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浅谈书法艺术欣赏

合集下载

浅谈西周金文书法艺术

浅谈西周金文书法艺术

浅谈西周金文书法艺术
西周金文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代文字的最早形式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西周金文书法艺术在字形结构、笔画之美以及意
境上都具备了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西周金文在字形结构上表现出浓郁的古朴风貌。

它的字形较为粗犷而正直,线条简洁
而自然,具有一种古老而庄重的感觉。

《前陶公》中的金文鼎身,雍容大方,威严肃穆,
尽显古代统治者的威仪和庄重。

这种古朴的字形结构体现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特点,也展现
了古代统治者的威严和尊贵。

西周金文的笔画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筆畫數少且粗壯,犀利而有力度。

《盂鼎铭》是
西周金文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字形端庄肃穆,每一笔的厚重感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种
犀利有力的笔画展现了西周人民那种勇敢而豪迈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善于用武
力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决心。

西周金文的意境深刻而具有神秘感。

这种神秘感主要体现在西周金文的象形字符上,
例如《秦公夫人蔡子》金文中的瑞兽纹饰,它以独特的线条勾勒出兽面的神秘气息,给人
以一种神奇之感。

这种神秘感带给人们一种探索和思考的冲动,激发了人们对于古代文明
和历史背景的好奇心。

西周金文书法艺术以其古朴的字形结构、犀利有力的笔画和深刻而神秘的意境,展现
了古代社会的特点和古代人民的情感态度,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我
国古代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应该重视对西周
金文书法艺术的研究和传承,让它继续发扬光大,让更多人欣赏到它的独特魅力。

浅谈书法作品的艺术欣赏

浅谈书法作品的艺术欣赏

有着直接的、 决定性的影响。所 以, 有人称书法艺术 就是线条的艺术。这种见解似乎不够全 面, 但就线 条在书法艺术 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讲 , 则无可非议 。
优质 的线条 , 必须 具 备 三个 基 本 条 件 : 骨 力 、 胜 富灵 动、 有节 奏 。骨力 的特征 是立 体感 、 力量 感强 。立体 感 , 书者 中锋用 笔 和宣 纸 特 有 的 渗化 功 能 形 成 的 是
个变化无穷 , 含有 自 然物象和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 因此 , 欣赏书法首先要欣赏笔法。书法的笔法 , 完全
19 3
是一 种线 条 的表 现 , 条 质 地优 劣 对 书 法 艺术 品位 线
运 动 , 生书 法艺术 的生 灵 , 法 的功用恰 在于 显露 产 墨
平等 , 不然 , 于书 法艺 术是难 以领会 的 。 对
书法不可能像绘画那样具体描绘现实中的各种 事物。然而, 它的一点一画却能构成特殊的艺术语
言与韵 律 。一 幅好 的 书 法作 品 , 人 百 看 不厌 而 又 使
有 无尽 的回味 , 这就 是 人 的视 觉对 于这 件 作 品 所具
书法作品的艺术欣赏 , 不仅可 以启 发人们 的思想情
操 和 审美趣 味 , 而且 对 于 欣 赏 者本 身 提 高书 法 艺 术
也 是颇 有 帮助 的 。
潘 伯鹰 先 生 说 : 谈 到 欣 赏 , 想 凡 艺 术 上 的 “ 我 事, 不但 对 于做 的人 是一 个创 造功 夫 , 于欣 赏 的人 对
条、 结体 、 墨法、 章法 、 神采来欣赏。

说, 这样才可以深入领会书家的内外各方面的精微 。 而法书的妙处也因为有 了真 的欣赏者 , 方能将 它所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今仍旧散发着其强大的生命力,赏析书法艺术对于陶冶情操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篇1试谈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浅谈冯月庵的书法艺术

浅谈冯月庵的书法艺术

I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浅谈冯月庵的书法艺术王安琪沈阳师范大学摘要:冯月庵作为一位诗人、书法家,书法博采众家所长,有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书法家,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探寻书法。

他对书法的追求起源于内心深处的热爱,不受外界功利之心的干扰。

本文从冯月庵的学书经历入手,通过他各时期的书法作品,以及他对书德的看法和独崇王羲之书法,从中探索其书法风格。

关键词:冯月庵书法艺术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029-02一、学书经历冯月庵,字霁光,辽宁沈阳人,祖父是清末副都统衙门官吏,其父是就读于高等警官学堂,毕业后曾从事税务、军政和医务工作。

冯月庵自幼家教很严,五岁时父亲便教授的“字方”认识其七百余字并背诵《千家诗》多首。

六岁入私塾学习《四书》《诗经》《唐诗》等,回家后仍然专心练习书法,初学临摹黄自元版本的《玄秘塔帖》,后又得到柳公权原帖,刻苦专研其字,至此日夜临摹,将书法作为自己的爱好。

1923年,八岁的冯月庵被父亲送入公立学堂,去学习书本内容之外,又向冯谷岩先生学习诗词、古汉语和书法。

冯月庵除了像老师学习柳体之外,又学习其它书体如颜、欧、郑文功等及其隶书,研习各种书体并且取得很大进步。

1927年,十二岁的冯月庵经历一场家庭变故,母亡父病,自己也大病一场。

痊愈后,因顾及家庭条件,不能继续念书,只好考进沈阳师范学校。

但是入学后由于年龄小,个子又不高被除名,庆幸的是冯月庵文章写得好,几位老师又很看好他,通过向校长的推荐,最终留了下来。

从此以后,冯月庵发愤图强,四年期间各科的考试成绩都是第一,因此获得优等生,每月有官费相助。

冯月庵在沈阳师范就读期间,日子虽然过得艰辛,但还是抽出闲暇时间向自己的老师南琴轩,清附生张振九讨教书法和文史类的知识。

南琴轩老先生教授冯月庵书法技法,在行草书方面受益匪浅。

1931年,从沈阳师范学校毕业,实习期间的两个月,被自己的老师介绍到抚顺一所小学当任课老师,随后被教育局分配到城北造化屯任教员,仅工作两个月,因“九•一八”事变,丢失工作。

浅谈书法艺术欣赏

浅谈书法艺术欣赏

法 内容 的启 迪 、 鉴悟 , 到愉 情 弄 性 、 达 陶冶 情 操 的 目的 , 已 成 为 当代 人 欣赏 书 法艺 术 的一 种 时 尚。
书 法艺 术 欣赏 是 一 种 审美 活 动 。作 为欣 赏 对象 的 书
法作品 , 既是 书法 家 主 体 精 神 的产 物 , 是 书法 家 精 神 、 也
其 二 。 逸 秀 美 。飘 逸 秀 美 给人 优 雅 、 飘 轻松 、 腾 、 飞 清
丽 的感 觉 。 人 可 以 联 想 到 天上 的 白 云 、 中 的 远 帆 、 使 江 挺
拔 的树 木和 飞翔 的鸟 儿 , 而 产 生美 妙 、 切 之感 受 。这 从 亲 类书风 , 常见 于邓 石 如 、 吴熙 载 的 篆书 中 。汉代 《 全 碑 》 曹
到 欣赏 书 法艺 术 的真 正 目的。 书法 艺术 欣 赏 离不 开 与 之 相关 的文 化 知识 和审 美 能
代 的权 量 钱 币 、 代 的砖 铭 瓦 当 以及 汉 隶《 门颂 》北 魏 汉 石 、 《 门造 象》 古拙 的雕 刻 中 。怀素 的狂 草 、 庭 坚 的行草 龙 等 黄
以及 米 芾 的书 法 . 也都 是 这类 书 风 的代表 。 其四, 工整 精 细 。工 整精 细 常使 人联 想 到精 密 、 称 、 匀
严谨、 真 、 认 细腻 、 巧 , 是 艺 术 的又 一 种 风格 。这 种 风 工 这 格 又 多 和工 艺美 术 相联 系 。书 法方 面 , 有唐 人 写 的经 文 ,
也集 中反 映 了这 种飘 逸 的书 风 。行 书 、 书方 面 , 羲之 、 楷 王 褚遂 良、 孟频 的 书法 都是 这 种书 风 的代 表 。 赵 其三 , 横奇 屈 。纵 横奇 屈一 方 面给 人 以放纵 、 纵 自由 、 生命 力 旺盛 的印 象 , 同时 也有 奇 特 、 默 、 幽 出其 不意 、 味 趣 盎 然 的 感觉 , 人 由此 可 以联 想 到 奇 山怪 石 、 丈 瀑 布 、 使 万 古代 的断壁 残垣 、 苍拙 的参天 古松 等 。这 种风 格 反映 在秦

傅山书法艺术浅谈

傅山书法艺术浅谈

傅山书法艺术浅谈1.傅山及其时代背景明末清初之际,位于山西腹地的太原府阳曲县,出了一位博学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人物。

他就是傅山。

傅山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自幼聪敏,博闻强记。

在他年仅15岁时参加童子试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他的幼年像普通的读书人一样,在苦读中度过,然而动荡的局势打破了这种生活。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进北京,五月南逃,十月清兵占领太原,立即下令剃发,当时傅山带母逃入寿阳山中。

拜寿阳县五峰的还阳子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士,道号“真山”。

顺治六年(1649年)大同总兵姜瓖见吕梁山中广大地区起义军不断发展壮大,也起议反清,傅青主的两个同窗王如金、薛宗周是汾阳人,也参加了起义军,在晋祠与清兵交战数日,被杀,傅青主撰著名的《汾二子传》文纪念。

顺治十一年(1654年),傅山因曾接受南的任命而入狱,并著有《甲申守岁》诗二首。

傅山的母亲说:“道人儿自然当有今日事,即死亦分,不必救也。

”后来他的朋友们出奇计,救出了他。

出狱后又去南方云游。

归来后隐居太原府崛围寺。

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意,号公它、公之它。

傅青主终生拒绝为满清政府效力,终老山林。

1.傅山书法艺术风格1.晚明对奇的热情晚明时的中国,文人士子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已经不同,商品经济急剧发展、与西方宗教文化的初探、市场的扩张,以及大众价值观、情感观的更新促成了多元的文化环境,虽然大明王朝的崩溃已经无法避免,整个社会都处在动荡不定的状态中,但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股热情澎湃的艺术思潮,书法艺术顺应这股思潮慢慢从以实用为主观赏为辅的层次脉络逐渐上升到了一个以欣赏为主体的纯艺术层次,“好奇尚异”成为晚明文人士子所追求的现象,傅山也不例外。

谈到傅青主“尚奇”,就不得不提起其约作于1652年的《啬庐妙翰》一作,此作内容非常繁杂,由篆、隶、真、行、草以及傅青主自创体混合而成。

白谦慎在《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傅山的世界》中谈到:“在书写的选择上,傅山并没有按照书体的历史演变顺序来安排,而是随心所欲地书写,任意而随心,当然这幅手卷的繁杂不仅仅体现在他使用了五种不同的书体,还在于字体之间的界限常被打乱,使我们无法界定某些字的字体归属。

笔笔精到 形美神足——浅谈书法作品赏析

笔笔精到 形美神足——浅谈书法作品赏析
碑优秀的范本 。

神” 的完美体现 。书法家王僧虔在《 笔意赞》 中曾说 : “ 书之妙道 , 神
采为上 , 形质次之 , 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段文字实际上揭
、线 条美 一来自件书法作 品的美丑与否与其点画笔法到位与否有着直接 的 示了书法创作 中形与神 的辩证关系。
关系 , 线条要笔笔到位 , 长短粗细适 中, 笔法丰富 , 浓淡相宜 , 体现
《 兰亭序 》 其章法疏峻 , 结字顾 盼, 表 现出的是王羲之饮酒微醉 变化美 。元代赵孟颊在《 兰亭跋》 中云 : “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 , 悉知 后 的朗达潇洒 , 物我两忘 , 不愧 为博涉众美 的经典之作 , 读其文 、 赏
其用笔之意 , 乃为有益 。” 书法的线条美具有力量感 、 节奏感和立体
此外 , 欣赏者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学识修养 。这就要求我们欣赏 书法作品时 , 还要适当地了解其创作 的时代背景。书法作品和文学
作品一样 , 书法家在不 同的时期 、 不同的心境写出的作 品也是不一
或动或静 ; 被誉为魏碑第一 的《 张猛龙碑》 , 点 画多变 , 形 态各异 , 众
多点画 , 无一相 同, 书法劲健雄俊 , 运笔刚健挺劲 , 斩钉截铁。
综上所述 , 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形美神足 , 形神兼备。我们学
人用意 。 ” 又云: “ 书法无他秘 , 只有用笔与结字耳。 ” 可见 , 结构在字 习书法的过程实际是个欣赏美 和创造美 的过程 ,欣赏过程中我们
中占有很重要 的地位。例如《 张猛龙碑》 中的字结构外疏内密 , 忽大 必须综合运用各种 书法技能 、 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 , 最大限度地挖 忽小 , 忽方忽 圆, 收放得宜 , 欹侧取 势 , 结体精密有奇趣 , 不愧是魏 掘 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 , 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 ,

浅谈书法艺术欣赏的四要素

浅谈书法艺术欣赏的四要素
关键词 : 书法; 欣赏 ; 要素 中图分类号 . J 2 9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2 6 — 0 0 4 1 — 0 1
书法 , 具有鲜 明的民族性 和地域性 , 并积淀 了华 夏民族的 美 感 ? 文化底蕴 , 可谓是流畅广远 、 包罗万象 。对 于怎样才 能正确地 欣赏一件 书法作 品 , 却很难有一个完 全统一的标准答案 。 尽管 如此 , 笔者根据 自身 学习的经验与 体会 , 认为欣 赏书法 艺术 ,
由此看来 , 说神韵是书法美 的至高境界 , 似不为过 。所谓 “ 成形易 , 得神难 ” , 就是说 明神采 的深妙 无穷。一般的书写者
个字都写 的如干篇一律的印刷体。 王羲之在《 题卫夫人 < 笔阵 图> 后》 一文 中指 出: “ 若平直相似 , 状如算子 , 上下方整 , 前后 齐平 , 此 不是 书。” 可见写得呆板 的字 , 即使有一定 的功力 , 也
自然天成 , 成为富有神韵 的佳作 。
因素。所谓“ 每 为一字 , 各像其形 ” 。赵孟频 有句名 言 : “ 书法 以
用笔为上 , 结 字亦 须用 功。结字 因时相沿 , 用笔千古不易” 。他 清楚地指 出了用笔虽是根本 , 但也不能不讲究字 的间架结构 。 只不过 间架结构 比用笔 的灵活性更大 , 可塑性更强而 已。 当然 , 所谓要求字 的造型结构平整匀称 , 并不是必须把每
如何认识 书法 的神韵 ?所谓的“ 神” 是指作者最本质的精 神表现 。然“ 韵” 字尚包含一种果敢之气 。所 以具有神韵 的作 品, 总是独标高格 , 浑朴 天然 , 没有丝毫 的雕凿痕迹 , 如“ 三石 ” ( 《 石 门颂》 、 《 石 门铭 》 、 《 石鼓 文》 ) , 件 件神完气 足 , 厚 重拙扑 ,

浅谈书法教学与书法赏析

浅谈书法教学与书法赏析

浅谈书法教学与书法赏析书法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它包括创作者和欣赏者两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书法创作理念的更新,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书法作品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为深远。

于是,书法欣赏就成为了一个要求比较高的艺术活动,即:如何去把握作品,沟通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情感,最终使书法创作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而要做到这一点,书法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

一、书法欣赏水平存在差异古人云:“书为心画”,书法作品的产生,是作者情感、志趣、意愿的表露。

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借助线条的韵律,反映了作者独特的气质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就书法而言,作品虽是静止的,显示的却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形象,书法作品,需要欣赏者去感悟、去体味。

人们审美观的不同,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

一件率意天真的行书作品,让有的人看来可能是草率杂乱的,而一件楷书作品,在有的人看来却是端庄俏丽的。

有人说,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千个林黛玉的形象,这一千个林黛玉的形象就是从一千个读者各自的想象感受而来,各自修养的不同,就产生一千个林黛玉的形象。

在书法欣赏中这种差异更大。

因为书法艺术是高度抽象的造型艺术,所以信息全部蕴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任凭欣赏者去感受。

对于书法欣赏来讲,从事创作的人,这种欣赏差异就很小,因为本身的实践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创作者懂得了书法作品“美”在何处,掌握了书法欣赏的方法。

但是就书法欣赏的群体而言, 书法创作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真正重要的广大的欣赏者,是非从事书法创作的广大群众。

他们是书法欣赏的主体。

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供人欣赏的,只有受到群众喜闻乐见能够引起共鸣的艺术作品,才最具有经久不息的生命,书法作品也不例外。

要使书法创作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提高创作者自身的水平是其一,全民欣赏水平的提高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书法艺术需要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这就需要建筑在全民书法欣赏水平的提高。

浅谈书法文化的艺术欣赏与传承

浅谈书法文化的艺术欣赏与传承

68浅谈书法文化的艺术欣赏与传承刘景云(夏邑县文化局,河南 夏邑 476400)摘 要: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她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血脉和人文精神,它是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

书法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故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最重要的人物有王羲之、赵孟頫、祝允明、王铎等。

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关系密切。

因此,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的欣赏与传承具有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书法文化;欣赏;传承一方面,中国书法文化历史悠久。

书法艺术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文字记载,也都不难看出我国文字在发展变化着,她在每一时期的演变都对研究我国文字发展提供了真实的资料。

中国书法也概要地标示了中国文化史段。

如小篆则是秦代统一文字的标志,隶书是汉代书体的标志等。

…楷书随着我国历史发展阶段变迁,涌现出了众多的流派和书法家。

涌现了一大批伟大的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这样的书法艺术人物,流传给我们数以万计的宝贵遗产,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另一方面,中国书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主要表现在书法的抽象艺术性,不同的书法能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想,如书法的线条美,法度美、墨法美等。

同时,书法在我国目前的收藏市场上,与中国画并称为中国艺术的两朵奇葩,深受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由于书法是文字书写艺术,她具有艺术的特殊性,因此在欣赏书法作品上也能够表现出她的独特性。

…一、对书法艺术鉴赏的特性(一)从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来欣赏,欣赏书法是一个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

首先,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

从而你会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书法字体是否生动活泼。

浅谈书法艺术的美学

浅谈书法艺术的美学

浅谈书法艺术的美学作者:梁新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1期【摘要】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并源远流长。

随着汉字书写的产生、使用和不断的发展,书法艺术以它独特的审美功能和人文情趣也日受关注。

而书法的美学著作从东汉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并且延续至今。

书法是中国所有传统文化中最具经典性的民族符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时也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

【关键词】书法;艺术;美学【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一、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中国文字书写材料由甲骨、金石、竹简再到纸张,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书法的书体也由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的相继出现而快速发展演变,对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人格造就起到了极其关键性的作用。

可以说,既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灵变化史,可以是飘逸的、奔放的,也可以是拘谨的、巧妙的、笨拙的,等等,每一种书体都代表着每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特征,每一个书法家的作品都体现着时代的精神层面。

简而言之,书法艺术诠释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并在人格的形成中有着积极向上的意义。

二、中国书法的生命之美从汉字产生之时,书法的美也随之一同产生。

将汉字进行抽象的形象化、艺术化,所体现出的是书者的思想和精神世界的美。

例如,众所周知的书法家颜真卿,他中期所写的《多宝塔碑》,是在环境平和的时期写的,字体清晰悦目、端重浑厚,成为了楷书代表作之一。

而在他的行书《祭侄稿》中,所透露出来的是悲愤之情和伤痛,这种情绪的变化也导致了笔触的跌宕起伏。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在喜庆、平和的情况下创作的,所以每个线条都是那样的遒劲、秀美。

“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意,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出自刘熙载《艺概》一书,说的就是“书如其人”,书写技巧的严谨和灵活,通常呈现出气、骨、筋、肉、血等内容。

“骨”指中锋运笔形成字架挺拔,行笔有力,似银划铁钩,能支撑起整个字的形状。

骨是关键,无骨,则筋肉无所依附。

“筋”是字体笔画之间的贯穿,筋脉扭转相通,使字体笔势更具有韧性。

浅谈傅山的书法艺术

浅谈傅山的书法艺术

综合信息区域治理在中国封建史的长河中,改朝换代虽然是以皇家为代表的统治者角色之易,但给世人心理影响的阵痛是巨大的,其中尤以明清交替为最。

明朝规定了“八股”为士人进入官僚集团的科举阶梯。

因而,“八股取士”制度培养下的士人正统意识尤为强烈。

于是,士人以遗民的身份保住自己的气节,进而导致清初遗民阶层超乎以往。

他们沉溺于儒家经典的声音、训话、校勘、考据等的研究,想在文化上重振汉学,承继儒家正统,变相地重构汉家政权。

生活在此种特定时代的傅山,可谓当时士人思想的代表。

一、书法人生傅山,字青主,号公之它,别号石道人、洒道人、朱衣道人、松侨老人等等,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生于明万历35年(1607),卒于清康熙23年(1684)。

他通晓经史、诸子、释老之学,一生著作颇丰,可惜所著宏论大都散失,只存书名和篇名,留存于世的仅《霜红龛集》和《汉人名韵》两部。

在书法方面,傅山善学妙用,造诣颇深。

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

傅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在书法理论及创作实践上独树一帜,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人生历程来看,傅山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七岁就学,十五岁便中了秀才。

[1]可见,其初衷是想走科举之路,进而致仕并报效国家。

因此,工书是其致仕之途的基础。

八九岁时,傅山即从钟繇入手,继而学王羲之、颜真卿。

傅山在科举之路秉承“作字先做人”的精神,但此时明王朝已处在内乱外困的形势下,其愿望已很难实现了。

带着悲哀以至悲凉的情绪,带着对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思索和苦闷,带着对世俗生活的热望和渴求,不知不觉中文人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人生理想都发生了变化。

傅山的心胸,集中体现在他的书法艺术上,在他所标榜的“四宁、四毋”的美学观点下。

我们可以说,他的书法是他心态的真实反映。

他出家之后,完全摆脱了世间功利的缠萦,潜心静气地致力于著述和书法创作活动,满腔激情寄于诗、书、画、印的艺术王国。

我们欣赏他晚年的许多佳作,虽是连绵大草,唯其下笔却有静气。

浅谈书法作品欣赏的角度

浅谈书法作品欣赏的角度
艺术 论丛
对州
浅谈 书法作 品欣赏的角度
王 丽 娟
浙江省桐庐 县文化馆 3 1 1 5 0 0
摘 要 : 书 法与 国画 一 样 ,是 世 界 东方 独 具 的 一 种 美 的 艺 “ 为一字 , 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 , 须字字意别 , 勿使相 同。” 术。 它的点 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 力。 懂得 书法作品的艺术欣 也就是 说 , 写 一个 字 , 要吸收各种书体 的笔法 , 以达 到继承 的 赏是 学习书法者摄 取书法艺术营养的重要途径 , 也 是从 事书 法度 ; 写整 幅字 , 就要 每个字都各有笔意 , 切忌雷 同。 法艺术者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 书法作品的艺术欣 赏, 不仅可 五、 适 当地 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以启发人们的思想情操 和审美趣味 ,而且 对于欣赏者本 身提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 品一样 ,与作者书写时 的心情有着密 高书法艺术水平也是颇有帮助的。 切 的联系 ,它的艺术风格 常随作者 的年龄 和心情 的变化而变 关键词 : 书法作品 艺术价值 欣 赏 审 美意识 化。 同一个书法家 可因不 同时期 、 不 同心情写 出不尽相 同的甚 至截然不 同的作品来 , 如颜真卿 中期写的《 多宝塔碑》 , 是在 和 引 言 平环境 的得意之 中写就 的 , 字势端 重浑厚 ; 他 晚期写 的《 祭侄 书法与国画一样 , 是世界东方独具的一种美 的艺术 。 懂得 文稿 》 则是在朝廷 岌岌可危 , 侄儿不幸身亡之 时写就 的, 悲愤 书法作品 的艺术欣 赏是学 习书法者摄取书法艺术 营养 的重要 之情夺 腔而出 , 于是 , 出现了笔画浓淡 、 疏密 、 大小不一 , 甚至 途径 , 也是从事书法艺术者应该具有 的一种 能力 。 书法欣 赏的 涂涂改改的酣畅 、 率放的风格。因此 , 一定要把作 品放在 当时 审美判断能否与作品本 身的价值相一致 ,取决 于审 美者 的审 的社会背景 中评 论和欣赏 , 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 美经验 、 学识修养 和鉴赏方法 , 即取决 于欣赏者水平的高低。 六、 要 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 , 防止以实论实 书法作品 的艺术欣 赏 ,不仅可 以启发人们 的思 想情 操和 中国的书法是 由偏 于抽象 的线条笔 画结构而成 的 ,但它 审美趣味 ,而且对于欣 赏者本身提高 书法艺术也是颇有 帮助 又给人一定 的形象的联想 。 通过其点画形态 的 自然表述 , 而美 的。 由于书法艺术分真 、 草、 隶、 篆、 行等多种书体 , 每种书体又 感尽现 , 点 如坠石 , 横若 阵云, 竖有 向背 , 转 同折钗等都给人 以 有不 同的风格流派 , 因此书法艺术从 欣赏的角度说 , 也无绝对 想象 的空间 ,如果仅仅 以实论实不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 出 的一致的标准。书法艺术美是 以形体为基础 的, 一般来说 , 按 更多 的妙处。 所以, 历代的书法 家们总是 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 其构成要素即线条 、 结体 、 墨法 、 章法 、 神采来欣赏。 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 如王羲之把“ 横” 、 “ 竖” 两画分别 比喻 _ _ : 、 字势是否 自然 为“ 如孤舟之横 江诸” , “ 若 春笋之抽寒谷” 。 梁武帝在四部 书法 在书法中 , “ 自然” 是书家向往 、 追求的极高境界 。 所谓 “ 屋 理论著作之一的 《 古今 书人优劣评》 中形容萧子 云的书法为

浅谈书法欣赏

浅谈书法欣赏

浅谈书法欣赏作者:刘丽君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5期[摘要]书法欣赏不可能像科学那样,用一个公式、定义来规定它。

但也不是说书法审美没有标准,本人从四个方面来谈书法欣赏。

[关键词]线条结字形体布局个性[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76-01清人包世臣说:“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

”所谓形质,即从作品的纸面上看得见的东西,包括点画运笔的刚柔、轻重、粗细、缓急、结字、章法的安排以及墨色等等。

所谓“性情”,即作品内蕴的东西,包括书家个性,修养与书写时的思想情感,通过形质表达出来。

当书法作品中“形质”与“性情”高度地交融在一起的时候,确实能把欣赏者引到一个美妙的境界。

对于一件书法作品,具体欣赏的内容有哪些,这里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点画线条美汉字是由点画组成,点画是书法中最重要的基因。

点画写不好,要想写出一幅好作品是不可能的。

点画要写好与用笔有很大关系,许多书家都将笔法列为书法致美的第一来源。

丰富的笔法则是点画欣赏中的具体内容,点画在丰富的笔法中不仅可以形态精美,而且富有变化。

被誉为天下第一书的王羲之的《兰亭序》,人们常常以结字的变化对其中二十多个不相同的“之”字津津乐道。

其实,更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笔法变化。

书法艺术被称为抽象的线条造型艺术,用笔正是为了表现线条美。

书法家运用各种笔法技巧,使点画线条富有力感和情感的美。

书法艺术传美的根本在于力美。

一定的“力”本身就是一种美,即“崇高的美”。

书法线条的力美是指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量感。

它不仅仅是指外在的强度,而且更偏于内涵。

线条在纸面上是平铺的,然而这平铺的线条,由于筋骨的确立,二维空间变幻为三维空间,在平面的纸上塑造了立体的美,欣赏者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切实存在但藏而不露的精神,即一切不浮于表面的内孕的力。

它深沉含蓄、稳健厚重、“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欣赏者运用同步式的体验能力,就能从作品中去探寻作者内心世界的奥秘,这无疑是使欣赏活动更深入了一步。

浅析书法的美学特征和鉴赏方法

浅析书法的美学特征和鉴赏方法

浅析书法的美学特征和鉴赏方法作者:王安达尹宣龙黄芊慧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8期摘要:我国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上下五千年的积累使得我国书法传承博大精深。

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是通过笔画的力度感、节奏感、立体感,以及字形结构、章法、墨法和钤盖印章等形式语言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创造艺术形象和意境,其艺术属性独特。

关键词:书法的美学特征;鉴赏方法引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同时我国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非常关注。

汉字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精神。

汉字不仅发挥着传承思想及文化的作用,自身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

书法就是汉字的实体表现,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

我国漢字经历最初的图画、符号,经过历史的沉淀,最终定形为我们现在通用的简笔字,它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文化精神的体现。

同时,它还具有较高的美学特征,也是我国哲学精神的一种体现形式。

一、书法鉴赏的原则1.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原则。

人们的审美大都不同,他们对书法艺术的鉴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来欣赏书法的。

实际上,书法作品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主要记录的是作者的情感、精神追求。

这就要求人们在鉴赏书法的过程中遵循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原则,不仅要客观地鉴赏书法作品,还要在鉴赏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把握好文化立场的转换,从而使主观性与客观性实现有机统一,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2.整体与局部统一原则。

鉴赏一幅书法作品,我们必须遵循整体与局部统一的原则,不仅要统观全局,还要进行局部欣赏,这样才能对书法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方面,要从整体入手,统观全局,对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要从局部入手,抓住细节,仔细观察作品的用笔、结字、章法、墨法等,欣赏书法的笔墨之美。

3.静止与运动转换原则。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书法家,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不同的思想内涵与文化情怀,我们在鉴赏的过程中必须将静止的书法作品转换为运动的创作流程,模拟作者的创作过程,进一步感受作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用笔节奏、用笔力度和情感的不断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加深对书法作品的了解和认识。

浅谈冯月庵的书法艺术

浅谈冯月庵的书法艺术

浅谈冯月庵的书法艺术冯月庵(1913-2008),江苏靖江人,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冯月庵自幼酷爱书法,师从袁行霈、吕昭云等大家,深得其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书法作品雄浑大气,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喜爱。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冯月庵的书法艺术。

冯月庵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行草是隶书、草书结合发展而来的一种隶草体字。

其书法作品笔法刚劲有力,结体饱满,行笔自如,气韵生动,充满了强烈的个性风格。

冯月庵在书法艺术的创作中,注重笔意、笔法和结体的统一,力求字体的整体效果和个别字的造型艺术。

他善于吸收古人的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冯月庵的书法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诗词、名言警句、典籍文言等多种题材。

他擅长用书法表现文字的韵味和意境,通过笔墨的表现力,将文字本身的意蕴展现得淋漓尽致。

冯月庵的书法作品中,既有儒家经典、诗词歌赋,也有佛家经典、道家经典,其作品内容既有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也有寓意深远的名言警句。

冯月庵的书法作品既有传统的文化内涵,也有现代的艺术价值。

冯月庵的书法作品形式多样,不仅有横幅、对联、条幅,还有诗卷、咏物、题字等多种形式。

冯月庵擅长用行草书写横幅对联,将诗词名句和格言警句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呈现,形式美与意境美兼而有之。

他的书法作品中,不乏一些题字、书画合璧的作品,将书法与绘画、篆刻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极高。

冯月庵的书法艺术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书法展览中获奖。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艺术水准,赢得了广大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

冯月庵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追捧,也在国际市场上广受好评,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书法作品被收入了《中国书法大系》等多部著作,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冯月庵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艺术家,其书法作品在传承和发展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艺术是直观的抽象艺术。

对它的创作虽有法,但没有定法;对它的欣赏虽有约定成俗的标准,但没有统一的鉴评标准。

因此,研究书法欣赏有一定难度,也可能出现个人爱好带来的偏见。

一、书法艺术美的鉴赏标准历史上虽然没有形成书法艺术统一的鉴评标准,但影响比较大且被认可的,大体有如下几种提法:(一)“天然”与“功夫”“天然”与“功夫”的品评标准,是南朝•齐王僧虔最早提出来的。

他说:“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

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不及欣‟。

”从“时议者”用语分析,“天然”与“功夫”应是当时鉴评书品被认可的标准。

后来,南宋•梁庾肩吾在鉴评张芝、锺繇、王羲之书时,也用了“天然”和“功夫”的标准。

他说:“张功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

锺天然第一,功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

王功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锺,功夫过之。

”所谓“功夫”,主要是指书家驾驭书法艺术的技能,也包含其学养等文化底蕴。

“天然”如何界定?唐窦臮在《述书赋》中品评萧确书时表述为:“婆娑蹒跚,绰约文质。

禀庭训而微过,任天然而自逸。

”其兄窦蒙在《〈述书赋〉语例字格》中对“天然”诠释为:“鸳鸿出水,更好容仪。

”然而,这种解释犹如雾里看花,使人对其内涵仍模糊不清。

按《辞源》的诠释再加上孙过庭《书谱》中的一段表述,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帮助。

《辞源》对“天然”的解读是“天赋、自然”,并说“天”的一层含义是“凡自然所成非人力所为。

”而孙过庭论述王羲之等先贤书法艺术的自然美时,最后两句话是“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所能成。

”唐代诗仙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一首诗中,也提到“天然”。

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可见,天然美,乃是毫无雕饰之痕的自然美。

(二)“神采”与“形质”。

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还提到了“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的鉴赏标准。

所谓“形质”,就是形体。

但王氏没有用“体”字,却用了个“质”字。

这个“质”用得颇有讲究。

“质”,既是指构成形体的点画,又包含点、画的质地。

“形质”是物质的、可见的;“神采”是精神的,诸如神韵、风采等,是从“形质”中脱化出来的,欣赏者虽触摸不到,但能够感悟到。

所以,这一组鉴赏标准,揭示了书法艺术外形美和内在美的关系,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代之后,至今人们还在沿用这个标准。

形质虽是书法艺术展示美的基础,然而产生感染力使观赏者引起共鸣的却是神采。

这也是鉴赏中“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的哲理所在。

(三)“韵”与“意”。

最先隐约地喻示以“韵”衡量书法艺术美的是初唐的李嗣真。

他在《书后品》中,对81位书法名家的作品进行了鉴评,提出“逸品”和与诗“雅”、“颂”相比较的概念(诗《大序》说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雅”是周王朝王都的歌,“颂”是庙堂祭祀的乐章)。

用诗和音乐比喻书法的超众脱俗,喻示的应该是作品的“韵”。

而明确提出把“韵”作为书法艺术鉴赏标准的则是北宋黄庭坚。

他说:“凡书画当观韵。

”“若有工不论韵,则王著优于季海,季海不下子敬。

若论韵胜,则右军、大令之门谁不服膺?”又说:“论人物要有韵胜,为尤难得。

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

”怎么理解“韵”?!其本义是指诗赋词曲及和谐的音律,或者形容标致、高雅、脱俗的气质和风度。

黄庭坚的弟子范温在其《潜溪诗眼》一书中对“韵”的诠释是:不俗、潇洒、有余意,行于简易闲谈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他认为“至于书之韵,二王独尊。

……天惟曲尽法度,而妙在法度之外,其韵自远。

”清刘熙载则认为脱尽俗气方是韵。

他说:“黄山谷论书最重一…韵‟字,盖俗气未脱尽者,皆不足以言韵也。

”韵能使观赏者产生一种润肺清心,余意无尽的美感。

“意”与“韵”的内涵有相融之处,但在审美概念上是不相同的。

把“意”作为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始于晋代,盛于宋代。

苏轼是“尚意”书风坚定的倡导者。

他说:“吾书虽不佳,然自出新意,……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扬风子,更放似言法华。

”主张“出新意于法度之内,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黄庭坚称赞苏东坡书“无一点俗气,……比之诗人,是李白之流。

”“意”是书者思想、性情的表露,也可引申为意味、意境等。

宋人尚意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唐代尚法,讲求法度森严。

法的过度运用,已对书法艺术美产生了负面影响,“尚意”可以说是对“尚法”的叛逆。

二是苏、黄、米、蔡四大家书、诗、画集于一身。

诗、画是最讲“意”的,何况诗、书、画又是相通的,把“意”引进书法艺术的创作与鉴赏,既在情理之中,也符合书法的艺术表现特点。

从历代诸贤对书法艺术鉴评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尽管说法不一,但都是围绕形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表述的,而强调的是精神层面。

我认为,这样的品鉴原则,符合视觉艺术欣赏的通律。

视觉艺术,就其本体来讲是物质的,但传递的信息、追求的价值是非物质的。

如对雕塑的欣赏,是通过造型去感受它的美的内涵,而不是停留在作品所用的材质和造型本身;再如,现在从国内到国外,几乎年年都举办大型选美活动,参选者如云。

论相貌,个个五官端正,身材匀称,眉清目秀。

但最后必定是线条典雅、神采出众、气质超群者胜出。

气质和线条构成的美就是“韵”,通常叫风韵。

这些都揭示了“外美”与“内美”的关系。

只有娇好的外形而缺乏内涵的美,不是真正的、完全的美。

秉承传统,放眼现代,书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应以具有生命力的形体作为基础,把神采、韵律、意境作为基本标准。

神采的主要特征是精神、气质、风采;韵律的主要特征是有舞蹈的节奏感和音乐的旋律感;意境的主要特征是自然天趣,内涵深邃,回味无穷。

正如著名美学理论家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因此,中国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了艺术美的方向,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二、书法艺术美的构成要素书法艺术美是以形体为基础的,其构成要素有四:线条、结体、水墨、章法。

(一)线条。

一幅书法艺术作品,是由众多的汉字组成的,而每个字则是由形态不同的点、画组合的。

因此,线条质地优劣对书法艺术品位有着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有人称书法艺术就是线条的艺术。

这种见解似乎不够全面,但就线条在书法艺术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讲,则无可非议。

优质的线条,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胜骨力、富灵动、有节奏。

骨力的特征是立体感、力量感强。

立体感,是书者中锋用笔和宣纸特有的渗化功能形成的一种线条形态,欣赏者能感到它在平面上是“站立”的,而不是“平躺”的,在二维空间出现了三维的视觉效果;线条的力感则是内含而不可外扬的,它是书者依靠自身的功力,通过笔墨运动赋予线条的。

力感表现的是线条的生命力和神采,是书法艺术创作中最难通过的一道关口。

历史上因线条力感强被赞美者不乏其人,然最突出的应为王羲之和颜真卿。

如称王书“力屈万夫,”喻颜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

”灵动的特征是活脱、空灵、变化多端,生机勃勃;节奏则是线条在运动中显示出的快慢徐疾、转折回旋、俯仰起伏、轻重曲直等形态交映变化,产生出的一种犹如伴随着音乐舞蹈的旋律感。

(二)结体。

如果说线条决定着书法艺术生命的活力,结体则决定其形态、风姿。

字的结体,属于形式美的范畴。

形式美的基本原则是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对比照应。

因此,按常规,书法结体应当平正、匀称、参差、统一等。

然而,如果在创作中,固守这些条条框框,字的造型和章法“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正,前后齐平,便不是书,”更谈不上艺术了。

因此,必须按照形随势生的原则和对立统一规律进行变法,在平正中求险绝,在参差中求跌宕,在对称中求夸张,增强艺术含量和视觉效果。

正如明人项穆所说:“兵无常阵,字无定形,临阵决机,将书审势,权谋妙算,务在万全。

”(三)水墨。

清朱和羹说:“要知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

”笔与墨,是书法艺术成象显形的基石。

笔的运动,产生书法艺术的生灵,水墨的功用恰在于显露其艺术生灵的轨迹。

墨法贵在变化,美在生动。

“浓欲其活,淡欲其华,”千变万化,云腾雾罩,给书法艺术增添了诸多神秘、幽深的意境和韵律。

然而,现在有的书家不重视水墨的运用,一黑到底,没有变化,使作品丧失了韵味和情趣。

虽说自古以来就讲,墨分五色(浓、淡、枯、润、焦),但这“五色”毕竟是从黑色中派生出来的,而不像中国画中的红、兰、绿、黄、紫那种鲜明的色彩。

因此,在一色中显示出多种类、多层次的色调,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独有的,也是书法艺术创作中的难点之一。

只有变化无穷的墨法,才能有神韵俱佳的书法艺术作品。

通常讲,淡墨伤神,浓墨滞笔。

然而明代的董其昌首开淡墨之先河,在用墨上被品评为“明洁隽朗,温敦淡荡,气韵深厚,自成一格。

”到清代,又出了“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

明代之前,湿墨是书家不愿涉猎的“禁区”。

但明末清初的王铎却破了这个“禁”,将湿墨运用得淋漓尽致,无不称道。

从视觉效果来讲,浓墨显示的是厚重、朴实之相;渴墨显示的是苍劲、刚阳之美;淡墨显示的则是明快、飘逸、隽秀之态;而湿墨给欣赏者一种雾中看花、空灵幽深的感觉。

水墨交融,润如初花含露,干如秋风扫叶,枯如百年老藤,给欣赏者带来的是诗一般的意境和情怀。

(四)章法。

也称分布,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势。

其内容包括正文、题跋、落款、钦印(也包括结字,称“小章法”)。

由于书体不同,分布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篆书一般横成列、竖成行,风格上重古雅、拙朴;隶书一般采用横向取势,且字距大于行距,风格上重疏朗、苍劲;楷书同篆、隶类似,但行距大于字距,风格上重端壮、肃穆、厚重;行、草书不但横不成列、且行的轴线可以错位,摆动,尤其是草书,追求参差跌宕,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效果。

清蒋驥说:“篇幅以章法为先。

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观古人书,字外有笔、有意、有势、有力,此章法之妙也。

”所以,无论那种书体,在分布美上追求的共同点是势、韵、意。

其要旨是根据作品的内容,构筑表达的取向和情调。

所谓势,指运动的态势、趋势、定势,无论是典雅、霸悍,均强调一气贯通;韵,在章法上主要指“知白守黑”,虚实相生,密疏错落,离合聚散等,谓之“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

”意,主要指寓意和境界。

在谋局布势上,最受推崇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其“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为,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

再就是明末清初的王铎,其章法宏阔大气,运动感、节奏感强,具有感染力。

三、艺术欣赏是人生的精神需要人生有两大需要。

一是物质,一是精神。

正如著名艺术家丰子恺所说的:“人欲有五:食欲、色欲、知欲、德欲、美欲是也。

食欲二欲为物质的,为人生根本二大欲。

但人不能因此满足即止,必进而求其他精神的三大欲之满足。

此为人生的向上,向上不已。

食欲二欲中渐渐混入美欲,终于由美欲取代食色二欲,是为欲之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