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细胞生物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1 贝林格和欧利命:制成白喉抗毒素
1905年现代微生物学的鼻祖Robert(Heinrich Hermann)Koch
1915维尔斯太特:发明了植物染料
1924荷兰病理学空爱因托芬:发现心电特性
1929英国生物学家&霍普金斯荷兰科学家艾克曼:发现维生素
1932英国病理学家艾德里安&谢林顿:发现神经细胞的功能
1939 多马克:发现磺胺
1945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牛津大学的弗洛雷&钱恩:青霉素的发现
1949葡萄牙医学家莫尼斯:开创精神外科学
1955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发现机体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营养素以产生机体可利用能量
的方式
1962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克里克: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
1976美国病毒学家Daniel Carleton Gajdusek:证实了Kuru系由slow virus infection
致病
1977美国医学物理学家耶洛&生理学家吉耶曼&内分泌学家沙利:发展放射性免疫检验术
1982约翰·费:研究抗炎药物
1985麦克·布朗&约瑟夫·哥斯丁:研究胆固醇代谢
1991德国生理学家Erwin Neher&Bert Sakmann:发明了「单离子通道记录法」
1992艾德蒙费雪&柯瑞伯:研究肝醣代谢
1993Philip Sharp(美国麻省理工学院)&Richard Roberts(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发现分裂基
因
1995Edward Lewis&Christiane Nusslein-Volhard&Eric Wieschaus:揭开了胚胎如何由一个
细胞
发育成完美的特化器官
1996杜赫提&瑞士的辛克纳吉:研究组织相容抗原
1997美国加州大学史坦利·布鲁希纳:研究疯牛症病毒
1998美国药理学家罗伯·佛契哥特&费瑞·慕拉德&路伊格纳洛:发现氧化氮在人体循环系统
中扮演传递讯
号的角色
1955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发现机体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营养素以产生机体可利用能量的
方式
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H.Theorell)通过对酶的研究,发现机体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营养素以产生机体可利用能量的方式,并因此而获195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2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克里克: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
生物学家沃森出生于美国。他与克里克一起揭示了DNA 双螺旋结构,并于1962年获得了诺
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美国生物学家沃森、英国学者克里克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物模型》,宣告了当代科学中的一个伟大成果,他们发现
了基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
这一重大发现,将生物科学研究从细胞水平上升到了分子水平,诞生了分子生物学这一重要学科。由于揭开了DNA的结构之谜,科学家们有可能把一种生物的遗传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于是产生了今天在农业、生物学中有巨大价值的遗传工程研究。
沃森、克里克的伟大发现,使得分子生物学成为人类认识生命规律的重要方法,并指出了利用生命规律造福人类的广阔前景。许多著名科学家把自这一发现而产生的生物学的重大成就,称之为“生物学的革命”,将它列为20世纪物理学革命之后的一次科学革命。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物学奖。这一发现将会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人们预言,如果认为20世纪是电子时代,那么21世纪将是分子生物学时代。1977美国医学物理学家耶洛&生理学家吉耶曼&内分泌学家沙利:发展放射性免疫检验术
美国医学物理学家耶洛(R.S.Yalovo)。他对发展放射性免疫检验术有突出贡献,因此和生理学家吉耶曼内分泌学家沙利共获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2约翰· 费博士:研究抗炎药物
约翰· 费博士是国际知名研究抗发炎药物的鼻祖,并获英国皇室颁封爵位殊荣,他於一九七一年提出阿斯匹灵类药物的作用乃藉由环氧化酵素( COX)的抑制,阻断前列腺素( PGE2)的生成,达到抗炎、止痛的目的,也就是非类固醇抗发炎止痛药( NSAID),因此在一九八二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目前全球阿斯匹灵一年的消耗量高达四十五吨,此药兼具消炎、止痛、退热作用,每天约有上百万人用於关节炎、头痛等病
症的治疗。
1985年布朗与哥斯丁:解开了胆固醇与动脉硬化之关系
虽然胆固醇是细胞用来制造细胞膜、荷尔蒙及胆酸的材料。但是人们一般还是对它没好感,因为它也是导致心脏病的元凶之一。多少年来,我们并不知道胆固醇是如何引起心脏病,一直到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接受体(receptor)的发现,它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有了理论上的解释。诚如时代杂志所作的评语“低密度脂蛋白的接受体的发现,革新了科学家对於胆固
醇的代谢与某些心脏血管疾病的看法"。
布朗与哥斯丁博士从研究一种家族性的血胆固醇过多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开始了此一先驱性的研究工作。他们发现患有此种疾病的小孩比正常的小孩血中胆固醇的含量高出6到10倍,而且这种小孩得心脏病的机会比正常的小孩高出很多。为了追寻其中的原因,他们比较了患者与正常人的皮肤细胞,发现了病源在於患者的细胞表面没有或有不足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接受体。从而他们解开了胆固醇与动脉硬化之关系。
1991年德国的两位生理学家Erwin Neher&Bert Sakmann:单离子通道记录法之发明
1991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德国的两位生理学家Erwin Neher和Bert Sakmann。其实这对生物物理学界而言并不觉得讶异。因为自1976年他们发明了「单离子通道记录法」(single channel recording or patch clamp recording),即对神经科学及细胞生物学界产生了革
命性的影响。
生物体内的各种细胞由於周遭离子分布的不均匀,因此在平常静止状态时,细胞内所带的电荷是“-"的,而细胞外通常是比较“+"的,这就是所谓的静止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当细胞兴奋时如神经的传导,肌肉的收缩或腺细
胞的分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如Na+ channel)就会打开,让Na+离子由细胞外进入细胞
内产生去极化现象(Depolarization)。
因此要了解神经细胞间讯息的传递及肌肉细胞收缩的原理,首先就是要探讨细胞膜上各种离子通道如何选择性的运送离子。Neher和Sakmann使用微细之玻璃电极紧密地吸附著肌细胞膜而精确测量到单一离子通道的电流变化,使我们更清础离子通道本身开关之机转及调控困素。由於patch clamp技术之发明,使我们对一些疾病之病因有深层的认识。例如cystic fibrosis是由於氯离子通道(chloride channels)产生病变而造成。
同时利用patch clamp之方法,可更精确测量到中枢神经细胞所产生之微小兴奋性神经突电位(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potential(mEPSP))。使我们对脑中记忆和学习
形成过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总之,由於patch clamp方法之发明,使我们更清楚知道细胞膜离子流动及细胞功能之关联。
对於生命之奥妙及疾病病因之探讨,有了划时代的进展。
1992年费雪及&柯瑞伯:发现可逆性蛋白质磷酸化作用为重要之生物调控机制
蛋白蛋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成分,细胞的生长有成千成万的蛋白质参与,举凡细胞内的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