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年自考公共政策试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①政策问题的认定。
②政策目标的认定
③政策方案的认定④社会问题的认定
19、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①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②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③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④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20、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
①系统议程②政府议程③公众议程④社会议程
21、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①政策制定②政策宣传③政策延续④政策评估
22、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始对象的选项是()
①政府②功能③组织④政策
23、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
①正式评估②内部评估③政策监控④非正式评估
24、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
①政策均衡②政策终结③政策持续④政策调整
25、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①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②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
③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机关
④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
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2分,共10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①人大决定②基本法律③一般法律④地方性法规⑤宪法
2、政策依其涉及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①政治政策②文化政策③经济政策④基本政策⑤元政策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
①选民②立法机关③利益集团④行政机关⑤领袖人物
4、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①关联性②主观性③单一性④静态性⑤动态性
5、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①政治环境②自然灾害③经济环境④社会心理环境⑤生态环境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答:(1)它是有关民主主义的学问。
(1分)(2)逻辑实证主义是它的哲学基础。
(1分)(3)它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
(1分)(4)它是学者与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l分)(5)它是以社会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1分)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答:(1)管制功能。
(2分)(2)引导功能。
(1分)(3)调控功能。
(1分)(4)分配功能。
(1分)
3、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答:(1)含义: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2)意义:①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1分)②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1分)
4、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答:(1)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l分)(2)向决策者提供新思想观念。
(l分)(3)评估政策结果,提供有关信息。
(1分)(4)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专家与官员、(l分)(5)对公众进行公共政策教育。
(1分)
5、简述“头脑风暴法”运用于政策分析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主要原则:(1)突出主题。
(1分)(2)充分重视并讨论各种意见与建议。
(l分)(3)改进并综合提出的方案。
(l分)(4)创造自由讨论氛围。
(1分)(5)发言简炼,即席发言,(1分)
四、论述题(每题 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试述我国政策监控主体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答:我国政策监控主体的活动内容与方式主要有:(1)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确定公共政策的框架和方向,通过任免、质询、视察等对政策过程实行监控。
(2分)(2)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司法机关通过裁定制定政策的程序与原则、政策内容、政策执行是否合法,对各项政策内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及与政策有关的各种举措的违法行为进行强制纠正。
(2分)(3)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行政机关通过上级主管机关对下级执行机关工作进行指示、检查、部署、监督、评估,以及通过行政监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2分)(4)政党对政策的监控。
通过成员的参与,主导立法和行政决策,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通过所控制的大众传媒,制造社会舆论,达到监控的目的。
(2分)(5)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
利益集团通过游说、获取信息、动员等方式,在国家和社会间起中介作用,影响公共政策过程。
(2分)(6)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
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通过关注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政策执行是否到位,政策评估是否准确,监控公共政策过程。
(2分)评分细则(联系实际3分)2、联系实际,论述国家机构、国家权力和国家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答:(1)国家机构决定公共政策的结构及效力范围。
(4分)(2)国家权力、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决定公共政策的二重性。
(4分)(3)国家权力、国家职能制约公共政策的种类和数量。
(4分)评分细则(联系实际3分)
五、实例分析题(10分)
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排在全省倒数几位。
1995年,新一届县政府领导走马上任,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外生有实行罚款:超生第二胎罚款两千元,第三胎罚款五千元,第四胎以上罚款一万元。
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生育数量。
考虑到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收入,村、乡两级分别可提成30%。
政策实施两年后,县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纳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在所不借。
有的群众甚至认为,交纳罚款就是购买计划外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罚金交上去。
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多“创收”,不管起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鼓励计划外生育。
请从政策质量、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对象、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这一案例中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答:导致该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包括;(1)政策质量:主要是政策设计不合理,特别是村,乡从罚款收入提成,实际是对村,乡干部鼓励计划外生育起到诱导作用。
(3分)(2)政策执行主体:执行者的思想觉悟低,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与原政策的根本目标资背道而驰。
(3)政策对象,群众的思想观念与政策目标差距较大。
(2分)(4)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与措施;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
(2分)评分细则(文字表述、综合组织等1分)
答案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申农
B.维纳
C.贝塔朗非
D.韦伯
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
A.伊斯顿
B.拉
C.默顿
D.阿尔蒙德
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
A.社会抽取能力
B.社会控制能力
C.社会规范能力
D.社会适应能力
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
A.三权分立制
B.合议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三权分立制
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
A.议会
B.总统
C.法院
D.执政党
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
A.政策方案择优
B.政策方案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
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
A.琼斯
B.布鲁尔
C.德龙
D.林德布洛姆
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
A.现代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
D.趋势外推法
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
A.渐进主义
B.行为主义
C.系统分析
D.统计分析
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西蒙
C.拉斯韦尔
D.韦伯
1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 )
A.公共问题形成
B.政策方案的制定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14.关于政策与理论的关系、政策与实践的关系的不正确表述是( )
A.政策的理念依据是社会实践
B.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C.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
D.理论是政策的指导思想
15.不属于政策实施阶段的环节是( )
A.政策执行
B.政策调整
C.政策宣示
D.政策修正
16.以下四项,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是( )
A.方案为多数人认可
B.方案切实可行
C.方案紧扣政策目
D.规划多重方案
17.在政策规划阶段,拟定出政策方案后,接下来的环节是( )
A.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B.政策方案的评估
C.政策方案的改进
D.政策方案的实施
18.政策分析如下方法中属于直觉预测法的方法是( )
A.系统分析
B.德尔菲法
C.时间序列分析
D.投入一产出分析
19.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
A.政策倡议
B.政策宣传
C.政策分解
D.组织准备
20.在轮流执政的西方多党制国家,政策因执政党的更替而呈现明显周期波动,这属于( )
A.功能性政策周期
B.阶段性政策周期
C.反复性政策周期
D.自发性政策周期
21.根据拉斯韦尔的观点,公共政策学应是一门( )
A.政府官员独立研究的学问
B.学者独立研究的学问
C.政府官员与学者共同研究的学问
D.决策者与政策执行者共同研究的学问
22.在政策分析过程中,要对主体与客体、内因与外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全面考虑,这是遵循政策分析基本原则中的( )
A.民主化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预测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
23.价值分析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中的( )
A.系统分析方法
B.现代定性方法
C.定量方法
D.类别分析法
2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主要作用是( )
A.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B.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C.作为决策支持系统
D.执行公共政策
25.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曾对中国出兵作出准确预测的美国公共政策咨询机构是( )
A.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
B.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
C.美国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
D.兰德公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
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6.使“集团理论”更加系统化和建立公共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的学者是( )
A.戴维·伊斯顿
B.戴维·杜鲁门
C.莫斯卡
D.帕累托
E.莱瑟姆
27.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有( )
A.执政党
B.公民
C.民主党派
D.国家领导人
E.社会团体
28.公共政策系统包括的子系统有( )
A.结构子系统
B.执行子系统
C.功能子系统
D.决策子系统
E.反馈子系统
29.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 )
A.提出议案
B.审议议案
C.通过议案
D.行政首长签署
E.公布政策
30.公共政策终结的推动力量包括( )
A.政策执行者
B.政策评估者
C.政策反对者
D.锐意改革者
E.明智领导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试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答:(1)大众传媒影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大众传媒影响受众对外部世界和政策的认识,影响决策者能否适时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
(3)大众传媒有助于决策者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政策。
(4)大众传媒通过影响政策对象的价值取向及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以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32.简述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式政策规划的缺陷
答:(1)政府本身的自利性和价值偏好,使单纯的政府规划不能确保公正。
(2)政府对一些问题的理性认知能力也是有限的,单纯由政府作出的规划难以确保其科学性。
(3)单一式政府规划将各方利益主体排除于规划过程之外,这种政策规划明显缺乏民主性。
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答;(1)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
(2)政策环境的变化。
(3)人们认识的深化。
(4)政策偏差的产生。
(5)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34.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
答:(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
(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
(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
(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
(7)不易得到政策评估所需经费。
(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
35.简述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的主要优点
答:(1)弥补了定量方法存在的不足。
(2)通用性大,适用于多种分析。
(3)有利于调动专家积极性,促进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比较中国与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
答:(1)美国由于国家决策体制与政治体制同构,这就决定了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为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
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过程的运行。
在美国,公共政策方案都表现为法的形态。
在中国,政府制定的所
有政策,实质上都是共产党的政策。
从形式特征看,中国公共政策由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构成。
37.依据政策调整采取渐进方式的合理性,试析中国改革采取渐进路线获得成功的原因
答:(1)现成利益结构限制,重大断裂型调整易激化利益冲突。
(2)现行政策制约。
(3)渐进式调整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
(4)可以减少改革成本。
(5)全面彻底改革难以被大众接受,人类理性局限。
(6)社会稳定所需。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38. 1999年6月初,某市一名初三学生因不堪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在家中自杀身亡。
此事件在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
中小学
学生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一时成为公众议论的中心话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该市的日报、晚报、电视台、电台就此事件做了大量报道,反映了学生、家长、教师、中小学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等多方面的意见。
尽管对此事件见仁见智,意见不完全一致,但大家普遍认为,政府应尽快采取适当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
为此,该市政府就此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指示市教育局在两个月之内拿出一个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具体方案。
1999年8月末,在征求有关专家及相关方面的意见基础上,该市教育局出台了一揽子旨在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措施,包括限定课时、控制家庭作业数量、严禁利用节假日上课等。
实际上,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对此问题,公众已议论了多年,有关专家也呼吁了多年,但政府始终没有采取任何政策措施,直到这一悲剧性事件发生后,该市才出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
请分析本案例中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你认为该市在这方面应吸取什么教训?
答: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有:
(1)事件或问题必须严重,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2)必须被有关政府部门察觉,引起其重视。
(3)要有民主、开放的察觉机制,如新闻媒体。
应吸取的教训:
完善察觉机制,以便及时察觉问题,迅速作出回应。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B
6.B
7.A
8.B
9.A 10.A
11.B 12.B 13.B 14.A 15.C
16.A 17.B 18.B 19.B 20.C
21.C 22.B 23.B 24.C 25.D
26.BE 27.BCE 28.BDE 29.ABCE 30.BCDE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
1.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被称作( )
A.企业组织
B.非政府组织
C.公共组织
D.社会组织
2.187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政策学会。
建立这个学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亚当·斯密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于1776年发表的、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
的体系的著作是( )
A.《资本论》
B.《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C.《经济与社会》
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4.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为决策科学的形成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重要著作是( )
A.《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运用》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营者的职能》
D.《管理行为》
5.美国学者莱瑟姆从集团理论的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
而集团理论是于1951年出版的《政
府过程》一书使之更加系统化的,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托马斯·戴伊
B.戴维·伊斯顿
C.詹姆斯·安德森
D.戴维·杜鲁门
6.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
A.立法决策
B.行政决策
C.司法决策
D.政党政策
7.“七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
这个美国典故表明在决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内阁
B.总统
C.国会
D.法院
8.在当代中国,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应归于( )
A.地方人民政府
B.中央人民政府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9.改革开放初期建立深圳、厦门、汕头和珠海四个经济特区的政策属于( )
A.确定型政策
B.风险型政策
C.竞争型政策
D.限制性政策
10.下列属于政治政策的选项是( )
A.国防政策
B.区域发展政策
C.人口政策
D.社会保障政策
11.主导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 )
A.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B.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C.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D.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12.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处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的环节是( )
A.政策执行
B.政策规划
C.政策终结
D.政策倡导
13.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将类似问题加以确认,推导出某种问题的成因、特质与类别的方法属于( )
A.头脑风暴法
B.类别分析法
C.原因层次分析法
D.类比分析法
14.不能归入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的选项是( )
A.客观的社会现实
B.现实与利益期望的一致性
C.团体与组织活动
D.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15.在政策分析中,根据过去、现在的相关信息,探求和推测政策分析工作所关心的领域在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这里所遵循的是(
A.协调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预测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
16.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最初的提出者是( )
A.德洛尔
B.林德布洛姆
C.琼斯
D.拉斯韦尔
17.提出渐进主义决策模型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西蒙
C.林德布洛姆
D.贝塔朗菲
18.如果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尚未解决且该政策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该政策一般应该( )
A.变动
B.调整
C.持续
D.终结
19.公共政策难以持续的原因有( )
A.所涉及公共问题尚未解决
B.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被打破
C.政策目标的长期性
D.执政者的地位稳固
20.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对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内因与外因,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进行全面考虑,这里所遵循的是( )
A.民主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预测性原则
21.在政策控制中,有一种控制是一种双向控制,它一方面尽力张扬公共政策的正向功能,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公共政策的消极作用。
这种政策控制被称作( )
A.目标控制
B.界限控制
C.效力控制
D.效应控制
22.通过游说、获取信息、动员、提供竞选支持等方式来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这种监控方式是( )
A.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B.政党对政策的监控
C.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
D.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
23.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政策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评估( )
A.政策效率
B.政策效能
C.政策效果
D.政策效益
24.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建立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型是( )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
25.公共政策经合法化过程确定并公布之后,即进入了( )
A.政策议程
B.执行阶段
C.政府议程
D.评估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
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26.美国政治学发展史上的“芝加哥学派”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直接地成为“产生会共政策学的催化剂”。
做出这些研究成果的学者
有( )
A.伊斯顿
B.泰勒
C.阿尔蒙德
D.梅奥
E.拉斯韦尔
27.在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 )
A.司法审查
B.司法命令
C.推翻先前的判决
D.制订法律
E.立法倡议
28.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包括( )
A.政治领袖
B.民意代表
C.大众传媒
D.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E.政府部门
29.公共政策外部评估,主要包括的类型有( )
A.公共权力机构的评估
B.政府机构的评估
C.受委托进行的评估
D.私人投资机构所组织的评估
E.研究或学术团体的评估
30.政策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 )
A.主体调整
B.客体调整
C.目标调整
D.方案调查
E.关系调整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决策科学化的含义。
32.简述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
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作用和意义。
34.简述政策议程的主要构建模型的内容。
35.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功能。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举例论述公共政策终结的主要方式与作用。
37.举例说明当前我国行政系统和立法系统决策程序的差异。
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
38.案例:某县卫生局于2000年3月下发文件,规定各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向县卫生局交纳1000元的医疗卫生保证金。
文件
下发后,引起了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强烈不满,他们持着省卫生厅1998年2月下发的《关于禁止对医疗卫生机构乱摊派、乱收费的通知》,要求县政府根据该通知中有关禁止收取医疗卫生保证金的规定,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
县政府负责人找县卫生局局长调查了解,卫生局局长答复说,县卫生局之所以收取一定数额的医疗卫生保证金,是要严把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关,不是乱收费。
请运用政策执行偏差的理论分析县政府应不应该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并详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