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平面问题极坐标解答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轴对称问题:
物体的形状或某物理量绕一轴对称,通过对称轴的 任何面都是对称面,称为轴对称问题。 z 应力轴对称
应力绕Z 轴ρ对称,应力分量仅是径向坐标的函数,与环
向坐标无关,切应力为零。
τ ρφ = τφρ = 0
Φ =Φ(ρ)
1、应力公式。若体积力为0,有:
σρ
=
1 ρ
dΦ dρ
,
σ
φ
=
d2Φ d ρ2
q2 ,
σφ
=
R2 ρ2 R2 r2
+ −
1 1
q1
−
1+ 1−
r2 ρ2 r2 R2
q2 ,
τ ρφ = 0.
(压力) (4-14)
(2)若只有内压,则解答为:
σρ
=
−
R2 ρ2 R2 r2
−1
q1 −1
σφ
=
R2 ρ2 R2 r2
+1
q1 −1
(压力) (拉力)
(4-15)
(3)受内压的具有圆孔的无限大薄板,或具有圆孔
σρ
=
q 2
(1 −
r2 ρ2
)+
q 2
cos 2φ(1−
r2 ρ2
)(1− 3
r2 ρ2
⎫ ),⎪
⎪
σφ
=
q 2
(1 +
r2 ρ2
)
−
q 2
cos
2φ(1 +
3
r4 ρ4
),
⎪⎪ ⎬ ⎪
τ ρφ
=
−
q 2
sin
2φ(1 −
r2 ρ2
)(1 +
3
r2 ρ2
).
⎪ ⎪ ⎪⎭
(基尔斯解答)
(4-21)
(1)孔边应力
1、半径R圆板代替矩形板
R面应力由式(4-6)计算,有:
σ ρ = q cos 2ϕ
τ ρϕ = −q sin 2ϕ
(a)
内边界条件:
σ ρ ρ =r = 0;τ ρϕ ρ =r = 0
(b)
2、解答
采用半逆解法,假设:
Φ = f (ρ) cos 2ϕ
(c)
代入相容方程(4-9),有:
d4 f + 2 d3 f − 9 d2 f + 9 d f = 0 d ρ4 ρ d ρ3 ρ2 d ρ2 ρ3 d ρ
1、半径R圆板代替矩形板 R面应力由式(4-6)计算,有:
σ ρ = q,τ ρϕ = 0.
2、解答
在式(4-16)中,令r/R=0,q2=-q, 有:
σρ
=
q(1 −
r2
ρ2
)
σϕ
=
q(1 +
r2
ρ2
)
τ φρ = 0
(受拉)
(4-19) (受拉)
二、带小圆孔的矩形板,左右边受均布拉力
q,上下边受均布压力q
2φ(1 −
r2 ρ2
)(1 +
3
r2 ρ2
⎪ )。⎪
⎪⎭
(4-20)
三、带小圆孔的矩形板,x、y向拉力q不等
采用叠加原理,分解为如下两种情况分别求解: (1)各向拉应力相等,为(q1+q2)/2 (2)水平向受拉,竖直向受压,集度都为(q1+q2)/2。
四、应力集中现象讨论 矩形薄板水平向受均布力q 叠加法获得:
A r2
+
B(1+ 2 ln r) + 2C
=
−q1
A R2
+
B(1+ 2 ln
R) + 2C
=
−q2
(c)
方程(c)有2个,无法确定A、B和C三个参数。
4、待定参数确定
(1)位移单值条件
圆环或圆筒,是多连通域,环向位移中:
uφ
=
4B E
ρφ ,
(d)
是一个多值函数:对于(ρ,φ)和(ρ,2π+φ)
σφ = q(1−2cos2φ)
φ/° 0 30 45 60 90
σφ -q 0
q 2q 3q
孔口应力集中。孔边应力达到均布拉力3倍。
(2)y轴(φ=90°)应力,
σϕ
=
q(1 +
1 2
r2 ρ2
+
3 2
r4 ρ4
)。
ρ/r
1
2
σφ
3q
1.2q
(e)
3 1.07q
4 1.04q
(3) x轴(φ=0 °) 上应力,
是同一点,但式(c)却得出两个位移值。由于同一点的
位移只能为单值,因此B=0。
(2)(c)式求解出A和B
A
=
r 2R2 (q2 − R2 − r2
q1 )
2C
=
q1r 2 − q2R2 R2 − r2
5、应力拉梅解答
(1)一般情况
σρ
=
−
R2 ρ2 R2 r2
−1
q1 −1
1− −
1−
r2 ρ2 r2 R2
(4-11)
σρ
=
A
ρ2
+ B (1 + 2 ln ρ ) + 2 C
⎫ ⎪ ⎪
σϕ
=
−
A
ρ2
+
B (3 +
2 ln
ρ)+
2C
⎪ ⎬
⎪
τ ρϕ = 0 .
⎪ ⎪
⎭
应力分量对称于坐标原点
(4-12)
4、轴对称平面应力情况应变解
(4-12)代入(4-3),有
ε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 [(1+ μ)
E
A
ρ2
+ (1− 3μ)B + 2(1− μ)B ln ρ
B=I=H=K=0
σρ
=
A
ρ2
+ 2C
⎫ ⎪ ⎪
σϕ
=
−
A
ρ2
+
2
C
⎪ ⎬
⎪
τ ρϕ = 0.
⎪ ⎪
⎭
uρ
=
1 [−(1+ μ)
E
A + +2(1− μ)Cρ] ρ
uϕ = 0
(平面应力问题)
(5) 轴对称应力及对应的位移的通解已满足平衡方程和
相容方程,它们还必须满足边界条件及多连体中的位移 单值条件,并由此求出其各待定系数。
−
1 ρ2
+
B(3 +
2 ln
ρ)
+
2C
⎪ ⎬
⎪
(a)
τ ρφ = 0.
⎪ ⎪
2、应力边界条件 ⎭
(σ ρ )ρ=r = −q1, (τ ρφ )ρ=r = 0 ⎫⎪ (σ ρ )ρ=R = −q2 , (τ ρφ )ρ=R = 0.⎬⎪⎭
(b)
式(b)中的τρφ 条件自然满足。式(b)带入(a),有:
(4-13)
uϕ
=
4Bρϕ
E
+
Hρ
+
I
sin ϕ
+
K
cosϕ
6个待定参数
其中 I,K—为x、y向的刚体平移,
H —为绕o点的刚体转动角度。
说明
(1)在轴对称应力条件下,式(4-11)、(4-12)和 (4-13)为应力函数、应力和位移的通解,适用于任何 轴对称应力问题。 (2)对平面应变问题,将参数E换为E/(1-μ2), μ换为 μ/(1-μ)。
为什么在轴对称应力下,得出的位移 是非轴对称的?如何从数学推导和物理概 念上解释这种现象?
从物理概念看,与轴对称应力对应的变形 位移是轴对称的,但刚体位移是任意的。
从数学推导看,由应变求位移是积分运 算,出现任意的待定函数。
(4)轴对称应力情况下,位移轴对称的条件是物体形 状、受力(包括约束)为轴对称。此时:
)
⎪ ⎪ ⎭
将式(d)代入边界条件(a)、(b),令r/R=0, 得:
A = 0; B = − q 2
C = qr2; D = − qr4 2
σρ
=
q cos 2φ(1 −
r2 ρ2
)(1 − 3
r2 ρ2
),
⎫ ⎪ ⎪
σφ
=
−q cos 2φ(1 +
3
r4 ρ4
),
⎪⎪ ⎬ ⎪
τ ρφ
=
−q sin
的无限大弹性体则解答为:
σρ
=
−
r2
ρ2
q1
σϕ
=
r2
ρ2
q1 ;
(4)若只有外压,则解答为:
σρ
1− =−
1−
r2
ρ2
r2 R2
q2
σϕ
1+ =−
1−
r2
ρ2
r2 R2
q2
(压力) (压力)
关于单值条件的说明:
(4-16)
(1)多连体中的位移单值条件,实质上就是物体的连 续性条件(即位移连续性条件)。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续)
目录
41 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 2 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
3 物理量的坐标变换式
4 在极坐标中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
5 轴对称应力和相应的位移
3
6 圆环或圆筒受均布压力
7 压力隧洞
8 圆孔的孔口应力集中
9 半平面体在边界上受集中力
§4-5 轴对称应力和相应的位移
σϕ
=−
q 2
r2
ρ2
(3
r2 ρ2
−1)
孔口问题应力集中特点
z集中性:孔口应力远大于远处,最大和最小应力发生在 孔边。
z局部性:开孔应力扰动,主要发生在1.5倍孔口尺寸范围 内。
谢 谢!
(6) 轴对称应力及位移的通解,可以用于求解应力或 位移边界条件下的任何轴对称问题。
§4-6圆环或圆筒受均布压力
+
-
-
-
设有圆环或圆桶,内、外半径分别为r和R,受 内外压力分别为q1和q2。建立应力解答
1、应力轴对称,解答形式如下:
σρ
=
A ρ2
+
B(1+ 2 ln
ρ) + 2C
⎫ ⎪ ⎪
σφ
=
+ 2(1− μ)C]
εϕ
=
1 [−(1+ μ)
E
A
ρ2
+ (3 − μ)B + 2(1− μ)B ln ρ
+ 2(1− μ)C]
γ ρϕ = 0
应变轴对称
5、轴对称平面应力情况位移解答
上式代入几何方程(4-2),有
∂uρ = 1 [(1+ μ) A + (1− 3μ)B + 2(1− μ)B ln ρ + 2(1− μ)C]
∂ρ E
ρ2
uρ
ρ
+1
ρ
∂uϕ
∂ϕ
=
1 [−(1+ μ) A
E
ρ2
+ (3 − μ)B + 2(1− μ)B ln ρ + 2(1− μ)C]
1 ∂uρ + ∂uϕ −uϕ =0
ρ ∂ϕ ∂ρ ρ
(a)
由(a)中第一式:
uρ
=
1 [−(1+ E
μ)
A
ρ
+ (1− 3μ)Bρ
+ 2(1− μ)B(ln ρ
∴
f
(ρ)
=
Aρ 4
+
Bρ 2
+
C
+
D
ρ2
∴Φ
=
cos
2ϕ( Aρ 4
+
Bρ 2
+
C
+
D
ρ2
)
代入(4-8),有:
σρ
=
− cos 2φ(2B
+
4C
ρ2
+
6D
ρ4
)
⎫ ⎪ ⎪
σφ
=
cos 2φ(12Aρ 2
+
2B
+
6D
ρ4 )
⎪ ⎬ ⎪
(d)
τ ρφ
=
sin
2φ(6Aρ 2
+
2B
−
2C
ρ2
−
6D
ρ4
F为任意常数。方程(d)的解:
f1 (ρ ) = H ρ + F
方程(e)的解:(f)
f (ϕ ) = I cos ϕ + K sin ϕ
(f) (g)
uρ
=
1 [−(1+ μ)
E
A
ρ
+ (1− 3μ)Bρ
+ 2(1− μ)Bρ(ln ρ
−1)
+ 2(1− μ)Cρ] + I cosϕ + K sinϕ
=
4Bρϕ
E
−
f (ϕ )d ϕ + f1 ( ρ )
f 1(ρ):ρ的任意待定函数。
( b)、(c)代入(a)中第三式,有
f1 ( ρ )
−
ρ
df1 ( ρ ) dρ
=
df (ϕ) dϕ
+
∫
f
(ϕ )
(c)
∴
f1(ρ) −
ρ
df1 ( ρ ) dρ
=
F
df (ϕ) dϕ
+
∫
f
(ϕ )
=
F
(d) (e)
,
(4-10)
τ ρϕ = 0 .
2、相容方程及其解答
d2 (
+1
d d2 )(
+1
d )Φ = 0
d ρ2 ρ d ρ d ρ2 ρ d ρ
即:ρ 4
d4 Φ d ρ4
+
2ρ 3
d3 Φ d ρ3
−
ρ2
d2 Φ d ρ2
+
ρ
dΦ dρ
=
0
Φ = Aln ρ + Bρ 2 ln ρ + Cρ 2 + D 3、轴对称情况应力解答
§4-8圆孔的孔口应力集中
给出无体力的小孔口的应力集中问题解答 z 小孔口定义 (1)孔口尺寸远小于弹性体 (2)孔边距弹性体边界很远(1.5倍孔口尺寸) z 孔边应力集中现象
板中开有小孔,孔边的应力远大于无孔时 的应力,也远大于距孔稍远处的应力,称为 孔边应力集中。
一、带小圆孔的矩形板,四边受均布拉力q
(2)在连续体中,应力、形变和位移都应为单值。
按位移求解时:取位移为单值,求形变(几何方程)
也为单值,求应力(物理方程)也为单值。 按应力求解时:取应力为单值,求形变(物理方
程)也为单值,求位移(由几何方程积分),常常会出 现多值项。
对于单连体,通过校核边界条件等,位移单值条件往 往已自然满足;
对于多连体,应校核位移单值条件,并使之满足。 所以,按应力求解时,对于多连体须要校核位移的单 值条件
−1)
+ 2(1− μ)Cρ] + f (ϕ)
(b)
f (φ): φ的任意待定函数。
物体的形状或某物理量绕一轴对称,通过对称轴的 任何面都是对称面,称为轴对称问题。 z 应力轴对称
应力绕Z 轴ρ对称,应力分量仅是径向坐标的函数,与环
向坐标无关,切应力为零。
τ ρφ = τφρ = 0
Φ =Φ(ρ)
1、应力公式。若体积力为0,有:
σρ
=
1 ρ
dΦ dρ
,
σ
φ
=
d2Φ d ρ2
q2 ,
σφ
=
R2 ρ2 R2 r2
+ −
1 1
q1
−
1+ 1−
r2 ρ2 r2 R2
q2 ,
τ ρφ = 0.
(压力) (4-14)
(2)若只有内压,则解答为:
σρ
=
−
R2 ρ2 R2 r2
−1
q1 −1
σφ
=
R2 ρ2 R2 r2
+1
q1 −1
(压力) (拉力)
(4-15)
(3)受内压的具有圆孔的无限大薄板,或具有圆孔
σρ
=
q 2
(1 −
r2 ρ2
)+
q 2
cos 2φ(1−
r2 ρ2
)(1− 3
r2 ρ2
⎫ ),⎪
⎪
σφ
=
q 2
(1 +
r2 ρ2
)
−
q 2
cos
2φ(1 +
3
r4 ρ4
),
⎪⎪ ⎬ ⎪
τ ρφ
=
−
q 2
sin
2φ(1 −
r2 ρ2
)(1 +
3
r2 ρ2
).
⎪ ⎪ ⎪⎭
(基尔斯解答)
(4-21)
(1)孔边应力
1、半径R圆板代替矩形板
R面应力由式(4-6)计算,有:
σ ρ = q cos 2ϕ
τ ρϕ = −q sin 2ϕ
(a)
内边界条件:
σ ρ ρ =r = 0;τ ρϕ ρ =r = 0
(b)
2、解答
采用半逆解法,假设:
Φ = f (ρ) cos 2ϕ
(c)
代入相容方程(4-9),有:
d4 f + 2 d3 f − 9 d2 f + 9 d f = 0 d ρ4 ρ d ρ3 ρ2 d ρ2 ρ3 d ρ
1、半径R圆板代替矩形板 R面应力由式(4-6)计算,有:
σ ρ = q,τ ρϕ = 0.
2、解答
在式(4-16)中,令r/R=0,q2=-q, 有:
σρ
=
q(1 −
r2
ρ2
)
σϕ
=
q(1 +
r2
ρ2
)
τ φρ = 0
(受拉)
(4-19) (受拉)
二、带小圆孔的矩形板,左右边受均布拉力
q,上下边受均布压力q
2φ(1 −
r2 ρ2
)(1 +
3
r2 ρ2
⎪ )。⎪
⎪⎭
(4-20)
三、带小圆孔的矩形板,x、y向拉力q不等
采用叠加原理,分解为如下两种情况分别求解: (1)各向拉应力相等,为(q1+q2)/2 (2)水平向受拉,竖直向受压,集度都为(q1+q2)/2。
四、应力集中现象讨论 矩形薄板水平向受均布力q 叠加法获得:
A r2
+
B(1+ 2 ln r) + 2C
=
−q1
A R2
+
B(1+ 2 ln
R) + 2C
=
−q2
(c)
方程(c)有2个,无法确定A、B和C三个参数。
4、待定参数确定
(1)位移单值条件
圆环或圆筒,是多连通域,环向位移中:
uφ
=
4B E
ρφ ,
(d)
是一个多值函数:对于(ρ,φ)和(ρ,2π+φ)
σφ = q(1−2cos2φ)
φ/° 0 30 45 60 90
σφ -q 0
q 2q 3q
孔口应力集中。孔边应力达到均布拉力3倍。
(2)y轴(φ=90°)应力,
σϕ
=
q(1 +
1 2
r2 ρ2
+
3 2
r4 ρ4
)。
ρ/r
1
2
σφ
3q
1.2q
(e)
3 1.07q
4 1.04q
(3) x轴(φ=0 °) 上应力,
是同一点,但式(c)却得出两个位移值。由于同一点的
位移只能为单值,因此B=0。
(2)(c)式求解出A和B
A
=
r 2R2 (q2 − R2 − r2
q1 )
2C
=
q1r 2 − q2R2 R2 − r2
5、应力拉梅解答
(1)一般情况
σρ
=
−
R2 ρ2 R2 r2
−1
q1 −1
1− −
1−
r2 ρ2 r2 R2
(4-11)
σρ
=
A
ρ2
+ B (1 + 2 ln ρ ) + 2 C
⎫ ⎪ ⎪
σϕ
=
−
A
ρ2
+
B (3 +
2 ln
ρ)+
2C
⎪ ⎬
⎪
τ ρϕ = 0 .
⎪ ⎪
⎭
应力分量对称于坐标原点
(4-12)
4、轴对称平面应力情况应变解
(4-12)代入(4-3),有
ε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 [(1+ μ)
E
A
ρ2
+ (1− 3μ)B + 2(1− μ)B ln ρ
B=I=H=K=0
σρ
=
A
ρ2
+ 2C
⎫ ⎪ ⎪
σϕ
=
−
A
ρ2
+
2
C
⎪ ⎬
⎪
τ ρϕ = 0.
⎪ ⎪
⎭
uρ
=
1 [−(1+ μ)
E
A + +2(1− μ)Cρ] ρ
uϕ = 0
(平面应力问题)
(5) 轴对称应力及对应的位移的通解已满足平衡方程和
相容方程,它们还必须满足边界条件及多连体中的位移 单值条件,并由此求出其各待定系数。
−
1 ρ2
+
B(3 +
2 ln
ρ)
+
2C
⎪ ⎬
⎪
(a)
τ ρφ = 0.
⎪ ⎪
2、应力边界条件 ⎭
(σ ρ )ρ=r = −q1, (τ ρφ )ρ=r = 0 ⎫⎪ (σ ρ )ρ=R = −q2 , (τ ρφ )ρ=R = 0.⎬⎪⎭
(b)
式(b)中的τρφ 条件自然满足。式(b)带入(a),有:
(4-13)
uϕ
=
4Bρϕ
E
+
Hρ
+
I
sin ϕ
+
K
cosϕ
6个待定参数
其中 I,K—为x、y向的刚体平移,
H —为绕o点的刚体转动角度。
说明
(1)在轴对称应力条件下,式(4-11)、(4-12)和 (4-13)为应力函数、应力和位移的通解,适用于任何 轴对称应力问题。 (2)对平面应变问题,将参数E换为E/(1-μ2), μ换为 μ/(1-μ)。
为什么在轴对称应力下,得出的位移 是非轴对称的?如何从数学推导和物理概 念上解释这种现象?
从物理概念看,与轴对称应力对应的变形 位移是轴对称的,但刚体位移是任意的。
从数学推导看,由应变求位移是积分运 算,出现任意的待定函数。
(4)轴对称应力情况下,位移轴对称的条件是物体形 状、受力(包括约束)为轴对称。此时:
)
⎪ ⎪ ⎭
将式(d)代入边界条件(a)、(b),令r/R=0, 得:
A = 0; B = − q 2
C = qr2; D = − qr4 2
σρ
=
q cos 2φ(1 −
r2 ρ2
)(1 − 3
r2 ρ2
),
⎫ ⎪ ⎪
σφ
=
−q cos 2φ(1 +
3
r4 ρ4
),
⎪⎪ ⎬ ⎪
τ ρφ
=
−q sin
的无限大弹性体则解答为:
σρ
=
−
r2
ρ2
q1
σϕ
=
r2
ρ2
q1 ;
(4)若只有外压,则解答为:
σρ
1− =−
1−
r2
ρ2
r2 R2
q2
σϕ
1+ =−
1−
r2
ρ2
r2 R2
q2
(压力) (压力)
关于单值条件的说明:
(4-16)
(1)多连体中的位移单值条件,实质上就是物体的连 续性条件(即位移连续性条件)。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续)
目录
41 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 2 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
3 物理量的坐标变换式
4 在极坐标中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
5 轴对称应力和相应的位移
3
6 圆环或圆筒受均布压力
7 压力隧洞
8 圆孔的孔口应力集中
9 半平面体在边界上受集中力
§4-5 轴对称应力和相应的位移
σϕ
=−
q 2
r2
ρ2
(3
r2 ρ2
−1)
孔口问题应力集中特点
z集中性:孔口应力远大于远处,最大和最小应力发生在 孔边。
z局部性:开孔应力扰动,主要发生在1.5倍孔口尺寸范围 内。
谢 谢!
(6) 轴对称应力及位移的通解,可以用于求解应力或 位移边界条件下的任何轴对称问题。
§4-6圆环或圆筒受均布压力
+
-
-
-
设有圆环或圆桶,内、外半径分别为r和R,受 内外压力分别为q1和q2。建立应力解答
1、应力轴对称,解答形式如下:
σρ
=
A ρ2
+
B(1+ 2 ln
ρ) + 2C
⎫ ⎪ ⎪
σφ
=
+ 2(1− μ)C]
εϕ
=
1 [−(1+ μ)
E
A
ρ2
+ (3 − μ)B + 2(1− μ)B ln ρ
+ 2(1− μ)C]
γ ρϕ = 0
应变轴对称
5、轴对称平面应力情况位移解答
上式代入几何方程(4-2),有
∂uρ = 1 [(1+ μ) A + (1− 3μ)B + 2(1− μ)B ln ρ + 2(1− μ)C]
∂ρ E
ρ2
uρ
ρ
+1
ρ
∂uϕ
∂ϕ
=
1 [−(1+ μ) A
E
ρ2
+ (3 − μ)B + 2(1− μ)B ln ρ + 2(1− μ)C]
1 ∂uρ + ∂uϕ −uϕ =0
ρ ∂ϕ ∂ρ ρ
(a)
由(a)中第一式:
uρ
=
1 [−(1+ E
μ)
A
ρ
+ (1− 3μ)Bρ
+ 2(1− μ)B(ln ρ
∴
f
(ρ)
=
Aρ 4
+
Bρ 2
+
C
+
D
ρ2
∴Φ
=
cos
2ϕ( Aρ 4
+
Bρ 2
+
C
+
D
ρ2
)
代入(4-8),有:
σρ
=
− cos 2φ(2B
+
4C
ρ2
+
6D
ρ4
)
⎫ ⎪ ⎪
σφ
=
cos 2φ(12Aρ 2
+
2B
+
6D
ρ4 )
⎪ ⎬ ⎪
(d)
τ ρφ
=
sin
2φ(6Aρ 2
+
2B
−
2C
ρ2
−
6D
ρ4
F为任意常数。方程(d)的解:
f1 (ρ ) = H ρ + F
方程(e)的解:(f)
f (ϕ ) = I cos ϕ + K sin ϕ
(f) (g)
uρ
=
1 [−(1+ μ)
E
A
ρ
+ (1− 3μ)Bρ
+ 2(1− μ)Bρ(ln ρ
−1)
+ 2(1− μ)Cρ] + I cosϕ + K sinϕ
=
4Bρϕ
E
−
f (ϕ )d ϕ + f1 ( ρ )
f 1(ρ):ρ的任意待定函数。
( b)、(c)代入(a)中第三式,有
f1 ( ρ )
−
ρ
df1 ( ρ ) dρ
=
df (ϕ) dϕ
+
∫
f
(ϕ )
(c)
∴
f1(ρ) −
ρ
df1 ( ρ ) dρ
=
F
df (ϕ) dϕ
+
∫
f
(ϕ )
=
F
(d) (e)
,
(4-10)
τ ρϕ = 0 .
2、相容方程及其解答
d2 (
+1
d d2 )(
+1
d )Φ = 0
d ρ2 ρ d ρ d ρ2 ρ d ρ
即:ρ 4
d4 Φ d ρ4
+
2ρ 3
d3 Φ d ρ3
−
ρ2
d2 Φ d ρ2
+
ρ
dΦ dρ
=
0
Φ = Aln ρ + Bρ 2 ln ρ + Cρ 2 + D 3、轴对称情况应力解答
§4-8圆孔的孔口应力集中
给出无体力的小孔口的应力集中问题解答 z 小孔口定义 (1)孔口尺寸远小于弹性体 (2)孔边距弹性体边界很远(1.5倍孔口尺寸) z 孔边应力集中现象
板中开有小孔,孔边的应力远大于无孔时 的应力,也远大于距孔稍远处的应力,称为 孔边应力集中。
一、带小圆孔的矩形板,四边受均布拉力q
(2)在连续体中,应力、形变和位移都应为单值。
按位移求解时:取位移为单值,求形变(几何方程)
也为单值,求应力(物理方程)也为单值。 按应力求解时:取应力为单值,求形变(物理方
程)也为单值,求位移(由几何方程积分),常常会出 现多值项。
对于单连体,通过校核边界条件等,位移单值条件往 往已自然满足;
对于多连体,应校核位移单值条件,并使之满足。 所以,按应力求解时,对于多连体须要校核位移的单 值条件
−1)
+ 2(1− μ)Cρ] + f (ϕ)
(b)
f (φ): φ的任意待定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