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广东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04—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

2004—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白家争鸣
2、汉代儒家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现代
现代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实际上这些材料、图片及表格不仅形式灵活,图文并茂、设计精 巧,而且可读性比较强,没有碍障,松轻愉悦,饶有趣味。
尤其是很多材料与日常的训练主题相似,材料相识,使考生的陌 生感减弱,题与心之间距离拉近,也提高了识题、辩题和答题的效 率。
因此,2007年高考非选择题的材料除国家政策文件,历史研究文 集,最新史学成果外,日新月异的现实社会,影视作品折射出的明史 热 ,宋史潮和汉唐盛世,人们关注的和谐社会,大国崛起,全球气候 变暖,社会转型,物权意识的觉醒等都有是有可能走进材料中的。另 外,面向21世纪的未来发展趋势让我们必然想起汤因比《历史研 究》,阿诺思的《全球通史》,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肯尼迪的 《大国的兴衰》等都强烈的体现了现实关怀和未来意识。
五、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无解析版)06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古代政治史

(无解析版)06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古代政治史

2006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2006年广东历史卷·1)5.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A.西周B.秦汉C.西晋D.隋唐(2006年上海历史卷·1)6.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2006年上海历史卷·3)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梨(2006年上海历史卷·23)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群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2006年天津文综卷·13)7.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2006年四川文综卷·12)8.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A.西域都护B.行中书省C.宣政院D.理藩院(2006年重庆文综卷·14)9.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枢密院(2006年广东历史卷·5)10.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2006年江苏历史卷·5)11.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

主要表现为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B.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旁行糊名法(2006年江苏历史卷·27)2.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2006年高考广东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高考广东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A.西周B.秦汉C.西晋D.隋唐2.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

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3.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是A.租调制B.摊丁入亩C.一条鞭法 D.两税法4.下列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中,发生在宋代的是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B.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C.活字印刷术开始外传D.引进玉米和甘薯5.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① 参知政事的设置② 丞相制度的废除③ 军机处的设立④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6.“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曾在安徽芜糊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7.鸦片战争前后,有识之士为了扭转学问与现实脱节、空谈义理的风气,积极提倡A.经世致用B.求富求强C.师夷长技以制夷D.工商皆本8.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9.“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

20062007学年广州高三历史第一次统测试题(必修一)

20062007学年广州高三历史第一次统测试题(必修一)

2006~2007学年广州高三历史第一次统测试题(必修一)一、选择题:1.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中,“礼”主要指A.礼仪B.制度C.风俗D.贡赋2.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具有①君臣关系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③等级从属关系④兄终弟及的关系A. ①③B. 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4.“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是汉武帝为加強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

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A.布衣为相,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C.置三公,事归台阁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5.为保证君权独尊,唐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以尚书台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B.起用布衣为相,近臣参与军国大事C.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D.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6.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构成是A.行省、路、州、县B.诸侯王国与郡、县C.州、郡、县D.道、州、县7.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

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8.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者把鸦片战争称为英国为维护正当贸易而进行的“通商战争”的实质是①掩盖战争的性质②强调战争的作用③为殖民侵略辩护④表达对东方市场的渴求A.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9.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事实应发生在A. 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中法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0.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2024年高考真题】广东省历史试题(有答案)

【2024年高考真题】广东省历史试题(有答案)

【2024年高考真题】广东省历史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1.据研究,古代礼书上记载的春秋时期行礼所用饮酒器,有爵、觚、觯、角、散五种,称为“五爵”,其名来自商、西周时期五种形制不同的青铜酒器名。

实际上,春秋时期的五爵均为筒形漆木器,容量依次为一至五升。

“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

”据此可知,春秋时期A.五爵形制趋同说明礼崩乐坏B.宗庙祭祀遵从天人合一理念C.采用漆木酒器彰显以人为本D.五爵以小为贵维系等级秩序2.表1《魏书》中关于皇帝赏赐的部分记载道武帝登国三年(388年)获其四部杂畜十余万……各有差明元帝永兴五年(413年)赐征还将士牛马、奴婢各有差太武帝始光四年(427年)赐留台文武生口、缯帛、马牛各有差上表反映了A.北方游牧经济的衰落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D.俸禄制改革不彻底3.两税法依据田地、杂产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

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属五县,“自立条制,应田地、奴婢,下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出税,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四千九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

由此可见,两税法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强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赋予地方官员加征权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4.宋代巨贾彭则爱好儒学,“为其子延接师友,不问其费”,曾捐书于州学。

郡从事为之记,称其为“贩夫”,彭氏子孙皆耻之。

知州认为,彭则所为是善事,遂删“贩夫”二字。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士农工商界限被打破B.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C.地方官学教育的普及D.文治政策提升了士人地位5.《大元大一统志》是忽必烈下令修纂的全国地理志书,记载了疆域内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风俗、里至等内容。

该志书修纂时,由各行省提供所辖郡邑的图志及各路府州县的沿革,并利用了西域地图,引进了阿拉伯地图制图法。

这反映元朝A.建立了中原传统影响下的统治秩序B.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C.地理志修纂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D.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6.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

2006~2007学年广州市高三历史调研试题.

2006~2007学年广州市高三历史调研试题.

2006~2007学年广州市高三历史调研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B.牛耕逐步普及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D.家庭观念加强2.《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

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

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

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

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为A.增加了种植面积 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D.革新了耕作工具3.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唐朝时期出现的A.柜坊B.交子C.票号D.市舶司4.相传,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哥窑所产冰裂纹瓷器应属于A.白瓷系列B.青瓷系列C.青花瓷系列D.珐琅瓷系列5.“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6“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该诗反映的斗争应该是A.广州郊区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反帝斗争 D.五四爱国运动7.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8.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上述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C.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9.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2006年高考广东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高考广东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3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禅让阐明嬗变煽风点火潸然泪下 B. 庇荫纰漏毗连筚路蓝缕蚍蜉撼树 C. 侍奉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 D. 湍急祥瑞揣摩惴惴不安气喘吁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竣工缜密水蒸气寸草春晖漫山遍野 B. 沧桑销蚀势利眼卑恭屈膝瑕不掩瑜 C. 犒赏装帧水龙头纷至沓来民生凋蔽 D.毕竟旋律侯车室摩拳擦掌天崩地坼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作了周密安派,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B. 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C. 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D.。

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了一个没有出场的任务,那就是作者自己。

B. 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C. 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D. 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年知识分子用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证单纯而彻底,这是因为它的论证不考虑产以外的其他因素。

古典自由主义效率论证的理论认为,效率主要来自市场的自由竞争,受其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支配。

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 华南

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 华南

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一、命题意图和试卷设计2006年全国高考广东历史卷确立了“稳中求新”的思想,在保持与2005年广东高考历史卷的稳定前提下,借鉴了上海卷新颖灵活特点和全国文综的主题式问答题等优点,有意与新课程标准高考形式靠拢,对2007年高考有一定的导向性。

遵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在题型、题量和考查内容等方面都保持了相对稳定。

试卷设计比较新颖,设问指向明确,能力考查突出。

整份试卷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将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其文化科学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的特点,命题质量较高。

1、题型结构 选择题(50%)、材料分析题(26%)和问答题( 24%)的分值分布与2005年广东高考完全一致,尤其突出对材料题的考查,符合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广东补充说明。

2、内容分布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试题内容基本上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内容分布与2005年基本一致,突出对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当代史(共和国史)的考查。

知识点(单元内容、一二级目录)覆盖率较高。

突出对主干内容和重点知识的考查(具体见后面分析)。

)年广东历史高考政治史等分值分布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比例达到近几年全国和广东历史高考的最大均衡值,这为2007年广东历史高考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考查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由上面四个表格分析可知道,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试卷与2005年相比,吸取了去年过于注重史实记忆的缺陷,突出创新,其它各方面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

这种相对稳定性对广大中学师生是有利的,使他们能够有平静的心态积极备考。

另外,部分题目比较有创新性,如选择题的第2题,6题,9题,13题,15题,22题等,先说出一段背景材料,然后根据背景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得出正确选项。

材料题26题要考生根据四则材料得出周人饮食生活方面的信息,延续了2005年广东高考26题扬州经济繁荣的表现和原因的命题风格。

2006年广东佛山普通高中高考历史模拟考试卷

2006年广东佛山普通高中高考历史模拟考试卷

2006年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高考历史模拟考试卷一、本题有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l 、汉武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A .彻底解决了汉匈民族矛盾B .使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 .在西南夷地区设郡管辖D .首次在今广东地区设置管辖机构2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外来文化影响最深的领域是()A .数学B .农学C .文学 D.艺术3 、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A .中书省B .尚书省C .门下省D .行省4 、中国占代赋役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演变。

与以前的赋役制度相比,一条鞭法的显著特点是()A .赋役征银B .取消人头税C .按田亩征税D .按人头征税5 、能够反映15至 18 世纪中国对外关系新特点的历史事件是()A .郑和下西洋B .郑成功收复台湾C .中央设立理藩院D .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6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仁干撰写《资政新篇》,提出了()A .建设“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方案B .学习西方和改革政治制度的新方案C .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D . “平均地权”和关注民生的改革方案7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最深远的影响是()A .开始了工业化进程B .建立了近代海军C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D .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8 、厂东齐禺籍人邓世昌英名存世的主要事迹是()A .在广东虎门率部抗英牺牲B .在甲午战争中率致远号舰英勇战斗,与舰同沉C .在扬州镇压太平天国东征军牺牲D .在天津大沽炮台抗击英法联军牺牲9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建立()A .君土立宪政体B .民主共和政体C .君土专制政体D .开明专制政体10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颁布到被废除,大约存在了()A .两年B .五年C .十年D .二十年11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2006年高考广东卷大综合试题

2006年高考广东卷大综合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涂黑。

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栏填写本科目试室号,在“座位号”列表内填写座位号,并用2B铅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响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90分)一、本大题包括30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

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某海外公司欲在某地投资,根据图1中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分析,其可能选择的工业部门是A.鱼罐头加工B.生物制药C.服装加工D.造纸2.根据图2和图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约0.6±0.2℃B.南极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增加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C.近百年来气候变暖加剧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D.20世纪以来赤道地区冰川退缩明显,南极大气中甲烷浓度无明显季节变化3.“天下黄河富宁夏”。

有关宁夏与广东的说法,正确的是A.宁夏昼夜长短相等时,正是广东荔枝成熟时B.宁夏平原发展农业具有水土与光热匹配的优势,灌溉条件好,日照强C.广东城郊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D.广东农业基础明显削弱,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下降,粮食总量下降4.根据图4信息分析,正确的是A.河南农业用水总量下降幅度最大,原因是大规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B.青海农业用水总量下降幅度最小,是因为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比重下降C.北京农村用电增长速度最慢,是因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D.广东农村用电增长速度最快,吉林农村用电增长速度最慢5.某时刻,在图5北回归线标志塔测得年内最大太阳高度。

2006年佛山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

2006年佛山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

2006 年佛山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类型:A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 页,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120 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在答题卜上.用Z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 A 〕涂黑.在答题卜右上角的“试室号”栏填写本科目试室号,在“座位号列表”内填写座位号,并用2B 错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ZB 铅笔把答题片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长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要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卷无效.4 .考试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洪75 分)一、本题有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75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l 、汉武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A .彻底解决了汉匈民族矛盾B .使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 .在西南夷地区设郡管辖D .首次在今广东地区设置管辖机构2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外来文化影响最深的领域是A .数学B .农学C .文学D.艺术3 、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A .中书省B .尚书省C .门下省D .行省4 、中国占代赋役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演变。

与以前的赋役制度相比,一条鞭法的显著特点是A .赋役征银B .取消人头税C .按田亩征税D .按人头征税5 、能够反映15至18 世纪中国对外关系新特点的历史事件是A .郑和下西洋B .郑成功收复台湾C .中央设立理藩院D .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6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仁干撰写《资政新篇》,提出了A .建设“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方案B .学习西方和改革政治制度的新方案C .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D . “平均地权”和关注民生的改革方案7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最深远的影响是A .开始了工业化进程B .建立了近代海军C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D .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8 、厂东齐禺籍人邓世昌英名存世的主要事迹是A .在广东虎门率部抗英牺牲B .在甲午战争中率致远号舰英勇战斗,与舰同沉C .在扬州镇压太平天国东征军牺牲D .在天津大沽炮台抗击英法联军牺牲9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建立A .君土立宪政体B .民主共和政体C .君土专制政体D .开明专制政体10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颁布到被废除,大约存在了A .两年B .五年C .十年D .二十年11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2006年高考历史广东卷的特点及启示

2006年高考历史广东卷的特点及启示

灵活、新颖、巧妙——2006年高考历史广东卷的特点及启示广东番禺中学李漱萍看了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后忽然感到眼前一亮,觉得和前两年试卷相比的确有一种“翻天覆地”、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细细品味仍是前两年试题的继承发展,继承了2005年高考题的亮点注重材料题的考查功能和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同时又体现了课改,向新课接轨的导向性强。

我对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题的总体印象可以用六个字概括:“灵活、新颖、巧妙”。

下面我就谈谈本人对2006年广东历史高考试题的看法和今后教学的启示。

一、2006高考历史广东卷的特点:(一)、灵活——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课改,导向性强。

我认为今年试题和前两年试题相比第一个特点是——灵活。

学生交卷后,走出考场见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题目很活,在书上找不到答案”。

今年的试题和前两年相比的确灵活了,许多学生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学生做完试题后,普遍感到心中没底。

我们通过与2004年、2005年广东高考历史相比较就不难得出这一特点。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上(回答题)比较:从2004、2005和2006年三年高考问答题比较,我们不难看出:2004和2005年高考历史问答题难度都不大,主要立足于课本,注重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思维力度不大。

解题关键是熟知教材。

例如:2004年第29、30题,2005年第29、30题。

即使是论述题,例如:2004年31题,思考力度也不大。

看完前两年的高考历史题后,在第一线的历史老师都有一种“背多分”的感觉,只要死备课本,学生就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但是,今年的高考题不同,29题和30题都是比较分析题,第29题中外史的比较,在近几年中已没有出现过;30题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结论向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转变”。

31题材料式问答题,充分体现了把历史事件或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旧的课程体系下,无论命题者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从什么样的角度命题,考生都可以从教科书中找到答案,但在新改的背景下,很多的问题都不可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答案。

2006年全国高考试题广东卷含答案

2006年全国高考试题广东卷含答案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 0分。

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答案】C【分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会运动。

.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故答案为C。

属于容易题。

2.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Array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答案】C【分析】v-t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位移。

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

据此得出正确的答案为C。

属于容易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康普顿发现了电子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贝格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D.伦琴发现了X射线【答案】BCD【分析】康普顿发现了康普顿效应,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贝格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伦琴发现了X射线。

所以答案为BCD。

属于容易题。

4.关于永动机和热力学定律的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二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B.如果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外界对物体做功,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观点来看这两种改变方式是有区别的【答案】D【分析】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跟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均具有方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系统控制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过程中,机械系统主要有三个基本元件:、、。

2 传感器的接口电路主要功能包括: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
、及等处理。

3、.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齿轮传动的设计上,通常我们需要遵循、
、原则。

4、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数字PID控制器设计中,需要确定的控制器主要参数是、
、和。

5、在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动态品质与特征时,通常有两种数学模型描述方法:
和。

二、选择题:(选择你认为正确的所有答案,单选或多选)
1.在机电一体化数字控制中,被控对象或控制器控制律主要是由()描述。

A:微分方程B:差分方程
C:积分方程D:偏分方程
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这一功能的是()。

A.机械本体B.动力部分
C.控制器D.执行机构
3.将脉冲信号转换成角位移的执行元件是()。

A.旋转变压器B交流伺服电动机
C.步进电动机D.光电编码盘
4.由电信号处理部分和液压功率输出部分组成的控制系统是()。

A.交流伺服系统B.直流伺服系统
C.电液伺服系统D.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
5、在机械系统运动学模型建立过程中,惯性力与质量体运动的()成正比,弹簧力与质量体运动的()成正比,阻尼与质量体运动的()成正比。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摩擦
6、模拟信息处理电路一般包括()。

A. 放大
B. 滤波
C. 补偿
D. D/A转换
E. 驱动电路
7、在数字控制系统中,控制器前向通路上一般需要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

A:A/D采样B:采样保持
C:量化处理D:D/A转换
E:信号同一化处理
8. 模拟信息处理电路一般包括()。

A. 放大
B. 滤波
C. 补偿
D. D/A转换
E. 驱动电路
9,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D.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E. 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
10.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主要用于( )。

A. 控制
B.检测
C. 计算
D. 编码
二、简答题
1.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
2.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过程中,常要用到系统仿真,简述系统仿真的目的和意义?3.简述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三、论述题:
1、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中,我们常用到PID控制器,试说明PID控制器中P, I ,D
的主要作用和特点。

2、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分别说明其传感器、执行机构、控制器的作用,并列举你所了
解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类型。

3、从理论上讲,因数字控制器涉及到对信号(控制信号、反馈信号)的采样而会导致信息
丢失,但为什么在实际应用系统中,数字控制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说明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理对数字控制采样做了什么样的描述。

四、综合题:
1、下图RLC串联电路。

写出输出电压o u与输入电压i u之间传递函数
2 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N U =220 V , 额定转速1500N n = r/min , 电动机铁损
362Fe P =W ,机械摩擦损耗204
m P =W ,电枢回路总电阻0.208a R =Ω,205a E =V ,求电磁转矩T 、输入功率
1P 和效率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