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的影响因素与比较研究 丁玲
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的影响因素与比较研究丁玲摘要:城市化在快速的发展,中国的建筑业也在发展。
而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人身安全。
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已成为建筑工程师的一项最为重要的任务。
本文主要是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的方面,分析了建筑结构对别的方面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了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质量,希望为建筑设计行业提供到了浅薄的理论参考。
关键字:建筑结构;设计;可靠性;影响因素;比较分析1、前言建筑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的基础。
施工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综合的分析了影响建筑结构设计可靠性的因素,优化了结构的设计。
分析影响结构设计可靠性的四个因素可以改变到负荷水平和分布参数,工程质量,耐腐蚀性和四个因素的最负荷效应的组合,从而得出了目标的可靠性指标,目标可靠性指标变量加载,它是对两个指标研究的综合比较。
2、可靠度的基本理论2.1、结构体系的可靠度在实际应用里面,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理论应转化为方程的一部分,以表达随机变量的影响。
辅助工具主要是通过经验校准和失效概率来测量到结构的可靠性。
在对现有形式的分析基础上,我国可靠性设计的理论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但现在这部分理论内容特别适合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会出现一些设计的问题。
因此,结构设计者应逐步提高可靠性的理论。
2.2、结构设计的规范性这里所说的是规范性的,与结构设计的法律法规有关。
在结构设计的时候,强制性是最明显的特征。
在建筑设计里面,参与分析和设计工作的设计师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里面,完全符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他们能够怀疑结构设计的结果,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分析现有结构设计规范的基础上,确定钢含量是评价结构设计可靠性的关键标准和指标。
为能够提高到结构设计结果的合理性,设计者必须尽量减少结构设计中的钢含量。
然而,在分析中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充分实现各种规格的背景下,提高了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了灵活性。
毕业论文指导记录20篇
毕业论文指导记录第一篇指导时间:2023年3月10日学生姓名:(此处留空)专业:(此处留空)论文题目:(此处留空)一、论文选题指导1. 学生初步选题为《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
2. 指导教师建议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实际,对选题进行细化,例如选择特定区域或特定产品进行深入分析。
3. 学生表示将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调整选题。
二、文献综述指导1. 学生已收集部分相关文献,但结构不够清晰。
2. 指导教师建议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研究方法、结论等方面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
三、研究方法指导1. 学生计划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2. 指导教师建议学生明确问卷设计的原则和访谈提纲的内容,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学生表示将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完善研究方法。
四、论文结构指导2. 学生表示将按照指导教师的建议调整论文结构。
五、其他指导1. 指导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论文的格式规范,包括字体、字号、行距等。
2. 学生表示将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论文格式调整。
第二篇指导时间:2023年3月20日学生姓名:(此处留空)专业:(此处留空)论文题目:(此处留空)一、文献综述进展1. 学生已完成文献综述初稿,但部分内容存在重复。
2. 指导教师建议学生精简文献综述,突出重点,避免冗余。
3. 学生表示将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修改文献综述。
二、研究方法调整1. 学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问卷调查的结果不够理想。
2. 指导教师建议学生考虑增加实验法或案例分析法,以丰富研究方法。
3. 学生表示将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调整研究方法。
三、数据分析指导1. 学生计划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指导教师建议学生提前学习SPSS软件的使用,并制定详细的数据分析计划。
3. 学生表示将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进行数据分析。
2. 指导教师建议学生加强对关键问题的分析,提高论文的学术价值。
3. 学生表示将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修改论文。
五、其他指导1. 指导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论文的学术规范,避免抄袭现象。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代码:0824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新世纪现代化造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国防军工事业等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专业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能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验能力,掌握基本测试技术、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独立分析科学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和水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实力雄厚,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和轮机工程3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先进,拥有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船舶CAD工程中心、船模拖曳试验水池、造船工艺实验室、船舶结构振动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实验室的实验设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已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转化一等奖2项,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获国家专利技术15项。
结构加固可行性研究报告
结构加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由于建筑材料的老化、设计不当、施工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一些建筑结构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因此,在建筑结构加固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结构加固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结构加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和安全性。
三、研究内容1、结构加固的概念和原理:介绍结构加固的概念、分类、原理和方法,以及结构加固的意义和必要性。
2、结构加固的研究现状:梳理国内外结构加固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范围。
3、结构加固的设计方法:探讨结构加固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结构损伤诊断、加固方案选择和设计计算等内容。
4、结构加固的材料与技术:介绍结构加固常用的材料和技术,包括碳纤维布加固、钢板加固、预应力加固等,分析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5、结构加固的工程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调研实验,总结结构加固工程的实施过程、效果评估和经济效益。
6、结构加固可行性研究:综合考虑结构加固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因素,评估结构加固的可行性和实施策略。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相结合,全面深入地研究结构加固的相关问题。
五、研究成果1、对结构加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结构加固设计方法和方案。
2、总结了国内外结构加固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前景。
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调研,总结了结构加固工程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验证了结构加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4、综合考虑了结构加固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提出了一些促进结构加固工程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结构可靠度在水工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结构可靠度在水工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发布时间:2022-11-30T07:06:26.802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5期作者:陈王[导读] 在水工结构设计中结构可靠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陈王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65【摘要】:在水工结构设计中结构可靠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从目前的设计总体情况来看,结构可靠理论在水工结构设计中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为水工结构质量的提升以及施工效率的提升奠定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本文的研究中,结合当前水工可靠度设计的研究情况及现状入手,对结构可靠度在水工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结构可靠度;水工结构设计;应用1、前言近些年来构架对于各行各业的质量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工程类结构设计来说,对其质量以及不稳定因素的预防要求更高。
结构可靠度理论是当前水工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理论内容之一,现阶段在结构可靠性计算期间,可利用概率统计理论知识来描述工程中的失效概率,如结构外部荷载情况、材料强度与实际承重力等系数。
但由于水工结构设计相较于其他工程结构设计而言,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及不稳定性等特征,需相关工作人员将结构可靠理论与计算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及完善,为提升水工结构设计质量及可行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2、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理论要点分析2.1、结构可靠度设计的重要性在对水工结构的设计中,应当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重视。
从目前的工程设计情况来看,水工结构建设在工程总耗资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旦结构设计出现误差,不仅会为建设方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更会威胁到施工及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
因此,针对这种风险情况,设计人员为了能够更好地评估水工结构的不稳定因素,可靠度的设计内容逐渐地应用在水工结构的设计环节中。
从工程的角度设计的细节内容来看,荷载力、材料参数、边界条件、计算模型以及结构尺寸等都会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利用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式,识别工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并且利用相关的设计公式将不稳定因素设置为随机变量,然后计算出各种因素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情况,从而有效地识别风险,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对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该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预防性维修大纲;故障后果1 引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简称“RCM”)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用以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需求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也是发达国家军队及工业部门制定军用装备和设备预防性维修大纲、优化维修制度的首选方法。
美军通过在80年代推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维修改革,使其装备保持了较高的完好率。
美军所作的工作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回报。
英国、日本等国家通过应用RCM分析技术为其设备制定维修策略,避免了“多维修、多保养、多多益善”和“故障后再维修”的传统维修思想的影响,使维修工作更具科学性。
实践证明:如果RCM被正确运用到现行的维修装(设)备中,在保证生产安全性和资产可靠性的条件下,可将日常维修工作量降低40%至70%,大大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RCM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表现出来的优势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这些国家普遍开展了RCM的应用研究。
本文对RCM当前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2 RCM在国外的推广应用与维修改革70年代中期,RCM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美国防部明确命令在全军推广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1978年,美国国防部委托联合航空公司在MSG-2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维修大纲制订的方法。
诺兰(Nowlan,F.S.)与希普(Heap,H.F.)合著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在此背景下出版。
书中正式推出了一种新的逻辑决断法--RCM法。
它克服了MSG-1/2中的不足,明确阐述了逻辑决断的基本原理,对维修工作进行了明确区分,提出了更具体的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
第一章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及应用绪论
工
角度对可靠性的定量描述。可靠度设计是以承认结构有失效(或破坏)的可能性为前提的。
程 结 构
(1) 半经验半概率法--对影响结构可靠度的某些参数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与经验相结合,然 后引入某些经验系数。该法对结构可靠度还不能作出定量的估计。
设
(2) 近似概率法--一次二阶矩法,它采用概率论的方法对结构可靠度进行计算,不过不是采用
例:中国铁路桥规的修订-历程
1985,基建总局“铁路工程可靠性科研工作会议”,交大峨眉 1986-93, “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研究”,课题28项 1988,基建总局“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桥规编制工作会议”,编制任务分工,三院,大桥局设计院,专院,
铁科承担 1993-94,规范编写组《铁路桥跨结构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1995,征求意见稿的专家讨论会 1996,对TBJ2-85进行修订,颁布了TBJ2-96 1997,规范编写组《铁路桥涵设计规范·上册》,仍用容许应力法 1999,颁布了TB10002.1-TB10002.5一套规范,仍用容许应力法 2007,发布了《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涉及桥涵之处则照
8) 李国强,黄宏伟,郑步权。 《工程结构荷载与结构可靠度设计原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Chin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2001。
9)迪特莱夫森等[丹麦],何军翻译。结构可靠度方法。同济大学出版社。
成绩:平时成绩30%:适当的作业和到课
考试成绩70%:开卷或闭卷—待定
结构可靠性评估方法
一 基于概率论 二 基于模糊理论 三 基于灰色理论 四 基于专家系统 五 基于试验
1.2 工程结构中的不确定性
建筑安全与可靠性
建筑安全与可靠性建筑安全与可靠性可靠性⼯程是提⾼系统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可靠性的⼀门有关设计、分析、试验的⼯程技术。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产品的可靠性与外界环境的应⼒状态和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密切相关。
如今,可靠性⼯程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建筑、化⼯等⽅⾯。
可靠性⼯程的研究对于提⾼产品、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能尤为重要。
为了实现产品的⾼可靠性,系统科学、统计学和故障物理构成了可靠性⼯程的基础。
特别是故障解析和失效分析备受关注,已逐步深⼊到材料学、⼒学、电⼦学、化学、机械学及物理学等多个学科,侧重微观分析,研究故障原因、变化规律及预防。
本⽂将从可靠性⼯程的发展历史现状,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建筑安全的联系⼏个⽅⾯对可靠性⼯程展开论述。
可靠性⼯程的发展历史现状有组织地进⾏可靠性⼯程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初从美国对电⼦设备可靠性研究开始的。
到了60年代才陆续由电⼦设备的可靠性技术推⼴到机械、建筑等各个⾏业。
后来,⼜相继发展了故障物理学、可靠性试验学、可靠性管理学等分⽀,使可靠性⼯程有了⽐较完善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可靠性⼯作起步较晚, 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在电⼦⼯业和航空⼯业中初步形成可靠性研究体系。
在汶川地震等重⼤事故发⽣后,有关建筑⼯程的可靠性问题⼀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话题。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虽然在施⼯技术⽅⾯已经能够⽐较有效的解决建筑的可靠性问题,但是许多施⼯单位并没有给予重视,⽽是偏向于建筑的经济性⽅⾯,于是在实际中出现了⼀些原本不应该出现的重⼤事故。
⽬前,我国的可靠性理论和应⽤研究与发达国家相⽐还有⼀定差距。
特别是加⼊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临着国际贸易竞争的严峻考验,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可靠性理论和应⽤研究,推进我国的可靠性⼯程快速发展。
可靠性⼯程研究的重要意义可靠性⼯程的诸多研究成果,有效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服务设计研究现状与进展
服务设计研究现状与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服务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
在这一背景下,服务设计作为一种创新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服务设计旨在提升用户体验,优化服务流程,并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产品。
本文旨在探讨服务设计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当前服务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回顾服务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服务设计在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用户体验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分析服务设计研究的前沿动态,包括服务设计方法论的创新、跨学科融合的趋势、以及数字化技术在服务设计中的应用等。
本文还将探讨服务设计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实践,如医疗、教育、金融等。
通过梳理服务设计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本文旨在为服务设计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服务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实践者对服务设计领域的关注和投入,共同推动服务设计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应用。
二、服务设计研究现状服务设计,作为设计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它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方法,提升服务体验的质量,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目前,服务设计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和趋势。
在服务设计理论构建方面,学者们正不断探索和完善服务设计的理论体系。
他们借鉴了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服务的特点,提出了多种服务设计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这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为服务设计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在服务设计实践应用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重视服务设计。
他们运用服务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对现有的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构,以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同时,一些创新型企业还通过服务设计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以获取竞争优势。
在服务设计研究领域方面,学者们正不断拓展其研究范围。
他们不仅关注传统的服务业,如餐饮、零售、医疗等,还开始关注新兴的服务领域,如共享经济、智慧服务、数字化服务等。
(专业领域代码085234,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车辆工程(专业领域代码:085234,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一、专业领域及研究方向车辆工程领域以铁路及城市轨道机车车辆设计、制造和控制技术等研究为特色,重点研究高速﹑重载和轻轨轨道车辆设计﹑开发及应用中所涉及的关键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问题。
这些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强度及可靠性、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及控制、振动噪声及控制、智能融合及检测、车辆零部件可靠性基因工程等。
运用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解决车辆工程领域中的实际技术问题是本学科的突出特点。
本专业领域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研究工作条件好,承担着大量的国家﹑部委及大型国企的科研项目,与企业联系紧密,实践经验丰富。
在轨道车辆结构安全可靠性﹑系统动力学﹑振动噪声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系统深入并具有影响力。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车辆结构可靠性及优化研究轨道车辆结构设计中的强度与可靠性问题,包括结构抗疲劳和防断裂设计、有限元技术及应用、结构动态测试、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结构应力测试与疲劳评估、车辆结构优化设计建模与算法、零部件结构与工艺协同设计、载荷谱建立理论与方法等。
2.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轨道车辆系统、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各种振动特性和载荷特征,涉及车辆系统动力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列车纵向动力学、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以及主动悬挂技术和振动控制技术等。
解决轨道车辆运行稳定性、安全性、乘坐舒适性等重大技术问题。
3.车辆振动噪声控制技术研究车辆振动噪声控制、车内振动噪声模型及控制方法、乘客舒适性与声品质评价、轨道交通噪声理论与控制技术等。
4.智能融合及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研究轨道车辆运行安全监测中的多源信号智能融合基础理论、融合算法、传感器资源管理优化、搭建融合系统和工程化设计方法。
研究轨道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故障诊断与预测,提高车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预测轨道车辆的剩余寿命。
基于可靠度的高层、高耸结构抗风分析
谢谢观看
二、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评 估方法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1.风洞试验
风洞试验是一种模拟实际风场环境,测试建筑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和气动性能的方法。通过风洞试验,可以获得高层建筑结构在不同风向、风速 和湍流度条件下的响应数据,从而评估其抗风能力。
2.数值模拟
三、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提 高措施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可靠性,以下措施可以考虑:
1.优化结构设计
优化结构设计是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的重要措施。结构设计应考虑建 筑物的体型、刚度、质量和重心等因素,并采用有效的抗风措施,如增加截面、 增加刚度等,以提高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在进行可靠度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影响因素:
1、风速:风速的变化对结构的抗风性能产生直接影响。我们需要根据工程所 在地的气象资料,对不同风速下的结构响应进行分析。
2、结构类型:不同的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抗风性能。例如,高层建筑的抗风 性能一般较中低层建筑差,因此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抗风设计。
3、结构设计参数:结构设计参数如高度、宽度、形状等对结构的抗风性能产 生影响。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优化结构的抗风性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城市景观中占据了 重要的地位。然而,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性问题一直备受,其中抗风能力是关 键之一。因此,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概 述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是指高层建筑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抗风可靠性分析包括风载效应计算、结构抗风措施设计、结构风振 控制等方面。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要求确保建筑物在承受各种风载作用时, 不会发生破坏、失稳或过度振动等不利情况。
毕业论文的内容和要求
摘要关键词:毕业论文;内容;要求;质量一、引言二、毕业论文的内容1. 选题: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选题应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同时考虑社会需求和实际应用价值。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旨在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文献综述应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论文中所采用的具体研究手段和技术。
研究方法应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地解决研究问题。
4.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是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和事实的分析和解释。
研究结果应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毕业论文的要求2. 内容完整:毕业论文应包含上述内容,且各部分之间应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3. 语言表达:论文应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流畅。
4. 原创性:毕业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原创性,避免抄袭和剽窃。
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2. 强化训练: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3. 严格评审:对毕业论文进行严格评审,确保论文质量。
4. 鼓励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提高论文的学术价值。
五、结论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其内容和要求直接影响论文质量。
通过深入了解毕业论文的内容和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论文质量,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此处留空,待后续补充]摘要关键词:毕业论文;内容;要求;质量一、引言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毕业论文是学生学术生涯的收官之作,也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
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创新研究。
因此,毕业论文的内容和要求成为学术界和高等教育机构关注的焦点。
二、毕业论文的内容与专业相关:选题应与学生的专业领域紧密相关,体现专业特色。
研究价值: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能够推动学科发展或解决实际问题。
可行性:选题应考虑学生的研究能力、时间和资源等因素,确保研究能够顺利完成。
随机振动理论在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随机振动理论在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建筑结构可靠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由于建筑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个方面,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由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可预测的外界因素,如地震、风暴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随机振动理论已被广泛采用。
随机振动理论是一种用于描述随机振动的理论。
它基于随机过程理论,可以用来描述复杂系统中的随机振动,并可用于预测和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
在建筑结构可靠性分析中,随机振动理论可以用来模拟建筑结构受外界因素的随机振动,包括地震、风暴等。
使用随机振动理论进行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估需要做出一些基本假设。
这些假设包括建筑结构是线性的、质点是均匀的、耗散是可忽略的、结构材料的刚度和阻尼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外界因素是随机的。
基于这些假设,可以得到建筑结构的随机振动方程,从而做出相应的分析和预测。
在一个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估过程中,随机振动理论可以用来模拟建筑结构的振动响应。
这样,可以评估建筑结构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预测建筑结构的响应,从而确定建筑结构的可靠性。
此外,随机振动理论还可以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性。
随机振动理论在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有很多方面。
其中一个方面是建筑结构受地震影响的评估。
在地震评估中,使用随机振动理论可以模拟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从而评估建筑结构受地震影响的程度。
另一个方面是建筑结构的疲劳蠕变评估。
在疲劳蠕变评估中,随机振动理论用于评估建筑结构受外界因素的长期影响。
此外,随机振动理论还可以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性。
总之,随机振动理论是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可以用于模拟建筑结构受外界因素的振动响应,评估建筑结构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并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性。
在未来的建筑结构设计和评估中,随机振动理论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可靠性综述
第一章绪论一、可靠性研究的意义可靠性(reliability)是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一种度量。
指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环境下、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地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可靠性这门学科,从其问题的提出到目前得到广泛应用,已有约60 年历史。
随着产品功能的完善,容量和参数的增大及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致使产品的结构日趋复杂,使用条件日趋苛刻。
于是产品发生故障和失效的潜在可能性越来越大,可靠性问题日渐突出。
现代社会生活中不乏由于产品失效或发生故障而造成重大事故的实例,使企业乃至国家的形象受到影响;反之,也有很多因重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而获得巨大效益和良好声誉的典型。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对其产品还规定了可靠性指标。
指标值的高低决定着产品的价格和销路的好坏,因而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
可靠性研究是建立在数理统计的假设检验基础上,到目前为止已经应用于很多工业场合。
可靠性研究对于产品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可靠性可以应用于工艺过程中,使工艺性和可靠性达到最优的匹配。
根据可靠性的定义,某机床加工工序的可靠度是指机床在该工序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加工零件合格的可靠程度,而工艺过程的可靠性是被加工零件合格的可靠程度;因此在生产中,要提高加工合格零件的数目,就要提高工艺过程的可靠性,也就是在工艺过程的设计中,选用加工工序可靠高的机床。
通常讲的可靠性包括可靠性技术和可靠性管理两个方面。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必须要加强可靠性管理和可靠性技术。
可靠性管理是从产品或系统的规划、设计、投入使用直至报废分析为止的一系列提高和保证可靠性实施的管理活动。
可靠性管理的宗旨是为了最大可能地实现产品或系统的功能。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满足社会和用户要求的程度,它包括外观、性能、可靠性、寿命、经济性、安全性和维修性等。
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
(2021年整理)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完整)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全部内容。
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摘要: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应用。
从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科学家对结构可靠性理论所做的工作及成果、与目前此问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发展结构可靠性理论是随着人们对工程中各种不确定性认识的发展建立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对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结构可靠性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发展。
本文从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科学家对结构可靠性理论所做的工作及成果、与目前此问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这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总结.1 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历史结构系统可靠性理论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以概率论、数理统计方法和随机过程理论为基础,以结构分析的有限元法和网络分析技术为工具,从系统角度出发,将结构系统的设计、分析、评价、检测和维护等融为一体。
作为一种科学分析方法和实用技术,狭义地讲,它研究结构系统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与环境下,在给定的使用寿命期间,能有效地承受载荷和耐受环境影响而正常工作的概率。
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结构可靠性分析的最早尝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Forsell和Mayer等人的工作。
尽管这些早期研究工作富有创造性,但由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结构系统可靠性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和分析方法并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随后的岁月中,有关机电设备、船舶、压力容器、飞行装置和海上石油勘探平台等,在设计使用寿命期限内,在规定的荷载条件与环境下,不能预期正常工作的事例不断增多和日趋严重。
铁路桥梁结构设计规范由容许应力法转换为极限状态法的思考
铁路桥梁结构设计规范由容许应力法转换为极限状态法的思考高策,薛吉岗(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38)桥粱摘要: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极限状态法已经成为国际桥梁工程设计的主流方法。
我国铁路桥粱工程采用容许应力法进行设计已逾60年。
目前。
我国建筑、公路工程等已采用极限状态法进行结构设计。
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容许应力法已经不能适应铁路桥梁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从介绍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优缺点入手,结合国内外桥梁设计方法现状。
分析我国铁路桥梁采用极限状态法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设计方法转换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铁路桥梁;极限状态法;容许应力法;设计规范中图分类号:U442.5+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54(2012)02—0041—05T hought s on Tr ans f or m at i on of t he C ode f or R ai l w ay B r i dge D e s i gnf r om A l i ow abl e St r ess M et hod t o L i m i t St at e M e t hodG ao C e,X ue J i gang(Econom i c and Pl anni n g R es ear ch I ns t i t ut e of t he M i ni s t r y of R ai l w ays,B ei j i ng100038)A bs t r ac t:Li m i t s t a t e m et hod bas ed o n r el i a bi l i t y t heor y has becom e t he m ai n desi gn m et hod of t hei nt er nat i o nal br i dge engi ne er i ng.R a i l w a y br i dge has used al l ow abl e st r ess m et hod f or s t r uct ur e de si gnm o r e t h an60yea r s i n ou r count r y.A t pr es ent,bui l di ngs,hi ghw ay en gi ne er i n g et c ha ve a dopt ed t he l i m i ts t a t e m et hod f or s t r uct ur e des i gn.W i t h t he dee peni ng of t he r ai l w ay m ode r ni zat i on,al l ow abl e s t r e ssm et hod ha s be e n unabl e t o m eet t he nee ds of r api d devel opm ent of t he r ai l w ay br i dge t e chnol ogy.Thi sar t i cl e f i r st l y expounds t he advant age s and di sadvant a ges of al l ow a bl e s t r e s s m et hod and l i m i t s t at em et hod,t hen an al ys es t he necess i t y and f easi bi l i t y of us i ng l i m i t s t at e m et hod i n r ai l w ay br i dge des i gn,com b i ned w i t h t he i nt r oduct i on of br i dge desi gn m et hods hom e and abr oad,f i nal l y pu t s f or w ar d t hepr obl em s and s ug ges t i o ns of cha ngi ng desi gn m et hods.K e y w or ds:r a i l w ay br i dge;l i m i t s t a t e m et hod;a l l ow abl e s t r e ss m et hod;de si gn c ode1概述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是当前国际工程界常用的2种基本设计方法。
机械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与可靠性研究
机械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与可靠性研究摘要: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活动,机械结构稳定性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以及建设进度有直接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检测机械结构可靠性,预测机械结构疲劳寿命,能为机械结构调整、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本文首先进行理论介绍,然后分析机械结构疲劳寿命预测与可靠性方法研究现状,最后提出机械结构可靠性提升措施.ﻭ关键词:机械结构;疲劳寿命预测;可靠性;方法ﻭﻭ目前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扩大,工程建筑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做好机械结构疲劳寿命预测工作是极为必要的,选用可靠性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机械结构安全性,而且还能大大提高机械运行效率。
ﻭﻭ1理论介绍ﻭ1.1机械结构疲劳机械设备长时间运行会出现疲劳现象,严重者还会产生裂纹,导致机械设备完整性被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机械设备运行风险,降低机械结构可靠性。
机械设备疲劳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即机械结构发生塑性应变,第二方面即机械设备发生弹性应变,由于机械设备疲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果影响因素未能合理控制,那么疲劳度会在短时间内大大增加。
常见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载荷等,因此,预测机械结构疲劳度寿命时应综合考虑,这对疲劳度等级划分有依据作用.1.2机械结构可靠性ﻭﻭﻭ机械结构可靠性贯穿于设计阶段、实际使用阶段、维修养护阶段,机械结构可靠性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材料性质、材料尺寸及形状、使用环境、负载情况对可靠性有关键性影响,间接影响机械设备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随着机械结构运行时间的延长,机械机构故障问题随之增多,会不同程度的威胁建筑工程安全性,基于此,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并分析机械结构疲劳问题产生原因,提出问题处理的相应措施,制定机械结构可靠性方法。
ﻭﻭ2基本现状ﻭﻭ机械结构之所以会出现构件失效现象,主要是因为机械结构疲劳寿命缩短导致,现如今,机械设备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机械设备只有增强性能,才能提高在高温、高速这类严苛环境中的适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机械结构疲劳寿命预测与可靠性方法不断创新,这对机械结构优化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结构 系统可靠性理论是一门新兴 的边缘学科。它以概率论 、 数理统计方法 和随机过程理论为基 础 , 以结构分析的有 限元法 和
研究它们 的分布规律和相关特性 , 从而制订出一整套新 的合理 的
网络分 析技术 为工具 ,从系统角度 出发 ,将结构系统的设计 、 分 设计 规范 。 B re 研究 了荷载 和应 力的分布规律 。T r j ogs or a和 Pa 根据 o ez 析、 评价 、 检测 和维护等融为一体。 作为一种科学分析方法和实用 技术 , 狭义地讲 , 它研究结构系统在规定 的使用条件与环境下 , 在 荷载和应 力分散现象产生 的各种原 因作 了推 断其所 属分布类型 rue ta采用全概率分析方 法 , 研究 了传统 的安 给定的使用 寿命期 间 , 能有效地承受载荷和耐受 环境影 响而正常 的初 步尝试 。FednhX
保 障体 系和监督检查措施 , 努力增加教育在各 级政府 预赛 中投入
比重 , 步 消 化 历 史 债 务 问题 , 保 学 校 办学 经 费 足 额 及 时 到 位 , 逐 确
各级政府 和执法部 门要采取切实措施 , 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
人身心健康的犯罪 活动 , 切实加强保 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 的立法 环境及文化市场的整治 , 对网吧、 游戏室、民族精神 、 反映时代特点 、 有益 于未成
李金涛 , 昌茂 宣
(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 河南 郑州 405 ) 502
结构 系统可靠性作为一 种新 的设计思想和分析方法并未 引起 【 摘要 】 系统可靠性理论是一 门新兴的边缘 学科 , 前 已 结构 目 要, 有关机 成为结构设计领域 中的一个研 究热点。 文章通过 对国 内外结构 可 社会 的足够重 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及随后 的岁月 中, 靠性理 论概述 , 分析 了结构可靠性理论在国 内外的应 用与发展 。 【 关键词 】 结构可靠性 ; 理论应用 ; 设计领域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 研究文献综述报告
学位论文研究文献综述报告(2011版)工程领域: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工程研究方向:液压机械装置可靠性研究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3-311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结构可靠性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应用。
本文从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和方法、结构体系可靠度、结构可靠度的Monte-Carlo模拟方法、结构承载能力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等方面,分三部分对结构可靠性理论和应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概括性总结。
分析了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发展趋势,从而对可靠性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发展Abstract:Grea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research of structural reliability theories and its applications since 1920s.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started trying to revise structural design codes or specification based on reliability theory. In this article we can divide the theory in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of structural reliability, structural system reliability, Monte-Carlo modeling in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a ultimate and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reliability. These aspects are discussed in three part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project structure reliability theory, and thus gets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liability theory in the mechanical field.Key word:structural reliability, reliability theory, development2 研究方向阅读文献的概述由于论文选题的方向为液压机械装置可靠性设计研究方向,所以文献检索主要针对机械产品可靠性方面,应用检索的主题词为:机械可靠性设计,机械可靠性分析、结构可靠性综述等,检索到各种有关机械可靠性文献数量大约18篇。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分析与研究一、概述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设备,其可靠性对于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是指研究数控机床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这一技术的提升不仅关乎到企业的生产效率,更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数控机床的复杂性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其可靠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对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机床的失效模式和机理,为机床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升机床的可靠性水平,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也是制造业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水平,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推动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从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定义出发,探讨其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分析影响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数控机床可靠性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数控机床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在现代制造业中,数控机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制造业的核心设备之一,数控机床的精度、效率、稳定性以及可靠性等性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数控机床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更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数控机床的高精度和高效率是现代制造业追求的核心目标。
在许多高精度、高复杂度的零部件制造过程中,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制造等领域,数控机床的作用无可替代。
其高精度加工能力能够确保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满足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摘要: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应用。
从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科学家对结构可靠性理论所做的工作及成果、与目前此问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发展结构可靠性理论是随着人们对工程中各种不确定性认识的发展建立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对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结构可靠性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发展。
本文从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科学家对结构可靠性理论所做的工作及成果、与目前此问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这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1 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历史结构系统可靠性理论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以概率论、数理统计方法和随机过程理论为基础,以结构分析的有限元法和网络分析技术为工具,从系统角度出发,将结构系统的设计、分析、评价、检测和维护等融为一体。
作为一种科学分析方法和实用技术,狭义地讲,它研究结构系统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与环境下,在给定的使用寿命期间,能有效地承受载荷和耐受环境影响而正常工作的概率。
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结构可靠性分析的最早尝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Forsell和Mayer等人的工作。
尽管这些早期研究工作富有创造性,但由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结构系统可靠性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和分析方法并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随后的岁月中,有关机电设备、船舶、压力容器、飞行装置和海上石油勘探平台等,在设计使用寿命期限内,在规定的荷载条件与环境下,不能预期正常工作的事例不断增多和日趋严重。
这说明了以安全系数法为代表的传统设计方法对环境条件和结构特性的决定论假设是不适当的。
必须从概率论的观点出发,对有关的设计参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它们的分布规律和相关特性,从而制订出一整套新的合理的设计规范。
因为采用全概率分析方法,研究了传统的安全系数和结构破坏概率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考虑多种因素,主要是有初始损伤条件下的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数学模型。
正是由于此项工作,才促成了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理论由经典向现代的过渡。
而后又有科学家建议根据失效面而不是失效函数定义失效模式的可靠指标β。
对于同一失效面,这样定义的β不会由于选择不同的等价失效函数而发生变化。
从而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算法使得任何非正态随机变量都能够在设计点处转化为正态随机变量,从而使计算由非正态随机变量和非线性极限承载状态构成的失效模式的失效概率成为可能。
弗罗伊登彻尔差不多和尔然尼钦等人同时展开了结构可靠性的研究工作。
他提出的在随机荷载作用下结构安全度的基本问题首次得到工程界的赞同和接受。
1947他发表了“结构安全度”一文奠定了结构可靠的理论基础。
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到60年代末期,是结构可靠性理论发展的主要时期。
现在所说的经典结构可靠性理论概念大致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随着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经典的结构可靠性理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概率论的结构设计方法也逐渐被工程界所接受。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结构系统的可靠性理论研究工作已经成为结构工程中的研究热点,并已出版许多专著,对于复杂的结构系统可靠度分析和先进的计算方法蓬勃发展。
与有限元法、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实用概率网络分析理论的迅猛发展潮流相呼应,以一次二阶矩方法为基础的现代结构可靠性分析理论和应用技术开始了由构件级水平向系统级水平的实质性过渡。
从而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热点:(1)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2)对结构极限状态分析的改进,除考虑强度极限状态外,还应考虑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破坏安全极限状态,以及地震和其他特殊情况下考虑能量损耗极限状态。
(3)目标可靠度的量化问题。
(4)人为差错的分析。
(5)在役结构的可靠性评估与维修决策问题。
(6)模糊随即可靠度的研究。
2 国内外对结构可靠性理论所做的工作及成果在结构可靠度理论发展初期,只有少数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1911年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卡钦奇就是提出用统计数学的方法研究荷载及材料强度问题。
1926年德国的迈耶提出了基于随机变量均值和方差的设计方法,这是最早提出应用概率理论进行结构安全度分析的学者之一。
1926~1929年,前苏联的哈奇诺夫和马耶罗夫制定了概率设计的方法,但当时方法不够严格,因此并未付诸实施。
1935年斯特列律斯基,1947年尔然尼钦和苏拉等人相继发表了这方面的文章,结构安全度的研究逐渐开始进入了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阶段。
1947年美国Freudenthal A. M.教授的论文“结构安全性”是结构可靠性理论系统研究的开始,在实用化方面,1969年美国Cornell, C. A.教授提出了结构可靠指标的概念。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在发生了一些房屋安全事故后,引发了对建筑物安全问题的重新思考,认识到容许应力设计法的缺陷,以及为保证结构极端情况下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情况下良好工作性能的重要性。
结合当时可靠性理论的研究,探讨考虑荷载和材料性能随机性的可靠度设计方法。
钢结构规范中荷载和抗力系数设计(LRFD)方法的提出是美国结构可靠度理论应用的开端。
但随后意识到必须将荷载系数与结构材料有关的系数相分离,否则会出现因各规范编制组协调不好,不同材料结构中的同种荷载分项系数不同的不合理局面。
在这种前提下,确立了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A58《建筑及其他结构最小设计荷载规范》的独特地位。
1978年,在美国建筑技术中心结构分部工作的Ellingwood教授主持了基于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荷载要求的研究项目。
研究工作的目标是:(1)提出一套适合于所有类型建筑的荷载系数与荷载组合系数;(2)提出一种供各材料规范选择与A58荷载要求和其性能目标协调的抗力准则。
研究成果反映在1980年出版的NBS特别报告577“美国国家标准A58基于概率的荷载准则”中,随后的工作则是基于概率的设计理论在各种结构中的应用。
在美国混凝土规范ACI 31-02中,将抗力折减系数必由0.8提高到0.9,这将导致梁板等受弯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减少约10%。
在解释这一变化时,该规范指出是基于过去和现在的可靠度分析、对材料性能的统计研究以及委员会的意见。
丹麦按极限状态和分项系数的设计方法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83年,丹麦所有的荷载、结构和土工设计规范都采用了统一的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1996-1999年间,丹麦对结构规范(设计基础、作用和荷载、混凝土、钢、木、砌体和基础)进行了修订,并对旧的规范进行了可靠度校准。
根据校准结果将目标可靠指标确定为βr= 4.79,以此为基础,优化选定了新规范的分项系数。
德国有一套非常完善和详细的国家标准,称为“国家工业标准(DIN)”。
国家工业标准包括结构设计,而且非常成熟并包含了工程的各个方面。
先前的规范采用综合安全系数法(荷载<强度/FS),类似于容许应力法,最新的德国荷载规范DIN 1055(草案)和混凝土设计规范DIN 1045(草案)采用了以可靠度为基础的分项系数方法。
日本在结构安全和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已有40余年的历史。
日本建设部曾试图将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容许应力法改为极限状态设计法或荷载与抗力系数设计法,尽管做了很多努力,日本的桥梁设计仍采用容许应力设计法。
日本土木工程师学会建议在混凝土结构中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
近年来,伴随WTO/TBT协定的生效,日本特别关注国际标准与欧洲标准的发展动向,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避免与国际标准的冲突,特别是ISO 2394“结构可靠性总原则”1998年日本成立了一个由建筑和土木工程各领域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和秘书委员会,编写包括各领域和结构类型的综合性规范《建筑及公共设施结构设计基础》[10]。
目的是通过这一规范的基本原则将各领域规范纳入同一个框架中。
该规范明确提出,“可靠度设计的概念是校核功能要求的基础”,“用可靠度的概念作为设计基础”的目的是“考虑外部作用和抗力的不确定性,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将超过所考虑极限状态的概率限定在允许的目标值内”。
“将《结构设计基础》置于可靠度设计的概念上,保证了日本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协调。
”与IS02394 : 1998和EN 1990不同的是,在日本的《结构设计基础》中,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可恢复极限状态,这是因为日本是多地震国家,震后受损结构的修复是重要的。
(我国只考虑“承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为适应国际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在亚太地区,国与国在结构设计标准方面的协作也日益加强。
以IS 02394 : 1998为基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同起草了一份关于一般设计要求的标准“DR 99309,1999:结构设计—一般要求和设计作用,第0部分:一般要求”,目的是协调亚太地区发展和发展中国家设计标准的不同要求。
2002年在亚太平洋地区征求意见,并探讨用ISO 2394的分项系数模式取代现行荷载和抗力系数模式的可行性。
根据结构类型、对公众团体的重要性和减少风险所付费用,该标准提出一个确定设计作用的新方法,目的是提供一个适合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不同要求的标准模式。
另外,中国、日本和韩国就港口工程技术标准的协调和发展问题进行过联合研究,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和理解国际标准和欧洲标准及基于可靠度的分项系数设计法。
在韩国,结构标准分为设计标准和附属技术标准两类,根据相关的法律,设计标准作为国家标准。
大多数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采用了极限状态设计原理,而土工结构(如基础和挡土墙)仍使用容许应力设计法。
但是,目前修订的“结构基础设计规范”采用了极限状态设计法,也允许使用容许应力设计法。
韩国表示,韩国是WTO的成员国之一,如果颁布了ISO 标准,韩国政府要用它作为国家标准。
应用结构可靠性理论全面修订工程结构规范是国际上的一种共同发展趋势,是结构规范的一次带有根本性的变革,由此以建立新的统一的规范体系和模式,1985年以来我国全面开展了此项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我国,将可靠性理论应用于工程结构规范是在国家计委的领导和组织下,于1976年首先在建工系统展开的。
并于1981年编制完成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为建筑系统全面采用结构概率设计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之后,在1985年国家计委又组织了建工,铁路,公路,港工,水工等五个系统一起编制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作为我国各类结构规范制定和修订的共同依据,与此同时还安排了个系统编制相应的本系统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我国的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以及建筑结构、港口工程结构,水利水电工程结构,铁路工程结构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也编制完成,与之相应的结构设计规范有的也开始颁布和实施,有的正在加紧修订,这些工作对各设计规范的统一协调,国际间技术合作与交流以及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