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建筑论文结构设计论文
多层住宅建筑论文多层住宅
多层住宅建筑论文多层住宅多层住宅建筑论文篇1浅谈多层住宅建筑设计摘要:住宅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品质定位、地理位置、居住人群、环境因素会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
通常是在舒适性、合理性、科学性的前提下体现住宅建筑本身的鲜明特点,体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文从气候环境、居住群体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多层住宅建筑设计理念及其实践设计。
关键词:多层住宅;建筑;设计多层住宅的设计方法有整幢设计及单元设计组合两种方法。
整幢设计法是以“幢”为单位进行设计,细节安排有较多的灵活性,但只能以幢为单位建造,不能满足大规模住宅建设既要标准化又要多样化的要求。
单元组合法是设计若干种可相互组合的标准段――“单元”,然后通过不同单元的组合或同一单元的不同组合形成各种面积指标,不同的户型比以及不同体型的住宅建筑。
单元组合法不仅比整幢设计法减少设计工作量,而且有利于在大规模住宅建设中统一构配件和统一构造作法,它能满足大规模住宅建设既要标准化又要多样化的要求。
我国城市住宅设计多采用这种方法。
一、多层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多层住宅建设的设计理念大多来自于沿海地带,在地区的住宅建筑开发企业中也以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居多。
但是,根据特有的气候条件,多层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必须以符合人民的生活习惯为基础,满足地区居住人群的不同需求。
因此,需要体现舒适性、合理性、统一性、适应性的住宅建筑设计理念。
1.住宅建筑舒适性设计在需要满足人们现代化居住要求的条件下,对于多层住宅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要能够“住得下”,更要能够“住得好”。
也就是说,现在的住户越来越看重的是住房在居住时的舒适性,他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主要包括了景观、采暖、通风、日照、室内采光、美观、自由、舒适、方便等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对于地区的多层住宅建筑,由于的气候早中晚温差大,冬天较为寒冷,所以人们会更加多地去关注住宅的采暖、日照、通风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因而对于舒适性的满足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使住房更加趋于自然,不仅要具有当下的时代感,还要体现出家庭、自由的那份温馨、舒适感。
毕业设计(论文)-某框架多层住宅楼结构设计 (NXPowerLite)
毕业设计(论文)某框架多层住宅楼结构设计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是一幢住宅楼,位于威海的一栋住宅楼,占地面积为544m2,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II级,采光等级为II级,抗震等级为三级。
主要进行的是结构设计部分:一、结构方案阶段: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功能、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本工程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二、结构计算阶段:包括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和构件计算;三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来最终确定构件布置和构件配筋以及根据规范的要求来确定结构构件的构造措施。
关键词:多层住宅;钢筋混凝土框架;截面设计ABSTRACT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a residential building,The size of544 m2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Design life of 50 years,Refractory grade II The stage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on the whole:1. Structural scheme stage: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building, providing fortification against earthquakes in the earthquake intensity, the geologic prospect report of the project of the building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height and storey of the building of the building field are counted to confirm the structural form of architecture, what this project is adopted is frame structure;2. Calculate stage in structure: Including loading and calculating, the internal force is calculated and calculated with the component;3. Construction drawings design phase: According to described above result of calculation, come, confirm component assign with component mixing muscling and coming, confirming structural structure measuring of component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of norm finally.Keyword: Multi-storey residential;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ection design目录第一章建筑设计总说明 (1)1.项目概况 (1)1.1.建筑名称 (1)1.2.建设地点: (1)1.3.住宅设计思路 (1)1.4.建筑层数 (2)1.5.建筑面积 (2)1.6.套内基本要求: (2)1.7.结构形式 (3)1.8.自然条件及工程地址情况 (3)1.9.地质条件及地理情况 (3)1.10.技术经济条件 (4)1.11、室外环境 (4)2.建筑布置 (5)2.1.建筑总平面布置 (5)2.2.建筑平面设计 (6)2.3.建筑立面设计说明: (7)2.4.户型设计 (8)2.5.楼梯设置 (9)3.屋面、楼面、墙体作法及保温、隔热、隔音考虑 (9)3.1.屋顶做法 (9)3.2.楼地面做法 (10)3.3.墙体与门窗 (11)3.4.外墙面做法 (11)3.5.内墙面做法 (11)3.6.防噪声措施 (12)3.7.有水侵蚀的房间处理 (12)3.8.混凝土散水做法 (12)3.9.注意事项 (13)4.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13)第二章结构体系的选择与确定 (14)2.1.结构形式: (14)2.2.结构体系: (14)2.3.柱网布置及构件初定 (15)2.4.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16)2.4.1.基本假定 (16)2.4.2.计算简图 (16)2.5.荷载计算 (16)2.6.内力计算及组合 (16)2.7.基础的考虑 (17)第三章结构设计计算书 (18)3.1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及初步确定梁、柱、板截面尺寸 (18)3.1.1材料 (18)3.1.2框架梁截面尺寸 (18)3.1.3框架柱截面尺寸 (19)3.1.4板截面尺寸 (20)3.2重力荷载的计算 (20)3.2.1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20)3.2.2楼面及屋面可变荷载的标准值 (20)3.2.3构件的自重计算 (20)3.2.4重力荷载的代表值 (21)3.3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 (22)3.4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的计算 (24)3.4.1.横向自振周期计算 (24)3.4.2.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 (24)3.4.3.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25)3.4.4.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27)3.4.5.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的验算 (29)3.4.6.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的计算 (30)3.4.7.各柱的反弯点位置、剪力柱端弯矩计算 (30)3.5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32)3.5.1.计算单元 (32)3.5.2.荷载的计算 (32)3.5.3.内力的计算 (34)3.5.4.恒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分析 (35)3.5.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分析 (38)3.6内力组合 (42)3.6.1 框架梁的内力组合 (42)3.6.2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 (46)3.7梁、柱、板的配筋计算 (58)3.7.1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 (58)3.7.2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60)3.7.4梁的挠度和裂缝验算 (61)3.7.5 框架柱配筋截面的设计 (62)3.7.6柱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63)3.7.7柱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67)3.7.8板的配筋计算 (68)3.8基础的设计 (71)3.8.1 确定A柱基础底面面积 (71)3.8.2 A柱基础高度计算 (72)3.8.3 A柱基础底板配筋的计算 (72)3.8.4确定B柱基础底面面积 (73)3.8.5 B柱基础高度计算 (74)3.8.6 B柱基础底板配筋的计算 (74)3.9楼梯的设计 (75)3.9.1 梯段板的计算 (75)3.9.2 平台板的计算 (77)3.9.3 平台梁的计算 (78)3.10砌体 (79)3.10.2.确定结构构造方案和计算方案: (80)3.10.3.最不利墙体的选择 (80)3.10.4.荷载计算 (80)3.10.5.内力计算 (83)3.10.6.墙体承载力计算 (84)4.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砌体的比较 (85)5.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86)结束语 (87)第一章建筑设计总说明1.项目概况1.1.建筑名称碧海雅居小区多层住宅,整个小区占地3.8公顷,有9幢住宅楼,建筑面积4.27万平方米。
学位论文-—多层住宅多层框架结构住宅设计
多层框架结构住宅设计20xx 届高等技术学院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学号 xxxxxxxxxxx学生姓名 xxxxxxxxxx指导老师 xxxxxxxxxxxx完成日期 20xx年 xx月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任务书摘要某一楼层住宅楼,结构形式是框架结构(2轴为框架为计算主体)一、设计资料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0.000室内外高差600mm基础顶到室外500mm2.墙身做法:墙身为加气混凝土砌块r g=8KN/m³3.屋面做法:规范屋24 荷载为5.0 KN/m²4.楼面做法:规范屋27 荷载为2 KN/m²5.门窗做法:荷载为0.5 KN/m²6.地质资料:任务书p37.基本风压:全年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基本风压W0=0.3 KN/m²地面粗糙度为C8.活荷载:楼面活荷载2 KN/m²屋面活荷载0.5 KN/m²目录第一章结构选型及平面布置 (1)1.1梁柱的截面尺寸确定: (2)1.2 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 (2)第二章荷载计算 (3)2.1恒荷载计算 (3)2.2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5)2.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6)第三章内力计算 (8)3.1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8)第四章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20)4.1荷载计算 (21)4.2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以及位移计算: (23)4.3弯矩计算 (24)第五章梁柱内力组合 (29)5.1层梁的内力组合表 (29)5.2底层柱的内力组合 (30)第六章双向板设计 (31)第七章梁配筋计算 (34)第一章结构选型及平面布置1.1梁柱的截面尺寸确定:(1)梁高h=(121~81)0l h=900~600取h=600mm 梁宽b=(31~21)h取b=300mm建筑高度18.3m 设防为7度抗震等级为3级轴压比限值[]n M =0.9(2) 柱的尺寸为500mm ⨯500mm(3) 采用双向板,板厚为120mm1.2 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⑴混凝土C30 30E =3.0×107KN/m ²⑵现浇框架结构惯性矩为:I=02I 边框架梁为I=05.1I 线刚度i=L EIAB 跨梁4371075.68.46.03.0121100.32⨯=⨯⨯⨯⨯⨯==L EI i ABBC 跨梁4371068.57.56.03.0121100.32⨯=⨯⨯⨯⨯⨯==L EI i BC⑶柱的线刚度:4471001.49.35.0121100.3⨯=⨯⨯⨯==L EI i 底层4471059.58.25.0121100.3⨯=⨯⨯⨯==L EI i 其它层第二章 荷载计算2.1恒荷载计算⑴屋面恒荷载:(屋24) 5.0KN/㎡ ⑵标准层楼面荷载(楼27): 0.12×25+1.5=4.5 KN /㎡ ⑶梁自重:主梁:b ×h=300×600 25×0.3×(0.6-0.12)=3.6KN/m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0.6-0.12﹚×2+0.3] ×17=0.214KN/m 合计: 3.81KN/m次梁:b ×h=200×400 25×0.2×(0.4-0.12)=1.4KN/m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0.4-0.12﹚×2+0.2] ×17=0.13KN/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计: 1.53KN/m柱自重: b ×h=500×500 25×0.5×0.5=6.25KN/m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1×0.5×4×17=3.4KN/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计: 9.65KN/m内填充墙自重: (2.8-0.6)×0.2×8=5.28KN/m内装修 2×(2.8-0.6)×0.4=1.76KN/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计 7.04KN/m活荷载值计算楼面 2.0 KN /㎡屋面 0.5KN /㎡()()5.46.35.09.38.19.38.121321⨯⨯⨯⎥⎦⎤⎢⎣⎡+-=Gd =5.45KN/m()()0.26.35.09.38.19.38.121321⨯⨯⨯⎥⎦⎤⎢⎣⎡+-=Qd =2.42()()5.48.45.07.54.27.54.221322⨯⨯⨯⎥⎦⎤⎢⎣⎡+-=Gd =7.77()()5.48.45.07.54.27.54.221322⨯⨯⨯⎥⎦⎤⎢⎣⎡+-=Qd =3.458.1215.4853⨯⨯⨯=Gd =2.538.1210.2853⨯⨯⨯=Qd =1.13()()5.46.35.08.48.18.48.121324⨯⨯⨯⎥⎦⎤⎢⎣⎡+-=Gd =6.25 ()()0.26.35.08.48.18.48.121324⨯⨯⨯⎥⎦⎤⎢⎣⎡+-=Qd =2.78 8.4215.4855⨯⨯⨯=Gd =6.75 8.4215.4853⨯⨯⨯=Gd =3 2. A ~B 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81+6.94+7.5=18.25KN/m活载= 1.45 KN/m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梁自重+墙自重+板传荷载=3.81+7.04+6.25+6.75=23.85 KN/m活载=板传活载=2.78+3=5.78 KN/mB ~C 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81+8.63+7.49=19.93KN/m活载= 0.749+0.863=1.61 KN/m 楼面板传荷载(B ~1/C):恒载=梁自重+板传荷=3.81+2.53+7.77=14.11 KN/m活载=板传活载= 1.13+3.45=4.58 KN/m楼面板传荷载(1/C ~C):恒载=梁自重+墙自重+板传荷载=3.81+7.04+5.45+7.77=24.07 KN/m活载=板传活载=2.42+3.45=5.87 KN/m2.2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边柱连系梁自重: 9.1825218.46.03.023.66.03.0=⨯⎪⎭⎫ ⎝⎛⨯⨯⨯+⨯⨯ KN 抹灰层: 0.214×0.6=0.13 KN钢窗自重: 1.5×1.2×0.5=0.9 KN窗下墙体自重: 0.25×0.9×(3.6-0.5)×8=5.58 KN外装修: 0.9×(3.6-0.5)×0.5=1.395 KN内装修: 0.9×(3.6-0.5)×0.4=1.116 KN窗边墙体自重:0.25×(3.6-0.5-1.5)×(2.8-0.6-0.9)×8=4.16 KN外装修: (3.6-0.5-1.5)×(2.8-0.6-0.9)×0.5=1.04 KN内装修: (3.6-0.5-1.5)×(2.8-0.6-0.9)×0.4=0.832 KN 框架柱自重: 0.5×0.5×2.8×25=17.5 KN 抹灰层: 0.01×0.5×4×2.8×17=0.952 KN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25.20215.48.4218.4215.46.3216.321=⨯⎪⎭⎫ ⎝⎛⨯⨯⨯⨯+⨯⨯⨯⨯ KN —————————————————————————————————— 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76.72==C A G G KN活荷载=板传活荷载=9210.28.4218.4210.26.3216.321=⨯⎪⎭⎫ ⎝⎛⨯⨯⨯⨯+⨯⨯⨯⨯KN 中柱(B )连系梁自重 18.9KN 抹灰层 0.13 KN 门自重 0.9 KN内墙体自重 ()()86.08.2215.06.32.0⨯-⨯⨯-⨯ =5.456 KN 内装修 ()()24.0216.08.25.06.3⨯⨯⨯-⨯-=1.364 KN 框架柱自重 17.5 KN 抹灰层 0.952 KN 边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5.48.18.16.36.32124.28.4216.3216.321⨯⎥⎦⎤⎢⎣⎡⨯-+⨯+⨯⨯⨯+⨯⨯⨯=44.15K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35.89=B G KN 活荷载=板传荷载 =()0.28.18.16.36.32124.28.4216.3216.321⨯⎥⎦⎤⎢⎣⎡⨯-+⨯+⨯⨯⨯+⨯⨯⨯=19.62KN 2.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顶层边柱连系梁自重 18.9KN 抹灰层 0.13 KN 女儿墙自重 ()828.425.09.026.325.09.0⨯⨯⨯+⨯⨯=7.56 KN外装修 ()5.09.02/8.46.32⨯⨯+⨯=3.78 KN 框架柱自重 0.5×0.5×0.9×25=5.63 KN 抹灰层 0.01×0.5×4×0.9×17=0.31 KN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2158.4218.42156.3216.321⨯⎪⎭⎫ ⎝⎛⨯⨯⨯⨯+⨯⨯⨯⨯=22.5 KN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81.58==C A G G KN活荷载=板传荷载=21218.4218.4216.3216.321⨯⨯⎪⎭⎫ ⎝⎛⨯⨯⨯+⨯⨯⨯=2.25 KN 顶层中柱(B )连系梁自重 18.9 KN 抹灰层 0.13 KN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528.4218.42126.3216.32121⨯⎪⎭⎫ ⎝⎛⨯⨯⨯⨯+⨯⨯⨯⨯⨯=45KN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03.64=B G KN活荷载=板传荷载= 2.25×2=4.5KN第三章内力计算3.1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恒荷载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这里以顶层为例说明计算过程3.1.1顶层-35.04 35.04 -53.96 53.9620.08 → 10.04 -8.77 ← -17.54← 6.83 5.74 → 2.87-1.96 → -0.98 -0.76 ← -1.52-13.5 0.67 0.57 37.7751.6 -57.183.1.2中间层→←→←→←3.1.3底层→←→←→←3.2活载作用下内力计算3.2.1 顶层-2.784 2.784 -4.359 4.3591.595 → 0.798 -1.155 ← -2.310← 0.748 0.628-0.214 → -0.107 -0.083 ← -0.166-1.02 0.074 0.062 2.1974.297 -4.9073.2.2 中间层→←→←→←3.2.3底层→←→←→←第四章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该建筑高度为18.1m,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采用底部剪力法来计算4.1荷载计算屋面重力值:G面=5.0×(4.2×10.5)= 220.5kN楼面重力值:G板=4.5×(4.2×10.5)= 198.45kN梁重力值:G梁=(4.2×3+4.8+5.7)×3.81=71.61kN柱重力值:G标柱=9.65×2.8×3=81.06kNG底层柱=6.59×3.9×3=112.91kN墙重力值:G女儿墙=4.2×2×0.9×0.25×8=15.12kNG标准墙=(4.8+3.9)×2.2×8=30.62kN活载Q标=4.2×10.5×2=88.2kN Q面=4.2×10.5×0.5=22.05kN4.1.2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G 6=G板+G梁+G上柱/2+G女儿墙+Q面/2+G墙/2=198.45+71.61+81.06/2+15.12+22.05/2+30.62/2=352.05kNG5=G4=G3=G2=G1=G板+G梁+G上柱+G标准墙+ Q标/2=198.45+71.61+81.06+88.2/2+30.62=425.84kNG-1=G板+G梁+G上柱/2+G下柱/2+G标准墙+Q标/2=198.45+71.61+81.06/2+112.91/2+30.62+88.2/2=441.77kN4.1.3地震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D值法)(见下页)标准层D 值∑D=106180kN/m底层D 值ΣD=58813kN/mU=Σuj=0.00831m1 1.7 1.70.60.294T α==⨯=4.2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以及位移计算:由设防烈度为7度、第一组;场地土为Ⅱ类,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查得:αmax=0.08,Tg=0.35s,则横向地震影响系数:α1=⎪⎪⎭⎫ ⎝⎛1TT g 9.0αmax=0.0940.294 <1.4 T g =1.4×0.35=0.49,由抗震规范可知无须计算顶部附加集中水平地震作用。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问题分析与处理论文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摘要:在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框架结构尤其是多层设计中,由于现阶段结构设计方法较原始、概念性设计不完善、施工条件和设计思路不吻合等实际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其中设计性问题,意义非常。
文章阐述了当前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分析了当前存在的设计典型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分析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tu39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at present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especially multilayer design,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present structure more primitive, and conceptual design is not perfect, construction condition and design ideas such as doesn’t agree with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erefore,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esign, meaning ve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frame structure design principl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ypical design.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 to the design optimization measures.keywords: multi-storey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measures引言毫无疑问,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结构设计中较为基础的设计,也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形式,因此,框架结构体系在结构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
有关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论文
有关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探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的多层建筑进行分析,论述了多层建筑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板等部分的设计,并且指出了以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本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及较广的适用性,可以供各个施工单位交流借鉴。
关键词:多层建筑;框架结构;实用性;借鉴中图分类号:tu37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中国改革的稳步前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社会也正在以很高的速度良性发展。
为了满足人们对物质的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大兴土木,工业厂房,商业基础建设以及民用住宅等都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
建筑物数量的增多就意味着问题的增多,笔者通过对一些建筑的了解发现,中国土建工程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框架结构上,问了能使该问题更好的更深入的解决,我首先谈一些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权当抛砖引玉,目的是促进该问题的交流。
文章中我们从框架结构中柱、梁、板三个部分作为分析的对象。
1 柱的结构设计(1)如果地上露出的部分为圆柱,为方便施工,在地下的部分以方柱为宜,且方柱的切面边长与圆柱的切面直径相等。
圆柱要能够承受足够的荷载,纵向的钢筋数量不可以少于8根,该8根钢筋同时连接方形柱,在柱体用螺旋箍,方柱用井字箍。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及小学不宜用方柱。
(2)柱体内的纵向钢筋直径越大越好,钢筋间的间距也要求大一些,但是这个间距值不能大于200毫米。
(3)在实际施工中,很容易遇到柱内需要埋设管线的情况。
在方柱的四角可以埋设较粗的管,如果管的横截面面积不到柱的横截面面积的4%,则可以忽略。
柱内严禁埋设暖气管线。
(4)在施工中,对于柱的横截面没有细致的妖气,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总结出,柱的横截面不能小于45厘米见方。
否则就达不到对于荷载的要求。
如果横截面小,又要保证荷载,就要多加一些柱。
这样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十分的不方便。
对于异性柱,要控制梁纵筋的数目,过多过密也会使之后的浇筑困难。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论文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摘要:对于框架结构的设计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设计人员过份地依赖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在一些图纸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为以后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为此,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一些概念性、实际性问题,运用设计理论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建筑结构中图分类号:tu39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现代建筑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框架结构因为具有灵活的空间分隔性和自重轻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建筑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由于比较普遍,所以也是一种较为基础且较为重要的设计课题。
目前的框架建筑结构设计大多采用电脑辅助设计,所以,很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容易被忽视,进而导致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
一、多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1.1 尽量避免短柱的出现在对框架结构进行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出现短柱现象。
因为短柱的抗震性能通常较差。
但是在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由于楼梯间休息平台梁或者楼层的高矮等原因,有些短柱的出现很难避免。
所以,如果存在短柱,就应该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处理,尽量提高短柱的抗震性能。
另外,如果在同一楼层中,均为短柱,且各柱之间的刚度比较均匀、相差不大,则认为其结构是可以得到保证。
1.2 中心线应该符合规定框架梁与柱的中心线应该符合相关规定,也就是框架梁、柱中心应该尽量重合,如果中心线存在偏移现象时,需要全面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梁上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响。
如果偏心距大于该方向上柱宽度的四分之一时,可以考虑采用增加梁水平方向加腋等措施。
而当梁、柱偏心大于该方向柱宽的四分之一时,可采用梁水平腋的措施。
加腋后的梁在验算梁的剪压比和受弯承载力时,通常不会计算加腋部分截面的有利影响。
1.3 避免砌体墙的出现在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的设计当中,通常不可以采用部分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多层厂房框架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行将结束的时候,我拿到了这份设计任务书和相关数据资料,怀着期盼渴望的心情,开始了工作。
本计算书是针对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xxx级毕业设计:教学楼为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长51.5m,宽25m,高27m。
在“建筑设计”部分中,经过层层考虑选择最终方案,针对最终建筑方案,确定了其具体建筑构造、做法与材料。
在“结构设计”部分中,首先按照要求选择一榀框架为本次手算的任务,明确其计算简图与各个计算参数;然后根据建筑做法确定其所受荷载,计算梁、柱、板与基础的内力;最后分别进行各构件的配筋计算。
在“结构设计”部分中,穿插进行“PKPM”电算,以保证计算成果的可靠性。
并达到同手算成果对比、分析的目的。
关键词:毕业设计,多层厂房,框架,抗震设计,电算AbstractI got the mission book and other datas when my campus time would go by, and with a good and hopeful feeling, I have started my work.The calculation report is written for the graduation design whose name is “XinHua Middle School Build ing”. The buil ding is reinforcement concrete structure with five stories The length of the building is 58.5m, the width is 18m and the height is 21.45m.In the process of “Architecture D esign”, I determine the detailed conformation and the material of the building.In the process of “Structure D esign”, firstly, I determined to by hand and determined the sketch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frame. Secondly, I determined the loads on the frame and calculated the internal forces of the beams, second beam, the planes, the columns and the foundations. Lastly, how much reinforcement is necessary can be determined.In the process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I made use of the computer program named “PKPM” to au diting and analysis my result which was calculated by hand.Keywords:Graduation design, School Building, FamesAnti-seismic Design, Earthquake Func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目录....................................................................................................................... I II 1、工程概况与建筑设计.. (7)1.1工程概况 (7)1.2建筑设计 (8)1.2.1建筑平面设计 (8)1.2.2建筑立面设计 (9)2、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 (10)2.1材料选择 (10)2.1.1混凝土强度等级 (10)2.1.2 钢筋 (10)2.2板、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0)2.2.1板厚估算原则 (10)2.2.2板厚确定 (10)2.2.3梁尺寸估算原则 (10)2.2.4梁尺寸确定 (11)2.2.5柱截面尺寸估算 (11)2.3框架计算简图 (13)3、荷载计算 (14)3.1 各构件自重计算 (14)3.2恒荷载计算 (16)3.3活荷载计算 (18)3.4风荷载计算 (19)3.5水平地震荷载计算 (21)3.5.1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21)3.5.2梁柱刚度计算 (22)3.5.3结构自振周期计算 (25)3.5.4横向地震作用计算 (26)3.6抗震变形验算 (27)4、○4轴框架内力计算 (29)4.1恒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计算 (29)4.1.1计算杆端弯矩分配系数 (30)4.1.2计算杆件固端弯矩 (32)4.1.3 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杆端弯矩 (32)4.1.4 恒载作用下○4轴框架剪力计算 (33)4.1.5 恒载作用下○4轴框架轴力计算 (35)4.2 活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计算 (37)4.3重力荷载代表值下结构内力计算 (44)4.4左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计算 (48)4.5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计算 (53)5、内力组合 (57)5.1弯矩调幅 (57)5.2内力调整 (59)5.2.1竖向荷载内力调整 (60)5.2.2水平荷载内力调整 (61)5.3内力组合 (63)5.3.1框架梁内力组合 (63)5.3.2框架柱内力组合 (69)5.4地震作用效应调整 (74)5.4.1框架梁剪力调整 (74)5.4.2框架柱弯矩调整 (78)5.4.3框架柱剪力调整 (81)6、框架截面设计 (82)6.1框架梁截面设计 (82)6.1.1跨中及支座截面底部钢筋计算 (83)6.1.2支座截面负筋计算 (85)6.1.3箍筋计算 (87)6.1.4构造要求 (89)6.2框架柱截面设计 (89)6.2.1 框架柱弯矩、轴力汇总 (90)6.2.2纵筋计算 (93)6.2.3箍筋计算 (97)6.2.4构造要求 (100)6.3、框架平面内核心区抗震验算 (101)7、部分板及次梁的设计 (102)7.1.1荷载计算 (104)7.1.2内力计算 (104)7.1.3配筋计算 (105)7.2次梁设计 (109)7.2.1荷载计算 (110)7.2.2内力计算 (110)7.2.3配筋计算 (111)8、楼梯设计 (113)8.1踏步板设计(以一层一跑TB1楼梯计算为例) (113)8.1.1荷载计算 (113)8.1.2截面设计 (114)TL (114)8.2楼梯斜梁计算18.2.1荷载计算 (114)8.2.2截面设计 (115)8.3平台梁TL-1设计 (117)8.3.1荷载计算 (117)8.3.2截面设计 (117)9、基础设计 (120)9.1 设计参数、资料、方法 (120)9.1.1 水文地质资料 (120)9.1.2 设计参数 (120)9.2 桩基设计 (121)9.2.1 桩基布置 (121)9.2.2 计算桩顶荷载设计值 (121)9.2.3 抗力验算 (122)9.2.4承台梁设计 (124)10、电算校核 (125)10.1 PKPM电算 (125)10.1.1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 (125)10.1.2 楼面荷载传导计算 (126)10.1.3 PK计算第○4轴横向框架 (127)10.2 电算内力与手算内力对比分析 (127)10.2.1 恒荷载内力 (127)10.2.2风荷载内力 (129)11、总结 (130)12、参考文献 (131)13、致谢 (132)1、工程概况与建筑设计1.1工程概况1:建筑地点及拟建基地平面:该工程位于某市干道旁。
多层工业厂房的结构设计要点论文(大全五篇)
多层工业厂房的结构设计要点论文(大全五篇)第一篇:多层工业厂房的结构设计要点论文摘要:现代工业行业中,多层工业厂房比较常见,工业厂房的设计,要注重实用性和安全性,优化多层工业厂房的整体结构。
随着工业行业的发展,多层工业厂房面临着很大的设计压力,结合工业运营的实际情况,规范设计多层工业厂房,目的是满足工业的需求。
本文主要探讨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中的要点。
关键词: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多层工业厂房的应用,拓宽了工业厂房的使用范围,增加了厂房的功能设计。
单层工业厂房向多层工业厂房的发展,表明了我国工业行业的发展。
多层工业厂房的结构设计中,全方面的规划好相关的要点,以此来维护多层工业厂房的稳固性和耐用性,一来确保多层工业厂房能够满足工业的需求,二来维护多层工业厂房结构的质量和性能,规避潜在的设计风险。
1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的特征分析多层工业厂房结构的设计特征,如:(1)结构布局不规则,柱网也不规整,厂房结构的内部空间大,同时涉及到抽柱设计,形成了此类型的结构特征;(2)多为竖向结构,层数很多,多层工业厂房的高度,范围在4~8m范围内,体现了高度上的特征;(3)荷载类型多,厂房结构中荷载有:自重、悬挂荷载、水平荷载等,增加了荷载计算的负担,促使荷载多样,成为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的明显特征。
2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的分类分类有:(1)纯框架结构。
纯框架结构在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中,不涉及柱间支撑,横纵方向上,全部配置框架结构,确保厂房结构具备优质的空间功能。
纯框架结构体系中,配置箱形的柱子,还要增加钢材料的用量;(2)框架与支撑结构。
框架与支撑结构,是指在多层工业厂房结构中,横向设计刚接框架,纵向设计柱+支撑体系,柱间的支撑,抵抗了结构中的水平荷载,降低了多层工业厂房结构的经济成本;(3)钢架与支撑结构。
多层工业厂房中的钢架与支撑结构设计,减少了主结构的纵向弯矩,其对楼面刚度有很大的要求,以免柱间发生矛盾问题,不能影响到柱间支撑。
多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论文
浅析多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摘要:伴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也日益增多。
本文从结构设计计算、构造措施、设计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层框架结构;结构设计;设计计算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多层建筑也发展迅速,设计思想也在不断更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但是,在框架结构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概念性和实际性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予以高度重视,以确保结构设计质量[1—8]。
1 正确选取重要的结构计算参数结构设计计算时,除了有合理的结构方案、正确的结构计算简图外,正确选择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合理选取电算软件中的其他各项参数也是十分重要的。
1.1结构的抗震等级工程设计中,各类房屋建筑首先应当确定建筑类别。
对于丙类建筑,其地震作用均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
对于乙类建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文献[2]规定: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但是抗震措施(主要体现为抗震等级)在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实际设计中经常发生抗震等级选错的情况,如:位于8度区的某乙类建筑,应按9度由(抗震设计规范)文献[2]确定其抗震等级为一级。
当8度地区的乙类建筑的高度超过文献[2]规定的范围时,还应采取比一级抗震等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1.2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抗震设规范)文献[2]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别为0.1g和0.15g两种,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别为0.2g和0.3g两种。
多层厂房框架结构设计 个人毕业论文(最终版) 仅供参考
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要求1.1工程概况该厂是专门生产机床电器开关的专业厂,模具车间是其中主要车间之一,专门生产开关零件的冷冲模和成型模构件,该车间正立项建设,厂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
车间内多为小型机床,为节省土地,缩短工艺流程,可采用多框架结构,既四层二跨框架,其柱网布置图见图1。
1-4层的建筑层高分别为5m、4.4 m、4.4 m、4.0 m。
1-4层的结构层标高分别为5.8m、4.4 m、4.4 m、4.0 m。
车间内工作人员约为150人左右,故车间二头设有二部楼梯,并在一头设有办公室若干间及厕所一间,男女隔层设置,在两面还设有2t客货梯一台。
结构采用现浇RC四层框架,楼板大部分采用预制板,局部在楼梯间及其附近采用现浇楼板结构,柱下采用片筏基础。
图1.1 柱网布置图1.2设计资料1.2.1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查报告说明,场地内地下水位平均深度为0.4m,对砼无侵蚀性,勘查范围内未见不良地质现象。
土质构成自地表向下依次为:1)填土层:厚度约为0.5m,承载力标准值Fk=80kpa。
2)粘土层:厚度约为2.0m,承载力标准值Fk=80kpa。
3)淤质粘土:厚度约为2.0m,承载力标准值Fk=80kpa。
4)粉砂土:厚度约为2.0m,承载力标准值Fk=72kpa。
5)淤质粘土:厚度约为6.0m,承载力标准值Fk=72kpa。
6)粉砂土:厚度约为2.5m,承载力标准值Fk=80kpa。
7)粘土:厚度约为12.0m,承载力标准值Fk=80kpa。
第2层褐黄色粘土层,虽然它呈可一软塑状况,具高压缩性,但仍可作为甲类建筑物的天然地基;第8层绿色粘土层是理想的桩基持力层。
又根据不同手段测试所得地基土承载力不同,个别相差较大,所以勘查单位建议土层的计算强度采用:二层:100 kN/m2;三层:80 kN/m2;四层:75 kN/m2;五层:60 kN/m2;六层:80 kN/m2;七层:85 kN/m2;八层:190 kN/m2 1.2.2气象资料1)基本雪压值0.25KN/m2 0.20KN/m2无2)基本风压值0.40KN/m20.55KN/m20.70KN/m23)主导风向东南1.2.3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建筑场地图类别为二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探讨
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在当今建筑设计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还可以实现建筑内部空间的灵活布局和设计。
随着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正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趋势。
背景介绍部分将重点介绍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的探讨奠定基础。
背景介绍部分还将讨论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对于城市发展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背景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研究意义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在当前建筑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承重能力和抗震性能,保障建筑物在面对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外部挑战时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采用多层框架结构可以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也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利用效率,实现建筑物功能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通过合理设计多层框架结构,可以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更多的有效空间,满足不同需求的功能布局与空间分配。
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还可以促进建筑节能环保,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维护成本。
通过优化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的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实现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建设。
研究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对于促进建筑领域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深入探讨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能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3 研究目的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多层框架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的优缺点分析。
办公楼毕业设计--多层商业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
h学号_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华源开发公司多层商业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学生姓名陈鹏系别土木建筑系专业班级土木工程专业07级本科一班指导教师刘鹏飞2011年4月华源开发公司多层商业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摘要本设计为华源公司开发的多层商业办公楼结构设计,采用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为五层。
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二类场地,基本风压为2kN,基本雪压为.0m/402kN。
楼﹑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0m/35本设计贯彻“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
按照建筑设计规范,认真考虑了影响设计的各项因素。
本设计选取了结构方案中的中间横向框架进行设计。
先进行了层间荷载代表值的计算,接着利用顶点位移法求出自震周期,进而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大小,同时计算出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大小,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
接着计算竖向荷载(恒载及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
找出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组合。
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配筋并绘图。
此外还进行了结构方案中的室内楼梯的设计,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
对楼板也进行了配筋计算,采用是的是双向板。
基础采用了柱下独立基础,对基础行了受力和配筋计算。
整个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的专业规范,参考相关资料和有关最新的国家标准图集,对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全面科学的考虑。
总之,实用、安全、经济、美观是本设计的原则。
设计计算整个过程中综合考虑了抗震要求、技术经济指标和施工工业化的要求。
关键词: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荷载计算;内力计算;计算配筋AbstractThis design for huayuan worldbest company developed the multi-layered commercial office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uses fram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layer for five layers. This region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of 7 degrees, site categories for type venues, basic wind pressure is for 2/40.0m kN , basic snow 2/35.0m kN . Floor, roof adopts cast-in-situ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This design implementation "the practical, safe, economic, beautiful" design principle. According 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 carefully consider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design.This design chose the transverse frame structure scheme design among. The first between layers of load calculation, then represent value for using vertex displacement method, and then from the earthquake cycle by bottom shear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size of horizontal seismic load, and calculate the structure in the wind load, and then find out load size under horizontal loads of structural internal force (moment, shear force and axial force). Then calculating vertical load (constant load and live load) under the action of structural internal force. Find out the most unfavorable one group or several groups of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 Select the security reinforcement and the results calculated anim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structure scheme design of indoor stair, completing the flat bedplate, ladder section board, platform beam of internal force and the component such as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and construction drawing. Also on floor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using yes is two-way board. Foundation adopted under column independent basis, the base line stress and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strictly abide by relevant professional regulation, reference related materials and related the latest national standard atlas of design of each link, comprehensive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consideration. Anyhow, practical, safe, economic, beautiful is the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calculation the whole process took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eismic requirements,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exes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ed requirements.Keywords: Frame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The load calculation;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Calculation of reinforcement目录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 1 -1.1平面设计 (1)1.1.1 使用部分平面设计 .............................................................................................................................. - 2 -1.1.2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 - 2 -1.1.3 平面组合设计 ...................................................................................................................................... - 2 -1.2剖面设计 (2)1.3立面设计 (3)1.4楼板层和地面 (3)1.5基础和地基 (4)1.6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4)1.6.1 楼梯设计 .............................................................................................................................................. - 4 -1.6.2 门厅的设计 .......................................................................................................................................... - 5 -1.6.3 室外台阶 .............................................................................................................................................. - 5 -1.6.4 门和窗的设计 ...................................................................................................................................... - 5 -1.7其它设计 (6)1.7.1 散水设计 .............................................................................................................................................. - 6 -1.7.2 勒脚的设计 .......................................................................................................................................... - 6 -1.7.3 女儿墙设计 .......................................................................................................................................... - 6 -第二章结构设计说明.................................................................................................................................... - 7 -2.1材料要求 (7)2.2填充墙要求 (7)2.3截面尺寸要求 (7)2.4结构布置要求 (7)2.5计算过程 (8)2.5.1 计算简图 .............................................................................................................................................. - 8 -2.5.2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 .......................................................................................................... - 9 -2.5.3 地震作用计算 ...................................................................................................................................... - 9 -2.5.4 框架的内力组合 .................................................................................................................................. - 9 -2.5.5 正截面和斜截面的设计 .................................................................................................................... - 10 -第三章结构计算书 ..................................................................................................................................... - 11 -3.1工程概况 . (11)3.2设计原始资料 (11)3.2.1 建筑要求 ............................................................................................................................................ - 11 -3.2.3 建筑技术条件 .................................................................................................................................... - 11 -3.3材料选用 . (12)3.4结构选型 (12)3.5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12)3.5.1 选择承重方案 .................................................................................................................................... - 12 -3.5.2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 - 12 -3.5.3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 - 13 -3.6重力荷载计算 .. (14)3.6.1 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 - 14 -3.6.2 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 - 15 -3.6.3 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 - 15 -3.7重力荷载代表值 . (15)3.7.1 第5层的③轴线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 ....................................................................................... - 15 -3.7.2 第3~4层的③轴线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 ................................................................................. - 16 -3.7.3 第2层的③轴线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 ....................................................................................... - 16 -3.7.4 第1层的③轴线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 ....................................................................................... - 16 -3.8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 (17)3.8.1 计算梁、柱的线刚度 ........................................................................................................................ - 17 -3.8.2 计算柱的侧移刚度 ............................................................................................................................ - 17 -第四章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 19 -4.1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9)4.1.1 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 ........................................................................................................................ - 19 -4.1.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 19 -4.1.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 - 21 -4.1.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 - 22 -4.2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25)4.2.1 风荷载标准值 .................................................................................................................................... - 25 -4.2.2 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 ........................................................................................................ - 27 -4.2.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 - 28 -第五章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 - 32 -5.1计算单元 . (32)5.2.1 恒载计算 ............................................................................................................................................ - 33 -5.2.2 活荷载计算 ........................................................................................................................................ - 36 -5.3内力计算 . (39)5.3.1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 - 39 -5.3.2 活载、雪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 - 44 -第六章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 - 51 -6.1结构抗震等级 .. (51)6.2框架梁内力组合 (51)6.2.1 作用效应组合 .................................................................................................................................... - 51 -6.2.2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 - 51 -6.2.3 梁内力组合表 .................................................................................................................................... - 51 -6.2.4 计算跨间最大弯矩 ............................................................................................................................ - 54 -6.3框架柱内力组合 . (56)6.3.1 柱内力组合 ........................................................................................................................................ - 56 -6.3.2 柱端弯矩值设计值的调整 ................................................................................................................ - 61 -第七章截面设计 ......................................................................................................................................... - 63 -7.1框架梁 .. (63)7.1.1 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 - 63 -7.1.2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 - 65 -7.2框架柱 .. (67)7.2.1 柱截面尺寸验算 ................................................................................................................................ - 67 -7.2.2 框架柱的截面设计 ............................................................................................................................ - 68 -第八章板配筋计算 ..................................................................................................................................... - 73 -8.1板的配筋 . (73)8.1.1 设计资料 ............................................................................................................................................ - 73 -8.1.2 荷载计算 ............................................................................................................................................ - 74 -8.1.3 板的计算 ............................................................................................................................................ - 74 -第九章楼梯设计 ..........................................................................................................................................- 78 -9.1建筑设计 . (78)9.2结构设计 (78)9.3梯段板设计 (79)9.3.1 斜板设计(一、二层) .................................................................................................................... - 79 -9.3.2 平台板设计 ........................................................................................................................................ - 80 -9.3.3 平台梁设计 ........................................................................................................................................ - 81 -10.1材料选用 (83)10.2荷载选用 (83)10.2.1 由基础梁传到基顶的荷载 .............................................................................................................. - 83 -10.3基础截面计算 (84)10.4地基承载力及基础冲切验算 (84)10.4.1 A柱的验算....................................................................................................................................... - 84 -10.4.2 B柱的验算 ....................................................................................................................................... - 86 -10.5基础底板计算配筋 . (87)10.5.1 A柱的配筋计算 ............................................................................................................................... - 87 -10.5.2 B柱的配筋计算 ............................................................................................................................... - 88 -结论 ............................................................................................................................................................ - 90 -参考文献 ........................................................................................................................................................ - 91 -致谢 .............................................................................................................................................................- 92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为华源开发公司多层商业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本着富有时代气息的原则,来设计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商业办公楼。
综述多层建筑异形柱结构设计论文
综述多层建筑异形柱结构设计摘要:本文分析了异形柱框架与矩形柱框架的结构在设计上的区别,并且就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上的某些问题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探讨,在此提出些许建议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多层建筑;异形柱的计算;结构设计;梁柱节点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al-shaped column frame with rectangle columns frame structure in the design of the difference, and the design of special-shaped column frame structure on certain issu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 and peer exchange.key words:multilayer building special shaped column calculationstructure design beam column joints中图分类号:tu97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现如今,人们对房屋平面与空间布置的要求越来越高,跟随着对建筑设计布局也有了新的要求。
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对建筑平面与空间的分隔会直接影响到室内家具的布置及空间的使用,故越来越不能被房屋使用者所接纳。
有一种全新的结构体系为异形柱框架结构,它能解决普通矩形柱框架结构在房间内露柱造成的使用上不便的问题,其使用面积将会相应增加,同时也可解决砖混结构超高和大开间要求存在的技术问题,故被大多建筑师推广并应用。
1异形柱结构特点1.1“一”形截面柱及“z”形截面柱在《规范》中未采用“一”形截面柱及“z”形截面柱。
“一”形柱正截面承载力方面两主轴方向抗弯能力相差甚大,不论是在风荷载作用下还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中的柱一般都是受到两个方向的弯矩同时作用,其受力后果可想而知;同时“一”形柱在双向剪力作用下性能也不好,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柱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可知,柱截面相邻两边边长相差越多,其斜向受剪承载力越低。
关于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
关于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摘要:框架结构是人们追求大空间、低成本的建筑空间的产物,满足了人们不断追求使用个性化的要求。
框架形式多样,在建筑中等跨或不等跨、层高各异、抽梁抽柱等,为建筑提供了灵活的使用空间,同时框架结构的承载力较低,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地震反应较小,经过合理的布局和结构设计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因此在多层房屋建筑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多层建筑;框架结构;结构设计1.多层框架建筑结构设计的优越性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工程中,多层框架结构形式的建筑,其建筑结构传力不仅明确,并且在进行建筑结构的布置中,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特征,并且这种结构形式的建筑在抗震性能以及整体性效果方面,其特征优势都比较突出。
在进行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的设计实现中,随着设计方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实现也已经由过去的手动计算设计,逐渐转换为电算化设计,在建筑设计计算精度以及效率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具有非常突出的时代性优势。
2.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要点2.1基础连系梁的设计如果建筑的基础埋置相对较深时,应当利用基础连系梁来降低底层柱的计算长度。
同时,应当在±0.00之下设计连系梁,从而组成有效的框架,而位于连系梁之下的柱应当利用短柱来对其实施加强处理。
倘若基础连系梁受到楼梯柱或填充墙等荷载作用时,在进行计算时,应当与所连柱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进行叠加,基础连系梁的配筋应当与梁的受力需求相符合。
倘若有抗震设防需求时,基础间应当顺着两个主轴的方向来对基础连系梁进行设计。
另外,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时,基础系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
当基础系梁的受弯承载力大于柱的受弯承载力时,地基和基础可不考虑地震作用,应避免基础系梁和基础之间形成短柱。
另外须注意的是:一、二级框架结构的基础系梁除承受柱弯矩外,边跨系梁尚应考虑不小于基础系梁以上柱下端组合的剪力设计值产生的拉力或压力。
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探讨
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多层框架结构作为建筑设计领域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与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多层框架结构已经成为了实现大空间、高效率和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结构材料、建筑技术以及设计理念的不断革新,使得多层框架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展现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活性。
深入探讨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案例分析、优缺点讨论以及应用前景展望,对于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从多层框架结构的定义开始,逐步探讨其设计原则、建筑案例分析、优缺点讨论以及应用前景展望,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
1.2 研究意义多层框架结构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结构特点使其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研究多层框架结构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其设计原则和优缺点,为建筑设计师提供更多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多层框架结构的深入研究,可以不断推动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多层框架结构的研究还可以促进建筑结构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环境影响,符合现代社会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研究多层框架结构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和品质,还在于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通过对其定义、设计原则、建筑案例分析、优缺点讨论以及应用前景展望的详细研究,以期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我们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多层框架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探讨多层框架结构的优缺点,我们希望对其设计和应用提出一些建议,为建筑设计师和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多层住宅设计论文(合集7篇)
关键词:多层住宅给水管材管道敷设水表太阳能热水器多层住宅以其配套设施简单,造价低,物业管理方便等特点,很受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和广大居民的欢迎。
如何按2000年小康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居住区规划设计导则的要求,提高住宅的设计水平,为每个住户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是每个设计人员的职责所在。
作为住宅的心脏――厨房、卫生间,是功能复杂,卫生、安全和舒适度要求高,营造繁杂,技术要求高的空间。
因此,设计人员必须以整体设计的观念和方法,综合考虑厨房、卫生间给排水管道和设备的安装等。
下面就多层住宅给排水设计中给水管材的选用、管道的敷设、水表出户设置、家用热水器的设置和空调冷凝水排放等问题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给水管材选用问题传统的给水管材一般采用镀锌钢管,由于镀锌钢管易锈蚀,使用寿命短,用于输送生活用水不能满足水质卫生标准等缺点,建设部正大力推广塑料给水管的应用。
许多地市已明文规定:禁止设计使用镀锌钢管,推广使用塑料给水管。
塑料给水管与金属管道相比,具有重量轻,耐压强度好,输送液体阻力小,耐化学腐蚀性能强,安装方便,省钢节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给水用塑料管道主要有:硬聚氯乙烯(PVC-U)、高密度聚乙烯(HDPE)、交联聚乙烯(PEX)、改性聚丙烯(PP-R,PP-C)、聚丁烯(PB)、铝塑复合管(PE-AL-PE,PEX-AL-PEX)和钢塑复合管等。
下表是几种建筑给水管材性能的比较。
管材性能优点缺点长期使用温度短期使用温度硬聚氯乙烯管(PVC-U)抗腐蚀能力强,质地坚硬,施工简便有UPVC单体和添加剂渗出,管接头粘合技术要求高,固化时间长≤400C――改性聚丙烯(EN-US)PP-R,PP-C)耐温性能好,抗蠕变性能好,施工简便只有用金属管件连接;水流局部水头损失大,不能回收重复利用900C950C铝塑复合管(PEX-AL-PEX)耐温性能好,保温性能好(EN-US)在同等压力和介质温度的条件下,管壁最厚,采用热熔连接,需用专门连接工具≤600C≤900C铝塑复合管(PE-AL-PE)易弯曲成形,完全消防氧渗透,线膨胀系数小,施工简便管壁厚薄不均匀,管路连接采用铜管件,水流局部水头损失大≤400C――注:1)长期使用温度系指管道在此温度范围内使用寿命达30~50年2)短期使用温度系指管道在此温度范围使用寿命达10~20年管材的选择是经济技术的比较过程,技术上应从压力、温度、使用环境、安装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同时结合业主的要求和住宅的档次,进行经济技术综合考虑后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建筑论文结构设计论文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多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抗震以及抗风等结构得到优化后,多层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将有所提高,使居住者能够舒适、安全地享受多层建筑带来的好处。
我国向城镇化迈进的同时,房屋建筑逐渐由单层、多层向高层发展,房屋结构形式也由简单的砖混结构变得日趋复杂,框架、剪刀墙、框-剪、框-筒、简体等已变成当前建筑设计中的主要结构形式,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了多样化、理想化的发展趋势。
建筑结构设计的多样化,不单单是和建筑物的审美价值、功能价值不可分割,还与建筑物本身的安全可靠与舒适性能等各方面性能紧密相关。
改善和创新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对多层建筑的施工质量、使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有效保障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使多层建筑的功能发挥齐全,只有设计合理才能使质量得到保障。
2.工程概况
广东省韶关科艺创意工业有限公司C栋宿舍,其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用地面积:789.15m2,总建筑面积为4933.3m2;建筑层数:地上6层;建筑高度:总高度21.75m。
下面根据C栋宿舍框架结构设计浅谈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及分析
3.1独立基础设计的荷载取值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2.1条指出,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这就是说,在6度地震区,大多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但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因此,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必须输入风荷载,不能因为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输入。
另一种情况是,在设计独立基础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柱脚内力设计值)只取轴力设计值和弯矩设计值,无剪力设计值,或者甚至只取轴力设计值。
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设计尺寸偏小,配筋偏少,影响基础本身和上部结构的安全。
3.2结构的抗震等级
在工程设计中,多数房屋建筑按其抗震设防分类属于丙类建筑,如民用住宅、办公楼及一般工业建筑等等,其抗震等级可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的高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2确定。
而电讯、交通、能源、消防和医疗等类建筑以及大型体育场馆、大型零售商场等公共建筑,首先,应当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标准》确定其中哪些建筑属于乙类建筑(可能还有甲类建筑)。
乙、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均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
对于乙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当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8度时,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列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必须根据实际工程确定。
C栋宿舍属于丙类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等级为4级。
3.3抗震设计
因为抗震结构的设计是整个多层建筑设计中较难实施且相对薄弱的部分,而多层建筑本身具有的复杂性,使得地震一旦发生,就会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不和估量的破坏,因此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地震发生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性,必须掌握一定的减震、避震的原理。
不仅如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抗震参数进行精确的核算分析,确保抗震结构设计的数据无误。
多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如忽略地震结构的重要性,将造成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方面失效,并且降低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甚至威胁到多层建筑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抗震问题,在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
多层建筑要优化设计建筑结构的构件位置,使得结构压力均匀分给每个构件,不会出现承压不均而导致地震时的严重破坏。
对于非结构构件也要考虑其材料的安全性能。
在确保地基强度的同时,还要考虑剪应力的问题,采取强柱弱梁、加强梁柱节点抗震构造措施、设置抗震墙等措施来抵抗水平剪力。
梁柱的抗震设计如图1所示。
建筑物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对称性和稳定性,尽量减少地震灾难的影响。
3.4连续梁根据单梁设计
在进行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时,连续的单梁设计通常发生在结构阳台变量的设计上。
众所周知,通常阳台的边梁荷重相对较小,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一般不会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进而就导致边梁支座上部的负筋设置的比较少。
这样,就必然会在梁支座上部的配筋受拉区产生竖向的裂缝,而当阳台的边梁设计过长时,其裂缝问题就会变得更加严重。
通常状况下,阳台的边梁直接暴露在室外,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当外部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挑梁的应力或边梁的仲缩性就显著变小,就会在梁内产生一定的收缩应力,进而导致支座附近的裂缝向四处延伸,大大降低边梁的承载能力,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总之,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对这类连续的单梁设计应加以足够的重视。
3.5抗风结构设计
在多层建筑的设计中,自然风是不可避免的影响,因此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得不重视抗风性能。
设计人员在进行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时,一定要了解建筑材料的抗压性,尤其是风压带来的载荷。
因为多层建筑的楼层较高,虽然可以起到挡风的作用,但当建筑周围的气流发生变化时,建筑间会产生风洞效应,严重时可能导致旁边多层建筑的主体结构破坏、玻璃幕墙因强烈振动破裂、外部挂件掉落和建筑墙体毁坏的现象。
这对于多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居住者的人生安全是非常不利的。
3.6水平位移的控制
水平位移在多层建筑结构中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
时,通过计算水平位移的数值要严格满足多层建筑结构安全的需要,综合考虑地震以及周期等因素。
通常状况下,剪力墙的位移线应该是弯曲的,不应该是剪切型的;而框架结构的位移线则恰好相反。
4.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多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抗震以及抗风等结构得到优化后,多层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将有所提高,使居住者能够舒适、安全地享受多层建筑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 曾凡柏.探讨多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民居,2011(11):452-453
[2] 姚中玲.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06) .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孙林.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08):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