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8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8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1用人单位误区不少用人单位在选取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
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
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潜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
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潜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潜力不比研究生业务潜力差。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思考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同等状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第三,生源地域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思考到本单位的业务状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期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必须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思考本地人才。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期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2大学毕业生误区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必须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透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必须的损害。
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潜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就业率下降: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下降。
许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就业压力巨大。
2. 找工作周期延长: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被自动化取代,大学生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导致找工作周期的延长。
特别是对于不少专业岗位的毕业生而言,找到与之相关的工作需要更长的时间。
3. 就业素质不足: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发现自己缺乏应聘所需的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在大学期间,以学历为主要参考标准的教育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存在一定的欠缺。
二、原因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育改革滞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导,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缺乏实践机会和真实工作环境,导致毕业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就业市场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就业市场供求结构不合理,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了困难。
这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精确的就业市场预测和调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行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不足的情况。
3. 求职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求职观念存在偏差,只追求大城市和名企单位,过分追求高薪和舒适环境。
这种观念使得许多大学生放弃了一些实际就业机会,导致就业难。
三、对策研究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1. 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
开设更多实践课程,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2. 优化就业市场:政府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预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引导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2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2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
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
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
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
第二,农村市场有很的发展空间。
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抒阔的。
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
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
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
在学里学习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
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
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给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多数人回答都是“钱”。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
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
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
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
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
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
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
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2024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措施•大学生就业行业与岗位分析•大学生求职过程与问题剖析•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校园招聘会活动组织与实施效果评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与实践支持体系构建•职场新人角色转变与适应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推动可持续发展观念普及•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01就业压力持续增大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02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一些基层、艰苦行业和中小企业难以招聘到所需人才。
03多元化就业趋势明显除了传统的全职工作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多元化就业方式。
就业市场需求与特点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01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新兴产业成为就业热点02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大学生求职心态及期望积极乐观与焦虑并存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也有部分学生因就业压力而感到焦虑。
期望值与现实存在差距部分大学生对薪资、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期望值过高,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
注重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希望在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措施鼓励创业政策提供创业扶持资金、税收减免、创业培训等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就业见习政策建立见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
招聘服务政策举办各类招聘会、人才交流活动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基层就业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地区就业,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和优惠政策。
国家层面就业政策地方政府及高校支持措施地方政府出台本地化的就业政策,与高校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提供就业指导和帮扶服务。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供需失衡与结构性矛盾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供需失衡与结构性矛盾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毕业生人数增长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高质量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等方面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目前,中国就业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和职位面临人才紧缺的状况。
这种供需不平衡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1.1 毕业生人数增长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就业岗位的增长却相对缓慢。
这就导致了就业岗位不足,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增加就业岗位: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提高毕业生素质:高校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加强就业指导:高校应提供更加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就业成功率。
1.2 高质量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在就业市场上,高质量就业岗位往往吸引了大量毕业生的关注。
然而,由于竞争激烈,很多毕业生难以获得这些岗位的机会。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学校品牌:高校应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提高学校声誉和影响力,增加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加强实习:高校应积极推进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和企业,提高自身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3.鼓励学生创业:政府和高校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
通过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中国就业市场还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一些地区和行业人才过剩,导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和行业急需人才,却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1、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原因分析1.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分析。
事实上就业难的原因还有大学生心态的问题,认为大学毕业就是精英。
有些学生认为到了大学里不用学习,大学四年过去了,等到找工作时,发现自己除了有一张毕业证外,什么都没有。
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
过度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往往失去了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1.2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也是近年来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金融市场的动荡也是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市场经过了一次大的整顿,有太多的企业倒闭,很多人失业,而事业的人群又具有极大的技能,而我们的大学生仅仅空有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要实行磨练,这个时期都是相当长的阶段对于很多的企业都是不喜欢的。
同时市场真正为我们留下的就业的岗位又是很少,这样对于就业来说更加的艰难了,这样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未走出校园的时候就要积极的参加各类的社会的时间的工作,目的是当走入社会的时候更好的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的群体当中来。
1.3大学人才培养定位脱节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原因。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的心态有一定的问题,在他们的心里想的是如何能够做到学有所用,对于书本的知识过于依赖,对于自己未来从事工作的方向不够清晰,想的是如何管理别人的工作,而不是实行实际现场的经验的积累,绝大多数都是处于空想的阶段,如果真的顺着大学生的意愿出发,那么将来就会出现乱指挥的现象,对于实际的工作的方向上提供不了任何的协助。
所以,我们在定位的过程就要实行全面的分析,本着未来的发展前景,现阶段仅仅一个学习的阶段,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2、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思路2.1高校大学生树立准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是就业率提升的关键动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就业与择业的认知和理解也在持续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持续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2024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现状:挑战与机遇并存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机遇。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1.就业形势严峻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
这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竞争激烈。
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许多行业受到冲击,就业岗位减少,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2.专业结构性矛盾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
部分专业供大于求,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而一些新兴行业和紧缺人才领域的专业却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专业不对口、就业难度增加的问题。
3.地域差异明显4.创业意愿增强在就业压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创业。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然而,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资金、经验、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成功率相对较低。
三、大学生就业建议1.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包括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还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大学生应结合自身兴趣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在专业选择上,要关注新兴行业和紧缺人才领域,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3.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不仅要关注传统的招聘会、校园宣讲等途径,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寻找更多就业机会。
要关注国家政策,把握政策导向,积极参与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
4.增强创业能力大学生要增强创业能力,要了解市场需求,选准创业方向。
要学习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精选篇1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调查者都是在校大学生,其中专科学校的学生占64%。
专业有:传媒(新闻、文秘)语言类(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日语、德语)经济类(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会计)设计类(建筑设计、动画设计)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管理类(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共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高达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取,不定项选取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调查数据分析: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取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带给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带给参考。
调查结论及推荐: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向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尤其是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毕业即就业”的局面,而是更加注重自身能力,期望能够从事与专业相符合的工作。
然而,现实却让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状况分析1. 高校毕业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近年来,中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数据同时也表明,就业市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2. 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与大学生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的情况相对的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一些毕业生石沉大海,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同时,一些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也更倾向于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加。
3. 就业岗位匮乏在当前就业市场上,对于大学生的职位与数量较为有限。
很多大学生不得不选择更加低薪甚至无关专业的工作,而对于大规模的本科毕业生群体来说,这种现状无疑是一个重大问题。
4. 向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就业的倾向较高传统制造业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但随着行业的疲软和调整,对于大学生毕业生的吸纳也越来越少。
而在新兴产业方面,对于大学生的聘用数量也相对有限。
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制造业及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尚未达成一个平衡。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原因分析1.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在更加落后的地区,教育质量远远达不到最优水平,这也导致了就业市场上缺少专业人才的现象。
2. 大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上的不足也是导致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很多大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虽然能够达到一定水平,但在与企业对接的时候,却存在一些综合素质上的不足。
《2024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范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篇一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湖北省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引言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湖北作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普遍状况。
因此,对湖北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湖北大学生就业现状1. 就业率与就业结构近年来,湖北省大学生就业率总体上保持稳定,但存在一定波动。
在就业结构上,多数毕业生选择进入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
此外,还有一部分选择继续深造或自主创业。
2. 就业地域与行业偏好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或省会城市等作为就业地点。
在行业选择上,IT、金融、教育等行业备受青睐。
三、湖北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1. 就业难现象突出尽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导致部分毕业生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2. 职业发展与个人期望不匹配部分毕业生对自身职业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职业发展与个人期望不匹配的现象。
3. 地域与行业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和行业过于集中,而一些急需人才的地区和行业则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毕业生。
四、原因分析1. 供需矛盾:教育资源的扩张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也加剧了供需矛盾。
2. 个人因素:部分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在就业过程中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 社会因素:社会对学历的过度追求以及部分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五、解决对策与建议1. 政府层面: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创业环境,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毕业生;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的供给。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00字(14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00字(14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14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不难发现,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
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1、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
多年来,各地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
在80年代初,每年的、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__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
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
据数据记载,截止到__年5月底,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
即目前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体在50%左右。
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学毕业生。
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未来社会,对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
我们现在还只是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
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
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
当前,市场需要的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学校园培养的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高失业率和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原因分析1. 教育体制问题现行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
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导致毕业后在真实工作中面临困难。
2. 就业结构问题社会对高科技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大学生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往往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许多大学生从事的职业与其所学专业无关,造成了"人才荒"现象。
3. 就业观念问题一些大学生对就业观念存在问题,往往以待遇高、环境好的大城市就业为首选,忽视了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机会。
这导致了就业市场过于集中,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二、解决方法1. 教育改革教育部门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
2. 职业指导大学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和就业方向。
学校可以开设就业讲座和职业规划课程,提供就业信息和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
3. 校企合作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实践能力,增加竞争力。
4. 多元化就业渠道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就业渠道。
同时,政府可以推动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5. 创业支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和优惠政策。
政府可以设立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贷款和资金支持,减轻创业风险。
6. 社会关爱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和支持。
建立更加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
社会可以通过招聘会、网络平台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育体制问题、就业结构问题和就业观念问题。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与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1. 就业压力持续增加伴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逐渐供大于求,使得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不仅如此,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兴起,都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就业结构变化传统行业的萎缩和新兴产业的崛起使得就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倾向于从事具有前景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和金融等领域。
3. 区域差异明显就业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在不同的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就业形势则相对较为严峻。
这也导致了一些大学生为了就业而选择外地求职。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趋势1. 适应产业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大学生就业市场需要适应新的行业和技术要求。
未来,对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因此大学生在就业前应加强技能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
2. 创新创业迎来机遇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创业机遇。
政府的扶持政策以及创业创新的热潮,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3. 人才需求多元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大学生应在校期间培养综合素质,并注重自身的能力提升。
4. 就业服务的改善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服务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高校和政府应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提供更全面的就业信息和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结语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问题。
面对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大学生应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拓宽自己的就业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建议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建议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但能够顺利找到满意工作的比例却不尽如人意。
这一现象不仅给大学生个人带来了困扰和压力,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呢?又有哪些可行的解决建议呢?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1、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增加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攀升。
就业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从而导致就业竞争愈发激烈。
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2、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些专业的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而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所需的专业人才,高校的培养却相对不足。
3、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导致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此外,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弱、心理素质不过硬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过于追求高薪资、好福利、大城市的工作,对基层和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不屑一顾。
同时,一些大学生对职业发展的期望过高,缺乏从基层做起、逐步积累经验的耐心和决心。
5、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岗位减少,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这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6、就业信息不对称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相对有限,而企业发布招聘信息的方式也不够精准和有效,导致就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存在偏差和延误。
很多大学生因为没有及时获取到合适的招聘信息而错失就业机会。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目录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概述 (2)二、就业形势中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3)1. 就业竞争激烈压力加大 (4)2.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5)3. 大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6)4. 地域发展不平衡影响就业选择 (6)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8)1. 经济发展状况 (9)2. 教育制度及高校专业设置 (10)3. 市场需求及企业用人需求变化 (11)4.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心态 (12)四、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与措施 (13)1. 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 (14)2. 高校就业服务与指导体系建设 (16)3.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招聘机制创新 (17)4. 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途径 (18)五、未来就业趋势预测与建议 (19)1. 行业发展趋势对就业的影响 (20)2. 技术进步与智能化对就业的变革 (22)3. 大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策略建议 (23)4. 高校及企业合作培养模式展望 (24)六、案例分析 (25)1. 成功就业案例分享与启示 (26)2. 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案例研究 (27)3. 企业招聘与人才培养案例分析 (28)4. 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案例 (30)七、结论及研究展望 (31)1. 当前就业形势总结 (32)2. 对策建议与实施路径探讨 (34)3.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35)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概述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一系列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平台。
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地域差异、城乡差距、行业差异等因素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产生了深刻影响。
2024年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2024年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就业难度加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使得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少人只能选择放弃专业或者从事低薪工作。
就业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行业和领域,如金融、教育、医疗等。
而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如互联网、新能源等,却缺乏足够的大学生人才。
这种就业结构的不合理,不仅限制了大学生的发展空间,也制约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
地域性就业问题突出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一些发达城市的大学生则面临激烈的竞争和高昂的生活成本。
这种地域性就业问题的存在,不仅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也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存在,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经济结构调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行业和领域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而新兴行业和领域则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导致了一些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大学生自身素质不足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学习目标,导致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不足。
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
教育和就业市场脱节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一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不符,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方案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加强职业规划教育高校应该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同时,高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下面职场的我就给大家共享的关于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缘由对策分析,欢迎阅读!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篇一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生就业难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化解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对策,一是高校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力量以适应社会需求;二是高校应当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对同学综合素养力量的培育;三是政府要加大统筹高校生就业政策宣扬和优待政策落实的力度。
2022年毕业季立刻到来,新一批毕业生即将迈入社会,在他们迈入社会之前,首要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
当前,高校生毕业人数呈不断递增态势,但是,数量浩大的毕业生军却不得不接受一个高毕业率低就业率的事实。
2022年,中国高校生毕业人数为212万人,而2022年则达到了680万人,十年时间,毕业人数猛增。
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0%,而到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却降到了令人咋舌的55.7%,如此巨大的差别让人不禁汗颜。
2022年毕业期将至,即将有699万毕业生走出校内,开头面临就业压力。
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
一、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缘由:客观方面主要是结构性冲突突出,结构性冲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区域经济进展不平衡与大批毕业生涌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冲突。
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地经济进展快速,这些城市企业多,机会多,薪酬高,文化氛围浓,成为毕业生首选的抱负就业地。
依据我们的调查,选择到上海、北京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就业者高达65%以上,而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条件较艰苦的地区人才奇缺,大城市的一些边远郊区、县、乡镇一级的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也远未饱和。
地域经济进展不平衡导致的人才"扎堆'现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缘由之一。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产业面临着淘汰的风险,大量工人被裁员或失业。
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限,无法承载大量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2.人才供给过剩大学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市场供给过剩。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薄弱,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3.信息不对称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不清楚企业的需求和招聘信息,因此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同时,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不够明确,使得大学生难以满足招聘标准。
4.创业压力大学生承担着家庭的期望和自身的压力,许多人选择创业。
然而,创业的风险较大,许多创业者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市场洞察力,导致创业失败的风险增加。
二、对策建议1.调整教育理念大学需加强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加强就业指导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在毕业前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培训。
大学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主动与企业对接,提供招聘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
3.提高创业支持力度加强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导师和创业孵化基地等支持,帮助创业者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职业实践大学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工作,提升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社会资源和人脉。
5.加强国家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调控和引导力度,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激励政策。
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人才供给过剩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致。
2024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课件
01引言Chapter目的和背景课件范围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
介绍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02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Chapter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结构和行业分布就业结构行业分布就业地域和薪资水平就业地域薪资水平大学生薪资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专业、学历、工作经验、行业等。
一般来说,高学历、热门专业和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薪资水平更高。
03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Chapter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经济增长放缓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长也面临较大压力,导致就业岗位增长不足。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些传统行业就业岗位减少,而新兴行业对人才需求尚未完全释放。
国际贸易环境国际贸易摩擦和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出口产业造成冲击,进而影响相关行业的就业。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01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02实践教学不足03用人单位需求变化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部分毕业生难以满足新的用人标准。
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就业歧视现象部分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的歧视现象,限制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就业观念落后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规划。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就业准备不充分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充分的准备,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存在不足。
大学生自身因素03020104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与措施Chapter制定就业优先政策政府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促进就业。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服务。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政府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如创业贷款、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14期2011年第4期Serial No.114No.4,2011一、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面对全国每年有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需要实现就业、准确找到适合自己工作岗位的就业问题。
多数人发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感叹,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量还是供不应求,大学生要找个工作并不难。
”事实上,从毕业到就业,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要承受比过去更多的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既不能肆意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也不能盲目乐观“大学生找工作不难”的现状。
为了系统、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可以从就业人数、就业结果、就业观念、就业倾向、就业渠道、就业专业、就业学历、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管窥。
1.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渐激烈。
随着高校连续数年的扩招,近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45万,2004年增加到280万,而2006年却增加到413万。
2006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2002年的2.8倍多。
大学生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冲击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稳定机制,造成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矛盾显现。
可见,在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竞争不断激烈。
2.就业结果:初次就业率持不断下降趋势,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有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70%,其中本科生超过80%,专科生40%。
2002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65%。
2003年,由于受非典影响,高校毕业生签约106万,签约率仅为50%,其中研究生约80%,本科生60%,专科生仅为30%[1]。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持不断下降趋势。
3.就业观念:(1)就业方式的非理性。
由于受传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毕业生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就业环境,难以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正确地选择各种带有时代价值和潮流意义的职业观念系统,茫然之中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表现出一种随心所欲的非理性心态,一些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唯恐丧失良好的就业机遇,但面对风险,又犹豫不决,裹足不前,唯恐自己一次错误的选择造成终身遗憾。
(2)择业目标的“求稳攀富”。
“求稳”是指大学毕业生盲目寻求稳定性较强的职业岗位;“攀富”是指大学生热衷于工资高、津贴高、待遇高、地位高的职业岗位。
显然,大学毕业生求稳攀富的择业观念有悖于人力资源的公平公开的配置方式和合理有序的流动过程。
(3)就业价值的“个人主义”。
经济体制转型使一些大学生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心理防线日益崩溃,强调个体权力、权益维护的市场经济使其陷入本位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误区。
(4)就业过程的“盲目随意”。
一些大学生对就业程序一知半解,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过程全然不知,将求职过程简单地描述为“递简历、答问题”,甚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同视之,误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顺利找到理想工作。
4.就业倾向:多数人希望到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大城市就业。
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毕业生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的需求有所增加,而一些边远省区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需求仍不足。
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就业区域限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由此造成众人同挤“独木桥”现象非常严重,挤不上的学生对其他地区岗位则“不屑一顾”。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选择大中城市的占44.7%,到县城的占20.2%,到乡镇和农村的分别占7.7%和0.9%,还有26.6%的毕业生表示对地点没有特别要求,而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到大、中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76.6%[2]。
5.就业渠道:以参加就业招聘会为主。
有调查显示,在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方式中,参加招聘占51.1%,电话联系占17.1%,发E-mail 占15.1%,邮寄简历占14.1%,登门拜访占10.0%。
大学生就业可以寻求的最主要的资源是招聘会(28.9%)、学校和老师(26.1%)以及家庭的力量(24.7%);而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9.1%)、同学与朋友(6.6%)、社会中介机构(2.0%)次之。
可见,招聘会在大学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收稿日期:2010-11-29作者简介:程森(1983-),男,吉林辽源人,助教,从事外语教育、高职教育研究。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程森(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100)摘要:对目前的就业现状的分析,可以从就业人数、就业结果、就业观念、就业倾向、就业渠道、就业专业、就业学历、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切入,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11)04-0078-0278——起着重要作用[3]。
6.就业专业:冷热不均,需求有别。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家对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投资力度加大。
与此同时,社会对跟这些技术领域相关专业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例如,计算机类、通讯类、电子、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需求量较大,而数学、物理等理科基础理论专业和文学、哲学等文科基础理论专业的需求量较少。
7.就业学历:本科学历基本持平,专科学历就业较难。
研究生教育的扩招直接带来了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加大了本科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提高了专科生就业的难度。
实际中,一些用人单位不顾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盲目提高对从业者的学历要求,排斥专科毕业生,使诸多素质优秀、实践技能较高的专科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困境。
这不仅造成了单位人才结构的失衡,而且也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8.就业服务:学校就业指导开展时间较晚。
大学四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可以说是大学毕业生最为紧张的一个学期。
大学毕业生既要参加实习,又要准备毕业论文,还要联系工作单位。
然而,多数学校却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
这无疑造成了学生实习、毕业论文准备与就业之间的相互冲突。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出现的原因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理论界和学术界已经有过专门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调整“快”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慢”之间的矛盾。
“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劳动力增长和供给的高峰时期,大学生就业和全社会就业两股大潮汇集成规模宏大的就业潮流,冲击着劳动力就业市场。
与社会劳动力需求量相比,大学生数量还未达到供过于求的格局。
导致大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的原因,不仅仅是扩招所致,更主要在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节拍落后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孕育生成了众多的高等教育新理念。
在这些新理念、新思想的感召下,国内多数高等学校紧紧围绕高等学校改革的方向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讨论和孜孜以求的探索,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大大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改革的力度并没有触及到高等教育的神经末端,整体上看,高等学校内部结构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之间的生态链接依然薄弱,高等学校内部结构各组分之间互相牵扯、互相妨害的情况仍比较严重,集中表现为专业结构狭隘、课程结构呆板、队伍结构失调、组织结构臃肿等方面。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滞后直接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的守旧,造成大学生理论知识涉猎面过窄,知识整合能力偏弱,工作经验不足,实践创新能力较低等。
面对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从业要求,多数大学生会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
2.就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这些政策无疑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根深蒂固,户籍准入和管理制度依然存在,尤其是档案在地方和各城市间不能自由流动,缺乏毕业生人才代理服务机构;由于不能及时化解日渐增多的就业毕业生,加之常设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缺失,各种人才市场和中介机构规范化管理的淡薄,进而造成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人才招聘活动的出现[4]。
这样就使得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制度的良好初衷与预设目标大打折扣,反而不利于就业机制的完善、就业指导政策的落实、就业市场的优化、就业信息的透明以及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
3.大学生就业心态与就业制度改革之间的矛盾。
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实施,调动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能动性。
然而面对从过去社会精英身份向普通劳动者身份的快速转换,多数大学毕业生沉浸在身份转变的苦恼之中,而没有及时地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在心理上也承受了无比巨大的压力。
在教育经济学的理论视阈中,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径,而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物质基础[5]。
教育层次越高,教育产品的生产周期相对越长,需要的个人教育投资越多,付出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也就越大。
个人教育投资无论是消费意义上的判断,还是生产意义上的认识,或是消费生产兼容意义上的界定,都具有一定的对象指向性,即个人或家庭是教育投资行为的实施者。
高等教育学费作为个人教育投资的主要内容,已从1989年最初的100元~200元涨到了如今的5000元~10000元不等。
有统计资料显示,现在的大学学费比1989年增加了25~5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面对高等教育学费逐年的持续攀升,多数家庭虽显得力不从心,但为了获得预期的高等教育产出———儿女成才,多数家庭都尽全力甚至举债供子女读大学。
当“希望子女毕业顺利就业,谋求高收入工作”的美好期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事实发生冲突、碰撞之时,对于热衷于高等教育投资的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一些大学毕业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现状,既幻想回到上大学就有铁饭碗的时代,又希望得到社会精英的评价;既向往高收入、高福利的工作的获得,又苦恼于紧张的就业环境。
多重就业心理的交织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的滞后。
参考文献:[1]王建英,邹清.浅谈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3):77-80.[2]金喜在,朱志强.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1):17-20.[3]李家华,吴庆.2001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2,(1):11.[4]朱绵庆,黄金辉.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观念的转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1-13.[5]马新力.当代教育经济学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00.[责任编辑陈丽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