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双寻找美眼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学生一双寻找美的眼睛

摘要:文章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并从美的朗读,美的素材,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活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审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理论”中也认为,“审美需要”是人生的高层需求。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五育并重”的观点,已经在教育界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而语文是最具有美育特征的人文课,被视为纯艺术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的美,社会的美,人文的美,生活的美都汇集在这里,因此,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

一、在美的朗读中,感受美

就高中语文教材而言,所选的文学作品均是经典之作,各有其独

特的美学价值。其中许多华美的诗篇,精妙的散文都是极理想的朗读材料,非读不能领悟其美。因此,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材料的美,就必须实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美读既指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自己在掌握朗读技巧后的表情朗读)。美读能够把文章美的思想,感情用“原法原味”的美的声韵传达出来,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不朗读就不会体味到荷塘月光背后的淡淡忧伤;不朗读毛泽

东的《沁园春·长沙》,就不能感受到诗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感。不读李密的《陈情表》,就无法感受李密那催人泪下的忠孝之心。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好这些朗读材料,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充分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以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声”的艺术效果。

二、在美的素材中,发现美

空洞的讲解不如形象的现身说法,强行灌输的知识哪比得水到渠成的自然。同时,美文教会学生欣赏,美物引导学生爱惜,美趣指领学生高雅,至理促使学生聪睿。由此,我们应该选择美的素材,对学生更好地进行美的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数不胜数。这当中,有着无数美仑美焕的意象,有着风流倜傥的气质,羽扇纶巾的神韵,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寒,有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民族大义,还有无数让人终身受用的治学、做人的哲理。这些素材或让人神往,或使人心仪;可叫人豪情万丈,亦可催人潸然泪下,让你倍感“慷慨悲凉为家国,雀跃沉思缘诗文”。这些材料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载体,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欣赏美,意识到自己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美之中。

三、在美的形象中,鉴赏美

通过课文中美的人物形象、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情感是审美心

理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审美心里的诱因,中学阶段学生的情感不够稳定,情绪极易冲动。因此,以美育人,以美冶情,培养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是语文学科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受尽迫害终于愤然反抗的英雄气概;《药》中愚弱国民的麻木和革命者的悲哀;《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深情会面背后的木石前盟。上述课文中这些美的人物形象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润物无声的感染,学生在感受美的形象和理解美的内涵中,不断领悟,同时产生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同时也提高了审美的鉴赏力。

四、在美的语言中,品味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借助生动、优美,凝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因此,只有通过对文学语言的细致品味,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驾驭语言的技能,如果不理解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真正内涵,便不可能真正把握作品的艺术精髓,更不可能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那么,就更谈不上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了。

五、在美的活动中,创造美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语文教师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校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在校内课外活动中可组织语文课外兴趣小组,办手抄报、黑板报、举行演讲比赛、书法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学生自然会在各种活动中表现美,创造美。在校外课外活动中可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实践实习,观看电影,演出或文体比赛等,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审美领域,激发学生的

审美情趣,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美是丰富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并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思想,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存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存在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因此,我们要长期坚持,不断挖掘,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美、追求美的激情,进而切实提高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杨思赛《审美教育》

(石家庄市第二十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