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科技政策.2doc

第十一章  科技政策.2doc

第十一章科技政策当今世界,科技日益成为社会和经济的原动力和主导因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较量很大程度上是看科技的较量。

因此,推动科技的进步发展,是当今各国制定政策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科技政策已经成为国家公共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在对科技政策概述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前及改革开放以后的科技政策,并对建国以来我国的科技政策的成就、不足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进一步的完善对策。

一、科技政策概述科技政策(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STP)成为一个专业性术语,并被经济发达和科技发达国家共同采用,是1963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低开发区适用的科学技术会议(UNCAST)以后才开始的。

在中国,科技政策的概念在1949年之后开始明确。

(一)科技政策的含义科技政策的主要是促进科技的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科技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尽管科技政策已被广泛地使用并成为国家对科学技术活动实行控制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仍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义。

下面看看国内一些学者对科技政策的定义:1、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认为:科教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强化其科技潜力,以达成其综合开发之目标和提高其地位,而建立的组织、制度及执行方向的总和。

【吕炜,《中国公共政策:演进、评价与展望》,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2】2、朱崇实,陈振明(1999)等认为,现代科技政策一般是指社会公共权力机构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科技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指导方针和行为准则,以及根据这些方针、准则制定的有关科学技术的战略、规划、计划、法律、法令、措施、条例、办法等所组成的体系。

【朱崇实,陈振明等著,《公共政策:转轨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政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7】3、王伟宜(2000)认为,科技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为了实现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科技活动的任务、目标、投资等进行指导、管理和调控而采取的方针、措施和规则体系。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科技管理的落实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将从科技政策的制定、科技管理的目标与重点、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关系、科技政策的策略选择、科技管理的方法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科技政策的制定科技政策的制定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进步。

科技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科技发展的趋势。

科技政策的制定应该遵循科学、公平、公正、有效的原则,并且需要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以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二、科技管理的目标与重点科技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科技研发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技管理的重点包括科技创新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科技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

科技管理需要注重整体布局和开放共享,建立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机制,加强科技管理团队的专业化培养。

三、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关系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科技政策制定了科技发展的推动方向和原则,而科技管理则是在科技政策指导下对科技发展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实践。

科技政策为科技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而科技管理则是落实和实施科技政策的具体手段和途径。

四、科技政策的策略选择科技政策的策略选择是根据国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的。

科技政策的策略选择可以包括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

技术引进可以促进技术的快速落地和应用,自主创新可以提高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国际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五、科技管理的方法及挑战科技管理的方法包括项目管理、人才管理、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项目管理需要注重项目的整体协调和风险管理,人才管理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流动,资源管理需要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科技管理面临着技术快速更新、人才流动性高等挑战,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

六、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效果评估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效果评估是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的重要环节。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科技管理与监督中的角色与职责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科技管理与监督中的角色与职责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科技管理与监督中的角色与职责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家科技管理与监督的重要机构,承担着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关键角色。

科技管理与监督的任务繁重而又重要,需要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素养和卓越能力来完成。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科技管理与监督中的角色与职责。

一、规划科技发展方向与目标科技管理与监督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科技发展的规划方向与目标。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对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前沿有深刻的了解,并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需求,提出科技发展的策略和政策。

他们需要与各相关部门及科研机构密切合作,进行科技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

二、组织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还承担着组织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职责。

他们负责建立科研项目的管理制度,拟定项目计划和任务,并进行项目审核和评估。

在经费管理方面,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对项目经费进行监控和审计,防止资源浪费和资金滥用的情况发生。

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科技管理与监督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方面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和机制。

他们需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与商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助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科技管理与监督科技管理与监督的核心在于加强对科技活动的管理与监督。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建立科技活动的监测、评估和评价体系,对科技项目的进展、成果和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他们需要依法对科技活动进行管理,确保科技活动的合规与透明。

此外,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还需要开展科技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维护国家科技利益和创新环境的稳定。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科技管理与监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职责。

他们需要规划科技发展方向与目标,组织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科技管理与监督。

公共事业管理第5章-科技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第5章-科技事业管理
第五章:科技事业管理
本章重点
• 科技管理的含义 • 科技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不同类型科技管理体制的比较 • 各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弊病 • 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

科技与科技管理
科技的内涵
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统称。 科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其任 务是认识世界,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 技术: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科学原理而发展起 来的各种技能与操作方法。广义技术包括生产工 具和工艺装备与设备以及指导实践和从事生产实 践的全部知识。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科技管理体制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科技管理体制(英、德、法) 也称为分散与集中相协调型科技管理体制,是介于 多元分散型和高度集中型之间的一种中间类型。 主要特点: 第一,政府主导、分散管理 英国政府宏观科技管理模式主要扮演推动者角色, 英国科技管理部门不设立公立研究机构,而是通过 七个研究理事会进行管理和经费支持。研究理事会 接受科技办公室研究理事会总司长的领导
管理的统筹性与权威性 • 改革和调整国家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 • 革新研发体制与模式 • 加强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与实施

科技管理体制
改革国家科技管理体系,强化中央政府对科技管 理的统筹性与权威性 1988年: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8年:科学技术处升为科技部 1999年: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2004年:科技部长升为副总理级 2008年:成立教育科学技术部和知识经济部 2013年:成立未来创造科学部

科技与科技管理
加强科技管理的意义 第一,加强科技管理时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与新技术革 命的需要 •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呈现网络化展开的新局面 •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和技术联系日益紧密科学

管理学院18种期刊及CSSCI

管理学院18种期刊及CSSCI
25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6
系统管理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
27
华东经济管理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28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
29
管理现代化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经济学(73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所
3
中国工业经济
1.全部重点期刊
2.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重要学术期刊
3.SCI,SSCI,EI,及CSSCI中经济类与管理类刊源
4.CSSCI中法学和统计学类刊源(考核法学和统计学学科老师)
5.以下10中期刊:
冶金自动化
制造业自动化
工业工程
信息与控制
计算工程与应用
计算机应用研究
信息系统学报
中国管理信息化
中国教育信息化
F8l 财政
l.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涉外税务 4.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 税务与经济 6.地方财政研究 7. 财经论丛 8.财经研究 9.财经问题研究 10.中国财政
F82/83/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金融论坛 4. 中国金融 5. 证券市场导报 6.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7. 保险研究 8. 上海金融 9. 金融理论与实践10. 财经理论与实践11. 南方金融 12. 投资研究 13. 金融与经济14.新金融 15. 浙江金融 16. 武汉金融17.银行家18.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改名为:征信)19.西南金融
上海财经大学
8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关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关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关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的规定(2008年5月修订)凡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论文答辩,必须遵循有关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的规定。

具体规定和说明如下:1、将本规定的学术刊物(见附录)分为权威刊物(A+级)、重点认定刊物(A级)、普通认定刊物(B级)和一般认定刊物(C级),其具体范围是:权威刊物(A+级):SCI或SSCI检索的由国外主办的国际学术期刊和4个国内权威中文期刊。

具体见本规定附录中的A+级刊物。

重点刊物(A级):在该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国内中文重点学术刊物。

具体见本规定附录中的A级刊物。

普通刊物(B级):EI检索源的、由国外主办的国际学术期刊;由国内主办的在该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的部分中文/英文重要学术期刊;SCI / SSCI或EI检索源的国内“985”大学学报;SCI / SSCI 或EI检索源的、由国内主办的该学科领域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具体见本规定附录中的B级刊物。

一般刊物(C级):部分CSCD收录的国内中文/英文学术重要期刊;部分CSSCI收录的学术期刊;部分有影响力的国内学术期刊;被SCI或EI或ISTP检索的国际学术会议发表的论文。

具体见附录中的C级刊物。

2、至少在权威刊物(A+级)上发表论文1篇和在一般刊物(C级)上发表论文1篇;或至少在重点刊物(A级)上发表论文1篇和在普通刊物(B级)上发表论文1篇和在一般刊物上(C级)发表论文1篇;或至少在普通刊物(B级)上发表论文3篇;或至少在普通刊物(B级)上发表论文2篇和在一般刊物(C级)上发表论文2篇。

3、凡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必须是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4、凡发表的学术论文,应该是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并且是在学期间完成的工作。

5、对于多篇待发表的论文,只计1篇,但必须有论文发表的正式录用通知书和版面费收据或汇款收据。

6、凡发表在大学学报上的论文只计1篇。

公共事业-第四章科技管理

公共事业-第四章科技管理
二是在政府决策不当的情况下,科研、 开发可能会与生产脱节,技术转让环节受 阻。
三、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科技管理体制及模式 第一,政府主导,分散管理 第二,分工有序,协调合作 第三,管理方式,灵活多样
(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科技管理体制 的优点
一是政府主导作用突出。
二是注意了管理权限的下放,中央与地方 关系的协调,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各类管 理主体积极性的调动,因而能够实现科技 的快速发展。
当时的经互会成员国的“2000年科学技术 进步综合纲要”
日本的“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 都是着眼于21世纪的战略计划。
863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 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 突出重点”的方针
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 料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 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 量,希望通过1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下列 目标:
⒉科技管理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⒊科技管理的长远性和预见性
(二)科技管理的原则 ⒈系统性原则 ⒉前瞻性原则 ⒊能级性原则 ⒋协作性原则 ⒌综合平衡原则
案例: 863计划 863计划的由来、战略意义和宗旨 1983年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即
星球大战计划)
随后出现的欧洲的“尤里卡”计划,
四、各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一)各国都制定有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 科技管理有法可依
(二)各国都设立有科技主管部门对国家 科技活动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三)各国都形成政府主导,产学研相互 协调的科研体制
(四)各国都有完整的科研计划和严格的项 目管理制度
第三节 中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及完善 一、建国后我国科技体制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型的

科技和政策理学硕士

科技和政策理学硕士

科技和政策理学硕士
首先,从科技的角度来看,科技和政策理学硕士课程通常涵盖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现实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学、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知识。

学生可能会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技术创新等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其次,从政策的角度来看,这个学位也涉及到公共政策制定和管理的相关知识。

学生可能会学习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同时也会了解到政府管理、政策评估、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将学习如何分析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科技相关的政策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福祉。

此外,这个学位还强调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科技背景知识,同时也要了解政策制定和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综合运用科技和政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的来说,科技和政策理学硕士是一个综合性强、前景广阔的
学位,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咨询公司、非营利组织等领域从事科技政策分析、科技管理、公共政策制定等工作。

这个学位的学生将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科技与政策交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专业期刊目录-企业管理

专业期刊目录-企业管理

61 心理科学
1671-3710 中国心理学会
62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1004-4124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63 IT 经理世界
1007-9440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64 中国质量
1007-2713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65 质量科学学报
1007-9807 上海质量科学研究院
66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 1672-4747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究所
46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007-9556 山西财经大学
47 商业经济与管理
1000-2154 浙江工商大学
48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1009-0150 上海财经大学
49 上海金融
1006-1428 上海市金融学会
50 上海经济研究
1005-1309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51 审计研究
1002-4239 中国审计学会
52 审计与经济研究
1004-4833 南京审计学院
53 世界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世界经济 1002-9621
学会
54 世界经济文汇
0488-6364 复旦大学
55 世界经济研究
1007-6964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56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007-1369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67 科技导报
1000-7857 中国科协
68 科学通报(中英文) 0023-074X 中国科学院
69 中国科学(中英文) 1674-7232 中国科学院
70 中国科学基金
1005-08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71 中国科学院院刊

学科分类与代码(管理学)

学科分类与代码(管理学)

《学科分类与代码》(管理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GB/T13745-92(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01批准,1993-07-01实施)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学)
管理学科分类(研究生)
12 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1202 工商管理
120201 会计学 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20203 旅游管理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3 农林经济管理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120401 行政管理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120404 社会保障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120501 图书馆学120502 情报学120503 档案学。

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核心期刊目录-V类期刊(C级)

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核心期刊目录-V类期刊(C级)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核心期刊目录
有关说明:
1.此核心期刊目录只对导师选聘与考核以及在学部上会的博士生有效,对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仍然按照学校的相关文件执行;
2.所有被EI检索的期刊论文,等同于B类论文,但论文内容需与管理或经济相关;
3.所有大学学报社科版须源于985院校且被CSSCI核心库检索;
A
CSSCI
4
管理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A
CSSCI
5
光明日报理论版
光明日报社
A
6
机械工程学报(含英文版)
0577-6686
A
CSCD
7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006-5911
A
CSCD
8
计算机学报
0254-4164
A
CSCD
9
控制理论与应用
1000-8152
A
CSCD
10
控制与决策
1001-0920
A
B
74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B
CSSCI
75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B
CSSCI
76
中国管理科学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等
B
CSSCI
77
中国会计评论(集刊)
《中国会计评论》理事会
B
(2012-2013)CSSCI集刊
78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集刊)
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B
79
中国机械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0367-6234
CSCD
169
海洋环境科学
1007-6336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是研究科学与技术发展、科学方法论和科技决策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科学与技术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以下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领域:
科学哲学与方法论:研究科学的本质、科学方法和科学推理的规范。

探讨科学发现的过程、科学理论的构建和验证,以及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和可证伪性。

科技与社会:研究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科技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科技伦理和科技安全等议题。

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科技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包括科技创新政策、科研机构管理、科技项目评估和科技评价等。

关注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科学传播与科技普及:研究科学传播的理论和实践,包括科学知识的传播方式和科学文化的推广。

关注科学教育、科技媒体和科普活动的开展与效果评估。

科学与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科学与技术的战略布局和发展规划,包括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配置等。

关注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径选择。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的研究不仅关注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关注实践和政策的应用。

通过对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政策的制定,旨在推动科学与技术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交叉,需要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多种学科方法和理论。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考博:院校-导师-方向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考博:院校-导师-方向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考博:院校-导师-方向院校导师研究方向北京大学*1 吴国盛自然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周程科学社会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政策与管理刘华杰博物学史,科学哲学、科学传播学北京师范大学*2董春雨物理学哲学、系统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李建会讲授过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现代科学概论、科学技术和社会等课程刘孝廷(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所长,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科学技术学,科学与宗教,实践哲学大连理工大学*3 王国豫(女、08年起任博导)伦理学,科学技术伦理学,德国哲学,技术与文化刘则渊★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科学技术哲学洪晓楠科学哲学前沿问题、科学文化哲学、科学伦理文成伟科学技术哲学,西方哲学,科技伦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王前技术哲学、科技伦理、科技思想史知识与智力资源管理科技管理郑保章科学技术传播与管理许志晋(02年起任博导)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创新政策与管理李为从事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王跃新科学思维方法论、创造性思维与方法。

李大强分析哲学、逻辑学。

李海峰科学哲学、自然哲学吴跃平(吉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河北人,未注明博导科学技术哲学南京大学*13 蔡仲(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方法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自然辩证法;(2)科学技术哲学(3)科学哲学的后实证研究戴建平(邢台人、河北师大毕业,非博导)20世纪英美科学左派及其对科学的批评和当代气候哲学。

李曙华科学思想史,系统科学原理及其哲学问题,中西文化与科学比较研究肖玲张建军(沧州人)为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认识论与辩证逻辑、逻辑应用研究,特别是在以上诸方向的交叉研究领域——逻辑悖论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近年在学界倡导开展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及逻辑社会学与逻辑文化学研究,并致力于“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的系统建构。

南开大学*14 任晓明主讲课程:归纳逻辑、逻辑哲学、哲学逻辑、科学哲学、自然哲学、认知科学导论清华大学*15 王巍一般科学哲学(主要关注科学说明、自然定律、因果性等),也开始涉及特殊科学哲学(如生物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等)刘兵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科学编史学,科学文化与传播,科学哲学。

b 类学术期刊

b 类学术期刊

B类学术期刊目录综合类刊名主办单位中国行政管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管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科技导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应用科学学报上海科技大学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该刊编辑部中国机构与编制辽宁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人文杂志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才中国人才研究会等人才科学研究中共内蒙古委员会组织部人才科学研究所等人才开发上海人才研究会人才江苏省人才学会人类工效学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城市开发北京城市建设开发集团等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旅游学刊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大自然探索该刊编辑部影像技术全国轻工感光材料科技情报站社会学、哲学、法学类刊名主办单位学术月刊上海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北京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社会主义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上海大学文学学院社会科学战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习与探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等毛泽东思想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党政论坛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党建文汇党建文汇杂志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战线云南大学政治与法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国家科委社会发展科技司等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山东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学院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等社会科学战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联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企业管理国家经委、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经济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评论武汉大学法学院政治论坛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华东政法学院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法律学习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人文函授大学法律系现代法学西南政法学院教学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类刊名主办单位经济科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家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经济问题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林业经济问题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林业经济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当代经济研究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等经济问题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问题探索云南省经济研究所经济工作通讯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共中央编译局经济体制改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与管理研究北京经济学院该刊编辑部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等中国乡镇企业农业部乡镇企业司国际贸易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国际经贸探索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国际贸易问题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系统工程湖南系统工程协会管理现代化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财务与会计财政部统计与预测广东省统计学会等统计与决策湖北省统计学会等审计理论与实践辽宁省审计学会等中国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中外管理中国科学技术讲学团等中国管理科学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等教育类刊名主办单位课程、教材、教法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学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辑部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校师资研究国家教委师资培训武汉中心黑龙江高教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等教育探索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科教论坛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动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研究所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中国学校体育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等外语类刊名主办单位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国外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外语界上海外国语言教学资料中心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外语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中国俄语教学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日语学习与研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学类刊名主办单位高校应用数学学报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数学研究与评论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数学杂志武汉大学数学研究所数学季刊河南大学应用数学华中理工大学工程数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物理类刊名主办单位物理测试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院总院计算物理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等物理该刊编辑部理化检验(物理分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学会大气科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类刊名主办单位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浙江大学分析测试学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分析试验室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分之催化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试剂化工部化学试剂信息站化学试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结构化学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理化检验(化学分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学会林学、生物学类刊名主办单位生态学杂志中国生态学会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化学杂志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生物防治通报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等植物研究东北林业大学植物保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草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用菌云南省食用菌该刊编辑部食品科学中国食品科技情报中心站食品工业科技北京市食品工业所动物学杂志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动物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四川动物该刊编辑部中国兽医学报吉林省中国畜禽传染病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世界林业研究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林业科学研究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英文版)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劳动安全国家林业局园林上海市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江苏省南京林业大学学报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学报东北林业大学中国林业企业东北林业大学林业财务与会计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植物学报陕西省xbzwxb@环境保护科学沈阳环境科学研究所等环境工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等环境科学丛刊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城市环境与城市动态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等工业水处理化工部工业冷却水处理情报中心站化工环保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环保所等环境污染与防治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江省环境保护科研所生物多样性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园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力学类刊名主办单位应用力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实践中国力学学会机械、电子、信息类刊名主办单位机车车辆工艺铁道部机车车辆工艺刊物联合编委会等交通与计算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公路交通科技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等汽车电气湖南省交通与运输上海市汽车维护与修理交通部汽车与安全公安部工程机械北京工程机械研究所、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机械设计与研究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机械电子工业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液压与气动机械工业部北京机械工业化自动化研究所机械强度机械工业部郑州机械研究所润滑与密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机械部广州机械研究所机械传动机械部郑州机械研究所等机械工艺师北京机械工程学会机械科学与技术江苏省机械工业厅、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科学与技术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辽宁省机械研究所机械研究与应用甘肃机械科学研究院农机化研究中国农业机械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机所机械制造上海市机电工业管理局、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与电子机械工业部科技与质量监督司、贵州省机械工业厅自动化仪表机械工业部上海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等电工技术杂志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传动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电气自动化该刊编委会机电元件电子工业部插件、继电器专业情报网电子技术上海市电子学会、上海市通讯学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机电部第四十五所电子工艺技术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技术应用电子部第六研究所无线电工程电子部石家庄第54研究所现代电信科技邮电部科学技术情报所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中国宇航学会等光通信技术电子部第34研究所光线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机电部第23研究所通信技术机电部第30研究所无线电通信技术电子工业部第54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移动通信广州通信研究所通信技术与发展电子工业部无线通信情报网计算机技术电子工业部华北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工程与应用信息产业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应用研究四川省计算机科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重庆分所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中科院计算所微处理机该刊编辑部微计算机应用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微型机及应用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微型计算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重庆分站计算机工程华东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航天工业总公司706所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电子工业部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文信息学报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中国信息导报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电子工业部第52研究所内燃机工程中国内燃机学会汽车技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长安大学建筑学及土木工程类刊名主办单位四川建筑科学研究该刊编辑部新建筑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建筑技术建筑技术杂志社建筑技术开发北京市建筑技术研究所建筑结构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科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业建筑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城市规划汇刊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结构工程师同济大学等工程勘察城乡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工程抗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编辑部建筑电气中国建筑设计院施工技术该刊编辑部中国给水排水建设部城建司给水排水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材料科学与化工类刊名主办单位材料工程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621所材料开发与应用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材料保护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科学与防腐技术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所建筑人造板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材料科学与工艺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通报化学工业出版社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无机材料学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研究学报中国科学院家具上海市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浙江大学化工系林产化学与工业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学会造纸化学品中国造纸化学品工业协会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浙江省林产工业林业部林产工业设计院燃料与化工焦化耐化材料设计院燃料与化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用化学工业太原日用化学工业科技情报站中国胶粘剂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粘接湖北襄樊胶粘技术研究所木材工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所木材加工机械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各大学学报类。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科技政策是国家、地区或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旨在引导和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发展和科技应用的一系列方针、措施和行动。

科技管理则是指对科技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估,以实现科技目标或项目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一、科技政策科技政策是国家、地区或组织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政策的内容通常包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投入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创新人才政策等。

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国家、地区或组织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以创新为核心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战略。

这一战略在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2. 科技投入政策科技投入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而提供的一系列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措施。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科研项目立项、科技创新基金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税收减免和财政补助等,旨在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的投资和研发活动。

3.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评估、科技成果转让和产业化引导等,旨在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4. 创新人才政策创新人才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培养和引进优秀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引进政策、科研项目资助和科技人才评价等,旨在提高科技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持。

二、科技管理科技管理是指对科技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估,以实现科技目标或项目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类30种重要期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类30种重要期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类30种重要期刊1 管理科学学报A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A3 管理世界A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A5 中国软科学A6 金融研究A7 中国管理科学A8 系统工程学报A9 会计研究A10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A 11 管理评论A12 管理工程学报A13 南开管理评论A14 科研管理 A15 情报学报 A16 公共管理学报A17 管理科学 A18 预测 A19 运筹与管理A20 科学学研究A21 中国工业经济 A22 农业经济问题 A23 管理学报B24 工业工程与管理B25 系统工程B26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B27 研究与发展管理B28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B29 数理统计与管理B30 中国农村经济B一、管理科学学报本学报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办,天津大学承办,我国管理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一级学术刊物。

重点刊载有关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学术性研究成果,以及已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的应用性研究成果。

主管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编辑单位:《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编:郭重庆主任:张维李敏强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第18教学楼411室邮政编码:300072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国内刊号:CN 12-1275/G3国际刊号:ISSN 1007-9807邮发代号:6-89定价:25元/期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月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的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科技期刊,创刊于1981年3月,每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2267/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6788,邮发代号:2-305。

内容定位:系统工程在工业、农业、军事、教育、科研、经济与金融、及信息管理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成果, 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创造性的优秀理论成果;介绍国内外重大研究进展和人物等的动态报道和综述文章,以及优秀书刊评介等。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科技创新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科技创新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科技创新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在科技创新政策执行中,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面临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资源分配不公平、政策执行不力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作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问题一:信息不对称在科技创新政策执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工作人员通常比企业、科研机构等更了解政策的具体细节和执行要求,这会导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一方面,科技创新主体难以准确了解政策的具体要求,导致无法高效执行政策。

另一方面,政策执行中的重要信息可能会被部分工作人员掌握,这可能导致资源不公平的分配。

对策:建立信息公开平台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科学技术部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公开各类科技创新政策及其执行细则。

该平台可以包括政策解读、执行指南、政策监督等内容,确保各方对政策的理解一致,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

问题二:资源分配不公平科技创新政策的执行往往涉及到对各类资源的分配,包括项目资金、人才、设备等。

然而,工作人员在资源分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公平现象。

特定的个人或单位可能因为个人关系、地域差异等原因获得更多资源,而其他有潜力的项目则可能因为缺乏资源而无法得到支持。

对策:建立公平、透明的资源分配机制科学技术部应该建立公平、透明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分配过程公正公开。

可以通过建立评审委员会、引入专家评审等方式,对申请项目进行客观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资源分配。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资源分配过程的监督,及时纠正不公平分配的现象。

问题三:政策执行不力有时候,工作人员在科技创新政策执行中可能表现出执行不力的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缺乏科技创新知识、工作量过大、层级关系复杂等原因导致的。

对策:加强专业培训和组织管理科技创新政策的执行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科学技术部可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执行能力。

此外,科学技术部还应该优化组织管理,合理划分工作任务,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执行效率。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管理与评价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管理与评价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管理与评价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家层面的科技管理机构,起着促进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角色。

科技创新管理与评价是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核心职责之一,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科技创新的管理与评价措施。

一、创新管理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创新管理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和规划,高效组织科技资源,协调各方合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二、科技创新管理的原则科技创新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科技创新需求导向,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管理模式;鼓励激励与容错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充分的实施环境;加强科技创新研究与需求对接,提升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效益;加强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支持,保障科技创新的合法权益。

三、科技创新管理的具体措施(一)建立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包括科技创新规划、决策评审、项目管理、资金支持等。

科技创新规划应明确科技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决策评审过程需要科学公正,项目管理要加强监督和评估,资金支持要确保科技创新项目的持续开展。

(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加强国内外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三)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是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之一。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型发展。

四、科技创新评价的重要性科技创新评价是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科技创新评价结果对科技项目的资助、立项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政策与创新管理研究

科学技术政策与创新管理研究

科学技术政策与创新管理研究科学技术政策与创新管理是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社会发展而进行的重要研究领域。

这项研究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以及创新管理的方法和实践。

通过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问题,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融合,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

首先,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科技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了解科技新趋势对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技术政策研究,可以了解到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预测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应科技变革的需求。

其次,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有助于完善科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

科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技术政策研究,可以了解科技政策的现状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科技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机制。

例如,可以探讨如何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领域和行业的需求,并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第三,创新管理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实施科技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技创新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组织,而创新管理研究旨在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创新管理研究,可以探索如何更好地管理团队和资源,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并将创新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此外,创新管理研究还可以研究如何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如何提高创新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最后,科学技术政策与创新管理研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有着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不仅关乎国家的科技实力,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科学技术政策与创新管理研究可以为国家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制定科技政策和实施创新管理措施,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政策与创新管理研究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而进行的重要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探索科技的发展趋势、科技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机制,以及创新管理的方法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科技创新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论管理学的科学属性和学科属性之争基于科学知识生产的视角杨栋(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摘要:从科学学理论与管理学科学化相关的角度,对管理学科学属性之争进行了回顾。

揭示了“管理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管理学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等命题的意义及其在哲学前提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从科学知识生产方式视角进行管理学科学属性、学科属性讨论的可行性。

认为推动管理学由“学院式科学”向“后学院式科学”演进。

应成为推进管理学学科建设的视角之一。

提升管理学者的科学学素养,提倡管理学与科学学的交叉研究,是推进管理学创新的重要前提之一。

关键词:管理学;科学学;知识生产方式;学院式管理学;后学院式管理学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9)09—0040一06Controversy over the Scientific Status of Management Research一一Based on theKnowledge Model of ScienceYANG Do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scientific of the modern management implies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scholars on the scientific view.Science grew into a kind of macroscopic constructive activity from a kind ofcognitive action of microcosmic exploring truth.From the scientific view of a macroscopic visual angle,thecontroversy over the scientific of the modern management should be”Is management academic science orpost-academic science?tf With the limit of“academic science“being the source of the scientific of modern management being disputed,”post-academic science”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management education reform and management originality.To keep the balance between learned strict and utility will form all essential tension that propels management scientificcourse.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scientific of the modernmanagement should b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betwee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Science of Science.Management academics should learn more from Science of Science.Key words:management science;science of science;production of knowledge;academic management;post—academic management现代西方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深受自然科学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推动管理科学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困惑,其中包括“管理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

在推进管理科学化、推动管理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进程中,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属性和地位仍遭受不同程度的质疑。

如何认识和论证管理学的科学属性,是当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及管理哲学面临的一个基础性课题。

l 管理学的科学属性之争与科学观密切相连从现代西方管理思想史来看,管理学的科学属性之收稿日期:2009—04—16第一作者简介:杨栋(1971一),男,河南南IrmA.。

哲学学士,管理学硕士。

天津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科学哲学与管理哲学。

40:2009.09万方数据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争应追溯至1962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组织召开了“区分管理教学者和实践者”研讨会,会议主题之一是“管理的普适性和可转移性”【”。

与会者所持观点可概括为三类:以哈罗德·孔茨圆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秉承法约尔提出的“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套可以传授并教学的知识体系”,主张“探索可以提炼为规律从而形成一般的管理理论并被广泛接受的知识体系”Ⅲ;而以欧内斯特·戴尔等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则“断定管理形态过于复杂,不可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精确的原理和陈述”【11;第三种观点则以赫尔伯特·西蒙f3J为代表,“我们对已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正在朝着创造充满活力的管理科学和基于科学的艺术迈进”,强调了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对复杂系统的研究要求经验主义者、决策学家、行为学家不同的投入,未来管理所提供的一定是管理科学的综合”Illo上述分歧至今依然存在。

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分歧的背后隐含着“科学观”的差异。

孔茨和戴尔等人是从微观、知识形态角度出发,或是承认、或是反对能够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真理”品格的、“科学的”管理理论;而西蒙等学者则从宏观、动态趋势角度出发,分析的是人类管理理论研究活动整体演进所呈现出的科学化趋势。

因此,在讨论管理学的科学属性方面就有了微观和宏观两种视角。

2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科学观的演进传统微观视角的科学观建立于“认知科学”基础之上。

“认知科学”主要指于17世纪末兴起的以反对宗教神学、追求真理性知识为目标的,由科学家个人从事的理论探索活动,伽利略、牛顿等是这种科学的典型代表。

“认知科学”在19世纪末沿着两个方向演进。

一个方向是随着现代大学的出现而演进为“学院式科学”,在大学内成建制地从事真理性探讨活动;另一个方向则是随着现代产业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19世纪化学工业的兴起并不单纯地是科学得到应用的问题,而是出现了一种可以叫做‘产业科学(也被称为后学院式科学)’的新的活动”闭。

20 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l临,现代科学更多地表现出了“后学院式科学”的如下特征。

2.1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在“学院式科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科学属于基础性研究范畴,一般在大学中进行;而技术属于应用性研究范畴,主要由企业完成。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相关的,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先行者,是知识和技术的源泉。

但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者之间的线性模式已经被非线性交互作用所替代。

基础研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纯基础(Pure Science)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种模式。

纯基础科学研究仍然受到重视,但是,由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显著提升15J。

现代科技革命的显著特征是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相统一,呈现出“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立体多向互动模式。

2.2“官产学结合”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体形式近代科技革命以来,大学和科学家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体,并且一般被理解成科学研究活动领域唯一的参与者。

“象牙塔”式的古典大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与企业、社会发生联系,一是科学家向社会公开发表其研究成果,为社会所利用,二是大学承担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功能。

20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大学的唯一主体地位。

现代科技是“大科学”,如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大科学”促进并形成了一个包括政府、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和资本机构等众多利益单元的社会综合体,各主体之间的协作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科学研究的目标、质量和效率。

“现代科技活动的主要任务不是从认识论中派生出来的,而是从国家、社会、企业的需要中运筹出来的”。

2.3“科技创新”逐步取代“实验证实”而成为科学研究的主导认知模式“学院式科学”是一种以证实为目标的认识活动,其任务在于驳斥宗教神学和自然哲学的不可靠性,从而使自然科学知识“合法化”。

这种以物理学、化学学科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科学观认为,科学活动对象是纯粹的客体,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客观的,所得数据是客观的,所得结论也是客观的,科学知识因此具有毋容质疑的客观性和真理性。

20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则主要是以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为中心。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劳动资源的应用从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信息资源为主,开启了计算机时代和网络时代;同时,生命科学的发展则使人类从主要运用物理学、化学成果转向运用2009j09 7;4 7万方数据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生物学成果为主,出现了生物革命和基因革命。

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在本质上是一场智力革命和生命资源革命,其认知模式不再局限于“发现”和“发明”,而更多的是“创新”和“创造”,如何协调并发挥科学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成为关注的焦点,“创新”成为当代科学活动的主导性模式,国家创新体系成为提升一个国家(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2.4科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日益重要现代科技革命充分显示了科学在推动产业变革、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巨大能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学、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之间的有效合作成为加快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研究已经从集体规模、国家规模发展到国际规模。

另一方面,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负面效应也深化了人们对如何处理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反思。

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技术化,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推动了科学学(Science of Science)、科学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ce)、科学技术学(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等学科的发展。

从上述几方面来看,科学在当代的存在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