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语文版高三必修五)
《咬文嚼字》导学案 (语文版高三必修五)【学习目标】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重点难点】懂得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这一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提高自身读写能力。
【学法指导】品尝实例比较阅读绝知躬行【知识链接】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
1897年9月19日生。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
1933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要求】1.学习本文步步推进、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2.学习本文归纳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把握论述形象、生动、浅显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作者如何使用例证法将抽象的道理论述得生动浅显,且极富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第5、6自然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课时安排】二学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找出文中例举的“咬文嚼字”事例,学会作简要分析,总结每个事例所讲述的道理,归纳它们的共同之处,找出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1.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掌握。
2.反复诵读课文,找出文中例举的“咬文嚼字”实例并理清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二)尝试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累.积()下乘.()锱铢..()咬文嚼.字()岑.寂()付梓.()没镞..()清沁.肺腑()嚼.舌()咀嚼.()便宜..()灞.桥()蕴.藉()剥啄.()憎恶..()尺牍.()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援.例:付梓..:咬文嚼.字:游.离:尺牍..:不求甚.解:拘.礼:蕴藉..:一川..烟草:3.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⑵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⑶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二、课堂探究1.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例子分析道理不同句式,不同意味《史记》“李广射虎”改写不同字眼,不同意境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句赏析滥词旧语,缺乏新意3.以上实例有哪些共同特征?有何作用?三、课堂检测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A.下乘.(chéng)岑.寂(chén)付梓.(zǐ)锱铢..(zīzhū)B.没镞..(mòzú)咬文嚼.字(jiáo)咀嚼.(jué)嚼.舌(jiáo)C.蕴.藉(yùn)累.积(léi)憎恶..(piányi)..(zèngwù)便宜D.尺牍.(dú)灞.桥(bà)剥啄.(zhuó)清沁.肺腑(qìng)2.下列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尺牍剥琢有声学福五车刻苦自勉B. 蕴藉点铁成金斟酌清沁肺腹C. 俗滥自鸣得意流涎索然无味D. 岑寂不即不离凝炼锱铢必校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岸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人送别,亦多于此)端木..遗风(端木赐,即孔子弟子子贡,因善做买卖,家有千金)B.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2
8.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 推陈出新,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重点难点】1. “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
2. 品味妙语佳句。
3.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学法指导】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朱光潜(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 安徽桐城人,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 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 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二、课文涉及的语文知识: 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 笔调轻松, 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 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 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 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 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 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 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 深入浅出。
【学习过程】1. 阅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例子?2. 找出每个例子证明的观点, 同时说明证明的过程。
例(1): 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论证过程:议论结论:例(2): 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论证过程:议论结论:例(3): 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论证过程:议论结论:例(4): 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议论结论:例(5): 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议论结论:3. 文章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来探讨“咬文嚼字”的呢?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4. “咬文嚼字”就是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含有重视文字表象而忽略内涵实质的意味。
咬文嚼字导学案及答案一体讲课稿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第一学时【预习导学】一、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他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教授对中西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他的七百多万字的论著和译著中,融贯中西,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堪称一代宗师,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学者。
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
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第三次,是在30年代。
座右铭共6”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二、有关常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三、字音字形锱铢..(zīzhū)必较中(zhòng)石没镞.(zú)清沁.(qìn)肺腑咬文嚼.(jiáo)字茗.(míng)烟岑.(cén)寂蕴藉(yùn jiè)付梓.(zǐ)尺牍.(dú)下乘.(chéng)精髓(suǐ)圆晕/月晕/晕车(yùn)四、重点词语解释咬文嚼字:1、过分推敲字句。
《咬文嚼字》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咬文嚼字》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咬文嚼字》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咬文嚼字》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咬文嚼字》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篇文章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于汉语词义的探究,让学生们意识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词不当可能会导致误解和误会,从而引导学生们注重词语的选择和运用能力。
一、文章导入:拓宽思维引导学生们思考“一词多义”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沟通和理解能力,从而使课堂环节更生动有趣。
二、课堂讲解:学习核心1.文章内容概述首先,引领学生们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内容以及作家文婷姐的写作背景;其次,引领学生们分析造成多义的各种语言运用方式,包括造词、演义、借义等;最后,介绍了如何使语言更加准确、恰当地表达思想的方法。
2.案列分析根据学生们的感性认知,根据生活实际案例来讲解多义词的运用。
如:情人节、家常便饭、谈天、敢爱敢恨等词的运用。
最后,让学生们互相斟酌如何使用一些多义词,从而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
三、思维拓展:词语运用游戏1.单词猜谜老师出示一些生疏的词组,让学生们去猜猜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它们的多义之所在。
2.接龙游戏老师给学生们出现一个词,学生们需围绕这个词来表达出与它有密切关系的话题,教师需要对学生们的发言做出正确的引导和纠正。
3.多义造句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词,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这个词编一个句子,和大家普遍使用这个词不同的是,让学生在句子中运用他的多义,形成一个特别的句子,并且做出语境推断。
四、总结方案:学习回顾1.作品的主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对于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性,同时,也给我们的交流与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语言的学习。
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及上下文语境的归纳推断,将多义单词的意思理解准确,并在交流时运用技巧表达。
3.思维的培养。
我们需要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来推理及分析问题,学会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好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咬文嚼字导学案(含答案).doc
第一 -课时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
2.对下面加点字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C) A. 端木遗风〔端木,即孔子的弟子子贡,因善做买卖,家有千金 〕柳岸灞桥〔在长安东,汉代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B. 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 〕杀青〔古人在竹简上著书,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C. 兴会〔快乐,得意〕尺牍〔书信。
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D. 援例〔引用成例。
援,•引用〕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3. 填空。
朱光潜,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当代著名 _美学家_、__文艺理论家__。
他的_<西方美学史>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4. “咬文嚼字〞本义是什么?在本文中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答复。
A 、过分地斟酌字句。
B 、形容卖弄才学。
C 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外表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第一层〔1至5〕通过三个例子一一〔郭沫假设改字〕 〔王假设虚改句〕〔贾岛“推敲〞〕,说明文 字与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密切,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 _思想_和_情感—的调整。
第二层〔6至7〕从正反一一〔善用联想意义〕 〔反对〞套板反响〞〕两方面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三层〔第匕段〕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 :对文字创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 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到达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 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 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 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 课时安排:3课时 皿[咬丈嚅Joo 〕宁 ⑴嚼 r •|nn^〔 >«>〔尽〔 }兴 〔:訂尺! *烬〔阿管伽執〕,-i 傅切(qQ ⑵切I * ,,I W( }割IJ^(yun)M I /H(hun)乱 ■价课 学会 其中精三、合作探究反复阅读课文,分析作者所列举的例子,并浅谈启发四、自主检测1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 咬文嚼字(ju e)锱铢(zh i)斟酌(zh en)B. 镞矢(z⑪胸襟(j in)剥啄(zh u)C. 岑寂(c cn)王嫱(qi Oig)付梓(z 1)D. 尺牍(d U下乘(ch eng)憎恶(e)解析:A嚼ji do锱z iB啄zhu oD恶w u2、以下各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A. 透彻词藻流弊甚远研究一番B. 类形苦茗中石没镞自鸣得意C. 捉摸玩索索然无味斩钉接铁D. 搅扰自励语言凝练纸离破碎解析B类形-类型C斩钉接铁-斩钉截铁D纸离破碎-支离破碎3•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他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咬文嚼字》导学案(学生版)共3篇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咬文嚼字》导学案(学生版)共3篇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咬文嚼字》导学案(学生版)1【前言】语文教师常常告诫我们要多读,要多练习,要多思考。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许多难点,比如字的深浅、古汉语的口音、具体词的意义等等。
本导学案主要针对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五单元《咬文嚼字》一课,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这一课的方法和技巧。
【导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意思,明确“文身”和“字性”的区别。
2.掌握“咬文嚼字”的具体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加深对典故故事的理解与解析能力,为二次作品的创作提供素材与灵感。
【第一步】读懂课文,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1.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咬文嚼字”?这一典故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在纸上写“文身”?2.分析“文身”和“字性”的区别是什么?有什么联系呢?3.思考自己在学习、写作过程中是否也需要“咬文嚼字”?为什么?【第二步】拓展阅读,了解典故故事的背景和意义1.阅读相关典故故事,如《晏子·喻渊》、《屈原·离骚》等,分析其中的“咬文嚼字”与智慧、言论自由、文学创作等方面的联系。
2.拓展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典故故事,如《庄子·齐物论》、《竹书纪年》等,加强对“咬文嚼字”的理解与认识。
【第三步】掌握“咬文嚼字”的具体方法,提升写作和阅读能力1.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词汇、长句、语法结构等,逐一分析,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切记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地运用相应的方法。
3.写作时尽量使用较为丰富、准确、精细、贴切的词汇和构句。
4.加强写作练习,多进行修改和润色,不断提升文章的质量。
【第四步】二次创作,运用“咬文嚼字”的技巧,提高审美情趣1.选择典故或经典诗词进行仿写创作,锻炼模仿技巧和艺术感悟。
2.在仿写创作中体会古人的灵活运用和舒展表达,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依据与借鉴。
3.充分运用“咬文嚼字”技巧,使写作充满韵味,赋予其深意和美感。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写:郭文斌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体会“咬文嚼字”的妙处。
2.熟悉文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知识链接——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省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人)。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并自上海与叶圣陶、夏衍、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1930年获英国爱登堡博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等。
【预习展示】1给下面的对联添加动词。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先后添加两次都不如意,而最终以苏小妹的题试意境为高。
你想知道她加的是什么动词?不妨你也试试,并选出最能突出景物特征的动词,结合意境简单分析这样添加的妙处。
①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②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③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妙处2 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各题。
(可适当运用工具书。
)①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没镞()蕴藉()岑寂()烟榻()付梓()锱铢必较()咬文嚼字()下乘()倒涎()尺牍()②判断下列成语使用正误并解释。
A 王勃才高八斗,才情出众。
一篇《滕王阁序》流传千古,成为唐代文学乃至后世文学的扛鼎之作。
()才高八斗:B大学和中小学一样,最重要的不只是读书,还有做人。
品德败坏的学者即使他学富五车也不会得到尊重。
()C由于部分同学在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不仅体会不到展示成果的愉悦,就连最后表示祝贺的掌声也变得索然无味。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朱光潜■学习目标1. 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与逻辑框架,培养分析性思维能力。
(重点)2. 揣摩文本论据的选用裁剪,进行论据提纲练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重点)3. 与马南邨的《不求甚解》进行比较,更准确、全面地认识本文观点,培养应用性思维能力。
(难点)■学习任务任务一:粗读课文,把握论点在预习的基础上,思考:“咬文嚼字”原来是什么意思?请试着用原文语句概括作者想要表达的“咬文嚼字”的观点内涵。
【解析】1.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2.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学法点拨】学生如果找出其他段落的关键句,教师在加以肯定的同时,明确2点:论述类文本应在文中多次强调观点,以加深读者印象;PPT上显示的这句处于文首,具有总起的作用,故在全文几个观点句中最具概括性。
任务二: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与逻辑框架,培养分析性思维能力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在第三自然段提出了观点,那么朱光潜先生在文章中是如何推进这一观点的?(一)师生合作,概括1、2自然段的事例与观点。
【解析】郭老改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学法点拨】在此环节,老师需要及时点拨学生,提高其概括的准确性。
(二)自主思考,请用“四字概括事例+用两个‘不同’概括分论点”的格式,梳理文章脉络,完成思维导图。
【解析】A:B:【学法点拨】明确学生回答的格式,出于两点考虑: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使得操作性更强;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筛选关键词语进行语意概括的能力。
在此环节,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引导:1.为何作者不直接判断“推”“敲”二字孰优孰劣?明确:论述类文本的观点表达应严谨客观;2.不限制回答格式,能否使思维导图更加完整?明确:补充第6、7段的大意。
(三)自主思考,明确思维导图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解析】【学法点拨】1.只有明确文本各部分的关系,才能真正体会到论述类文本严谨求真的学术品位。
_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导学案(无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一、预习1.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
安徽桐城人。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
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
2.字词正音咬文嚼()字倒涎()茗( )烟锱铢()必较中石没镞()清沁()肺腑岑()寂蕴藉()付梓()尺牍()3.词语解释援例:引用成例。
援,引用。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蕴藉:(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
点铁成金:多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杀青:泛指写定著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查阅工具书,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在这篇文章中有什么含义?三、细读课文,品味赏析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1 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
这里指石根云气。
2 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
3 不负言:决不食言。
思考:“推”“敲”哪个更好?四、拓展思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一段对风雪的描写:“(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金圣叹点评水浒,说此处着一“紧”字“意境全出”,绝妙无比。
妙在何处?2.简要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这是因为:3.谈谈“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闹”“弄”的表达效果。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榖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完整版)咬文嚼字_导学案(教师版)
《咬文嚼字》第一课时导学案编写人:焦庆平审核人:高二语文组时间2015年10月15日【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预习案】一、了解有关常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二、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三、整体感知1.什么叫“咬文嚼字”?明确:咬文嚼字:过分的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由上看出,“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文中朱光潜先生又赋予它什么意思?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咬文嚼字( ) 锱铢( ) 斟酌( )镞矢( ) 胸襟( ) 剥啄( )岑寂( ) 王嫱( ) 付梓( )尺牍( ) 下乘( ) 憎恶( )3.解释下列词语。
锱铢必较:岑寂: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付梓:尺度:下乘:4.理清文章思路第一层(1至4)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文字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_思想和情感的调整。
咬文嚼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⑵跳出课本拓展延伸
“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启示:
③贾岛推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启示:
④苏轼诗句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C.俗滥自鸣得意流涎索然无味
D.岑寂不即不离凝炼锱铢必校
2.试一试,给括号中填写适当的字,使之符合诗意。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4、个人写作情况,谈一下自己对“套板反应”的认识及克服的方法:
启示:
⑤套语滥调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
启示:
三、课堂练兵
1.下列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Α.尺牍剥琢有声学福五车刻苦自励
B.蕴藉点铁成金斟酌清沁肺腹
⑶品评鉴赏培养能力⑷举一反三迁移应用
导读学练:
一、诵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1、有关常识:
作者朱光潜,著名,.主要著作有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文艺评论和随笔
第8课咬文嚼字(一)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相关文学常识和字词。
2.筛选文中信息,理解重要词语“咬文嚼字”的含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把握作者有关“咬文嚼字”的观点,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二.新课标考纲解读
1.识记词语:咬文嚼字锱铢必较推陈出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2.理解: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咬文嚼字”在文中的含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概念”就是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或者是全文的核心概念、话题题旨的词语。
“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这些句子有助于理解文章,把握观点。
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重要的句子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有以下几类:(1)提示文章中心内容的句子,如中心句、文眼句;(2)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态度的句子;(3)衔接上下文,既有过渡作用,又有概括作用,起到标明行文思路作用的句子;(4)容易产生歧义性理解的句子。
三.课堂检测
在预习的前提下,速读全文,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题目“咬文嚼字”本义是什么?文中是什么意思?并找出回答的
依据。
2.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是重要句子?请简要说明。
3.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用哪些例子来论证的?
四.方法规律总结
1.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方法。
理解方法是:在文中找到与这一概念有关的句子和段落,然后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述的,千万不要主观臆断,因为高考考查的是在“文中”的意思。
2.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1)确定信息区间。
就是找准和问题答案有关语段。
(2)截取原文词句。
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
(2)修改整合信息。
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赘余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五、达标训练
读课文的第3、4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1. 作者以李广射虎为例,通过比较分析阐述的道理,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A、简洁必须以准确表达情味为基础。
B、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C、文字的细微差别,应该玩索一番。
D、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2. 通观整个语段,作者所要论证的观点是()
A、即使咬文嚼字,则必锱铢必较。
B、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C、咬文嚼字,实质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D、过间则必失原汁原味。
3.下面的道理和启示不合所选语段旨趣的一项()
A、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思想情感表现的高下。
B、咬文嚼字的实质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C、乱改别人的文章必将遭人讥讽,贻笑大方。
D、选取典型材料阐释道理才能令人心悦诚服。
咬文嚼字(二)
一.教学目标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鉴赏文章的构思技巧。
二.考纲要求
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即弄清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文章是怎样渐次展开和步步推进,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表达的。
三.课堂检测
让学生回答问题,分析文章结构思路。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第六段前两句话有什么作用?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2.读三四段文字,指出体现作者思路的词语。
找出作者表述观点的句子,指出其表达重心。
3.文中所举例子选择的角度一样吗?从炼字的角度,你最喜欢哪一个例子?说说理由。
四.方法规律总结
分析结构思路的方法:
1.理清结构。
阅读文章,应当把握住它的框架,看出作者“编织”文章的基本路数,弄清文意的来龙去脉。
①着眼于全篇。
即弄清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文章是怎样渐次展开和步步推进,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表达的。
②着眼于局部。
即划分某一段或段中的某一部分的层次,分析层次间的关系。
2.理清语脉。
语脉,即行文的脉络。
理清语脉,即分析语句间的意义关系,梳理行文的语意走向,要注意常见的体现思路的词语:
①表列举的词语:“也”、“另外”、“此外”、“除此之外”、“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与此同时”等。
这些词提示前后文有并列的事例或观点。
②表推断或小结的词语:“因此”、“总之”、“所以”、“由此可见”、“可见”等。
这些词表明后文将会有新观点。
③表示强调观点的词:“其实”、“简直是”、“从一定意义上说”等。
④表示转折的词语:“不过”、“然而”、“而”等。
这些词表明对前文否定,后文将有新的观点。
五.达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2010·新课标全国卷)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
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做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
“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
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
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
”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真书写得萦连就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
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关系。
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的“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