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i-F标准连接调试手册

合集下载

FAUNC-0I-MATE TC简明调试手册

FAUNC-0I-MATE TC简明调试手册

BEIJING-FANUC 0i-C/0i Mate-C简明联机调试手册 (一)  BEIJING-FANUC 技术部2005.2BFM-TEHU002C/02内容提要第一节:硬件连接 简要介绍了 0IC/0I Mate C的系统与各外部设备(输入电源,放大器,I/O 等)之间 的总体连接,放大器(αi 系列电源模块,主轴模块,伺服模块,βis 系列放大器, βiSVPM)之间的连接以及和电源,电机等的连接,和 RS232C 设备的连接。

最后介 绍了存储卡的使用方法(数据备份,DNC 加工等)。

第二节:系统参数设定 简单介绍了伺服参数初始化,基本参数的意义和设定方法,各种型号伺服电机及主 轴电机的代码表,有关模拟主轴及串行主轴的注意点,主轴常用的参数说明,常用 的 PMC 信号表,模具加工用(0IMC)机床高速高精度加工参数设定。

第三节:伺服参数调整 详细介绍伺服参数初始化步骤,伺服参数优化调整,全闭环控制的参数设定及调整, 振动抑制调整。

第四节:PMC 调试步骤 简单介绍了由电脑中编辑完成的梯形图和系统中的 PMC 梯形图之间的转换,不同类 型的 PMC(如:SA1 格式的要转换为 SB7 的格式)之间的转换方法,各种 I/O 单元 及模块的地址分配方法。

第五节:刚性攻丝调试步骤 介绍了刚性攻丝的编程格式,所需要的基本配置,相关信号,与刚性攻丝有关的梯 形图,相关参数调整,相关报警说明。

第六节:主轴定向 使用外部开关信号, 编码器, 或者主轴电机内部位置传感器定向的连接说明,参数说 明,调试步骤。

备注:以上几个部分基本都是简单的对系统连接的介绍,如果在实际的调试过程中遇到本说明书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参考相应的系统连接说明书(硬件)/(功能)、系统参数说 明书、伺服/主轴规格说明书或参数说明书,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与我公 司 技 术 部 联 系 , 联 系 电 话 : 010-********, 传 真 : 010-******** 。

基于FANUC系统的刀具寿命管理

基于FANUC系统的刀具寿命管理

基于FANUC系统的刀具寿命管理发布时间:2021-07-05T11:04:21.00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佑光辉[导读] 摘要: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机床加工效率和精度,现在通常使用刀具寿命管理功能来实现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的自动管理功能,本文通过大连机床立式加工中心VDF1800,来详细阐述基于FANUC-OI-MF系统的刀具寿命管理的应用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 116620摘要: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机床加工效率和精度,现在通常使用刀具寿命管理功能来实现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的自动管理功能,本文通过大连机床立式加工中心VDF1800,来详细阐述基于FANUC-OI-MF系统的刀具寿命管理的应用关键字:FANUC-OI-MF系统;加工中心;刀具寿命一使用方法刀具寿命管理功能是对使用的刀具,以使用次数或者使用时间的形式,来计算刀具的使用寿命:而当刀具达到在系统中预置的使用寿命时,系统输出信号提醒客户进行刀具维护或更换的功能。

刀具寿命可按照使用次数,和使用时间两种方式来统计。

以次数来进行寿命管理,系统在每收到一个M02(M30),使用次数加1,而不论加工程序中调用过多少次改组刀具,以时间进行寿命管理,在切削方式下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记数实际切削(G01,G02,G03)使用的时间。

对单段停止,进给保持,快速移动,暂停,机械锁住以及互锁等所需时间不予技数。

本文中我们主要论述了刀具的使用次数来进行刀具的寿命管理,以及刀具到达寿命后通过梯形图来让机床报警,从而提醒我们更换刀具。

二刀具分组的相关参数与指令刀具分组是将刀库中的刀具以类型或者使用方法来分类,相同类型的放在一个组里。

信号使用是刀具寿命管理功能中提供的信号。

参数8132#0=1使用刀具寿命管理功能,设置后重启系统打开刀具寿命管理功能。

然后在MCP键盘上找到”OFS/SET”键,按下后会出现到刀具寿命按键。

进入刀具寿命管理画面,如此下图所示:在上图中的组数和刀具数量,是由参数6800与6813组合决定了刀具组数和每组的刀具数量。

FANUC OI MF系统调试故障与对策

FANUC OI MF系统调试故障与对策

”∞∞¨ N∞¨∞∞
辖 ttt 主 轴 号 名 称 l1 RW 町 sl I l 源自一 : I
a1 FSSB(放 大 器)
(b1SPAMP
Ic)FSSB(轴 )
图 8 系 统 伺 服 、主 轴设 定 画 向
但 是 ,这 时系统 出现了新的报警 ,伺服 、主轴均 警 ,同时 SVSP上接 口 CX3 (MCC)始终 不吸合 。报
摘要 :对 FANUC 0I MF新型 系统调试过程 中出现的找不 到急停信 号 ,梯 图及 I/O模块无法编 辑 ,FSSB无法 自动设置 , 主轴 、伺服 电压充 电异常 等故 障现 象及其解决思路进行 了分析和阐述 ,对数控系统调试过程进 行了总结。
关键词 :FANUC ol MF系统 :调试 :故障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TG659 文献标 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3881(2018)08-151—4

sP9033 (s)SSPA:33 DC LINK 充 电 不 鬣
(a)系 统 报 警 画 面
b1放 大 器 报 警 画 面
图 9 OI—MF系统 电 压异 常 报 警 基 于 I二述 报警 。首 先对 SVSP的强 电 输 人端 口 TBI供 电 回路进 行 检 查。外 部 380 VAC供 电正 常 ,
示 电压异常或 不 足。SVSP放 大器 显 示 “一33”报 警信号及报警指示如图 9所示 。
报警 信息
00000 NO00n0
sVO4 4 2 (x)交 缳 嚣 中DC L1NK 充 电 孵 常

sVO4 42 (Y)变 频 器 中DC LI K 宠 魄 算 嚣

SVO442 (z)变期 器 中,De ¨ NK 究 电 器 鬻

数控机床系统连接与调试-项目3 FANUC 数控机床硬件连接

数控机床系统连接与调试-项目3 FANUC 数控机床硬件连接
图3-7三菱变频器数控机床主轴接线图
项目3 FANUC 数控机床硬件连接
3.相关参数设置
数控机床模拟主轴相关参数设置 见表3-3所示。
项目3 FANUC 数控机床硬件连接
3.2.2数控机床串行主轴控制 1.串行主轴认知
在FANUC 0i系列数控系统中,FANUC CNC控制器与FANUC主轴伺服放大器之间数据 控制和信息反馈采用串行通信进行。
项目3 FANUC 数控机床硬件连接
2.串行主轴硬件连接
数控机床为串行主轴时,JA41连接的是主轴指令信号,如果主轴放大器是βiSVSP 伺服放大器,则JA41连接在JA7B接口,而数控系统的JA40接口空着,而主轴的速 度反馈则连接到βiSVSP主轴放大器的JYA2接口上。
图3-10 数控系统与串行主轴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3-6三菱变频器
项目3 FANUC 数控机床硬件连接
表3-2三菱变频器参数设置说明
项目3 FANUC 数控机床硬件连接
(4)变频器在数控机床主轴上的应用
三菱变频器数控机床主轴连接如图2-3所示,其中M是变频主轴电动机。KA11、KA12 是继电器,控制变频器正、反转信号。变频器上C、B端子为系统提供变频工作状态 信息,一般接入PLC输入点,产生报警提示。模拟信号来自数控系统JA40端口。
项目3 FANUC 数控机床硬件连接
2.变频器认知 (2)三菱变频器的端子功能
以三菱变频器为例,讲解变频器各端子的功能,见图3-5所示。
图3-5三菱变频器的端子
项目3 FANUC 数控机床硬件连接
(3)三菱变频器的设置画面与参数
三菱变频器的外观与设置画面如图3-6所示,相关参数设置说明见表3-2所示。
图3-13伺服放大器光缆连接

FANUC0i-TF系统在车床上的应用案例介绍

FANUC0i-TF系统在车床上的应用案例介绍

FANUC0i-TF系统在车床上的应用案例介绍自去年FANUC 0i Model-F系统在国内推出以来,目前已经在众多机床制造商的车床、加工中心及其他类型机床上使用,并取得一致好评。

此前我们已经针对0i-F系统参数初始化及0i-F在加工中心应用的调试案例进行介绍,本期我们将针对0i-TF系统应用于某国际知名机床厂商生产的卧式车的案例进行详细介绍。

1机床的配置介绍该机床厂商在其全球广泛认可的热销机型——斜床身卧式车床的基础上,增加了桁架与料仓,以应对自动化上下料的需求。

该型号机床的规格参数如下:机床能力最大车削直径320 最大工件长度322 棒料工件直径45主轴卡盘直径169最大主轴电机功率15KW最高主轴转速6000r/min 主轴最大扭矩95.5Nm轴向进给轴向行程-X轴175轴向行程-Z轴330快速进给速度-X轴30m/min 快速进给速度-Z轴36m/min刀塔刀位数12该机床系统及驱动配置情况如下:系统型号0i-TF(TYPE 1)伺服电机型号X:βiS12/3000-BZ:βiS12/3000-BLOADER轴:βiS 8/3000-B *2主轴电机型号βiI12/10000功能选择工件装卸控制功能机械组数PMC多路径功能PMC符号、注释、信息容量的扩展该机床外观图如下所示:2使用到的特殊功能使用到的选项功能:1、工件装卸控制功能 A02B-0339-R417,无需使用双路径系统或者外接PLC,即可实现桁架与车床同时控制2、机械组数(最多两组) A02B-0339-S836#2,排除桁架故障报警导致车床加工停止的情况(0i-F新增)3、PMC多路径功能 A02B-0339-R855#3,使用两个PMC路径分别控制车床与桁架的操作面板和外围电气,提升机床响应速度(0i-F新增)4、PMC符号、注释、信息容量的扩展 A02B-0339-R856#512K,扩展额外的容量用来编辑桁架的报警信息除此之外,还应用到了以下0i-TF新增加的标配功能:1、插补后铃型加减速,减小加工时的冲击2、FSSB高速刚性攻丝,减小攻丝误差3、智能重叠,缩短加工时间4、G71车削循环时间缩短,缩短加工时间3重点调试介绍基础的调试过程建议按照《0i-F 标准化调试手册》中的步骤进行,也可参考本公众号的往期文章《0iF 系统参数是初始化说明》。

FANUC 0i数控系统的连接与调试

FANUC 0i数控系统的连接与调试
不 满 足要 求 会 出现 报 警 或 损坏 驱 动 放 大器 。 则 是要 原
保 证 通 电 和 断 电 都 在 CN 的 控 制 之 下 。 C
伺 服 的 连 接 分 A 型 和 B型 , 伺 服 放 大 器 上 的 一 由 个 短接 棒控 制 。 型 连接 是 将位 置反 馈 线 接到 C A NC 系 统 ; 型 连 接 是 将 其 接 到 伺 服 放 大 器 。O 和 近 期 开 发 B i 的 系 统 用 B型 。 系 统 大 多 数 用 A 型 , 种 接 法 不 能 任 A UC0 数控 系统 的连接与调试
口 闫 飞 口 史 耀 耀 口 丁 明亮
西安 707 102 西北工业大学 现代设 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要 :随 着 生产 力 的 不 断 发展 , 通 机 床 的数 控 化 改造 成 为 目前使 企 业 摆 脱 设 备 陈 旧 、 高 生 产 效 率 的 一 个 很 有 普 提
效 的 发 展 方 向 。 机 床 在 机 械 本 体 改 造 完成 之 后 , F N C数 控 系统如 何 连 接 及 调 试 进 行 了 详 细 的分 析 和 说 明 。 就 对 A U 对提 升
普 通机 床 的使 用 效 能 有很 好 的指 导 作 用 。
关键 词 : A U 数 控 系统 FN C 改造 数 控 系统 连 接 数 控 系统 调 试
2 系统 的调 试
按 照 设 计 的 机 床 电 柜 接 线 图 和 连 接 手 册 将 系 统 连
接 完 成 之 后 , 下 来 就 是 对 系 统 的 调 试 , 统 的调 试 主 接 系 要 分 为以下 几个 步骤 。 1通 电 , 掉 C ) 拔 NC 系 统 和 伺 服 ( 括 主 轴 ) 元 的 包 单

FANUC0iModel—F系统概况和案例介绍

FANUC0iModel—F系统概况和案例介绍

FANUC0iModel—F系统概况和案例介绍引言FANUC 0i 系列CNC自推出以来便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在2015年北京国际机床展上,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在千呼万唤中于国内首次发布和展出了最新的FANUC 0i Model-F系列纳米CNC系统。

相信国内广大机床厂商和用户同后台君一样,也对全新的0i-F系统翘首以盼了。

今年九月,国内首台配置0i-MF系统的机床调试工作就在FANUC某客户处悄然开始了,后台君也非常有幸一同前去,那么接下来就由后台君为大家揭开0i-F系统的神秘面纱吧!1FANUC 0i Model-F系统概况和案例介绍全新的0i Model-F系统与以往不同,不再区分0i系列和0i-mate 系列,用户可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系统配置。

0i-F系统的最大控制轴数情况如下:在软件和硬件方面,0i-F系统是基于世界最高水平的FANUC 30i-B系列CNC开发的,与30i-B系列具有相同的显示画面和操作性,并支持相同网络、维护和PMC 功能。

可以配置全新的ai-B和bi-B系列驱动器,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支持更高速的FSSB和I/O LINK i,一根电缆的I/O点数增加一倍,相比于以往的0i系列具有更省配线、可靠性更高的特点,可以提供极为出色的机床运转率。

0i-F系统还将电脑上的便利性应用到CNC上,在CNC上直接运行存储卡内程序、模具加工软件包、平滑公差控制和1 5寸液晶显示屏幕等功能配置均为0i 系列首次新增。

那么接下来后台君就以本次案例为大家介绍一下0i-F系统的调试和使用吧。

本次客户机床的配置情况为:机床外观图如下:调试要点1、硬件接线方面,与0i-D系列不同的是,0i-F系统主轴通讯使用光缆连接,所以从系统->主轴->伺服的连接全部由光缆实现,更为稳定和高效。

新的bi SVSP 80/80/80-18-B驱动器相比于旧的规格增加了CX48相序检测接口,其他的接线方式与以往相同。

FANUC0i_c连接说明书(硬件)

FANUC0i_c连接说明书(硬件)
………
………
………
…… s-1
前言…………………………………………………………………………………………… p-1
1. 构成………………………………………………………………………………………… 1
1.1 控制单元各部分名称…………………………………………………………………… 2
有关伺服电机αis/αi/βis系列
的说明书
有关αis/αi/βis 系列伺服电机的说明书
说明书名称规格号
FANUC αis/αi系列交流伺服电机规格说明书
B-65262EN
FANUC βis系列交流伺服电机规格说明书
B-65302EN
FANUC αis/αi/βis系列交流伺服电机参数说明书
5
B-64113C/011. 构成..
说明书的详细内容本说明书包含了从第
1到第
13章和附录
内容

1章
构成
这一章节叙述了
0i/0i Mate系列的连接概况并引导读者了解更详细的
信息。

2章
综合连接图
这一章节叙述了系统的总体连接图。

3章
3.8 电柜和吊挂箱的防尘设计……………………………………………………………… 35
4. 电源的连接………………………………………………………………………………… 36
4.1 概述…………………………………………………………………………………… 37
4.2控制单元电源的接通、断开……………………………………………………………… 38
这一章节叙述了
0i/0i Mate系统使用高速串行总线(

三菱Q系列PLC调试及三菱触摸屏报警使用说明详解

三菱Q系列PLC调试及三菱触摸屏报警使用说明详解

三菱Q系列PLC调试及三菱触摸屏报警使用说明详解一、三菱PLC应用一程序段注解第1步编辑菜单→文档创建→声明编辑第2步在左侧空白处双击→弹出行间声明输入弹窗→输入申明内容第3步显示如图,转换+全部编译二插入比较指令第1步编辑菜单→梯形图编辑模式→写入模式第2步在需要插入指令的地方双击→输入指令内容第3步显示如图,转换+全部编译三搜索软件—交叉参照—软元件使用列表—批量替换1 编辑菜单→梯形图编辑模式→读取模式2 在空白处双击鼠标左键→输入需要查找的软元件3 选择软元件→右键→软元件使用列表4 选择软元件→右键→交叉参照四在线连接1 左下侧→连接目标2 双击Connection13设置——可编程控制器侧I/F4 通讯测试在线离线下载程序等5 编程指令说明书查看光标选择需要查看的指令→快捷键F1三菱软件GX-Works2帮助中的操作手册打开为英文,看起来不太方便。

今天用一个方法可以打开中文的手册,现将方法分享一下:第1步:在三菱官网上下载GX-Works2的相应中文版操作手册(帮助文件中手册共7本,下载与帮助文件中相同的手册中文版7本);第2步:打开GX-Works2软件安装路径如C:\Program Files\MELSOFT\GPPW2,在此文件夹中有(sh080779engq.pdf等7个PDF文件即软件可打开的帮助文件,另外几个文件其中不同的数字分别是780、781、784、787、788、921);第3步:将下载的中文版复制到第2步打开的文件夹,先打开英文版确认内容,然后将英文版文件名复制——英文版文件删除——中文版文件名变更为刚复制的英文文件名,其它6个相同的方法操作。

第4步:打开软件,再点击帮助——操作手册(英文)——随便点击一个帮助文件,打开的就是中文啦!6 帮助手册中指令的说明书为英文,可以到中文版的说明书文档里查询:第1步光标选择需要查看的指令→快捷键F1-第2步复制指令位置编号第3步在中文指令文档中,用上一步复制的位置编号查找五扫码程序解析1 PLC程序4 SWAP5 PLC程序6 PLC程序六比较有用的SM和SD辅助继电器和寄存器SM203 stop状态指示SM400 启动后开始一个时钟,可以作为开始信号脉冲SM402 启动后常开触点,可以作为启动标志SM409 0.001s时钟(总时长)SM410 0.1sSM411 0.2SSM412 1S时钟SM413 2S时钟SM414 2n s 时钟(n为可定义项,定义寄存器下面说明)SD414 输入值范围 0~32767SM415 2N MS时钟(同上)SD415 同上输入范围SM8000 RUN监视,常开触点SM8001 常闭触点SM8002 初始脉冲,常开触点SM8003 常闭触点SM8004 出错指示SM8011 10ms时钟SM8012 100ms时钟SM8013 1S时钟SM8014 1min时钟SM8015 写入停止计时SM8031 非锁存寄存器全部清除SM8032 锁存寄存器全部清除SM8033 RUN到STOP时寄存器的保持选项SM8034 禁止所有输出(但是程序输出还在继续运行)SM8045 STL切换时上一状态内输出不自动清除复位SD200 CPU状态信息(0RUN 1STOP)SD201 LED灯状态信息(具体参见说明书)SD203 CPU动作指示(0RUN 2STOP 3FAUST)SD210 年SD8018 同上RTC用SD211月SD8017同上RTC用SD212 日SD8016 同上RTC用SD213 时SD8015 同上RTC用SD214 分SD8014 同上RTC用SD216 星期 SD8039 恒定扫描时间(可设置,范围为2-20000)SD8019 同上 SD412 RUN后每秒记一次(变化方向0-32767到-32767-0)二、三菱触摸屏应用1、系统配置:三菱触摸屏GT1000/GT2000系列触摸屏2、添加报警注释步骤如下:2.1 新建一个工程。

0iD梯形图和参数导入0i-F的操作步骤

0iD梯形图和参数导入0i-F的操作步骤

0i-D梯形图和参数导入0i-F的操作步骤一、梯形图转换1.升级梯形图软件:安装最新梯形图软件(下载链接:/c3wp6NGCGc5s7 (提取码:5283))。

(1)打开梯形图软件:(2)将0i-D的梯形图的CF卡格式拖入打开的梯形图软件空白区域中:(3)点击“确定”,然后点击“Browse”,选择保存的名称和路径,然后点击“OK”,然后自动进行译码:(4)点击梯形图软件左上方的“File”—>“PMC Type Changed and save”,进行梯形图转换: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梯形图转换后的名称和保存路径以及PMC类型:若是0i-F Type1,则按下图选择类型和路径:若不清楚PMC Type(PMC类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看:按—>—>,进入下图所示画面,查看PMC类型:(5)点击“OK”后,进入译码,译码完成后弹出下图记事本,代表译码完成,然后就可以关闭对话框。

(6)退出梯形图软件,打开转换后的0i-F梯形图(步骤(4)梯形图转换时保存的0i-F梯形图,后缀名是.LAD)。

将0i-F梯形图导出为CF卡格式:点击梯形图软件左上方的“File”—>“Export”: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第一项“Memory-card Format File”(存储卡格式),然后点击“Next”下一步:点击“Next”后进入自动译码,译码完成后点击“Browse”,选择保存路径:点击“Finish”完成存储卡格式转换,将转换后的0i-F存储卡格式梯形图拷贝至CF卡根目录中。

二、梯形图导入1.PMC功能设定,防止导入梯形图时提示“该功能不能使用”的报警,按—>—>—> ,按下图所示选择:2.PMC导入:按—>—> —> ,按下图所示选择:按—> —>或移动黄色光标至需要导入的梯形图处,然后按—>,导入梯形图:导入梯形图后,再将梯形图写入FLASH ROM中,按下图进行所示进行操作:3.梯形图参数的导入方法类似:三、参数导入1.按—>—>—>—>—>,输入需要拷入的参数对应的文件号,按—>,导入参数,断电重启即可。

FANUC Series 0i F 系统车床系统加工中心系统通用参数说明书B-64610CM_01.PDF

FANUC Series 0i F 系统车床系统加工中心系统通用参数说明书B-64610CM_01.PDF

B-63943EN-2 B-66263EN B-63943EN-3
PMC PMC PROGRAMMING MANUAL(PMC 编程说明书) 网络相关说明书
B-64513EN
PROFIBUS-DP Board CONNECTION MANUAL(PROFIBUS-DP 板连接说明书) Fast Ethernet / Fast Data Server 操作说明书 DeviceNet Board CONNECTION MANUAL(DeviceNet 板连接说明书) FL-net Board CONNECTION MANUAL(FL-net 板连接说明书) CC-Link Board CONNECTION MANUAL(CC-Link 板连接说明书) 操作指南功能相关说明书 MANUAL GUIDE i (车床系统/加工中心系统通用)操作说明书 MANUAL GUIDE i (加工中心系统)操作说明书 MANUAL GUIDE i 作业准备支援功能 操作说明书 MANUAL GUIDE 0i 操作说明书 TURN MATE i 操作说明书
B-63993EN B-64014CM B-64043EN B-64163EN B-64463EN
B-63874CM B-63874CM-2 B-63874CM-1 B-64434CM B-64254CM
Dual Check Safety Dual Check Safety CONNECTION MANUAL(连接说明书)
机型名称
FANUC Series 0i–TF FA–TF 0i –MF
简称 Series 0i–F
Series 0i
注释
1 为了便于说明,有的情况下按照如下方式的记述来说明各机型。 ·0i –TF: 车床系统(T 系列) ·0i –MF: 加工中心系统(M 系列)

FANUC 0i-F系统伺服上电故障诊断与排除

FANUC 0i-F系统伺服上电故障诊断与排除

第2期(总第225期) 2021年4月机 械工程与自动化MECHANICAL ENGINEERING&AUTOMATIONNo2Apr文章编号=672-6413(2021)02-0205-02FANUC0-F系统伺服上电故障诊断与排除肖振泉,李宇,金星,韦晓航,廖益丰,王彩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616)摘要:介绍了FANUC0i-F伺服系统的硬件组成,阐述了FANUC0i-F伺服控制原理,重点分析了FANUC 0i-F系统伺服上电过程。

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了伺服无法上电的原因,并总结出伺服上电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流程。

通过3个维修案例的实践运用,证明了该流程的有效性。

关键词:FANUC;伺服上电;故障诊断中图分类号:TG659文献标识码:B0引言在FANUC01-F系统数控机床上,伺服系统为全数字伺服系统,伺服放大器接收控制单元CNC发出的伺服轴进给运动指令,经过转换和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实现所要求的进给运动[]。

伺服系统故障约占整个数控系统故障的1/3[],而伺服上电故障又是伺服系统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因此研究伺服上电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1伺服硬件组成FANUC0i-F伺服系统硬件主要由CNC单元、伺服放大器、伺服电机和检测装置组成,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

|CNC单元霍当伺服放大耦f|伺服电机H检测装置图1FANUC0i-F伺服系统硬件连接关系(1)CNC单元。

在全数字式的伺服系统中,CNC 单元居于主导地位,通过伺服软件(算法)实现对位移、速度的伺服控制,其中实现位移、速度控制的硬件结构及其相关电路称为轴卡(AXESCARD)。

轴卡是一个子CPU系统,由它完成伺服控制的位置、速度、电流三环的运算控制,并将PWM控制信号传给伺服放大器,用于控制伺服电动机的变频[]。

(2)伺服放大器。

在FANUC01-F系统中大部分伺服放大器是多伺服轴/主轴一体型(简称SVSP),可实现3进给轴+1主轴或2进给轴+1主轴的一体化控制。

0iF标准化调试—印刷版(1)

0iF标准化调试—印刷版(1)

0i-F标准化调试目录ContentsPart 1 0iF 硬件连接Part 2 0iF 参数设置Part 3 0iF PMC调试Part 1 0iF 硬件连接•全系可选8.4”或10.4”显示器,Type 1新增15”显示器•MF标配五轴四联动,TF标配四轴四联动铣床系列:Series 0i –MF 车床系列:Series 0i –TF•MF新增第二路径功能•全系可选LOADER轴控制功能•小线段处理能力为原来的2倍0i F系统介绍1.1αi 系列放大器硬件连接对比αi 系列放大器αi -B 系列放大器111223334αi-B(CXA2D)接口电源模块控制电压(变更):• 接口名:CX1A更换为CXA2D• 电压值:220V变更为24Vαi-B(CX48)接口三相电异常检测(增加):• 要求:接口与L1\L2\L3一一对应• 注意:CX48未接或者相序错误,将产生SV442报警αi-B (COP10B)接口主轴通讯接口(增加):• 说明:0iF 系统主轴控制支持电缆和电缆(JA7B ):参数设置10339#1=1• 接口:增加光缆通讯接口COP 10B 光缆两种方式光缆(COP10B ):参数设置10339#1=0βi-B 系列放大器硬件连接差异βi 系列放大器βi -B 系列放大器11222βi-B (COP10B )接口主轴通讯接口(变更):• βi -B 放大器光缆通讯接口COP 10B 拓展至主轴• 原βi 放大器COP10B 接口不包含主轴通讯• βi -B 放大器不再支持电缆通讯•主轴光缆通讯:参数10339#1=0βi-B(TB3)接口轴拓展动力线接头(变更):• TB3动力线接头由右下角的电缆接口变更为左上角铜棒接头• 增加四轴时,接法示例如左图βi-B 便捷风扇拆卸结构可拆卸风扇结构设计(变更):• 更换简便,无需拆卸放大器• 安装快捷• 无需外部供电,减少布线βiSVSP-B series200V输入电压2轴3轴180mm宽度20/20-7.520/20-1120/20/20-7.520/20/40-1140/40/40-11260mm宽度20/20-7.520/20-1140/40-1540/40-1880/80-1820/20/20-7.520/20/40-1140/40/40-1140/40/40-1540/40/80-1540/40/80-1880/80/80-18βi-B系列放大器外形尺寸• 新追加了180mm宽度小尺寸规格,进一步节省电柜空间a i a i A10001,000,000/rev.b i b i A128128,000/rev.a i-B a i A40004,000,000/rev.b i-B b i A10001,000,000/rev.分辨率提升481216030006000900012000Output [kW]150011kW S2 15min., S3 25%70Nm95Nm+ 36%15kW S315%450020007.5kW S1 Cont.Motor speed [min-1]b i I8/12000例伺服电机:主轴电机:结构、外形尺寸、接线等均与原款电机一致0i F 电机介绍1.4常见报警说明操作步骤SP1999(主轴控制错误)SP1220(无主轴放大器)14476#7=1断电重启(主轴电缆连接时)FSSB 初始化1902#0#1=0SP1999(主轴控制错误)SP1978(串行主轴通讯错误)αi-B 驱动器,避免同时采用光缆和电缆连接SP9115(S )PS CONTROL AXIS ERROR 2(电源管理)将11549#0设置为1,断电重启后11549#0=0SV442 DC LINK 充电异常电源相序检测接口CX48未接或者接错,也有可能外围强电有问题FSSB 相关报警FSSB 重新初始化,将No.1902#0#1改为0,断电重启SV301 APC 报警通讯错误检查线缆,驱动侧板是否松动或者重新初始化可以消除该报警附录:硬件连接报警消除方法硬件连接常见报警1.5Part 2 0iF 参数设置0i D 参数导入0i F 系统0iF 标准化调试适用于同机型同配置的系统转换适用于全新机型的系统调试0i F 参数设置2.11、全清系统参数2、基础参数设置3、0ID 参数导入及调整4、常见报警处理0i -D0i -F参数导入• 进入IPL画面,选择全清系统按住MDI面板上的【RESET】+【DELETE】键,开启电源,输入“1”,点击【IPUT】• 选择不调整时间输入“0”,点击【INPUT】• 结束IPL画面,进入系统输入“0”,点击【INPUT】步骤1:系统参数全清• 实际连接IO 设备确认#0#1=0,0 IO LINK; #0#1=1,1 IO LINK I• 参数语言设置输入“15”,点击【INPUT】,设置为简体中文• 8.4寸显示屏显示12个字符输入“1”,点击【INPUT】,设置12个字符• I O 通道设置输入“4”(CF卡)或者“17”(U盘),点击【INPUT】确认步骤2:基础参数设置• 系统参数导入• PS 轴管理设定将原0ID 系统备份参数直接导入0iF系统即可报警原因系统需确认最靠近电源模块的放大器类型解决设置No.11549#0=1断电重启(系统和放大器)No.11549#0自动恢复为0,报警消除步骤3:0ID 参数导入及调整常见报警说明操作步骤SP1999(主轴控制错误)SP1220(无主轴放大器)1)确认所选择主轴通讯方式与参数设置是否一致(14476#7);2)FSSB 重新初始化1902#0#1=0SP9034 (S) SSPA:34 参数非法主轴电机初始化:设置NO.4133=(主轴电机代码),NO.4019#0改为1,断强电重启SP9115 (S) PS CONTROL AXIS ERROR 2将11549#0设置为1,断电重启(系统和放大器需要同时断电),11549#0=0系统参数未能正常导入检查IO通道参数设置是否正常常见问题排查1、参数全清及必要参数设置2、伺服初始化3、主轴初始化4、FSSB参数设置5、参数功能包导入6、其它参数设置调试步骤:适用于全新机型的系统调试步骤1:系统参数全清及必要参数设置• 系统参数全清进入IPL画面(【RESET】+【DELETE】),全清系统参数• 必要参数设置No.11933#0#1IO Link 及IO Link I 设置选择No.3281=15平面显示为“简体中文”No.11356#4=112字符显示设置No.20=4/17存储介质采用“CF卡”或“U盘”• 控制轴数确认• 伺服设置轴数设置No.987:M 系列默认3个伺服轴,T 系列默认2个伺服轴步骤2:伺服初始化• 主轴控制轴数确认• 主轴电机初始化设置轴数设置No.988:设置0,默认一个主轴;设置-1,无主轴;在参数No.4133中设置电机代码;使No.4019#7=1,断电(包括NC和放大器)重启,完成设置0iF与0ID 设置一致方法一:设置No.988= -1,同时使24204=0方法二:设置No.3717=0iF 主轴电机屏蔽方法步骤3:主轴初始化按下MDI面板上的【SYSTEM】键,按下扩展键“+”直到出现软键“FSSB”,按下”FSSB”软键,进入FSSB设置界面• FSSB 设置步骤伺服轴设置与0ID 一致0iF 增加主轴设置0iF 增加连接转态显示步骤4:FSSB设定HRV3重力轴提升加工条件选择智能重叠最优定向……步骤5:参数功能包导入参数管理计划不涉及机械相关参数,快速提升机床性能适用范围:旧机型的性能提升针对不同机型的参数优化适用范围:新机型的快速调试性能提升类机型类版本管理说明:我司将不定期进行参数版本的更新,客户仅需将更新后的参数功能包导入至机床内即可在不做任何调试的情况下进行机床的性能提升。

FANUC 0I系统的连接与调试

FANUC 0I系统的连接与调试
B)PSM的控制电源输入端CX1A的1、2接200V输入,3为地线。
C)伺服电机动力线和反馈线都带有屏蔽,一定要将屏蔽做接地处理,并且信号线和动力线要分开接地,以免由于干扰产生报警。如下所示:
D)对于PSM的MCC(CX3)一定不要接错,CX3的1,3之间只是一个内部触点,如果错接成200V,将会烧坏PSM控制板。如下图所示正确接法。
・按[SETING]软键。(若显示警告信息,请重新设定)。
・在轴设定画面上,指定关于轴的信息,如分离型检测器接口单元的连接器号。
・按[SETING]键(若显示警告信息,重复上述步骤)。此时,应关闭电源,然后开机,如果没有出现5138报警,则设定完成。
・首先把3111#0 SVS设定为1显现伺服设定和伺服调整画面。翻到伺服参数设定画面,如下图示,设定各项(如果是全闭环,先按半闭环设定)。
FANUC系统的连接与调试
第一节硬件连接
简要介绍了0IC/0I Mate C的系统与各外部设备(输入电源、放大器,I/O等)之间的总体连接,放大器(αi系列电源模块,主轴模块,伺服模块,βis系列放大器,βiSVPM)之间的连接以及和电源,电机等的连接,和RS232C设备的连接。最后介绍了存储卡的使用方法(数据备份,DNC加工等)。
G)对于I/O Link[JD1A]是连接到I/O模块或机床操作面板的,必须连接。
H)存储卡插槽(在系统的正面),用于连接存储卡,可对参数、程序、梯形图等数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输入/输出操作,也可以进行DNC加工。
1)伺服/主轴放大器的连接
以上是以0iC带主轴放大器为例的连接图。
注意:A)PSM、SPM、SVM(伺服模块)之间的短接片(TB1)是连接主回路的直流300V电压用的连接线,一定要拧紧,如果没有拧的足够紧,轻则产生报警,重则烧坏电源模块(PSM)和主轴模块(SPM)。

FANUC Series OI 0iMC系统操作说明书手册B4

FANUC Series OI 0iMC系统操作说明书手册B4

FANUC Series OI 0iMC系统操作说明书手册B4一、概述FANUC Series OI 0iMC系统是FANUC公司推出的一款高性能数控系统,专为现代机床控制而设计。

该系统结合了FANUC多年的数控技术积累和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机床制造商和用户提供了稳定、高效、便捷的数控解决方案。

本操作说明书手册将详细介绍该系统的操作说明和常见问题解答,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二、操作说明1、系统启动与关机按下系统面板上的电源按钮,系统将自动启动。

等待系统自检完成后,进入操作界面。

关机时,选择主菜单中的“关机”选项,按照提示进行操作。

2、手动操作在操作界面上,可以通过手动模式对机床进行点动、连续进给、快速移动等操作。

手动模式下,可以通过按下相应的轴控制按钮和进给倍率调整旋钮来实现机床的运动。

3、自动操作在自动模式下,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机床的自动加工。

程序编写需遵循FANUC数控编程语言标准,通过M代码来实现各种动作。

程序编写完成后,通过操作界面上的“运行”按钮启动程序。

4、参数设置在自动模式下,可以通过参数设置来调整机床的运动轨迹、加工速度、切削用量等参数。

参数设置在主菜单中的“参数”选项中,可以根据加工需求进行调整。

三、常见问题解答1、系统无法启动可能原因:电源故障、主板故障。

解决方法: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正常,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2、系统死机可能原因:程序运行异常、系统资源占用过多。

解决方法:重启系统,检查程序是否存在异常,优化系统资源。

21、坐标轴运动不准确可能原因:机械故障、控制系统故障。

解决方法:检查机械传动部分是否正常,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211、加工表面质量差可能原因:刀具选择不当、切削参数设置不合理。

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切削参数,提高加工工艺水平。

FANUC Series 系统OI TD用户手册说明书B4标题:FANUC Series系统OI TD用户手册说明书B4一、介绍FANUC Series系统OI TD是一种先进的数控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0i-F通电调试方法概述

0i-F通电调试方法概述

面板上的,按,再按
式;依次按下、、,出现如图所示画面,依次按下(默认读取名称为文件)、“执行”,当右下角的NC断电并重启。

图1-2
3004#5消除硬限位报警,设置参数4133(主轴电机代码)消除SP9034报警。

断电重启后出
图1-3
11549#0,设置PS管理轴,#0设置为1后断电重启(系统和放大器需要同时断电)
,重新启动后系统报警SP9115消除。

参数的设置,需要用户根据实际所连接的IO设备确定通讯方式,确定#0#1
消除所有报警后,用户需要根据机床的实际情况,进行其他参数进行设置。

设定方法与二、系统参数的自动设定
图3-1 IPL提示画面
系统会提示是否删除所有文件,输入1,点击【INPUT】,后面两个选项是调整日期和时间,均选即可。

结束IPL画面进入系统画面后,部分初始化参数会被自动设定。

说明:
对于0i-F系统,参数可以使用系统自动设定的方法进行设置。

这些能够被系统自动设定的参数包括以下两大类:
,再按
,再按若干下,按下按下,以铣床
图2-3
红色方框表明当前已经连接的3个放大器及顺序,右侧有对应的轴名称;
注意:如果实际连接顺序与显示的不符,或者需要调整:如光缆首先连接的放大器驱动Y轴,连接到的第二个放大器驱动X轴,其他轴放大器连接顺序不变,则可以在该页面“轴”列,第一行输入“2”,按,按,按。

在所有轴都调整到(实际)顺序后,按,再按。

之后切断
图2-4。

0iF标准调试手册V1.1

0iF标准调试手册V1.1

0i-F标准化调试手册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版本V01.1总目录第一部分基础连接调试 (2)第一章硬件连接使用说明 (2)第二章系统参数调试说明 (35)第三章标准化PMC部分 (59)第二部分常用功能与操作 (110)第一章刚性攻丝 (113)第二章主轴定向 (126)第三章Cs轮廓控制 (132)第四章以太网和数据服务器 (138)第五章刀具寿命管理功能的使用 (155)第六章数据备份及传输 (161)第一部分基础连接调试第一章硬件连接使用说明1. 0i-F常见机型整体硬件连接 (4)1.1 FS 0i-F αi-B放大器+串行主轴 (4)1.2 FS 0i-F βi SVSP-B 一体型放大器+串行主轴 (5)1.3 FS 0i-F βi-B 单体放大器(20A/40A/80A)+模拟主轴 (6)1.4 FS 0i-F βi-B双轴型放大器+模拟主轴 (7)1.5 FS 0i-F βi-B一体型放大器+ αi SV-B +串行主轴 (8)2.电缆明细 (9)3. 0i F硬件尺寸 (18)3.1. 0i F系统规格与外形尺寸 (18)3.2 电气柜I/O单元 (20)3.3 放大器 (22)4.通电前的检测项目 (26)4.1 外部24VDC输入电源及电路配置 (26)4.1.1推荐的外部24VDC电源(稳压电源)指标: (26)4.1.2有重力轴时的注意事项 (26)4.2电源接通顺序 (26)5. 基础的电柜设计规范 (27)5.1电柜外部环境总体要求 (27)5.2 机床电柜的密封设计 (27)5.2.1电缆引出线的密封 (28)5.2.2电柜上螺钉选择和安装 (28)5.2.3电柜门顶密封处理 (28)5.2.4电缆布线设置(防湿) (29)5.2.5其它密封措施 (29)5.3机床电柜的散热设计 (30)5.3.1 电柜内部的温升 (30)5.3.2 使用热交换器进行散热 (30)5.3.3 各单元的发热量 (31)5.3.4电柜散热的整体设计 (31)5.3.5 操作箱的温升设计 (31)5.4 电柜防噪抗干扰设计 (32)5.4.1 电缆线分类处理(信号线的分离) (32)5.4.2 强电柜和单元设备接地 (33)5.4.3 干扰(噪声)抑制器 (33)5.4.4 浪涌电压消除 (33)5.4.5 电缆卡紧及屏蔽措施 (34)5.5 其他注意事项 (34)5.5.1 抗干扰措施举例(SP1241报警): (34)5.5.2 可能引起SP1241报警的原因: (34)5.5.3 主要采取的有效措施: (34)1. 0i -F 常见机型整体硬件连接1.1 FS 0i -F αi -B 放大器+串行主轴IO 单元POWER CP2CP1JD1A JD1BCB105CB104CB106CB107(K22)如不使用FANUC 标准操作面板,将手轮接至此端口(K21)(K22)FANUC标准机床操作面板CP1CP2I/O 通讯JD1BJD1AJA58JA3手轮带轴选、倍率的手持式手轮DC24V(K1)(K23)(K3)(K2)RS232(K21)(K3)(K5)(K3)如不使用FANUC 标准面板,请直接连接I/O 单元MDI说明:代表可由FANUC 提供完整线缆或仅提供插头由MTB 自行制作线缆代表必须由FANUC 提供完整线缆代表需由MTB 自己制作的线缆注: 1.根据线标K*可由后面章节查看该端口的管脚连接图2.电池是在使用绝对式编码器时使用(非标准配置),如使用增量式编码器时可不接电池3.电机与放大器的最大电流必须匹配(K1)321321JA3外围IO 设备I/O 通讯主轴位置编码器电网断路器变压器断路器断路器交流三相380V 交流三相220V 交流三相220V 24V 模块DC 24V交流220V 交流220V 交流220V接触器控制控制电抗器交流220V 输出交流220V交流220V交流220V交流220V 交流220V伺服模块STATUS电池盒CX5X COP10ACOP10B CXA2A CXA2B电源模块主轴模块PL ALM ERRSTATUSCXA2A CXA2B伺服模块STATUS电池盒CX5X COP10ACOP10BCXA2A CXA2BDC300V DC300VDC300V DC300VDC300V DC300V交流200V 输入CX48321MCCMCCCZ2CZ2(L)CZ2(M)CZ2L1L2L3A B 12CZ1123AB 4123AB 4123AB 4123AB 4123AB 4123AB 4JF1(L)JF2(M)JF1(L)(K17)制动器控制(Z 轴有抱闸的情况下需连接)SP编码器位置编码器(K15)(K16)主轴主轴电机主轴模块 CZ2CX37内置断电检测接口(K26)U V W A B 12U V W A B 12U V W A B 12编码器第二轴编码器第一轴编码器(K27)第三轴U V W A B 12123浪涌吸收器CX4ESP321急停(3)(2)(K10)CXA2A123AB 4(K12)STATUSJX9CXA2D CX3MCC321(3)(1)(K8)JA7B JA7A JX4JY1JYA2JYA3JYA4JX8JX81234SW11234SW1DC24V(K29)(K28)123AB 4BEIJING -FANUC COP10ACOP10BBEIJING -FANUCFANUCJA41JA40CB10ACP1JD36BJD36AJA2(K1)DC24VFANUC Series 0i -MF/TFTYPE ****-****-****DATE ****-**NO. *********AIR FLOWFAN 0FAN 1BATTERYFSSB 伺服光缆通讯JD44A/51A*2*3*1*0i-F 连接变化:*1:I/o Link 接口Type1是JD44A ,Type3/5是JD51A *2:增加CX48用于AC220V 电源相序检测*3:系统与主轴放大器间使用光缆通讯0i MF/TF 综合接线图(αi -B 放大器+串行主轴)(K17)(K28)1.2 FS 0i -F βi SVSP-B 一体型放大器+串行主轴FANUCJA41JA40CB10ACP1JD36BJD36A JA2(K1)DC24VFANUC Series 0i -MF/TFTYPE ****-****-****DATE ****-**NO. *********AIR FLOWFAN 0FAN 1BATTERY电池盒编码器编码器编码器U 三相220VTB1JF3(N)JF2(M)JF1(L)JYA2COP10ACX5X CX3CX4CZ2 (L)CZ2(M)CZ2(N)急停电网断路器变压器断路器断路器交流三相380V 交流三相220V 交流三相220V 交流220V 交流220V 交流220V交流220V交流220V 交流220V接触器控制控制电抗器24V 模块交流220V交流220VDC 24V第一轴电机编码器主轴电机编码器CXA2A123AB 4W U V A B12TB2V W(2)(3)IO 单元POWER CP2CP1JD1A JD1BCB105CB104CB106CB107(K22)如不使用FANUC 标准操作面板,将手轮接至此端口(K15)(K17)(K17)(K17)主轴位置编码器(K32)(K21)(K22)FANUC标准机床操作面板CP1CP2I/O 通讯JD1BJD1AJA58JA3手轮带轴选、倍率的手持式手轮DC24V(K1)(K23)(K3)(K2)RS232(K21)(K3)(K5)制动器控制(Z 轴有抱闸的情况下需连接)(K27)如不使用FANUC 标准面板,请直接连接I/O 单元SP编码器位置编码器主轴(K15)(K32)/(K33)JYA3/JYA4321321MCCMCC(3)(K8)(1)(K10)(K8)CXA2C123AB 40V(A2)24V(A1)CX36COP10B(K25)内置断电检测接口MDI第二轴电机编码器第三轴电机编码器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说明:代表可由FANUC 提供完整线缆或仅提供插头由MTB 自行制作线缆代表必须由FANUC 提供完整线缆代表需由MTB 自己制作的线缆注: 1.根据线标K*可由后面章节查看该端口的管脚连接图2.电池是在使用绝对式编码器时使用(非标准配置),如使用增量式编码器时可不接电池3.电机与放大器的最大电流必须匹配(K1)321321JA3外围IO 设备(K7)交流220V 输出123浪涌吸收器CX61CX62123AB 4STATUS1STATUS2ALM ERRJYA3JYA2JY1JX16CX63CX48I/O 通讯(K17)JF1(L)JF2(M)JF3(N)FANUCΒiSVSP 80/80/80-18-BTB3(DC LINK)L+L-FSSB 伺服光缆通讯主轴位置编码器主轴位置编码器JYA4123AB 465SW 1234ON主轴电机励磁状监控JX15主轴电机状态监控L1L2L3(K28)(K33)(K30)(K31)BEIJING -FANUC0i MF/TF 综合接线图(βi -B 一体型放大器+串行主轴)JD44A/51A*1*2*0i-F 连接变化:*1:I/O Link 接口Type1是JD44A ,Type3/5是JD51A *2:增加CX48用于AC220V 电源相序检测(K28)1.3 FS 0i -F βi -B 单体放大器(20A/40A/80A )+模拟主轴FANUCJA41JA40CB10ACP1(K1)DC24VFANUC Series 0i -MF/TFTYPE ****-****-****DATE ****-**NO. *********AIR FLOWFAN 0FAN 1BATTERY电网断路器变压器断路器断路器交流三相380V 交流三相220V交流三相220V编码器L 1L 2L 3A B U V W A B 21RC RC REA B R 1CZ4CZ5CZ6CZ4 最前方CZ5 中 间CZ6 最后方三相200VCXA19ACXA19B COP10ACOP10B CX5X123A B L2/L1 /L3DCC/DCP V/U /W CZ7FAN/风扇电池盒CXA19A CXA19B COP10A COP10BCX5XCX29(MCC)CX30(ESP)CXA2012312123L2/L1 /L3DCC/DCP V/U /W CZ7FAN/风扇CXA19B COP10ACOP10BCX29(MCC)CX30(ESP)CXA2012312123JA40(5,7脚),输出0到±10V 拟电压做主轴控制OV(A2)24V(A1)急停MCC24V 模块DC 24V交流220V 交流220V 交流220V接触器控制控制滤波器交流220V交流220V交流220V交流220V 交流220VMCC123AB 123AB 123AB 123A B 123AB 123AB CX29(MCC)CX30(ESP)CXA2012312123电池盒(1)(3)IO 单元POWER CP 2CP 1321321JD1A JD1BCB105CB104CB106CB107(K22)如不使用FANUC 标准操作面板,将手轮接至此端口(K5)JF1(L)JX5三相交流200V 输入三相交流200V 输入第二轴驱动(1)(3)主轴位置编码器(K21)(K17)(K9)(K11)(K17)(K13)(K18)(K17)(K19)(K4)(K22)FANUC标准机床操作面板CP1CP2I/O 通讯JD1BJD1AJA58JA3手轮带轴选、倍率的手持式手轮(K1)(K23)(K3)(K2)RS232(K3)(K21)(K1)制动器控制(Z 轴有抱闸的情况下需连接)(K27)如不使用FANUC 标准面板,请直接连接I/O 单元编码器X 轴驱动编码器Y 轴驱动MDI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一轴驱动放电电阻FSSB 伺服光缆通讯DC24V电池盒CX5X外围IO 设备交流220V 输出123浪涌吸收器JF1(L)JX5JF1(L)JX5(K20)说明:代表可由FANUC 提供完整线缆或仅提供插头由MTB 自行制作线缆代表必须由FANUC 提供完整线缆代表需由MTB 自己制作的线缆注: 1.根据线标K*可由后面章节查看该端口的管脚连接图2.电池是在使用绝对式编码器时使用(非标准配置),如使用增量式编码器时可不接电池3.电机与放大器的最大电流必须匹配4.图示未连接放电电阻,详情请参看K18/K19/K20的详细说明0i MF/TF 综合接线图(βi -B 单体型放大器+模拟主轴)FANUCβi SV 20-BFANUCβi SV 20-Bβi SV 40-B FANUCβi SV 80-BBEIJING -FANUC3CXA19A JD44A/51A*1*1:I/O Link 接口Type1是JD44A ,Type3/5是JD51A JD36BJD36AJA222111.4 FS 0i -F βi -B 双轴型放大器+模拟主轴 FANUCJA41JA40CB10ACP1JD36BJD36AJA2(K1)DC24VFANUC Series 0i -MF/TF TYPE ****-****-****DATE ****-**NO. *********AIR FLOWFAN 0FAN 1BATTERY电网断路器变压器断路器断路器交流三相380V 交流三相220V 交流三相220V 24V 模块DC 24V交流220V 交流220V 交流220V接触器控制控制滤波器交流220V交流220V交流220V交流220V 交流220VBEIJING -FANUC CZ4 最前方CZ5L 中 间CZ5M 最后方电池盒CX5XFANUCL1L2L3AB 12U V W A B12U V W A B12三相200VCZ4CZ5LCZ5MCX29(MCC)CX30(ESP)CXA2012312123CX36CXA19ACXA19B 123AB 123AB DC 24V DC 0V MCCMCC急停(1)(3)(1)(3)编码器编码器(A1)(A2)IO 单元POWER CP2CP1321321JD1A JD1BCB105CB104CB106CB107(K22)JA3如不使用FANUC 标准操作面板,将手轮接至此端口(K21)(K22)JF2(M)JX5JF1(L)(K9)(K11)(K18)(K17)(K13)JA40(5,7脚),输出0到±10V 模拟电压做主轴控制(K5)主轴位置编码器(K4)FANUC标准机床操作面板CP1CP2I/O 通讯JD1BJD1AJA58JA3手轮带轴选、倍率的手持式手轮(K1)(K23)(K3)(K2)RS232MDI(K21)FSSB 伺服光缆通讯(K1)(K3)制动器控制(Z 轴有抱闸的情况下需连接)(K27)如不使用FANUC 标准面板,请直接连接I/O 单元第一轴第二轴说明:代表可由FANUC 提供完整线缆或仅提供插头由MTB 自行制作线缆代表必须由FANUC 提供完整线缆代表需由MTB 自己制作的线缆注:1.根据线标K*可由后面章节查看该端口的管脚连接图2.电池是在使用绝对式编码器时使用(非标准配置),如使用增量式编码器时可不接电池3.电机与放大器的最大电流必须匹配4.图示未连接放电电阻,详情请参看K18/K19/K20的详细说明DC24V外围IO 设备交流220V 输出123浪涌吸收器ΒiSV 20/20-B BiSV 40/40-BCOP10BCOP10A BEIJING -FANUC3JD44A/51A*1*0i-F 连接变化:*1:I/O Link 接口Type1是JD44A ,Type3/5是JD51A0i MF/TF 综合接线图(βi -B 单体双轴放大器+模拟主轴)1.5 FS 0i -F βi -B 一体型放大器+ αi SV-B +串行主轴FANUCJA41JA40CB10ACP1JD36BJD36AJA2(K1)DC24VFANUC Series 0i -MF/TFTYPE ****-****-****DATE ****-**NO. *********AIR FLOWFAN 0FAN 1BATTERY电池盒编码器编码器编码器U 三相220VTB1JF3(N)JF2(M)JF1(L)JYA2COP10ACX5X CX3CX4CZ2 (L)CZ2(M)CZ2(N)急停CXA2A123AB 4W U V A B12TB2V W(2)(3)IO 单元POWER CP2CP1JD1A JD1BCB105CB104CB106CB107(K22)如不使用FANUC 标准操作面板,将手轮接至此端口(K15)(K17)(K17)(K17)(K32)(K21)(K22)FANUC标准机床操作面板CP1CP2I/O 通讯JD1BJD1AJA58JA3手轮带轴选、倍率的手持式手轮DC24V(K1)(K23)(K3)(K2)RS232(K21)(K3)(K5)制动器控制(Z 轴有抱闸的情况下需连接)(K27)如不使用FANUC 标准面板,请直接连接I/O 单元SP编码器位置编码器主轴(K32)/(K33)JYA3/JYA4321321(K10)CXA2C123AB 40V(A2)24V(A1)CX36COP10B(K25)内置断电检测接口MDI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K1)321321JA3外围IO 设备(K7)CX61CX62123AB 4STATUS1STATUS2ALM ERRJYA3JYA2JY1JX16CX63CX48I/O 通讯(K17)JF1(L)JF2(M)JF3(N)FANUCΒiSVSP 80/80/80-18-BTB3(DC LINK)L+L-FSSB 伺服光缆通讯主轴位置编码器JYA4123AB 465SW 1234ONJX15L1L2L3(K28)(K33)(K30)(K31)BEIJING -FANUC0i MF/TF 综合接线图(βi -B 一体型放大器+αi SV-B 单轴放大器)(K15)电网断路器变压器断路器断路器交流三相380V 交流三相220V 交流三相220V 交流220V 交流220V 交流220V交流220V交流220V 交流220V接触器控制控制电抗器24V 模块交流220V交流220VDC 24V交流220V 输出123浪涌吸收器MCCMCC(3)(1)说明:代表可由FANUC 提供完整线缆或仅提供插头由MTB 自行制作线缆代表必须由FANUC 提供完整线缆代表需由MTB 自己制作的线缆注:1.根据线标K*可由后面章节查看该端口的管脚连接图2.电池是在使用绝对式编码器时使用(非标准配置),如使用增量式编码器时可不接电池3.电机与放大器的最大电流必须匹配4.图示未连接放电电阻,详情请参看K18/K19/K20的详细说明STATUS电池盒CX5X COP10ACOP10BCXA2ACXA2BDC300V DC300VCZ 2123AB 4123AB 4JF1(L)编码器第四轴U V W A B 12JX81234SW1FSSB 伺服光纤通讯TB1L+L-FANUCαi SV 20-B JD44A/51A*3*2*1*0i-F 连接变化:*1:I/O Link 接口Type1是JD44A ,Type3/5是JD51A *2:增加CX48用于AC220V 电源相序检测*3:βi-B 的TB3与αi-B 的TB1之间由直流电流棒连接注意:追加第四轴配置必须考虑一体型放大器容量是否足够。

FANUC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实训 任务4 0i-F伺服主轴硬件模块

FANUC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实训 任务4 0i-F伺服主轴硬件模块

βiSVM-B
βiSVM2-B
3 αi-B电源模块硬件连接
αi-B电源模块硬件连接
控制电源
伺服或主轴 放大器
LED
PS表示电源 7.5(KW)表示
额定功率
订货号购买 备件时使用
CXA2A 跨接电缆 +24V
CXA2D 控制电源+24V
BA
4
3 2
+
1
_
αi-B电源模块硬件连接
动力电
依据电磁接触 器电压选择
伺服主轴硬件连接
1 αi-B&βi-B伺服概述 2 αi-B电源模块硬件连接 3 αi-B主轴放大器硬件连接 4 αi-B伺服放大器硬件连接 5 αi-B放大器整体连接 6 βi-B放大器硬件连接
1 αi-B&βi-B伺服概述
αi-B&βi-B伺服概述
αi&βi伺服概述
FANUC AC SERVO MOTOR αi-B SERIES
(3) CX3 (1)
3 2 1
电磁接触器线圈
DC LINK 直流300V
LED警示灯
CX3 MCC 接口
200V 三相 交流电
电磁接触器 触点
αi-B电源模块硬件连接
放大器急停
CX4 放大器急停
24V(A1) 24V(B1) 0V(A2)
0V(B2) MIFA(A3) BATL(B3) *ESP(A4) XMIFA(B4)
CX37 重力轴断电检测 (可有效防止重例轴下落)
①/②/③与 L1/L2/L3 需一一对应
3 2 1
CX48 电源监控接口
3 αi-B伺服放大器硬件连接
αi-B伺服放大器硬件连接
伺服放大器硬件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0i-D、0 i -Mate-D、31iB、0i-F 常见机型整体硬件连接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FS 0i-D αi 放大器+串行主轴 FS 0i Mate-D βi 一体放大器+串行主轴 FS 0i Mate-D βi 单体放大器(20A/40A/80A)+模拟主轴 FS 0i Mate-D βi 双轴放大器+模拟主轴 FS 0i Mate-D βi 单体放大器(80A/80A/80A)+串行主轴(Pakage5,钻削中心专用) FS 31iB-D 31iB 放大器+串行主轴 FS 0i-D 31iB 放大器+串行主轴 FS 0i-F βi-B 一体型放大器+串行主轴 FS 0i-F 31iB 放大器+串行主轴
CP1 JD36A/ JD36B JD51A/JD1A JA40 JA41 CX1A/CX1B CXA2C CX3 CX29 CX4 CX30 CXA2A/CXA2B CXA19A JA7A/JA7B JYA2 JYA3 JF1 CXA20 CZ6 CZ7 JA3 CB104 / 5 / 6 / 7 JA58 CE56 / 57 CX36 /CX38 CX37 CX48 CXA2D JX15 JY1 JYA3 JYA4 24V 输入(k1) RS232(k2) I/O 模块通讯(k3) 模拟主轴/跳转信号(k4) 串行主轴/编码器(k5) AC200-240V 控制电源(k6) DC24V 控制电源(k7) MCC(k8) MCC(k9) ESP(k10) ESP(k11) 放大器跨接电缆(k12) 放大器跨接电缆(k13) NC 与主轴放大器通讯电缆(k14) 主轴电机编码器接口(k15) 主轴位置编码器接口(k16) 伺服电机编码器接口(k17) 放电电阻(k18) 放电电阻(k19) 放电电阻(k20) 手轮(k23) 50 针扁平电缆(k21) 手轮带轴选(k24) 50 针扁平电缆(k22) βi 放大器内置断电检测电路 αi 放大器内置断电检测电路 电机抱闸(k25) AC220V 电源相序检测 DC24V 供电电源 主轴电机励磁状态监控接口 主轴电机状态监控接口 主轴位置编码器接口 主轴位置编码器接口 20 针插头管角布局说明
-1-
第一部分 基础连接调试 第一章 硬件连接使用说明

1.

第一章 硬件连接使用说明................................................................................................................. - 2 0i-D、0 i -Mate-D、31iB、0i-F 常见机型整体硬件连接 ............................................................ - 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FS 0i-D αi 放大器+串行主轴........................................................................................... - 3 FS 0i Mate-D βi 一体放大器+串行主轴 .......................................................................... - 3 FS 0i Mate-D βi 单体放大器(20A/40A/80A)+模拟主轴 ............................................. - 3 FS 0i Mate-D βi 双轴放大器+模拟主轴 .......................................................................... - 3 FS 0i Mate-D βi 单体放大器(80A/80A/80A)+串行主轴(Pakage5,钻削中心专用) ... - 3 FS 31iB-D 31iB 放大器+串行主轴 .................................................................................. - 3 FS 0i-D 31iB 放大器+串行主轴 ...................................................................................... - 3 FS 0i-F βi-B 一体型放大器+串行主轴 ........................................................................... - 3 FS 0i-F 31iB 放大器+串行主轴 ....................................................................................... - 3 -
电缆明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 通电前的检测项目 .................................................................................................................... - 24 3.1 3.2 外部 24VDC 输入电源及电路配置 ............................................................................... - 24 电源接通顺序................................................................................................................ - 25 -
4.
基础的电柜设计规范................................................................................................................. - 25 4.1 电柜外部环境总体要求....................................................................................................... - 26 4.2 机床电柜的密封设计 ......................................................................................................... - 26 4.3 机床电柜的散热设计 .......................................................................................................... - 29 4.4 电柜防噪抗干扰设计 .......................................................................................................... - 30 4.5 其他注意事项 ..................................................................................................................... - 32 -
0i-F 标准连接调试手册
总目录
总目录 ................................................................................................................................................. - 1 第一部分 基础连接调试 .................................................................................................................... - 2 第一章 硬件连接使用说明 ......................................................................................................... - 2 第二章 标准参数使用说明 ....................................................................................................... - 33 第三章、标准化 PMC 部分....................................................................................................... - 57 第二部分 常用功能与操作.................................................................................................................. 103 第一章 刚性攻丝 ......................................................................................................................... 106 第二章 主轴定向 ......................................................................................................................... 124 第三章 Cs 轮廓控制 .................................................................................................................... 132 第四章 以太网和数据服务器 ...................................................................................................... 139 第五章 刀具寿命管理功能的使用............................................................................................... 162 第六章 数据备份 ....................................................................................................................... 1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