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概括分析题与解题技巧课件
常见6大设误角度
角度一:人物角度 角度二:时间角度 角度三:地点角度 角度四:关键词角度 角度五:添加或删减角度 角度六:关系角度
壹 角度一:人物角度
(1)误解形象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
错误理解。 (2)张冠李戴
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 结果。 2.比对方法:比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看有无误解形象、张冠李戴。
3[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 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 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 不亡?公等宜戒之!”
城门掩击之,贼遂奔溃。以功进爵为侯。累迁显武将军、郢州制史。在 州有声绩,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赐骅骝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 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以我能绥抚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 独当。”遂以所赐谷帛悉分与之。
B.韦珍功绩卓著,体恤百姓。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有名声和政绩朝 廷赏赐他的马匹帛、谷等物,他全部分给了孤苦贫寒的人。
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 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解析】D 据原文中“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可知,唐太宗认为隋朝 灭亡是因为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而不仅仅是大臣的原因。(以偏概全。)
伍 角度五:添加或删减角度
4(2021河北唐山一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壹 角度一:人物角度
1、【2021广东广州一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专题限时训练(附答案解析与原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专题限时训练(附答案解析与原文)1.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分)【原文片段】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俟秋成,当仍旧法。
”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
【试题选项】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罚,并建议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
()比对辨析:【答案解析】(×)本题从时间错位角度设误。
原文中是“俟秋成,当仍旧法”,意思是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恢复旧法,而不是“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
【参考译文】咸平二年,夏天,张咏凭借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
(由于)接连几年(庄稼)歉收,很多百姓靠贩卖私盐来维持生计。
官府抓获了几百名犯法的人,张咏全部减轻对他们的惩罚并遣送他们回家。
下属官员劝说道:“不狠狠地惩罚他们,恐怕无法禁止(贩卖私盐的行为)。
”张咏说:“钱塘州十万多户人家,饥饿的人十有八九,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就严重了。
等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按旧法执行。
”咸平五年,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政绩优异,再次任命他做益州知州。
2.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断”与“试题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3分)【原文片断】琼性清慎,不发私书。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
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
迁三公郎中。
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
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
”昂大惭。
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真题+优化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真题练习(一)(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
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
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
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2015·安徽高考)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 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 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 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 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选项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 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 帝的赏识。 分析: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原文“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 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 静”,官吏为了名声,都在努力突显自己,独梁熙淡泊宁静。 但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熙“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 识”这一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 医„„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 为容„„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 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选项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 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 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二、比对时间——防时序错乱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搞错。 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 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识破“时间 错误”的陷阱。
(2010·山东高考)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 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 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 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 甫,听其召募。《申甫传》 (选项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 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 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课件
练习2.(2021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 概括是否有误。
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 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 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比对角度
1.比对人物(关注句子主语、宾语) 2.比对时间、地点 3.比对人物观点、评价 4.比对关系(原因、结果、内在逻辑关系)
课后练习
练习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 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 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 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解析:选项说傅珪“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与原文有很大的出入。原文说“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矫旨”是正确理解句意的关键,意谓阉党假传圣旨
让他二人辞官退休,非“坚持离职”。傅珪离职的原
因有两个,一个是权贵的逼迫,二是皇上不采纳言官 的请求,而不是“他仍坚持离职”。 此题需特别关注句子省略成分。(傅珪)极陈时弊十 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 以守正见忤,(权幸)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 交章请(朝廷)留, (朝廷)不听。
选项: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 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解析】孟尝君表示……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错误,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 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
例2.(2020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 析是否有误。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 方式等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 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 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 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 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 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
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 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案 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 原文来看,应是契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
说其中一个
比对 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 方法 与原文相关句子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 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 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 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 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第二步:关注细节,依文索义 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
、曲解等方式作了细微的改动。所以我们在审读 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对人 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 序等等,都不能忽略。
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 转述。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 与原文保持一致。判断选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 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词句 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有的选项可 能牵涉原文的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 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如果说某一分句在文中 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 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 简默如此。(节选自《金史·高桢传》,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高桢为政清肃。他为官使官吏敬服,百姓安 定;虽遭小人嫉恨,却得到海陵王的信任。
B.高桢不畏权贵。他痛打海陵王宠幸的人,因 此遭到权贵的嫉恨。
选项: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 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 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2016年全国卷Ⅲ第6题C项)
答案 选项说傅珪“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与原文 有很大的出入。原文说“遂矫旨令二人致仕”,“矫旨”是正确 理解句意的关键,意谓阉党假传圣旨让他二人辞官退休,非“坚 持离职”。
高桢长期在御史台,检举官吏的罪状无所回避,每次到 朝廷汇报,一定区别官级,推荐好的官员,撤职坏的官员, 掌权的人很憎恨他,就推荐张忠辅、马讽做中丞,这二人 非常阴险邪恶,掌权者想叫他俩找事中伤高桢。正隆年间 高桢以例封为冀国公,高桢于是坚决推辞说:“我被很多 小人嫉妒,恐怕不能免除罪行,怎么还可以接受封爵呢?” 海陵王知道他忠诚正直,安慰并且命令他接受。等到高桢 因病免官,他还用手指在空中比画着独自说:“某事还未 决定,某事还未上奏,死了也有遗憾。”高桢六十九岁时 死去。海陵王很惋惜,派使臣前去祭奠,加倍赠送丧葬财 物。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
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听。
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也。
如是弗定,则非与人..十年矣。
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
”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
”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
”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
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尝试解答] ________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1
2
3
一
二
专项对点练
[任务活动] 注意“ ”中的文字是选项与原文相对应的地方,便于确定答 题区间,请在横线上写出比对分析意见。 [A项] 契丹军队 南侵宋朝 ,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 地,提出应当 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 ,并 力促皇上 御驾亲征 。
攻北平砦及保州 , 复 为州砦兵所败 。 挞 览 与 契 丹 主 及 其 母
合众攻定州 ,宋兵 拒于唐河,击其游骑 。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1
2
3
一
二
专项对点练
选项切片一: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
攻北平砦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 对应原文:“攻威虏、顺安
军”“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
判断分析二:由原文“击败之”“为州砦兵所败”“拒于唐河, 击其游骑”可知,选项与原文相符。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1
2
3
一
二
专项对点练
[D 项 ] 在 战 局 有 利 的 情 况 下 , 宋 朝 皇 帝 为 了 息 战 , 主动提出议和 , 并 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 , 最 终 与契 丹达成盟约 。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
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
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专题限时训练(附答案解析与原文)
然则权安得不倾, 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
万世之后, 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
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
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
②
莝 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
【答案解析】 ( × ) 张冠李戴。“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错,从原文看苏 琼洗脱罪名的是一些被冤枉的人。
【参考译文】
苏琼性格清廉谨慎,从不接收私人信件。……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任职以凶猛暴
虐著称,掌管司法的官员怕他,不敢有不同意见。苏琼审察案件务在公平,许多冤案
得以昭雪,由廷尉寺来复查御台的案件,是从苏琼开始的。他又升任三公郎中。赵州
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驰,兵未交锋而敌人
就已降服。取胜于国外,建功于朝廷,将吏得到晋升,士卒获得奖赏,百姓欢欣鼓舞, 主将没有祸殃。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
3
2020年最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 9 题。 (19 分 )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
2020年最新
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专题限时训练
(附答案解析与原文)
1. 比对时间地点 , 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 请比对下面的 “原文片段 ”和 “试题选项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 分 )
【原文片段】 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
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专题训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训练】⽂⾔⽂概括分析题(重点⾼中适⽤)专题五⽂⾔⽂概括分析题(重点⾼中适⽤作业)⼀、对点练(每⼩题3分)1.⽐对下⾯的原⽂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彭)时欲推恩,(李)贤谓⼀年不宜再赦。
时⽈:“⾮赦也,宜⾏优⽼典。
朝⾂⽗母七⼗与诰敕,百姓⼋⼗给冠带,是‘⽼吾⽼以及⼈之⽼’也。
”贤称善,即奏⾏之。
门达构贤,帝惑之,⽈:“去贤,⾏专⽤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直之。
且⽈:“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疏⾔:“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献珍珠宝⽯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其弊,以惠⼩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贵,请发仓储五⼗万⽯平粜。
并从之。
选项:彭时关⼼百姓,体恤民⽣。
他向皇上建议实⾏优待⽼⼈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除弊端等⼀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对:参考答案:张冠李戴。
“他向皇上建议实⾏优待⽼⼈的制度”分析错误,⽂意是,彭时想建议皇上实⾏这种制度,却遭到李贤的反对,两⼈⼀番争议后,李贤觉得可以实⾏,就上奏建议实⾏优待⽼⼈的制度。
参考译⽂:慈寿皇太后加尊号,下诏布告天下。
彭时想请皇上实施⼤赦,李贤说⼀年之内不宜两次⼤赦。
彭时说:“不是要⼤赦,应该推⾏优待⽼⼈的制度。
朝廷⼤⾂的⽗母,七⼗岁以上的应给予诰敕,百姓⼋⼗岁以上的给予冠带,这才是‘⽼吾⽼以及⼈之⽼’。
”李贤很赞赏(他的想法),⽴即上奏建议实⾏。
门达陷害李贤,皇上为此困惑,说:“罢免李贤,将专门任⽤彭时。
”有⼈传出这句话,彭时惊惧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么可以罢免?”于是极⼒为李贤申辩。
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免,我也不能独⾃留下。
”听到这话,皇上罢免李贤的想法才消除。
过了五年,彭时患病请假,过了三个⽉,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他上朝参见。
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都严重搜刮。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3)概括分析简答题
充分理解文本,筛选相关信息,分析整合:重复的内容 删选,互补的内容合并,圈画有概括性的词语,辨明无概括 性词语的意思和性质。但是,很多考生只会抄录原文,不能 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提炼整合,导致作答不够精准而丢分。
试题易错点
一、不明命题角度和范围,忽略隐含信息 简答题命题角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人物做的事情,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人物做 某事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形象,有的要求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等等。 往往切口不大,指向明确,涉及的文本区间有时局限于一段或几段。在读题时一定要耐心 地读透题干,审清要求,特别要注意审准命题角度和命题范围。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 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2新课标Ⅱ卷
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 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比较分析 概括人物特点
2021新高考Ⅰ卷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 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死间:指派往敌方的间谍 不能脱身而为敌方所杀。
题目
李靖在与突厥的战争中不顾唐俭安全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战争中机不可失; ②认为唐俭无法使突厥归附; ③为了消除国家大患顾不得个人小情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 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 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 哉!”(由此处画线句可知:李靖认为战争中机不可失) 太宗曰:“昔唐俭使突厥,卿因击而败之。人言卿以俭为死间②,朕至今 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与俭比肩事主,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 纵兵击之……”(由此处画线句可知:李靖认为唐俭的说辞必然不能使突厥 归顺,他作为使臣的价值并不大)。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
★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了 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 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 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 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 其优厚。
▪ 道性淳厚,有 犯不较,所至 务宽恕,胥吏 有过未尝笞罚, 民讼逋负者, 或出己钱偿之, 以是颇不治。
▪ 二十六年十一月,
大高玄殿灾,帝
▪ 及马防为车骑将军, 当出征西羌,伦又 上疏曰:“闻马防请 杜笃为从事中郎。 笃为乡里所废,客 居美阳,女弟为马 氏妻,恃此交通, 在所县令苦其不法, 收系论之。今来防 所,议者咸致疑怪, 况乃以为从事,将 恐议及朝廷。今宜 为选贤能以辅助之, 不可复令防自请人, 有损事望。
▪ ★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 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
★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 案发现场被捕,被人指认为凶手, 赌徒服罪,但薛奎觉得案情可疑, 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这体 现薛奎断案明察。
一日,盗 杀寺奴取财 去,博者适 至,血偶涴 衣,逻卒捕 送州,考讯 诬伏。
▪ ★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 叫如愿,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
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
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
▪ 独孤信,云中 人也,本名如 愿。父库者, 为领民酋长,
以之
信美容仪 。
▪
★岭南刘鋹屡次进犯桂 阳、江华等地,到潘美 率兵进击时,他又于广 州城北一百二十里处率 众拒战。潘美出其不意, 以火攻取胜,于是攻克 广州。
▪
鋹复遣其弟保兴率众拒 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 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 里。鋹兵十五万依山谷 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 士,与诸将计日:“彼 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 火.彼必溃乱。因以锐
强加因果
▪ 对策:要注意文中因果关系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对应选项:傅珪守正
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 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 ,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 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 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 ,他仍坚持离职。
比对分析:从曲解
文意设误。“矫旨” 是理解句意的关键, 矫旨是“假传圣旨” 让二人辞官退休。
角度五:比对因果关系---避免颠倒因果
原文:(董俊 )为政宽明,见 人善治田庐,必 曲加褒奖,有惰 者,则怒罚之。 故所部完实,民 惟恐其去也。
对比分析:根据原文 可知,隋朝灭亡是因为 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 两个原因造成的,而不 仅仅是大臣的原因。
角度四:比对关键词语——避免 曲解文意
原文:(2016全国3卷)
珪居闲类木讷者。及
当大事,毅然执持,人 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 去……极陈时弊十事, 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 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 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 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 交章请留,不听。
对应选项:孙长卿
断案如神。在他担任 和州知州时,有人上 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 弟,孙长卿察觉他所 讲的不合情理,询问 了他两个问题,就断 定是他杀了弟弟。经 审问,此人认了罪。
比对分析:地点有
误。审理案件是在担 任和州知州时,非任 “河南府通判时。
角度三: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避免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
高考复习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全国卷12题)
学习目标
了解概括分析题设误类型, 掌握答题方法。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语文学科“考试内 容”部分有关文言文阅读“分析综 合”具体包括三点:(1)筛选文 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作者杨 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 至孝之名,但直到李 台州去世之后,才写 作此文,并在士大夫 中传颂其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从事于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 前,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 明;九年以后,家中所有方面都得到很大发 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多个方面 以后
读 【2017 法
全国卷II】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 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 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 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 远相避也。”
暂时 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 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 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 放过仇家。
【2017 全国卷II】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 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 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 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 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 “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 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忠于朝廷
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 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 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 去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 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 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 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 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 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 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 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 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 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 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练
法
【高考题片段】
高 三, 加 油!
固
法
【模拟题】
对点训练:
课时P323第1、2题
(要求:画出比对语段,注明设误点)
系统整理:
结合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整 合绘制“比对”考点知识体系图。
(如:表格或树系图等)
眼力拓展宽度 脑力成就高度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趣味热身
考点梳理
考查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C 分析综合 指分析剖析和归纳整理。要求能够 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剖析相关 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能力层级
考查频率
考查形式
必考题
客观选择题 选项设置 先概括后分析,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关心,过问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 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 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 余财物全不留意。
【2017 全国卷I】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 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 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 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2016 全国卷III】 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 幸去。……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 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 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 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 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 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 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 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 弃恶从善。
眼力小考验
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 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 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 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 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赍赉赉赉 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 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赉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 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 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 混赏识,称为微子。
【2017 全国卷I】
产业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 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 入,皆有文簿。……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 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 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
(节选自《明史· 傅珪传》)
【2016 全国卷III】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 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 宗实录》。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 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 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 录》。
【2016 全国卷III】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 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 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 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 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 大臣,追谥为文毅。
悟
法
【201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卷III】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 《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 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 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 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 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 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 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 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 敬。”诏勿问,田亦竟止。
B.赵憙看重友情,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 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在琅琊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 王求情。 担任怀令时
【2017 全国卷II】
大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 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 “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 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 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一两个词概括事迹或品行,然后举例分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比对思路
通览全文框架显 比对词语与关系 张冠李戴偏概全 偷换概念错指代 时态是非因果乱 无中生有细判断
读 【2017 法
全国卷I】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从叔峻,司空琰第 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家素贫俭,而 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
【2016 全国卷III】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 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 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 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 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 竟止。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 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 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 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