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循环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0、1、2、3、4、 五个时期。 0期:快速去极化,快钠通道开放,Na+再生式内 流,1~2ms。 1期:快速复极初期,钠通道失活,钾通道开启, K+ 快速外流,10ms。 2期:缓慢复极化(平台期),在零电位水平持续较 长时间,100~150ms,K+的通透性显著降 低,同时伴随Ca+内流。 3期:快速复极末期,钙通道失活,K+通透性增强, 100~150ms。 4期:为膜复极化完毕和膜电位恢复时期,由于动作 电位期间离子分布发生变化,需通过Na+-K+泵和 Na+-Ca2+泵恢复到静息时的离子浓度梯度。
(五)心肌的收缩性
由于心肌细胞是功能合胞体,心肌细胞在兴奋和 收缩时,表现出“全或无”现象。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强,所以不产生强直收 缩。
与骨骼肌收缩不同的是心肌终池很不发达, 钙的贮存量很少,因此心肌收缩需要细胞外 液钙的供应。
四、心动周期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1.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它包括心 房收缩,心房舒张,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四个过程。 2.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约 75次/分。 如果成年人的心率平均75次/分,则每一心动 周期平均持续0.8秒,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首 先收缩,持续0.1s,随后舒张0.7s。心房收缩后, 心室开始收缩。收缩持续时间0.3s。随后舒张0.5s。 心房、心室共同舒张的时间约为0.4s,有利于血液 流回心室及心脏的持久活动。
.
二、体循环与肺循环
根据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循环途径和功 能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大循环) 与肺循环(小循环)两部分 。 (一)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 支流向全身毛细血管网,然后流经小静脉、 大静脉,汇集成上、下腔静脉,最后回流到 右心房。血液在体循环的过程中,在全身毛 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含O2较多的动脉血 变成含CO2较多的静脉血。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常
期
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
应期特别长(平均250ms),其AP相当于心肌整 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而骨骼肌的绝对不应 期仅2ms,AP在骨骼肌收缩前就结束了,当 看到骨骼肌收缩时,电位已恢复到静息状态, 可接受刺激再产生AP,因而骨骼肌可发生强 直收缩,而心肌不能。
中膜:由环形排列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组成 外膜:由结缔组织组成内有营养血管和神经
大动脉的中膜厚,弹性纤维多,弹性大。中、小动脉 的管壁弹性纤维逐渐减少而平滑肌成分增多,收缩性强, 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能改变口径大小,起到调节血压 的作用。
大动脉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管壁中含大 量弹性纤维。
主动脉为体循环的动脉主干,起于左心室,到第4腰椎体 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主动脉全程可分为三段,即升主 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很短,起始处有左、 右冠状动脉分支,供应心脏血液。 主动脉弓从凸侧发出3条 动脉干,自前向后分别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 脉。头臂干又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左右颈总动 脉上行分为颈内、颈外动脉以供应头部血液,左右锁骨下动 脉主要是供应上肢血液。降主动脉以膈为界,又可分为胸主 动脉和腹主动脉。胸主动脉是降主动脉的胸段,分支有肋间 动脉、肋下动脉、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和心包动脉。腹主 动脉是降主动脉的腹段,自膈的主动脉裂孔起始,下降至第 4腰椎下缘处分为左、右髂总动脉。腹主动脉的分支有腰动 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左右肾动脉、睾丸动脉 (女性称卵巢动脉),供应胸腔、腹腔内器官血液。腹主动 脉在下行,分为左、右髂总动脉。髂总动脉又各分为髂内动 脉和髂外动脉。髂内动脉分支到盆腔、臀部等。髂外动脉下 行为股动脉,共给下肢血液。
心房收缩 ↓ 心房容积↓ ↓ 房内压↑
(房室瓣开放, 主动脉瓣关闭状态)
↓ 挤血入心室 ↓ 心房舒张
(占心室充盈量25%)
2.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心室开始收缩 ↓ 室内压急剧↑
(高于房内压、低于动脉压)
↓ 房室瓣关闭 (主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等容收缩期:由于房室瓣 和主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 心室收缩仅引起内压升高, 不引起容积改变。
关 闭
2)快速射血期:
心室继续收缩 ↓ 室内压>动脉压 ↓ 主动脉瓣开放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 迅速将血射入动脉
(占射血量70%)
开放
↓ 心室容积迅速↓ ↓ 减慢射血期
关闭
3)减慢射血期:
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 心室容积继续↓ ↓ 心肌收缩减弱、室内压下降 ↓ 室内压略<动脉压 ↓ 血液惯性作用 继续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30%) ↓ 心室容积继续↓ ↓ 心室舒张期
(二)心肌的兴奋性 与骨骼肌一样,心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也出现周期 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从去极化开始到3期复极化达-60mV这 段时间。对任何刺激都不产生兴奋。 机制:Na+通道处于完全失活状态 生理意义:保证心肌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不发 生强直收缩。 2、相对不应期:膜电位从-60mV到-80mV复极化这段 时间。 机制:Na+通道逐渐复活,但尚未恢复到正 常兴奋性水平,对阈上刺激产生兴奋。 3、超长期:从-80mV复极到-90mV(静息电位)这段 时期。电位水平较RP更接近阈电位。 机制:部分Na+通道已恢复到正常水平,易接受 刺激产生兴奋。
(二)肺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及其各级分 支,再经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最后经肺静脉 回流到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中的CO2 经肺泡排出体外,而吸入肺内的O2则经肺泡 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第二节 心脏 (一)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心脏位于胸腔内,
膈肌的上方,
3)减慢充盈期:
随着心室内血液的 充盈,心室与心房、肺 静脉间的压力差减小 , 血液流入心室的速度减 慢。 其前半期为肺静脉的 血液经心房流入心室; 后半期为心房收缩期的 挤血入心室。
(三) 心电图 将测量电极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联接 心电图仪,记录到的心脏电位变化曲线。它 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等过程。 心脏兴奋时首先表现为电位变化,随后再有 机械收缩。
心电图各波的意义 P波:代表左、右心房的兴奋过程。 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 变化。 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 所需的时间。 S-T段:心室全部处于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去极 化状态。
第三节 血管 一、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分布 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所组成。 (一)动脉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毛细血管的管道。动脉 可分为大、中、小、微动脉四种。动脉管壁可分为内、 中、外三层。 内膜:内表面为单层扁平内皮,其表面光滑
☆期前收缩:额外刺激落在窦性节律的有效不应期之 后,下次节律性兴奋传来之前,使心肌产生的一次 额外的兴奋和收缩。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出现的一段较长的心 室舒张期。
(三)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概念: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产
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起源:来源于特殊传导组织中的自律细胞。 窦房结节律性最高(100次/min),它控制 着心脏的自律性。窦房结是心脏兴奋和搏动的起点, 故称为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所控制的心律称为窦 性节律。窦性节律通常为60-80次/分。 其它组织为潜在起搏点。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的电活动要复杂的多, 不同类型的心肌细胞其电活动也存在一定差 异,以心室肌细胞为例介绍心肌细胞的电活 动。 1.静息电位(RP) 约-90mV,与骨骼肌的形成机制一样,是 K+的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AP)
(二)心壁的组织结构:心壁由内向外可分为心 内膜心肌层心外膜3层。 1.心内膜:位于心房心室腔面,心内膜突入 心腔形成瓣膜。 2.心肌层:由心肌细胞组成,分内纵、中环、 外斜三层。 3.心外膜:心包膜的脏层,被覆在心脏的外 面,于心包膜的壁层相延续。
(三)心脏特殊 传导系统 由特殊分化 的心肌纤维 组成,包括 窦房结、房 室结、房室 束、左右束 支及薄肯野 氏纤维。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1.心房的收缩和舒张 2.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房室瓣和动脉瓣均关闭 快速射血期:房室瓣关,主动脉瓣开 减慢射血期: 3.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房室瓣和动脉瓣均关闭 快速充盈期:房室瓣开,动脉瓣关 缓慢充盈期:
1.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前心脏处于全心 舒张期,血液由肺静脉经 心房流入心室(75%)。
3.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心室开始舒张 ↓ 室内压迅速↓ (室内压<动脉压) ↓ 主动脉瓣关闭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急剧迅速↓
( 室内压仍>房内压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关闭
↓ 快速充盈期
2)快速充盈期:
心房和肺静脉内的血液快速入 室
等容舒张期末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 房室瓣开放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 ↓ (占总充盈量2/3) ↓ 心室容积迅速↑
(四)心肌的传导性 心肌是一种功能合胞体,故心肌细胞的任何部位产生的兴
奋不但可以沿整个细胞膜传布,而且可以通过闰盘传布到另 一个心肌细胞,从而引起整块心肌的兴奋和收缩。 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产生的兴奋沿结间束与心房肌传到 整个左、右心房,引起心房收缩。同时,也通过结间束将兴 奋传到房室交界区。由于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最慢,故兴奋 由心房通过房室交界产生延搁(约为0.05~0.1s)。然后以 较高的速度沿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 引起心室肌兴奋继而收缩。所以心搏的次序为先心房后心室。 由于各种心肌细胞的传导性高低不同,故心肌各部的传导 速度不同,如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可达4m/s。心房肌、心 室肌的传导速度较慢(心房肌约为0.4m/s,心室肌约为 1m/s),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很低,其中结区的传导速度最 慢仅为0.02m/s。由于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最慢,故兴奋由 心房通过房室交界产生延搁(约为0.45~0.1s),称房室延 搁。房室延搁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保证心房收缩完毕后心 室才收缩,有利于心房、心室各自完成它们的功能。
二肺之间,大约
2/3居正中线的左 侧,1/3居右侧。
其大小似拳头,
呈圆锥形。
二、心脏的结构
(一)心脏的基本结构 心脏主要由心肌所组成的中空器官。有四个腔 室,后上部为左、右心房,二者之间隔以房中隔。 前下部为左右心室,二者之间隔以室中隔,正常 心脏左右两半互不相通。每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 口相通。房室口边缘有房室瓣。右房室之间的为 三尖瓣。左房室之间的为瓣二尖瓣。右心房与上 下腔静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室与 肺动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在右心室与 肺动脉之间,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各有三个半月 形的瓣膜,分别称为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瓣膜 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回。
第八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循环的意义 循环系统是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由 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 器官。动脉将心脏输出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器官。静脉则把全 身各器官的血液带回心脏。毛细血管是位于动脉与静脉之间 的微小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 的辅助系统。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闭合的管道系统内按一定方向, 周而复始不停的流动。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是不断地将O2、 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并将各器官、组 织所产生的CO2 和其它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 保证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血液循环一旦停 止,则机体所有器官和组织将失去氧及营养供应,新陈代谢 将不能正常进行,造成体内一些器官的损害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