妙感悟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修辞象征主义在语篇的意义建构上通过对象征符号的巧妙运用,构建了深刻的意义层次和情感共鸣,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修辞象征主义在交际功能上具有独特的作用。

语言交际是语言使用的重要功能,修辞象征主义通过对象征符号的运用,使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丰富了交际的内涵和形式。

修辞象征主义通过语言符号的象征和隐喻,使作品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引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

在《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通过对孙悟空的形象和行为的象征运用,构建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使作品更加具有魅力和感染力,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共鸣。

中文修辞学的研究与应用

中文修辞学的研究与应用

中文修辞学的研究与应用中文修辞学是研究语言表达中的修辞手法和技巧的学科。

修辞学可以增强文本的感染力、表达力和艺术美感,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修辞学的知识,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深化我们对语言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中文修辞学的研究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修辞学的知识,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一、修辞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修辞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修辞手法、修辞效果和修辞理论等方面。

修辞手法是修辞学的基础,通过对语言结构、修辞格和修辞方法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场景。

修辞效果则关注修辞手法在表达中产生的效果和效果对读者的影响,例如修辞手法对于文本的感染力、生动性和说服力的提升。

修辞理论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形成对修辞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指导修辞手法的应用。

修辞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通过对真实语言文本的调查和分析,统计修辞手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频率和效果,为后续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基础。

理论研究则通过对修辞学理论的推演和演绎,分析修辞手法的内在规律和修辞效果的原因,形成系统的修辞学理论,为修辞学的应用提供指导。

二、修辞学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中文修辞学在文学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形象生动,情感激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排比、反复和对偶等修辞手法则可以增强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作品更富有美感。

修辞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作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引发读者的共情和共鸣。

三、修辞学在演讲和演讲中的应用修辞学也在演讲和演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演讲更加生动和有力。

比如,修辞手法中的反问、夸张和排比等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增加演讲的吸引力。

而修辞手法中的重复和对偶等可以增强文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演讲更加流畅和动听。

通过学习和运用修辞学知识,演讲者可以更好地组织和控制演讲的语言,提升演讲的效果。

修辞语用学思想与研究取向

修辞语用学思想与研究取向


引言
P st v s s 、新柏拉 图派 (h e l tn s 和认识修 极修辞和积极 修辞两种 类型 。消极修辞 以明确 、通顺 、平 o i i it ) t eN o P a o i i) s
辞派 (h p se i h t r ca s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活 匀、稳密为标准 。科学、法令等解说文所用的方法属于消极 t e E i tm cR e o ii n ) 动规律的科学 ,它也要研究语言表达和理解 中的审美 问题 修辞 积极修辞指积极地 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方法 ,极
普通群众来说是文化层次较 高的人群 ,通过P C S不仅能训练普
所以为了维护P C S 的真实有效性,建议将湖北省 《 关于 通话 口语,还能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这不是一举多得 教师 使用普通话 若干 要求 的通 知》的等级 标准适 当降低 一 吗?如果只照顾低层次的文化水平,那么对于播音员、教师
语 用 了 研,以及语言体系中的修辞手段 。2 )修辞现象,即消极修辞 我们可 以把修辞学派分为四大主要修辞派别:新亚里士 现象 ( 交际修辞) 和积极修辞现象 ( 美学修辞) 3 )语 言文学综 多 德派 ( h N 0 r t t i a S 、 实证 主 义 派 ( h 合现象。我国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把修辞现象划分为消 t e e A i 0 e i n ) s te
随着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逐步深入贯彻普及,P C 设开发普通话水 平测试 网络 培训课程和 实现 网上测试 ,已 S
的面会越来越广,范围也会越来越大 。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实 成为时代 的需要和广大 学习者 、应 试者 的迫切要 求 计算
力 的进一步增强和社会 的不断发展 ,汉语还将更广泛 的走 向 机辅助教 学 ( A )是一 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自上世 CI 世界。当今,世界各国正掀起一股学汉语热。我国的P C S也将 纪6 年代 出现 以来得到迅速 发展 ,光盘特 别是互联 网技 术 O 迎来一个大的发展。所 以如何使P C S更规范、更科学 ,是当前 的应 用 ,更使 这种新型 的教学系统 、教学方式 日臻完善 。 我国的外语教 学这方面做得 较好 ,英语 口语 教学的音像 资 的 首要 任 务 。 I依据 《 . 大纲》尽快建立涵盖面广 的试题库 。20 年 l 料随处可 见。相 比之下 ,汉语普通 话教学 多媒体课件 的制 04 O 月1 日颁布 了新的 《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按照大纲规定的 作远远落在 了后面 目前,对外汉语 教学方面 已有一些 院 测试 内容、范 围、题型,基本能测查 出应试 人的普通话规范 校制作 出版 了适合于外 国人学 习汉语 的课件产 品 ,香港 、 程度 、熟练程度 ,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有 了大纲,还要 澳 门、台湾等 地区也有 一些汉语普 通话教学训 练课件 ,但 尽快开发出供不同行业人士测试 的试题库,以适应不同人群 由于服务对象 的不 同和 文化背景 的差异 ,不 能直接为我所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修辞象征主义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它通过使用象征性的词语、语句或形象,来达到隐喻、暗示的修辞目的。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从言外之意、言外之机和言外之效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从言外之意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使得一个词语、语句或形象所表达的意义不仅仅限于字面意义,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这种隐喻和暗示的运用,使得修辞象征主义具有多义性和灵活性。

诗人在描述孤独的时候使用了“寂静的黑夜”这个修辞手法,除了字面上的黑夜是寂静的外,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言外之意的运用,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产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增加了作品的表达力和艺术性。

从言外之机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能够通过最小化表达来达到最大化效果的目的。

诗人可以通过用一个形象或词语来代替复杂的叙述,达到简洁有力的效果。

中国古代的“脸如凝脂”,通过一个形象的修辞,有效地表达了一个少女皮肤白皙细腻的形象。

这种言外之机的运用,能够引起读者对作品的兴趣和注意,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从言外之效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能够通过情感共鸣来达到作品的表达目的。

当修辞象征主义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时,常常涉及到情感的表达和感染,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

诗人在描写秋天时使用了“黄昏的余晖照在枫叶上,仿佛是一片火焰”,通过这个比喻,不仅仅表达了秋天的美丽,还带给读者对离别和凋落的思考。

这种言外之效的运用,能够使读者在阅读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美感。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在语用学角度上可以从言外之意、言外之机和言外之效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作品能够在言外之意上具有多义性和灵活性,在言外之机上达到简洁有力的效果,在言外之效上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使得修辞象征主义成为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同时也为作品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艺术性。

语用学对修辞研究的启示

语用学对修辞研究的启示

语用学对修辞研究的启示何自然摘要:语用学和修辞学是相互有密切联系但又相互不同的两个学科,各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在许多方面语用学得益于修辞学的进步,反过来,语用学的发展,特别是语用学理论的一些新发展,对丰富修辞学理论和实践又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修辞研究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本文从介绍语用学开始,看看这门学科是否会对修辞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起一点启示的作用。

关键词:语用学、修辞学、关联理论、会话含意、顺应理论、一、语用和修辞在当代,语用学与修辞学是相互有密切联系、但又相互不尽相同的两个学科。

它们有着相同的、源远流长的历史。

语用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70年代才确立的,但它所涉及的内容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受到学者们注意了。

在那时的学术著作中,语用学的有关课题在雄辩术的名义下得到了论述。

因此可以说,人们很早就讲语用,在日常思辨和交往中常常用到语用学。

修辞学也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问。

综观这门学科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西方古典修辞学的内容也在古希腊时期就得到应用。

它用于法令和决策的实施、法庭对遗嘱的检定;也用于教育和公共事务、用于解决民事争端。

修辞学的内容同语用学一样,也用在雄辩术中。

作为一种演说的艺术,修辞学的实践足以保证各种演说的成功。

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的形成要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的影响,内容有法学演说、议政演说和宣德演说的技巧;有听众心理与道德的分析。

在演说技巧中,古典修辞理论具体研究如何觅材、取材;如何布局谋篇;讲究文体风格等等。

亚里士多德后的修辞学家只是对他原来的理论进行加工提炼。

直到20世纪,西方出现了新修辞学,在修辞学中引进了心理学、语文学和研究动机的行为主义科学。

修辞学的模式和范围因而在不断地扩大,在分析哲学中出现了修辞哲学(thephilosophy of rhetoric),在语言学中出现了有别于文学修辞的实践修辞(practical rhetoric),前者着重研究文学篇章的风格与文体,后者则研究口、笔语言中同义结构的具体运用和选择,以及不同形式的结构所具有的不同的细微意义和色彩。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摘要】修辞象征主义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而语用学则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修辞象征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通过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语用学途径,展示了语言符号在修辞中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案例,探讨了修辞象征主义的语用效果,以及语用学在解读修辞象征主义中的应用。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语用学为理解修辞象征主义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深入解读其内涵,并指出语用学和修辞象征主义相互促进,丰富了文学研究领域。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修辞象征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及其深层含义。

【关键词】修辞象征主义、语用学、修辞手法、文学作品、语用效果、理解、内涵、新视角、文学研究、促进、丰富1. 引言1.1 修辞象征主义的定义修辞象征主义是指通过用词和形象来传达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修辞手法。

这种修辞手法常常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能够使作品在表面意义之外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内涵。

修辞象征主义的特点是通过借代、比喻、隐喻等手法,将具体形象与抽象概念相联系,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修辞象征主义与语言学、文学评论等学科密切相关,语用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规律和意义传达的学科,通过分析言语行为和语境来揭示文本中的语言现象。

在修辞象征主义的研究中,语用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背后所蕴含的含义,揭示修辞象征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规律和效果。

本文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分析修辞象征主义在文学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探讨语用学对修辞象征主义的独特解读。

通过深入挖掘修辞象征主义的语用特点和效果,希望能够为文学研究和批评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1.2 语用学在修辞象征主义中的重要性通过语用学的分析,可以揭示修辞象征主义中语言选择和语言结构背后的用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修辞象征主义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象征符号来表达深层含义。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修辞的语言功能和意义。

在本文中,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分析其在语言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是为了实现语言的意义和效果的最大化。

修辞象征主义通过运用丰富的象征符号,使得言外之意和隐喻意义得以传达,使得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深刻。

在语言交流中,修辞象征主义可以帮助说话者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好地打动听者的心灵。

当我们用“鹰”来象征自由和力量,用“玫瑰”来象征爱情和美丽,就是在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中体现了语言的丰富和深刻。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在语言交流中承担着重要的意义功能。

修辞象征主义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可以激发听者的联想和想象力,使得语言交流更加生动有趣。

语用学认为,语言的意义既包括直接的字面意义,也包括使用语言背后的语境和语用条件。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让听者更深刻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和情感,从而实现更好的语言交流效果。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需要符合语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修辞象征主义的象征符号往往具有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内涵,需要更加细致入微地了解其背后的语用条件。

太阳的象征意义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具体的语用情境来理解其含义。

只有在了解了修辞象征主义的语用条件后,才能更好地运用修辞象征主义来进行语言交流,并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需要结合语用学和修辞学的知识。

在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需要兼顾语境、听者和说话者的交互关系,符合言外之意的传达需要。

修辞象征主义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手段,更是在语用条件下对言外之意的传达。

在修辞学的知识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运用修辞象征主义,更好地实现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修辞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广泛,其基本原理是把一个物象和另一个物象通过某种关联联系在一起,进而传达出某种深层含义。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不仅仅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更是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构建提供了一种方式。

首先,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使用大量的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现力,因为这些修辞手法能够传达出一种更加深刻的感觉或意象。

例如,诗歌中的“柳絮轻飏”、“红烛昏罗帐”等比喻和隐喻,通过与读者熟悉的物象相联系,给人以美感和强烈的形象感受,使得诗歌形象、情感更加生动、真切。

其次,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建立意义的隐喻关系。

通过将一些表面上没有关联的物象进行联系,进而隐喻出某种意义,达到了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目的。

例如,为了表现女性在封建时代的压迫和苦难,贾宝玉托梦中见到荣府里面的“葬花”,这里“葬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描述,而是多重象征,同时包含了贾宝玉对荣府的评价、对自己现实处境的认知、对梦境的解释和对女性命运的感慨。

通过这样的修辞手法,作者使得读者通过一个“花”的象征,达到了对封建社会和女性命运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再次,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加深读者的体验感。

通过揭示意象之间的深层关联,引导读者多层次的阅读、理解,使读者形成属于自己的读书体验。

例如,余秀华的小说《四世同堂》中,书中若干个细节及小物件,都有诗意和象征性,如陈老头饯别时戴的白手套,陈府的牛羊养殖之大,都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和象征。

读者通过这些细节的揭示,深刻感受到族谱的厚重、文化传统的宝贵、陈府的世袭权力以及历史的悲剧和未来的希望等等沉甸甸的文化内涵,从而充分感受到了作品内在的意蕴和寓意。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修辞象征主义是修辞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运用象征手法来传递深层含义和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从话语的功能、语境与推理推论、修辞效果以及语用关联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从话语功能的角度来看,修辞象征主义在交流中起到了一种强化信息传递的功能。

修辞象征主义通过通过象征意义来传递深层含义和情感,让话语更具有感染力和表达力。

例如在诗歌中经常会使用象征性的意象来传递情感,例如用火来象征热情、阳光来象征希望等,这样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想表达的情感。

从语境与推理推论的角度来看,修辞象征主义可以通过语境中的暗示和推理推论来传递信息。

修辞象征主义往往通过与某种已知的意象进行联接,引发读者的推理和联想。

例如古代文人常常用春天来象征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样的象征主义运用需要读者从社会文化经验出发,进行推理推论,从而理解诗歌或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从修辞效果的角度来看,修辞象征主义能够通过象征意义的运用,营造出一种丰富多彩的修辞效果,增强言语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诗歌中经常使用的象征意象,使得诗歌充满了美感和感染力。

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让语言更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增强了修辞的魅力。

从语用关联的角度来看,修辞象征主义通过表达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共有符号来实现感情的共鸣和理解的共享。

象征主义的符号在语境中具有社会广泛接受的共识和认同,因此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能够让听话者更加容易理解表达者的意图,并且产生共鸣。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修辞象征主义是修辞手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通过对象征符号的运用来达到表达抽象概念或情感的目的。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修辞手法的语言功能和交际功能。

本文将结合语用学的理论,探讨修辞象征主义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和特点。

一、象征主义修辞的语用功能象征主义修辞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特定的符号或象征来传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象征主义修辞具有以下几种语用功能:1. 丰富语言表达象征主义修辞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象征符号所代表的特定意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鲜明,增强表达的情感色彩和意境感。

3. 强化语言交际象征主义修辞可以通过共时共空共情的方式,增强语言的交际功能,促进交际双方的共鸣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更好地交际效果。

4. 增加语言的隐喻性象征主义修辞通过象征符号的使用,增加了语言的隐喻性,使得语言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联想性,从而产生更丰富的意义和音韵效果。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象征主义修辞具有以下几种语用特点:1. 多重性象征主义修辞的符号常常具有多重的意义,同一个象征符号可以引申出不同的含义和联想,因此具有多义性和多重解释的特点。

2. 深层解释象征主义修辞常常具有深层的象征意义,需要通过深入的文化和思想背景来解读,因此具有深层解释的特点。

4. 情感化象征主义修辞常常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通过符号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情感和情绪,因此具有情感化的特点。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主义修辞常常被用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象征符号的使用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广告中,象征主义修辞常常被用来提升品牌形象和营销效果,通过象征符号的运用,使得广告更加生动鲜明,增加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和好感度。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具有丰富的语言表达功能和深刻的交际效果,它通过对象征符号的运用,丰富了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增强了交际的情感色彩和共鸣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语用学思想与研究取向一、引言我们可以把修辞学派分为四大主要修辞派别:新亚里士多德派(the Neo Aristotelians)、实证主义派(the Positivists)、新柏拉图派(the Neo Platonists)和认识修辞派(the Epistemic Rhetoricians)。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也要研究语言表达和理解中的审美问题。

包括:1)言语的规律和特点,如语体、文风和风格的规律,修辞方法的规律,选择词语和句式的规律,组织话语的规律,以及语言体系中的修辞手段。

2)修辞现象,即消极修辞现象(交际修辞)和积极修辞现象(美学修辞)。

3)语言文学综合现象。

我国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把修辞现象划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种类型。

消极修辞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

科学、法令等解说文所用的方法属于消极修辞。

积极修辞指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方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的呈现出具体形象、新鲜活泼的动人力量。

修辞学上的各种辞格,都是积极修辞的方法。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修辞学不断与其他学科结合,例如与语篇、人际学、语用学等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

修辞学与语用学的结合探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第一个发展了一种交流的修辞语用模式。

他认为,每一个句子都具有意义,但并非每个句子都是做出了陈述的句子,仅仅那些可为真或为假的句子才是陈述句。

……恳求是一种句子,但既不真也不假。

……对它们的思考属于修辞学或诗学的研究。

在修辞学界有两种颇具影响的修辞研究观,其一把修辞学看成是润饰文字的学问,因此着力研究辞格的分类与功用;其二把修辞学看成是对语言手段作艺术选择的学问,因此,着力研究语言手段与思想、语言手段与语境、词句与文体的关系。

第一种研究观在西方自中世纪以来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最终导致了传统修辞学由显学地位走向暮落。

第二种研究观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六七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吕叔湘(1985)、张志公(1985)、李维琦(1986)、王希杰(1983)等都持类似的观点,并在各自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那么,修辞学与语用学的结合更多地体现后者的修辞学研究趋向。

修辞和语用思维的发展与哲学的演进历史结合在一起,而修辞学与语用学在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相合之处:修辞学与语用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客体和方向,即从最概括的意义上讲都是研究言语交际。

研究语言在言语中的运用,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达到交际目的而进行的手段选择上,他们都关心言语的效果问题。

其次,面向言语和实际的交际,决定了他们在研究自己的对象时要考虑广泛的语境,而由此要采取多学科的、综合的研究方法。

语用学强调的是语言使用,语言使用要讲究修辞,修辞学探讨语言综合使用的活动,语用学和修辞学密切相关。

修辞语用学研究丰富了修辞学与语用学的理论,使他们两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拓宽双方的研究领域。

二、修辞语用学的哲学思想渊源传统上,修辞的哲学思考就是对劝说进行哲学描写的修辞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苏格拉底承认可能有一种类型的劝说在听众的大脑中产生真理知识,但这种类型的劝说也需要一种真正的修辞艺术,即建立在语言如何影响大脑的理性解释基础之上的修辞学。

这种心理分析的模式在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后来经历代修辞学家的描述更趋完善。

新亚里士多德派或古典派实际上是古典修辞学的复兴,其理论基石是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在这一理论范畴中,现实世界是独立于观察者而存在的,而且只有通过感性印象才能认识。

感性印象本身不能揭示任何东西,所以要得到真正的知识,尚须人脑对这些感性数据进行处理。

亚氏认为,现实世界能够通过语言作为确定的语篇媒介被认识和交流。

当时,修辞的主要作用在于劝说——通过说理和辩论使听众接受真理。

当代西方修辞学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是在20世纪初人们认识到哲学与语言本质有关以后。

自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由于修辞学家、文学批评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共同努力,修辞学在沉寂了将近百年之后,逐渐摆脱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大大地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领域。

修辞学不再局限于研究传统的演说与论辩,而是不断地融合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变得更新颖、更深刻、更丰满。

当代西方修辞学的复兴首先与语言哲学问题交织在一起,意义的阐释,话语的修辞分析以及修辞与人类言语行为的探索成为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的重要课题。

20世纪的哲学研究经历了两次转向,一是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前半期的语言学转向,用语言语义手段解决科学命题的证实和意义问题;二是70年代的奥斯汀、后维特根斯坦的语用学转向,寻求使用中语言的意义。

而语言学转向到语用学转向,其实是真理性到有效性的转向。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使修辞学家认识了传统上修辞学与哲学分家的不合理性,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哲学回归”的愿望,试图弥合历史上两者的分离。

理查兹等人以语言哲学为出发点的修辞学研究找到了新修辞学理论的基本点,扩展了修辞学的范围。

一方面,修辞语用思维在哲学研究中的出现满足了解决哲学难题的需求,语用分析方法成为哲学家可以有效使用的语言分析方法之一;另一方面,哲学家对语用分析方法的借鉴也内在地促进了语用思维的发展,促进了现代语用学的诞生。

修辞语用学改变古典修辞学是对以说话者为中心、以规劝为目的的语言使用的研究:强调以说者和听者互动为出发点、关注语境下交际者之间的互动、语言使用者和语言的关系和语用意义。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了利奇(1983)在其《语用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语篇修辞和人际修辞的概念,预示着修辞研究的语用走向。

语篇修辞对应的是以单部语篇为交流形式的单向中的修辞,人际修辞对应的是以人际对话为交流形式的双向交流中的修辞。

修辞学的语用学转向实际上是语用学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者可以用同一个原则来解释,那是语言不再被仅仅视为一种工具或手段,而是我们都参与其中的行为和生活形式,修辞被看作是一种行为,而言语行为也是一种修辞行为。

在许多文献里修辞学和语用学成了一对可以互换的术语,例如科学修辞学也就是语用学。

修辞学和语用学都强调语境下的言语行为,因为任何言语活动都是人类行为的一种,任何言语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都是一定的语境的产物并且建构其语境。

为此,言语行为可以认为是修辞学和语用学的研究核心与研究范式。

三、修辞语用学的语用探索关于语用学视野的修辞研究,以美国哲学家莫里斯为代表的符号学者,提出了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研究符号,提出语法、修辞和语用的相互关联性。

格赖斯从会话含义理论的语用学角度试图解释其语用含义,格氏把反语、隐喻、夸张、委婉等言语现象看作是说话人有意违反了会话的质量准则以求产生特殊的会话含义的结果。

例如格氏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反语的解释扩展了透视反语这一语言现象。

威尔逊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否定了传统修辞学关于“字面表达”和“非字面表达”之间的区别,认为,在实际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严格意义上的字面表达是极其罕见的。

由此他们进一步提出,隐喻以及其他相关的辞格如借代、夸张和提喻等都是极其普遍的语言使用现象,是一种随意言谈,和传统所谓的“字面表达”一样,都是语言使用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时依据关联原则而做出的某种选择。

在20世纪的中国,修辞学从辞格研究起步到同义结构的讨论,主要对效果的关注:语言的艺术化的技巧及其选择。

语言艺术化技巧选择的研究对语言运用无疑是有意义的,但是其局限也很明显。

随着语用学和修辞学研究的深入,语用与修辞相结合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指导性成果,例如,高万云的《简论修辞学和语用学的关系》(1993),张会森的《修辞学与语用学》(2000),何自然的《语用学对修辞研究的启示》(2001),王德春等著的《现代修辞学》(2001)里专辟一章——语用修辞学,探讨语用学与修辞的关系及多种语用修辞分析方法。

2000年在苏州举行的第五届汉语修辞和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了与修辞学关系密切的语用学等学科问题。

从这些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越来越关注语用学和修辞学之间的关系——语用学和修辞学同属于语言学范畴,是语言学的一个学科。

修辞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运用具体的社会情景因素进行语义表达,总结具体的语用规则,并进一步研究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功能,并探索如何利用语境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修辞语用学关注语言在特定语境中取得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强调对话语进行组织、调整、修饰和润色活动,具体讲,即调动和运用语气、语调、语音、词汇、句式、句法等一般的语言手段来表情达意的过程中,以独特的方式方法组织并调整话语以适应特定语境中的表达要求,或者为造成特定语境中理想的表达效果而选择并确定最佳的言语组合形式。

在修辞活动中被人们反复运用并形成了一定模式的、富于特殊表达效果的言语组合方式即修辞手段。

修辞手段多种多样,都具有适宜于表现一定的语言风格的功能。

如博喻、排比、比拟、摹状、错综、复迭、回环、同语等修辞手段宜于表现繁丰、藻丽的语言风格;借代、节缩、反缀、参互、合说等修辞手段宜于表现简练、平实的语言风格;排比、复迭、夸张、博喻、明喻、较物等修辞手段宜于表现明快、豪放的语言风格;借代、双关、谐音、曲喻、借喻、隐喻、婉曲、反衬、移就等修辞手段宜于表现含蓄、柔婉的语言风格;拈连、移就、移情、移觉、反缀、转类等修辞手段宜于表现新奇、工巧的语言风格;倒辞、反语、易色、别解、仿拟、降用、升用、飞白、巧缀、断取、移时等修辞手段则宜于表现富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诙谐的语言风格。

因此,作家对某些修辞手段的习惯性运用,也是形成其独特的言语风格的重要因素。

如李白豪放飘逸的语言风格,就与他经常大量地运用夸张、比喻、比拟、较物、复迭、对比、反衬、拟问、设问、反诘等修辞手段不无关系。

这些修辞手段是实现语用价值和语用美学的保证。

此外,修辞语用学关注如何运用修辞手段传递语用意义:言外之义、会话隐含、修辞意义、所指意义、情感内涵及言外效果。

这些意义的获得与传递都离不开言语环境。

人们通常把修辞语用行为过程中所关涉到的各因素,称作言语环境,简称语境。

言语环境可以概括为:一是指语内语境即上下文语境。

二是指语外语境即非语言性环境。

语境对辞格的理解和使用具有极大的制约功能。

辞格语用的使用环境,既包括语言因素如作品的上下文或说话的前言后语等,也包括非语言因素,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时代、交际对象以及社会、文化背景、自然环境、语体环境等。

修辞语用活动是关注并追求理想效果的言语交际活动,通过对言语交际所依托的客观时空、客观事件进程诸方面的关注,获取最佳认知关联,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顺应性地选择语言,使言语交际取得理想效果的活动。

四、修辞语用学的美学与文化观修辞语用学强调在特定语境中的语言更富有感染力,这主要通过对语气语调、语音、词汇、句式句法以及修辞手段的独特选择和习惯性运用体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