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课堂讨论的认识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开展课堂讨论的认识和思考摘要:课堂讨论是教学的一种契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但目前更多的课堂讨论则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堂讨论的实质和原则。
关键词:课堂;讨论;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139-01
建立一套有序的讨论常规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保障。如何有效地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一、目前课堂讨论涉及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方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参与课堂的意识,《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物理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是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在我校提出的“二六一”模式下,要求以学生参与为主,在这一大背景下,在我们的教学中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它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之下为解决某个问题,在课堂中进行探讨、辩论,以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能促进学生思想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
堂教学的最优化,从而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如果理解偏差、不当操作等,就会出现过多、过频利用课堂讨论的局面,致使课堂讨论更多地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问题一:学生果真在参与讨论吗?
在一节课上,老师一宣布问题,学生便匆忙行动,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可仔细一听,这热闹的课堂讨论的背后是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学生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默状,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学生干脆天南海北,高谈阔论,产生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不着边际的“题外话”,偏离了讨论的主题。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实质上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
还有,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一些学习基础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抢先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使得其他一些相对较差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不再独立思考,误认为讨论是那几个“好”同学的事,从而又回到被动学习的老路上去了。
问题二:教师参与讨论指导了吗?
一旦学生进入了课堂讨论这一环节,老师就无事可做,此种情况下,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和投入到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去,更没有对学生的课堂讨论进行指导和调控。
问题三:课堂讨论多多益善吗?
若只为了赶时髦,取悦于听课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根本不考虑内容是否需要,每堂课都搬出小组讨论这一环节。课堂讨论成了上公开课必备的“行头”,成了花瓶。教学模式化,生搬硬套,导致课堂讨论的形式化和表演化。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且影响了课堂纪律;也有的教师不切实际,将一些“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丧失信心,讨论“无功而返”。
二、课堂讨论的实质和原则
课堂讨论发生在课堂情境之中,要求在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以及求同存异。因此课堂讨论应该遵循下列原则:
1.交流互动。讨论是一个信息的交流、精确和细致化的过程,所有参加成员既要发出信息、同时又要接受信息,并对别人的信息积极做出反馈,所以互动成为课堂讨论本身所固有的特点。传统的教学一般强调师生间的互动,而课堂讨论,不仅仅限于此,它更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因为“同龄个体之间的交往更容易促进认知发展”。
2.目的明确。课堂讨论的着重点不是讨论的结果如何,而在于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充分暴露学生的想法(思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什么问题、何时让学生讨论,教
师应有明确的目的,或为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或为加强知识间的沟通等。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讨论问题的选择应遵循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等原则。
3.因材施“论”。教师在设计课堂讨论时,应精心安排,有所舍取,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简单易行,一目了然的不安排;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的不安排。要抓住讨论的契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使学生经过课堂讨论后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三、有效实施课堂讨论的措施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应积极参与对教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2.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毫无疑问,课堂讨论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凸现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非常有必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只有学生经过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讨论时才会深入,才会有彼此思维的交流,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
4.教师要及时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可以深入到学生中去问一问,有经验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情绪来做出判断,随时把控学生的讨论内容,对于不恰当的讨论及时的加以引导或终止,避免浪费时间。课堂讨论的关键是教师参与。课堂讨论的主体是学生参与,但更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课堂讨论将会变得杂乱无序,甚至盲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已从传授学生知识,告诉学生“真理”,转向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以问题为线索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价等全方位、全过程把握。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往会阻碍课堂讨论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介入并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
5.无论我们的备课如何充分,课堂讨论内容的设置如何周到,在实际教学中都会有许多突发因素出现,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适时引入课堂讨论环节。尽量安排每组不同的学生代表发言,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组的讨论成果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逐渐的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