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存在、特点和能力的认知,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的认识。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为主题,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节:鼓励自我表达学前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外界的认知能力正在逐渐形成。

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表达,可以促进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培养。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1. 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渠道:为儿童创造多样的表达机会,例如绘画、手工制作、表演等,让他们选择自己擅长和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2. 多样化的话题引导:给学前儿童提供丰富的话题,如家庭、朋友、兴趣爱好等,引导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倾听和尊重:对学前儿童的表达给予充分的倾听和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同和重视,从而增强自我意识。

第二节:启发自我观察引导学前儿童自我观察是培养他们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以下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1. 镜子游戏:引导儿童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动作和举止,提醒他们认识自己的形象和表现。

2. 感官体验:让儿童亲自体验不同的感觉和知觉,如触摸、听觉、视觉等,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3. 自我评价:鼓励儿童自我评价,例如鼓励他们分辨自己的行为是好的还是需要改进的,从而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

第三节:培养自信心自信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在自我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心:1. 给予积极的反馈:对于儿童的表现和努力,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价值。

2. 提供挑战与支持的机会:为学前儿童提供合适的挑战,鼓励他们尝试并解决问题,同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的成长。

3. 培养兴趣爱好:发现儿童的兴趣爱好并进行培养,让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中有所建树,增强自信心。

总结: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一、前言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面向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并初步掌握个体毕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总学时理论60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界定及其与心理学的关系,认识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及其关系,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四个基本研究问题和年龄特征的划分与研究。

3.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学者、流派及其思想,了解中国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基本途径。

4.了解当前最新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方法和理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进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研究理论的进展。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心理发展观点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2.掌握各种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及其缘由。

教学内容: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发展的实质。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内化学说。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新皮亚杰主义简述。

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第二章第三节 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第二章第三节 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第三节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一、个性的含义一般来说,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体现着一个人的完整特征,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结合构成的整体。

这些层次包括:完成某项活动的潜在可能性,即能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这些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人的个性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不断变化发展,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个性发展的核心内容不尽一致,所以,不同年龄段的个体个性发展的内容也都有所不同。

小学阶段儿童个性发展集中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与结构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

自我意识的结构可以从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形式上看,与自我意识所包含的认知、情感、意志三种成分相对应的表现形式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从自我概念的组成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包括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指一个人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图式、自我概念、自我评价方面.其中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为主要的方面,集中反映个体自我认识乃至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也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前提.自我体验是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部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感情体验,它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包括自尊、自信、自卑、内疚、自豪感、成功感、自我效能感等方面。

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自我调控是属于自我意识的意志部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

发展心理学 第七章第三节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发展心理学 第七章第三节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自我概念的相关其他因素
• 再婚家庭 • 同伴关系 • 学习不良儿童(自我调节能力总体差,自 我意识发展,女生好于男生)
自我评价发展特点
以前 顺从 笼统的评价 内心品质初步有 具体,外显的 稳定性初步有 后来 有独立性,减轻依赖,独 立能力发展 个别方面或者多个方面 抽象性的,内心品质描述 抽象的,内心的 稳定性加强
小学儿童社会认知发展趋势
• 外部特征注意到内部特征 • 看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看问题多方面,维 度 • 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 从对个人利益的关心到对他人利益和长远 利益 • 弥散性,间断性想法到系统有组织综合性 思想
儿童社会性的分类
• 角色采择技能(儿童采取他人观点来理解 他人思想感情的一种认知技能,采择技能 的5个阶段,张文新和林崇德关于幼儿园社 会性研究) • 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对他人认识,他人行 为归因,儿童友谊,儿童权威关系)
• 总的变:对父母安全性恋减少,但是仍然 恋母超过恋父,对父母的信赖降低 • 主要的表现:父母和儿童交往时间变化 (时间减少,注意儿童的时间也减少); 父母与儿童处理的问题变化(以前是孩子 气,打架,现在是做家务,儿童学习,友 谊,个体交往等);儿童与父母冲突减少
亲子关系变化(二)
• 在纪律和控制中,父母认为比学前期儿童 容易控制 • 父母对儿童控制力的变化: • 6岁前大部分决定父母做; (6·12)岁父母有3个责任:监督与引导儿童, 与儿童交流,加强儿童自我监督和何时寻 求父母指导 12岁以后大部分决定自己做
小学儿童的师生关系(综述)
• 师生关系比较:与幼儿园相比,要求更严, 引导学习,监督行为,与初中比教师权威 性强,体贴细致 • 师生关系三特点:亲密性,反应性,冲突 性 • 小学生的年纪,性别学业表现影响师生关 系,女生师生关系比男的积极,成绩好的 比差儿童对教师的态度:刚刚开始是崇拜 和敬畏,后来三年级以后独立性和评价能 力发展起来,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 • 教师评价对于儿童的影响:对喜欢的老师 积极的反应,重视其评价,不喜欢的则反 之 • 教师期望:著名的罗森塔尔的教师期望实 验,

发展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自我意识

发展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自我意识

▪ 1.自我认识
▪ 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或基础是自我认识。自我认识 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 2.自我体验
▪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己的情绪, 主要包括自爱、自尊、自恃、自信、自卑、自责、 优越感等。
▪ 3.自我监控
▪ 自我监控指自我意识在意志和活动方面表现的自我 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 带孩子去玩哈哈镜——教会孩子认清自己
▪ 情景三:可可上小学后,爸爸妈妈发现她变了,不 管她干什么事情,如果不及时表扬她,或者表扬得 不到位,她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原来,学校搞所 谓的“成功教育”,老师害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有时候会夸大其词地表扬学生。
▪ 情景四:球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幼儿园总是沉 默寡言,回到家里也很少说话。原来,因为他说话 比较慢,有时还结巴,而且长得胖乎乎的,小朋友 常常笑话他,说他是“笨球”。球球觉得自己又笨 又难看,所以非常自卑。
完成、动脑动手中体验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
▪ (五)引导儿童克服自卑心理
▪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 2、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激励,自我悦纳。 ▪ 3、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给自卑的学生
提供成功的机会,等他初次成功并有了信心 之后,再逐渐提高学习的难度,使其提高自 信,消除自卑。 ▪ 4、教师还应给予自卑的学生特别的关注,根 据测验和谈话,了解其长处,让他发挥自己 的优势。
第二节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 的发展特点
▪ 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点
新生儿不具有自我意识。一岁前的儿童全然意 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分辨主客体的区别。他 们经常摆弄自己的手指,并把它们放进嘴里吮吸, 但并不知道手指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把它们当 做玩具。

第三节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五节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2010.5

第三节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五节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2010.5

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 约4周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
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自我体验的一个表现形式——即儿童自尊心
二、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
趋势:
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品质 特征的注意。 2、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 看待问题。
(二)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转折的关键期大约在小学四年级前后
(三)不平衡性 表现在不同的思维对象、学科和教材上 如“偏科”现象
(四)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具有目的性、完整
的思维过程),但思维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概括能力
直观形象水平(低年级)——形象抽象水平(中年级)
——本质抽象水平(高年级) 从对事物外部特点的概括发展为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
三、记忆的发展
(一)有意识记和有意再现逐渐占有主导地位 北师大心理系儿童心理组和天津师大教科所的协作研究 (二)理解识记(或意义识记)逐渐占有主导地位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都随年龄而提高,但后者效果更佳
研究 沈德立、陈辉、丁祖荫等人的研究
(三)词的、抽象的记忆也在迅速发展, 但具体形象记忆仍然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 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 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城乡学生、男女学生间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
得分进行差异考验,结果无显著差别。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一些研究发现,小学儿童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
2、教师的期望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单题)(一)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三)讲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论述题)基本任务包括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两方面:1,作为基础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科学领域中向纵深发展。

2,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应用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学习特点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简答题)(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研究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而起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地位。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简答题)(一)客观性原则: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

(二)系统性原则: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自组织性上。

(三)发展性原则: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它表明在对个体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其加以分析。

(四)教育性原则:要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五)实践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的生活环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表情等),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提高自我评价水平

第三节提高自我评价水平

第三节提高自我评价水平,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识记:1、社会视角转换是一种社会认知技能,是指在自我认知或社会交往中摆脱自我中心的限制,在自我与交往对象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将自我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体验他人的观点,最后得出较为客观的观点或结论。

2、儿童社会视角转换技能的培养训练,可采取命题作文、结合生活事件进行集体讨论等方法。

领会与应用:1、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策略(1)利用原有的信心和成功经验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在自我评价偏低的儿童中提倡“自我竞赛”。

(3)鼓励儿童与自己在学习上具有相同能力的人进行“平等竞争”。

2、儿童交往中的个别指导。

对自我评价不当的儿童,通过交往中的个别指导使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变得比较客观、比较恰当,从而对自己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1)对自我评价过高儿童的个别指导。

特征: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普遍具有与人难于相处的特征。

原因:一是经常得到周围人们不适当的肯定评价;二是他们确实具有某些能力。

对策: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使其内心引起矛盾斗争。

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分析讨论,切切实实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消除优越感和激情情绪,逐步使行为变得正常起来。

(2)对自我评价过低儿童的个别指导。

特征: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其特点是倾向于“不与人交往”。

原因: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往往有着多次交往。

对策:长期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对儿童个性的正常发展和心理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要多加关心,注意保护。

培养其自尊心;鼓励他们大胆和别人交往,并在交往的技能上给予指导。

发展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自我意识

发展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自我意识

▪ 带孩子去玩哈哈镜——教会孩子认清自己
▪ 情景三:可可上小学后,爸爸妈妈发现她变了,不 管她干什么事情,如果不及时表扬她,或者表扬得 不到位,她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原来,学校搞所 谓的“成功教育”,老师害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有时候会夸大其词地表扬学生。
▪ 情景四:球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幼儿园总是沉 默寡言,回到家里也很少说话。原来,因为他说话 比较慢,有时还结巴,而且长得胖乎乎的,小朋友 常常笑话他,说他是“笨球”。球球觉得自己又笨 又难看,所以非常自卑。
第二节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 的发展特点
▪ 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点
新生儿不具有自我意识。一岁前的儿童全然意 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分辨主客体的区别。他 们经常摆弄自己的手指,并把它们放进嘴里吮吸, 但并不知道手指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把它们当 做玩具。

一岁左右的婴儿,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
1岁的我,特喜欢 照镜子!
2岁的我,还是特 喜欢照镜子!
第七章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 发展与培养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自己认
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 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 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 控构成的。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 (二)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自尊
▪ 1.帮助儿童分析学习成败的原因,建立合理 的期望目标,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观。
▪ 2.尊重儿童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 与偏爱 。
▪ (三)在交往活动中注意培养儿童的自 尊。
▪ (四)培养儿童的自信和自我评价能力。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一、定义:学与教二、核心:学习心理三、学科范畴: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畴四、学习性质界定: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五、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六、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教学媒体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④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⑤教育经验总结法⑥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⑦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心理特点的方法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发展概况: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1877年、俄罗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教育心理学之父、奠基人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方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成熟)80年代末(深化拓展)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定义:指个体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二、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三、中小学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表现: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速度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几个关键期: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4岁形状知觉5岁儿童智力发展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③、格赛尔:成熟论2、环境决定论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3、影响身心因素1、遗传(可能性)①遗传素质②成熟;2、环境(现实性)社会、家庭、学校(主导)、早期3、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五、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童年期:1、语言发展从口头到书面的过渡时期;2、品德发展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时期,9岁;3、思维发展从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渡期,10岁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四概念、四阶段四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阶段:感知运动0~2岁①客体永久性;②思维开始萌芽;③直觉动作思维前运算阶段2~7岁①早期的符号功能;②思维不具有可逆性;③自我中心;④不能获得守恒关系;⑤泛灵论具体运算7~11岁①思维可逆②去自我中心③具体形象思维形式运算11岁以后①命题之间的关系②抽象逻辑思维③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2、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①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②挑一挑摘苹果③支架教学(帮助学生顺利渡过最近发展区)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一、人格:1、人格概述定义: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社会性结构:性格、气质、自我意识三我结构: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二、性格定义:性格指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结构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1、加强三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利用集体教育的力量;4、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7、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三、气质定义:人生来就有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与气质的区别:1、气质是天生的,性格是后天的;2、气质受生理影响大;3、气质可塑性强;4、气质特征表现较早;5、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体液说:气质的类型:1、胆汁质:刚强,容易感情用事;2、多血质:活泼、乐观、灵活;2、粘液质:死板,沉稳,缺乏生气;3、抑郁质,多愁善感,敏感,怯懦。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1)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1)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611603学分: 3 总学时:54说明【课程性质】《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原理,并学习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及发展状况,特别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树立科学的心理发展观及育人观;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儿童的语言和认知的发展、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以及儿童的心理卫生等问题。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本课程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以讲授方法为主,同时辅以必要的讨论、专题研究和案例分析。

【先修课程要求】普通心理学序号内容学时安排小计理论课时实验课时习题课时上机课时1 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导论 3 32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3 33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3 3 64 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6 65 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 3 36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3 37 第七章儿童智力的发展 3 3 68 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6 69 第九章儿童个性的发展 3 3 610 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3 311 第十一章儿童交往的发展 3 3 612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3 3总计42 12 54教材;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教学参考书目】1.朱智贤.《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2.刘范.《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北京:团结出版社,1989年3.王振宇.《儿童发展心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4.许政媛.《儿童发展心理学》.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朱智贤、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6.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7.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8.杨丽珠.《儿童发展心理学教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教学内容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导论(3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了解心理学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内容及经历的历史变化,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设计类型、基本方法,认识到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

儿童的自我认知与发展

儿童的自我认知与发展

儿童的自我认知与发展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维、知识、情感和行为的认识。

它是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方面,对于他们的智力、社会和情绪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自我认知的不同阶段及其发展特点,并分析家庭和学校对儿童自我认知发展的影响。

一、自我认知的发展阶段1. 自我意识阶段在2~4岁的幼儿阶段,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他们能够通过反应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包括通过动作、语言和情绪来表现自我。

这个阶段的儿童通常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如“我”和“我的”)来表达自己。

2. 性别认识阶段在4~6岁的幼儿阶段,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并开始区分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和角色。

他们会开始对自己和其他同性别的儿童产生认同感,并对不同性别的人有不同的期待和行为。

这个阶段的儿童通常会表现出性别特定的兴趣和行为。

3. 反思自我阶段在6~12岁的儿童阶段,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进行更深入的反思。

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并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

这个阶段的儿童会表现出自我意识的增强,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二、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特点1. 幼儿期的自我概念不完全在幼儿期,儿童的自我概念不完全,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特征的认识相对较低。

他们通常会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反馈来建立自我概念,并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同。

2. 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包括记忆、思维和推理能力。

他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开始独立地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3. 自我评价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我评价逐渐向内化和多样化发展。

他们会从外部的比较和评价中逐渐脱离出来,开始依靠自己的内在标准来评价自己,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自尊和自信。

三、家庭和学校对儿童自我认知发展的影响1.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环境,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和言传身教对于儿童的自我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小学教育心理学内容

小学教育心理学内容

小学教育心理学内容第二章第一节二、(二)童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又称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是时期。

(1)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通过识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从口头言语逐渐过渡到书面言语。

(2)他们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须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3)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中,个性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4)通过集体活动,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对自我已有一定的评价。

(5)尽管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容易脱节,但对道德概念的认识已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并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价道德行为.三、(二)关键期:2岁是口头言语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

第二节一、(三)具体运算阶段: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二、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研究表明,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并不意味着在具体个体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不存在阶段的特殊性.研究表明,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再到形式运算的过渡,在不同个体身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研究表明,青少年一般先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形式运算思维,在社会学科领域的思维发展较慢.第三节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三)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以自我意识为中介.(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

……(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

……(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三、社会性发展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交往两方面。

2015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点2.2

2015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点2.2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内容目录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重点)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重点)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知识点一、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含义(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重点】(一)人格的含义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人格主要是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

2.自主感对羞耻感(1.5~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该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

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作出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第七章 小学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七章  小学儿童个性的发展

2、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3、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1)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和学习信心呈正相关
(2)从对学习活动的形式感兴趣过渡到对具体学习内容感兴趣
(3)低年级儿童没有明显的学科兴趣,中高年级才开始分化。
(4)从直接的学习兴趣发展为间接的学习兴趣
22
二、小学儿童气质的发展
• 1、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求。
(2)人格的结构
超我(superego):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 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它的形成是社会 化的结果。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有三个作用: (1)抑制本我的冲动 (2)对自我进行监控 (3)追求完美的境界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发展
第一节 个性概述 第二节 小学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三节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2
第一节 个性概述
一、个性的基本概念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什么叫个性? 西`二方又称人格(personality),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 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 统一的心理品质。
4
(一)个性的基本概念
2、个性的特征: (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2)稳定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3)统合性:指人格的多种成分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 性。否则就会“人格分裂” (4)功能性:指个性会影响个体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命运
5
(一)个性的基本概念
3、个性的组成: (`1二)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亚萍 奥运冠军 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 人民搜索 总裁
其运动生涯中,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2届4次奥 运会冠军,邓亚萍是第一个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球 手,曾获得4枚奥运金牌,被誉为“乒乓皇后。 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北京申奥形象大使; 2009年4月16日,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2010年 9月,受聘出任人民搜索总经理 1997年退役后,邓亚萍花了近11年时间,先后到清华 大学、诺丁汉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学习,获得了英 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以及经济 学博士学位。
2.倾向性 对优良的品质自我肯定较多,对不良的品质自我 否定较多。 3.形象性 对自己的总体评价像照镜子,以他人对自己的认 识和评价为标准。 他人欣赏自己——产生高兴情绪——满意、自信 他人否定自己——产生沮丧情绪——不满、自卑
4.独特性——“我行我素” 自我认知的侧重点不同——如擅长辩论 的认为口才很重要 对自我行为的支配与控制的特点不 同——依赖性与独立性、盲目性与自觉 性、软弱性与坚强性、动摇性与恒常性 表现的程度不同。
第二天,公差醒来,看不到和尚, 心慌了起来,不觉用手摸了摸脑袋, 却摸着一个光头,心里顿时松了口 气:“原来和尚在这里!”接着他 又检查了随身的衣物、盘缠,一切 都原封不动。他又愣了半晌,自言 自语:“和尚在,衣物、盘缠也都 在,那么,我呢?我到哪儿去了?”
3.自我控制
意志形式——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
1.自我意识的文化差异 西方—以内在想法、感受、行动定义自我 亚非—相互依存的自我观,以自己与他人的关 系来定义自我,行为常受他人想法、感受及行 动左右 “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我们一起探讨” 多讲“社会我”或“无我”——以天下为己任, 舍生取义


2.自我意识的个体差异 看重的特性影响 3.自我意识的性别差异 女性—对关系的相互依存性较强—更关注亲密 关系—谈论大多是关系 男性—对团体的相互依存性较强—更关注成员 身份—谈论国家大事
2.自我体验 情绪形式——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 关系 自尊心与自信心、成功感与失败感、自豪感 与羞耻感 主要解决“对自己是否满意”、“能否悦纳自 己”等问题 主我——感受者“我真伤心” 客我——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 价 自我评价“我是一个胆小的人”
2.自我体验:一个把自己丢了的故事
11、我和别人一起看喜剧时,比一个人看时 笑得多。 12、在一群人中,我很少成为注意的中心。 13、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我常有不 同的表现,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14、我不是特别善于让人喜欢我。 15、即使玩得并不好,我也常装做玩得很愉 快。



16、我并不总是自己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人。 17、我不会为了取悦他人而改变观点或行为方 式。 18、我曾经考虑过当一名演员。 19、为了与人相处并让人喜欢,如何符合别人 的期望往往是我首先考虑的问题。 20、我从来不善于玩即兴表演这类游艺活动。
生理自我—对身体、生理状况的认识
(身高 体重 容貌 疼痛 舒适 温饱) 心理自我—对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知 (智慧 能力 性格 气质 兴趣 意志) 社会自我—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和人的关系的认识、 体验与愿望 (自身地位、责任 力量)
二、自我意识的构成 1.自我认识
认识形式—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批 评 主要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自我认知—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 自我评价—自我认知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判断 社会比较过程: 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产生的社会作用+周边社会环 境 自我评价与社会对己评价一致——安全感+自信 自我评价与社会对己评价不一致——矛盾+自满/自 卑
1.注重自我评价—剖析自我 客观自我评价 避免自我评价混乱——过低 过高 过低自我评价——过度自卑 过高自我评价——过度自负
过低自我评价——过度自卑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情感, 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这 类人自我认识不客观,往往只看到 自我缺点而忽略了自我的长处,不 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 弱点,否定、抱怨、指责自己,看 不到自己的价值,或夸大自己的不 足,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处 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
古时候,有一位公差奉命押解犯人,人犯 是一个和尚。和尚不甘心沦为阶下囚,路 上一直在寻找逃跑的时机。一天晚上,两 人投宿一家客栈。酒过数十巡,不胜酒力 的公差醉得一塌糊涂瘫在床上,和尚乘机 从公差身上摸出钥匙,打开了自己手上的 镣铐,再把镣铐铐在公差的身上。仍难消 心中愤恨,又找来一把锋利的刀子,将公 差的头发全剃光,趁着夜色逃之夭夭。
五、自我意识的作用
1.自我意识提高了人的认识功能 2.自我意识使人形成一个丰富的感情世界 3.自我意识大大促进了人的意志的发展 4.自我意识是道德的必要前提
六、自我意识的理论 1.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书P149
2.奥尔波特的自我论 书P149
3.邓纳特的自我加工理论 书P150
七、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的方法





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 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 长远的利害作决定 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 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坚持 到底 设定积极而又可行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 现 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与行动上留一点 弹性空间;偶尔放松一下身心,将有助于自己潜力的 发挥。 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 人分享你的快乐与痛苦
自卑调适方法
1. 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改变自己 2. 应客观、正确、自觉地认识自己、无条件接受自 己,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做到扬长避短 3. 正确地表现自己,对自己的经验持开放态度 4. 根据经验,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 水平,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分潜能和现在表 现 5. 对外界影响相对独立,正确对待得失,勇于坚持正 确的,改正错误的同时保不同的人与场 合。 22、在晚会上,说笑话、讲故事一般都是别人的 事。 23、与别人在一起我有点不知所措,不能自然地 表现自己。 24、我能面不改色地说假话(如果目的正当)。 25、对于不喜欢的人,我也能装得很友好。
大于15,自我控制水平高 小于9, 自我控制水平低
自我肯定 自我不肯定
为了讨好别人,掩饰自己的感情。 充满信心和毅力。 同时从事多种活动,但没有一件完 行为表现一向都自然而诚恳。 成。 了解自己的能力,也知道自己的 内心不安时外表仍若无其事或惊惶 目标。 失措。 对自己的个性及人生观引以自豪。 常敷衍了事,无法专注。
3.强化自我控制—发展自我 思想上坚信自我控制的功能,相信自 己自我控制的能力 确定目标 自我暗示 自我监督 自我克 制 自我激励 培养毅力 分阶段制定小目标 集中注 意力
了解你自己 ——自我监控量表(是/否)
1、我发现模仿别人的行为是很难的。 2、我的行为通常是我内心思想情感的真实表露。 3、在晚会和其他社交聚会中,我并不试图按别 人的喜好说话做事。 4、当别人和我的观点不同时,我会为自己相信 的观点辩护。 5、我能够对几乎一无所知的问题做即兴讲话。





6、我会做出一些样子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 让人高兴。 7、当我在某种社交场合中拿不准该怎么做时, 我就参照别人的行为。 8、我或许能成为一个好演员。 9、在选择电影、书籍和音乐时,我很少需要 朋友的建议。 10、有时我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情感超出了实际 的程度。
脱离社会,个体的自我意识根本无法产生 自我意识的内容来自社会现实—真我、假我
1960年时,来自巴斯克省的考古学家奥格 尔独自来到撒哈拉沙漠旅行,那里游牧民告 诉他有一个兽孩。经过寻找,发现一个裸体 男孩,混在一群白瞪羚之中大步急驰着。这 个男孩一般是四肢行走,偶尔也会直立起来, 奥格尔认为他可能是在七八个月大时被遗弃 的,已经开始学会一点站立。当周围有任何 一点轻微的动静,他的肌肉、头皮、鼻子和 耳朵都象瞪羚一样习惯性地抽搐;他会用牙 齿撕扯沙漠植物的根茎,象瞪羚一样用鼻孔 蹭来蹭去;他一般只吃草,偶尔在植物缺乏 时也会吃点蜥蜴类昆虫饱腹;他的牙齿与其 它草食类动物一样边缘是平坦的。1966年, 人们曾试图从直升机上放下一张网来捉住他, 但未能成功,与其它有记录的兽孩不一样的 是,瞪羚男孩一直与他的动物同伴生活在一 起,从未重返人类世界。
第三节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是猫还是虎?

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认为你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人? 你满意自己的现状么? 你希望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你怎样改变现状成为自己期望的那种人?
通俗地说,这些都叫“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
愿 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 验和愿望。





5.矛盾性 ——现实的我落后于理想的我。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两者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积极——不断修正和完善主我与客我 困难——对旧我不满意,新我未确立 消极——对现实自我评价过低,消极防卫, “我就这样了” 危害——现实的我估计过高,自吹自擂/自卑 并自我封闭
四、自我意识的个别差异
客观自我评价 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 通过与别人比较来评价自己 通过和自己比较来评价自己 通过内省来分析、评价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
2.调整自我体验—接纳(悦纳)自我
是否悦纳自己是个体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 的关键和核心。 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持认可、肯定、喜悦的态 度。 调整自尊水平,维持适当程度
三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zzzzzzzzz
自我意识
社会自我
对自己的名望、 地位、角色、 性别、义务、 责任、力量等 的认识
生理自我
对自己身体、 外貌、衣着、 所有物等的认 识
八、掌握正确的自我行动的方式与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