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论文
浅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可以说是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学在传授基础知识的也在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普遍较为薄弱等。
在当前社会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的共同目标。
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帮助他们在课堂中实现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和拓展,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而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高中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指学生在实验中提出新的假设和观点,更包括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灵活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中生物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做出贡献。
【字数:225】2. 正文2.1 提倡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论文摘要:创新能力推动着我们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
我们想要让学生能够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具备创新能力, 可以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 可以有不同的思考, 可以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个体, 而不是复制品, 这样的学生才能促进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
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需要老师的实践和探索, 这样才可以保证对学生正确的进行培养。
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 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面对一些问题时, 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向, 在面对同一事物时有不同的思考角度, 这样发展下的学生才可能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推动祖国的发展和进步。
现代教育, 希望培养的学生是具备自己的特点的, 具备自己的能力, 所以应该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去进行有效的培养, 还需要老师不断去尝试和探索, 从而找到正确的方法, 来有效的培养学生, 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1 创新能力的重要性1.1 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这个社会想要发展, 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创新能力, 可以催生出很多新的产品, 从而有效地帮助我们的社会发展, 一些新的理念的出现, 也需要打破常规, 这样才可以让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先进和文明。
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社会, 才可以出现更多新的事物, 而不是局限于旧的事物中, 没办法去进行发展和进步。
创新能力, 有助于去打破常规, 让社会的发展更加的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从而更加符合整个世界的发展步伐。
我们希望国家强大, 那么创新能力必不可少, 它可以带来很多发展, 让很多东西都变得更加先进, 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创新能力很难培养, 但是作用却很大, 老师应该在实际教学时去努力尝试。
1.2 学生发展的需要一个学生, 如果没有创新能力, 那么他就只会死读书, 掌握书本的知识固然重要, 但是我们更希望学生可以很好地去运用知识, 去实现创新, 去促进自己的发展。
论初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初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这种创新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也需要不断地挑战自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1. 课程教学内容单一当前,很多学校的生物课程都是按照国家要求的标准来进行教学的,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调,学生无法得到更加具有深度的学习体验。
而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很难从中获得充实感和成就感。
2. 缺乏互动性当前,很多学校的生物教学还停留在传授知识和理论的层面上,缺乏互动性和开放性。
课堂上多数时候老师讲,学生听,缺乏讨论和研究的环节。
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一点一滴地被打磨掉。
如何培养初中生物学生的创新能力1. 以“问题驱动”为教学核心初中生物教学需要以“问题驱动”为核心,以课程学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文献查阅和专家访谈的方式进行探究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培养他们探究自我、发现学习乐趣并成为主动学习者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其创新能力。
3. 学以致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只有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体验所学,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
4. 营造创新氛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注重课程教学的本身之外,还要建立一个营造创新氛围的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课外科技活动、组织科技创新比赛、开展学术研究会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创新创造的热情,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全面、积极、健康的成长。
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原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曾提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尤其在大力提倡并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向。
可以这么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既然创新如此重要,那么如何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具有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允许学生思维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参差,要鼓励、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如: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
作为生物老师,我结合生物课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真正使学生各学其好。
喜欢果树嫁接的就让他们参加果树育苗组;爱好花卉的就让其加入花卉小组;喜欢畜牧的就让其学畜牧养殖......这样我根据学生意愿,成立了几个专业技术科研小组,并多次组织实践活动。
活动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争取个个都是科技能手。
专业技术实践活动使那些原来失去奋斗目标和信心的学生找回了自我,解除了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种种压力。
他们自信的说:“我们要做新世纪科技新人。
”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致力于提高学生想像的质量。
想像是创造的基础,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提出:“想像力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
初中生物教论文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课标》指出:“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国学者认为:创造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和基础。
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是人脑的一种综合性思维,是创造能力体现的核心因素。
目前更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交融的结晶,是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有机结合。
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初级层次的创造力,虽然很少涉及到社会价值的创造力,但对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比如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小制作、小论文和学生的一些独特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等等。
学生初级层次创造力的培养将会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专业领域经验的深化,会逐渐向中级和高级层次的创造力发展。
生物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生物中的创造性活动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
1.改变观念,创设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首先,教师要和学生要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建立了真正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感到“安全”和“自由”,情绪稳定,学生才敢想、敢说、敢做,才有自由表达意见的机会。
学生只有在自由无拘束的气氛下才可能充分发挥创造力。
其次,要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
重新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自扮演的角色:教师是导航者,学生是探究者,积极引导探究性学习,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物学是新世纪的前沿科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担任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窗口。
一、培养实验兴趣,激发创新动力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不能持久。
做实验是他们上生物课最高兴的事了。
但是几次下来,通过交流发现:他们的兴趣在减退。
原因很简单:课本实验虽然数量不少,但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他们感觉好象是一个木偶一样被牵着走。
这样的实验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配合教材内容,补充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验;增加实验内涵,拓展实验外延;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能打破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的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根据初一植物教材中根的向水性、向肥性教学内容,增加了一个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选材,自己设计操作步骤,把植物的根培养成各种几何图形。
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他们绞尽脑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材料,精心护理。
各式各样的根培养出来之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浪潮,人才的竞争更趋激烈。
适应时代潮流以培养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
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决不能落伍,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为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是人对新鲜事物产生诧异并进行探究的一种行为;求知欲是人渴望获取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
好奇心若能转化成求知欲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在介绍“生物的进化”时,讲到鸡的祖先是原生野鸡时,有些学生会问:“原鸡的祖先是什么?”“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介绍“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时,学生提问:“为什么我的上眼皮是一个单,一个双?”“我的曾祖父、父亲都是秃顶,而祖父却没有秃顶?”……这些问题书本上找不到答案,却又与书本知识有关联,此时,我总是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结合已学知识互相探讨一番,或者先将问题带回家思考,下堂课再来讨论。
在此基础上,我才将问题与理论有机结合,进行解答。
这样一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由此还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大凡创造型的学生多数具有以下特征:淘气、顽皮、爱争辩、不受约束、常有越轨行为;平时好出鬼点子;爱提一些怪问题;对事物经常持怀疑态度……其实,就在学生的“点子”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的因素,在学生对事物的怀疑态度中很可能引出新的发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和挖掘“创造型苗子”,对于出现上述情况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正确评价。
关于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

关于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摘要: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要使我们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就急需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十年树树百年树人,人才培养,系于教育。
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创新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是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生物教学经验所做出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创新21世纪是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已经迫在眉睫了,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要使我们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就急需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十年树树百年树人,人才培养,系于教育。
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创新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结合自己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的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和教学关系,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水平现今的学校教育是以课堂为主的教育方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的方式进行。
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封闭式教学方法,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达不到层次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现今我校已经开展选修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来机会成熟会实行“走班制”;这样的趋势更需要教师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使自己成为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点拨者,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表现出来,只有他们真正的爱学习才能把教学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通过思考或合作解决问题、才能培养个性的特长,真正使“传统填鸭教学”变为“现代化活泼教学”。
大力实施“研究型”“探索型”学习,才能真正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创新教育机会呢?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一)了解生物学发展史,激发创新意识生物学的发展史是建立在不断创新和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基础上的,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素材,可选择著名的发现、实验以及重大的科研成果分类给学生,例如: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这不仅说明他善于观察思考和创新,更说明生物学与人类的生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对于遗传变异的研究,当前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羊、超级鼠的问世等重大事情的发生。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摘要:创新能力是一个人通过创新活动而获取创新成果的能力,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之和。
高中生物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顺应当前素质教育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态度,为形成意识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对策中学生物的教学内容许多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联系紧密,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衣、食、住、行都与生物有关,周围环境中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很多都是生物或生物现象。
花香鸟语、蝶舞虫鸣能勾起学生遐想,启迪学生思维;怒吼的雄狮,参天的大树能激起人拼搏的力量,奋发的斗志。
这些都为学生发挥创造想象提供了生活素材,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
一、更新观念,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学习谈起创新,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无能力去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告诉学生,人人都有创新的潜力,只要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或做法,就是创新在授课中可列举许多事例给学生以示范如世纪的解剖学家为分离人的颅骨,向颅骨腔内装满干燥的种子,然后让种子吸水膨胀,巧妙地将颅骨分离这种简易的做法,在当时就是一种创新通过这些具体实例,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创新,从而激起创新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途径,而创新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理论指导,同时也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方式,所以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要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提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复习知识点的时候,最容易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复习细胞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问学生能够产生水的细胞器有哪些,并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对于复习课来讲学生们不可能完全不知,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有的只记得常见的线粒体,而对其他的核糖体和叶绿体就不一定能够答出,但是有的学生还是知道的,其他同学的补充可以弥补他们的不足,有的方程式写得不完整或是不规范的教师可以给以纠正并讲解再比如说对于植物向性问题,在讲原理之前教师可以先画几个模拟图,让学生们进行研究讨论,充分开动他们的脑子,让他们试想哪一种是正确的,并且试着解释原因?这是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不错方法。
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利用实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提出中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
在教师方面,应该把自己定位在研究者、引导者、设计者的位置上。
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探究式教学,扩展实验空间,加强第二课堂教学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兴趣能力创新实验教学知识技能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包容了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生物学的理论就是人们通过实验结出来的。
通过实验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更牢固的掌握和记住所学知识。
“新课改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因此,生物实验的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达到新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大力度进行实验教学。
1.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主要产生于求知欲和验证所学理论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这一心理需要,学生的创新意识或创新动机主要来源于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他们探索和钻研的起点,也是驱动他们深入探索的最直接动力,有了探索才可能形成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思路、方法或设想,进而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但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都觉得生物课枯燥乏味,许多理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也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应用层面。
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对生物科学特点的理解,忽略了实验教学的价值,一味的狠抓理论知识;二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认为高考还是理论第一,实验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完成,甚至必需的演示实验也没有,这对于及个别学生来说可能会用心记住,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而使教师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所以要改变现状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就可以使学生收获课本以外的知识,明白很多自然现象。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 如果没有创新那么就不会有进步。
在当代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是目前教师要思考并且要面对的问题。
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 创新教育的思维和做法应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之中, 绝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个别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创新生物教学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评价标准之一, 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力量源泉, 所以, 创新能力要从小培养, 要从教育入手。
那么, 怎样才能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呢?作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几种途径。
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利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通过举例经常渗透各种与生物学有关的发明。
例如, 酿酒是中国的一项发明, 在几百年前这项技术就传到了日本, 然后传向世界;又如, 早在1700多年前, 我国已经知道利用害虫们的“天敌”来防治农业虫灾等。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生物学的科技成果。
例如1975年, 我国育种专家袁隆平经过十多年的辛苦研究终于培育出新型高产的杂交水稻, 并在1976年全面推广使水稻大幅度增产, 并很快传播到美国、日本等地, 为全世界解决粮食问题的“绿色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向学生介绍这些伟大创举来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夯实学生的创新基础教师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因为, 只有真正了解了探究的基本过程, 理解了探究的基本思路, 才能更好地设计实验探究步骤, 才能寻求出实验探究的思路与方法, 才能提出改进的方法, 在学习中创新。
例如, 只有充分掌握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 才能想到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 才能有创造性地提出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
三、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的一般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前后知识, 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发散思维活动, 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
古今中外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大都已具有超常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里创造性劳动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
这种劳动性质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然而,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与这种形势是很不适应的。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教授最近指出:“获得诺贝尔奖,需要积累,需要有很好的教育。
我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除教育的知识面太窄,缺乏基本素质的训练等多种不足外,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下面就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途径。
一、通过联想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
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却为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
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
联想的主要类型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1.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是指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不同事物间的联想。
例如提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特点(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就可能联想到细胞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纺锤丝不断地收缩变短,牵引着分开的两个染色体移向两极。
这就是一种时间接近联想。
当看到根的结构的挂图时,可能会起到茎的结构,甚至会想到叶的结构。
这就是空间接近联想。
2.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指由于外形或意义相似引起的联想。
比如,当看到油菜的花时,就会想到白菜的花和萝卜的花,这就是外形相似联想;当看到人身体上的血管时,就会想到植物的导管和筛管,这是意义相似联想。
初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c85f28482fb4daa58d4b9b.png)
初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的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一种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因此,生物学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生物科学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一、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性紧密相关。
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对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创造力十分必要。
有较强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学生,对新奇事物和所面临的问题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或书本上的结论,而是积极地去思考去主动探究,试图发现新的问题,作出新的解释。
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教师负有培养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责任。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内容十分丰富生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趣味素材,适当增加生动趣例,或创造机会,让学生深人到大自然,直接接触各种活生生的生物或标本,让他们亲自触摸、观察,以满足他们想看、爱摸、要做的好奇心理,然后提出一系列有趣的、可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探讨,主动寻求答案。
如学习鱼纲时,先让学生观察水槽中鲜活的鲫鱼,摸一摸其体表,然后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①从鲫鱼的外形来看,它的哪一些形态特点是与其水中生活相适应的?②它的体形呈梭形对它的水中生活起到什么作用?③从鲫鱼的体色来看,这样的体色为什么不容易被敌害发现?④鱼的各种鳍在游泳时分别起到什么作用?⑤鱼快速游泳时的动力是由哪一个部位产生的?⑥鲫鱼在不吃东西时,嘴为什么也总是一张一合的?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观察中和日常生活经验中去主动寻求答案,既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是进行生物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人才的竞争更趋激烈。
在生物学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发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能促使他们勇于创新。
只有宽松,学生才会自由地想,自由地做,只有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宽松和安全时,思维才可以无限制地发散,创造的火花才不会受到压抑。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每位学生,让学生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进取的情绪状态之中,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各种媒体,调动各种因素,把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旁栏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材料和探究性实验,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简易的探究性实验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激趣、设疑激趣、活动激趣以及导引创新、语言创新、实验创新、板书创新、训练创新等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摘要:二十一世纪,学校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实现“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生物教学中不应再是简单的科学知识的传授,而重在学生创新意识、机能和人格的培养。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实验室和课外活动中,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大胆动手操作,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只要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书本中心为三个版块的结合,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定能得以培养。
关键词:教学改革生物教学创新能力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在未来社会里创造性劳动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这种劳动性质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基于这种形式和要求,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指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操作,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的自由,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的场所。
人们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生物科学对人类社会影响之巨大将不可预料。
为适应这种形势的发展,生物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倡导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有以下途径:一,注重实验,注重实践是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的开展生物课外活动。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这是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
只重理论,不重实践,只重思维,不重实验操作,会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因此创新教学必须地把创新实验实践活动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实验、实践活动是生物科学发展的科学基础,是检验生物科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要形成许多概念和认识许多规律,首先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可来源于实践,也可来源于课堂实验。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论文第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旺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能力所提出的一种基本要求。
生物作为高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目前广大生物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与探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期帮助广大生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策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创新已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标志。
在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社会以及各大企业对创新性人才的渴求愈发强烈,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早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系统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兴趣,在课堂教学活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生物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
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培养策略,以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为我们的生物教育、社会以及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1转变教学观念,唤醒创新意识学生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由来已久,早已经形成了定时的思维模式,在学习或实验过程中往往用既定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根本无法进行深入思考,更别提创新力,甚至,部分学生会认为创新只是发明家以及科学家的事情,与其自身毫无关系,不想也不愿去创新。
事实上,创新却是时代发展要求,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
只不过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创新是一种潜在的表现状态,需要广大教师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其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
这就需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彻底转变传统教育下“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器官,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创新提供更多空间与机会,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摘要: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学科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结合多年生物教学的实际,就在高中生物新课标下对学生各方面创新能力培养谈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新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的成就有决定性作用。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里创造性劳动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
这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生物教师肯定会注意到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别在于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老师的说教。
因此生物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
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于维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工具。
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另一个需要认清的问题是部分教师比较喜欢智商高的学生而不喜欢创造力强的学生。
因为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不合乎传统的兴趣,他们常常探究那些特别不符合“教学常规”要求的知识领域,被教师认为增加了教学负担。
实际上,教师的这种看法极易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在备课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为了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摘要:创造力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活动能力,即个体运用已有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新思想、新发现和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品质,与个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及社会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
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可以通过培养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真正贯彻素质教育。
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浅谈生物教学创造培养
发展创造力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
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即指有创见的思维,它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思维成果。
创造性思维应具有独特性、灵活性、敏锐性、突发性等特点,还应是多种思维的结晶,它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逻辑性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的统一,也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
对于西方国家流行多年的“头脑风暴法”我们暂缓作出判断和评价,而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提供许多解答的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针对创造性思维的上述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尤其是对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运用挂图、投影、
录像及cai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相近、相关及相反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
例如,对应激性与适应性的比较,对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作用的比较,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对呆小症与侏儒症的症状及成因的比较,对几种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比较,对保护色与警戒色、拟态的比较等等。
要培养学生进行归纳、综合的抽象思维能力,运用一题多解、集思广益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个人具有的创造力能否得以实现,很大程序上依赖于其是否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优良的人格特征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和释放源。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学习探究活动产生一种内在的爱好,为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能引起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而有助于激发创造性。
例如在进行“性别决定”的教学时,先给学生提供英国北部有个女儿村,该村妇女所生的孩子全为女孩,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会积极探索生男生女的奥秘。
在学习了教材中关于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有关的知识后,再回顾女儿村的情况,请学生分析原因,学生考虑到了可能含y染色体的精子失去了与卵
细胞结合的机会。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含y染色体的精子丧失了机会呢?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可能的原因,最后教师解释:该女儿村的产生是因为该村附近有个废锌矿,男人们饮用了含有大量锌、镉离子的水,影响了含y染色体精子的运动能力。
2、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所犯的错误要有宽容精神,鼓励学生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物进行想象和论证。
另外,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测验,要尽量避免评价性,应以诊断性为主。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
第斯多惠曾经指出:“就学生学习课业、掌握知识而言,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他思考、代替他学习,他必须自己获得一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要有对科学的怀疑精神,赞扬学生的首创性。
例如在进行“植物生长素的运输”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提到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既有横向运输,又有极性运输。
极性运输指的是生长素从植物的形态上端向形态下端运输的方式。
此时,可鼓励学生怀疑:教师讲的一定对吗?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错误尝试,最终得到了正确的实验方案。
三、创造性环境的创设
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思想,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对学生创
造性的回答,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创造气氛。
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尽量采用启发式,注重引导学生举例,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追求和主动探索。
例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教师在实验课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及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思考以
下几个问题:“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为什么要采用0.3g/ml?用
0.1g/ml、0.2g/ml、0.4g/ml或0.5g/ml,将会产生什么结果?能否用其他物质代替蔗糖进行这一实验?如果用0.7g/ml的尿素溶液、0.1g/ml的硝酸钾溶液、0.5g/ml的酒精溶液进行此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在实验课时,给学生准备了相应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并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结果,探讨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创造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更应该注重开发自己的创造性。
教师在开发自己的创造性的过程中,就会更理解学生的创造性,更能鼓励学生创造,并能从中找到培养学生的适宜的创造性方法。
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例如,讲“性别决定”时,讲到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不同,导致男、女在某些性状上的差异,以及生男生女的原因
和包括我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现状,将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在学生中普及这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可以增强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和改变这种现状的责任感。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条重要途径。
但这一过程的实施必须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不同年级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