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误差

合集下载

表面张力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2010-12-11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中,理论计算所得值与实验测得数值存在偏差的因素是什么?1:首先要保证装置不能有一点点漏气,所以在玻璃装置的某些接口处涂点凡士林不知道会不会有点效果。

2:要保证毛细管尖端的洁净与完好无损,但实际中总是会有点缺陷,如果将毛细管尖端换成是一次性的东西,然后再与毛细管相连,但这样之后就可能不能保证整个毛细管的垂直,所以还不是很清楚这样的可行性。

3:要求毛细管与液面相切,但实际中可能做不到;但伸入液面△h的话,测出来的又不是表面的张力,所以不知道如果解决这个问题。

4:表面吸附量г是指单位面积的表层中所含溶质的量与具有相同质量溶剂的本体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之差。

因此,当浓度较低时,由于溶质优先排布在溶液表面层,使г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但当浓度增大到一定值后,再增加溶质浓度,必定使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与在体相中的浓度之差越来越小,直到浓度无限大时,这个差值为零。

而我们实验中是近似地忽略掉溶液本体的溶质量的,所以可能存在一点点偏差。

5:在实验数据处理的时候我们是用origin代替excel的粗略拟和,不知道是否存在比origin更为精确的软件,我看到有介绍matlab也是个比较好的数据处理软件,但是不会用,不知道其效果怎么样的。

以上几点也算是我的总结。

但是我想说的是很抱歉老师,我不能在您的指导下共同完成这篇我很欢喜的论文了。

虽然我一直表现地很热情高涨,可是每次我问一起的施国忠关于论文的事情老师到底是怎么布置的(因为那天我来的时候老师已经布置好了),他总是不告诉我,似乎表现地很不愿跟我一起做这篇论文,既然这样那我想还是退出好了,为了这个而搞的不开心也真没必要,所以我想想还是算了。

很抱歉,让老师您失望了。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注意事项】(如果注意事项都不满足当然会有偏差)仪器系统不能漏气.所用毛细管必须干净,干燥,应保持垂直,其管口刚好与液面相切.读取压力计的压差时,应取气泡单个逸出时的最大压力差.造成的原因可能有毛细管没有与液面相切,放置时没有垂直液面,导致形成的气泡压力不稳定无法稳定测量.另外实验测试的数据只有一组,偶然性质太大,没有更多的数据来进行对比还有温度的影响,正常的数据统一使用20摄氏度下的物质各项数值实验二十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实验十六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实验十六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实验十六最大气泡法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Ⅰ、实验目的1.熟悉表面张力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学会测定乙醇在室温时的表面张力。

Ⅱ、实验原理将一根毛细管插在待测液的表面,如图1,用抽气法逐渐减小毛细管外液面的压力,由于压力差的存在,在毛细管端会形成气泡。

此时附加压力(△P)与表面张力(σ)成正比,与气泡的曲率半径(R)成反比。

△P=2σ/R (1)当气泡开始形成时,曲率半径很大,随着气泡的形成R减少,当曲率半径R与毛细管半径r2相等时,曲率半径为最小值,△P为最大值。

随着R又不断变大,附加压力变小,直到气泡逸出。

测定时,△P可以从酒精压力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求得:△P=ρ〃g〃△h (2)式中ρ—酒精密度,g—重力加速度,△h—液面高度差。

由(1)(2)式得ρ〃g〃△h =2σ/R (3)(R调节等于r)当R= r时(r为毛细管半径)时,△P为最大值,即ρ〃g〃△h =2σ/r σ= r/2ρ〃g〃△hm将r/2ρ〃g合并为常数K,则上式变为:σ= K〃△hm (4)其中K(仪器常数为定值)可以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水测得。

再用同一套仪器(K不变)测出待测液无水乙醇的σ乙醇。

Ⅲ、实验仪器与试剂液体表面张力测定仪一套(如图2装置),移液管,洗耳球,刻度尺,量筒,蒸馏水,无水乙醇(分析纯)。

Ⅳ、实验步骤一、仪器常数K的测定1.打开滴定液漏斗顶端的塞子,将水装到漏斗带支管处(不要堵住支管);2.在支管试管内加入蒸馏水,使毛细管端面正好与水面相切;3.慢慢打开滴液漏斗活塞抽气,使气泡从毛细管口逸出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0个左右,读出压力差计两液面的最大高度差。

重复两次,求K。

二、乙醇表面张力的测定1.用铬酸洗液洗净支管和毛细管,再用蒸馏水滴洗一次和待测液淌洗一次;2.按一中123同样步骤测定乙醇的。

Ⅳ、数据记录与处理室温T= ℃,σ水= N•m-1乙醇表面张力理论值为:计算相对误差:Ⅴ、思考题:1.在测量中,如果抽气速度过快,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2.如果毛细管末端插入到溶液内部进行测量行吗?为什么?3.本实验中为什么要读取最大压力差?4.表面张力仪的清洁与否和温度的不恒定对测量数据有何影响?Ⅵ、参考资料1.《物理化学实验》第三版,复旦大学等编,P131—135。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泡压法、滴重法、毛细管升高法)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泡压法、滴重法、毛细管升高法)

最⼤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张⼒(泡压法、滴重法、⽑细管升⾼法)表⾯张⼒的测定——最⼤⽓泡压⼒法、滴重法、⽑细管升⾼法⼀、实验原理:1.最⼤⽓泡压⼒法测定表⾯张⼒(装置如下图所⽰):其中,B是管端为⽑细管的玻璃管,与液⾯相切。

⽑细管中⼤⽓压为P0。

试管A中⽓压为P,当打开活塞E时,C中的⽔流出,体系压⼒P逐渐减⼩,逐渐把⽑细管液⾯压⾄管⼝,形成⽓泡。

当⽓泡在⽑细管⼝逐渐长⼤时,其曲率半径逐渐变⼩,⽓泡达最⼤时便会破裂。

此时⽓泡的曲率半径最⼩,即等于⽑细管半径r,⽓泡承受的压⼒差也最⼤△P=P0-P=2γ/r 此压⼒差可由压⼒计D读出,故γ=r△P/2若⽤同⼀⽀⽑细管测两种不同液体,其表⾯张⼒分别为γ1、γ2,压⼒计测得压⼒差分别为△P1、△P2则:γ1/γ2=△P1/△P2若其中⼀种液体的γ已知,例如⽔,则另⼀种液体的表⾯张⼒可由上式求得。

2.⽑细管⾝升⾼法(装置如下图所⽰):⽑细管法测定表⾯张⼒仪器⽑细管表⾯张⼒⽰意图当⼀根洁净的,⽆油脂的⽑细管浸进液体,液体在⽑细管内升⾼到h⾼度。

在平衡时,⽑细管中液柱重量与表⾯张⼒关系为:2πσrcosθ=πr2gdhσ=gdhr/2cosθ(1)如果液体对玻璃润湿,θ=0,cosθ=1(对于很多液体是这样情况),则:σ=gdhr/2 (2)式中σ为表⾯张⼒;g为重⼒加速度;d为液体密度;r为⽑细管半径。

上式忽略了液体弯⽉⾯。

如果弯⽉⾯很⼩,可以考虑为半球形,则体积应为:πr3 -2/3πr3 =1/3πr3从(2)可得:σ=gdr/2(h+1/3r)(3)更精确些,可假定弯⽉⾯为⼀椭圆球。

(3)式应变为:σ=gdhr/2(1+1/3(r/h)-0.1288(r/h)2+0.1312(r/h)3)(4)3. 滴重法(装置如右图所⽰):从图中可看出,当达到平衡时,从外半径为r的⽑细管滴下的液体重量应等于⽑细管周边乘以表⾯张⼒,即:mg=2πσr (5)式中m为液滴质量;r为⽑细管外半径;σ为表⾯张⼒;g为重⼒加速度。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

实验七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一. 实验目的1.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2. 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 表面自由能的意义以及表面张力和吸附的关系。

3. 学会镜面法作切线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用本法测定[乙醇, 水]溶液的数据对[σ, c], 作图将c-σ曲线在不同浓度的斜率 T 代入吉布斯等温吸附式:Γ=﹣c RT c σ∂⎛⎫ ⎪∂⎝⎭T 求出相应的吉布斯吸附量Γ;按朗格茂尔等温吸附变形公式:c 1c α∞∞=+ΓΓΓ C/Γc-C 直线斜率tg β求出饱和吸附量 , 进而得出乙醇分子横切面积S 和分子长度 , 结合直线截距得出吸附系数α:∞Γ=(tg β)-1以上个式中, c 为浓度;T 为绝对温度(K );σ为表面张力;Γ为吉布斯吸附量;M 为溶质摩尔质量;ρ为溶质密度;S 为分子截面积;δ为分子长;α为吸附系数;NA 为阿伏伽德罗数(6.02×1023/mol );R 为气体常数。

为了求以上参数, 关键是测σ。

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 矢量。

源于凝聚相界面分子受力不平衡, 意为表面的单位长度收缩力。

σ也是在个条件下凝聚系表面相得热力学强度性质, 如果恒温、恒压下扩大单位表面积所需的可逆功, 故亦称为表面自由焓。

1. σ与凝聚相和表面共存接触相种类有关, 还与T,P 有关, 与凝聚相纯度和杂志种类有关。

浓度升高, 溶液的σ有增有减, 随溶质、溶剂而异, 表面活性剂是两亲分子, 他们的水溶液σ随浓度升高先剧降, 后微升, 在渐趋稳定。

σ随c 而变化的本质是溶液表面浓度对体相浓度的偏离, 此现象称为表面吸附。

表面吸附量Γ与浓度有关, 用吉布斯等温方程求出 为σ-c 曲线在指定浓度的斜率。

<0, Γ>0为正吸附, 表面浓度较体浓度高, 达饱和吸附时, Γ趋于饱和吸附量 , 此时两亲分子在溶液表面处于高度有序的竖立密集, 形成单分子膜。

,2. 若将兰格缪尔等温吸附式中的吸附量赋予吉布斯吸附量的特定意义, 则可从其变形式求出 设分子吸附层厚δ, δ即两亲分子长。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概况张力之宇文皓月创作【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泡压法测定概况张力的原理,了解影响概况张力测定的因素。

2、了解弯曲液面下发生附加压力的实质,熟悉拉普拉斯方程,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了解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公式的应用。

3、测定分歧浓度正丁醇溶液的概况张力,计算饱和吸附量, 由概况张力的实验数据求正丁醇分子的截面积及吸附层的厚度。

【实验原理】1、概况张力的发生纯液体和其蒸气组成的体系体相分子:自由移动不必耗功。

概况分子:液体有自动收缩概况而呈球形的趋势。

要使液体概况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以增加分子位能。

所以分子在概况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概况自由能。

如果ΔA为1m2,则-W′=σ是在恒温恒压下形成1m2新概况所需的可逆功,所以σ称为比概况吉布斯自由能,其单位为J·m-2。

也可将σ看作为作用在界面上每单位长度边沿上的力,称为概况张力,其单位是N·m-1。

液体单位概况的概况能和它的概况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2、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1)在任何两相界面处都存在概况张力。

概况张力的方向是与界面相切,垂直作用于某一鸿沟,方向指向使概况积缩小的一侧。

(2)液体的概况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概况张力愈小。

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不分,概况张力趋近于零。

(3)液体的概况张力与液体的纯度有关。

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概况张力就要发生变更,其变更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赋性和加入量的多少。

(4)由于概况张力的存在,发生很多特殊界面现象。

3、毛细现象(1)由于概况张力的作用,弯曲概况下的液体或气体与在平面下情况分歧,前者受到附加的压力。

(2)如果液面是水平的,则概况张力也是水平的,平衡时,沿周界的概况张力互相抵消,此时液体概况内外压力相等,且等于概况上的外压力Po。

(3)若液面是弯曲的,平衡时概况张力将发生一合力Ps,而使弯曲液面下的液体所受实际压力与Po分歧。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了解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的因素。

2、了解弯曲液面下产生附加压力的本质,熟悉拉普拉斯方程,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了解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公式的应用。

3、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饱和吸附量, 由表面张力的实验数据求正丁醇分子的截面积及吸附层的厚度。

【实验原理】1、表面张力的产生纯液体和其蒸气组成的体系体相分子:自由移动不消耗功。

表面分子:液体有自动收缩表面而呈球形的趋势。

要使液体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以增加分子位能。

所以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

W=A σ-∆如果ΔA 为1m 2,则-W ′=σ是在恒温恒压下形成1m 2新表面所需的可逆功,所以σ称为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其单位为J·m -2。

也可将σ看作为作用在界面上每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m -1。

液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2、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1)在任何两相界面处都存在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方向是与界面相切,垂直作用于某一边界,方向指向使表面积缩小的一侧。

(2)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

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

(3)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液体的纯度有关。

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

(4)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产生很多特殊界面现象。

3、毛细现象(1)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弯曲表面下的液体或气体与在平面下情况不同,前者受到附加的压力。

gl此时液体表面内外压力相等,且等于表面上的外压力Po 。

(3)若液面是弯曲的,平衡时表面张力将产生一合力Ps ,而使弯曲液面下的液体所受实际压力与Po 不同。

(4)当液面为凹形时,合力指向液体外部,液面下的液体受到的实际压力为 P' = Po - Ps 。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数据处理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数据处理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数据处理
最大气泡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方法,其原理是在溶液中注入一定量的气体,通过测定气泡的体积和时间来计算表面张力的大小。

数据处理如下:
1. 计算气泡的体积:根据气泡的形状(通常是圆形),可以使用公式计算其体积,例如对于直径为d的气泡,其体积为
4/3π(d/2)^3。

2. 计算表面张力:根据气泡的体积和时间,可以使用公式计算表面张力,例如对于一定体积的气泡,在一定时间内的表面张力大小为T=4v/πd^2t,其中v为气泡的体积,d为气泡的直径,t为气泡脱离液面的时间。

3. 处理多次实验数据:通常多次测量得到的表面张力值会有一定的误差,需要将多次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并计算其标准差和置信区间。

4. 分析数据结果:根据测得的表面张力值,可以进一步分析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与其他溶质的相互作用、表面压力和界面活性等。

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实验报告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实验报告引言•介绍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目标和意义实验原理•介绍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描述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工作2.实验操作–描述实验步骤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参数的设置等3.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总结实验的要点和发现实验的误差分析•分析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包括实验操作、仪器精度等实验改进和展望•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引用相关的学术文献或参考资料致谢•感谢实验中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人员,包括教师、同学、实验室人员等以上是本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和要点,通过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测量方法。

实验结果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抱歉,根据您的要求,这是一个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实验报告的框架,需要您具体填充实验内容和数据。

以下是完整的实验报告的框架:标题引言•介绍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实验的背景和意义,说明表面张力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实验目的•确定本实验的目标和意义,例如研究不同溶液的表面张力特性。

实验原理•介绍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包括拉普拉斯方程和测定表面张力的公式。

•可以详细描述实验原理中液体的形成、气泡的生长、表面张力和气泡半径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描述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工作,例如实验室基础设备、各种试剂和仪器等。

2.实验操作–描述实验步骤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气泡生成器的使用、气泡的观察和测量等。

–记录实验参数的设置,例如气泡生成速率、气泡生成器的温度和压力等。

3.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例如气泡半径和时间的关系数据。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数字微压差测量仪测量微小压力差。

3、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表面吸附量和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横截面积。

二、实验原理1、表面张力在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

然而,在液体表面,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导致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的趋势。

要使液体表面增大就必须要克服这种向内的合力而做功,所做的功转化为表面能储存在液体表面。

在温度、压力和组成恒定时,表面张力与表面积的增量成正比,比例系数即为表面张力。

2、最大气泡法将毛细管垂直插入液体中,液体表面张力会对毛细管中的气泡产生附加压力。

当气泡从毛细管下端缓慢逸出时,所受到的压力差最大。

根据拉普拉斯方程,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及气泡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为:\(\Delta p =\frac{2\gamma}{r}\)其中,\(\Delta p\)为附加压力,\(\gamma\)为表面张力,\(r\)为气泡的曲率半径。

当气泡为半球形时,曲率半径\(r\)等于毛细管半径\(r_{毛}\),此时附加压力最大。

通过数字微压差测量仪测量出最大附加压力\(\Delta p_{max}\),即可求得表面张力\(\gamma\)。

3、表面吸附量和横截面积根据吉布斯吸附等温式:\(\Gamma =\frac{c}{RT}\frac{d\gamma}{dc}\)其中,\(\Gamma\)为表面吸附量,\(c\)为溶液浓度,\(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以\(\gamma\)对\(c\)作图,求得曲线某一点的斜率\(\frac{d\gamma}{dc}\),即可计算出表面吸附量\(\Gamma\)。

假设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是紧密排列的单分子层,每个分子的横截面积为\(A\),则:\(A =\frac{1}{L\Gamma}\)其中,\(L\)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最大气泡法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实验报告最大气泡法实验报告引言:最大气泡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通过在液体中形成最大的气泡,可以得到液体的表面张力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最大气泡法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并探讨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水、洗涤剂、石蜡、玻璃棒、盘子、水槽、电子天平、毛细管等。

首先,将水槽中注满水,并在水槽中放置盘子。

然后,用玻璃棒将洗涤剂涂抹在盘子的底部,使其均匀分布。

接下来,将毛细管插入水中,用手指捏住毛细管上方,将其取出,并在水槽中形成一个封闭的气泡。

最后,将气泡慢慢放置在洗涤剂涂抹的盘子上,使其与洗涤剂接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测量了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水的表面张力最大,洗涤剂次之,而石蜡的表面张力最小。

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导致水的表面张力较高;而洗涤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使其在水中形成胶束结构,表面张力相对较低;而石蜡的分子结构较为简单,没有明显的亲水性或疏水性,因此表面张力最小。

进一步分析发现,表面张力与液体的分子结构、温度和杂质等因素有关。

例如,分子结构复杂的液体,如洗涤剂,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表面张力相对较低。

而温度的升高会使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强,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表面张力降低。

此外,杂质的存在也会影响表面张力,因为杂质可能与液体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改变液体的表面性质。

实验的局限性:本实验虽然可以通过最大气泡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如气泡的形状不完全规则,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其次,实验中所用的液体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空气湿度、气压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实验所得的表面张力值仅为近似值,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液体的表面性质。

结论:通过最大气泡法实验,我们测量了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并分析了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了解表面张力与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最大气泡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气泡在液体表面形成时的最大压力差来计算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

当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时,会受到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当气泡逐渐增大时,其受到的表面张力也会逐渐增大,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此时的气泡即为最大气泡。

通过测量最大气泡时的压力差,可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三、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最大气泡仪、液体样品、滴管、恒温水浴、支架等。

将最大气泡仪置于支架上,调整至水平状态。

用滴管向最大气泡仪内加入适量液体样品。

开启恒温水浴,保持水温稳定。

观察并记录气泡的形成过程,当气泡达到最大时,记录此时的电压差。

重复实验,至少进行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四、实验结果以下为实验结果数据表:五、实验总结通过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我们得到了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数据。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存在差异。

其中,水的表面张力最高,蜂蜜次之,牛奶和醋的表面张力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液体的分子结构、极性等因素有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实验结果的重复性较好,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还掌握了一种实用的测量方法。

这对于实际应用中涉及液体表面张力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液体的表面张力来改善产品的性能;在生物学领域,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助于研究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因此,本实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法(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法(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3 结果与讨论
3.1 原始数据
以下为软件处理界面截图:
图3
数据处理软件截图
将原始数据提取后如表 2 所示:
正丁醇浓度 c/M 0 0.025 0 0.050 0 0.100 0 0.150 0 0.200 0 0.300 0 0.400 0 0.500 0
表 2 正丁醇浓度-电势差原始数据表
电势差 ΔE / mV 0.308 0.300 0.272 0.250 0.222 0.198 0.184 0.169 0.163
-0.2164
2.146×10-6
-0.1623
3.220×10-6
-0.1082
4.293×10-6
-0.08115
4.830×10-6
-0.06492
5.152×10-6
-0.04637
5.520×10-6
-0.03607
5.724×10-6
-0.02951
5.854×10-6
为得出表面吸附量 Γ 和正丁醇浓度 c 之间关系,作 c/Γ – c 曲线,数据如下:
2.3.2 仪器常数的测定
(1) (2) (3) (4)
(5) (6)
向大试管中加去离子水,调整液面高度使毛细管与液面相切; 将大试管至于恒温水浴中; 关闭气密活塞使体系与大气相隔离; 打开抽气瓶活塞,使水缓慢流下,观察毛细管处,使气泡产生的速 度约为 10~20 秒一个; 打开气密活塞,使体系与大气相连; 启动软件开始测量体系压力;
正丁醇浓度 c/M 0.025 0 0.050 0 0.100 0 0.150 0 0.200 0 0.300 0 0.400 0 0.500 0
* γ = ΔE / 0.308 * 0.07118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实验中的问题与讨论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实验中的问题与讨论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实验中的问题与讨论表面张力是液体的基本物化性质之一,是研究有关表面现象和表面活性剂性能的重要参数。

在诸多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中,最大气泡法实验器材易得,操作方法简单且易于理解,因而长期以来利用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是大学物理化学教学实验的常见内容。

该实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被不断研究和改进,无论在实验方法还是实验装置方面都日渐完善,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因为个人操作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根据本科实验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讨论有效的解决途径,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而且提高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

一、温度问题表面张力是一个与温度有关的物理化学量,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恒温操作,以便测定相同温度下一系列溶液的表面张力。

本实验作为本科基础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只需要保证是相同温度之下的测定结果,而不是某一个特定温度下的结果,所以实验室一般采用室温条件,而不需要恒温装置,使实验操作相对来说更简单。

本实验在顺利操作情况下耗时并不长,室温一般变化不大,采用室温操作可以满足本实验对温度的要求。

室温操作不仅在不改变教学目的的前提下使该实验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加深学生对室温操作意义的理解。

二、溶液配制的问题乙醇水溶液体系以其低毒环保的优势被选做本实验研究对象。

本实验要对一系列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进行测定,因此要保证溶液浓度的准确性。

实验教材要求学生粗略配制溶液,在合适的实验环节再利用浓度和折光率的关系确定溶液的准确浓度。

这样的实验程序一方面比较繁琐,另一方面在再次确定浓度的过程中本身存在操作误差。

根据数据处理环节涉及的吉布斯吸附方程及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式特点可知,浓度单位不会对实验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因此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直接要求学生用移液管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在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得到准确浓度的乙醇水溶液。

为了避免乙醇的易挥发性给浓度带来的影响,配制溶液时,应当首先将洁净的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移取一定量的无水乙醇放入容量瓶中,及时形成乙醇的水溶液,然后再定容即可。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最大气泡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仪器包括玻璃管、毛细管、水槽、滴定管等;试剂为蒸馏水和其他待测液体。

实验原理,最大气泡法是通过在液体表面形成一个最大的气泡,利用气泡的体积和压强来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

当气泡的半径为R,气泡内外的压强差为ΔP时,根据杨-拉普拉斯方程,液体的表面张力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到,γ=ΔP4R/2。

实验步骤:1. 将玻璃管插入水槽中,用毛细管吸取待测液体,使毛细管口与玻璃管相连。

2. 将毛细管浸入液体中,使其形成一个气泡,并记录气泡的直径。

3. 用滴定管向气泡中注入气体,直至气泡变得很大,但不会破裂。

4. 测量气泡的直径和注入气体的体积。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一,蒸馏水。

气泡直径,2mm。

注入气体体积,5ml。

实验二,甲醇。

气泡直径,3mm。

注入气体体积,7ml。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蒸馏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 N/m,甲醇的表面张力为0.064 N/m。

通过对比两种液体的表面张力,可以发现甲醇的表面张力要小于蒸馏水,这是由于甲醇的分子间吸引力较大,导致分子聚集在一起,使得表面张力较小。

实验结论:通过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蒸馏水和甲醇的表面张力,并得出了结论,不同液体的分子间吸引力不同,导致了表面张力的差异。

实验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并且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液体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总结:最大气泡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实验操作技巧,更加深了对液体表面张力的认识。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特性,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得到了具体的实验数据和结果。

这将为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

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室温:21.5℃ 大气压:99.75kPa 恒温槽温度:25℃ 25℃时σH 2O :71.97*10-3N.m -1 ΔPH2O :716Pa 毛细管常数K :0.1005*10-3N.m -1.Pa -1 1)记录数据表格:样品电导水 123456780.020.040.060.080.100.120.160.20最大压力差/P a1 720 686 622 570 526 494 454 429 394 2 712 685 622 569 529 489 457 430 393 3 716692 619 571 528 497 457 426 396平 均 716687.7 621 570 527.7 493.3 456 428.3 394.3表面张力σ(N.m-1) 0.071970.06911 0.06241 0.05729 0.05303 0.04958 0.04583 0.04304 0.039632)作σ~C 曲线,得出曲线方程,求导可得一解析式,利用该式可求出不同浓度时正丁醇水溶液的σ。

二次多项式拟合结果[2013/6/3 14:36 "/Graph1" (2456446)] Polynomial Regression for DATA1_B: Y = A + B1*X + B2*X^2Parameter Value Error ------------------------------------------------------A 0.07497 8.41023E-4 B1 -0.33756 0.01799 B2 0.81809 0.07979 ------------------------------------------------------- R-Square(COD) SD N P ------------------------------------------------------- 0.99657 6.9579E-4 8 <0.0001 -------------------------------------------------------∴σ=0.07497-0.33756C+0.81809C 2 ∴d σ/dC=1.63618C-0.33756再由计算可得下表:正丁醇浓度C(mol.dm-3)dσ/dC Γ(mol.m2)C/Γ(m2/L) 0.02 -0.304836 2.4587*10-6 8134.37990.04 -0.272112 4.3895*10-6 9112.65510.06 -0.239389 5.7925*10-6 10358.2210.08 -0.206665 6.6676*10-6 11998.3200.1 -0.173942 7.0148*10-6 14255.5730.12 -0.141218 6.8341*10-6 17559.0050.16 -0.075771 4.8891*10-6 32725.8590.2 -0.010324 0.8327*10-6 240182.53 3)作Γ~C图,如下:4)作C/Γ~C图,如下(除去坏点):由上图的直线斜率得:1/Γ∞=161247.62781 即Γ∞=6.20*10-6mol.m-2S0=1/(Γ∞*Ñ)=2.68*10-19m2δ=Γ∞M/ρ=6.20*10-6*74.14/0.8109=5.67*10-4六.思考题1)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答:温度的变化对结果会有很大影响,表面张力是分子性质,而温度会影响分子的热运动动能。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引言: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导致的现象,它对于液体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来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不同溶液浓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实验目的:1. 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测定方法;2. 掌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实验操作;3. 分析不同溶液浓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实验原理:最大气泡压力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方法。

实验中,将一根细玻璃管插入液面,通过调节压力差,使气泡从玻璃管中产生并脱离液面,此时气泡的半径与液体表面张力成正比。

通过测量气泡的半径和液体的密度,可以计算出溶液的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包括细玻璃管、溶液、压力计等;2. 将细玻璃管插入液面,调节压力差,使气泡从玻璃管中产生并脱离液面;3. 测量气泡的半径和液体的密度;4. 计算溶液的表面张力。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不同溶液浓度的表面张力值,并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呈现下降的趋势。

这是因为溶液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溶质分子在液体表面的分布增多,从而减弱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降低表面张力。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技巧和仪器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例如,测量气泡半径时,由于气泡形状的不规则性,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此外,实验中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实验改进:为减小实验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提高操作技巧,尽量保持气泡形状的规则性;2. 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气泡形状,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测量气泡半径;3. 控制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结论:通过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我们得出了不同溶液浓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误差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误差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误差###(1)在测定过程出现了以下几种非正常状况: 1.正丁醇溶液气泡不单个匀速产生,而漏斗中水的滴速已经尽可能调到了最小,毛细管已经清洗洁净,气泡不单个匀速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毛细管底端不平整或受损,但由于毛细管没有备用的,所以测量时未更换新的毛细管。

2.正丁醇溶液气泡产生速率过快,气泡产生速率一般以8?12个为宜,由于上述原因,气泡不单个匀速产生,而是每次积攒三四个气泡连续冒出,这样会造成测定压力值偏大。

3.随着浓度的增大,正丁醇越来越难以产生气泡,可能的是因为正丁醇的粘度增大,所以产生气泡能力减小。

从实验结果看,Г-C等温线图拟合直线线性较差,其中正丁醇浓度为0.5464mol/L时的点偏离较大,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系列待测溶液测定时产生气泡速率不完全一致,而测定时气泡不是单个匀速产生,导致读数不准。

(2)本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 1.首先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所以在玻璃装置的某些接口处涂上凡士林。

2.所用的毛细管必须干净,干燥,应保持垂直,其管口刚好与液面相切。

3.读取压力计的压差时,应取气泡单个溢出时的最大压力差。

4.张力管及毛细管的洗涤要彻底。

如果毛细管洗涤不干净,不仅影响表面张力值,而且会使气泡不能有规律地单个连续逸出。

要么就是一个气泡也没有,要么就是两个甚至更多个同时逸出,严重影响测量的进行。

5.毛细管插入溶液中的深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是因为溶液的静压力会增加对气泡壁的压强,为了减少静压力的影响,应尽可能减少毛细管的插入和深度,使插入深度与液面刚好相切。

6.在实验中,按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测定,降低不同浓度溶液之间的影响。

###实验采用带支管的大试管作样品管,将带毛细管的木塞插入试管,若木塞没有塞正,可导致毛细管与液面不垂直;若加入试管中溶液的量控制得不准,可导致毛细管插入液面深浅不一。

12个,使得测读数时的误差:,气泡产生速率过快。

气泡产生速率一般每分钟都超过了8,定最大压力差值偏大。

最大抛压法测表面张力误差分析

最大抛压法测表面张力误差分析

最大抛压法测表面张力误差分析
案例一:
这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仪器不同的仪器会造成数据有所差别,存在一定的误差。

2、操作因素即使每个人操作正确,但不同的人会因个人主观因素影响,个别操作误差较大,数据就相差大。

3、注意毛细管和样品管要清洗,特别要注意毛细管要垂直刚好与液面接触,读数应读出气泡单个逸出时的最大压力差,否则数据不准确。

案例二:
一、
金属圆环不水平,仪器底座不水平。

仪器未调零,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不稳定。

二、
拉脱过程不匀速,拉脱速度过快。

圆环底部没有浸没到水中,圆环不稳定(晃动)
圆环直径测量不准确。

案例三:
数据拟合的时候,如果用二次函数的话,差距会很大,因为到最后那
几个点的时候二次函数已经开始平了甚至往上拐了,精度不够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测定过程出现了以下几种非正常状况: 1.正丁醇溶液气泡不单个匀速产生,而漏斗中水的滴速已经尽可能调到了最小,毛细管已经清洗洁净,气泡不单个匀速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毛细管底端不平整或受损,但由于毛细管没有备用的,所以测量时未更换新的毛细管。

2.正丁醇溶液气泡产生速率过快,气泡产生速率一般以8∽12个为宜,由于上述原因,气泡不单个匀速产生,而是每次积攒三四个气泡连续冒出,这样会造成测定压力值偏大。

3.随着浓度的增大,正丁醇越来越难以产生气泡,可能的是因为正丁醇的粘度增大,所以产生气泡能力减小。

从实验结果看,Г-C等温线图拟合直线线性较差,其中正丁醇浓度为0.5464mol/L时的点偏离较大,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系列待测溶液测定时产生气泡速率不完全一致,而测定时气泡不是单个匀速产生,导致读数不准。

(2)本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 1.首先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所以在玻璃装置的某些接口处涂上凡士林。

2.所用的毛细管必须干净,干燥,应保持垂直,其管口刚好与液面相切。

3.读取压力计的压差时,应取气泡单个溢出时的最大压力差。

4.张力管及毛细管的洗涤要彻底。

如果毛细管洗涤不干净,不仅影响表面张力值,而且会使气泡不能有规律地单个连续逸出。

要么就是一个气泡也没有,要么就是两个甚至更多个同时逸出,严重影响测量的进行。

5.毛细管插入溶液中的深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是因为溶液的静压力会增加对气泡壁的压强,为了减少静压力的影响,应尽可能减少毛细管的插入和深度,使插入深度与液面刚好相切。

6.在实验中,按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测定,降低不同浓度溶液之间的影响。

###实验采用带支管的大试管作样品管,将带毛细管的木塞插入试管,若木塞没有塞正,可导致毛细管与液面不垂直;若加入试管中溶液的量控制得不准,可导致毛细管插入液面深浅不一。

读数时的误差:�气泡产生速率过快。

气泡产生速率一般每分钟都超过了8~12个,使得测定最大压力差值偏大。

�气泡不单个均匀产生。

可能是漏斗中水的滴速较快,使气泡单个匀速产生。

或者毛细管底端不平整或受损。

�实验中,气温处于缓慢上升中,达不到恒温,使得微压差计显示数值稳定性差,变化幅度较宽。

读数时比较难以抉择读哪些数。

###1不产生气泡(1)观查毛细管底端是否与待测液接触相切,若没有,应补加待测液使之与毛细管底端相切。

(2)仔细查看毛细管内是否存有气泡,若有,用洗耳球排出干净,或把毛细管放入烘箱中在100℃左右烘干,在干燥器中冷却后再插入测定管中。

(3)仔细检查毛细管内是否堵塞,若有应想办法把堵塞物去除,如吹气、用溶剂清洗,或高温烘烤等,实在不行,就更换毛细管。

(4)再次检查测定装置是否漏气,特别是导管连接处,要随时注意防止导管老化。

若漏气,则调整好气密性,或把连接导管的两端剪掉再连接,或更换新导管。

(5)查看毛细管是否插入液面较深,若是可能因水压力而减压较小时则不会冒泡,应调整液面与毛细管相切。

(6)查看滴液漏斗中是否有水滴或漏斗中水太少,若是应调整好水的滴速或加水。

2气泡不单个匀速产生(1)查看漏斗中水的滴速是否较快,应耐心控制漏斗下端活塞,小心慢慢调节,使气泡单个匀速产生。

(2)查看毛细管内是否附有油脂类物质,若有则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润洗毛细管,把毛细管内彻底洗干净并排除气泡。

(3)检查待测液中是否存在悬浮质,悬浮物质聚集在毛细管底端,也会导致气泡连续产生,应重新精确配制待测液或更换待测液。

(4)察看毛细管底端是否平整或受损,若有应更换毛细管。

3测定最大压力差值偏大(1)查看是否是气泡产生速率过快。

气泡产生速率一般每分钟8~12个为宜。

若是,应耐心控制漏斗下端活塞,小心慢慢调节,使气泡单个匀速产生,达到最大气泡法测定要求。

(2)查看连接导管中是否因润洗或装待测液时不小心把水或溶液灌入了导管。

若是,则应把导管干燥或更换,重新连接。

(3)要注意配制的待测液的实际浓度是否比标识浓度小。

应采用合适方法准确配制溶液浓度。

4测定最大压力差值偏小(1)查看装置气密性是否严密,少许的漏气就会增大系统压力,使△P最大=P大气—P系统偏小。

若不严密应重新检查气密性或把有老化现象的导管更换。

(2)观察气泡产生速率是否太慢,若是,则应微调漏斗活塞,使水滴速度稍微加快,达到最大气泡法测定要求。

(3)要注意配制的待测液的实际浓度是否比标识浓度大,应采用合适方法准确配制溶液浓度。

(4)要注意配制的待测液是否被其他有机物污染。

溶液表面可以发生吸附,当某一液体中溶有其他物质时,其表面张力即发生变化,如在水中溶入醇、酸、酮、醛等有机物,可使其表面张力减小。

若有,应重新配制新标准溶液。

5微压差计显示数值稳定性差,变化幅度较宽:微压差计使用时应预热半小时以上,否则可能影响稳定性。

在测定前一定要预热,预热后还不稳定或摆动幅度较大,应注意以下问题:(1)查看整个测定系统是否漏气,以保证气密性。

(2)查看是否恒温。

一是恒温玻璃缸是否达到恒定工作温度,二是待测液装入测定管后放入恒温槽的时间是否够恒温时间,一般应超过10分钟。

(3)测定环境的空气流动是否较强,应尽可能减少空气对流,保证大气压相对稳定。

(4)实验室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应注意。

若上述都不是,就有可能是仪器本身的性能及稳定性所带来的影响。

###1111....毛细管尖端为何必须调节得恰与液面相切毛细管尖端为何必须调节得恰与液面相切毛细管尖端为何必须调节得恰与液面相切毛细管尖端为何必须调节得恰与液面相切? ? ? ? 如果毛细管端口插入液面有一定深度如果毛细管端口插入液面有一定深度如果毛细管端口插入液面有一定深度如果毛细管端口插入液面有一定深度,,,,对实验数据有何影对实验数据有何影对实验数据有何影对实验数据有何影响响响响????答:如果将毛细管末端插入到溶液内部,毛细管内会有一段水柱,产生压力Pˊ,则测定管中的压力Pr 会变小,△pmax会变大,测量结果偏大。

2222....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或几个气泡一齐出或几个气泡一齐出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对实对实对实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验结果有无影响验结果有无影响验结果有无影响????答:如果毛细管半径很小,则形成的气泡基本上是球形的。

当气泡开始形成时,表面几乎是平的,这时曲率半径最大;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变小,直到形成半球形,这时曲率半径R 和毛细管半径r相等,曲率半径达最小值,根据拉普拉斯(Laplace)公式,此时能承受的压力差为最大:△pmax = p0 - pr = 2σ/γ。

气泡进一步长大,R变大,附加压力则变小,直到气泡逸出。

最大压力差可通过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得到。

如气泡逸出速度速度太快,气泡的形成与逸出速度快而不稳定;致使压力计的读数不稳定,不易观察出其最高点而起到较大的误差。

3333....本实验为何要测定仪器常数本实验为何要测定仪器常数本实验为何要测定仪器常数本实验为何要测定仪器常数????仪器常数与温度有关系吗仪器常数与温度有关系吗仪器常数与温度有关系吗仪器常数与温度有关系吗????答:因为用同一支毛细管测两种不同液体,其表面张力为γ1,γ2,压力计测得压力差分别为△P1,△P2,则γ1/γ2=△P1/△P2 ,若其中一液体γ1已知,则γ2=K×△P2其中K=γ1/△P1,试验中测得水的表面张力γ1,就能求出系列正丁醇的表面张力。

温度越高,仪器常数就越小###【实验结果及讨论】1 实验结果 测得 =5.84×10-6 N/ m2 正丁醇横截面积S0= 1/( ×N)= 2.84×10-19m2 2 误差分析 去除一个高浓度坏点后 实验结果算得的S0与文献参考值2.74~2.89×10-19 吻合。

产生坏点的因素分析如下 1 Gibbs 吸附公式只适用于稀溶液表面活性剂溶液 其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增大急剧下降 Gibbs 吸附公式只适用于溶液浓度小于等于临界胶束浓度(的范围。

对于正丁醇溶液体系 用Gibbs 吸附公式求Γ时应尽可能在浓度较小的范围 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Γ-c 关系曲线。

2 仪器误差此次实验的恒温槽温度是存在一定范围的波动 3 药品纯度在计算正丁醇水溶液的浓度时 认为加入的正丁醇是纯的 但实际使用的正丁醇溶液浓度是99.5%。

同时 在实验过秳中每次测量前并没有仔细清洗仪器 可能使得每次测量的溶液浓度都有偏差( 4 ) 观察误差毛细管在每次调节垂直及端面是否不液面刚好相切时存在较大的人为误差 导致每次的测量之间都会存在偏差 这些偏差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 5 )其他原因毛细管在实验中不断地吸起液体和放出液体 随着实验的迚行 毛细管的洁净度受到影响 另外室温和气压也会有变化 对实验也有影响。

2. 实验心得 1 实验开始前 毛细管一定要洗干净 否则气泡可能不能连续稳定地通过 而使压力计的读数无法稳定 2 毛细管调节垂直时应多转换角度观察确定 3 毛细管浸入溶液中的深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这是因为溶液的静压力会增加对气泡壁的压强 如果管尖端浸入液下 会造成压力不只是液体表面的张力 还有浸入部分液体的压力。

为了减少静压力的影响 应尽可能减少毛细管的揑入深度 使毛细管口液面刚好相切 此时会出现将液面拉高的现象 4 表面张力和温度有关 因此要提早将溶液恒温 等溶液恒温后再测量 5 稳定好出泡速度 不能过快 6 读取压力计的压力差时 应取气泡单个逸出时的最大压力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