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备课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备课的建议
1、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备课需要确定的重要内容,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会影响整节课的方向,具有导学、导教和导评的功能。备课中目标的制订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基于有效性的考虑,制订教学目标。试举一例,以下是《火烧云》这一课中的目标之一:
先审视设计一:行为动词“熟读”不够明确具体,教师无法评价学生“感受”到多少,而且,“熟读”与“感受景色美”的达成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何从谈“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其次,这一目标要求学生达到整齐划一的标准,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参差不齐的学生,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形成学习障碍。从教师的角度看,也拱让了差异带给我们的教学财富。
再看设计二:从叙述的角度来说以学生为主体,目标中的达成条件和达到程度具体而明确,易于评价。其中“选择”、“交流”、“感悟”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是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也是教师了解学情的契机。这样既易于教师对课堂流程的调控,又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备课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方法设计教学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在一本教学杂志上,我看到杭州市胜利小学虞大明老师关于《庐山云雾》第五自然段的三个不同层面的片断设计,从中深有感悟。
我们不难发现,同一个教师不同时期的教育理念,指引着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相应着也达成着不同的教学效果。
设计一:在已经指导学生学习3、4两节的基础上,以“演绎法”为主,抓住特点词具体体会,然后朗读巩固。这样做以便于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收效快,但学生得到的知识单一,思维受到压抑,学习没有乐趣,主要是模仿、被动的学习。
设计二:运用“反诘语”,力图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批判”的对象,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钻研、感悟语言文字和积极参与朗读训练的目的。学生在“为教师挑刺”的过程中,很主动地完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学生在“为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巧妙高效的达成了朗读训练的目的,在语言训练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内驱力。
设计三:凭借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在“选择、编排、解说”的训练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达成了“语言文字感悟、内化、积累和应用”。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发展。这种研究性的学习不仅是学生的生命充满创造的欲望,还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我认为,在备课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班级实际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大目标,有的放矢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出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的教案。
3、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新课程环境下,我们要重新理解教材、教学参考书等资源,基于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备课时,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挖掘等个性化的工作。比如,可以考虑在原有教材中。搜集更多的背景素材提供给学生,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考虑学生的情况,提供与教材不同的教学内容等。我曾在原郊区小学工作了四年,颇有感受,现以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九册教材的一次习作训练——《我爱家乡》。为例,谈谈备课重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第一次教学时,在备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学习习作提示——给《我爱家乡的河》补上结尾段——指导习作《我爱家乡》(确定内容——指导写开头和结尾)——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结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勾勒了一幅幅似“黄山+景山+庐山”、“钱塘江+三峡+五彩池”的色彩绚丽、姿态万千的“拼贴山水画”,学生的文章词句优美,过渡自然。在巡回指导中,虽然我很欣赏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这样的作文显然不符合“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写作目的,违背了作文“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的整体目标。课后,我们学生:“为什么放着家乡的河不写,偏写钱塘江;不写沙枣树,要写黄山松?”其中一个学生无奈道出了苦衷:“老师,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一写景就会这样写,好像习惯了。”另外一名学生说:“我想写艾依河,但是不知道艾依河的一些知识。就不知道些什么了。”
事实上,学生身处丰富多彩的现实环境,可以写的素材是非常多的,但是现行统一教材的内容没有也不可能体现出地区差异,这样,如果我们教师仅仅局限在课本框架内,而不去开发一些适合学生现实的写作素材,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作文与生活实际想脱离的结局,造成如今一些学生身在农村写的文中却满是城市味道,当然味道有些苦涩,也造成了学生小小年纪,文章确实程式化了的状况。因此,通常我在备课时,设计一些学生有现实生活体验的场景,供学生在在课堂上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出真实;而且,教案中注重“备学生”,根据学生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比如作文教学,我鉴于学生出现的程式化倾向,进行了调整,备课中确定了以下环节:
确定选材——预设问题——调查释疑——完成作文(形式自由)。
这样做,解放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写作过程成为他们生活的体验过程,积淀了情感,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体验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前,还要求学生搜集大量资料,通过组织交流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几乎所有学生都感到原来可以写的东西很多,结果学生的作文虽然少了优美的词语,少了豪情状语,但是质朴的语言充溢着对家乡的朴实情感。我由此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于是把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分类进行整理,汇编成了一本小册子——既是学生的成果,也是一份很好的教学资料,为以后更好的备课积累了财富。
4、尝试多样的书写形式
备课过程是教师综合课堂各要素,在脑海中对实际教学情景的设想过程,是教育学活动的构思、预演过程,带有鲜明的个性化。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根据学法的需要曾对备课尝试过不同的书写形式,现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片段为例。
蒙太奇式:
镜头一:暖和的火炉——赤着小脚红一块、青一块
镜头二:喷香的烤鹅——饥饿的小女孩
镜头三:美丽的圣诞树——孤苦、褴褛的小女孩
镜头四:慈爱的奶奶——爸爸的痛打
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