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合集下载

国学中的礼仪

国学中的礼仪

国学中的礼仪People need independence to be free. October 2, 2022国学中的礼仪一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二入坐之礼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三饮食之礼在中国社会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四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五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会十分看重;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六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七人生仪礼:丧礼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典故: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加帮助,而采取观望的态度;有时也表示不是身临其境,对情况了解不深;战国后期,秦将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睢,对范睢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睢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睢的建议,也无可奈何;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睢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睢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睢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楚汉之争时,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后来,刘邦拜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比喻表面故作姿态,暗地里另有所图;背水一战:又称,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一哄而散;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打破,把渡船凿沉;孙子兵法所说的""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故事;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着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三十六计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国学经典小故事1、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3、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àn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有个着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安排时间;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过;4、孟母断机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5、黄香温席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6、陆绩怀橘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智慧小语陆绩六岁就懂得体念亲心的行为并非偶然,实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以身作则外,他还研读经史,无数古圣先贤的存心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7、元觉劝父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性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气劝说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横;8、汉文帝侍母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9、卜式牧羊卜式,是孔子的门生,从小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多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的君子;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执着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10、相煎何急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来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 智慧小语: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少得可怜;生存在这个世间,若想活得快乐,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则,假如不懂,就不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规律;11、程门立雪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hà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uò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优秀9篇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优秀9篇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9篇《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篇一活动目的:1、通过看录像、听录音、阅读材料、讨论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情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3、把礼仪常规贯穿到歌谣、小品、朗诵等各种表演形式之中,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懂得礼仪对于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1、开班会前,我们班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作为班会的前期铺垫:搜集中华文明礼仪的故事等资料;调查争做文明学生的做法。

2、关于小学生礼仪的音像、文字材料。

3、环境布置(黑板、场地等)。

4、组织学生准备有关节目。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主持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现在我宣布:《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开始(一)、家庭文明礼仪。

主持人: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的教育着我们,下面请观看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诚心敬父母》(放录像)(放完录像)主持人:看到这两个小故事,同学们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现在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那么我们在一起生活的小伙伴们呢?看了下面的表演的小品,我想大家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

下面请欣赏由高亭等表演的小品:《快乐的小伙伴》(表演结束)主持人:通过这个小品,大家认为该如何与小伙伴相处?学生自由发言。

文明礼仪演讲稿(范文15篇)

文明礼仪演讲稿(范文15篇)

文明礼仪演讲稿(通用15篇)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演讲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演讲稿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明礼仪演讲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明礼仪演讲稿1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安全教育”与“文明礼仪”。

开学已经一周了,在过去的一周里,校园各方面秩序良好,环境比较整洁,同学们表现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违纪现象,绝大部分同学仪表整洁,校服穿戴整齐,遇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特别是高一的同学,在经过军训的辛苦之后,已经渐渐适应了**的管理,在学习生活方面已经走上正轨,以上这些都要感谢老师、同学们的辛勤付出,也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下去,为创建安全、文明、充满爱意的校园而奋斗。

但是,我在这里也注意到了几个问题:第一,同学们的过马路与骑乘车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过马路不走斑马线,有些同学喜欢在校门口的两条斑马线的中间地带穿越马路,我们校门口是国道,来往车辆较多,车速较快,这样随便穿越马路是非常危险的,万一遇到交通事故你自己也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校值日教师也将加强巡查,对劝告不听者将作出处理。

我们学校骑车的同学较多,大部分是自行车和电动车,这里强调几点:1、不要并排骑车,占用本来就不宽敞的道路2、变线之前先看看或者打手势转向之前要伸出同侧的手臂,告诉后面的骑车人“我要转弯了”,给他们一个提示,不要突然拐弯,免得造成伤害事故。

3、按照交通法规定,电动车和自行车是不能带人的,未满18周岁或虽满18周岁但未取得驾照是不能驾驶摩托车的,希望同学们都能自觉遵守这些规定,珍爱生命。

4、女生骑自行车别穿裙子太长的裙子容易卷进车轮,造成危险;太短,会“走光”,都不利于正常的行车。

5、指定地点停放车辆学校已经指定专门地点停放车辆,希望同学们都能自觉按照秩序停放车辆,不要把自行车电动车停放在老师的停车位,电动车尽量在家里充好电。

电动车停好后把警报器关上,以免影响上课。

有关文明礼仪的国学经典

有关文明礼仪的国学经典

有关文明礼仪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中有关文明礼仪的部分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

1. 《尚书》中有许多篇章涉及到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周书·秋官》中提到:“敬天之事,敬地之事,敬神明之事,尽礼之事。

”这是对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尊重天地、敬仰神明、恪守礼法的要求。

2. 《礼记》是一部专门讲述礼仪的经典,其中的《礼运》篇提到:“礼者,人之大节也。

”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人们应当以礼为准则来行事。

3.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学而》篇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强调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的修养和礼仪。

4.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格物致知》篇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说要先修身,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品德和礼仪,然后才能治理家庭、国家和世界。

5.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道》篇中提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这是告诫人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内心,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

6.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尽心上》篇中提到:“言必信,行必果。

”这是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要充分信守承诺,言出必行,行动果断而坚决。

7. 《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中提到:“礼法各得其宜,可谓大同矣。

”这是指礼仪规范应当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人物的特点来确定,但最终目的是达到和谐统一。

8.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其中的《系辞传》中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德曰生。

”这是强调人们应当顺应天地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以生命和生活为中心,注重礼仪和道德修养。

9.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作,其中的《齐物论》中提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这是指礼仪和道德修养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如果不注重礼仪规范,就会导致道德沦丧和社会混乱。

10.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小雅·鹿鸣》中提到:“鹿鸣于飞,集于苞栩。

知文明懂礼仪作文参考8篇

知文明懂礼仪作文参考8篇

知文明懂礼仪作文参考8篇作文是我们表达内心深处情感的一种媒介,作文要想有深度,必须在审题时抓住题目的关键点进行深入思考,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知文明懂礼仪作文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知文明懂礼仪作文篇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

作为华夏儿女,龙的传人,应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对于华夏儿女而言,讲文明,懂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在生活中如何实现讲文明懂礼仪呢?可以从以下的三方面细说。

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家。

在家里见到长辈要有礼貌的问好。

对长辈不可以顶撞,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尊老爱幼,团结兄弟姐妹。

懂得互帮互助,经常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与长辈们一起共餐时,要等长辈先动筷子!你才可以开始吃。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能发出声音。

不可以用筷子敲碗,夹菜时尽量夹靠近自己面前的菜。

饭吃完,要等长辈先离开,你方可走。

去别人家做客和玩时,进去时记得先敲门,未经准许,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与人交谈要有礼貌。

别人给你递东西时,要用双手去接。

回到家记得跟父母报平安,离开家也要跟父母说一声。

学校是我家,学校是孕育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

首先在学校遇到老师要鞠躬并问好,见到同学要打招呼,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团结友爱,不说脏话粗话,不骂人,不说伤害同学的话。

不做对同学无礼的事。

向同学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学同意后再拿,并及时归还,还要致谢!诚实守信,说到做到,有错就改,答应别人的事情要按时做到,借他人钱物及时归还。

待人要有礼貌。

每周一升国旗时准时参加。

列队整齐,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直至升旗完毕,认真聆听国旗下的讲话。

社会是一个人价值得到真正体现的地方。

在公交车上总会看到很多陌生的面孔,那么你会主动给他们让座吗?看到老人小孩孕妇要主动地给让座,这是一个人文明素质的体现。

在马路上不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出门走楼梯靠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国学礼仪手势

国学礼仪手势

国学礼仪手势国学礼仪手势1. 引言国学礼仪手势是中华文化传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注重礼仪,礼仪手势在交际和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国学礼仪手势的起源、种类、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2. 起源与种类国学礼仪手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

古代儒家注重礼仪,将礼仪视为一种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方式。

在儒家经典《礼记》中,详细记载了各类礼仪手势的使用方法和意义。

常见的一些国学礼仪手势包括拱手礼、鞠躬、揖礼等。

- 拱手礼:拱手礼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国学礼仪手势,通常表示尊敬、谦虚和感激之情。

双手交叉于胸前,微微弯腰,同时拱手行礼。

拱手礼在日常交际、宴会、拜访等场合中被广泛使用。

- 鞠躬:鞠躬是一种表示敬意和谢意的手势。

主要有三种类型:大鞠躬、小鞠躬以及再三鞠躬。

大鞠躬是指身体向前弯曲,手掌触地;小鞠躬则是身体稍微弯腰;再三鞠躬则是连续鞠躬三次,表示更加深切的感谢或敬意。

- 揖礼:揖礼是一种示意尊敬和友好的礼节动作。

双手合十于胸前,稍微弯腰,同时向对方示意问候或感谢。

揖礼多用于正式场合,如会议、演讲等,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3. 智慧与意义国学礼仪手势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体现了智慧和意义。

这些手势不仅通过动作形式表达尊重和谦虚,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 尊重他人:国学礼仪手势的主要目的在于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通过拱手礼、鞠躬等手势,人们在交往中向对方展示出对其地位、能力和意见的敬重,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 表达谦虚:国学礼仪手势也是表达谦虚心态的一种方式。

比如揖礼、大鞠躬等动作,使人们以谦虚的心态面对他人和事物,避免过分张扬和自大。

- 文化传承:国学礼仪手势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传统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手势,人们不仅在实际交际中显得更加文雅得体,同时也保留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 现代社会价值国学礼仪手势虽然源自古代,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促进文明礼仪养成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促进文明礼仪养成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促进文明礼仪养成作者:雒军霞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01期摘要:通过诵读经典,和古人对话。

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于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多方尝试,已经开花结果。

关键词: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硕果累累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已是无数有识之士的共识。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文学,达到知行合一,对促进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从课题组成立以来,课题组成员勇于开拓、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国学经典为文明礼仪养成奠基“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在校园里,我们总能够听到这样朗朗的读书声。

2016年起,学校就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每天早自习前10分钟定为国学经典诵读时间。

每个班级根据学生特点有计划地诵读经典中华诗文。

学生们通过诵读经典美文,不但增长了知识,还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对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起到了指导作用,为做一名文明人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还成立了国学经典诵读社团。

在对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所学的国学经典内容辅助故事教学,深入浅出,让学生真正了解名著内涵。

把课堂上所学的经典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并引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加以强化,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国学经典知识彻底在学生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如《三字经》里“香九龄,能温席”讲述的是儒家文化首倡的“孝道”。

《白银区第十四小学小学生必读》第二条“尊老爱幼,常怀感恩之心”也提到“孝行”,如此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行动相结合,让孩子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很多孩子们在学习了《三字经》《弟子规》之后,开始主动观察身边的礼仪现象,在对与错的对比中,明辨是非,促进了文明习惯的养成。

二、在经典中寻求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方法1.榜样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每次进校门,红领巾流动岗的同学们总会给老师敬礼问好,同学们向老师问好,作为老师也要尊重同学,每次我总是还礼,亲切回敬同学们好。

讲文明懂礼貌作文(优秀10篇)

讲文明懂礼貌作文(优秀10篇)

讲文明懂礼貌作文(优秀10篇)讲文明,懂礼貌作文篇一铃。

伴着音乐铃声我们又能进入经典诵读的时间了,很有节奏的朗读让我越读越想读,我常常跟着节奏晃着脑袋,读书让我的学习充满了乐趣。

虽然有些句子我不懂,但许老师深情的朗读和生动的讲解让每句话都像一幅幅画一样展现在我的面前。

课堂上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和一幅幅逼真的画,让每天的经典诵读成了我的期待,我也在背诵中渐渐懂得了这些经典文字的意思。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

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发着牢骚。

“来,好闺女,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

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意思是说:不好的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去做如果做了这件事,就会影响身心发展。

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私自藏起来,如果私自藏起来,家人和你一起伤心。

所以,平时就算乱扔纸张这样的小事也是是我们不能做;如果我们做了,就会养成不良的习惯。

这虽然是件小事,但它能使我们懂得“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

又比如我们看到班上同学有个特别的东西,东西虽小,我们也不能拿走,如果私自藏了起来,爸爸妈妈和老师也会替你伤心长大以后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要从小做个文明的人。

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从国学经典《弟子规》中吸取营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尊父母、讲文明的好孩子,为将来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讲文明,懂礼貌作文篇二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十三亿中国人民一直期待的北京奥运会就要到了。

学国学礼仪心得体会(精选3篇)

学国学礼仪心得体会(精选3篇)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通过对国学礼仪的学习,加深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礼仪的博大精深,它凝聚了无数前人的智慧和结晶,虽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变迁和发展演化,在今天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自己以后的工作中,将去深入的学习国学礼仪,深刻的理解国学礼仪。
同时希望更多的人知晓礼仪教育是养正之本,更希望所有的老师知晓并行之,使我们的后代可以为家之栋梁,可以为国之重器。
通过国学礼仪的学习,知道了中国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还知道了古人的名言:孔子说“人无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立,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这就说明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礼仪与人、与家、与国的关系。
通过学习了解到:礼是天地之道,天地互礼,日月相顾。礼是人之道,人类互礼,万类相济。互礼为敬,故曰:礼道主敬。而且在《礼记》开篇中说道:毋不敬。
也就是说人类要敬天、敬地、敬祖、敬亲、敬人、敬己、敬事、敬万类。因为敬是人类效仿天地之德的根本:天地互礼,阴阳共存。敬是为了节制人们的情欲和惰性:制人情,节民性。
在学习中还认识到礼仪教育是养正之本。
其一,礼仪养正是第一教育。古人入小学,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开始,先教同学行为规范,先教同学做人做事。
礼仪,是数千年来行之有效的教化良方。而在现代教育中,上学直接教读书,教写字,教知识,教技能,却隔过了“行为规范”这个基础。而且,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只用言教讲道理,很少用身教行礼仪,以致于礼仪成为现代教育的盲区。

有关文明礼仪的国学经典有些

有关文明礼仪的国学经典有些

有关文明礼仪的国学经典有些
校园国学经典名句(儒雅、文明礼仪、励志教育类)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
不失色于人,指重视修身养性,经常保持气定神闲得姿态,无论仪容、应对都是庄重大方,有规律,不轻率;不失口于人,指说话谨慎,不寻人之短,不伤人之痛,也不讽刺挖苦。

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
人有礼貌,待人做事讲究礼节,说话恭敬文明,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与人相处和睦,不会伤害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伤害;否则,待人粗暴,说话粗鲁,无大无小,无长无少,难免与人发生矛盾,产生口角之争,甚至拳脚之斗。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恒”是“永久、持久”的意思。

爱护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爱护;尊重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4、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

《荀子》
人没有礼节,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做事不讲究礼节,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国家没有礼法,就会动荡不安。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弟子规,文明礼仪

弟子规,文明礼仪

篇一:学习弟子规_文明伴我行学习弟子规,文明伴我行东关胡小卫学校贯彻《弟子规》几年来,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学习文化,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学做文明人,意义非常重要,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以文明礼仪之邦,以文明古国著称,重文明、讲礼仪,这不仅是一个人心灵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因此,国家把创建文明社会当做了我们整个民族的事情。

学校把贯彻《弟子规》当作德育工作重要内容来抓。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一是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

二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是尊重别人,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粗鲁,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菁菁校园,一花一木,靠我们全体共同呵护,才有其春意常在;苦读不辍,优良学风,靠我们孜孜追求,才有其硕果累累;,孝敬父母,民族美德,靠我们言行相随,才使其蔚然成风。

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我们不断探索,求知。

因此,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告别陋习,养成好习惯,做文明小公民,还我们一个文明、美丽的校园,从现在起,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我们应该坚决摈弃我们身上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重新组织学习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开展“星级评比”活动,开展对自己认为不文明的言行进行查摆活动。

精选五篇学习文明礼仪个人心得体会例文

精选五篇学习文明礼仪个人心得体会例文

精选五篇学习文明礼仪个人心得体会例文文明礼仪培训课使我收获颇丰,不仅重温了实用的服务礼仪知识,还深刻地认识到了文明礼仪在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76范文精心整理了精选五篇学习文明礼仪个人心得体会例文,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优秀精选范文!精选五篇学习文明礼仪个人心得体会例文【一】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社交礼仪大致可分为个人礼仪、公共礼仪、交往礼仪、联通礼仪、应酬礼仪、聚会礼仪、餐饮礼仪。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活动中。

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的恰到好处。

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在通过这个学期的社交礼仪课上,个人礼仪这节课上,我收获颇多,讲了关于坐姿,行姿,手姿,立姿方面的细节问题。

我是一个走路不太好看的人,妈妈就提醒过我,一个女孩子走路不要走外八字,幅度要小一点,弄得我都不好意思,都不知道要怎么走路才好了,老师讲了一下怎么才不会走外八字的方法,呵呵,就是两个侧膝盖有摩擦,虽然还很不习惯,但我会坚持的,让自己的形象好一点,这样也会更自信一点,加油!修养指的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质和素质,包括一个人的仪容、言谈、行为举止等各个方面,同时,修养的培养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和逐渐的过程,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

和善亲切、谦虚随和、理解宽容、热情诚恳、诚实守信等式个人修养应该所具备的。

在课堂上,邓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她个人的一些生活经历。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彩7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彩7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彩7篇)国学经典读后感篇一最近在班级内掀起了阅读《国学经典》的高潮,学生们读得津津乐道,我也是乐此不疲。

每每端起这本书,就会开启我一天的好心情。

打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醒目的大字。

这使我不由地想到了历史上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这样,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

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老子”、“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一本国学诵读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论语》。

但是我认为《论语》中的所谓的“君子”和“小人”是一个纯概念化的名词,所说的君子是一个理想中的完人,是我们推崇的道德规范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样,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小人言行是做人的反面教材,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努力摒弃的糟粕。

随后,我又读了于丹教授的精辟讲解,她的讲解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等等,这样,会使我们自己变得完美、强大,才会更容易地接近成功,才会享受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以后一定要再细细品味几遍,相信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历史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间,而诗词却让美成为永恒。

诗词,就是中华文化中的排列整齐的颗颗珍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通过这次比赛,可以看出每一位选手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仅有一字提示的情况下能够唤醒脑中踊动的诗词,在比赛过程中做到临危不乱,对答自如。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3篇)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精选3篇)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篇1我国自古有“东方礼仪之邦”美誉,礼仪一直被当作人生的基础课程,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礼仪发展史。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学会讲究礼仪,才能立足于社会。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小学阶段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关键的时期。

我校的基于传统文化的礼仪教育正是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来加快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健康成长,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世。

在学校的“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 之“基于传统文化的礼仪教育行动研究”子课题研究带动下,作为班主任,我的具体做法是:一、积累传统礼仪文化,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之根本。

从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入手,渗透文明礼仪之根本教育。

《三字经》《弟子规》孩子们虽然在一、二年级时已经背诵过了,但是当时是否理解了呢?却不得而知。

现在重新复习诵读,五年级的孩子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每周诵读五条《论语》,他们就能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

在诵读的过程中,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三字经》《弟子规》里的很多内容大多都来自于《论语》。

比如:《论语》中的“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与《弟子规》中的“弟子规,众人训,守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都讲到了“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就这样,他们一边背诵,一边联系旧知,熟记了诵读的内容,加深了理解,渗透了做人的根本——仁、义、礼、智、信。

在诵读这些国学经典中传承了我国文明礼仪的'文化,明白了许多做人的根本。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

1、开展丰富的文明礼仪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使弘扬传统美德与文明礼仪教育具体化,生动化,贴近生活实际,真正起到教育实效。

关于国学经典故事之—礼

关于国学经典故事之—礼

关于国学经典故事之—礼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言语美。

下面是本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子避席出自丨《孝经》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孔融让梨“融四岁,能让梨”丨《三字经》原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

融七岁时,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

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故事: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

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

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关于礼仪的三分钟演讲稿范文(17篇)

关于礼仪的三分钟演讲稿范文(17篇)

关于礼仪的三分钟演讲稿范文(17篇)关于礼仪的三分钟演讲稿范文(通用17篇)关于礼仪的三分钟演讲稿范文篇1老师们、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享誉世界的国家。

进入社会主义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然的改变、环境的污染日益却日益严重,不容乐观。

这更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这就是人类在创造自己所需的时候,所给生存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今,我们都已经是大学生了,在自身的问题上更应该重视文明的体现。

我们讲文明讲礼仪,主要包括个人的言行、举止和思想表现。

语言的美是心灵善良的体现。

它不等于一个人说话吐露出好听的言辞,使人虚荣,骄傲的话语。

心灵的善良重在助人为乐,使失去生活信心的人变的对生活充满激情;使思想败坏的人变得思想超前。

语言的美是纯朴的、简洁的,对人有利的,从而不需华丽、高尚的言辞来修饰。

行为的举止也是内心思想的表现。

有些人不道德、损人利己的想法,他会用一些好的行动来蒙蔽别人,从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掩人耳目。

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总会露出自己行动的破绽,露出他做这件事内心真实的目的本质。

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在政治上野心是非常大的。

真正有利于别人的行为,别人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敬佩你的,可做些不文明的行为,即使你付出再大,做得再好,别人也只会看在眼里,在心底责备你的。

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都是现实,只有实事求是、顺从自然,才是文明行为的体现。

现今,也是一个文化的时代。

懂得文化,才能走进社会的发展中,才能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学习和发展。

适应世界的发展,每个国家的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重要的体现。

如果学些不良的文化,不仅会损害自己,也会损害到别人,给自己、给别人带来些不必要的伤害。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流长,要永久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传统,也需要我们的继承和发扬。

社会的发展是文明的,如果你没有做到文明,那你有可能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是逆着社会的发展而行。

国学礼仪知识3篇

国学礼仪知识3篇

国学礼仪知识国学礼仪知识3篇国学礼仪知识1国学礼仪知识【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

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

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

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

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

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

”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

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三字经文明礼仪篇

三字经文明礼仪篇

三字经文明礼仪篇三字经文明礼仪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文明礼仪篇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文明礼仪篇晨风吹,阳光照。

红领巾,胸前飘。

好学生,要做到。

讲文明,讲礼貌。

见老师,问声好。

见同学,问声早。

上下楼,靠右行。

互礼让,要记牢。

楼道内,静清净。

教室内,莫喊嚷。

桌椅齐,地面洁。

好环境,好心情。

课堂上,勤动脑。

勤回答,勤思考。

铃声响,课间到。

做游戏,不追跑。

玩得精,玩得巧。

悦身心,练大脑。

爱树木,护花草。

主人翁,责任感。

你我他,不缺少。

学校外,需做到。

有气质,有风度。

仪态美,举止雅。

衣整洁,精神好。

站坐行,仿前辈。

站如松,坐如钟。

卧如弓,行如风。

尊重人,文明语。

讲理解,讲和善。

谈话时,面带笑。

若问路,要礼貌。

“老爷爷,阿姨好”。

若购物,注行为。

不乱动,买卖和。

看演出,提前到。

轻入座,不迟到。

不喧哗,不乱跑。

演出闭,要鼓掌。

有纸屑,不乱抛。

有果皮,扔进箱。

乘车时,不拥挤。

尊长辈,爱幼小。

客人到,心欢笑。

物品齐,房间整。

主动迎,又周到。

送物品,接物品。

双手呈,谢声到。

亲友家,去做客。

重礼仪,少不了。

用物品,不随意。

经允许,教养好。

用餐时,不抢先。

离去时,招呼到。

要告别,说感谢。

有礼貌,人人笑。

好习惯,早养成。

拓展:三字经历史背景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

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例如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了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影响《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

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所谓国学,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固有学术。

这既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形态,也是中国学术的源头发轫,更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

所谓经典,按照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理解,“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

因此,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文明最好、最有价值的书籍,就是中国人最诚心、最喜欢阅读的书籍。

国学经典的主题是丰富的,既有关于国家大事和社稷安危的思想议论,又有山水清游、亲友往来和个人情绪的隽言妙语。

无论哪一类主题,实质都是关于真、善、美的追问,关于人的心灵和灵魂的思考,关于信仰信念、思想真理、价值标准和道德修身的阐述。

经典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形式是哲学、历史和文学作品。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有历史都是关于人的活动的记载,一切文学都是人学。

阅读经典,就是学哲学、看历史、欣赏文学作品。

在哲学经典中,我们仿佛倘佯在思辨的王国,感触思想的震撼,享受智慧的乐趣。

在历史书籍中,我们好像同先贤前辈一起呼吸,探秘他们的活动踪迹,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犹如身历其境,可以爱、可以恨,在爱中追求善与美,在恨中鞭挞丑与恶。

总之,品读国学经典,益处颇多,最大的益处是修身养性,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

诚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

”(二)敬礼者,敬而已矣。

——《孝经》敬是仁爱的表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弟子规》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三)表达敬意的原则和方法原则:尊老、敬长、尊师,自谦。

在朝序爵,在野序齿。

方式:敬语、容貌、服饰、进退、揖让,先后。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礼记·曲礼上》(四)诚敬从鞠躬做起诚敬之心若立于内,则必然会通过一定的形体动作形于外,令对方真切的感受到。

表达诚敬的形体动作很多,其中鞠躬就是中国人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

(五)学有本末,力行为先童蒙养正,培根固本。

——《弟子规》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等德目不是平行关系,而是本末关系。

前四者属于做人的本分,是为学的第一要义。

然后是约束言行,谨言慎行,为人诚信。

二、诗礼传家、忠厚继世殷为天子,三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

人性非甚相远也,何殷周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其故可知也。

——《大戴礼记·保傅》天子无恩于父母,不惠于庶民,无礼于大臣,不中于制狱,五经于百官,不哀于丧,不从太师之言,凡是之属,太傅之任也。

第二章拨开历史的迷雾——追溯礼仪的源起世界各国礼仪并不相同,道路也不尽相同,各民族之间的礼俗也不尽相同,仅以中原地区汉族通行的作为主流去审视源起●祭祀说1、训诂学角度:从字体分析,得出结论,礼仪起源于祭祀。

敬神敬人2、史书记载:《礼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也。

”3、考古发现:2-3万年以前的山顶洞人的墓葬,形式基本都是一致的,而且很多迹象表明,人们相信巫术可以救人。

●饮食男女说1、饮食:认为饮食的习惯和规矩是礼仪的本源。

(立论不稳)2、男女:男女有别,也就是婚姻制度,儒家提倡礼从家庭开始,然后才扩大到社会。

男女结合夫妻关系家庭传宗接代处理各种关系3、饮食男女:前两者的综合●欲望与环境矛盾说1、饮食之争2、婚姻之争总之:欲求不断增长的矛盾,需要一种规则来解决,这就是礼仪●多元起源及其他1、天神生礼说;2、天经地义说;3、生于理说4、礼从民俗说第三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漫话古代五礼关于礼仪的分类,历来说法甚多。

有五礼、六礼、九礼等说法,我们以《礼记.王制》中的六礼为依据一、以吉礼敬鬼神• 吉礼:祭祀之礼,向鬼神祈求,希望鬼神保佑人们吉祥安康、诸事如意。

1、祭天神:风雨雷电、日月星辰;2、祭地祗:地神;3、祭人鬼:祖先神;国家祀典1、封禅:皇帝祭天地玉皇顶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顶上有建于西汉时期的玉皇庙。

2、郊祭;3、祭社;北京社稷壇坐落在天安門的右側,現在的中山公園內,與東邊的太廟一左一右,體現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設計原則。

社稷壇早期是分開設立的,稱作太社壇、太稷壇,供奉社神和稷神(社即土地稷即五穀),後來才逐漸合而為一,共同祭祖。

4、腊祭:庆丰收;5、高禖;?6、宗庙:祭祀祖先;7、傩祭:驱除疫鬼;“用狂夫四人蒙以熊皮,以黄金为四目,率百吏行傩礼以驱疫。

二、以凶礼哀邦国• 凶礼:当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表示同情,给予必要的帮助,或是吊唁。

1、丧礼;2、荒礼;3、恤礼;三、以宾礼待宾客宾礼:周礼当中的宾礼是邦国间礼遇亲善的礼节。

具体来说也就是各路诸侯朝见天子、诸侯间相互会见以及使臣往来的种种礼节四、以军礼摄不协• 军礼:军队里的操练、征伐的行为规范。

1、大均礼;2、大田礼;3、大封礼五、以嘉礼亲万民嘉礼:沟通人际关系的礼节。

1、乡饮礼;2、昏冠礼;3、宾射礼4、飨燕礼;5、贺庆礼;第四章家和万事兴——传统家庭礼仪1、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家族庞大,人与人相处需要规范3、儒家历来用家庭中人际关系模式来处理社会上的各种关系一、父子之礼★子对父:孝、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尊重父母,孝顺父母24孝昏定晨省伺疾之礼子报父仇(中国古代有一个“子报父仇”(“父仇子报”)的传统。

儿子为父亲报仇,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甚至成为终生的事业,成为整个生命价值的体现。

为父报仇,或苦练武艺,雄霸天下;或勤奋读书,握得重权;或韬光养晦,寻找良机;或加入组织,依靠群力。

而后捉得仇人,判以天理,申以正义,快意恩仇,从此天下太平。

)★父对子:严、慈、教“养不教,父之过”“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家教细则,家教典故家训父子之礼的延伸——婆媳之礼(谒拜礼灶上伺养礼其他)二、夫妻之礼传统夫妻之礼的总纲:“夫为妻纲” 通常与被概括为“夫义妻顺“妻顺”1、“三从”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言、容、功)2、贞节问题3、夫妻离异问题“夫义” “七出三不去”的规定七出:“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三不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

”三、兄弟之礼传统家庭中兄弟关系复杂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嫡长子(正妻的长子)的后代称为[大宗] 庶子(妾的儿子)的后代称为[小宗]兄弟关系:兄友弟恭四、闺媛之礼闺媛之礼:是从男性角度出发,对家庭中的女性所做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

闺媛之礼的核心:男女有别闺媛之礼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闺媛之礼的价值判断标准:女子无才便是德第五章潇洒走一回——传统人生礼仪人生礼仪,有人又称之为“通过礼仪。

”意思是说,在人的一生当中,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或者说是一个个关口。

一、诞生礼♦诞生礼包括了诞生之前,出生,诞生后的许多礼仪,表示了人们对新生儿诞生的重视及其关注。

♦诞生前:求子、妊娠、催生;♦诞生时:分娩;♦诞生后:报喜、三朝、满月、百日、周岁、命名、童蒙;♦求子仪式1、产生原因:儒家提倡孝道、人类不了解生育的科学道理;2、形式多样:送子观音、张仙送子、偷子、拴娃娃等妊娠禁忌:禁食、禁视等;1、妊娠与分娩2、催生礼;♦诞生后的礼仪0、报喜礼:多种多样,意义相同;1、三朝:三天举行,“洗三”、“开奶”;2、出月:又称“弥月”,剃头、设宴;3、百日:百家衣、百家锁;4、周岁:“抓周”;5、命名礼:小名、大名、字、号6、童蒙礼:儿童入学第一天所举行的仪式;二、成年礼♦成年礼,又名成丁礼、入社礼。

这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民俗文化事象。

年轻人到了一定年龄,必须经过严酷的考验仪式,如果通过,他就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从此具有了成年人的能力和资格。

他是人生通过礼仪当中最具有通过意义的一种礼仪。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的仪式。

笄礼:古代女子成年的仪式。

♦生日礼和寿礼:1、生日:散生、满旬2、寿礼:六十岁以上才称生日为寿礼三、婚礼《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婚姻制度的沿革男女杂处,性关系杂乱的局面群婚(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血缘婚族外婚对偶婚(摆脱群婚,进入个体婚姻)专偶婚(一夫一妻制)♦婚姻形态婚姻形态往往是在特定的婚姻制度下,根据民族,地域以及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实际情况而对婚姻制度的实施做出局部调整或变通。

1、掠夺婚2、表亲婚3、招养婚4、典妻婚5、冥婚♦古代婚姻六礼婚姻一是主要指结婚这一天举行的仪式,同时也包括婚前择偶、定情、议婚、订婚阶段的一系列仪节和婚后的三朝回门一类的规矩在内。

1、纳采:男方聘请媒人到女家正式求婚;2、问名:讨八字,探问;3、纳吉:男方讲问名占卜后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订婚;4、纳征:纳成、纳币;5、请期:提日子、送日头;6、亲迎:迎娶新娘的仪式♦传统的婚礼仪节1、定情2、做媒3、相亲4、吃茶5、嫁妆6、哭嫁7、花轿迎娶8、传代9、拜堂10、揭盖头11、交杯12、吃喜酒13、撒帐14、闹新房15、回门四、丧葬祭礼★丧礼1、易簧2、属纩3、复4、吊唁:吊孝、吊丧5、装殓6、用品:寿衣、长明灯、打狗棒、丧服★葬法与葬礼1、葬法:处置尸体的方法;土葬:埋葬火葬:火化、焚尸天葬:野葬、风葬、鸟葬水葬、塔葬、悬棺葬、衣冠葬2、葬礼:出殡下葬的主要礼节;3、居丧与祭祖:★祭礼:死者家属仍然要小心翼翼地与死者的灵魂打交道,直到永远。

这与传统的信仰心里密不可分1、古人以为鬼魂在阴间仍然需要生活。

2、古人又以为祖先的鬼混会庇护自己的子孙。

★祭祀的分类1、做七:又称“斋七”、“烧七”。

2、祭祖第六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传统交际礼仪一、交际的基本方式⏹称谓1、分类:亲属称谓:父系、母系、姻系;社交称谓:亲属之外的人际交往中所使用的称谓。

2、语境称谓:尊称、谦称、婉称、昵称、贬称等一、交际的基本方式⏹相见礼1、跪拜:趺坐、箕踞、跽2、长跪3、古代女子行礼多用肃拜一、交际的基本方式⏹礼仪文字1、名片:谒、刺、名帖、名状2、贺卡3、请柬4、信函:竹简、木牍、帛书二、拜访与应酬一般性往来登门拜访客来敬茶节日往来第七章形象魅力的塑造一、概述形象魅力(吸引力、感召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