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是指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人居环境相互联系起来,将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打造舒适,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过程不仅仅是城市的扩张和建设,更重要的是重视城市建设对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合理分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如何规划设计生态宜居城市。
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已经成为当下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自然保护的相结合,应该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目标。
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来说,应该考虑保护自然资源不断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质质量,此外,应该着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污染等问题。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城市规划设计师应该采取的是一种更加综合的规划方案,在考虑城市化的同时,也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有效实现自然环境的保护。
二、社会经济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在考虑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的问题同样重要。
社会经济影响着城市居民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福利是重中之重。
面对当前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城市规划设计必须考虑人口的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设置全方面的市场、娱乐、富余、交通等公共设施。
同时,城市规划设计师还应尽力确保城市内的安全和司法机制,保护其居民的权益,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大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城市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为此,城市规划设计师应在规划方案中注重城市的环保与绿化程度,建立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系统,维护土壤和水资源的健康和清洁,并规划和建立足够的运动和休闲设施,便于人们的放松和娱乐需求的满足。
同时,还要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多采取教育、宣传和服务等方式,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在规划设计生态宜居城市的过程中,无论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还是人居环境,都不应该被忽视。
城市规划设计既要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还要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是指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使城市在自然环境保护和优化利用的基础上,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宜居的城市生活空间。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困扰。
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城市规划要合理布局建设用地,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湿地、林地等生态资源,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水体质量,改善空气质量,为市民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要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
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增强市民的社交互动、提高社区凝聚力和城市文化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规划设计中应合理划分和布局公共空间,包括公园、广场、步行街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引导人们生活方式的健康积极转变。
要注重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交通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拥堵、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要注重发展公共交通,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和系统,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还要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应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着重解决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保护生态均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还需要强调社会参与和共治。
城市规划设计要尊重市民的意愿,鼓励市民参与城市规划决策的过程,实现政府、市民和社会资源的共享,建立市民自治的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共治的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效率。
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要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参与和共治。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生态宜居城市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城市规划设计也成为确保城市生态宜居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
一、生态宜居城市的概念生态宜居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努力打造适宜居住和发展的城市环境。
生态宜居城市追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旨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规划设计原则1. 循环利用和节约资源: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资源的利用和节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通过设计合理的水循环系统、能源利用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实现水、能源和垃圾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充分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保留绿地、湿地等自然景观,保护植被和野生动植物。
在城市建设中,也要注重保护水源、土壤和空气质量,避免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建立和谐的城市社区: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当注重城市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打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
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公共交通系统、建立便利的社区服务设施、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场所等措施,促进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4. 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需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注重城市的长期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城市的未来发展需求,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规划、环境保护措施等。
2. 荷兰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座以水为特色的城市。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阿姆斯特丹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的水资源,打造了独特的水景环境。
城市规划设计还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为居民提供了宜居的历史文化环境。
四、规划设计中的挑战和对策在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规划设计生态宜居城市成为了当今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城市生态宜居的概念、原则和规划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议,以期为城市规划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生态宜居城市的概念生态宜居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目标的城市。
它不仅是一个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理念,更是一种城市的发展模式,并体现了城市居民对于生活环境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旨在实现城市居民的舒适居住、良好的生活环境、永续发展,同时也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规划设计生态宜居城市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自然资产和人的居住需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保护自然环境。
规划设计时应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在城市规划中应保留一定比例的绿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规划设计应该注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居住需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应当注重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提供安全、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3. 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规划设计应当尊重自然和历史文化,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举措,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共存。
4.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规划设计应鼓励绿色建筑、生态园林、生态景观等绿色建设,采用低能耗、低污染、高效节约资源的技术和建筑材料,保护并修复破坏的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网络。
5. 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当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保障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现代城市规划:创造宜居环境
现代城市规划:创造宜居环境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便是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让居民能够在城市中享受到舒适、便捷和健康的生活。
首先,宜居环境的构建需要注重绿色空间的规划。
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和水体等自然元素,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降低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此外,绿色空间还能够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其次,交通系统的规划也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能够减少居民的出行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者应该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的发展,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再者,住房问题是现代城市规划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合理的住房规划,既要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又要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城市规划者应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住房政策,确保住房供应与需求的平衡,让每个居民都能够拥有一个舒适的家。
此外,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也是宜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布局,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者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让居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城市的文化氛围。
最后,社区建设也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个和谐的社区,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还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城市规划者应该注重社区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社区环境。
总之,现代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让居民能够在城市中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
这需要城市规划者从绿色空间、交通系统、住房问题、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打造绿色宜居城市改善人居环境
生态城市规划打造绿色宜居城市改善人居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
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生态城市规划是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优化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以打造绿色宜居城市,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人居环境。
一、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生态城市规划的第一步是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传统城市规划往往以工业区为中心,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生态城市规划强调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结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城市布局时,应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分布、地理特点和环境容量,合理安排工业区、商业中心、居住区等不同功能区域,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共设施的合理配置。
二、优化资源利用生态城市规划旨在通过优化资源利用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城市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于建筑、交通和工业等方面。
在建筑方面,可以采用节能材料、建造绿色建筑,合理设计建筑布局,降低能源消耗。
在交通方面,可以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使用量,减少尾气排放。
在工业方面,可以推动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排放。
通过优化资源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压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
城市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应注重保护自然湿地、森林覆盖率和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通过建设植被覆盖率高的绿色空间,提供更多的绿地和公园,增加居民接触自然的机会,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此外,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监测和治理力度,对污染源进行严格管控,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供优质的人居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人居环境。
优质的人居环境不仅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还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城市规划应注重人们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
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规划设计应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同时尊重自然、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
首先,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注重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
城市应该有一定的绿地面积,绿地应该满足市民的需求。
同时,在绿地设计中应该遵循生态系统原则,不仅有绿地植被,还应该有水体、山林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元素,营造出绿色和谐、和人和环境和谐的生态环境。
其次,城市的交通系统也是设计规划的重要部分。
交通系统必须符合环保、绿色、低碳的理念,建立快速、高效、安全、舒适的交通网络。
同时,城市交通规划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城市路网,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另外,城市防洪设施也应该考虑进去。
随着气候变化、城市化程度的加深,洪灾的风险日益增加。
城市规划设计应该注重防洪设施的建设,例如堤防、水塘、拦河堰等,确保城市居民安全。
此外,城市规划设计的土地利用和建筑规划也必须考虑环保和生态。
规划应该避免过分追求城市美观,而忽略了环保、生态等基本的需求。
城市建筑应该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建筑材料,适合建筑外墙植物,做到环境美化的同时还要保证生态循环。
最后,要采用现代技术来支持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
例如:建立数字地图、数字模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的数字化和可视化,更好的体现出生态宜居城市的概念。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速,人们对于生态宜居城市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算得上是生态宜居城市呢?如何进行规划设计才能使城市更加生态宜居?本文将从城市绿化、交通规划、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浅议,探讨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
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必须重视城市绿化。
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可以通过在城市中心地带建设公园,扩大郊区的绿地面积,种植更多的树木等方式来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还可以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的理念,将植被引入到建筑物的立面和屋顶,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绿化水平。
要加强对城市绿地的管理和保护,确保绿地的完整性和健康状态,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休闲娱乐场所,促进城市生态平衡的形成。
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交通规划。
城市的交通系统直接关系到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要确保城市交通系统的便捷和高效,可以通过规划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加大对自行车、步行等非机动交通的支持力度,鼓励市民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还要在城市规划中加强道路绿化和景观照明设计,打造宜居的交通环境,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
要加强对城市交通设施的更新和维护,确保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出行保障。
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还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是城市生存发展的基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水系结构,加大对河流湖泊的保护力度,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城市的水质环境。
还可以通过规划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推广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减少城市的水资源浪费,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要加强城市防洪和排涝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的抗洪能力,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生态宜居城市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下面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浅述一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要点。
首先,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把生态保护作为重点,保护植被、水源、土地等自然资源。
规划设计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此外,城市规划也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其次,城市规划设计要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使城市的平衡发展,保证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不受到破坏。
在土地分配方面,应该避免将生态环境好的土地开发成商业、住宅等区域,而应该将这些土地留给公共设施、绿地以及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等用途。
第三,城市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
为了实现低碳出行、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等目标,公共交通应该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之一。
规划设计应该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保证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便利。
此外,规划也应该加大对非机动车道的建设,方便市民选择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第四,城市规划设计要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协调。
不仅是城市的自然环境,建筑与自然也应当在造型设计上协调一致。
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建筑与园林景观的相互关系,建筑造型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第五,城市规划设计要重视社区建设。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社区的规划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设施的完备、社区绿化的完美,这些都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方面。
规划设计应该注重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建立完备的社区基础设施与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以上就是对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的浅谈,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城市规划设计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于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使城市规划设计更加合理化,切实把美好城市的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建设出更加宜居、美丽的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打造宜居绿色家园
生态城市建设打造宜居绿色家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建设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和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宜居、绿色的家园。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它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规划、交通规划等。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优先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优良的区域,避免盲目扩张和过度开发。
在建筑规划中,应推广使用绿色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在交通规划中,应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污染和交通拥堵。
二、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和自然生态等方面。
在水环境建设中,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大气环境建设中,应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声环境建设中,应合理布局和控制噪音源,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在自然生态建设中,应重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应推动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的协调。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应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保障。
在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应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修复,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四、生态文明教育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意识提高,因此,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至关重要。
在学校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行为习惯。
在社区开展生态文化活动,增强居民的环保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在媒体加强生态宣传,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
总之,生态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它涉及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教育等多个方面。
现代城市规划:创造宜居环境
现代城市规划:创造宜居环境现代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领域,它不仅涉及到城市的物理结构,还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在当前全球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成为了城市规划的核心目标。
首先,宜居环境的构建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者需要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如交通、供水和能源系统,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宜居环境的创建还需要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提供充足的公共空间、绿地和休闲设施。
这些空间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还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此外,宜居环境的建设还应该关注社会公平和包容性。
城市规划应该为不同收入水平和社会背景的居民提供平等的机会,包括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基本服务。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区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和项目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技术层面,现代城市规划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
例如,通过分析城市交通流量和居民行为模式,可以更有效地规划交通系统,减少拥堵和污染。
同时,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宜居环境的建设还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城市规划者应该鼓励居民参与到规划过程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制定更符合实际的规划方案。
此外,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认识,也是实现宜居环境的关键。
总之,现代城市规划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
通过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社会公平、技术创新和公众参与,我们可以朝着创造一个宜居环境的目标不断前进。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范文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口密度的持续增长,城市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在此过程中,我们亦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既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框架、实践策略及未来展望。
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框架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
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2. 生态优先原则: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3. 居民需求导向: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实践策略(一)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规划先行,根据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规划城市布局,构建合理的空间发展结构。
(二)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道、步行道等,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碳排放量。
(三)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四)环境治理,提升品质加强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空气质量、水质及绿化覆盖率等环境指标,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五)文化传承,社区营造注重文化传承和社区营造,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设社区公园等方式,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压力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保障,制定科学的政策体系,引导和规范城市建设行为。
2. 推广绿色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
3. 注重跨领域合作和协同治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格局。
如何建设宜居的生态城市
如何建设宜居的生态城市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宜居的生态城市已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
一个宜居的生态城市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建设这样的城市呢?首先,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分区。
避免过度集中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同时,要预留足够的绿地和公共空间,让城市有“呼吸”的空间。
比如,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可以建设大型公园,在居民区附近设置小型绿地和休闲广场,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场所。
交通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如地铁、公交、轻轨等,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让人们能够安全、舒适地骑行和步行。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还能增强居民的身体素质。
此外,合理规划停车场,避免车辆乱停乱放,影响城市的交通秩序和景观。
能源的合理利用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在城市建设中,鼓励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比如,采用隔热保温材料、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具等。
同时,加强能源管理,建立智能化的能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控能源的消耗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样不可忽视。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质标准,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和回用。
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鼓励居民节约用水。
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城市绿化、景观补水等方面,减轻城市供水压力。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是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重要任务。
加强对城市周边森林、湿地、河流等生态系统的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开展城市绿化工程,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的小气候。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生态宜居城市是指环境质量卓越、甚至优于自然环境,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居民幸福感高,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
因此,规划设计生态宜居城市至关重要。
首先,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应把生态原则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方向。
规划设计应该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区别于传统城市规划,注重城市人居环境整合、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
比如,在规划阶段,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价和环境污染预测,以此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其次,规划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城市社区的空间结构。
生态宜居城市应该充满人性化的体验,诸如庭院、公园、广场等开放的空间设计,使城市得到合理划分,市民可以充分享受城市的公共资源。
同时,城市的道路结构也需要考虑绿化环境的要求,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方式。
第三,城市的建筑设计应该优化,促进节能减排。
规划设计应引导建筑物在多个方面进行改进,比如,应减少能源的消耗,采用环保的材料和技术,降低碳排放等。
此外,建筑物的设计应被纳入城市的生态规划当中,以降低城市环境的压力。
最后,城市的生态宜居需要促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创新。
规划设计应该将城市最大化地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区域,比如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服务系统。
在有完善的市政设施和服务之后,居民的幸福指数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总的来说,规划设计是城市生态宜居的基础,其过程中需要不断探讨城市管理、建筑设计、社区规划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将此整合在一起,以此构建一个完整,可持续的生态宜居城市。
城市规划如何实现生态宜居
城市规划如何实现生态宜居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等。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生态宜居,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生态宜居的城市,首先要有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良好的绿化环境。
这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局工业和商业区,避免污染源过度集中。
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应严格要求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城市空气质量和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绿化方面,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到绿地的分布和面积。
不仅仅是大型公园,还应包括街边的绿化带、小区内的花园等。
通过增加绿化面积,可以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调节气温和湿度,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此外,绿化植物的选择也很重要,应优先选用本地适应性强的树种和花卉,既能保证成活率,又能体现地方特色。
交通规划是实现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
拥堵的交通不仅浪费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导致大量的尾气排放,加剧环境污染。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构建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轻轨、公交车等,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同时,优化道路布局,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瓶颈。
对于私家车的使用,可以通过采取限购、限号等措施,合理控制车辆数量。
另外,城市的能源供应也是影响生态宜居的关键因素。
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在建筑物的设计上增加太阳能板的安装位置,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同时,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让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更加贴近,减少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对于传统的能源供应,如煤炭和石油,应提高其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同样不容忽视。
城市规划要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和回用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培养居民的节水意识。
在城市建设中,注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通过建设雨水花园、蓄水池等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绿化灌溉和城市景观用水。
浅谈当代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
浅谈当代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生态宜居城市的构筑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本文立足在城市发展的高度,分析探讨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并,从多方面对县域宜居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进行了详细阐述关键词:当代生态宜居城市;规划与建设;可持续发展;思考1.引言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围绕打造一个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当代化城市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统筹协调,深化改革创新,全方位推进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城市功能、城市品位、人文素质工作。
另外,规划和建设适于人类居住的当代生态型城市既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实现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城市绿地日趋减少,土地利用与建设扩张带来自然生境退化,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空气难以净化,噪声难以降低,不利于居民的健康。
(2)城市气候发生了局部变化。
二氧化碳的增多,使城市的温室效应日趋明显,建筑物和沥青马路发出的热辐射更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加上建筑物的密度和高度不断增加,阻碍了城市的通风,城市的中心地区气温往往高出周围2℃~4℃。
(3)城市污染不断加剧。
城市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废气、废水、废渣排量增加,致使城市的空气质量下降,水系环境恶化,垃圾无序堆放等城市问题的产生。
(4)水资源日趋紧张。
尤其是城市饮用水的缺乏,城市的河流和地下水因污染而不能饮用,城市的排水系统使降水很快流入河流,难以补充地下水,形成城市漠化效应。
(5)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3.生态宜居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发展策略当代城市生态规划是传统环境规划的发展,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它研究问题的着眼点不是环境污染本身,而是在整体上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拟定规划方案。
且宜居城市的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境规划和经济规划,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其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及建设技术研究
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及建设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工作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过去的城市建设年代,城市规划注重的是城市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忽视了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而现在,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重视,各地开始探索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及建设技术。
一、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义生态宜居城市是指城市建设以生态和人文为导向,实现以绿色低碳为理念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使城市居住环境更加优美,便利,舒适和健康的一种城市建设理念二、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1.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是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中心,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为标准,在城市的全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以城市和自然生态环境两方面的人类环境关系为基础,系统化规划、设计和管理城市。
2. 微型建筑物的规划城市中的微型建筑物,如公园、广场、休闲设施等,占据着城市空间的相当比例。
好的微型建筑群和配套设施及公共空间对城市环境的美化和便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绿色城市规划绿色城市是指城市绿化、水系、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空气质量管理的完善和综合管理,以促进其较低的环境阻力、相对高的环境适应性和以及可持续创新能力。
绿色城市的规划包括绿化带、园林和城市林、城市公园、城市花园等。
三、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技术1. 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是当前城市建设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包括高效率隔热、通风、照明设备,太阳能和地源热泵供暖系统、高效率排气、烟气净化设备等。
这些技术的采用,可使建筑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体现了以绿色低碳为理念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节能环保,更能创建健康、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和城市环境。
除了建筑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外,还包括通过绿色屋顶、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废弃物回收利用、节水系统等方式来降低建筑能耗,同时提高建筑安全和环保。
3. 现代城市节能照明技术城市中的照明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能源消费者,高效的能量利用和光污染的控制是解决城市能源问题的重要科技问题,而LED照明技术和太阳能光伏板技术,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如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如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生态宜居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那么,如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呢?这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从规划、环境、交通、社会服务等多个角度进行考量和努力。
合理的城市规划是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尊重山水格局,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城市的功能分区要明确,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应合理布局,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和污染。
同时,要预留足够的绿地和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比如,在城市周边规划大型森林公园,在市区内建设小型口袋公园,让居民能够随时随地亲近自然。
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生态宜居城市的核心要素。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保护和治理。
减少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的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空气质量。
加强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治理,杜绝污水直排,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
对于土壤污染,要加强监测和修复,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要加强对城市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推广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便捷的交通体系对于生态宜居城市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如地铁、公交、轻轨等,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运行效率,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另一方面,要优化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合理的交通网络,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同时,积极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建设专用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完善的社会服务是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
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要布局合理,方便居民使用。
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居民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水平,让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建设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文化设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
城市规划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
城市环境的宜居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规划作为管理和设计城市的手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城市规划如何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进行探讨。
一、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居民,我们希望呼吸新鲜的空气,饮用干净的水源,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观。
因此,城市规划在打造宜居环境时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
例如,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建设公园和植物园,提倡绿色出行,减少车辆排放等措施,不仅能改善空气质量,还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避免过度拥挤和城市功能的集中。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可以使得城市资源更加均衡地分配,提高交通效率,并且减少能源的消耗。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考虑到不同功能区的设置,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等,使城市的功能得到合理分配,方便居民的工作和生活。
三、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宜居的城市环境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健全的交通网络可以方便居民出行;配套完善的医疗设施和教育设施可以保障居民的健康和学习需求;充足的供水和供电设施可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考虑到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确保居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四、加强社区建设社区是城市中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宜居性。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社区规划,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促进邻里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此外,规划社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如健身设施、图书馆、社区医疗中心等,为居民提供丰富的社区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五、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产是城市发展的瑰宝,也是打造宜居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文化景观等。
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质,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城市,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创造宜居环境
现代城市规划:创造宜居环境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城市规划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让居民能够在一个健康、安全、舒适和可持续的社区中生活。
本文将探讨现代城市规划如何通过各种策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现代城市规划注重绿色空间的建设。
城市公园、绿地和花园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污染,以及调节城市气候。
通过增加城市绿化,我们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价值,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关注交通系统的优化。
一个高效的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
城市规划者可以通过建设公共交通设施、鼓励步行和骑行等方式,促进绿色出行,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此外,现代城市规划还应关注住房问题。
合理的住房规划可以确保居民拥有安全、舒适和经济实惠的住所。
城市规划者需要考虑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教育和医疗设施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者应该在城市中合理布局学校和医院,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获得这些服务。
最后,现代城市规划需要关注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鼓励居民参与城市规划过程,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城市规划者应该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城市的长期繁荣。
总之,现代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这需要从绿色空间、交通系统、住房、教育和医疗设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安全、舒适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代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潘健超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佛山528000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生态宜居城市的构筑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本文立足在城市发展的高度,分析探讨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并,从多方面对县域宜居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进行了详细阐述关键词:当代生态宜居城市;规划与建设;可持续发展;思考1.引言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围绕打造一个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当代化城市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统筹协调,深化改革创新,全方位推进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城市功能、城市品位、人文素质工作。
另外,规划和建设适于人类居住的当代生态型城市既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实现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城市绿地日趋减少,土地利用与建设扩张带来自然生境退化,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空气难以净化,噪声难以降低,不利于居民的健康。
(2)城市气候发生了局部变化。
二氧化碳的增多,使城市的温室效应日趋明显,建筑物和沥青马路发出的热辐射更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加上建筑物的密度和高度不断增加,阻碍了城市的通风,城市的中心地区气温往往高出周围2℃~4℃。
(3)城市污染不断加剧。
城市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废气、废水、废渣排量增加,致使城市的空气质量下降,水系环境恶化,垃圾无序堆放等城市问题的产生。
(4)水资源日趋紧张。
尤其是城市饮用水的缺乏,城市的河流和地下水因污染而不能饮用,城市的排水系统使降水很快流入河流,难以补充地下水,形成城市漠化效应。
(5)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3.生态宜居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发展策略当代城市生态规划是传统环境规划的发展,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它研究问题的着眼点不是环境污染本身,而是在整体上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拟定规划方案。
且宜居城市的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境规划和经济规划,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其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因此,生态宜居城市规划与建设要从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出发,确定生态空间的保护、控制、治理的范围,建立区域性的生态网架,形成宜人的绿色生态环境,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3.1调整城市发展的整体思路,发挥总体规划的生态战略对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来说,应注重绿地系统规划,建立整体性强、多层次、立体式的城市绿化系统,把城市其他功能系统与绿化系统进行有效整合。
具体可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
在注重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同时,努力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从实际上发挥绿化系统的生态功能。
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战略,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1)强调接近自然的原则,将自然空间的山和水引入城市,制订具有生态战略意义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2)强调建筑与环境整合的原则,制订中心城区的街区详细规划;(3)健全具有法规性质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强化绿化管理制度;(4)确定生态城市的整体建设思路和分期建设步骤。
3.2合理规划,缓解城市交通的环境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交通压力增大。
从未来的发展看,汽车数量的急剧增长以及由此带来交通与环境系列问题,我国城市普遍缺少应对的有效措施。
如何实现城市交通的合理运行,是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交通生态走廊是与生态城市相关联的一个重要概念。
是与生态城市核心、或是区域发展的“心脏地带”相连接,属于城市建设与区域开发通过“交通走廊”为支撑条件的地理空间概念。
建造交通生态走廊,就是要完善城市交通规划,使城市主要街区与交通干线有绿色环带包围,形成良好的生态走廊,从而改善城市环境。
在城市道路的两侧规划宽阔的绿化带,形成绿色走廊,其间相互连通形成绿色交通网络,覆盖整个城区,从而达到交通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共生环境。
3.3营造合理的水体环境水环境是城市重要的环境因子,水体与绿化的结合造就了城市优良的自然环境。
水面通过蒸发和渗透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促使植物生长旺盛;水边的植物也能阻滞泥水,净化雨水,有效抵御水体污染。
大面积的水体可吸收和存储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由于水体的热容大于陆地,其升温降温速率远远慢于陆地,从而在两者上部形成空气环流,给人们带来凉爽、湿润的空气,发挥天然空调器的作用。
现在有关专家学者主张收集建筑层顶雨水循环利用,还建议路面采用可渗透型材料,有利于保持一定的城市水循环。
3.4营造宜人的城市人文环境结合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切入点,突出体现“山、水、城”浑然一体的城市特色,充分展示城市的古代文化底蕴和当代文明风貌,形成独特的城市人居环境,其生态适宜性评价路线见图1。
在城市建设中,深入挖掘城市的山水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并将其融入具体的小区、街道的建设中,张扬城市区域个性,使城市文化底蕴与当代生活气息融为一体,提升文化内涵和品味,大力营造新的城市亮点,用文化提升城市的建设水平。
图1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路线图4.规划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宜居城市的具体措施当代城市体系规划的着眼点虽然在于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应建立整体规划的观念,不能就体系论体系。
在生态规划中应做好生态区划,充分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水文地质、地方文化特色等生态环境条件统筹规划,主要措施如下:4.1做好城市自然环境的保护对于城市中的历史文化古迹,秉着尊重历史、尊重文化角度出发,要加以充分保护利用。
对于城市周围的山岭以及河流、湖泊应加以绿化和美化。
更重要的是它和市区组成统一的生态系统,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状况。
4.2搞好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城市新规划的部分应留出相当比例的空地用于绿化。
如深圳有42%的土地用于绿地,珠海人均占有绿地112m2,被誉为“南国的花园城市”。
老城市则应结合城市改造,拿出空地搞绿化,以改变原有的城市形象。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密度极高的国家,现在过分强调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还为时过早,但是在城市用地中保证一定的绿地比例还是十分必要的。
不同地理位置及地域差异的存在,自然环境要素的构成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影响有所不同,具体自然生态环境对城市的作用规律及影响。
(1)对中等城市而言,城市绿地分布要均匀、合理,形成一个由绿地、绿廊、绿网构成的综合绿地系统。
扩大城市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让更多的市民都能受益。
如怀化中心城区凭借创建生态城市的东风,在城区拆迁还绿、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不断推进,“亮、净、绿、美”面貌初显成效。
(2)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待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
硬质铺装要少且要使地面水能充分渗透到地下,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身维护能力,还能节约大量的维护费用。
(3)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
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附台绿化,加强植物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增加城市绿化量,美化城市景观,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4.3大力建设生态园林型街道及住宅小区城市街道和住宅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居住条件及其周围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
住宅一旦建成,几十年难以改变,因此开发者必须有超前意识,不能再沿袭那种见缝插针、高密度建房的短期行为。
新建一般住宅小区绿地比例不应低于32%,高档住宅小区更应在40%以上,使居民走出家门就进花园,生活在一个空气新鲜、整洁优雅的环境之中。
4.4加强工业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环节,蓝天碧水是生态型宜居城市的重要标志。
在城市建设中工厂必须实现清洁化生产:污水、废水和噪声只有达标后才允许排放,垃圾必须经处理后安全输送出城市。
对那些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则应毫不留情地加以关闭。
4.5做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要积极响应使用清洁能源,改变我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
今后应多开发水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代替以煤发电,以天然气发动汽车,以太阳能供热等。
并组织力量开发煤的洁净化处理技术,以减少因燃煤而引起的空气污染。
与此同时,要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变废为宝和高效率使用资源。
5.对未来生态型宜居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当代城市的发展,其目的应该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共生。
因此,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1)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城市本身就是一个不完整的生态系统,只有与周边区域城市和环境整体统筹考虑才能实现各种生态流的循环、保持生态平衡。
所以城市人居环境的营造,并非简单的实施绿化环境的建设,而应是寻求营造一种包含人及人自身赖以生态的社会和自然在内的、以舒适性为特征的多样化生态空间。
(2)为了保障城市生态规划有效地实施,必须细化生态环保的相关指标,如城区绿地率、森林覆盖率、规定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建设用地人均用地指标等等,这样在管理操作过程中就有据可依,目标性更强。
(3)加强宣传和倡导生态环境意识,不仅仅是对广大城市居民而言,对于政府领导层和规划工作者更应重视。
可以通过地方电视台和广播电视台予以宣传和教育。
生态规划实施了就要依靠管理来保持和改进,尤其在在城市边缘城镇,许多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特别是有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要严格执法监督,依法治理污染,必要时采取强制手段,责令限期整改,以达到良好的人居环境要求。
6.结束语总之,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追求。
宜居城市的建设应超越城市行政区域的限制,以形成区域性的宜居和环境特色的和谐社会的构筑,促进社会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1]张存,张文贤.浅谈生态城市规划[J].内江科技,2007,05.[2]刘杰,杨恒友,王俊杰,伍晓华.试论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J].北方园艺,2008,07.浅谈当代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作者:潘健超作者单位: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刊名: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年,卷(期):2011(19)1.邵帅国内外宜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12(1)2.孟竹英关于晋中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议[期刊论文]-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9)3.澳大利亚墨尔本当选世界最宜居城市[期刊论文]-长三角2011(9)4.蒋灵德.Jiang Lingde关于甪直镇总体规划的思考[期刊论文]-规划师2011,27(12)5.李杨.杨清伟.张兴梅如何创造宜人的住区环境——以重庆市宜居城市建设为例[期刊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6)6.杜如川基于"宜居城市"目标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2)7.舒娟峡靖州生态宜居县城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经贸2009(22)8.郑泽爽.甄峰.Zheng Zeshuang.Zhen Feng宜居城市的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研究——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期刊论文]-河南科学2008,26(11)9.沈洁.杨媛日本宜居城市的借鉴[期刊论文]-东方企业文化2011(2)10.李丽萍.郭宝华.LI Li-ping.GUO Bao-hua关于宜居城市的几个基本问题[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16(3)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jsllyj201119162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