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教学实录
《细菌》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 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3.培育学生自我探讨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预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环节(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师:哪位同窗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生: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细菌引发的.师:一提起细菌,许多同窗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令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想到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内心感到可怕乃至于很讨厌细菌.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的确,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什么缘故咱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如何才能观看到细菌呢下面请同窗们用显微镜观看细菌玻片标本.同桌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各自的观看结果.二、探讨细菌的形态、结构(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意指导高倍镜的利用方式.对显微镜利用方式不熟练的同窗进行个别指导.)师:通过显微镜的观看你发觉了细菌有几种形态生:细菌的形态有圆球状的,杆(棒)状的,螺旋(弯曲)状的.师:从形态上看,细菌能够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师:是单细胞的仍是多细胞的生:是单细胞.师:请同窗们回忆一下以前咱们学过的植物细胞在结构是什么样的(拿出一小碗馊米饭让前排的学生闻)师:谁明白米饭什么缘故会变味估量夏日在室温下米饭多长时刻会变味生:因为米饭中有细菌,细菌繁衍速度快.一天的时刻米饭会变味.师:同窗们再想一想,那么,细菌为何会生活在米饭中生:因为米饭有营养.生:因为米饭里有糖.生:因为细菌也是生物,也要吃食物,也要消化.师:米饭变馊是细菌作用繁衍的结果.大伙儿想一想,植物细胞的数量是如何增多的生:细胞割裂.师:细菌的细胞也能够进行细胞割裂,也确实是一个细菌割裂成两个细菌.(通过量媒体展现细菌的横向割裂进程,若是环境条件适宜,细菌20多分钟就能够够割裂一次.依照如此的速度来推算,一个细菌一日夜能够繁衍72代,共繁衍出40多万亿亿个细菌,折合重量达4000吨.)生:现实生活中细菌能繁衍如此多吗师:不可能.细菌的生殖对环境条件的依托性很强.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条件时刻都在发生转变,外界条件不可能持续地知足细菌生殖对环境的要求.生:流行性伤风传播速度快是不是因为细菌大量繁衍的结果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你问得真好,说明你的思路很开阔,能把咱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都能用生物学知识说明,因此咱们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但我要说流行性伤风有的是由细菌引发的,有的是由病毒引发的.生:病毒不是细菌,冬季细菌繁衍也这么快吗生:不快.师;一样是细菌,冬季和夏天繁衍速度为何不同呢生:因为,细菌的繁衍需要必然的温度.生:在夏天什么缘故腌肉,罐头能长时刻地保留生:腌肉中盐分比较多,无益于细菌的生长和繁衍,因此腌肉可长时刻的保留.罐头通太高温消毒灭菌的,而且是密封的,没有氧气细菌无法繁衍.师:咱们家庭中利用的冰箱确实是通过降低温度抑制细菌的繁衍,从而延长食物的保留时刻.师:大伙儿回忆一下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生:自养.师:(展现水绵图)大伙儿想一想细菌和水绵的营养方式是不是一样生:不一样,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靠摄取现成的营养来生活.师:一样是摄取营养,痢疾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引发痢疾,枯草杆菌却使枯草腐臭,若是将二者的生活环境改变一下,那么它们是不是还能生存生:能,因为细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生:能,因为细菌适应环境能力强.师:不能,因为痢疾杆菌只能寄生在生物体内,而枯草杆菌只能寄生在死了的生物体内.师:枯草杆菌生活在动植物尸体中并取得营养,咱们称之为腐生.此刻,同窗们总结一下细菌包括哪两种异养方式生:寄生,腐生.师:细菌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见,咱们无法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可是同窗们真的很伶俐,一想到身旁的有关细菌的例子,就能够明白得细菌的生活习性,大伙儿说的都很有道理.师:每一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不时刻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身,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无像咱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生:地球上一些细菌和真菌都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遗物.师:一提到细菌就感到可怕和厌烦.这种观点全面吗生:不全面.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师:此刻咱们应该如何看待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呢生:细菌对咱们是有益处的,比如,有些细菌能帮咱们清垃圾,乳酸菌能制酸牛奶,醋酸杆菌能制醋.生:枯草杆菌能分解枯草.生:我以为细菌多数仍是有害的,如,大肠杆菌能令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令人得痢疾,肺炎菌令人得肺炎,结核菌令人得结核病.…………四、课后拓展师:既然大伙儿各持已见,到内幕菌对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呢不如咱们把讨论留到课后,同窗们能够查阅资料,以"我看细菌","细菌的功与过","小议细菌"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大伙儿看如何教学反思:本课力争跳出认知技术的框框,不把结论的得出,概念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以提出问题,进行观看,试探,比较得出结论等活动来关注学习的进程,从而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独立试探能力,制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适应,尤其是要为那些羞于表达的学生制造更多的机遇,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取得相应的提高,让学生在自身的实践中实现进展性领域目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材:教科社修订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的变化”单元第2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要混合一些物质,比如说:炒菜的时候要将调料与菜进行混合。
那么物质之间混合在一起会不会发生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研究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课题)二、合作实验,共同探究。
1、认识物理变化。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材料,这是豆子,这是沙子,如果将它们混合在一起会不会发生变化呢?请大家预测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
(还有想发言的同学吗,孩子们,记住,你的发言非常重要。
)教师强调:有了伟大的猜想和预测,才可能出现伟大的发现。
为了验证我们的预测是否准确,我们只能怎么做?(做实验)实验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讨论,教师出示课件2讨论题。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2分钟后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帮助。
师:现在我们开始汇报。
哪位同学先来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谁来给他补充?师: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生:豆子和沙子的原来样子?/豆子和沙子混合后的样子师:全部都混合在一起吗?生:先放一部分样品在那里,然后混合。
师:为什么要先留一部分?生:可以与后来的进行对比,看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
师:非常正确。
对,这叫取样。
师:怎样才能观察的更清楚些?生:搅拌,搅拌之后用筛网将它们分离开来。
师:很好。
搅拌要用到什么工具呢?(玻璃棒)师讲解:同学们真聪明,我们把刚才的回答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教师展示课件3,总结实验过程:观察→取样→混合→分离→比较师:我们用5分钟的时间,来观察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后的样子。
将表格1填写好。
有效支配课堂时间,听到音乐快速整理材料,准备交流发现。
学生观察,汇报。
(引导学生把小组讨论结果放到展台上。
)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观点?请上台展示。
师:经过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生:混合前是……我们的预测是……混合后的样子是……(东西粘在黄豆上。
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实录
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实录实录一:观察昆虫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昆虫的特征和行为,了解昆虫的基本生存方式和特点。
准备材料- 昆虫标本或图片- 放大镜- 显微镜- 实验笔记本实施步骤1. 引入:向学生介绍昆虫的概念,询问学生对昆虫的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观察昆虫标本或图片:展示昆虫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外形、颜色和特征,并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中。
3. 放大镜观察:将放大镜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的细节,如触角、翅膀等。
4. 显微镜观察:将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让学生轮流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标本的微小部分,如眼睛、腿上的毛等,并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中。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行为,讨论昆虫的生存方式和特点,并汇报给全班。
6.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所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和行为,并让他们体会到科学观察的重要性。
实录二:探索水的三态变化目标通过实践探索,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
准备材料- 水- 烧杯- 温度计- 冰块- 火柴或蜡烛实施步骤1. 引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观察水的三态:将烧杯中的水放在桌上,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中。
3. 加热观察:用火柴或蜡烛加热烧杯中的水,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并测量水的温度。
4. 冷却观察: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的热水,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并测量水的温度。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并汇报给全班。
6.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并让他们体会到实践探索的乐趣和科学知识的应用。
以上是两个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实录,通过观察昆虫和探索水的三态变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研究。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卵石的形成》教学实录
《卵石的形成》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自行发现问题:(一).观察: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石头,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把卵石和一般的岩石碎块比较,找出卵石的特征;卵石光滑圆润,岩石碎块棱角分明,有大有小……)(二).出示图片(卵石图片)讲述:这种石头叫做卵石。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卵石的一些知识。
(板书卵石)(三).谈话:关于卵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探究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板书的形成)二.学习新课,自行探究问题:(一).启发学生思考卵石的成因1.谈话: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卵石的?(引导学生了解采集地的环境,认识卵石出在水边,如果不是从水边采集到,也是由水边等地方运来的。
)2.推测:你能推想卵石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3.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同学间展开辩论,最后把意见进行整理、归纳,便于确定探究方向。
)4.考察:卵石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沿着河流考察。
(播放一段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各地段环境的录像),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观看。
把结果和同组的伙伴讨论,并汇报。
(可把讨论题打印好,发给学生,边看边记录。
既利于学生讨论,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录、归纳总结能力。
)思考题:(1)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岩石各有什么特点?(2)岩石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二).认识岩石的风化1.河道上游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是怎样到河里来的?2.怎么会这样?分组讨论。
3.演示实验: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1)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分组讨论汇报。
(2)播放课件,理解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岩石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岩石传热的能力较差,岩石表面很热,岩石内部却很冷;整块岩石各部分膨胀的程度也就不同。
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也会不同。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实录-斜面教科版
《斜面》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目标:(一)知识1.引导学生在观察探究的活动中,知道什么是斜面。
2.引导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发现使用斜面的规律。
3.通过实例介绍,进一步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1.通过探究活动,能够用简单器材做简单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实现认知迁移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能力,具有运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实际的意识。
3.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斜面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归纳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与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2.通过了解认识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通过探究实验,增进科技素养与科学鉴赏力,更深刻的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美妙与人类无穷的智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发现斜面使用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数据,发现科学规律。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木板、书籍、测力计、实验记录表等2.演示材料:斧子、螺丝钉、PPT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约3分钟)师:(教师指着一大箱子的图书)同学们,这箱书是希望工程捐献给咱们班的,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它搬到桌子上来。
谁来试试?生:尝试搬箱子。
生:老师这箱书太重,我搬不动。
师:使点劲,再试试?能搬上去吗?生:摇头。
师:这箱子书太重了,他搬不动。
(神秘的)哪位同学帮她想一个好办法,能让他把书搬到桌子上呢?生:(沉默一会儿后)可以斜放一块木板,沿着木板把箱子来上去。
师:老师这里有块木板,你来帮他放一放。
生:放木板。
师:(对放木板的同学说)你帮他扶着木板,让他按照你说的办法把箱子拉到桌子上来。
其他同学注意看,看看用他说的办法能不能把箱子拉上来。
生:尝试把箱子拉到桌子上。
师:真棒,她终于把这么重的书箱搬到桌子上来了。
师:我想问问大家,是不是箱子的变轻了?生:不是。
师:问刚才搬箱子的同学,是不是你第一次没有用足力气?生:没有,我第一次也用了很大的力气。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教学实录
《细菌》教学实录【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通过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学会整理资料和辩证的分析问题。
2.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
2.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三)科学知识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
2.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及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资料及相关图片、显微镜、三种形态的细菌永久图片,课件、米粒、一次性纸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师:猜猜看:这两幅人体图片拍摄的是什么?(课件展示电子显微镜下人体头发上的细菌和皮肤上的细菌图片)。
你知道细菌是谁最早发现的?补充:探索微观世界的先驱—列文·虎克。
17世纪中叶,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菌,这些小生物它们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
他惊叹的记录到:它们像蛇一样的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
“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小居民,比整个荷兰王国的人还要多。
”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慨。
2.请说说你的感想?在瞬息万变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受到数以亿计的细菌的侵袭,对于细菌你想了解它哪些问题?预设:细菌能引起哪些疾病?都有什么症状?细菌是怎么传播的我们怎么预防?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是怎样的?细菌是怎么生长的?怎么繁殖的?细菌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等?3.如果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你觉得应该分成几类?怎样分?4.生:1、细菌的形状 2、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细菌》,从中寻找答案。
二、探究过程(一)认识细菌结构和形态。
1.师(出示问题),同学们,你觉得我们应该先来研究那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主题,明确研究的目标)2.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而这节课最适合的方法是查资料。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摆的秘密》课堂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摆的秘密》课堂实录XXX《摆的秘密》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长,摆动慢,摆线短,摆动快。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交流汇报、得出结论等环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缜密思考、严谨实验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注重建立融洽人际关系、注重加强团队合作交流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长,摆动慢;摆线短,摆动快。
教学难点:学生对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认识理解。
三、课前准备铁架台、线、钩码、小药瓶、水、烧杯、螺丝帽、橡皮泥、秒表,分组实验记录单。
四、教学方法引导法:引导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中,引导是一种自由自在,自觉自为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们适时地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探究的乐趣,同时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组协作探究法:小组协作探究法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协作探究不但可让小构成员之间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还可以造就学生的组织本领,拓宽学生的进修空间,更可以造就孩子们的团结协作肉体,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提高学生的人际来往本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关于倒霉熊的精彩视频,同学们认真观看这段视频,然后从视频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师:同学们视频我们看完了,最后倒运熊眼珠一下,肯定有甚么主见,还想不想看?上课返来,更加精彩。
哪位同学说一下你有甚么有价值的发现?生:小企鹅在荡秋千小企鹅在秋千上摆来摆去师:像荡秋千这样摆来摆去的运动我们叫做摆动,摆动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运动,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关于摆动的例子。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开发新能源》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开发新能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几种新能源的性能。
2.通过对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分类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新能源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同学初步建立要珍惜能源资源,努力开发新能源的思想,激励他们树立自觉学习科学技术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难点是新能源的特点三、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搜集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地球上的能源全是无穷无尽的吗?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石油有哪些用途?出示课本图。
分析图表,你有什么想法?生:(学生交流)衣服:石油分离的;食物:食品添加剂;生产劳动:播种机需要柴油作动力2.师:你知道我国建设的两个核电站在哪里吗?生:(浙江杭州湾附近的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师:核能是人类新近利用的一种新能源,我国正在积极研究核能。
人类为什么要寻找和研究这些新能源呢?目前,人类开发了哪些新能源?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新能源的开发。
开发新能源(板书)(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什么是能源?生:(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
)2.师:能源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是什么?生:(提供热能和动力。
)师:你知道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能源有哪些吗?生:也比较成熟,我们称之为常规能源。
师问:除这些常规能源外,你能说出哪些目前人类正在积极研制或很有利用前途的其他能源?生:师:,叫做新能源。
4.新能源和常规能源有哪些区别?学生讨论交流项目常规能源大部分能源不可再生,对环境有污染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都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源。
5.师: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有一天这些资源全部用完了,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生:那时不能用煤来取暖生火,不能用天然气来做饭,汽车、飞机、船只都因没燃料而不能开动。
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生:要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新能源的开发,我们也要对能源进行节能使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磁铁课堂实录
3.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磁铁的磁力是能够改变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进程与方式:1.有必然依照地进行假设,找出以为可能阻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如实验,会操纵变量查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阻碍。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斗胆想象,又有依照地假设。
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查验假设的实验。
二、教学重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
教学难点: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方式。
三、教学预备:电池、电池座、铁芯、导线、大头针等。
四、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师:同窗们,上节课咱们一路制作了铁钉电磁铁,发觉它通电时能吸起大头针。
今天,教师给大伙儿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同窗们认真看一下,这块电磁铁是怎么工作的(放视频)?通电时它一次能吸起数吨重的废铁,搬到别处时断开电流,废钢铁便自动落下。
想让你的电磁铁变得磁力更强吗?那让咱们一路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一)”(二)作出咱们的假设师:让咱们先来猜想一下,阻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教师强调:不仅要作出假设,还要说出如此假设的理由。
屏幕提示问题:1.电磁铁是由哪几部份组成的?2.电磁铁的磁性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生:咱们以为阻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与绕线的圈数有关,若是绕的线圈多,磁力就大。
师:板书:缠绕的圈数。
生:咱们以为阻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师:有结果了吗?请各小组的代表说一下。
生:咱们以为阻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电池的多或电池的少,若是电池多,磁力就大,电池少,磁力就小。
师:板书:电池的多少。
有铁芯的粗细和电线的粗细。
师:板书:铁芯的粗细。
电线的粗细。
生:咱们以为铁芯的形状也会阻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因为磁铁有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它们的磁力大小不同。
生:咱们的铁钉如何变成蹄形磁铁?生:只要把铁钉弯成蹄形磁铁状,不就好了吗?师:板书:铁芯的形状。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实录-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实录)一、导入。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师: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物质,看看它们由什么材料组成的?生:书本(纸)烧杯(玻璃)桌子(木头)……师:我们看看这些组成物体的材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手摸摸、悄悄,用眼睛看看等直接观察的方法来感知它们的实际存在,(板书:实际存在)。
我们把这些组成物体的这些材料叫做物质(板书:物质)师:请你说说教室里一些物体是哪些物质构成的?生:电风扇是由铁和塑料这些物质构成的。
生:窗户是由玻璃和铝合金这些物质构成的。
……师:教室里的空气,我们人说话发出的声音是物质吗?生:是物质,因为我们可以感受到它们是存在的。
空气存在我们周围,声音能听见,也能产生振动。
师:火、电,它们是物质吗?为什么?生:是物质,因为它们也是存在的。
火烧时会产生热量,电有能量。
师:这些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揭示课题:《我们身边的物质》。
二、物质在变化:师:看看这里有几种物质(出示图片),这里有相同的物质吗?火柴、蜡烛、水、冰。
生: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
师:为什么说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生:水可以变成冰,冰也可以变成水。
师:你知道水还有另一种形态吗?水蒸气和它们一样,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生:同一种物质,因为它们会发生变化,但本质没有变。
师:板书:形态改变了。
师:出示易拉罐变形图片,易拉罐发生什么变化,压扁后的易拉罐还是易拉罐吗?生:还是易拉罐,是形状变了。
(板书:形状改变)师:下面小组活动,观察火柴和燃烧后的火柴,以及铁钉和生锈后的铁钉,它们的变化和上面的变化一样吗?(小组领取材料,观察讨论)师:火柴和燃烧后的火柴,以及铁钉和生锈后的铁钉,它们发生了哪些变化?生:火柴燃烧后,火柴梗头上变黑了,变软了,产生了火、光和热。
师:你觉得燃烧火柴还是原来的火柴吗?生:不是,因为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了。
师:那么铁生锈后和原来的铁钉比较,有什么区别?生:颜色变化,原来不生锈的铁钉表面比较光亮,是银灰色的,而生锈后的铁钉表面是红褐色的。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实录简介本文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的教学实录。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会了解到遗传是指父母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的现象,了解常见的遗传现象,如基因突变、性别决定等。
教学目标1.了解基因、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2.知道生物的遗传现象,如基因互换、突变、缺失等;3.掌握遗传规律及应用,如孟德尔遗传规律、血型遗传等。
教学准备•PPT讲义•小白鼠实物•练习题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介绍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假设我们能从父母那里继承到某个基因,这基因会影响我们的外表或者其他特征,那么你们都能举出例子吗?”2.学生思考几分钟后,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会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点评。
第二步:讲授1.老师以PPT为主讲课件,让学生了解到遗传是指父母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的现象。
2.老师向学生介绍基因、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并以小白鼠为例进行示范教学,比如数学结构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并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步:练习1.老师让学生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如遗传模拟实验、排序练习等,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2.在练习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参与角色扮演等游戏,以此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四步:总结1.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该牢记生物的遗传现象及其应用;2.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自行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遗传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基本的遗传规律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同时,本次教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对于实验操作还需要加强细致的指导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小学六年级科学第十一册 杠杆教学实录
《杠杆》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各小组将家中带来的各种工具,一一放在桌上,并简单介绍工具的名称及使用的方法。
师:现在我有一件事,想请同学们帮着做一做,请大家把各组桌上那块木板中的钉子拔出来,比一比哪一组最快?生:行!生:能不能用工具?师:可以!生:老师,我们把钉拔出来了!师:好,最快,第一名。
你们是怎样拔的?生:我们用的是起钉锤。
师:你们是怎样使用起钉锤的?生:老师,我们也拨出来了。
师:好的!第二名。
生:老师,我们也拨出来了。
师:好的!第三名。
生:老师,我们也成功了。
师:好的!第四,第五……师:(走到还拨不出钉子的小组中启发)请你们再动脑筋,互相配合,再试试。
师:好!差不多我们各组都将钉从木板中拔出来了,最容易、最省力的拔钉方法是什么?生:(齐)用起钉锤。
师:用起钉锤拔钉和其他方法有什么不同?说说起打锤拔钉时,力是怎样传递的。
生:起钉锤靠锤嘴钳住钉帽,锤身抵住木板,我们用力扳锤柄,钉子便很轻松地被拔出来了。
师:说得非常真切(利用多媒体播放拔钉分解慢动作)。
师:起钉锤是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那么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想说,但又怕说不准,跃跃欲说。
)师:最简单的杠杆就是一根撬棒。
(多媒体播放)杠杆上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重点,对杠杆用力的点叫力点。
师:杠杆有什么作用呢?生:人们能用杠杆来撬重物。
师:好处是什么?生:能省力?师:是吗?一定省力?那么会不会反过来不省力呢?生:可能有的?师:好的,今天这一课我们就着重来研究杠杆在怎样的情况下省力?在怎样的情况下不省力,反而费力?在怎样的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多媒体播放)师:同学们,课文第40页和41页有两个关于研究杠杆的实验方案:(l)假如给你一根结实的棒和一个可以移动的支点,你能通过"角力比赛"自己来发现杠杆的秘密吗?(2)运用二年级曾学过的《平衡架》一课,借助平衡架通过"挂钩码"来发现杠杆的秘密。
六年级科学上册课堂实录
六年级科学上册课堂实录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上册课堂实录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工具和机械第四课轮轴的秘密课堂教学记录——青海省大通县石山乡中心学校李瑾庆时间 9月12日上午第三节班级六一班授课人李宁授课内容轮轴的秘密记录整理李瑾庆教师开始上课,出示:【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然后给学生一分钟时间让感知上述内容,并让学生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教师自然导入新课: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
(出示阀门式水龙头,让一位学生示范。
)教室再次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
让学生说出: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接下来让学生开展对轮轴作用的研究。
教师让学生尝试回答,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略)教师接着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略)然后让学生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学生实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实验做完以后,教师让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交流情况得出结论,教师板书: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教学实录
《日食与月食的形成》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播放《舟山日食食既前》视频录像和《吉安日全食精彩镜头》视频录像。
观看通过视频再现、学生观日食照片,引领学生轻松进入09年日全食场景,及时进入到教学情境中。
并通过回忆,让学生显现对日食的前认知。
1、看照片:我们在看什么?板书:日食2、回忆:2009年7月22日,我们很多同学都去看了这场几百年一遇的日全食,你能说说当时看到的日食情况吗?回忆并简述观看到的日全食过程。
二、实践感受阶段(观察):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并进行合理推理1、让我们一起欣赏陈方维同学拍的日食照,边欣赏边思考: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可能是谁挡住了太阳光?个人汇报,教师整理记录。
2、反问:为什么可能是月球呢?你有什么理由?(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
挡住太阳的物体在运动。
)3、(出示图)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小小的月球凭什么挡住太阳的光呢?(近大远小,天空中只有月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1)、学生能回答出: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它是运动着的;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它可能是月球。
(2)、能说出是月球的推测依据。
通过观看同班学生所拍的日食照片,进一步加深了解日食发生过程,能试图发现日食发生时的特点。
并能有根据的进行推测。
推测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前制造前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是帮助学生正确建立科学概念的有效途径。
这一过程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品质,纠正不合逻辑的猜测。
三、实践感受阶段(实验):日食模拟实验1、大家推测认为: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收集信息,观测)科学家还会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2、模拟实验计划讨论:①用什么实验材料做?什么材料代表什么天体?──方案一:手电筒、大小球:手电筒代表太阳,大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教学实录
《食盐和水泥》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知识目标: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托盘(蒸发皿2个、坩埚钳1个、实验记录单、放大镜、玻璃棒2个、1号烧杯(食盐、1号药匙)、2号烧杯(水泥、2号药匙)、3号烧杯(水、2个滴管)、火柴、酒精灯2盏、铁架台(带2个铁圈)、抹布、可循环再利用的筷子1根。
演示实验:酒精灯2盏、铁架台(带2个铁圈)、蒸发皿2个、坩埚钳、白、红粉笔两个桔子【教学过程】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拿手好戏。
想看吗?请同学们瞪大眼睛仔细看:(师表演吹玻璃)师:老师的拿手好戏怎么样?来点掌声吧!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师小结:融化的玻璃在老师的嘴下一下子来了个大变身,变成了玻璃瓶。
那这节科学课我们再来一起给食盐和水泥(张贴课题)来个大变身,好吗?2、学生猜测:食盐和水泥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变化成什么呢?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讨论完的小组用你的坐姿来告诉老师。
3、交流:谁来说一说,你都用什么方法可以让食盐和水泥变身?1)加水:变成盐水和水泥浆(张贴:盐水、水泥浆)2)水泥浆可以变成水泥块(张贴:水泥块)3)……(你一下子给水泥来了两次大变身,那水泥先变成什么?再变成什么?)(水泥浆晒干,除去水份变成了水泥块,那盐水晒干,除去水份可以变成什么?)4.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了向食盐和水泥中加水以及除去盐水和水泥浆中的水分会出现的现象,大家的猜测对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2019年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细胞》教学实录
《细胞》教学实录教材简析:在学生的眼里,身边的小动物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小树在一天天长高,自己的身体也在不断生长变化,这些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个个难解的谜。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细胞,了解细胞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细胞息息相关。
课型:观察分析课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图示的方式描绘观察到的细胞。
2、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
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交流。
2、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科学知识: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洋葱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的细胞、动物的细胞、人的细胞、显微镜、洋葱、镊子、显微镜、滴管、碘酒、吸水纸等。
学生:橡皮泥、有关细胞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春天万物生机、生机盎然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师: 春天万物生机、生机盎然,有些生物开始复苏,同学们你们知道生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吗?生:细胞(二)探究活动了解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师:不同生物体细胞相同吗?生:好像不一样………1.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师:我们先来进行一项观察。
师:每个组都有一块洋葱(俗称葱头),用镊子在洋葱表面撕下一层薄薄的膜(教师演示一下),这是洋葱的表皮,观察它是什么样的?分组观察。
汇报观察结果。
小结:用肉眼看,我们只能看出洋葱表皮是一层薄薄的、软软的、近似透明的膜。
要看得更清楚,需要通过显微镜来观察。
2.认识显微镜师:我们来认识一下观察细胞的仪器显微镜,它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由镜座、镜柱、镜筒、镜头(目镜和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准焦螺旋等部分构成。
师演示: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方法是这样的……师: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视野时应强调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实录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能力。
3、通过探究,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教学重点: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培养学生定计划、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等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到处充满科学,掌握好规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师:能有机会与同学们共同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非常高兴,所以特意给大家送上一首嘹亮动听的歌曲。
等一会儿我放歌曲时同学站起来,严肃一点,眼看着黑板上面的五星红旗,大家一齐用雄壮有力的声音唱出来。
师:请同学们先猜一猜这首是什么歌曲。
(学生思考并猜测)师:谁给同学们汇报一下?生:我觉得这首歌曲对祖国有关。
生:我发现教师刚说的话和提出的要求,这首歌应该是国歌吧。
师:刚才两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正是一首我们在每星期一或者有重大意义节日升国旗的时候唱起来的国歌。
(教师开始播放升旗片段,同学们以深情之声唱起来。
)[评析: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及多煤体的形式引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新知识,而且也隐含了“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的作用”这一理念。
]师:升旗时,大家想过没有,它为什么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生:我认为有一个轮子在转动,一拉绳子,轮子起着润滑作用,旗帜就能轻轻升上去。
生:不对,如这样太费力了,应是有一个轮子当拉绳子时就会活动,使拉绳更垂直向上动力,故此,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到杆顶上了。
生:我认为这种说法也不对,只有一个会动的轮子也不能这么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
生:可在旗杆顶部把轮子固定不变,让它的绳子不会偏动才可以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升到顶杆上。
师:大多数同学会想到可能与旗杆顶部的轮子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升旗的秘密,让我们来模拟一个升旗的装置吧。
(老师板书:动滑轮和定滑轮)[评析;在观察升旗过程,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科学《抵抗弯曲》教学实录
祝河森
一)图片导入:
师:(伴着音乐欣赏宜都“清江润园、民俗村、民俗村、长江大桥、杨守敬小学”等部分建筑群图片),边欣赏边回忆这儿是哪里的建筑群,观看了这些建筑群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生:太美丽了,建筑师太伟大了!
师:这些外观美丽而雄伟的建筑群,你们认真观察过吗,它们的内部构造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内部构造图)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它们这些建筑内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都是由横着和竖着的东西支撑起来……
师:这些横着和竖着的结构在科学上我们称它为什么呢?横着的称为横梁,竖着的称为柱子。
瞧,这是?(柱子)这呢?(横梁)
师:再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的教室,哪些是横梁,哪些又是柱子呢?
生:(生昂首张望并比划)横着的是横梁,墙四角的有柱子。
师:为什么我们的房子要有横梁和柱子支撑呢?
生:为了使房子更牢固。
师:如果某个建筑物倒塌了(出示断裂的桥面),比如这座桥塌了,你们说说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
生:横梁和柱子断裂了。
师:桥梁和支撑桥的柱子哪个更容易断裂呢?(出示模拟纸桥)
生:横着的梁比竖着的柱子更容易弯曲。
师:看来在建筑学中关于横梁的抵抗弯曲的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不妨我们今天就来与大家探讨一下横梁与抵抗弯曲的关系。
【板书:抵抗弯曲】
(二)自主研究
师:下面请小组讨论一下横梁的断裂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组讨论)
生1:可能与横梁的材质有关
生2:可能与横梁的形状有关
生3:我觉得可能与横梁的厚度有关系
生4:我觉得可能与横梁的宽度有关系
生5:我觉得可能与横梁间的跨度有关系……
师:同学们作出了这么多的猜测,一节课内我们不可能一一去探究,这节课我们着重选取两个方面来探究:一是横梁的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二是横梁的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探讨横梁的宽度与抵抗弯曲的关系。
2、探究过程:
实验一:横梁的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实验前探讨实验方案
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来探究呢?接下来根据老师提示的三个方面问题来设计一下我们的实验方案吧!(出示PPt:1、精选实验材料2、设计实验过程3、考虑注意事项)在选择材料时尽量能就地取材,选取我们身边的方便的材料来做。
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师:(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柱子的设计、横梁的设计以及重物的要求。
小组分工合作,及时记录,及时整理记录单和材料。
师:下面请各小组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吧!
生:我们首先要做两个桥墩当柱子。
师:那么你们会选择什么材料来做柱子呢?
生:我们的科学书。
师:怎么做了,关于做柱子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两边的书本要放一样多,保持柱子一样高。
还要两沓书的距离也要保持一样长。
师:为了各组的柱子都保持一样高,我们不妨就一边放三本书作为柱子的高度。
那么我们又用什么来检测柱子间的距离呢?
生:尺子。
师:有了柱子就可以了吗?
生:不行,还要横梁。
师:那么你们打算用什么来做横梁,对横梁又有什么要求呢?
生1:卡纸、书本、木板。
生2:卡纸的材质、厚度和长度都要一样。
生3:卡纸的宽度不同。
师:为了便利大家探究,我给同学们准备了四种不同宽度的卡纸。
分别是一倍宽,两倍宽,三倍宽,四倍宽。
有了卡纸当横梁,书本当柱子,可以开始实验了吗?哪个小组关于我们的实验方案还有补充的呢?
生3:我们还要有重物放在卡纸上来检测不同宽度的卡纸抵抗弯曲的能力。
师:用什么来当重物?看(出示垫圈)我为大家准备了同样大小的垫圈。
好,请看有了书本当柱子、不同宽度的卡纸当横梁,也有了垫圈当重物。
可以开始实验了吗?做这个实验中,你觉得还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呢?
生1:桥梁间的跨度(距离),桥墩的高度,放重物的位置也要一样。
生2:轻拿轻放,先预测再实验……
师:通过交流,各组都明白这个探究实验怎么做了吗?实验前我们先来预测一下不同宽度的横梁抗弯曲的能力吧,就用
垫圈的个数来估计它们的抵抗弯曲的能力。
预测完了吗?预测完就请小组长从实验桌下取出实验材料开始实验吧!
(出示课件)温馨提醒:
1、合理分工
2、控制变量
3、轻拿轻放
4、准确计数
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实验
实验汇报
实验后师生小结并板书:梁的厚度一样,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大;越窄,抵抗弯曲的能力越小。
实验二:横梁的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实验前探讨方案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又该怎样来设计实验呢?在这个对比实验中,我们要保持哪些相同的条件,又要改变哪个不同的条件呢?
生1:我们在实验中也需要书本当柱子,相同宽度卡纸几张,还要垫圈当重物。
生2:除了桥梁的厚度改变,其他条件均不变。
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汇报小结并板书:梁的宽度不变,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大;越薄,抵抗弯曲的能力越小。
师:再请同学们对比看一看这两个实验记录,你又有什么发现呢?增加厚度和增加宽度哪一个效果更明显呢?
生:增加宽度比增加厚度抗弯曲的能力更强。
(三)师生小结,生活运用:
师:(出示纸盒)瞧,我这儿有一个长方形的横梁,你会怎样放置来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呢?
生:(学生演示横放或者竖着放置纸盒)
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你这样放置的理由吗?生:竖着放增加了横梁的厚度,抗弯曲的能力更大,所以要这样竖着放置。
师:再请同学们听听歌曲,你能用我们今天学过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解释歌词“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生:筷子越多,也就让筷子的厚度增加了许多,所以它的抗弯曲能力就越强。
(四)拓展延伸,活跃思维: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收获呢?
生:增加宽度和厚度都可以增强横梁的抵抗弯曲的能力,增加厚度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更强。
师:“增加纸的宽度和厚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与此同时也增加了重量和材料的用量。
你能不能用这张纸在既不增
加它的宽度又不增加它的厚度的情况下,用什么方式也能增加它的抗弯曲的能力呢?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下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