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维新运动至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一)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废八股考试,改 试策论,等学校 普遍开设后,再 废科举
1
创办学校,改变 传统教育内容, 传授科学技术, 培养新型人才
2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反映在对教育作用的认识上, 他将兴学育才作为维新救国的基本保障加以强调。
四、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一)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二、清末新学制的确立 (二)癸卯学制
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合作 对“壬寅学制”进行修改,于1904年 1月 (农历癸卯年底)由清政府正式颁布,即 《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
三、清末教育行政机构的确立
(一)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清政府为保证学制颁布后兴学政策的 落实,1904年《学务纲要》规定专设总理 学务大臣。1905年12月,清廷批准成立学 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 关。学部内分为五司,即总务司、专门司、 普通司、实业司、会计司,设视学官专任 巡视京外学务。
三、清末教育行政机构的确立 (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1906年4月,清政府根据学部奏请, 决定各省裁撤学政,改设提学使司,统辖 全省学务。1906年5月,学部奏定,在各 厅、州、县建立劝学所,管辖本地学务。
四、教育宗旨的厘定
1906年 3月,根据学部的建议朝廷下 谕,正式确定以“忠君,尊孔,尚公,尚 武,尚实”为教育宗旨。宗旨的前两项强 调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儒家礼教,体现封 建教育的根本性质。后三项分别与德育、 体育和智育对应,但出发点都是国家本位。
中国教育史
第十一章
维新运动至清末新政 时期的教育
1.了解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2.掌握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及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3.掌握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基 本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部分 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一、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一)全面学习西学 (二)改革科举制度 (三)建立近代学制 (四)倡导女子教育
4.其他教育主张
主要观点
儿童教育 女子教育 师范教育

批判传统教育只重高等 教育而忽视初等教育;
撰写《论女学》,积极 提倡开展女主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中,师范 教育是发展的基础。
四、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严复的教育思想
四、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严复的教育思想
1.教育作用
主要观点
教育救国
育婴院
3
《大同书》
大学院
小学院
中学院
四、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二)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近 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其主张将教育改革作为变法之本, 积极倡导新学,在文教领域形成了 资产阶级的维新教育运动。
四、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二)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1.教育作用(目的)
二、维新教育实践
(一)开设报馆宣传变法 (二)办学堂培育人才 (三)建学会扩展力量
三、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一)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 (二)设立京师大学堂 (三)改革书院 筹办各级各类学校 (四)派人出国游学 (五)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
四、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一)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康有为,人称南海先生,中国政治家、 思想家、教育家。主要著作《大同书》。 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 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第二部分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一、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废除 (一)三个阶段
1、增新阶段——改革科举内容 2、革旧阶段——改革科举内容 3、废除阶段——科举制度完全废止
一、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废除 (二)历史意义
1、科举废除意味由封建王朝扶植的“学 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体系的彻底崩溃。 2、科举废除对新兴的近代教育事业来说, 则意味着消除了最大的障碍,各地纷纷开 始兴学。
二、清末新学制的确立
(一)壬寅学制
1902年,在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 系列学制系统文件,8月15日奏呈颁布, 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因为该年为壬寅 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全国学制 系统,具体规定了个学堂的性质、培养目 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 互衔接关系。
严复从进化论的观点出 发,认为一个国家兴衰 存亡的主要原因在于自 身状况,怨天尤人无济 于事,将教育视为强国 之本。
四、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严复的教育思想
2.教育内容
主要观点
反对中体西用,认为中 西之学各有其体用,持 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就西学而言,是以自由 为体,以民主为用,此 观点有过于美化西学之 嫌,但强调要从整体上 看待和学习西学,抓住 民主和科学的实质而不 是取其皮毛,这是高出 一般人的见解。
五、留学教育的勃兴 (一)留日高潮
1、留日高潮形成的原因 (1)清政府政策上的提倡与鼓励 (2)日本政府推行吸引政策 (3)中国民族危亡的强烈刺激 (4)中日两国地理文化上接近
四、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严复的教育思想
3.论三育并举
主要观点
鼓民力 开民智 新民德
中国最早论述三育并重 的教育家。在这个体系 中智育处于基础地位。
四、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严复的教育思想
4.学校教育制度
主要观点
全面学习西学 主张改革中国旧教育 建立新的教育体系
蒙养学堂,16岁以前; 中学,16-20岁; 大学堂,高等和专门; 留学; 师范学堂。
四、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二)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3.学校教育制度
主要观点
废八股 变科举 兴学校
主张新学校体系代替科 举制度,参照日本教育 制度,按人的身心发育 将教育分为四个时期: 5岁以下家庭教育与幼 稚园期;6-13岁小学校 期;14-21岁中学校期 ;22-25岁大学校期。
四、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二)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主要观点
“开民智”
即普遍提高民众素质, 其意义不仅是促进国家 富强,而且能促进社会 进步。故梁启超指出“ 教育之意义,在养成一 种特色之国民”。
四、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二)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2.教育内容
主要观点
中西并举,政艺并进
学校开设西学包括西政 、西艺、西文、西史, 同时强调学习中学,提 倡读原本的古圣先哲创 立的经史、子学,主张 西学必须扎根在中国的 土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