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重点
人类学知识:民族关系分析与人类学
人类学知识:民族关系分析与人类学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与生物学的学科,涉及社会、语言、信仰、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民族关系分析,也称“人种关系学”。
这一领域关注的是不同民族、种族、族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它们的起源、传播、融合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人类学家们可以深入研究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本文将从民族关系分析的角度,探讨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民族关系分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欧洲人类学研究,当时的人类学家主要关注到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到20世纪初,人类学研究越来越注重探讨文化差异,特别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交流。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加强,民族关系分析也成为了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基础。
在人类社会中,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并且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民族关系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研究民族的形成和分化。
不同民族往往具有不同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这些元素是民族形成的主要原因。
民族的分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它可以为我们解释世界上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其次,研究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和历史交流是民族之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贸易、婚姻、宗教等方面的交往。
通过对民族之间的交流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第三,研究民族关系的演化和变迁。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之间的关系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是和平的,也可能是冲突的;它可以促进文化的融合,也可以造成文化的分化。
对民族关系的演化和变迁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不同民族的历史和现状。
最后,研究民族关系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跨国合作、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对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发展。
除此之外,民族关系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领域的其他问题,比如种族主义、民族冲突和国际关系等。
人类学民族学理论流派复习资料详细整理
不同阶段的标志。 亲属称谓制度�人类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摩尔根率先进行研究。摩尔根将所有的亲属称 谓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类分式”和“叙述式”�原始民族所采用类分式�文明民族多采用叙 述式。类分式就是那位对亲属称谓不进行逐个区别�而是分为若干类别�不论被称呼的人与 自身的亲疏关系如何�凡属同一类别的人即以统一亲属称谓笼统称之。叙述式就是在对一些 基本血亲使用专用名称的基础上�对一些远亲使用基本名称的组合来称呼。类分式又具体分 为马来亚式和“图兰尼亚式”两种�叙述式的典型代表则为雅利安式。摩尔根认为每一种亲 属称谓制度或形式�都是某种婚姻和家庭形式的反映�人类家庭形态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演 进�与之相应的亲属称谓制度也有一个进化的过程�那就是从类分式发展到叙述式�从马来 亚式到图兰尼亚式再到雅利安式。 美国人类学家默多克则主要依据平辈亲属的称谓将世界上所有民族使用的亲属称谓制度归 纳为了六类�每类都用该类的一个典型的民族名称来命名�夏威夷式、爱斯基摩式、易洛魁 式、克罗式、奥马哈式、苏丹式。 弗雷泽�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首创了“社会人类学 ”这一术语�这个词几乎成为了英国人 类学的代名词。代表作《金枝》�主要思想为关于人类智力发展连续性和进步性的理论。他 弗雷泽也同其他进化论者一样�把原始人的诸多文化现象单纯归结为人纯理性活动的产物� 他认为人类智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有普遍意义的阶段�即巫术阶段、宗教阶段、和科学阶段� 巫术试图操纵自然力量�在巫术阶段�人类没有灵魂和神的观念�而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 人类能够通过巫术行为呼风唤雨、杀死敌人、取得收获等。宗教阶段�把超自然的力量归于 精灵和神�进行崇拜活动�包括理论和世界两部分�信仰和努力邀宠与取悦的行为�。科学 阶段�认识到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弗雷泽进一步研究了图腾崇拜的功能和起源�其功能是使人们结合成社会集团�以便能集体 行动并形成责任感。
(完整)当代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复习
名词解释:❖1、结构主义人类学:20th40’s~50’s,在反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口号下,兴起的人类学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
该派主张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从隐藏行为的背后的层次去寻找根源,这个所要寻找的层次就是结构。
它是一种基本的关系,反映的是文化意识形态在内涵上的对立统一。
结构主义主张象征系统决定论,通过对人类象征符号的分析和概括,可以认识决定人类行为的东西,即人类行为由文化的深层结构决定。
❖2、列维-斯特劳斯: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与马凌诺斯基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之父.代表作《忧郁的热带》、《野性的思维》、《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结构人类学》❖3、新进化论学派:二战结束后,以怀特、斯图尔德为代表的一些人类学家重提、修正和改进文化进化论学说,创立了新进化论学派。
该学派在原有进化论基础上,把更多的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其中,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动力和路线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整体性的民族志研究作为研究基础,对不同生态和社会体系下的文化变迁的路线作出了新的探索,在这些探索中隐含了对不同文化的人性一致性的怀疑。
❖4、怀特:美国知名人类学家,文化进化理论、社会—文化进化论以及新进化论的代表人。
他对创建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发挥了关键作用.于1964年任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
对人类学的贡献,第一是复兴进化论;第二是澄清文化的概念。
代表作《文化的科学》、《文化的进化》.❖5、斯图尔德:新进化论学派代表人物,多线进化论的提倡者.1921年入加州伯克利分校,选修过克娄伯、罗维的课程,一年后转入康奈尔大学,那时该校还没有人类学系,于是1925年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伯克利分校,并进入人类学研究所,1929年获得该校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密歇根大学任教,1930年转任犹他大学,1933年又到伯克利分校任讲师。
1935年进入史密森研究院,后来于1943年在该院建立了文化人类学研究所;1946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接替林顿退休后留下的位置;1952年他受聘为伊利诺伊大学研究教授。
(完整版)民族学复习笔记
一.德国的文化圈学派•传播学派的正宗,工作范式是文化圈理论,即认为文化或文明具有区域性,每个区域自有文化的创造和变迁中心,中心文化向外传播扩散。
•文化圈理论有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
空间:注重文化特质的分布动态。
一个文化圈内的文化特质有中心和边缘时间:注重文化特质的叠压关系,即共处于一个文化中的不同特质在时间上的顺序后来者居上,构成地层分布那样的文化层。
1.弗里德里希•拉策尔(1).主要研究人文地理,认为迁徙和其他形式的接触是各地文化相似的主要原因。
(2).主要贡献:第一,试图从地理条件的角度,描绘出人类的地面分布和文化发展的总图集,其主要做法是将文化要素的分布绘制在地图上,再分析这些文化要素分布的具体范围。
文化要素是伴随着民族迁徙而扩散开去的;第二,提出“形式的评判标准”概念,物品形态和形式的所有特殊相似性都必定来自同一个渊源,都是由于传播才出现在被发现的地方。
(3).概括要点:•民族及文化在迁徙时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描绘出一幅人类及其文化的地面分布图。
•文化特质是伴随民族迁徙而扩散的。
•每个民族都受到周围民族的影响。
•民族迁徙导致文化转移或变化。
•研究方法。
(地理与人类学)2.费罗贝纽斯(1)著名的非洲民族学家,拉策尔的学生,用拉策尔的理论和实证法论证“西非文化圈”的存在。
(2)第一次提出“文化圈”的概念。
(3)第一次广泛和系统地提出了绘制文化地图的方法,进行了对非洲物质文化对象的研究。
(4)认为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或者说是文化的“搬运工”。
3.格雷布纳(1)认为民族学研究的唯一主题就是文化现象的传播和借用。
只有少数几个地区的较优秀民族才能创造和发明文化,而其他民族都要从这些优秀民族中借用。
(2)文化亲缘关系:鉴别标准:①形的标准:指的是事物的形式相同。
即从文化事物的形式、结构和作用上来判断文化特质的类似性。
②量的标准:形似事物的量的增加,大量事物的相同。
即从类似文化特质的数量多少来判断文化的传播关系。
民族学
民俗学概论陶立潘- 1987 - 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民族学概论杨群- 1998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民族学概论王娟- 2002 - 北京大学出版社民族学通论金天明,陈克进- 1990 -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民族学纲要杨昌儒- 1997 - 贵州民族出版社民族学概论杨望- 1984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民族学通论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作者:主编:林耀华出版日期:2004-12-01目录导言第一单元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第一章人类的起源第一节人类起源的理论探索第二节人类的远祖第三节直立人——真人的出现第四节智人第二章人类的种族第一节种族的分类第二节种族的成因第三节种族和民族第三章语言与民族第一节语言的产生第二节语言和民族第三节语言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第四节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第四章经济文化类型第一节经济文化类型的含义第二节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第三节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第四节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第二单元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第五章民族学的源流第一节民族的概念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第三节西方民族学流派第四节苏维埃民族学派第五节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第六章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法第一节实地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二节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特点第三节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类型第四节民族学实用调查法第五节民族学调查者素质的培养第七章中国民族学的任务第一节近期中国民族学的主要任务第二节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第三单元民族社会形态第八章社会形态与民族学研究第一节人类社会形态学说第二节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第九章资本主义生产以前诸社会形态第一节处于资本主义生产以前诸社会形态下的民族是民族学研究的传统对象第二节原始社会形态第三节奴隶社会形态第四节封建社会形态第十章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第一节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第二节农村公社与奴隶制、农奴制第十一章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节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原始公社残余形态第三节凉山彝族奴隶制第四节中国少数民族的封建领主制第五节中国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第六节中国少数民族向社会主义过渡第四单元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第十二章婚姻家庭制度第一节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二节群婚及其家庭形式第三节对偶制婚姻家庭第四节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第十三章亲属制度第一节亲属制度与婚姻家庭的关系第二节亲属、亲系、亲等第三节亲属制度的分类第五单元文化第十四章文化的概念第一节文化的概念第二节文化与文明第十五章文化的性质第一节文化的结构第二节文化的特征第十六章民族学文化研究的意义第一节文化与民族第二节民族学文化研究的意义第十七章物质文化第一节劳动工具第二节住所第三节饮食和炊事第四节服饰第五节交通工具第十八章精神文化第一节思维、语言和民族心理第二节教育、道德和法律第三节风俗习惯第四节宗教与宗教信仰第五节口头文学与艺术第六单元民族学与我国现代化第十九章民族学的应用第一节西方应用人类学简介第二节民族学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第三节民族学与现代化第二十章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生态问题第二节我国民族地区的主要生态类型及其状况第三节保护生态平衡,促进民族繁荣第二十一章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问题第一节经济是民族现代化的基础第二节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第二十二章少数民族的人口问题第一节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研究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历史、现状与特点第三节影响少数民族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第四节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第二十三章民族地区的教育与科技问题第一节教育、科技对实现民族现代化的作用第二节全面认识我国民族教育、科技的历史与现状第三节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促进民族繁荣发展民族学概论(平装)高永久等(作者)南开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09年8月1日)内容简介《民族学概论》分为十三章。
研究生《田野调查方法》课程介绍
研究生《田野调查方法》课程介绍课程简介:民族学是我校重点学科,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的核心基础;《田野调查方法》是一门具有多学科、跨学科特点的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能力、提高其社会研究与服务能力的基础课。
规范、扎实的田野训练是培养学生社会文化敏感性和磨练其学术感悟力的重要途径。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的源头和实验室,也是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收集资料利器,近年来倍受其他学科高度重视,被考古与博物馆学、新闻传媒、民俗学、宗教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公共政策、历史学、旅游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国际政治、艺术学、民族医学、建筑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积极地借鉴,并成为各个学科专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之一。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人类学民族学理论方法为指导,按照田野调查和社会研究的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注重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意识的培养,不仅仅传授资料收集技巧和工具,更在于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各民族各个地方文化特征,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现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并举的目的。
具体内容涵盖田野调查所要经历的全部过程,第一部分按工作先后顺序划分,包括“前期准备→调查课题的选择→调查方案的设计→田野调查的实施→参与观察社会文化现象→结构性和半结构性访谈→各种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初步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跟踪调查→修改调查报告”;每一项内容中都包含以往的教学实践案例;每一项内容结束后,都安排相应的实训练习。
教学实践分课堂教学、田野调查实践和网络平台三个层面。
课堂教学主要将人类学理论与田野调查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充分领会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前沿及其与田野调查的直接联系,介绍田野调查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理论,以及学生在学习、科研乃至未来的工作中必备的有用工具和技巧,包括熟悉如何进行田野调查,如何选定研究议题,如何开展研究计划,如何解决田野调查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等。
同时,运用以往学生田野调查资料和案例,使学生在调查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观摩学习其他学生的田野调查实践,并协助学生寻找所学理论和方法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结合点。
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三者关系
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三者关系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的关系1. 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的定义•人类学: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及其文化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结构、组织和变化的学科,它关注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民族学:民族学是研究民族及其文化的学科,它关注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传统、价值观念、艺术形式等,以及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2. 三者的关系与区别•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都是关注人类及其社会现象的学科,但各自侧重点不同。
•人类学更加关注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研究的范围更广泛,包括人类的生理特征、语言、宗教、艺术等方面。
•社会学注重社会现象的研究,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尤其关注社会制度和社会行为的规律性。
•民族学则专注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和特征,包括民族的历史、习俗、信仰以及经济、政治等方面。
3. 三者的交叉与互补•人类学与社会学有共同的研究对象,两者可以互相借鉴,在文化研究、社会组织与行为等方面进行交叉研究。
•社会学与民族学也存在交叉的研究领域,比如关注不同民族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组织形式的差异等。
•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三者相互互补,共同构成了对人类及其社会现象的多维度研究。
它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人类的了解,还为社会发展、文化交流等提供了理论支持。
总之,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都在研究人类及其社会现象,但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关注不同的方面。
它们之间存在交叉与互补,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
4. 人类学的亮点•文化比较:人类学通过比较各种文化,揭示文化差异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背后逻辑和价值观念。
•人类进化:人类学研究人类的进化历程,探索人类起源、发展和演化的途径。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的变迁和适应能力。
•参与观察:人类学家通过实地观察和参与社会生活,获取直接的数据和体验,使研究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民族学通论复习资料
民族学通论复习资料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关系、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着人类多样性的表达和共通性的探索。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民族学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下面将从民族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总结。
首先,民族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多样性的学科。
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习俗等。
民族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
通过对各个民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民族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当时,欧洲列强开始对其他地区进行殖民统治,这导致了对其他民族的兴趣和研究。
以英国的社会学家爱德华·伯纳德·泰勒为代表的人类学家们开始进行对其他民族的考察和研究,形成了现代民族学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体系。
在研究方法方面,民族学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自进入研究对象所在的社区或地区,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通过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结构等。
此外,民族学还运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方法,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研究。
除了研究方法,民族学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比如,文化相对主义是民族学的一种重要理论。
它认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分。
每个文化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此外,民族认同也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
民族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它是构建民族凝聚力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多样性和共通性的学科。
它关注着人类社会中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
民族学
一、民族学(1934年成立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民族定义:1、1929年,斯大林(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个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2、1924年,孙中山的“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五种力的作用3、2005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民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心理认同方面都有共同特征,有些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产生标志:1、1874年,英国不列颠科学进步协会编印民族学田野考查手册《人类学的记录与询问》2、中国最早使用“民族”见1889年梁启超的《东籍月旦》中国民族学发展:1926年蔡元培在《一般》上发表《说民族学》,提出民族学;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工作(民族识别三次、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少数民族社会性质研究)1980年,中国民族学会成立。
二、文化定义:1871年英国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格尔茨(文化为一种象征体系)特征:普遍性与特殊性、后得性、分化与整合、变异与涵化结构:二元(物、精)、三元(加制度)、四元(加行为)物质文化:定义P406(生计方式与生计类型、生产工具和技术文化、饮食文化、交换与商业文化、服饰文化、交通与文化行为、建筑与居住格局)精神文化:定义(思维、语言、哲学、科学、伦理、道德、法律、文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等等)P433(思维语言和民族心理、教育道德和法律、风俗习惯分类:<物质文化生活、社交、家庭、人生、岁时节令习俗特点<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约束性>>、宗教与宗教信仰:<现代宗教的七要素:有创始人或教祖;有教义和经典;有传教场所;有教规;有组织;有神职人员;受法律保护。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是什么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是什么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民族学偏向于研究少数名族,人类学则是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那一块。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欢迎大家阅读。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人类学:一门研究人,探索人类体质与文化奥秘的科学。
人类学通常分为两大分支: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包括古人类学、人种学、人体测量学、分子人类学、灵长目行为学等;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民族志、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文化学、社会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医药人类学及利用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处理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造福人类的应用人类学。
人类学的显著特点是:1、研究范围较广泛,它直接、明确地涉及到世界各地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人们,而不仅仅局限于周围有限区域或某个历史时期内的人们。
2、整体的对人类进行研究。
3、强调实证,注重田野工作,参与观察,泛文化比较,主张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一般性规律,这些方法已逐渐的为其他学科所认同,接受和运用。
人类学可以使人们变得更宽容,它能告诉人们,其他民族的一些在某个民族看来不太合适,甚至可能感到不快的习惯和行为却是前者为了适应某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形成的。
人类学的价值还在于它能使人们了解人类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从而能使人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民族学:一门以民族与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民族共同体及其文化的产生、发展、分化、融合的规律;研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成分、起源、分布和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状况、民俗、社会问题等,以探索民族及民族文化特征的来源、功能、变迁过程和规律。
主要研究方法为田野调查,并注重广泛利用各种文献资料及其他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作比较研究。
与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关系密切。
其分支有:1、比较民族学,或称理论民族学,主要探索各民族及文化的共同发展规律。
社会学 人口学 民族学
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
社会学、人口学和民族学是三门相互关联但又各自独立的学科,它们共同关注人类社会的不同方面。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结构和变迁的学科。
它关注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问题等方面,旨在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
通过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社会学试图揭示社会的规律和趋势,为社会政策制定和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支持。
人口学则是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方面,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人口学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公共政策制定以及资源分配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民族学是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文化、社会结构和变迁的学科。
它关注不同民族的语言、宗教、习俗、传统文化等方面,以及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和冲突。
民族学对于理解和处理多元民族社会中的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这三门学科相互关联、相互补充。
社会学为人口学和民族学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指导,人口学为社会学和民族学提供了数据支持和人口背景,而民族学则为社会学和人口学提供了文化和民族多样性的视角。
三门学科的综合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文化人类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重点第一章民族中心主义:也叫“我族中心主义”,是以自己文化为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认为只有自己的文化是自然的、正常的和优秀的,自己的文化高于其他一切文化的思想。
1.论述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
1)文化整体观指的是人类学家在研究人类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时,都要着眼于与它有关的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婚姻生活、宗教、艺术及语言技术等等,即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人类经验的众多方面。
2)文化相对观文化相对论或文化相对主义指的是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的绝对的标准,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文化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
3)文化普同观指地球上全人类文化的一致性与共同性。
4)文化适应观适应指地球上的生物群种通过自身变化与周围环境达成协调并繁衍下去的过程。
适应包括生物性适应和文化适应。
生物性适应指人类同周围环境保持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体质协调;文化适应则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策略达成和自然与社会环境之和谐。
5)文化整合观指的是构成文化的诸要素在大多数情况下相互适应与和谐的状况,即强调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如何一起协调地运作的。
2. 试述人类学的内涵。
人类学就是以人类群体之间的共同性和相异性为研究对象,对人类群体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
第二章1.简述古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
基本观点:a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b各族文化都遵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但有快慢差异。
c整个世界是依据自然法则运行的,社会的运行也是如此。
d社会科学的解释和自然科学的解释是一致的.评价:贡献:首先,使人们能够第一次摆脱神学教义的束缚,以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特性;其次,他们在先天遗传的生物特征与后天学习的社会行为之间做了明确的区分,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人类看似相似,但表现的行为却大相径庭?”局限性:受当时欧洲中心论思想的影响,无法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各种非西方的文化;倾向于任意拆分文化特质,用来组装宏观理论模式,或者说过于追求通则而不顾文化的整体性;在材料上不够充分和扎实,取舍过于简单,往往材料不足而借助逻辑推理,或者干脆降低或简化到生物和心理等经验层次上去寻求支持。
民族学概论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
民族学概论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
《民族学概论》是一门介绍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基本知识的课程,主要涉及到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理论框架、重大理论观点、基本概念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内容:
1.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2.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基本概念
3.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发展历程
4.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理论框架
5.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6. 民族学的研究方法
7. 民族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8. 民族学在当代社会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难点:
1. 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区别
2.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适用
3. 研究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4. 民族学的基本理论观点的分析和评价
课时安排:
一般来说,该课程的学时安排为32学时左右。
具体学时安排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而定,可以分为8-10次课,每次3-4学时。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什么是人类学与民族学
虽然人类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 轨迹和不同的传统, 学科名称和内涵也不尽相同, 但 基 本 上 人 类 学 被 划 分 为 体 质 人 类 学 ( Biological or physical anthropology) 和 三 个 文 化 人 类 学 ( Cultural anthropology) 分 支 学 科 : 考 古 学 ( Archaeology) 、 语 言 人 类 学 ( Linguistics anthropology) 和 民 族 学 ( Ethnology) 四 个 领 域 ( 分 支 学 科 ) 。
和 所 创 造 的 一 切 都 视 为 “文 化 ”, 并 对 这 些 问 题 进 行研究。
人类学民族学可以认为是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 的科学。人类学民族学是研究、诠释各民族群体文 化、族群的发展变迁、种群特征等问题的, 最主要 的现代科学学科之一。
人类学民族学成为独立学科, 与英国学者泰勒 ( E·B·Tylor 1832—1917) 的 积 极 推 动 有 密 切 关 系 。 泰 勒 从19世 纪 60年 代 开 始 进 行 人 类 学 民 族 学 研 究 , 先 后 发 表 了 《人 类 早 期 史 研 究 》 ( 1865年 ) 、 《原 始 文 化 》 ( 1871年 ) 、 《人 类 学 》 ( 1881年 ) 等 主 要 著 作 。 1883 年他正式接受了牛津大学的聘书,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学术意义上的人类学民族学家, 也可以说人类学民族 学 于1883年 被 世 界 上 最 重 要 的 学 府 之 一 认 定 为 独 立 的 科 学 学 科 。 泰 勒 的 主 要 理 论 贡 献 是 : 1、 提 出 “万 物 有 灵 论 ” ( Animism) , 即 古 代 人 类 认 为 世 间 任 何 东 西 都具有灵魂, 无论是山、水、树木、石头, 还是飞禽 走 兽 , 原 始 宗 教 信 仰 起 源 于 万 物 有 灵 ; 2、 提 出 “文 化 ” ( Culture) 作 为 人 类 学 民 族 学 理 论 的 中 心 概 念 ; 3、 提 出 文 化 上 的 “遗 留 说 ”, 即 认 为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与变迁, 总有一些文化现象被保留下来, 并作为某个 民 族 或 族 群 的 文 化 特 征 , 也 可 以 理 解 为 “民 族 传 统 文 化”具有继承性、传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在社会的 发展与变迁中, 某些东西会被保留下来, 继续发挥影 响; 4、在人类学民族学理论方面强调理性 主义, 研 究方法方面, 最先学
民族学人类学概论复习资料
18.文化与人格学派、心理人类学、新进化论学派的时间、地点、人物、著作、观点
(1)文化与人格学派:a.时间 20世纪30∼50年代
b.地点 美国
c.人物 林顿、本尼迪克特•米德
d.著作 《萨摩亚人的成年》(1928)、《文化模式》(1934)、《菊与
刀》(1946)、《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50)
文化人类学 (culture anthropology) :作为文化创造者的人类
2.考古学: 从过去文化出发研究物质对象→解释人类的行为
3.语言学——人类语言 描述语言
人们特殊的社会背景中如何使用语言
4.民族学:现在或最近的文化
文化比较研究
专注于文化的特殊方面
作为民族志学家 田野调查
■ 4.民族学研究的四个传统领域 1、生计方式——经济行为——经济人类学 2、婚姻与性——家庭与继嗣——亲属制度 3、社会组织——政治制度——政治人类学
民族学人类学概论复习资料
导言 ■ 1.费孝通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2.民族学人类学的英文名称:
1、 ethnology 民族学
希腊文Ethnos (族体民族) + Logos(科学)
欧洲大陆的学术传统:德、俄
蔡元培由德归国 1926《说民族学》中国民族学开始
出现的标志
第二章
9.汉字“文”、“化”、“文化”的古代用法与含义 (1)“文”:1、色彩交错的纹理,《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文,错画 也,象交文。引申为文雅、人的修养
2、《论语·雍也》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引申为美、善 (2)“化”:1、《礼记》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 。化:更易,生成,造化;
人类学常见问题
12. 人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都考什么?
答:参考上面的一些问题,可以发现,报考不同的学校的人类学专业会遇到不同的考试科目。如7.1中提到的,两门专业课都为人类学(民族学)相关,可能会出现专业课一: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二:人类学方法。或者是一:人类学通论。二:中国民族史(东南/西南/西北民族史)。
11.4厦大人类学研究所,中国人类学会挂靠单位。南方人类学研究重镇,侧重东南(闽台)民族及南洋海外研究。近年以旅游和历史人类学较为突出。报考与录取之间比例较高。
11.5云南大学人类学系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人类学研究基地。在生态、旅游、影视人类学和社会性别研究(人类学角度)方面尤其突出。研究实力较强,尤其在录取分数和招生人数上比较适中。
说明:以上一类院系考试专业课一、二都为社会学相关科目。录取后可选择人类学研究方向。
10.4各地民族院校和地方社会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西北第二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四川社会科学院、云南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等。
8. 如何选择参考书?
答:除极少院校不提供参考书目外,大多数招生院校都会提供大致的书目。对于单纯想通过报考人类学研究生而获得硕士学历,而并不打算进一步研究的同学,熟记参考书中可能命题的部分(甚至无需进一步理解),已经足够。至于另外想对学科进一步加深了解的同学,(建议)可以《文化人类学》[美]哈维兰(上海社科院)、《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美]罗伯特·墨菲(商务印书馆)两书作为参考(仅作为通识针对考研)。
人类学对民族和种族关系的分析
人类学对民族和种族关系的分析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社会行为和人类演化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解释人类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至关重要。
在人类学中,民族和种族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涉及到人类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认同和差异等方面。
本文将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民族和种族关系,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1. 民族和种族的定义民族一词通常用来描述一群人共享相同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社会群体。
民族可以根据共同的语言、宗教、价值观和风俗习惯来界定。
然而,一个民族并不一定与一个国家或地理区域相对应,因为在一个国家中可能存在多个不同民族的群体。
种族则是指一组人共享相同遗传特征和生理特征的社会群体。
种族可以根据皮肤颜色、面部特征、头发类型等方面来进行分类。
然而,种族的概念是基于社会和文化构建的,并不存在固定的种族分类。
2. 人类学对民族和种族关系的研究方法人类学家通过采用田野调查、历史研究和人类遗传学等多种方法来研究民族和种族关系。
田野调查是指人类学家亲自进入研究对象所在的社群进行观察和访谈,以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等方面。
历史研究则是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档案来了解一个民族或种族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人类遗传学则通过基因研究来揭示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的遗传联系。
3. 人类学对民族和种族关系的理论人类学研究民族和种族关系的理论主要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演化论和社会构建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个民族和种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没有绝对优劣之分,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文化演化论则认为,不同民族和种族的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和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
社会构建主义强调,个体和群体的身份认同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人类社会中的民族和种族分类是基于社会和历史背景的构建。
4. 民族和种族关系的意义和影响民族和种族关系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它们构成了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交流与发展。
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与民族关系研究
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与民族关系研究在人类学的研究范畴中,民族与民族关系是一个重要领域。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民族是指具有共同文化、历史、语言及其他社会特征的一群人。
民族关系则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动。
本文将从人类学视角出发,探讨民族与民族关系的研究,并分析其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民族的概念与特征民族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指代了具有独特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的人群。
一个民族通常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特征。
这些特征既是民族身份的标志,也是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产生联系的基础。
二、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演变民族关系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这种关系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历史、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日益增多,这种交流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也可能引发冲突与对立。
三、民族关系的重要性研究民族与民族关系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不同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了解,还有助于推动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发展。
通过研究民族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影响关系,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研究民族关系还有助于改善不同民族之间的误解和偏见,促进社会的多元共存。
四、民族关系对社会的影响民族关系的好坏与稳定与否对社会的发展和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民族关系有助于推动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促进社会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而不良的民族关系则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与冲突,妨碍社会的发展。
因此,借助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深入研究民族关系,可以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供有效的指导。
五、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与民族关系研究方法人类学通过采用田野调查等方法,深入研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实地观察和对当事人的深入了解,从而提供更加客观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此外,人类学借助比较研究的方式,将不同民族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民族关系的本质和特点。
六、未来民族与民族关系研究的发展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民族与民族关系研究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
何星亮
光明日报2006.9.4 (12)
●十九世纪初以来的近二百年时间里,“民族学”和“人类学”这两个名称的涵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外的“民族学”从广义变为狭义,而“人类学”则由狭义变为广义。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西方人类学包括民族学的分类方法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
●考虑到广义的民族学在我国学术界占有特殊地位,
也考虑到民族学与人类学不可分的历史渊源关系,因此,我们认为,把民族学与人类学并列为一级学科是较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
在国际学术界,学科名称和学科归属最为混乱的应属“人类学”了。
各国名称不一,有的称“民族学”,有的称“人类学”。
有的国家把研究人类体质的称为“人类学”,把研究人类文化的称为“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和“民族学”三个名称也一样,不仅因国而异,甚至因大学、因人而异,令人无所适从。
尤其是在我国,误解“人类学”和“民族学”及滥用“人类学”现象十分严重。
从学科的形成与分化看“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
在20世纪之前,关于人类、民族、种族及其文化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名称:“民族学”和“人类学”。
1839年,世界上第一个研究人类学体质和文化的学会——巴黎民族学会成立,标志着民族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诞生。
但早期的“民族学”是广义的民族学,研究领域很广,在19世纪30—40年代成立的美国、英国等国的“民族学会”,既研究人类文化,也研究人类体质。
巴黎民族学会成立20年后开始分化。
1859年,在专门从事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保尔·布洛卡(PaulBroca)倡导下,巴黎民族学会分为“人类学会”和“民族学学会”两个学会,前者主要研究体质,后者主要研究文化。
1863年,英国在民族学会之外,也创立了“伦敦人类学会”。
美国也在民族学会之外,于1879年创立了“华盛顿人类学会”。
由上可见,从学会成立和分化的角度来看,人类学会是从民族学会中分化出来的。
从“人类学”、“民族学”的涵义变迁看两者的关系
19世纪初以来的近200年时间里,“民族学”和“人类学”这两个名称的涵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外的“民族学”从广义变为狭义,而“人类学”则由狭义变为广义。
(一)“民族学”和“人类学”涵义的变迁
“民族学”和“人类学”涵义的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
(1)民族学包括人类学。
由于民族学、人类学的形成与殖民国家对殖民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种族研究密切相关,因此,这门学科自产生之初,便与殖民统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称研究文化和体质的学科为“民族学”。
如日本权威的《文化人类学事典》“民族学”条称:“19世纪前半叶开始,民族学是作为研究人类的一门学问,从文化和体质两方面进行研究。
”我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民族学会”条也称学术界也一般认为早期的“民族学”“包括体质人类学在内。
”
(2)民族学与人类学并列。
如前所述,1859年,巴黎民族学会分为“人类学会”和“民族学学会”两个学会,前者主要研究体质,后者主要研究文化。
此后,民族学的涵义逐渐缩小,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文化,而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则归入人类学。
直至20世纪上半叶,西欧德国、法国、奥地利诸国和东欧、北欧诸国及日本的人类学仍与民族学并列。
(3)人类学包括民族学。
20世纪之后,英美等国的“人类学”的概念越来越广,除了包括体质研究外,也包括文化研究。
195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美、英、法等8国代表在巴黎开会,调查各国社会科学课程的种类和教学方法。
1954年发表报告书,其中关于人类学的报告由法国著名学者列维—斯特劳斯执笔,该报告书称:在今日的世界,几乎一致同意以“人类学”为最佳之定名,包括体质人类学(从事由动物进化为人类的研究及以解剖学及生理学上的特征区别人类种族的研究)、民族志(从事由田野工作的考察而加以描述的研究)和民族学(根据第一手的民族志资料作综合的研究)。
(二)当代“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
近十多年来,“人类学”这个名称有逐步取代“民族学”的趋势。
2004年4月,日本民族学会全体会员投票表决学会改名事项,支持改名的会员占大多数,于是从2004年4月起,日本民族学会改名为“日本文化人类学会”。
东欧多数国家近十多年来也出现以“人类学”取代“民族学”的趋势,有的研究机构则以“人类学”和“民族学”两个名称并列。
在中国,年轻学者较喜欢用“人类学”,而年长学者则仍喜欢用“民族学”。
在中国台湾地区,作为学会和研究机构名称,仍保留传统的“民族学”名称,如学会仍称“中国民族学会”,“中央研究院”内的研究人类体质和文化的研究所称“民族学研究所”,但大学的系多称“人类学系”。
“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的关系
除了“民族学”和“人类学”两个术语外,还有“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两个名称。
国外学术界的“民族学”这一术语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不再具有研究人类体质的涵义,由广义变为狭义,但又往往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两个名称难分难解。
“文化人类学”这一术语为美国学者W.H.霍尔梅斯(W.H.Holmes)于1901年首创,他把专门研究文化的学科称为“文化人类学”(CulturalAn-thropology)。
此后,美国大多数学者较喜欢以“文化人类学”名称取代“民族学”。
“社会人类学”是英国著名学者J.费雷泽(J.G.Frazer)1908年提出来的,后来,英国各大学都把人类学的课程改称“社会人类学”。
直到现在,欧洲国家多用“社会人类学”这一名称。
当代的“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是否为同一个学科?各国学者大多认为三者名虽异,而实则同。
在美国式的人类学学科分类中,目前较为普遍的是分为四个分支: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考古学和语言学。
一般认为,狭义的“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没有太大的差别,可以互通。
如日本《日本国语大辞典》称:“民族学……常用作‘文化人类学’的同义词。
”我国很多学者也持类似看法。
综上所述,从学科角度而言,“人类学”与“民族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是不可分的。
国外狭义的“民族学”含义基本上与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相同,均属同一学科。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西方人类学包括民族学的分类方法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当代学术界“民族学”一词的概念与国外的“民族学”概念有所不同,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民族学,既包括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史、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民族宗教、民族艺术等;也包括一些特殊的专门学科,如蒙古学、藏学、西夏学、突厥学、纳西学等学科。
狭义的民族学通常等同于西方的“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
广义的民族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它与西方的“人类学”又有所不同。
因此,把民族学置于人类学下面显然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
考虑到广义的民族学在我国学术界占有特殊地位,也考虑到民族学与人类学不可分的历史渊源关系,因此,我们认为,把民族学与人类学并列为一级学科是较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即以“民族学/人类学”或“民族学·人类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名称方式表示,其下分若干二级学科。
这样方能改变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分类和
定位方面的混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