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学课件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0c9502e53a580216fcfe90.png)
代表法》 ⑧ 《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等
2、民法商法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 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 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四次会议修订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在效力上: 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3、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在内容上: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 最重要的方面 4、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 于实施。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 未出生的胎儿,也可以拥有继承权。
3、行政法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 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监督的法律 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 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 的关系。
刘甲于某年3月20日晚(再过两个月,刘甲满14 周岁)在市红旗大楼偷窃他人旧自行车一辆。3月30 日被北市区公安分局抓获,北市区公安分局依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第1项的规定, 对刘甲处以10日的行政拘留处罚。刘甲不服,向市公 安局申请复议。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一)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二)非诉讼程序法 仲裁法 人民调解法
韩国“宪法日”这天,股市休市。其作用 都是为了进行全国普法宣传,让各国公民更多 更深刻地了解本国的宪法,接触法,体验法, 有利于提高公民对宪法的关注度。
问:我国的宪法日是哪天?
我国宪法的地位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 总章程。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 宪法比其他法 律更为严格 2、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 总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a0607982680203d8ce2f2496.png)
第一层级:法律(宪法及其他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法律、民事 法律、国家机构组织法和其他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 当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律以外的其他 法律,并可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 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补充和修改不得同 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二层级 我国幅员辽阔,情况复杂,各地发展不 平衡。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同时又适 应各地不同情况,宪法和立法法规定: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可以制定行政 法规
第三层级: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 例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 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代 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 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有法可依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 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包括七个法律部门和三 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七个法律部门分 别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 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 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分别是:法律,行政 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2018 思修 第六章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8 思修 第六章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6f3df611844769eae109ed09.png)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基 本 原 则
国 家 制 度
基 本 权 利
基 本 义 务
中 央 国 家 机 构
地 方 国 家 机 构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序
言及四章组成,共138条
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Hale Waihona Puke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1787美国联邦宪法 世界上第一部 成文宪法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1924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 第一部社会 主义国家宪法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考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考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86a8fe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c.png)
考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宪法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的法治体系。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实践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并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
一、宪法法治体系中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人权保障等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就是依法治国,而宪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依法治国的首要条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宪法在法律层级上具有最高地位,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范了国家机构的职责和权力,维护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二、行政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行政法治是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行政活动中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法治化过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行政法治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范,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进行,保证了行政权力的公正和有效行使,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三、司法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司法法治是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法治化过程。
司法独立、公正、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司法公正、高效、廉洁的建设,保障了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同时,司法体系也成为监督国家权力、维护人民权益的重要力量。
四、依法治党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依法治党是党内法治化的体现。
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保证。
通过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推动党的工作依法进行,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确保党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依法治党使党的事业更加健康稳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实基础。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形成的,以宪法为核心,以法治为保障的体系。
思修第六章(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思修第六章(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cbe20302cc22bcd126ff0c90.png)
(二)民法商法
合同法、物权法、农村土地 承包法、婚姻法、收养法、 继承法、公司法、合伙企业 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商业 银行法、证券投资基金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证券法 、海商法、保险法、专利法 、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 机软件保护条例等。
调整平等主体之 间商事关系的法 律规范,是与民 法并列并互为补 充的部门法。
违反宪法法 律的行为必
须追究
大力弘扬 宪法精神
(三) 我国 宪法 的基 本原 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1.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 专政
是我国的国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 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 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和作用。
重要行业监管:铁路法、公路法、民用航空法、电力法 等
市场主体监管: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
是调整劳动关系、 社会保障、社会福 利和特殊群体权益 保障等关系的法律 规范。
社会法
(五)社会法
我国制定了劳动法,将劳动关 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 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职 业培训以及劳动争议、劳动监 察等关系纳入调整范围,确立 了我国的基本劳动制度。
系的核心
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 地位和重要作用。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为什么要修改宪法
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在1988、1993、 1999、2004、2018年五次修订
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作 用,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 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 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
罪刑法定
(六)刑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0be9a4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1.png)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念和国家宪法
为核心的以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为基础的法律制度的综合体,主要包括
非立法法规,立法和司法层面的法律法规。
在非立法法规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以爱国主义为
基础,规范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维护公
共秩序以及社会进步的责任。
比如一些婚姻法,如服从职责的中国婚
姻登记实施办法,充分遵守宪法规定的权利,促进中国传统家庭价值
的进步,确保家庭婚姻的健康发展;通过宪法律法的修订,敦促国家
走上合法性、民主化、社会化、依法治国的道路。
在立法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宪法、法律、行政
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旨在享有合法权利并固定政治结构,建立具有
国家实力的法治政府。
此外,这种法律体系还针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外商投资、环境保护等,都纳入法
律制度和行业规范的范畴。
这使得社会各界的利益受到更多的保护,
也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
司法层面的法律体系则注重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实际中出现的各
种法律问题,使每一位公民都能享受司法保护,依法获得社会公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持续发展,所有层面的法律规范都在
不断深化、完善、完善,从现有的立法层面,到行政执法和司法审查,都三种立法体系都在逐步演变、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今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将继续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推动乡村社会、城
市社会和县域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社会和谐社会进步创造良好条件,
并确保国家和国家社会安定团结。
考题怎样理解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考题怎样理解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67d2ccc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5.png)
怎样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文旨在解释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及如何理解和建设它。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基础,以法治机构和法治队伍为保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形成的一整套法治制度和法治文化。
它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如何理解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坚持以宪法为核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地位,是其他法律的根基和最高法律准则。
因此,要理解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先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宪法,确保宪法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和贯彻执行。
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基本方略。
它的核心是依法治国,即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都要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为此,需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法律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推动全民法治素质的提高。
3.加强法治机构和法治队伍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法治队伍和完善的法治机构作为保障。
因此,要加大法治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法治机构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建立健全法治机构和法治队伍的管理和考核机制,确保法治机构和法治队伍能够有效履行职责。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为此,要深入理解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推动法治体系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适应。
总结起来,理解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e5a783f5eff9aef8951e0686.png)
作者: 杨玉荣
作者机构: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
出版物刊名: 奋斗
页码: 28-2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1期
主题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实施;依法治国;制度;体系化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首先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四年后,如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完成了制度初创,解决了制度有无问题,初步实现了制度体系化,那么,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则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注人灵魂与生机。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c3076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f.png)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以法律为基本遵循,以法治为保障的一套独特的法治体系。
它包括宪法法律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和法治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是宪法法律体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机构、国家制度和国家的基本权益。
法律是国家的具体法规,是国家治理的基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各种法律法规在宪法的框架下制定和实施,确保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了司法体系、行政执法体系和社会自治体系。
司法体系是法治实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和检察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行政执法体系是政府的执法机构,负责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社会自治体系则是指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通过自律和自我管理参与社会治理。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还包括法治监督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了行政监察机关、司法监督机关和社会监督机关。
行政监察机关负责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调查,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司法监督机关负责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保障司法公正。
社会监督机关则是指社会组织和公众通过舆论监督等方式对法治实施进行监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还包括法治保障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了宪法权威保障、法律权威保障和人权保障等方面。
宪法权威保障是指宪法的权威地位在国家治理中得到充分保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违反宪法。
法律权威保障是指法律的权威地位在社会中得到充分保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人权保障是指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
它以宪法法律体系为核心,通过法治实施、法治监督和法治保障等多个方面的措施,确保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稳定。
2019 思修 第六章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9 思修 第六章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ebd16c9f5fbfc77da269b19d.png)
第 三
(二)民商法:
章
领
悟
人 生
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
真 谛
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创 造
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
人 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
生
价 《民法通则》为核心法
值 律, 辅之以其他单行民
事法律 。
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 会议通过的《民法通则》
第 三
1、民法的概念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概念
生
价
值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 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 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二节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美国联邦宪法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1924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四部宪法1954197519781982年现行宪法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宪法修正案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1993年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1999年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4年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18年宪法修正案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宪法序言序言总纲总纲公民的基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国徽首都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国家制度国家制度基本权利基本权利基本义务基本义务中央国家机构中央国家机构地方国家机构地方国家机构我国宪法的内容体系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序言及四章组成共138条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主要内容
简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简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5ec15e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e.png)
简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引言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实施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基本要求、核心内容、实施路径和成效评估四个方面,对实施依法治国进行全面详细的简述。
二、基本要求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坚持以宪法为核心,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利;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司法公正,保障司法权利;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1. 坚持以宪法为核心,加强宪法实施宪法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原则和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原则。
在实践中必须把宪法贯彻到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去。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对宪法的普及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宪法意识。
(2)建立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确保宪法得到贯彻执行。
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利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保障人民权利。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对人权的保护,推进人权事业发展。
(2)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特别是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
3.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要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行政许可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
(2)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管理。
4. 坚持司法公正,保障司法权利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司法公正。
要加强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独立的司法机构和审判制度。
(2)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5.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依法治国必须加强立法工作。
要推进立法体系建设,提高立法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科学、民主、权威的立法程序和制度。
(2)加强对现行法律的修订和完善,推进新领域的立法工作。
6. 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依法治国必须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7d39f73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9.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依宪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首要原则是以宪法为核心,保证宪法的权威地位。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确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所有法律和政策都必须依宪制定。
2. 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党的力量和党的政治优势。
党委对各级政府、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的领导地位得到明确。
3. 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法律是治国的基本方式,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能违法行为。
4. 严格执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注重执法公正、严明。
法律的执行者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执法,不能随意滥用权力,更不能包庇违法犯罪行为。
5. 审判公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注重公正审判,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作为独立的审判机关,必须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维护社会正义。
6. 公正检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注重检察机关的独立公正,监督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人民检察院作为独立的检察机关,要依法履行监督、公诉和赋予的其他职责。
7. 全民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注重全民参与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为意识。
8. 多元协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注重法律体系内的法律和制度之间的协调关系,法律体系与其他社会规范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依宪治国、统一领导、依法治国、严格执法、审判公正、公正检察、全民参与和多元协调。
这一体系旨在通过法律的约束和保障,实现国家治理的合法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5f9d6d82cc58bd63186bdab.png)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者:杨玉荣来源:《奋斗》2014年第11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新要求,为不断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指明了方向。
一、全会对建设法治政府提出的新要求(一)全会提出推进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而法律能否得到很好的实施,关键在于政府这一核心法律实施主体能否履行好重要职责。
政府依法施政的行为,是切实维护法律权威、确保法律强大生命力的最根本保证,只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程中,使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
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不公,行政乱作为、不作为等问题,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在坚实的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础之上。
(二)全会提出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各级政府就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贯彻党的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思想和原则,充分认识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全面深入地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科学有效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水平。
(三)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这一表述更加科学和清晰地勾勒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法治政府的准确内涵,要求政府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坚持依法行政,以法治引领政府不断推进改革,全面正确履行职能,不断提升行政能力和行政水平。
二、建设法治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施以来,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就。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5db89adc55270722182ef78c.png)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者:伊士国朱明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05期(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2)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前提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我国今后的法治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适时修改我国宪法,努力保障宪法内容的与时俱进;继续加强立法,构建与宪法发展相配套的下位法体系;强化宪法配套实施法规立法工作;健全宪法实施技术性配套措施。
四者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方能起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宪法;法律体系;立法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6)05-0090-0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开启了后法律体系时代。
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总目标”来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需要,必须进一步予以完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和前提。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我国今后的法治体系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保障宪法内容的与时俱进性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
这种地位是由宪法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具体表现在:“宪法是法律制定的依据,宪法是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的发展是整个法律体系发展的前提等。
”[1]另外,实践证明,1982年宪法制定实施后的4次(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适时修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c743ec6ba98271fe910ef948.png)
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享有立法权和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及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而制定并修正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地方性法规的而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的总称。
构成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门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特征我国初步形成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性质、功能和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系列论述,推动和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我国法律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客观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导。
2.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党的领导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政治保障。
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我国的法律体系集中反映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3.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
为了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据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形成和发展。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借鉴国外的经验,但又不照抄照搬,吸收其中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最可靠的制度保证。
简述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简述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https://img.taocdn.com/s3/m/34163e3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64.png)
简述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20分)参考答案一:包括以下法律部门:⑴宪法。
(2)实体法律部门。
包括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3)程序法律部门。
参考答案二:中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形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确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国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完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宪法比其他法律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内容方面.宪法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因此,宪法是国家法律当之无愧的“家长在宪法的统帅下,形成了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修改宪法(二)监督宪法的实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参考答案三: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宪法部门、民法商法部门、行政法部门、经济法部门、社会法部门、刑法部门、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部门共七个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参考答案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其相关法部门、民商法部门、行政法部门、经济法部门、社会法部门、刑法部门以及程序法部门。
我们要完善,以什么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们要完善,以什么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2bcb4d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6d.png)
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在于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抵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fdcd9c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9.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摘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概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主要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重要性四、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正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是我国根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为主要内容,形成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
这个框架旨在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核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实现宪法的具体化。
3.法规:法规是国务院、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4.规章: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地方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法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5.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宪法、法律和法规对司法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解释的规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稳定。
2.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3.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保证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2.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法律体系。
3.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ea9fc06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0.png)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佚名
【期刊名称】《理论导报》
【年(卷),期】2017(000)008
【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前提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我国今后的法治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适时修改我国宪法,努力保障宪法内容的与时俱进;继续加强立法,构建与宪法发展相配套的下位法体系;强化宪法配套实施法规立法工作;健全宪法实施技术性配套措施。
四者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方能起到最佳效果。
【总页数】1页(P6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宪法及其相关法——以基本权利的立法完善为视角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美国程序正义——米兰达规则
1963年,美国青年米兰达因涉嫌强奸被逮捕。米兰 达供认了自己强奸女孩的事实,并按警察的要求写了一 份供认书。这份供认书和米兰达招供的情况在审判中被 作为证据。 经审判,米兰达被判犯有劫持罪和强奸罪,分别被 判有期徒刑20年和30年。米兰达不服,在监狱中多次向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写信上诉,终于成功。 被告人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招供是被迫的, 因此,警察违反了宪法中不得强迫犯人对自己作证的规 定,最高法院同意被告人的观点。 最高法院因此以米兰达之名创立一条规则:警察在 审讯之前,必须明确告诉被捕者“米兰达警告”,否则, 审讯的供词一律不得作为证据进入司法程序。
导课:
法律的历史发展形态有哪些?
①奴隶制法律。 ②封建制法律。 ③资本主义法律。 ④社会主义法律。
我们现在的法律属于社会主义法律。
12月4日
是个什么日子?
2014年11月1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每年的12月4日。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 誓制度的决定。 国家工作人员,入职前向宪法宣誓,增强宪法观念。
7.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①诉讼法:是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 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②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调解组织解决社 会纠纷的法律。 包括:仲裁法、人民调解法、引渡法、劳动争议调解 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
7.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1.了解几部世界主要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四部宪法:
1978年 1954年 1975年
1982年 现行宪法
视频:《宪法三十而立》
2.我国宪法的地位: ①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 意志的集中体现。
3
2.我国宪法的地位:
2
②是国家各项制度和 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 律的依据,是母法。
2.我国宪法的地位:
③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我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①党的领导原则。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②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指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人权:指人作为人享有和 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包括 生存权和发展权。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④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法治:是对“人治”的否定。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4
⑤民主集中制原则。 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 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4.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①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指社会各阶 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宪法的地位:
事发后,三位法学博士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 建议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违宪性。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结论:《收容遣送办法》作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无权作出限制人身自由的规定,否则违反宪法和法律的 规定,应该予以改变或撤销。 孙志刚案的结局: 12名加害人中,1人被判死刑立即执行;1人被判死 刑缓期执行;1人被判无期徒刑;其他人被判3到15年不 等有期徒刑。6名渎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被判玩忽职守罪, 分别获刑2至3年。 孙志刚家属:获国家赔偿。 2003年8月,《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 废止。
(2018版)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本章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 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了解几部世界主要宪法:
我国宪法的沿革
1908年,清政府《钦定宪法大纲》 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23年和1946年,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宪法》。 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 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代表人民民主的 宪法。 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诞生。 我们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版的宪法。
普通法律的内容必 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不 得与宪法相抵触。
讨论
2.我国宪法的地位:
“孙志刚案”
2003年3月17日晚,27岁的武汉青年 孙志刚因未携带任何证件,在广州市被 派出所民警带回询问,随后被错误作为 “三无”人员送至公安局收容待遣所, 后转送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 第二天晚上,孙自称有心脏病被送 至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诊治。 3月19日晚,因孙大声叫喊求助, 引起救治站护工的不满,遂指使救治站 病友对孙群殴。 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不治身亡。 经法医鉴定,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 暴力反复打击,造成大面积软组织损伤 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③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使以及监督的法律。
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正公开、有效监督等原 则。
④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 行干预、管理或调控的法律。
旨在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⑤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 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
4、如果你不愿意回答问题,你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终 止谈话。
5、如果你希望跟你的律师谈话,你可以在任何时候 停止回答问题,并且你可以让律师一直伴随你询问的全 过程。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 2.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7.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米兰达规则”的内容如下: 宪法要求我告诉你以下权利:
1、你有权保持沉默,你对任何一个警察所说的一切 都将可能被作为法庭对你不利的证据。
2、你有权利在接受警察询问之前委托律师,律师可 以陪伴你接受询问的全过程。 3、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只要你同意,在所有询问 之前将免费为你提供一名律师。
4.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③基本经济制度。 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 所有制(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个体、私营等形式。
5.法律体系的分类: 根据内容,划分为: ①实体法律: 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或 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 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 司法等。 ②程序法律: 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 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 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 容的法律,如立法程序法、行 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民事 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等。
2
1.了解几部世界主要宪法:
1787 美国联邦宪法
第一部 成文宪法
1787年9月17日在费城召开的美国制宪会议
1.了解几部世界主要宪法:
1918 苏 俄 宪 法
第一部 社会主义 国家宪法冬宫外人民欢呼宪法的源自定1.了解几部世界主要宪法:
1908 钦定宪法大纲
我国第一部带 “宪法”字样 的法律文件
遵循公平和谐与国家适度干预原则。
6.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⑥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我国刑法的目的: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 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罪刑相适应等。 刑罚的种类:主刑五种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共三种,包括罚金、剥夺政治 权利、没收财产。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指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 政体体现国体。
4.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②基本政治制度: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制度的基本特色。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 的共同利益和少数民族特 殊利益的正确结合。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 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 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 自治组织。
6.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宪 法 相 关 法
民 法 、 商 法
行 政 法
经 济 法
社 会 法
刑 法
①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 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
6.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②民法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 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