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系形态识别
髓系 淋巴系区别
![髓系 淋巴系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f966f47cfc789eb162dc801.png)
1.造血细胞:造血细胞(hematopoietic cells)广义地分为髓系和淋系两大类。
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分化和发育为系定向髓系祖细胞(如CFU-GM,CFU-E,CFU-MK),髓系祖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发育为形态上可识别的髓系细胞(myeloid cells)。
髓系在广义上包括粒系细胞、红系细胞、巨核系细胞和单核系细胞,是狭义的造血细胞,而把淋巴系细胞视为非造血细胞(见后)。
应该指出,“myeloid cells”这个名词有两个不同含义:一个是指由髓系前阶段幼稚细胞分化的所有髓细胞;另一个含义是指粒系细胞,但常用的粒:红比例(myeloid:erythroid ratio)只表示粒、红系细胞增减情况,正常骨髓粒:红比例为1.5-3:1。
⑴粒系细胞:在关键性调节因子GM-CSF,G-CSF和IL-3和骨髓微环境作用下在骨小梁旁分化,增殖,发育成熟。
成熟的粒细胞逐渐向小梁之间移动,所以,随着粒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组织学上可见越靠近骨小梁的粒细胞越幼稚,形成较窄的2~3层幼稚细胞带,越远离骨小梁越成熟。
骨髓标本超微结构也显示未分化幼稚细胞靠近骨小梁(正常早期粒系生成的部位),支持这些的前体细胞来自骨内膜细胞。
如出现原始粒细胞丛(3个)或簇(5个)远离骨小梁时,则称之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 )(图3)。
(1) 粒系细胞有6个发育阶段,3个系列,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图3 骨髓活检组织小梁之间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
视野中央可见 4个原始粒细胞。
塑料切片 H-Giemsa-E 400× ? ?①原始粒细胞( myeloblast):在组织切片中原始粒细胞胞体中等大小,胞浆较少,嗜碱性,无颗粒。
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1~多个核仁,核膜厚,染色质淡染。
血液学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细胞系统特点和疾病识别方法要点
![血液学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细胞系统特点和疾病识别方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4f1b4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2.png)
临床血液学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组织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浆细胞系统等细胞特点和常细胞疾病提示及识别方法与要点血细胞的命名:命名六系三过程,粒红巨单浆和淋;原始幼稚与成熟,早幼中幼晚幼型。
血细胞成熟规律:成熟规律有共性,由大到小是特征;质细到粗疏变密,仁有到无粒体生。
红细胞系统1、原红细胞:原红圆或椭圆形,色染深蓝不透明;浆有瘤状小突起,核大居中有核仁。
2、副原红细胞:副原红见红血病,浆核紊乱异步行;核熟要比胞浆早,浆含空泡核畸形。
3、早幼红细胞:早幼红属嗜碱性,浆多色蓝稍透明;核仁模糊或消失,质变粗密核居心。
4、中幼红细胞:中幼红呈多色性,核渐缩小无核仁;浆色灰蓝转灰红,质似碎墨龟背形。
5、晚幼红细胞:晚幼红小更好认,两大特点要记清;核质集聚如炭核,去核便是成熟型。
6、巨幼红细胞:巨幼红大是特征,原早中晚呈巨型;浆多丰满核晚熟,巨幼贫血常增生。
7、小幼红细胞:小幼红称侏儒型,老核幼浆是特征;核圆或呈梅花状,缺铁贫血所造成。
8、网织红细胞:网织红属过渡型,浆含线粒嗜碱性;活体染色呈网状,通常将它分五型。
9、成熟红细胞:成熟红为正常型,中凹边厚似圆饼;无核浆呈淡红色,周围略比中央深。
10、小红细胞:小红体小见增贫,合成障碍所造成;缺铁贫血常出现,或见血红蛋白病。
11、大红细胞:大红体大见溶贫,或见巨幼贫血人;胞体常比正常大,提前脱核所形成。
12、巨红细胞:巨红巨大是特征,巨幼脱核所形成;中央淡染不明显,恶性贫血常增生13、超巨红细胞:超巨红呈超巨型,病态造血所造成;红白血病常出现,抗癌化疗也增生。
14、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不均见增贫,巨幼贫血也增生;直径相差一倍多,粗制滥造所形成。
15、红细胞形态不整:形态不整称异形,常见骨纤和增贫;如梨似拍呈棒状,或呈纺缍和哑铃。
16、球形红细胞:球形红小圆球形,淡染消失厚度增;色深体比正常小,常见遗传和溶贫。
17、椭圆形红细胞:椭红遗传所造成,偶见缺铁和巨贫;胞体较长呈桶状,长径三倍于横径。
淋巴系统—淋巴器官(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淋巴系统—淋巴器官(正常人体结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bc25a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0.png)
小结
淋巴结 小 结
被膜 实质
淋巴结的微细结构
小梁 结缔组织
皮质
淋巴小结 副皮质区
B细胞 T细胞
髓质
皮质淋巴窦 髓索 髓窦
索状淋巴组织 B细胞、T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
结构同皮质淋巴窦 较宽含巨噬细胞较多
淋巴结 课后思考
习 题 01
淋巴结由哪些结构构成? 分别有何功能?
脾
为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
3 免疫应答
T细胞:40% B细胞:55%
NK细胞
小结
脾 小结
形态
位置
膈面、 脏面 (脾门)
上缘、 下缘 (脾切迹)
左季肋区 第9~11肋的深面
前端、 后端
功能
造血、滤血 清除衰老血细胞 参与免疫反应
微细结构
被膜 实质
白髓: 淋巴小结 动脉周围淋巴鞘 边缘区
红髓: 脾索 脾窦
脾 课后思考
习 题 01
脾的血液循环
脾 脾的血液循环
小梁动脉
中央动脉
笔毛微动脉
脾血窦
毛细血管
小梁静脉
脾动脉 小梁动脉 中央动脉 毛细血管 笔毛微动脉
脾血窦 小梁静脉 脾静脉
功能
脾 功能
1 滤血
部位:脾索和边缘区 巨噬细胞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衰老死亡血细胞 脾功能亢进:滤血过度,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2 造血
胚胎早期:产生各种血细胞 骨髓开始造血后:淋巴器官,产生淋巴细胞、浆细胞 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恢复造血功能
中央动脉
动脉周围淋巴鞘
组成
弥散淋巴组织
分布
中央动脉周围
构成
T细胞
功能
相当于淋巴结副皮质区 胸腺依赖区 细胞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https://img.taocdn.com/s3/m/5983e1da50e2524de5187e98.png)
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
• 过程:胸腺细胞的TCR分子能与基质细胞的自身 MHC分子结合,这些细胞就得到刺激、存活、增 殖并继续分化,TCR不能与自身MHC分子结合的 胸腺细胞就在原处自行凋亡。 • 部位:胸腺皮质层。 • 意义:获得了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即产生了能识别、结合MHC分子-外来抗原肽 复合物的T细胞,也产生了能与自身MHC-自身多 肽起反应的T细胞。
MHC-I →DP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
导致CD4分子 表达关闭
CD4-CD8+细胞
MHC-II →DP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
导致CD8分子 表达关闭
CD4+CD8-细胞
T细胞发育的阴性选择
• 过程: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高水平的 MHC I和MHC II类抗原,并与自身抗原形成复 合物,SP细胞如能识别自身抗原肽-MHC复合 物并显示高亲合力的T细胞,即发生凋亡而导致 克隆清除,与MHC分子呈中、低亲合力及不能 识别自身抗原肽的T细胞克隆留下继续发育成熟 。 • 部位:胸腺髓质。 • 意义:通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即清除 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
淋巴细胞
• 第一节 淋巴细胞概述 • 第二节 T淋巴细胞 • 一 T淋巴细胞的发育 • 二 T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 三 T淋巴细胞亚群 • 四 T淋巴细胞功能 • 第三节 B淋巴细胞 • 一 B淋巴细胞的发育 • 二 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 三 B淋巴细胞亚群 • 四 B淋巴细胞功能
T细胞的功能
• 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组分,它具有多种 生物学功能,如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或 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对特异性抗原和促有 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以及产生细胞因子等 ,是身体中抵御疾病感染、肿瘤形成的英 勇斗士。
转白细胞分类图谱
![转白细胞分类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e0db9c2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0.png)
转白细胞分类图谱淋巴细胞(lymphocyte):本章制作:舒丹毅(1)数量:约为白细胞总数的20%~30%,幼儿较多。
(2)分类:①根据细胞形态:分为大、中、小3型。
小淋巴细胞最多,大、中型淋巴细胞较少。
细胞体小淋巴细胞6~8um中淋巴细胞9~12um大淋巴细胞13~20um细胞核:小淋巴细胞核圆形,一侧常有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染色深。
大、中淋巴细胞的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肾形。
细胞质:光镜:嗜碱性,染为天蓝色。
胞质内常见嗜天青颗粒。
小淋巴细胞胞质很少,分布在细胞周边成一窄缘大、中淋巴细胞胞质较丰富电镜下可见内含许多游离核糖体,其它细胞器不发达。
中淋巴细胞光镜结构淋巴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②根据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寿命长短和免疫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T细胞、B细胞、K(killer,杀伤)细胞和NK(natural killer,自然杀伤)细胞等。
T细胞:在胸腺(thymus)内分化、发育,而后进入血循环或淋巴组织,故以其字首"T"表示。
该类细胞数量最多,血液中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75%;寿命较长,可长达数月、至数年;具有参与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B细胞:在骨髓(bone marrow)内分化、发育,而后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组织,故以其字首"B"表示。
该类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0%~15%;寿命长短不同,为数日、数周至数年;具有参与机体体液免疫的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inophil):本章制作:舒丹毅(1)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0.5%~3%。
(2)大小:10~15μm。
(3)光镜下:细胞体:圆球形。
细胞核:多分为两叶,染色质颗粒粗大,染色略浅。
细胞质:内含有粗大的(0.5~1.0μm)、大小均匀、折光性较强的嗜酸性特殊颗粒,着鲜红色。
嗜酸性粒细胞光镜结构(4)电镜下:特殊颗粒多呈椭圆形:颗粒内含颗粒状基质和方形或长方形晶状小体。
骨髓细胞学检测
![骨髓细胞学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85275a3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6.png)
出现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1.粒细胞系统
四、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
大小 形态 颜色 数量 分布
非特异性颗粒 较中性颗粒粗大
大小不一 形态不一 紫红色
少量或中等量 分布不一、有时覆盖核上
中性颗粒 细小
大小一致 细颗粒状 淡红或淡紫红色
多 均匀
嗜酸性颗粒 粗大
五、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3.临床意义 (4)再生障碍性贫血时NAP活性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时活性减低。 (5)其他血液病:一些成熟淋巴细胞的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等NAP 活性中度增高。 (6)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雌激素等NAP积分值可 增高。
细胞、破骨细胞及一些退化细胞,如Ferrata细胞(退化的未成熟中性粒细胞)。
五、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一)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1.原理 血细胞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催化试剂中的联苯胺脱氢氧化并使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 与试剂中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形成稳定的蓝黑色的颗粒,沉着于细胞质中。 2.结果 (1)胞质中无蓝黑色颗粒者为阴性反应 (2)细小颗粒、分布稀疏者为弱阳性反应 (3)颗粒大而密集者根据程度定为阳性、强阳性反应
圆形
圆形
圆形
椭圆形、一侧 明显凹陷呈肾形、 呈带状、条状、
扁平或略凹陷 半月形等
枝杆状
常无
无
无
10~15μm 圆形
分叶(2~5叶) 无
染色质
细颗粒
开始聚集
聚集呈索块状
小块状
粗糙呈块状
粗块状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52759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4.png)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是血液病诊断分型的基本实验室检查,现今,国内不同单位在血细胞分析的操作、形态学描述术语和报告等方面极不统一。
为了规范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血液学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系统复习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本共识。
一、名词与定义1.髓系原始细胞:髓系原始细胞包括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和原巨核细胞。
原粒细胞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嗜天青颗粒的原粒细胞(亦称原粒细胞Ⅰ型),另一类是有嗜天青颗粒的原粒细胞(亦称原粒细胞Ⅱ型)。
原粒细胞与早幼粒细胞的鉴别点是早幼粒细胞有清晰可辨的高尔基区(油镜下表现为核旁空晕区)。
幼单核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粗颗粒和细颗粒早幼粒细胞、M2b 的异常中幼粒细胞为原始细胞等同细胞(应归人原始细胞计数中)。
原红细胞只有在诊断纯红系白血病时视为原始细胞等同细胞归入原始细胞计数中。
不成熟单核细胞以及小的发育异常巨核细胞和微巨核细胞不是原始细胞等同细胞,不应计人原始细胞计数中。
2.不成熟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包括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不成熟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
不成熟单核细胞胞体比单核细胞小,胞质嗜碱性比幼单核细胞弱但比单核细胞强,胞核转曲/有切迹,核染色质比幼单核细胞更浓集,极少可见核仁。
从形态上区分幼单核细胞、不成熟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有利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M5b 与慢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3.发育异常:发育异常(dysplasia)是指形态学上异常发育,并不是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同义。
这一名词只能用于3 个髓系系别,其他系别细胞表现相似而形态学上异常发育者,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应依惯例冠以“不典型(atypical)”,“不典型”也适用于肥大细胞。
造血发育异常可产生细胞学异常的红细胞[如异形红细胞或二形性(dimorphic)红细胞组群]或血小板(如巨型、少颗粒或有异常颗粒),然而,“发育异常”这一名词应限用于有核细胞。
淋巴细胞记不清?看一遍就记住啦!
![淋巴细胞记不清?看一遍就记住啦!](https://img.taocdn.com/s3/m/4b95ec2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9.png)
淋巴细胞记不清?看一遍就记住啦!彩图7解答:成熟淋巴细胞。
其胞核中有假核仁,这在成熟淋巴细胞中还是挺常见的,故应注意与幼稚、原始细胞鉴别。
后两者胞体大些、胞质更蓝,染色质呈颗粒状。
彩图8解答:双核成熟淋巴细胞。
这个细胞比较难。
这在教材及参考书中几乎均未提及,但我们实际上偶尔也可观察到双核,这不代表这是病态淋巴细胞。
如何分析该细胞呢?根据细胞特点,说明这是个成熟血细胞,粒系可除外,主要考虑淋巴及单核细胞,其胞核染色质粗但无折叠,胞质也较蓝,这些特征都是符合淋巴细胞的;你也可将双核细胞一分为二来判断,也是像淋巴细胞。
彩图11解答:涂抹细胞(下)及成熟淋巴细胞(上)。
该淋巴细胞核中有假核仁(如果是真核仁其周围染色质应呈颗粒状),胞质呈清澈的淡蓝色(这也是成熟细胞的特征之一)。
彩图21解答:淋巴细胞。
血片中的成熟淋巴细胞形态也是各种各样的,其胞体也可呈条带状。
彩图25解答:(大)淋巴细胞。
其胞体较大,胞质较多,清澈淡蓝色,并有少许紫红色颗粒,胞核肾形,染色质较粗(但副染色质不明显,这是多数成熟淋巴细胞的特点)。
该细胞的形态是有点似晚幼粒,但其胞质中无中性颗粒,这是两者最主要的鉴别点。
彩图29解答:成熟淋巴细胞。
血片中偶尔可见淋巴细胞胞质毛状突起,这是正常的,所以平时偶尔看到这样的细胞应归入正常淋巴细胞而不称为毛细胞。
在毛细胞白血病中,可见大量类似的细胞(即为毛细胞)。
小巨核是种成熟巨核细胞,其胞质中应含有许多颗粒,而原巨大些、染色质也细,故均不像。
彩图42解答:两个淋巴细胞。
左边似乎受周围细胞挤压而变形。
这两个细胞胞体不大、胞质不多也不深蓝,所以不是异淋哦,要抓住异淋的一些主要特征哦。
彩图47解答:淋巴细胞。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单核细胞,可能觉得核杆状又无中性颗粒,其实淋巴细胞的核也可各种各样。
仔细观察该细胞,其胞体不是很大,胞质为较清澈的淡蓝色,核染色质致密。
胞核虽然呈杆状,但其核结构及胞质的特点均不像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白血病形态分型
![白血病形态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a6b9e12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1.png)
T淋巴细胞系 B淋巴细胞系
MPO+
抗血型糖
CD13+、CD33+ 蛋白H、C
CD15+(M2、M4)
(M6)
CD14+(M4、M5)
CD34+(M0、M1)
CD41a+、CD41b+ CD7+、CD5+
CD61+
CD2+、CD3+
CD42b+、CD42c+ CD4+、CD8+
(M7)
CD1a+
(ALL)
随着血液病在发病机理、 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等方面 的进展,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技 术也有很大发展,急性白血病 的分型基本上分三个阶段。
FAB分型 1976(M)
MIC分型 1986(MIC)
WHO分型 2001(MICM)
表1 急性白血病分型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急性白血病 FAB分型
FAB分型法依据白血病
白血病临床特征
发热 贫血 出血 浸润
由于白血病细胞起源、分化 和生物学行为不同,构成了白 血病的异质性,因此急性白血 病的全面、正确分型是准确、 及时治疗的前提。
传统的白血病诊断和分型 主要依据骨髓涂片中血细胞形 态和分类及化学染色检查来确 定的。根据白血病自然病程长 短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 大类;按细胞起源不同又可分 为髓细胞系、淋巴细胞系以及 特殊类型等不同类型白血病。
❖ M7 巨核细胞白血病 未分化型(M7a):外周血有原 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核细胞>0.30非红系, 须有组化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骨髓细胞少,往往干 抽。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多。分化 型(M7b):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病态巨 核细胞为主。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及亚群分类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及亚群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c57d5c94afe04a1b071de45.png)
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
单纯参与免疫效应。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构成机体免疫器官的基本单位,是
体内极为复杂的不均一细胞群体,包括
许多形态上相似而功能不同的亚群,功
能和表面标志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异
质性。T细胞和B细胞是其中最主要的两
大群体。
表面标志(epitope): 淋巴细胞表面具有可供鉴别的特殊结构 在淋巴细胞的不同分化阶段,其各种 表面标志的表达也各不相同。淋巴细胞与 其它细胞之间、与周围环境中的分子间的 相互作用以及淋巴细胞识别抗原、活化、 辅助、抑制、杀伤等生物学作用均与其表 面标志有关。
T细胞主要的CD抗原
(1)CD2: 表达于全部T细胞和NK细胞表面;由3 种抗原性不同的分子组成(CD2-1,2,3) CD2-1,2表达于静止细胞表面,CD2-3表 达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CD2可与绵羊红细 胞(SRBC)结合,故又称绵羊红细胞受体 (E受体),它是粘附分子之一,在抗原提 呈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丢失。
有些还与细胞功能相关,如: CD21和CD35
是补体受体,CD23和CD32是Ig的Fc受体。
5. Fc受体
IgG的Fc受体(CD32),与B细胞 活性相关。Fc受体可与抗体包被的红细
胞相结合形成EAC花环,是鉴别B细胞
的传统方法之一。
其他表面标志:
丝裂原受体
EB病毒受体
细胞因子受体
小鼠红细胞受体
(2)CD3: 6肽复合分子,表达于全部T细胞表面, 是T细胞共有的表面标志。 CD3 与TCR非 共价结合形成完整的TCR-CD3复合体, CD3可将TCR与抗原结合所产生的活化信 号传递入T细胞内,使之活化、增殖。
(3)CD4/CD8: T细胞亚群的表面标志。 CD4+T细胞 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 TH ),主要识别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外 源性多肽抗原,具有辅佐或诱导免疫应答 的功能,部分细胞也有杀伤和抑制功能; CD8+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 Tc),主要识别MHCⅠ类分子结合 的内源性多肽抗原,具有杀伤靶细胞和抑 制免疫功能。
骨髓细胞形态学分类和表现
![骨髓细胞形态学分类和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8bd3625afad6195f312ba66e.png)
3造血基质成分细胞(微环境成分)
◦ 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 围成毛细血管的细胞,不规则,卵圆形、梭
形或多角形。
造血基质成分细胞-2
◦ 纤维细胞:fibrocyte ◦ 胞体大,不规则, 长尾形,尾端有纤 维状物。
造血基质成分细胞-3
◦ 脂肪细胞:fatty cell
◦ 细胞浆内充满脂 肪小球或空泡。 胞核小,不规则 ,常被挤在一边 或被脂肪球体掩 盖而变形。
5.杆状核粒细胞(stab granulocyte或band form)
该期细胞显著特点: 细胞核继续凹陷超过“假想”直径的一半,但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 细胞核呈带状和杆状。 颗粒不同有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之分。 模式图:
6.分叶核粒细胞(segmented granulocyte)
裸核型巨核细胞
血小板形态
非细胞结构,2~4um,星形、椭圆型、点状,染浅蓝 或淡紫色,中心有细小紫红色颗粒。
血小板
小型plt
大型plt
巨型plt
直径<2um <1/4RBC
直径<5-7.5um 与RBC相仿
直 径 >7.5um 多形性
七.骨髓内可见的其他细胞
1.造血细胞的其它形式 2.一些模糊概念细胞名称 3.造血基质成分细胞(微环境成分) 4.分裂期细胞 5.骨骼相关细胞成分
3.中幼粒细胞
该期细胞的显著特点: 细胞核圆、椭圆或一侧扁平,浆内出现了特异性颗粒,根据颗粒不同 有三个分支。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该期细胞显著特点: 细胞核开始出现凹陷,但不超过核“假想”直径 的一半 染色质更聚集,质地更粗。 颗粒不同有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之分。
髓系 淋巴系区别
![髓系 淋巴系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6c3f840a300a6c30d229f0d.png)
1、造血细胞:造血细胞(hematopoietic cells)广义地分为髓系与淋系两大类。
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分化与发育为系定向髓系祖细胞(如CFU-GM,CFU-E,CFU-MK),髓系祖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发育为形态上可识别得髓系细胞(myeloi dcells)。
髓系在广义上包括粒系细胞、红系细胞、巨核系细胞与单核系细胞,就是狭义得造血细胞,而把淋巴系细胞视为非造血细胞(见后)、应该指出,“myeloid cells"这个名词有两个不同含义:一个就是指由髓系前阶段幼稚细胞分化得所有髓细胞;另一个含义就是指粒系细胞,但常用得粒:红比例(myeloid:erythroid ratio)只表示粒、红系细胞增减情况,正常骨髓粒:红比例为1、5—3:1、⑴粒系细胞:在关键性调节因子GM—CSF,G-CSF与IL—3与骨髓微环境作用下在骨小梁旁分化,增殖,发育成熟。
成熟得粒细胞逐渐向小梁之间移动,所以,随着粒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组织学上可见越靠近骨小梁得粒细胞越幼稚,形成较窄得2~3层幼稚细胞带,越远离骨小梁越成熟。
骨髓标本超微结构也显示未分化幼稚细胞靠近骨小梁(正常早期粒系生成得部位),支持这些得前体细胞来自骨内膜细胞。
如出现原始粒细胞丛(3个)或簇(5个)远离骨小梁时,则称之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 "(abnormal localization ofimmature precursor,ALIP )(图3)。
(1)粒系细胞有6个发育阶段,3个系列,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图3 骨髓活检组织小梁之间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
视野中央可见4个原始粒细胞。
塑料切片 H-Giemsa-E 400×①原始粒细胞( myeloblast):在组织切片中原始粒细胞胞体中等大小,胞浆较少,嗜碱性,无颗粒。
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1~多个核仁,核膜厚,染色质淡染。
异型淋巴细胞定义、分型、临床表现、散点图对检测、血涂片上形态鉴别及指标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定义、分型、临床表现、散点图对检测、血涂片上形态鉴别及指标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b94f8f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a.png)
异型淋巴细胞定义、分型、临床表现、散点图对检测、血涂片上形态鉴别及指标临床意义异型淋巴细胞,是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又叫反应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白细胞的一种,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
主要是T细胞(83%~96%),少数是B细胞。
在EB病毒、腺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等病毒、弓形虫等原虫感染,药物反应,结缔组织病,免疫系统强应激状态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胞体增大、胞质量增多、嗜碱性增强、造成细胞核母细胞。
分成三型:Ⅰ型大肚便便型(浆细胞型或空泡性或泡沫型):胞体常呈椭圆形,核圆形,较小且偏位,腹部中部崛起,大腹便便,偏向一边,胞质丰富,呈深蓝色不透明,常有较多空泡见图1;图1 异型淋巴细胞Ⅰ型Ⅱ型国字脸型(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型):胞体明显增大,外观不规则,像人的“国字脸”;胞核圆形或不规则;胞质丰富,有透明感,着色不均匀,边缘处蓝色较深,呈群边样,可以少许嗜天青颗粒,胞浆似阿米巴样伪足伸出,酷似单核细胞。
如图2;图2 异型淋巴细胞Ⅱ型Ⅲ型满月脸型或唐氏儿型(幼稚型):胞体圆形或类圆形,核亦圆形,染色质细致均匀,可见拟核仁。
图3 异型淋巴细胞Ⅲ型可见拟核仁图4 看看唐氏儿,是不是有几分相像这才是中幼红,胞浆灰蓝色,胞质中没颗粒胞浆泛红,胞核与胞质都有空泡,核染色质疏松,呈条索状、小块状胞浆中有粉灰尘样紫红色颗粒。
正常情况下,很少出现在外周血中的,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等病毒性疾病或过敏性疾病侵犯时,就会对抗这些入侵者。
异型淋巴细胞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习惯性称为病毒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刺激性淋巴细胞等,正常人群的血液中偶有少见的异型淋巴细胞(正常值为0-2.0%),只有当大量病毒感染、原虫感染、或结缔组织疾病时,这类细胞的比例才会升高, 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5%即有临床意义,当升高幅度> 10 %~20 % 时,对诊断更有价值。
掌握各个阶段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
![掌握各个阶段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1db117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b.png)
多,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缺陷病
03
某些免疫缺陷病患者,外周血中成熟淋巴细胞数量可减少,对
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05 活化淋巴细胞与记忆淋巴 细胞
活化淋巴细胞形态特征及功能
形态特征
活化淋巴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增大、分裂活跃,细胞质内 RNA和蛋白质合成增加,可见细胞质扩张和线粒体增多等现 象。
相关疾病与诊断意义
相关疾病
幼稚淋巴细胞增多可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
诊断意义
幼稚淋巴细胞是白血病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学特征是白血病诊断和分 型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幼稚淋巴细胞计数也是判断白血病治疗效果和预后 的重要指标之一。
04 成熟淋巴细胞阶段
成熟淋巴细胞形态特征
细胞大小
细胞质
成熟淋巴细胞大小较均一,直径一般 在6-9μm之间。
细胞质较少,呈淡蓝色,无颗粒或仅 有少量嗜天青颗粒。
细胞核
成熟淋巴细胞的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 形,染色质呈粗块状,核膜清晰,核 仁消失。
镜下识别方法及技巧
染色方法
常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进行染色, 使得细胞核和细胞质呈现不同的 颜色,便于观察。
功能
活化淋巴细胞具有高度的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可迅速分裂 并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
记忆淋巴细胞形态特征及功能
形态特征
记忆淋巴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 而细胞质较少,表面标记和细胞内分 子特征与普通淋巴细胞有所不同。
功能
记忆淋巴细胞具有长期存活的能力,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可迅速 增殖并分化为大量效应细胞,产生更 快、更强的免疫应答。
观察要点
第9、10章 淋巴细胞
![第9、10章 淋巴细胞](https://img.taocdn.com/s3/m/91aeb8422b160b4e777fcf05.png)
2.B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
(1)B细胞抗原受体 (2)Fc受体(Fc receptor,FcR)
(3)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CR)
(4)丝裂原受体
(5)其他表面分子
B细胞抗原受体
•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sIg)。
•sIg既是抗原的受体, 又是表 面抗原,具有免疫球蛋白的抗原 决定簇,能与抗免疫球蛋白的抗 体特异性结合。
1、 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 T细胞抗原受体(TCR)
•
所有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
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 构称T细胞抗原受体(TCR)。
•
95%T细胞的TCR是由α链
和β链,分为可变区(V区) 和恒定区(C)区两个功能区。
C区与细胞膜相连,并有4~5
个氨基酸伸入胞浆,而V区则 为与抗原结合部位。
巨噬细胞:既是通讯兵又是战斗家
抓住大肠杆菌
吞噬大肠杆菌
吞噬外来物
吞噬老化的红血球
单核巨噬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e)
•(1)来源及发育:
• 单核细胞在骨髓分 化成熟进入血液,经 血流随机分布到全身 多种组织器官中,分化 成熟为巨噬细胞。 • 巨噬细胞寿命较长 (数月以上),具有较强 的吞噬功能。不同组 织部位的巨噬细胞名 称不同。
B细胞和抗体——作战用的导弹、子弹,人一生可分 泌出10亿种以上的抗体)
1. B细胞的发育
人类的祖B细胞(pro-B)最早出现于妊娠 第8周的胚胎中。妊娠中期以后,祖B细胞在 骨髓中完成其发育成熟的全过程, 前B(pre-B)、未成熟和成熟B细胞等几个 阶段。细胞表面BCR的组成随着B细胞的发育 阶段不同而变化
虫)等, 可以抗肿瘤免疫、抗感染免疫和移植物排斥反应、 清除自身的衰老细胞
掌握各个阶段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
![掌握各个阶段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21a07d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6.png)
感染性疾病
淋巴细胞形态变化可提示感染性 疾病的发生,如病毒感染可导致 淋巴细胞核染色质变得粗糙、胞
质中出现大量颗粒。
肿瘤性疾病
淋巴细胞形态变化也可提示肿瘤 性疾病的发生,如淋巴瘤可导致 淋巴细胞形态异常、核染色质不 均匀、胞质中出现大量泡状结构。
免疫系统疾病
淋巴细胞形态变化还可提示免疫 系统疾病的发生,如自身免疫性 疾病可导致淋巴细胞核染色质变 得粗糙、胞质中出现大量颗粒和
淋巴细胞具有多种功 能,包括抗感染、抗 肿瘤和调节免疫反应 等。
淋巴细胞的功能与分类
T淋巴细胞
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能 够识别并攻击被感染的
细胞和肿瘤细胞。
B淋巴细胞
主要参与体液免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 够产生抗体并清除病原
体。
NK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能够直 接攻击和清除被感染或
异常的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反 应,维持免疫平衡。
识别方法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大小、染色质结构及免疫表型等特征,结合细胞功能检测,可以对淋 巴细胞分化阶段进行识别。
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及识别
淋巴细胞肿瘤
形态特点
识别方法
淋巴细胞肿瘤是指起源于淋巴系统的 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淋巴细胞肿瘤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有的与正常淋巴细胞相似,有的则出 现明显的异常。例如,慢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肿瘤细胞的形态类似于成熟的 小淋巴细胞,而Burkitt淋巴瘤肿瘤细 胞则呈现出明显的异型性,染色深、 核沟和核凹陷明显。
THANKS
感谢观看
淋巴细胞形态变化与其他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淋巴细胞形态可出现核沟变深、染色质结构致密等变化,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 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1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正常骨髓象】112
![1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正常骨髓象】112](https://img.taocdn.com/s3/m/cdbc7373af1ffc4ffe47ac99.png)
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
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核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各阶段 体积较中性粒细胞及 嗜酸粒细胞为小.也分为中幼粒细胞,晚幼粒 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所不同者 为胞质内颗粒为嗜碱性.
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变来。 总的特点 浆细胞呈椭圆或瓜子形, 核偏在, 胞浆呈紫丁香色,或偏兰或偏红。近
核处有淡染区。
原始浆细胞
胞体 椭圆形,直径15-25微米。 胞核 圆。常偏于细胞一侧, 染色质 紫红色,呈粗颗粒网状。 核小体 有清淅的核小体1~2个。 胞质 灰兰色。无颗粒。近核处有一半圆形
概述 1
1骨髓是一种海绵状,胶状,脂肪性的组织,封 闭于坚硬的骨髓腔内.成人骨髓的重量为 1650G-3748G,占体重的3.4-5.9%.平均4.6%.骨 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人初生时,红骨髓充 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出现黄 骨髓,从远处开始向心性发展.到成人,红骨髓 退到肱骨的上1/3和股骨的上1/3.而颅骨,胸 骨,肋骨,肩胛骨,脊椎及髂骨仍是红骨髓.红骨 髓重量约1000G.红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原始粒细胞
胞体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20微米. 胞核 位于中央或稍偏一旁,椭圆或圆形. 染色质 紫红色,纤细的粒状.有时排列如筛状,
非常均匀非常平坦而薄. 核小体 有3-5个淡兰色清晰的核小体. 胞质 量少,呈明亮天兰色,绕于核周围. 无颗粒.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胞体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25微米. 胞核 圆或卵圆形,偏于细胞一侧. 染色质 呈粗粒网状.紫红色. 核小体 较大,有1-4个,较不清楚. 胞质 稍多,淡兰色,近核凹处有一不着色区.
淋巴细胞形态特点
![淋巴细胞形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76bcc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5.png)
淋巴细胞形态特点
淋巴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中,具有重要的免疫防御功能。
下面介绍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
淋巴细胞有多种形态,按照细胞大小和核质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大淋巴细胞、中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
1. 大淋巴细胞
大淋巴细胞的细胞核较大,约占细胞体积的三分之二,形状不规则,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细胞核染色质较淡,常为开放式排列,而且还可以看到细胞核内有1-3个明显的伪核仁。
细胞质呈浅蓝色,胞浆丰富,细胞体积较大,可达10-25μm。
大淋巴细胞广泛存在于淋巴结、脾脏和周围血液中,是淋巴组织中免疫反应的关键细胞。
总的来说,淋巴细胞是淋巴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其形态特点和细胞功能密切相关,对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至关重要,而且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淋巴细胞系形态识别
![淋巴细胞系形态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63a8a0d355270722182ef777.png)
胞体 中等10~20um 小,10~18um 大,15~25um
胞核
核仁
染色 质
圆、椭圆
2~5个,小而 清晰
平坦,细沙状
圆、椭圆
圆、类圆、不规 则
1~2个,清晰 1-3个,大而清 晰
粗点状,均匀 纤细、疏松、网 状、有起伏感
细胞 质
颗粒
透明天蓝色 Ⅰ无,Ⅱ有
蓝色透明 灰蓝、不透明
无
无
原始粒细胞
原始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系形态识别
淋巴细胞系形态识别
淋巴细胞系统的特征
• 胞体较小,圆形、类圆形, 较规则。
• 胞质少,透明的淡蓝色。
原始淋巴 幼稚淋巴
淋巴细胞
胞体 10~18um,圆、10~16um, 12~15u 6~9um,
椭圆
圆、椭圆 m,圆, 圆,
大淋巴 小淋巴
胞核 较大、圆、椭 圆、椭圆、
圆
可凹陷
原始单核细胞
圆、椭圆
核仁 1~聚集,但仍 紧密、块状,可见假
质 (粗于原粒) 细致
核仁
细胞 极少,透明, 较少,透明, 较多,清 很少,淡
质
淡蓝
淡蓝
澈淡蓝色 蓝色
颗粒
无
偶有少许嗜 偶有
无
原始淋巴细胞 幼稚淋巴细胞
成熟淋巴细胞
原始粒细胞 原始淋巴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淋巴细胞
幼稚淋巴细胞
成熟淋巴细胞
原始粒细胞
原始淋巴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
胞体
胞核 核仁 染色 质
中等10~20um 小,10~18um
圆、椭圆 2~5个,小而 清晰 平坦,细沙状 圆、椭圆 1~2个,清晰 粗点状,均匀
大,15~25um
圆、类圆、不规 则 1-3个,大而清 晰 纤细、疏松、网 状、有起伏感
细胞 质
颗粒
透明天蓝色
Ⅰ无,Ⅱ有
蓝色透明
无
灰蓝、不透明
无
原始粒细胞
原始淋巴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
选择区域
淋巴细胞系形态识别
• 【目的】掌握各阶段淋巴 细胞的形态特点。 • 【标本】ALL患者的骨髓 片。
淋巴细胞系统包括: • 原始淋巴细胞 • 幼稚淋巴细胞 •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系统的特征
• 胞体较小,圆形、类圆形, 较规则。 • 胞质少,透明的淡蓝色。
原始淋巴 幼稚淋巴 淋巴细胞 胞体 10~18um,圆、10~16um, 12~15u 6~9um, 椭圆 圆、椭圆 m,圆, 圆, 大淋巴 小淋巴 胞核 较大、圆、椭 圆、椭圆、 圆、椭圆 圆 可凹陷 核仁 1~2个,清晰 不清或无 无 染色 质 细致、颗粒状 聚集,但仍 紧密、块状,可见假 (粗于原粒) 细致 核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