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葬礼研究 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葬礼的差异结题报告
1、背景意义
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起,人类便产生了灵魂观念。原始人认为,人死灵魂不死,仍能干预活人的人事、祸福。受这种灵魂不灭观念的制约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差异,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礼风俗:
有的葬礼盛大隆重;有的简易朴素;有的充满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学而又卫生。地理、宗教及社会结构均影响葬礼形式,阶级身分更是决定性因素。
那么对于如此意义非凡的葬礼,不同的民族文化又会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呢?由此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2、研究经过
活动安排
阶段一:10月份通过上网、书籍了解各国葬礼的习俗
阶段二:11月——3月份通过在国外的亲属朋友等具体了解阶段三:4月——5月成果总汇,各小组成员发表感触。
人员安排
资料收集:
xx,xx
资料整理:
xx,xxxx
幻灯片制作:
xx
文章撰写:
xx
3、研究内容
丧葬礼俗,是人生乐章的最末一节,殡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礼仪习俗,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现象,因为丧葬礼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基因之一,也是社会的基因之一。丧葬方式是受民族特性、地理条件、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制约的。通过对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丧葬习俗的考察,既可以从一个侧面复原其民间文化中的神灵世界,又可以洞察其现实社会,从而了解该国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心理、民族风俗等。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各个民族的信仰都是以祖先崇拜作为中心的,在祖先崇拜的观念笼罩下,丧葬的意义必然得到格外强调,对丧葬礼仪就特别重视。
我们就此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以下是我们的研究结果汇总。
4、各国不同的丧葬习俗
1、西方葬礼
①葬式。西方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两种。无论采用哪种葬式,均葬于公墓。
②公墓。城镇公墓一般建在郊外辟静幽雅之处,农村公墓建在村外较远的地方。
西方公墓园林化程度很高,规划也很长远、划一、详细,有公路、纪念、休息、住宿、购物的场所。公墓管理很严谨,死者不论何种葬式,都要深埋,墓面平整,而后种上草皮,碑石不能太高,碑石周围要种四季花卉。一年四季墓前几乎都是鲜花盛开。整个公墓内无论墓多少,墓主何人,只见墓碑和花草看不到任何特殊标志或土堆。它不仅是死人的天堂,也是人们休闲的胜地。西方公墓的使用一般是有偿使用,使用期长短不二,但有最长期限规定。
③殡葬礼仪。西方殡葬礼俗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丧、宴谢、祭奠等程序,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人死之前要在神父面前忏悔,之后神父要为其祈祷。这也是临终关怀,使死者正确看待死亡,摆脱死之恐惧。死后在神父主持下给死者洗尸,宗教含义是洗去生前罪过,干干净净去见上帝。停尸在西方传统丧俗中,一般停在教堂,由神父主持追悼会。神父介绍死者生平并为之祈祷,下边亲友则一同祷告。完毕以后由四人一角一人抬着棺材走向墓地,神父、亲友跟在后边送葬。下葬时,神父还要再为亡者祈祷。哭丧无论是初终还是在教堂,也无论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时,亲友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意为不要打忧死者灵魂安静。下葬时,随土撒人一些花瓣,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鲜花,亲友就可以默默离开坟墓。祭奠亡者不是中国人的专利。西方人在居丧的第九天、第二十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祭亡灵仪式。届时,亲友可单独去,一束鲜花、默默立上一会即可。
2、中方葬礼
一切丧葬礼仪,最初都是为了对付和处置灵魂而生的。中国的先民们认为鬼魂有它们的生活世界,具有和人一样的欲望;尸体的处理必须使鬼魂感到舒适,并可举行葬礼,以对鬼魂表示安慰。因而逐步形成墓葬制度,墓地被认为是鬼魂生活得地方,棺材则被认为是鬼魂居住地小屋。古人关于灵魂不灭的观念,强化了他们的丧葬意识,丧葬礼仪几乎与灵魂观念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由于对鬼魂的惧怕,就产生了笼络、收买灵魂的心理,作为讨好、安慰灵魂的手段。丧葬礼仪的内容实质,可以分为事魄和事魂两大部分。事魂即指对死者尸体的处理和态度,由初终开始,到安葬为止。事魂也是从初终开始,其过程要长的多,包括招魂、祭奠、吊唁、“做七”、佛道超度、周年祭以及以后逢年逢节的祭祀等。
中国江南吴越地区,数千年间长期流行棺木土葬的葬式。这一地区的火葬始于五代吴越时期(907~978年),宋代时这一地区火葬习俗广为流行,惜乎明、清时期遭到封建统治者的禁止而有所减退;直到近代,火葬之风才逐渐扩大。火葬习俗来自佛教的僧人圆寂方式。而风葬、洗骨葬、改葬等葬式也有沿用。
3、中西方葬礼的差异
①宗教文化不同。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
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根据宗教礼仪,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从它的丧葬仪式可以看到他们的宗教传统。儒家确立了中国丧葬礼仪的大传统。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灵魂不死的信仰,经儒家伦理化解释,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灵魂附于神灵,供奉于祖庙。后来佛教的传入,则带来了“六道轮回,转世托生”等观念。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早期道家只讲炼丹成仙,在民间并无多大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吸收了儒、佛教的许多观念,终于和儒、佛成为鼎足之势。从道教对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影响中,亦可看到道教与儒、佛二教的关系,道教给丧葬文化带来了关于地府阴间的观念。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的丧葬礼仪的出现。其基本程序是儒家的,如装敛、报丧、成服、大敛、出殡等等;但其中又杂以众多佛、道习俗,如请阴阳生批书、置七星板、钉长命钉等是道教习俗;而念倒头经、做七七斋则是佛教习俗。更为有趣的是做七七斋时,首七由和尚念经,二七由道士作法事,三七是和尚念经,四七为喇嘛念经,五七又是道士作法事,六七不念经,七七又由女尼诵经,真是鱼龙混杂,但正是这种看似矛盾的习俗体现了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宗教信仰文化。
②伦理文化不同。秦汉以后汉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的一种伦理文化。儒家伦理学中以“孝”为核心,并将其提升到最高范畴的地位。儒家著作《曾子大孝》中说“夫孝,天下之大经也。置之而塞于天地,施诸后世而无朝夕。”“孝”不仅是人们德行的根本:
“民之本教曰孝”,而且总括一切德行,所有的具体德行都是孝的不同表现,因此社会各阶层中普遍形成了“重孝”的观念,而“孝”的体现之一就是丧葬活动的重殓厚葬,而简办丧事便会被视作“不孝”,会招致舆论的谴责,损害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