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第五章 谢灵运与鲍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的基本形式;
▪ 既继承了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而又有所发
展,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 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七言诗的发展历程
▪ “四言变而《离骚》,《离骚》变而五言,
五言变而七言,七言变而律诗,律诗变而 绝句,诗之体以代变也”(胡应麟《诗薮》)
▪ 张衡《四愁诗》、曹丕《燕歌行》 ▪ 鲍照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
《登池上楼》评析
▪ 此诗是作者做永嘉太守久病初愈后登池上
楼时写的。
▪ 诗中抒发了自己官场失意的颓丧心情,并
表示归隐的决心。
▪ 诗中的山水描写表现了诗人善于捕捉大自
然物候变化的敏锐眼光。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精心选择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象,再加上 “生”“变”两个动词,描绘出了生机勃勃 的春天的景象。
谢灵运的山水诗名句
▪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 ▪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初去郡》 ▪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 ▪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 ▪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石门岩上宿》) ▪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于南山往北山经
才华出众、极有抱负。
▪ 《南史》本传:“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
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 ‘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 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 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
▪ 一生倍受门阀制度的压抑,有志难申。钟嵘《诗
品》:“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瓜步 山揭文》:“才之多少,不如势之多少远矣。”
玄言诗
▪ 东晋时代那些专述老庄哲理的诗,被称为
“玄言诗”。
▪ 孙绰《答许询》 :
仰观大造,俯览时物。机过患生,吉凶相 拂。智以利昏,识由情屈。野有寒枯,朝 有炎郁。失则震惊,得必充诎。
南朝文人诗歌的创作走向
▪ 沈德潜《说诗晬语》: ▪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
也。”
▪ 南朝是中国诗歌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南朝
其他山水诗诗人
▪ 1、谢惠连、颜延之、鲍照、谢朓、王融、
沈约、何逊、阴铿等。
▪ 2、谢灵运与颜延之并称“颜谢”,与颜延
之、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他们的诗 的共同特点是“尚巧似”。
(四)陶诗与谢诗山水描写的比较
▪ 1、从写意到摹象。 ▪ 陶诗写田园山水,往往是静观;谢诗在移步换景
中领略山水之美。
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 “山水以 形媚道”)
▪ 4、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增强。(绘画、民歌等)
四、山水诗的文学价值
▪ 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美的认
识加深,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无 论在文学史上还是美学史上都是具有积极 意义的。
一、鲍照的生平
▪ 鲍照(414?~466),字明远。出身寒微,但
三、鲍照的诗歌创作
▪ 鲍照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明显
的社会意义。如建功立业的愿望,寒门志 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对门阀社会的不满, 边塞、战乱、游子、思妇、弃妇等
▪ 七言诗贡献巨大,《拟行路难》18首为代
表作。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 心非木石岂无感? ▪ 吞声踯躅不敢言。
▪ 谢灵运(386-433),祖籍陈郡阳夏。出
身于东晋显赫世家。“康乐公”
▪ 性格高傲 ,仕途坎坷、佛学造诣高。 ▪ 南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 山水诗贡献巨大,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在
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
(二)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发展
▪ 谢灵运是第一个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做
出了巨大贡献的诗人。
湖中瞻眺》)、
▪ “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入华子岗是麻源
第三谷》)
(三)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 刘勰《文心雕龙》: ▪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
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 1、明丽、清新、生动 ▪ 2、精雕细刻、有句无篇 ▪ 3、 “叙事----写景----说理”的写作模式
▪ 西晋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山
水的清音和美貌。
▪ 晋宋时代则是山水诗兴盛的时期。刘勰《文心雕
龙·明诗》:
▪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
滋。”
二、谢灵运的山水诗
▪ 谢灵运的生平 ▪ 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发展 ▪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 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描写的
差异
(一)谢灵运的生平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边塞诗:《代出自蓟北门行》
▪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
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 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砂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 角弓不可张。时危见忠臣,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评析
▪ 船行水上时动态的湖上晚景,清新秀美的
景物中蕴含着宁静闲逸的气氛和诗人愉悦 的心境。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舍舟眺迥渚,
停策倚茂松。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灇。石横水分流, 林密蹊绝踪。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 天鸡弄和风。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孤游非情叹, 赏废理谁通?
▪ 他的诗开启了南朝一代的新诗风,实现了
诗歌艺术由魏晋的古朴向南朝追求声色的 转变。
▪ 代表诗作: ▪ 《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登池上楼
▪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弃妇诗:《代白头吟》
▪ 直如朱比绳,清如玉壶冰,何惭宿昔意?
猜恨坐相仍。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食苗实硕鼠, 玷白信苍蝇。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陵。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周王日沦惑, 汉帝益嗟称。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从庾郎中游园山石室》
并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 自由换韵,完成了五言到七言的转变。
诗人更崇尚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
▪ 山水诗兴起; ▪ 七言和杂言乐府诗发展 ; ▪ “永明体” 、“宫体诗”
一、山水诗的发展
▪ 《诗经》、《楚辞》中已经出现山水景物,但山
水本身并不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 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
的山水诗,体现了不自觉山水审美意识。
▪ “荒途趣山楹,云崖隐灵室。冈涧纷萦抱,
林障沓重密。昏昏磴路深,活活梁水疾。 幽隅秉昼烛,地牖窥朝日。怪石似龙章, 瑕壁丽锦质。”
▪ 深秀幽奇、严整厚重
三、鲍照诗歌的特点
▪ 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 1、内容及情感基调上的寒士之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2、擅长乐府,形式富于变化。
四、鲍照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
▪ 形式多样,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
▪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 谢诗中的哲理往往游离于诗外,形成叙事—写
景—说理的单调章法。陶诗的哲理则融于体物之 中。
▪ 3、从古朴到绮丽。 ▪ 谢诗语言新奇精工,“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
力而追新”,“性情渐隐,声色大开”
三、山水诗兴盛的原因
▪ 1、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的逐渐盛行。 ▪ 2、南渡世族的优越的闲适生活。 ▪ 3、玄学与玄言诗的盛行促动。(玄学引导士大
➢ 对仗工整,声韵和谐,平仄相调。
➢ 宋·吴可《学诗诗》:“学诗浑似学参禅, 自古圆成有几联?池塘春草一句子,惊天动 地至今传。”
➢ 元好问:“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 新。”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